首页>  实用范文  条据书信 > 详情页

5g通信简介

作者:2022-04-22 10:16:312

5g通信简介1


5G被誉为“数字经济新引擎”,既是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视频社交等新技术新产业的基础,也将为“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提供关键支撑。

当前全球5G正进入商用启动的关键期,中国5G产业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结合,已经建立竞争优势。5G标准是全球产业界共同参与制定的统一国际标准,我国声明的标准必要专利占比超过30%,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5G已经具备商用基础。2019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我国也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

曾经有人感慨,当我们还没有搞懂3G的时候,4G已经来了,还没有完全明白4G的时候,5G又已经来了。5G绝非“茶杯里的风景”,并不是说说而已,此前很多城市都进行了试验,有一些人已经率先吃了螃蟹,用户体验十分不错。工信部的上述表态,意味着5G的大规模商用,已经摁下了“快进键”。

有着此前3G、4G的铺垫,再加上5G一再“上头条”,人们对于5G并不陌生,不少人还能谈出一点道道来,但就整体来看,不少人对5G的认识更多停留在速度层面。有说法称,4G与5G相比,就相当于老爷车和新款跑车赛跑。上个月世界电信日之际,有不少城市打通了5G电话,数据表明,4G下行速率(即每秒下载速度)是81兆、5G下行速率是861兆,5G下载速度是4G的十倍,上传速度也比4G快很多。这可不是什么实验室数据,而是实际运行速度,从中可以看到5G的迭代性。

即便有着十倍这样的量化数据,很多人对于5G的速度依然难有一个直观印象。再具化一点,拿看视频来说,3G时代,用流量看视频几乎是一种奢侈;到了4G时代,已然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到了5G时代,用5G网络下载一部高清电影,几秒钟就能完成。这就是科技带来的改变,推动着生活越来越美好。

速度确实是评价5G时代的一个维度,但远远不止于此。通信界流传着一句话: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事实上,4G也不仅仅改变着生活,同样改变着社会。当初4G刚出现的时候,舆论已经给予了乐观期待,但最终4G带来的影响依然超乎想象,就拿现在大家习惯的移动支付来说,就是得益于4G发展的结果。而随着移动支付的到来,整个商业模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现在5G到了,5G可不是只比4G多一个G。5G是革命性的,和4G比起来,具有超高网速、超低延迟、超广连接的特点,还可以保证终端的低功耗和低成本,智能家居、物联网、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环境监测都是其应用场景。据高通公司的调查数据,预计到2035年,借助5G提升生产力的产业,将在全球范围内创造12万亿美元的产值,2200万个工作岗位将直接或间接被创造,这也是世界各国和顶尖企业争夺5G控制权的原因所在。

从3G到4G再到5G,事实已经证明了技术进步会带来“好用”。而在4G刚刚出现的时候,曾经有人调侃“一夜流掉一幢房子”,最终证明这只是一个笑话,但人们还是担心费用问题,能不能做到“不贵”。这就需要运营商全面落实提速降费的要求,让用户既用得好也用得起,也只有这样,才会迎来真正的5G时代。

5G时代带来的远远不止是速度,而是包括深度、高度、广度、力度在内的全面变化。处在一个技术快速迭代的时代,我们这一代人是十分幸运的,这也更加激励我们干好自己的事情,享受更多发展带来的成果。


5g通信简介2


什么是5G?5G即第五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也称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其网速百倍于4G。5G 不仅是新一代移动技术,更是一种全新网络,与传统2G、3G/4G不同是5G并不是完全革新的、重现建设的新技术,而是对现有的无线技术地增强和演进。

5G 时代,不仅仅影响人们日常的通信及上网习惯更是将人与人的连接,推进到人到物、物与物的连接,让社会进入全连接时代。那么5G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5G意味着网络的传送速度能得到优化,4G网络的时延为10ms,而5G网络则可能达到1ms的端到端的网络时延,这足以满很多智能设备。如近几年很火的无人驾驶。实时获知道路环境、天气,提供行车信息、智能预测路况……通过它们,真正360度了解自己与周边的车辆状况,遇到危险也可以提前预警。再如相隔千里“主刀”一场手术,听起来像天方夜谭,却正在变成现实。三甲医院的主刀医生戴上特制的“头盔”“眼镜”和传感器,医生的手术动作就可以通过传感器被感知并同步复制到“天隔一方”的患者身上,整场手术不会出现丝毫的误差和时间延迟,就如同医生本人“亲临手术台”,而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技术就是即将到来的5G技术。

