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范文  评语寄语 > 详情页

一年级数学课件(汇总14篇)

作者:edditor12023-08-30 18:00:02111

新学期开始了,你有新学期的数学教案了吗?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课件,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一年级数学课件 第1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游戏中领会左和右,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

2、不断在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3、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办事效率.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上下楼规则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唱歌吗?那咱们一起唱一曲吧!(放歌曲,师生共同唱,并做拍手动作)

提问: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拍的手?(手)

1、认识左右

(1)强调左右手的作用,加深对左右的认识

师:伸出左手右手,看看自己这双灵巧的手,(学生看手)

在生活中常用左、右手干什么?

(2)找找身体上的左右

师:坐手、右手是对好朋友,配合力量可大了!会做很多很多的事情,找一找身体上还有像这样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吗?请你一边找,一边和你的桌说说。

(学生活动,寻找身体上的左右)

提问:“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身体上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老师建议,他说到哪儿,咱们也就指到哪儿行吗?”生汇报寻找结果,边说边指,其余的同学也跟着指一指。

小结:在我们身体上有这么多一左一右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就请这些好朋友帮忙,来辨别左右。(板书课题:左右)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根据一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创设音乐、游戏情境,以谈话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师:现在我们来玩“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耳右手拍左腿,左手拍右腿。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下拍拍。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左手叉腰,左手举起来,向左弯弯腰。右手叉腰,右手举起来,向右弯弯腰。

2、各种方位感知左、右。

师:刚才通过游戏老师发现你们能很快辨别出左右,现在我们再来试试。。。。。。

师说学生做

在第一排中,坐在最左边的是谁?(学生找,点到名的同学请站起来)

第一排最右边的是谁?

第二排从右数第3个孩子是谁?

从左往右数第5个孩子是谁?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边动手操作边用语言表达,说与做相结合,有效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在成功中感到喜悦。】

三、整理应用,内化提高

1、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很快就能辨别左右。我们要用学到的知识去帮助一只可爱的小蚂蚁,看看小蚂蚁遇到了什么困难?

课件展示课本13页第六题练习题。

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听取信息)

2、师:小蚂蚁的问题解决了,可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问题

老师举起左手,老师举的是哪只手?

同桌互相说说。

请学生面对面,都举起右手?让学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课本13页练习:生活中的左右

师:生活中也有这种情况,走楼梯时靠哪边行走!靠谁的右边?

我们很快就要成为少先队员了,行队礼时应该举哪个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课后作业,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又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既强化了新知,有提高了兴趣,真正做到了课虽终而趣尤浓。】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这节课你认为哪个小朋友表现得好?也可以说说你自己。

一年级数学课件 第2篇

教学目标:

1、了解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2、掌握安全知识,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3、进行预防灾害,提高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安全知识,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我们又相聚在一起,老师非常高兴。

相信大家在假期里过得非常愉快。

现在开学了,老师想要讲的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安全”。

新的学期,安全将时时伴随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

二、播放视频:《延安高速上发生的车祸》

同学们看完这个视频你想说些什么呢?(生讨论发言)

师:转瞬间,36条活生生的人就这样葬身火海了,让人感到惋惜的同时,我们又必须面对的是安全,只有安全的警钟常常响起,只有把安全落实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才能快乐健康的成长。

那么在我们身边又有哪些安全隐患呢?(生讨论师总结)

三、校园的安全隐患。

(生列举)

1、学生在体育课、课间活动、集体活动的安全隐患。

2、学校围墙存在的安全隐患。

3、学生在上学、放学路上的交通安全隐患。

4、校园意外伤害的隐患。

师:那我们该怎样预防呢?

四、学生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1、注意课间安全

大课间、体育课以及参加集体活动时,前后左右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不要太拥挤,不然容易踩脚、绊脚,容易摔倒。

在课间玩耍时要文明玩耍,不做剧烈的活动;上下楼梯靠右走,“右行礼让”;不在教室内打球、踢球、跳绳、踢毽。

严禁用扫帚、拖把、铅笔、石头等危险物品玩耍、投掷。

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语言文明。

2、校园围墙的安全

不要攀爬围墙,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不要过去玩耍,更不能向围墙外面乱扔垃圾、石子等危险物品。

3、交通安全

要遵守交通规则和交通秩序。

在上学、回家的路上应该走路右边行走,在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马路时要减速慢行,注意来往的行人、车辆,确认安全后方可。

不骑自行车;不乘坐农用车辆、无牌无证车辆,不乘坐超载车辆。

4、讲究饮食安全

拒绝三无食品,不吃腐烂变质食品,不吃零食,不喝生水,不在校外无证摊点上吃饭,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5、注意实验课的安全。

在上实验课前要听老师讲解注意;在做实验时要按要求来做。

实验课需要使用酒精灯和易燃的化学药品时,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并按操作要求去做,时刻小心谨慎,严防危险

6、每位同学还要注意心理安全。

在同学间遇到矛盾时,要冷静,要理智,切忌猜疑、让家长来学校为你撑腰,以免给自己和同学带来不良的后果。

同学之间要互相体谅、理解,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

五、校外安全

1、要有“防火灾、防触电、防侵害”意识。

不吸烟、不玩火,不焚烧废弃物;不随意触摸电器,不私拉电线,不在教室内使用充电器、热得快、等电器;不和陌生人说话,遇到形迹可疑的人要报告保卫科或教师。

2、要学会自护自救,要提高自我防御能力。

学会简易的防护自救方法,遇到偶发事件要冷静对待;敢于批评、指正一切违反安全的人和事。

3、自我防范意识。

同学们受到意外伤害,很多是没有想到潜在的危险、没有自我保护意识造成的。

我们只要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就能有效地避免和预防意外伤害。

我们要注意不跟随陌生人外出游玩,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不让陌生人随便出入家门。

不随便向陌生人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

上学放学时尽量不要独行,不要走小路,遇到坏人坏事要冷静、要敢于见义勇为又要量力而行,

4、紧急电话:“119”----火警“110”----报警

“120”----急救“122”----交通事故报警

注意,打电话时要说清地点、相关情况、显著特征。

六总结

同学们,生命是宝贵的,面对生命我们要珍惜、敬畏。

把安全意识化为行动,让危险远离我们的生活,有平安健康才有幸福梦想!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形成“安全”的浓厚意识。

要时刻有安全意识,努力提高自我防范能力,警钟常鸣,永记心间!