在未来社会中,伴随着5G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基于5G的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将渗入社会综合工作各个领域。数据量将得到极大的丰富,信息死角越来越少,社会综合治理效率,安全性,准确性等多方面能力将得到极大的提高,有效推动平安城市信息化进程,其应用场景如下:

1.5G在“雪亮”工程上的应用:当前,社会治安形势日趋复杂,传统的治安防控措施已经难以满足现实需求。近年来,大力推进天网工程、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群众对这项工作非常认可,但仍然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制约着视频监控系统作用发挥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成效。实施“雪亮工程”建设,对视频监控增点扩面,整合网络信号,智能化运维,既是对天网工程、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的巩固和延伸,也是“互联网+”环境下加强和创新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5G依托运营商网络,发挥其大容量低时延的特性,可以将无处不在的监控点连入全国的监控大网,实时回传高清数据。让监控更全面。

2.5G在综治网格化管理的应用:5G网络广覆盖,全国各地无处不在,人们的短信,视频,各种手机业务服务都需要经过5G这张大网。也因此,可以更好的通过网络技术实现手机终端的定位,从而确定使用人的所在。为综合治理打下了便捷迅速的基础。

3.突发事件处理及预警方面应用:基于5G技术,依托大数据采集与分析。试想这样的场景,某户人家失窃,警方可以通过居民楼、生活小区中的高清摄像头拍到嫌疑人的外貌身形,再通过马路与各个商铺前无处不在的摄像头分析出其行动路线并实施迅速抓捕,及时挽回被盗家庭的损失。我国现在已经在大量部署摄像头,打造一张“天网”。但是摄像头数量与清晰度的提升所带来的数据量骤增,以及人脸识别海量数据的分析所带来的计算量压力一直是技术难题,限制了天网的发展。而现在,5G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大带宽低时延支持高清摄像头的海量数据回传,大数据分析技术也可以使得海量数据得到更好的利用。

4.在综治大数据安全方面应用:试想这样的场景,这是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全市乃至全国的交通网络通过5G通信网这张天然的大网可以连成一张高密度广覆盖的大网,小到实时通报公交位置,城市拥堵情况,大到为消防、急救分析寻找甚至开辟畅通无阻的道路,从方方面面提升了人民生活的便捷度与安全感。

5.在政务云方面应用: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政府办公部门也与时俱进,加入了使用“云”的队伍。政务云依托5G网络,可以更加可靠、便捷、迅速的使用云服务,体验到5G带来的云的方便与快捷,提升办公效率,从而更好的为国家为人民服务。


5g通信简介3


关于5G智慧桩工作开展情况报告

为大力助推“宽带中国”和“互联网+”战略实施,积极助力杭州“世界名城”和“城市数据大脑”建设,进一步推动杭州市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支撑全市信息经济发展,江干区人民政府与杭州万物互联智慧产业有限公司就江干区智慧城市建设领域展开全面战略合作达成共识,大力推进信息数据网络物联化、智慧化建设,打造智慧城市的江干样板。

一、  测试工作开展情况

2018年8月30日江干区道路停车收费服务中心与杭州万物互联智慧产业有限公司签订《杭州市江干区智慧城市建设项目-5G停车智慧桩项目特许经营协议书》,对江干区闸弄口街道顾家畈路红梅社区至尧典桥路共27个免费停车泊位进行5G停车智慧桩建设,并负责对路侧停车泊位及其有建设需要的进行改造建设。

由于之前选取的测试泊位为免费泊位,泊位内僵尸车较多,周转率低,不利于设备的测试,故杭州万物互联智慧产业有限公司经得杭州市城管委领导及江干区城管局同意,于2018 年10 月20日在江干区闸弄口顾家畈路红梅社区以东路段的收费泊位完成9个智慧桩的安装,于2018年10月23日开始测试智慧桩的综合车牌识别率。

二、测试取得的成绩

截止2018年11月29日,经过38天的测试(含6个晴天、11个多云天、9个阴天、12个雨天),9个智慧桩共监控18个车位(其中有1个车位长期停放一辆报废包月车),累计采集2942次停车样本数据。经过持续系统调测和算法优化,车牌综合识别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从8月23日测试的82.6%(含驶离)、80.23(不含驶离)提升至91.11%(含驶离)、86.67%(不含驶离)。

三、  测试存在的问题

但是,近日发现有市民误缴停车费,并对市城管委进行投诉,江干区道路停车收费服务中心立即派专门人员进行展开调查,并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及时约谈。于2018年11月29日下午召集杭州万物互联智慧产业有限公司进行约谈,要求对方第一时间关闭了所有在顾家畈路测试的设备电源,及时将车主误操作支付的费用原款退还给相应车主,认真开展全面清理自查自纠及时研究整改处理措施。二是彻查原因。为了保证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支付功能畅通作为停车收费的重要内容,该公司进行了内部测试及模拟真实收费环境,留有0.01元的内部测试收费通道,关闭了其他金额的所有支付通道,为了防止市民多缴费、误缴费,该公司也在设备桩体上醒目张贴“测试设备、请勿付款”的告示,但是在有醒目告示的情况下仍有市民进行扫码、下载、支付0.01元的行为。经详细排查,从10月20日至今共有29笔停车缴费,其中11笔为支付宝缴费,9笔为微信缴费,剩余的为杭州万物互联智慧产业有限公司内部测试订单,共收费0.2元。目前万物互联已全部原路退回所有缴费,并做好了相关解释工作。并在12月7日向江干区城管局分管领导做了检讨和汇报。三是举一反三。杭州万物互联智慧产业有限公司在江干区进行5G停车智慧桩项目试点工作应严格遵守《杭州市江干区智慧城市建设项目——5G停车智慧桩项目特许经营协议书》文件规定,在江干区道路停车泊位开始实行5G智慧停车桩模拟收费,模拟收费结束前继续按原来模式收费,以确保停车收费工作的稳定,保障居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四是加强督查。江干区停车中心下一步做到每日三次进行现场巡查,也将进一步加强与杭州万物互联智慧产业有限公司沟通及管理,及时沟通测试情况及后期发展进度,严格督促对方遵守相关协议规定,对扩大变更试点范围、内容等,必须经过我局同意后方可进入下一步工作,并第一时间向市停车监管中心进行沟通与汇报,以确保停车收费工作的稳定,保障居民群众的合作权益。

出现该事件后,市停车监管中心可能对江干区道路停车收费服务中心年度考核中给予一定的扣分,停车中心第一时间向市停车监管中心进行情况汇报,并及时写了《关于5G智慧桩设备市民误缴费的整改情况汇报》,下一步做到每日三次进行现场巡查,也将进一步加强与杭州万物互联智慧产业有限公司沟通及管理,及时沟通测试情况及后期发展进度,严格督促对方遵守相关协议规定,对扩大变更试点范围、内容等,必须经过区城管局同意后方可进入下一步工作,并第一时间向市停车监管中心进行沟通与汇报。

四、测试推动的建议和前景

江干区是杭州城市东扩的桥头堡,是杭州城市发展战略的轴心所在,杭州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CBD(钱江新城)所在地,江干区5G停车智慧桩项目虽然市停车监管中心并不赞同该项工作,江干区道路停车收费服务中心积极主动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共同做好提升城市停车管理水平。通过建设智慧泊车收费管理系统,有效改善“停车难”、人工收费效率低、信息化程度不够等多重问题,提升泊位使用效率,让停车更加规范化、有序化、智能化,让市民享受更加智慧、便捷的停车服务。

 

 


5g通信简介4


xx同志负责专线、云视讯,物联网等业务管理工作,负责区县DICT项目支撑,负责政企条线5G+项目的应用落地推广。在各级领导的信任和指导下,刻苦钻研、锐意进取,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项目支撑能力。

该同志在集团产品管理和信息化拓展工作中,扎实肯干,其负责的专线和云视讯等省公司考核指标名列前茅,支撑了数十个信息化项目,得到客户的认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勤勉探索、勇于创新,不仅持续挖掘既有集团产品在新行业、新领域的创新应用,进行“实用性”创新,而且积极推进5G+产业的孵化落地实践,进行“突破性”创新。