一年级数学课件 第3篇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会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以及利用竖式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今后学习多位数加法笔算的基础。教材呈现的例题,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二、说学情。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将小棒或计数器抽象成竖式的经验,那么学习这部分内容的困难在于理解进位加法竖式计算时“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以及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而且学生特别容易忘记写进位“1”。

三、说目标。

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小棒和计数器,交流各种方法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竖式“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并能用竖式正确的进行计算,正确率达到80%以上。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并交流学习成果,培养解决问题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进位加法竖式中“满十进一”的算理和从个位加起的必要性。

掌握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四、说过程。

围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复习铺垫。

创设一个班级图书角的情境,出示主题图。故事书、科技书、连环画分别有23本、11本、18本。让学生说一说在图中看到了什么,由此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并列出算式。这样设计,一题多用,既复习了旧知,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环节二:主动探究,引入新知。

在_节所列算式当中,23+18这一算式是学生没接触过的。由此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借助小棒和计数器自主探究,思考多种计算方法(预设会出现摆小棒、拨计数器、列竖式这三种方法),组员之间相互交流各自的算法并探讨各种算法之间的联系,_汇报交流成果。

重点引导学生说一说单根小棒够了十根该怎么办?计数器个位上的珠子拨到十个以后该怎么办?竖式计算时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后该怎么办?

这就直观的反映出在竖式计算当中个位上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并且借助学具为竖式中的进位小“1”找到了表象支撑,有助于对算理的理解。

环节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五、说特色

把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四能”,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把直观模型、动手操作与竖式计算紧密结合起来,借助几何直观理解抽象的算理。

一年级数学课件 第4篇

一、教育目标:

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师生氛围。

通过师生交流和讨论,明确数学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好数学要关注数学学习的方法,明确怎样做一个会学习的人。

通过讲故事,让孩子们明白每天的学习每天的作业都是在为自己打基础,学习不是为他人,而是为自己而学,每天做事做作业的态度都决定着自己未来的发展。

4、明确数学学习的各项要求。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明确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数学学习的方法

•1、首先在黑板上写上了“数学”两个字,介绍了自己姓“申”,“你知道老师的姓几划吗?”“你用什么方法知道的?”(数出来的)用到了数学学习中的一种常用方法——数数,其实生活中很多地方离不开数数的。

2、“请你猜猜沈老师大概几岁?”“你为什么猜我35岁的?”用到了数学学习中的哪种方法?用到了观察(板书:观察),在数学学习中,观察是一种常用的并且是相当重要的方法。

我们要学会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3、“你为什么猜我28岁的?”学生一脸自信说:“老师比我妈妈要年轻,所以猜28岁。”这位同学用到了数学学习中的哪种方法?用到了比较(板书:比较),在数学学习中比较也是数学学习常用的方法。

4、“你为什么猜我30岁的?”学生解释着:“我知道沈老师的儿子读幼儿园,所以猜30岁。”请问:这位同学用到了数学学习中的哪种方法?用到了类推,从沈申老师儿子的年龄推测出老师的年龄,也是学习数学的好方法。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好数学要关注数学学习的方法,并告诉学生我的实际年龄,并表扬了那些猜得比较准的学生观察能力强,有自己的想法,是肯定能够学好数学的。

5、总结:看来数学跟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非常重要,我们必须学好数学。

(二)讲故事,让学生知道态度决定自己的未来

讲故事《木匠的房子》。

一个上了年纪的木匠准备退休了。

他告诉雇主,他不想再盖房子了,想和他的老伴过一种更加悠闲的生活。

他虽然还留恋那份优厚的报酬,但他该退休了。

雇主看到他的好工人要退休了,感到非常惋惜,就问他能不能再建一栋房子,就算是给他个人帮忙。

木匠答应了。

可是木匠的心思已经不在干活上,他不仅手艺退步,而且还偷工减料。

木匠完工了。

雇主来了,拍拍木匠的肩膀,诚恳地对他说:房子送给你了,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

木匠感到十分震惊,太丢人了……要是他知道他是在为自己盖房子,他干活的方式就完全不同了。

你就是那个木匠。

你每天钉一枚钉子,放一块木板,垒一面墙,但往往没有竭尽全力。

终于,你吃惊的发现,你将不得不住在自己建的房子里。

如果可以重来……

但你无法回头。

人生就是一项自己做的工程,我们今天做事的态度,决定了明天住的房子。

听后,让学生说说想法,明白什么?老师为什么讲这样一个故事?

我想让孩子们明白每天的学习每天的作业都是在为自己打基础,学习不是为他人,而是为自己而学,每天做事做作业的态度都决定着自己未来的发展。

希望小故事比说教有力量有效果。

(三)重温数学课堂听说读写的要求。

一、听的要求

1、听讲时身体坐正,双手抱胸,双脚放平,注意力集中,不随便交谈、打闹、下位,不做小动作,不伸懒腰,不做与上课内容无关的动作。

(训练坐姿)

2、珍惜课堂每一分钟,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大胆发言、质疑,不但学懂学会,还要掌握学习方法,逐步做到会学。

我们是中年级的高段学生,应有选择地做好听课笔记,写在书本上,以提高学习效率。

3、听同学发言或提问时,做到不观望、不插嘴、不嘲笑。

当听到见解、观点一致时,自然地表示认可或赞许;当听到不同意见时,待同学发言结束后,再提出建议或进行补充,“我补充……的意见”,不允许插话、抢嘴,随意地打断同学发言。

二、说的要求

1、课堂上回答提问与提出问题规范地举起右手示意,不能站着举手或是边举手边喊,经教师允许后起立站直回答,如果不知道怎样回答,应礼貌地如实告诉老师:“对不起,我不懂(我没想好)。