一、推进xx公司5G+产业融合拓展,落地5G孵化创新项目

作为5G业务主管,结合xx的产业优势,依托三个研究院和省市公司的联合拓展团队协同开展5G项目客户洽谈,需求对接,方案支撑。协调资源主动对接支撑区县的5G孵化项目。2019年xx公司签约了xx广播,报业传媒,城投集团,五征集团,xx机场等10余家5G战略合作协议单位,重点突破了制造业,新媒体,智慧医疗等七个应用场景,孵化了创泽智能机器人,黄海数据智慧影视,山钢智慧工厂等一批有影响力日照特色5G产业项目。日照移动与创泽机器人,五征集团成立了5G联合创新实验室。

其中该同志参与支撑的山钢5G智慧工厂项目,被评为省公司5G龙头示范项目, 入围集团公司龙头示范项目,被xx创新办评选为“创新种子”项目。该项目成功解决了传统的行车系统,受制于无线网桥的技术限制,在行车与天线距离较远时,会发生无线网络硬切换,数据丢包导致信令传输不及等问题,通过 5G智能行车系统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使用5G网络通信调度下的行车厂区吊装有序,运行流畅。在同行业有较强的复制推广空间。

二、加强集团业务管理,做好重点集客业务拓展,发挥专业优势,拓展重点项目

大项目拓展,关键时刻,全力以赴,融于团队实现重点项目拓展。参与了市政府电子政务外网、莒县国税局加油端口服务平台等项目的投标,加班加点甚至通宵准备投标材料,奉献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全文完)


5g通信简介5


5G时代舆情该怎么处置挑战与应对建议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但是随着5G时代的来临,超高网速、超短时延、超大容量等特征都将改变舆情的传播、网民的上网习惯等等,如何在5G时代做好舆情处置应对与舆论引导工作,成为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5G时代传播特点

一是传播突破时空尺度,时效性和灵敏性大大加强。与4G相比,5G网络有着更高的速率和更低的延迟。在5G网络下,网络传播理论上能达到10GB/s的最高速度、1毫秒的网络时延。一部10G的视频,5G下载仅需9秒。这意味着,5G时代的信息发送与接收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大幅提高媒介传播效率,避免由于接收反馈不及时而造成损失的情况。从空间角度看,5G传播进一步突破了信息传播的地域性。虽然4G的传播技术理论上能达到全球化传播的效果,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限制,传统媒体的覆盖范围往往被局限到特定空间内。而在5G时代,卫星互联网和地面5G网络兼容一旦变成现实,将真正实现时空压缩,信息传播将达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边缘地区还是人口密集区,均能通过移动设备进行远程交流与沟通。

二是传播突破物理尺度,推动“万物互联”。当前信息传播更多是人与信、人与人之间连接,而5G时代将推动“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届时,5G技术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包括智能家居、健康管理、智能交通、智慧农业的应用场景,均能实现信息传播。甚至有人预测,将来触觉、味觉也可以信息化,而且信息可以变成数据,用一个移动设备就都可以获得。

三是视频传播、网络直播将无处不在,成为新闻报道的主要方式。视频传播及网络直播对网络速度的依赖程度较大,5G网络的高速率和低延迟必将带来视频与直播的几何增长。特别是短视频,更加流畅的体验、高清的画质更易被接受,或将成为用户尤其是年轻人高频使用的信息获取方式。此外,与传统文字信息报道相比,视频的新闻报道方式信息丰富,细节充分,在5G技术的推动下,或将成为新闻报道的主要方式。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两会新闻中心首次实现了5G信号全覆盖,能够有效支撑大屏高清信号编码回传和新媒体手机实时直播,进一步丰富了媒体报道方式和手段。

二、5G时代舆情应对挑战

5G时代高速率、低延时和大容量等特征带来传播的变革,对于相关部门舆情处置与舆论引导工作,这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首先,5G时代对舆情应对时效提出了更高要求。2016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要求,对涉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务舆情,最迟应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其他政务舆情应在48小时内予以回应,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持续发布权威信息。同年11月《〈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实施细则》要求,重大舆情5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