”发言完毕,经老师同意后轻轻坐下。

2、答题或提问态度严肃认真,立姿自然得体,讲普通话,吐字清晰,声音响亮。

答题形式讲究规范,用上“我认为……”、“我发现……”、“我补充……的意见”等说话形式,做到说话完整,条理清楚,有自己的独特看法。

三、读的要求

读题,声音响亮,口齿清楚,普通话标准,做到眼到、口到、心到。

四、写的要求

1、在课堂上做作业时应该听清要求,明确格式,不擅自离开座位或窃窃私语,保持教室的安静。

2、作业格式规范、行款整齐,独立、按时完成。

3、作业若有差错,需要更改之处,不可乱涂乱改,只须在错误部分划两条斜线或直线,删去即可,再在规定区域订正。

4、作业姿势要端正,左手按住作业本或是平放桌上,右手离笔尖一寸,胸离课桌一拳,眼离书本一尺,自觉保护视力。

5、作业本要妥善保管,不能乱扔、乱写、乱画与撕毁,保持作业本的卫生与整洁。

五、合作学习的要求

1、围绕主题人人参与小组讨论,主动有序地发表个人意见,认真听取他人发言,待同学讲完后再补充自己的意见与看法。

2、在班里发表小组意见时,用上“我们认为、我们觉得”等说话形式,尊重合作学习的劳动成果。

3、评优奖励

①课堂作业评比

②家庭作业评比

③课前预习评比

④口算比赛评比

⑤笔算比赛评比

六、课本、本子、铅笔的使用与保管

1、课本要包上书皮,并在课本的封面的最上端写上名字。

2、本子:准备一个数学练习本和一个课堂作业本。

3、铅笔:每天至少带两根削好的,用完之后要放在笔盒里。

4、每节上课之前,要把下节要上课所需要的学习用品准备好。

(四)、教师小结

老师相信:在新的学期里,同学们都能快乐的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一年级数学课件 第5篇

【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预习要求:看教科书第2—3页,做一做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通过把长方形或正方形折、剪、拼等活动,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初步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直观认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教学用具:

长方形模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出示长方形问“小朋友们,谁愿意来介绍一下这位老朋友?他介绍得对吗?”接着出示第二个图形(正方形),问:“这个老朋友又是谁呢?”再出示圆:“它叫什么名字?这是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三位老朋友。我发现你们很喜欢折纸,是吗?今天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个折纸的游戏,高兴吗?

二、启发思维、引出新知

认识三角形

(1)教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纸,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学生回答:这是正方形。

师:你能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成一样的两部分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折纸的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你是怎样折的,折出了什么图形?

师:我们现在折出来的是一个什么图形呢?

生答:三角形。

师:小朋友们一下就认识了我们的新朋友。对了,这就是三角形。出示并贴上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

(2)提问:这样的图形好像在哪儿也看到过?想一想?

先在小组里交流。学生回答。

老师也带来了几个三角形。

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面是三角形面,只要小朋友多观察,就会有更多的发现。

认识平行四边形

(1)这是一张什么形状的纸?(演示长方形纸)怎样折一下,把它折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

(2)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同桌商量着试折。教师巡视

(3)交流。你们会像他一样折吗?

(4)折好后把两个三角形剪下来。要想知道这两个三角形是不是完全一样,你能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叠在一起)这就是完全一样。

(5)现在我们手里都有这样两个一样的三角形,用它们拼一拼,看看能拼出什么图形?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

交流探讨。同学们可能拼出以下几种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每出现一种拼法,请一位同学在投影仪上向大家展示。

师:这个图形真漂亮,它叫什么名字呀!这个图形就是我们要认识的另一个新朋友——平行四边形。(出示图形,并板书:平行四边形)(板书)

出示一个长方形的模型,提问:“这个图形的面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老师将这个长方形轻轻拉动,这时出现的是一个平行四边形。提问:“现在这个图形的面变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小结: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其实只要把它稍微变一变,就是一个平行四边形了,你看:(演示长方形变平行四边形)。对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就利用了平行四边形可以变的特点制作了很多东西,如:篱笆、楼梯、伸缩门、可拉伸的衣架等。

三、体验深化

(P3做一做2)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

三、练习巩固

(1)练习一第1题。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练习一第1题图,学生分组找学过的平面图形并涂一涂,最后全班交流;

(2)练习一第2、3题。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二)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一年级数学课件 第6篇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本课内容选自)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60-61页。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前后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但方位感不强,不一定能准确的加以判断。而“上下”“前后”“左右”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要达到熟练、准确地辨别“前、后”的位置,就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通过大量的活动来完成。

为了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物体的前后相对位置关系,教材借助“森林运动会”这一有趣的情境,让学生用“前、后”描述物体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日后学习方向与位置做好铺垫。

3、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学生年龄的特征,本节课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能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二)过程与方法.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良好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能正确描述物体的“前、后”位置,而教学难点定为让学生体会“前、后”的相对性。

5、教具准备方面,(我选用)多媒体课件、小红花、动物图片等、课前还为学生准备了卡丁车图片作为学具。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一年级的小学生更喜欢用形象来思维的。在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引导探究法,运用多媒体,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贯穿于整节课,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森林运动会”这一情景,仿佛身临其境,便于学生充分地感知物体间的前后位置关系。

同时,<<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我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采取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观察、描述、想象、合作交流中体验前后的含义,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探索的乐趣。

三、说教学设想

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充分挖掘现场资源来启发学生学习,采用各种有趣的小活动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一个自主的空间中观察、操作,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将通过说、找、摆、做、练的活动,逐渐加深对“前后”位置关系的认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本课的设计理念,我构建了探索性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结果是——对!小兔子骄傲自满,结果输给了小乌龟。小兔子为此很不服气,今天,又找到了乌龟,非要再赛一次,乌龟明白,这次小兔子肯定不会睡大觉了,就对小兔子说:“比赛可以,但这次的路线必须有我来定。”小兔子连想都没想就答应了。现在我们就到赛场去看一看。

(二)观察交流,获取新知

同学们,今天森林老虎给我打电话说森林王国有一场运动会,邀请我们一年级二班的同学去观看。还等什么,赶紧去看看吧:百米赛跑都快要开始了,我用电脑出示动物赛跑图,问:同学们,你们看到哪些小动物?老师_欢小兔子(我把小兔子的图片贴在黑板上)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小兔子的前面、后面有哪些小动物?学生在观察中很容易发现小兔子的前面是小松鼠,后面是小乌龟。同时也可能有学生会发现小兔子的前面是小松鼠和小鹿,后面是小乌龟和小蜗牛。只要回答合理,我都给予表扬说“你真棒”、“观察得真仔细”等等,并用小红花作为奖励。

通过这一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同时,动态的信息资源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从情境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学生还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介绍给其它的同学,这也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的自主权。

然后,我激发兴趣,看完了紧张的百米赛跑,可惜我们错过了卡丁车比赛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这时利用笑笑发来的短信

2号车排在_面,3号车排在4号车的后面,1号车在_面。

请各小组同学根据短信的内容,利用手中的卡丁车图片在小组内说一说,摆一摆。小组交流汇报,然后请一组同学到前面利用图片边说边摆。这里我会给说的好的学生给予评价。学生汇报后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回放,让学生对照自己摆的对不对。

卡丁车大赛的情境新颖时尚,同学们团结合作,认识字的同学读信息,其他同学摆图片,在小组内观察与交流中,解决了这样一个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初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结合实际,启发思维

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让中间一横排同学起立,说说前后分别是谁,向后转再说一说前后分别是谁,让学生发现问题,明确方向发生了变化,前后顺序就变了。然后我继续问学生:前在哪儿?后在哪儿?方向转一转,前后怎么办?学生可能会说(小脸)对着就是前。(后背)对着就是后。方向转一转,前后就(改变)。_根据问题和学生的回答编出下面这首儿歌:

小朋友们告诉我,前、前在哪儿?

老师老师告诉你,(小脸)对着就是前。

小朋友们告诉我,后、后在哪儿?

老师老师告诉你,(后背)对着就是后。

123、321方向转一转,前后怎么样?动脑想一想。

123、321方向转一转,前后就会(改变),就会(改变)

这样的设计,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前后的意义,体验到前后的相对性,同时更深一层理解到以什么为标准,确定前后的重要性,既考查了学生是否掌握“前后”概念意义,又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空间概念,使学生再次获得愉快、成功的数学情感体验。

(四)拓展应用,培养能力

在这一环节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小明和同学们去儿童乐园买票的情境图。在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明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一共有多少个人在买票?

之后,我出示了一道排队的思考题作为这节课的拓展延伸。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由于一年级学生识字少,对直观的事物感兴趣。因此,我采用了这种图文结合的板书,使教学内容更加美观实用,学生更加容易理解。

一年级数学课件 第7篇

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任教学科: 数 学

任教年级: 一 年 级

第一单元:准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第2——8页的内容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中,了解学生数数的水平以及对数数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

2、在比较物品多少的活动中,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或少”等含义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了解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做好准备。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建立有序观察的意识,进行数数方法的指导。

2、渗透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单元课时安排:约2课时

NO:1

教学内容:第2——5页(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在计数物品数量的活动中,初步了解学生对数数的理解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基本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3、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难点:

能正确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培养学生有序数数的思想.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 课前自学2-3

自学提示:

1 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 分别数出你所看到的物体的个数

3 跟同桌说说?

二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 激发兴趣

(1)数数:从1数到10

(2)师:这是一所漂亮的小学校,今天是开学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看看图中都有什么?

2 引导学生逐一数出1至10的人和物

师:大家都会数啊!真不错,我们能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先数数数目比较小的,再数数目较大的.

(1)数出数量是1的事物

一面国旗,用数字1表示.

找一找,图中还有什么可以用数字1表示.

(2)数出其他数量的事物

注:数数量是3以上的人或物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其数量的?

让学生到台上数数看

师:小朋友们,你们发现这样数有什么好处吗?

师:如果以后让你数数,你打算怎么做?(适时渗透有序数数的方法)

三 认读1至10各数

(1)同桌互相读一读

(2)数身边的数

师:这幅图中这么多事物能用数表示,在我们周围或生活中有没有可以用数来表示的事物?

(3)说一句带数的话

四 小结

NO:2

教学内容:比多少(第6―――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通过听故事,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帮助的良好品德.

3、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初步体验一一对应思想,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准备:

师:数字卡片一套(1―――10),小猪、小免卡片各一张,录音机

生:学具盒一个,数字卡片一套(1-10)

教学过程:

一、课前自学:

看图编一个简短的故事,并说给同桌听.

二、主动探讨,获得新知

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

板书课题:比多少

1、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出示小免、小猪的卡片各一张并板书在黑板上,

问:瞧,这是谁?他们俩准备去干什么?谁来猜一猜?

师:那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猪怎么说?(放录音:小朋友,我和小免正准备去参加义务劳动呢!)小朋友,你们想一起去看看吗?

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A:出示书中第6面的图画:

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呢?

(学生数一数)

B:问:小免去搬砖,有几只小免,有几块砖,小免和砖谁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师:这样一个对着一个,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免和砖的块数怎么样?(一样多)

3、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1)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第一行摆6个三角形,请学生摆圆和三角形同样多

(2)小结:像这样一个三角形对一个圆,这样的比较方法,我们称它为”一一对应”

4 教学”多””少”

(1)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

(2)一个小猪对一根木头比,谁多谁少?

木头多,小猪少

师: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多,换一句话说就是,小猪比木头少

(3)图上还可以比什么?

5 操作

(1)第一行摆5个三角形,第二行摆圆

圆比三角形多2个

(2)第一行摆6个五角星,第二行摆圆

五角星比圆多1个

三、巩固

1、说一说

问:请你再仔细看一看图,你还能用多或少说一句话吗?(4人小组讨论后汇报,可以不举手,谁先站起来谁就先说)

2 学生完成第8页的1――――4题。

四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比多少,知道在比较时,可以一个对着一个比,用一一对应方法,就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第二单元:位置

一、教材内容:

“上、下”、“前、后”、“左、右”和“位置” (用两个数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这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新增加的内容,是从空间方位的角度引入的。

这些内容以前是作为常识性的知识,没有作为小学数学的正式的教学内容。

现在为了加强空间观念的培养,改变过去少“空间”少“图形”,多计算的做法,拓展几何知识的范围,把这些内容纳入到几何教学的范畴。“上、下”“前、后” “左、右”这三对方位,正好对应着三维空间的三个方向。

二、教学目标

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它们的相对性。

使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正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

NO:3

教学内容:上 下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会用”上” “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 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境中,确定物体的位置.