5G时代的来临,舆情传播将比现在更快、传播范围更广、影响更大,舆情事件从萌芽到发酵再到全面爆发时间大大缩短,舆情传播面临即时化的风险。因此,“5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48小时内予以回应”等规定将受到5G传播的挑战。在重大舆情发生后,需要相关部门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发声,对事件的起因、经过、性质、影响等给出权威定义,展现负责、重视的姿态,获得网络舆论的话语权。5G时代,“第一时间”将会越来越短。

其次,5G时代视频、直播冲击网络舆论生态。5G网络传播速度理论上比4G网络的传输速度快数百倍,因此视频“即拍即传”将完全实现,信息审核窗口期被大大缩短,或将进一步导致虚假信息及“新闻反转”现象出现,冲击信息管理与社会治理。当前,已有不少舆情事件源头来源于短视频,由于发布门槛较低,契合当下网民移动化、碎片化、快节奏的阅读模式,加上比文字、图片更直观,因此易增强网民信任感与参与感,易推动舆情快速发酵及广泛转发传播。

今年3月江苏响水天嘉宜公司“3·21”爆炸事故中,一些造谣者借助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新传播形态,如通过剪辑拼接,将真实视频内容移花接木,并杜撰文字加以传播,加大了辨别谣言的难度,引发次生舆情。3月22日,江苏省公安厅官方微博@平安江苏发布#微博辟谣#,盘点了一些流传较广的并非盐城响水爆炸现场的视频。微博文末再度呼吁“请大家不信谣、不传谣,对真实保持敬畏”。可以预见,5G技术的广泛应用,此类“谣言视频”将更多出现,助推舆情风波发酵升级。

最后,5G时代带来更为复杂的信息管理难题。5G技术推动下的“万物互联”,每一个联网的物体都有可能被媒体化、平台化。比如奔驰最近发布了未来汽车概念,称自己为“未来出行平台”和“下一代媒体”,整个汽车的功能、内饰、外观都将结合智能互联与移动媒体理念来设计。宝马、奥迪等汽车品牌近期也都强调自己未来将承载移动信息终端和智慧媒体功能。这也意味着,未来车联网、智能家居等5G应用都可能是制造网络新闻和产出网络舆论的平台,也可能成为舆情风波的“策源地”与“发酵池”。

此外,随着5G技术的广泛应用,更大量的信息涌入网络,信息交互性更强,流动速度更快。比如,网民只要一部手机就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议题的发起者,完成一个出镜、采访、剪辑、发布等复杂的信息采集任务,并通过5G网络快速传播并产生影响。这将加剧舆论场“众声喧哗”,或在一定程度上淹没主流声音,舆情风波的爆点也将增多。

三、相关建议

一是掌握舆论生成及传播规律,是5G时代舆情处置的基本前提。只有掌握网络信息传播规律,了解舆情背后的利益诉求,才能真正做好突发事件的舆情处置工作。比如传统对待谣言、虚假信息采取的删帖、封堵等被动手段,在5G网络高速率的冲击下,效果面临挑战,需要相关部门主动回应,提升应对效果。而传统舆情回应“黄金4小时”也可能被压缩到“黄金2小时”“黄金1小时”或更短。因此,面对舆情风波,需要相关部门更早发现,更早介入,同把握好“时、度、效”,因势利导,才能取得最佳舆论引导与处置效果。

二是进一步提升领导干部网络媒介素养,是5G时代舆情处置的重要保障。5G时代,相关部门首先应主动用网、触网,不断学习和运用新载体、新技术、新手段,建设网络阵地。通过网络阵地建设,畅通网民表达渠道,从而有的放矢地回应关切、解疑释惑,并推动问题解决。比如当前不少政府部门入驻微博、微信等平台,开设政务头条号、抖音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再如5G时代,视频直播传播将成为常态,面对舆情风波,领导干部或将需要在镜头前进行权威发布、回应关切,来纾解舆论情绪、平息舆情。