3 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教学重点:

1 认识” 上”” 下”位置关系的基础含义

2 能正确地辨认和描述物体的上 下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能正确辨认和描述物体的上 下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 自学指导:

观察书本第9页,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二 情境导入,探究新知

1 师:小朋友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参观南京长江大桥,一起步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多媒体出示)

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 举出生活中有关上 下的例子

国旗在黑板的上面,换句话说:黑板在国旗的下面

3 观察画面,体会上 下的含义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多媒体展示图画)

你的鼻子下面是什么?还可以怎么说?

嘴巴上面是什么?

三 巩固提高

1 拍手游戏

(1)师发口令,上 下拍手

(2)听反语,师说上,生在下面拍,师说下,生在上面拍

2 听口令,摆一摆 书本第9页做一做

3 画一幅自己最喜欢的能表示上 下关系的图画

四 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NO:4

教学内容:前 后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中,体验前 后位置关系,能确定物体的前 后位置顺序

2 培养学生前 后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前 后位置的确定

教学难点:前 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自学指导

1 你的前面是谁?你的后面是谁?

2 谁在你的前面?你在谁的前面

二 新课导入

1 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

2 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引导学生用”( )同学在( )同学前面,在( )同学后面,( )同学在最前面”等较规范的语言来描述

三 探究新知

1 师: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同学跑步的画面)

谁得第一名?谁是最后一名?

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同桌交流

2 上公交车图

师:这些人在干什么?

王英的前面是( ),( )在王英的后面.

四 巩固提高

1 说一说

你的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你的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排在第几位?

2 完成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

五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课件 第8篇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3~104页8、7、6加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

(录像出示8个小朋友去公园买门票,然后,又来了5个小朋友的情景。)

教师创设情境:星期天上午,天气非常好,小文、小丽、小明等8个小朋友到公园去玩。他们来到公园门口,正要买门票,又来了他们的5个同学。这时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应该买多少张门票?他们想请同学们帮忙算一下。同学们想帮这个忙吗?先在小组里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小组合作讨论。

小组汇报交流。

生1:我们是数的,数了数这些小朋友一共有13个人。

生2: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第一次来了8个人,然后接着往下数,9、10、11、12、13,一共有13人。

生3:我们是把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中的2个人先和8个人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生4:我们是把8个小朋友分成5个小朋友和3个小朋友两组,然后把这5个小朋友和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这4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二、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如果用计算的方法,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5。

师:8+5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

小组汇报交流,由于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很容易想到用凑十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们小组先摆了8根小棒,又摆了5根小棒,然后从5根小棒里拿出2根放入8根小棒里凑成了10根小棒,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

教师再请几个小组说一下他们是怎么做的。

教师根据几个小组汇报操作的情况,边板书边小结:同学们真聪明,都想到了从5根小棒中拿出2根,跟8根小棒凑成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这种方法真不错。

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由于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其他方法,如数数法、接数法便不再出现或很少出现。

师: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计算出了8+5=13,现在我们不摆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计算出8+4、7+6、6+5的结果吗?

学生汇报,因为计算8加5时,学生用摆小棒的办法研究过了,所以用凑十法计算这三个算式应该没什么问题,教师这时应多让几个学生说想法。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小结凑十的方法:同学们刚才都是把8、7、6分别凑成10,然后用10再加上剩下的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内容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课题)

巩固内化,发散思维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想出了做8、7、6加几的题的方法,这种方法跟我们学过的9加几的方法有什么关系?(一样)那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目8+9,看哪个同学想到的方法最多?

学生汇报:

生1:从9中拿出2,与8凑成10,10加7等于17。

生2:从8中拿出1,与9凑成10,10加7等于17。

生3:我想因为9+8=17,所以8加9也等于17。

教师对这3种方法都予以肯定,并特别表扬第3种方法。教师渗透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教师用课件演示9+8=17想的过程和8+9=17想的过程,以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迁移。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圈一圈,算一算。

(课件出示)1路公交车上原来有6个人,又上来了7个人,这时车上有多少人?

(课件出示)小兔找家:每个小兔身上有一个算式,每个小屋上有一个得数,学生做对后,小兔子就能回到自己家。

(课件出示)写算式。根据图中情景,写出算式,看哪个同学写得又多又好。

一年级数学课件 第9篇

教学内容:

教材第36页例3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重点难点:

正确的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写数、读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

计数器1个 小棒100根 铅笔24枝 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l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 )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 )个一。

(2)( )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 )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

(5)7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16,25,50,68。

二、新授。

(1)出示计数器。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并在计数器上分别贴上“十位”、“个位”。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1、教学例3。

(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十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3)第二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30、40、50……个位上都写“0”。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

(4)讨论:33中的两个“3”的意思一样吗?各表示什么?为什么同一数字表示的意义却不同呢?

2、教学100的读写。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把10拥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l”,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3、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即从左边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课本第37页)。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做游戏:接通电话

四、布置作业:练习八第5-7题。

板书设计:

读数、写数

写数时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

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个位上写0。

读数时,十位上有几个十就读“几十”,个位上有几个一就读“几”。

教学反思:

在情境中引入读写数的必要性,又通过计数器让学生认识数位,明确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从而掌握了读数写数的方法,通过摆小棒和拨计数器上的珠子的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了各个数位上的数字所表示的含义,深化了对数及数位的理解,掌握了100的读写方法。


一年级数学课件 第10篇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习惯。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使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人,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来玩一玩,好不好?

师一边拍手一边有节奏地说:小朋友,我问你,9和几凑满十?

学生:邵老师,告诉你,9和1凑满十

[评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为新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口令游戏不但复习了10的组成,也为学生探索8、7加几的算法提供了依据。]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教学小号图。

(1)提问:这是一幅小号图,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式?

[评析: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再提出问题,旨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提问:8+7等于几?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吗?在小组里说一说。

(3)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可能会有下面的想法:

①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②左边8个加2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

③右边7个加3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个。

④两个盒子一共20格,现在空掉5格,就是15个。

⑤8+7=8+2+5=15。

⑥8+7=7+3+5=15。

学生在交流第②、③种方法时电脑动画演示小号移动的过程。

[评析:教师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8+7的计算策略。以上不同的算法反映了学生的三种认知水平:第①种算法表现出动作把握倾向,认知水平有待提高;第②③④种算法表现出图形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对图形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想像力;第⑤⑥种算法表现出符号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认知水平较高。]

教学小棒图。

(1)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办法计算8+7=15,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青椒和小蘑菇是怎样想的?

小青椒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的,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是怎样想的?指名说一说。

动画演示,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

(2)小蘑菇的想法和小青椒有点不一样,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又是怎样想的?指名交流。

[评析:设置一个帮助小青椒和小蘑菇的情境,让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有利于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美德,同时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3)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凑十法。

(1)教学想想做做第1题。

请小朋友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计算。学生完成后交流。

(2)(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下面我们来做个圈十游戏。先圈出10个,再计算。

(3)教学想一想。提问:不看图、不摆小棒,你们会这样想吗?请你在书上填一填。

提问:计算8+9还可以想哪些有联系的算式?

谁来说一说。学生可能想到:

①因为9+8=17,所以8+9=17。

②因为9+9=18,所以8+9=17。

③因为8+10=18,所以8+9=17。

④因为17-9=8,所以8+9=17。

[评析:让不同的学生表现不同的思维过程,使他们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同时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4)小结:我们计算8+9的时候可以想以前学过的算式,这个办法真不错。(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你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的得数吗?

学生口答。

[评析:通过题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较小数加较大数,可以利用学过的算式直接算出得数,同时体会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

三、寻找规律,巩固新知

电脑出示8加几的题目,学生口答,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把加上的数分成2和几,就知道得数是十几。小结:发现了这个规律,就会算得又对又快。

[评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让他们去观察、比较,从而发现8加几得数的规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思考的习惯。]

电脑出示7加儿的题目。提问:那么7加几有这样的规律吗?谁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目的得数?

组织口算比赛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其余打手势。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提问:光会计算还不够,我们还得学会开动脑筋,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们看,面包房里有3袋面包,第一袋装了9个,第二袋装了8个,第三袋装了6个。幼儿园王阿姨要为班上15个小朋友准备点心,你觉得买哪两盒比较合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

小结: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只要肯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止一种。

[评析:教师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作出分析、估计和判断。问题解决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发展了求异思维,培养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总评:本课的教学,没有严谨的计算方法的讲解和反复的、规范化的算理语言的训练。教师允许学生用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形式思考,探索计算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学生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生动的和个性化的过程。


一年级数学课件 第11篇

开学啦!小朋友谬完春节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我们班也来了一个新的同学,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这位小朋友加入我们这个愉快的大家庭,现在我们请这个小朋友给我们做一下自我介绍吧!本学期我们班的任课教师都是上学期的老师,希望小朋友们能一如既往的和老师好好合作,如果在生活和学习中有什么困难和有什么不开心的都可以和老师交流,老师是你们最知心的朋友,对吧?希望大家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吧,有信心把自己变得更棒吗?简单的必要的要求

下面老师简单提几点必要的要求(日后可以逐步培养完善),主要有以下几点:

1、爱护自己的学习用品,包括书本、练习本、铅笔、橡皮、文具盒等,每天上学前或放学时检查自己的学习用品有没有带整齐。

2、上课上一定要认真听课,坐姿端正,积极举手发言,并做到声音洪亮、大方得体。

3、下课之后马上先去厕所,去过之后再玩耍,并做到不争不抢,文明入厕。

4、要尊敬老师,向所有见面的老师问好,和小朋友之间文明相处,团结友爱。

6、遇到不能解决的困难要及时向老师求助,找老师帮忙。

7、按时作息,晚上早睡,早上不懒被窝,并认真吃早餐,按时上学,不迟到。

8、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坚持每日刷牙,每周洗澡,特别是要勤剪指甲,衣服要干净整洁。

9、做一个爱读书的好孩子,并且注意不随便乱吃零食,在校园、在班级不乱扔果皮纸屑。

10、住校生爸爸妈妈不来接送,不得私自走出校园,和小朋友做游戏时要时刻注意安全。

增强班级凝聚力

好,今天老师就说这几点,你们记住了吗?老师相信,这几点一定难不倒你们的,因为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对吗?最后,我想请孩子们跟我一起大声说:我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我光荣,我骄傲;我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我在一年级,它就是我的第二个家,我们一起加油!

一年级数学课件 第12篇

教学内容:

一年级北师大版本数学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左右

教学目标: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能够初步运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教学难点:

运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对你的同桌说一说,哪只是右手,哪只是左手。

我们要来认识“左右”。(板书课题:左右)

二、联系自身,体验左右。

摸一摸。

(1)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团结起来力量特别大,在我们的身体中,除了左手和右手是一左一右外,还有什么是一左一右的?

(2)哪只是左脚?哪只是右脚?

(3)对!左脚和左手是在同一边的,右手和右脚是在同一边的。来,全班同学一起摸一摸,边摸边说,左脚――右脚……

(4)还有左耳和右耳。

(5)还有左眼和右眼。

(6)还有左肩和右肩。……

(7)生每说一种,教师都引导全体学生用手摸一摸。

三、实际操作,探索新知。

摆一摆。

游戏做完了,现在我们要开始摆文具了。同桌的同学互相合作,听清楚老师说的话。

请你在桌上放一块橡皮;

在橡皮的左边摆一枝铅笔;

在橡皮的右边摆一个铅笔盒;

在铅笔盒的左边,橡皮的右边摆一把尺子;

在铅笔盒的右边摆一把小刀。

生摆好后,师用出示正确的排列顺序,生检查自己的排列。

数一数。

从左数橡皮是第几个?从右数橡皮是第几个?

从左数橡皮是第二个,从右数橡皮是第四个。

为什么橡皮一会儿排第二?一会儿又排第四?

什么东西反了?能讲得更清楚一些吗?