三是加强媒体技术创新,是5G时代舆情处置的现实路径。互联网时代是技术驱动的时代,新技术正在重构舆论格局和媒体生态。如近年来一些商业平台通过大数据对受众画像,再通过“智能算法”实现精准推送,实现内容分发“千人千面”。这一技术手段改变了传统媒体运用编辑推荐的内容分发模式,提高了内容的精准到达率,也重塑了用户的阅读习惯和行为偏好。在当前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国家投入专项资金,支持主流媒体与科研院所、技术企业合作,力争在5G技术发展与升级中实现从跟跑到领跑,把握5G时代舆论引导的主动权。5G时代舆情处置挑战与应对建议

近日,工信部表示,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5G已经具备商用基础。6月6日,该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这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国内市场期盼已久的5G商用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5G时代的来临,其超高网速、超短时延、超大容量会让内容的视频化颠覆我们的阅读习惯,还将把我们带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时代。如何在5G时代做好舆情处置应对与舆论引导工作,成为必须面对的课题。

一、5G时代传播特点

一是传播突破时空尺度,时效性和灵敏性大大加强。与4G相比,5G网络有着更高的速率和更低的延迟。在5G网络下,网络传播理论上能达到10GB/s的最高速度、1毫秒的网络时延。一部10G的视频,5G下载仅需9秒。这意味着,5G时代的信息发送与接收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大幅提高媒介传播效率,避免由于接收反馈不及时而造成损失的情况。从空间角度看,5G传播进一步突破了信息传播的地域性。虽然4G的传播技术理论上能达到全球化传播的效果,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限制,传统媒体的覆盖范围往往被局限到特定空间内。而在5G时代,卫星互联网和地面5G网络兼容一旦变成现实,将真正实现时空压缩,信息传播将达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边缘地区还是人口密集区,均能通过移动设备进行远程交流与沟通。

二是传播突破物理尺度,推动“万物互联”。当前信息传播更多是人与信、人与人之间连接,而5G时代将推动“万物互联”时代的到来。届时,5G技术将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包括智能家居、健康管理、智能交通、智慧农业的应用场景,均能实现信息传播。甚至有人预测,将来触觉、味觉也可以信息化,而且信息可以变成数据,用一个移动设备就都可以获得。

三是视频传播、网络直播将无处不在,成为新闻报道的主要方式。视频传播及网络直播对网络速度的依赖程度较大,5G网络的高速率和低延迟必将带来视频与直播的几何增长。特别是短视频,更加流畅的体验、高清的画质更易被接受,或将成为用户尤其是年轻人高频使用的信息获取方式。此外,与传统文字信息报道相比,视频的新闻报道方式信息丰富,细节充分,在5G技术的推动下,或将成为新闻报道的主要方式。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两会新闻中心首次实现了5G信号全覆盖,能够有效支撑大屏高清信号编码回传和新媒体手机实时直播,进一步丰富了媒体报道方式和手段。

二、5G时代舆情应对挑战

5G时代高速率、低延时和大容量等特征带来传播的变革,对于相关部门舆情处置与舆论引导工作,这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首先,5G时代对舆情应对时效提出了更高要求。2016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要求,对涉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务舆情,最迟应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对其他政务舆情应在48小时内予以回应,并根据工作进展情况,持续发布权威信息。同年11月《〈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实施细则》要求,重大舆情5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

5G时代的来临,舆情传播将比现在更快、传播范围更广、影响更大,舆情事件从萌芽到发酵再到全面爆发时间大大缩短,舆情传播面临即时化的风险。因此,“5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48小时内予以回应”等规定将受到5G传播的挑战。在重大舆情发生后,需要相关部门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发声,对事件的起因、经过、性质、影响等给出权威定义,展现负责、重视的姿态,获得网络舆论的话语权。5G时代,“第一时间”将会越来越短。

其次,5G时代视频、直播冲击网络舆论生态。5G网络传播速度理论上比4G网络的传输速度快数百倍,因此视频“即拍即传”将完全实现,信息审核窗口期被大大缩短,或将进一步导致虚假信息及“新闻反转”现象出现,冲击信息管理与社会治理。当前,已有不少舆情事件源头来源于短视频,由于发布门槛较低,契合当下网民移动化、碎片化、快节奏的阅读模式,加上比文字、图片更直观,因此易增强网民信任感与参与感,易推动舆情快速发酵及广泛转发传播。