(数的顺序反了,开始是从左数,后来是从右数。)

师小结:也就是说,同样一个物体,从左数和从右数,结果就可能不一样。

爬楼梯。上楼梯时我们要靠哪边走?

下楼梯时我们又要靠哪边走?

请你们两位示范一下,把教室中间过道当楼梯,一个从前往后走是下楼梯,另一个从后往前走是上楼梯。

(生观察时师提醒:下楼梯的同学是靠哪边走?)

(生还是有的说左边,有的说右边。)

师:教学楼中间有一个楼梯,同学们想不想去走一走?

(全体学生进行室外活动:走上楼梯,又走下楼梯。下楼梯时,师又提醒:下楼梯时你靠哪边走?)

回到教室。

现在同学们明白下楼梯时靠哪边走吗?

为什么上、下楼梯都靠右边走?

(如果不这样走,上、下楼梯的人就会相撞。)

对!特别是要做课间操时楼梯比较拥挤,如果相撞就会发生危险。

练一练。

(出示课本第61页第3题图)他们都是靠右走的吗?

五、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转弯判断。同学们想不想去公园玩?

那我们就坐这辆大客车去吧!(师拿出玩具客车。)

准备好,要出发了,请同学们判断客车是往左转还是往右转?

(师在“十字路口图”上演示转弯。)

小组讨论一下,客车到底是往哪边转。

(生组内讨论交流意见。)

师生共同小结:站的方向不同,左右也不同。在日常生活中,汽车转弯的方向常常以司机为准。

小游戏:我是小司机。

同桌的同学互相配合,左边的同学说命令,右边的同学用玩具小汽车在“十字路口图”上转弯,然后交换角色。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感想吗?

一年级数学课件 第13篇

因为学校工作需要,5月份我离开了课堂,全力主持教导处工作。

刚开始的两周我很不适应,这是我教学生涯中的第一次,莫名其妙的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就像一个小小的贝壳被潮水冲上沙滩,孤零零的。

和学生在一起的日子是忙碌而快乐的,课堂上的日子总是匆忙而又充实的,离开课堂,有些茫然不知所措。

本学期学校的情况有一些特殊,三个老师有孕在身,其中一个即将临产。

怎样合理科学的分配工作让学校领导颇费了很多心思。

我作为一名“最闲”的后备人才,准备阶梯生产的女教师。

实际上,重新走进课堂,重新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我是时时刻刻都在准备着。

生活总是在我们认为风平浪静的时候给我们带来一些小小的意外。

原来安排好的六年级数学老师脚腕受伤动了手术,短时间内是不能正常工作了。

总不能让一个年级的孩子一开学就上自习课吧?我主动给自己调配了工作,在六年级数学老师康复返校之前先把六年级的数学课担起来。

今天是我重返课堂的第一课。

学生是我两年前教过两个月的,彼此还算熟悉。

看到我进教室,孩子们眼睛里充满了疑惑,相互之间用眼神传递心里的话语。

我提高了声音:“我给大家上数学课。”同学们有的惊喜,有的不解,有的失落(大家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数学任课老师是谁)……

我做出一份非常失望的表情“看来,大家不欢迎我教同学们数学啊?”“欢迎!”同学们一边说,一边热烈的鼓起掌来。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聊聊学校、聊聊数学,好吗?

我一边口述一边在黑板上写出了四个内容:

1、谈谈你在小学阶段印象最深刻的人或事。

2、畅想一下明年的今天你会坐在哪个中学的教室里学习。

3、数学学习你有什么体会和建议?

4、六年级上册数学我们要学习那些内容?

前三个问题同学可以讨论,先和前后左右的同学交流之后(10分钟)再汇报(10分钟),第四个问题交给老师,(10分钟)梳理一下本册教材的重难点,让同学们对教材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我的设计意图:通过前两个问题放松学生的情绪,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唤起学生对小学生活的回忆,激发孩子树立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

第三个问题让学生在原有学习基础和经验的前提下自我反思,自我总结方法,为新学期的数学学习打基础。

第四个问题老师引导学生走进教材,了解教材,唤醒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

学生讨论的很热烈,10分钟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大家都静静地等待老师点名发言。

我没有采取常用的指名发言或小组推荐代表发言,而是才有了“毛遂自荐”。

“同学们,今天老师不知名。我们来个约定,我说开始,谁第一个站起来谁就先发言,全班同学都是裁判。”

“开始!”没有我预想中的场面,原来跃跃欲试的两个学生都没有站起来,没有你争我抢的场景。

“同学们,大家为什么没有人勇敢的站出来呢?在生活中,我们不但要做一个听指挥,服从指令的人,还要勇于挑战自我,敢于向别人推荐自己。

第一个站起来的孩子一定是一个自信满满的孩子,相信自己,你就是最棒的!咱们再来一次,开始!”没有人。

“老师要看看谁是最勇敢的孩子!”“开始!”没有人站起来,大家还是面面相觑。

“老师看到有一个学生的屁股已经离开凳子了,再给自己加加油,你就站起来了,你就是咱班最勇敢的孩子!”“开始!”没有人。

“最后一次,再没有人敢于站起来的话,同学交流的环节取消。我们直接进入第四个内容。”

“开始!”嗬!三个学生几乎同时站了起来。

经过同学们的评判,王慧子同学和全班同学一起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只是比较简单,同学评价后,老师又提出了要求:希望能够更具体地写出来再和大家分享。

王慧子同学也愉快地接受了大家的建议。

接下来我只给大家留了一个分享名额,并且在一次鼓舞士气“刚才女同学给大家开了一个好头,男同学愿意做默默无闻的观众吗?”果然,下一个发言的就是男生徐兰迪。

文气清秀的小男生给大家分享的是难忘的一件事。

自己在一年级的时候意外摔倒,班里两个男同学把他扶进教室。

两个助人为乐的好少年浮出水面,只是有同学质疑,其中一个男孩是好像是二年级才转学来的,有同学脱口而出:“说瞎话!”看看徐兰迪,在发言的时候眼圈都红了。

我说:“老师相信徐兰迪同学说的事情是真的,助人为乐的同学是真的,只是因为时间久了,可能记不清楚到底是几年级发生的事情了,但受人滴水之恩,当以终身不忘。老师和徐兰迪同学一起谢谢两位同学。”我看到,徐兰迪的眼泪流了下来。

“徐兰迪同学,是不是同学们误解你了,你很难受?”“老师,不是。我是想起来同学扶我,心里很感动。”那一刻,我的眼泪也快要夺眶而出。

第四个内容:请大家打开数学书的目录,看看一共有几个单元。

四年级的时候我给大家讲过数学的四个领域,你试着分一分。

看看本册教材那些内容是重点,哪些内容是难点?

很快,同学们按照四个领域重新整合了教材内容,明确了重难点。

老师适时的提出了数学学习的要求以及新课学习的准备。

从同学们期待的眼睛里,我能读到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和对数学学习的向往。

做好准备,迎接新的开始!

一年级数学课件 第14篇

一、 教学内容

数学乐园(人教版一年级上册82页、83页)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及计算,区分它们的基数、序数的含义。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有条理地进行思考的能力。

3、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活动内容

1、走数学迷宫。

2、对口令、拍拍手。

3、小邮递员。

4、 排排坐比反应。

5、采花蜜练判断。

6、看图列式。

7、思维拓展。

四、教学准备

CAI课件、水彩笔、、口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实践活动课

老师:同学们,数学乐园开园了,你们想和老师一起去做游戏吗?

(板书课题:数学乐园)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设置悬念,带入一种情境,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意识。】

二、活动流程

(一)走数学迷宫

复习0—10各数的认识

A、说数。老师:远处走来一群数字宝宝,认识它们就请大声读出来!

B、用数。老师:你能用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说一句话吗?

C、找数。启发学生: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这些数字呢?

小 结:是呀,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让我们一起在游戏中去发现数学,感受它给我们带来的无穷乐趣吧!

D、排数。(课件出示:迷宫图)

老师:到数学乐园去的路很多,让我们跟着小白兔由入口进入迷宫,按1、2、3……9的顺序走,米老鼠和唐老鸭会分别在两个出口处迎接我们呢!

学生四人为一学习小组讨论,然后用不同色的水彩笔在答题纸上画出不同路线。比一比看哪组想的最多,展示设计路线最多的作业纸,进行奖励。

E、找规律。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

老师:同学们,不管按照哪种路线走,怎样才能确保不迷路顺利走出迷宫呢?

【设计意图:通过读数、用数、找数、排数几个环节,让学生了解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是有用的,学好数学是必要的,也是很有意思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

(二)对口令、拍拍手

老师:我们终于来到了数学乐园,这里有很多小动物想与我们一起玩呢!让我们跟着小猴淘淘一起来玩第一个游戏。

A、对口令。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抽一张卡片问:我出几?你对几?几和几组成几?

B、拍拍手。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抽一张卡片,然后拍手,其余的人也拍手对出卡片上的数。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熟练掌握数的组成,对于计算加减法很有帮助。通过对口令、拍手游戏起到了强化作用。】

(三)小小邮递员

老师:同学们看,谁骑着摩托车来到了乐园?你们能帮帮邮递员叔叔把信投进信箱里吗?

老师问:怎样才能把“信”送到正确的信箱里呢?只要把“信”(即口算卡片)上的题目得数算出来,得数是几,就把“信”投到标有这个数的信箱里。

1、学生从抽屉里拿出一封“信”(即口算卡片),在音乐声中分组走上讲台送“信”。注意:有的卡片上面的得数不是信箱的标号,是没法送出的信。对于没有送出的信,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送不出去。

2、检查送信游戏的正确性。

【设计意图:加减法的口算是否流利,直接影响到今后学生解决问题的速度,所以一年级的口算重在练习他们的速度快和准确性。这个游戏,即要求学生快速把“信”送到,又要求学生必须送对,侧重了对这两方面的训练。】

(四)排排坐

全班起立。从前往后报数,老师提问:

1、请这一组的前面3个小朋友站起来。请第3个小朋友拍四下手。

老师:这句话里两个“3”,含义一样吗?“3”个小朋友,表示什么?第“3”个小朋友,表示什么?

2、请从前往后数第1个、第3个、第5个、第7个小朋友站出来,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

3、请从后往前数第2个小朋友站起来,你们组有女生几人?有男生几人?合起来一共有几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4、请从前往后数第2个小朋友站起来,你前面有几个人?你后面有几个人?合起来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有效地复习了基数、序数的概念,教学生加以区别。通过“从前数第2个”和“从后数第2个”地对比,让学生了解数数时方向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同时,第三个环节和第四个环节都是求和,但题型有所不同,通过对比练习教学生灵活解决生活问题。】

(五)采花蜜(课件出示动画图)

老师:草地上有很多鲜花,蜜蜂正忙着采蜜呢!如果算式没有问题,蜜蜂就能采到花蜜飞走了。它们都能顺利采走花蜜吗?

5+3+2=10 8+2—1=5 5—4—1=0 5—3+2=10

【设计意图:连加连减、加减混合题型的练习,引导学生看清符号,明确运算步骤,重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看图列式(课件出示动画图)

先引导全班学生说图意,再指名列出算式,集体订正。

A、白兔图(加法:6+2=8)

B、天鹅图(减法:7—3=4)

C、松鼠图(一图四式:5+3=8 3+5=8 8—5=3 8—3=5)

【设计意图: 让学生完整的描述一个数学问题,重视培养学生正确描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今后学习应用题打基础。】

(七)思维拓展

老师:同学们,聪明屋的小博士在等着我们呢?他出了一个思考题来考考大家,你能解答它吗?

提示学生从最下面的空思考,从较小的数思考。

三、 活动小结

老师:今天我们在“数学乐园”玩得开不开心?在我们玩的游戏中运用了前面所学的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知识。等以后我们学会更多的知识,老师再带大家到“数学乐园”里来玩,好吗?!

【设计意图:常见的数学游戏是用于调节课堂气氛,而我设计的整堂课的游戏活动融知识性、思维性和创造性于趣味之中,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学得也轻松自然、兴趣盎然。】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一年级数学课件(汇总14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一年级数学课件,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将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华南创作网 声明
粤ICP备2021173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