今年3月江苏响水天嘉宜公司“3·21”爆炸事故中,一些造谣者借助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新传播形态,如通过剪辑拼接,将真实视频内容移花接木,并杜撰文字加以传播,加大了辨别谣言的难度,引发次生舆情。3月22日,江苏省公安厅官方微博@平安江苏发布#微博辟谣#,盘点了一些流传较广的并非盐城响水爆炸现场的视频。微博文末再度呼吁“请大家不信谣、不传谣,对真实保持敬畏”。可以预见,5G技术的广泛应用,此类“谣言视频”将更多出现,助推舆情风波发酵升级。

最后,5G时代带来更为复杂的信息管理难题。5G技术推动下的“万物互联”,每一个联网的物体都有可能被媒体化、平台化。比如奔驰最近发布了未来汽车概念,称自己为“未来出行平台”和“下一代媒体”,整个汽车的功能、内饰、外观都将结合智能互联与移动媒体理念来设计。宝马、奥迪等汽车品牌近期也都强调自己未来将承载移动信息终端和智慧媒体功能。这也意味着,未来车联网、智能家居等5G应用都可能是制造网络新闻和产出网络舆论的平台,也可能成为舆情风波的“策源地”与“发酵池”。

此外,随着5G技术的广泛应用,更大量的信息涌入网络,信息交互性更强,流动速度更快。比如,网民只要一部手机就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议题的发起者,完成一个出镜、采访、剪辑、发布等复杂的信息采集任务,并通过5G网络快速传播并产生影响。这将加剧舆论场“众声喧哗”,或在一定程度上淹没主流声音,舆情风波的爆点也将增多。

三、相关建议

一是掌握舆论生成及传播规律,是5G时代舆情处置的基本前提。只有掌握网络信息传播规律,了解舆情背后的利益诉求,才能真正做好突发事件的舆情处置工作。比如传统对待谣言、虚假信息采取的删帖、封堵等被动手段,在5G网络高速率的冲击下,效果面临挑战,需要相关部门主动回应,提升应对效果。而传统舆情回应“黄金4小时”也可能被压缩到“黄金2小时”“黄金1小时”或更短。因此,面对舆情风波,需要相关部门更早发现,更早介入,同把握好“时、度、效”,因势利导,才能取得最佳舆论引导与处置效果。

二是进一步提升领导干部网络媒介素养,是5G时代舆情处置的重要保障。5G时代,相关部门首先应主动用网、触网,不断学习和运用新载体、新技术、新手段,建设网络阵地。通过网络阵地建设,畅通网民表达渠道,从而有的放矢地回应关切、解疑释惑,并推动问题解决。比如当前不少政府部门入驻微博、微信等平台,开设政务头条号、抖音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再如5G时代,视频直播传播将成为常态,面对舆情风波,领导干部或将需要在镜头前进行权威发布、回应关切,来纾解舆论情绪、平息舆情。

三是加强媒体技术创新,是5G时代舆情处置的现实路径。互联网时代是技术驱动的时代,新技术正在重构舆论格局和媒体生态。如近年来一些商业平台通过大数据对受众画像,再通过“智能算法”实现精准推送,实现内容分发“千人千面”。这一技术手段改变了传统媒体运用编辑推荐的内容分发模式,提高了内容的精准到达率,也重塑了用户的阅读习惯和行为偏好。在当前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国家投入专项资金,支持主流媒体与科研院所、技术企业合作,力争在5G技术发展与升级中实现从跟跑到领跑,把握5G时代舆论引导的主动权。

四是利用互联网逻辑进行社会沟通的通路建设。 不同于大众传播时代“一对多”的传播特征,在互联网逻辑下,新媒体基本传播形态是“一对一”、“点对点”的传播。在这样的传播形态下,传播质量的高低并不是竞争因素在起作用,而是连接协同在起作用,激活能力、整合能力、连接能力决定其能否成为新媒体“赢家”。

五是在后真相时代要重视“立场态度优先于事实逻辑表达”的传播范式、沟通范式和认同范式。后真相时代的出现是真相共识机制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公众更大程度上要依赖和自身利益相关、情感同频共振的参照系来决定从哪个维度认同真相。因此,他指出,实现舆论治理,与公众情感同频共振,已成为当今进行社会沟通和舆论引导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5g通信简介》,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将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华南创作网 声明
粤ICP备2021173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