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1
语文在字典中只是“语言与文学”的简单解释,但实际上,它是一种博大精深的学问,是中国人与中国人沟通思想的工具。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大学语文心得体会,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语文,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都是一门必修课。然而,到了大学,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非汉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语文离我们渐行渐远。选修一门语文,蓦然发现,久违了的亲切感又回来了,还有丝丝缕缕的新鲜感和幸福感。
汉语——我们的母语。尽管买我们从一出生就开始学习,但汉语言文学博大深奥,未必我们各个精通。然而,学习大学语文,我们对基本的语言知识技能有了掌握和运用,系统的学习了语法规则。尤其是在这历史悠久的千年学府,我尽情的在书海中沉醉,体验到的不进食学到博大精深文学的成就感,更是一份对母语的强烈热爱。
从《诗经》到汉乐府,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从中国古典到外国经典,语文承载的不仅仅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更传承着中华厚重的文化和经久不衰的思想之光。我惊叹于先哲们睿智的头脑,被无数文人墨客恨意的才气说震撼,更沉醉于流传万世而不灭的经典之中。我赞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钦佩,华夏儿女才智惊人;我迷醉,千古美文精妙绝伦。“啊,我亲爱的祖国!”每当徜徉在经典中的时候,我就想这么高声吟咏一句,尤其是在长沙,当你看到无数的白皮肤·黑皮肤·蓝眼睛的人们捧着汉语书时,但你微笑着用英语和他们交流中华名著时,但你听到他们用结结巴巴的汉语和你交谈时,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自豪,一种深埋了几百年的扬眉吐气的自豪,像彩虹一样的缤纷色彩的绚丽光环将你包围,享受这世界最瞩目的光辉。
一首《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追寻的恍惚迷离,诗意的朦胧唯美,仿佛是棉纱线的神秘女郎,仿佛是蒙娜丽莎的微笑……每个人读后都各自诠释着心中的向往。在年少轻狂的青年人眼里,“伊人”是心中美好的恋人;在求贤若渴的政客眼里,“伊人”是宝贵的助手,遥远而美丽。大学语文启发的正是这样一种发散思维,多角度,多立场地看问题。以前,虽然学了那么多年语文,但从未这样深入的分析,体会鬼文学这种立体的美感。应试教育束缚了我们斯文的翅膀,而在大学里,我们幸好有找到了那些遗失的美好。
虽然如今,人们对大学语文的教育提出质疑,但还没有得出实用结论之前,学习大学语文,偶尔回顾一下经典,在忙碌的钻研中给心灵一个暂时休憩的家,何乐而不为呢!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大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奠基石。对语文学习感兴趣,就为你的语文学习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两千年前的“文圣”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正说明了“好”、“乐”对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追求,可以说是精神支柱。爱因斯坦说过:“在学校里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种结果社会价值的认识。”如果一个人连学习语文的兴趣都没有了,就算天天坐在教室里也不可能学的好语文。我个人对语文的兴趣较大,这促使我能够在大学语文这个科目中有所收获。学习大学语文的兴趣,我认为有两个因素,一个来自于本身,一个来自于老师。本身兴趣的培养我认为在于平时多看一些文学作品,在文学作品中陶冶自身的情操,同时也可以积累一些文学常识,也燃起了学习语文的激情了。同时,老师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叶圣陶说过:“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从而可知,老师在学习中发挥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在小学和中学的时候,语文老师给我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学习语文学习。而在相对自由开放的大学语文的学习中,老师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起决定性作用了。综上所诉,兴趣是开启学习好大学语文的金钥匙。
在这一学期,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大学语文。在老师的教导下,我明白大学给我们开这门课的目的是培养我们今后在职业生涯对应用文体的应用能力,加强我们的口才,提高我们的竞争力,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以前一直认为,语文嘛,无非就是叫你这样去鉴赏诗歌词赋,怎样去找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怎样去体会一篇文章的美。但现在美味人事到自己错了,真的错了。刚开始上了两节语文课,老师就让我们了解了大学为什么要给我们开这样一门看起来没有多大用处的课程,让我们知道大学语文不仅仅是教怎样写鉴赏诗歌辞赋,它还教我们怎样写应用公文,还教我们怎样锻炼口才,那些都是在我们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极其有用的东西,谁都不敢说,他再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不会用到“应用公文”,而仅仅是沉浸在那些你看都看不懂的文章的欣赏之中。《高职实用语文能力训练》,从这书名中我们就应该能看出:大学语文不同于以前我们所学的语文。
在第一节课,老师就开始教我们利益,比如我们的坐姿,走路,如何表示对他人的尊重等等,这些东西,就已经是完全脱离我们印象中的语文课程了,在之后的一整个学期,老师都在对我们言传身教,使我们获益良多,在这半年中骂我们学到的不是钻到书堆中,读者深奥对不实际的理论,而是如何创造实际中有用的东西,这些是我职业中一定会用到的东西,却是我们所缺乏的,那就是应用公文的写作。
在学习中,我知道了应用公文有十三种,它们都有自己的格式,有自己的模板,但我却不知道如何去贯通。于是,在老师的知道下,我知道,它们是有共通之处的,是可以用一个膜拜去写作的。知道公文不是小说,它不会让你看起来流连忘返,更不是散文,让你看一两遍都看不出它在讲什么,它要求的是言简意赅,语言简短,而意思明确,不需要什么华丽的辞藻,不需要什么生动的比喻,只需要你把你要说的,要表达的,言简意赅的说清楚,让人家一看就知道该做什么,就可以了,这是我对应用公文的理解。
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我有过慌神,因为我一时难以接受大学语文,十几年的语文学习,使我对语文的理解已经根深蒂固,不过还好,老师的教学方式让我很快地融入大学语文的学习中,并且每次的错也我都很认真地完成,每堂课我都很认真地听,每篇文章我都很仔细地去读,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学习。语文的学习不是一触而就的,而是一个终身的,实践的过程。因此,老师的教学方式使我感触很深,那就让学生自己备课,并上讲台讲课,再由老师点评。
以前上课时,如果哪个老师有哪一点没讲好,我就会跟同学一块,指点老师的不足,认为他们讲的课好无聊,我自己上还能讲得更好。终于,上大学后,我有了这样的机会,那就是学校提出的要求,安排学生上台讲课,自己备讲课稿。刚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我很兴奋,终于有表现的机会了,并不断地再脑海里想象着自己上课时的情景:应付自如,滔滔不绝,并且想着到时要做些什么样动作才能让自己感觉更潇洒……
在接下来的备课过程中,困难重重,一来是我没跟同组其他成员达成团队合作。因此有些方面备课效果不好;二来我选的是古文,有句话说的好,“现在的学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我把学生们最怕的古文选来作为讲课内容,而备教材,不仅要知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还要联系上下教材,准确的把握你所教的这节课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因此所备教材内容杂乱,没有把握住轻重点,这就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我渐渐地感觉到力不从心,原来做老师并不轻松。
在经历了一周的煞费苦心之后,我那从四面八方收集整理得来的备课稿中终于出来。为了写这份备课稿,我曾一次性在网吧待了几个小时,查找资料,也去找过其他的教案来参考,又去图书馆翻阅关于《春江花月夜》更详细的资料。这些资料,打印出来后一共七页纸。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得来的成果,一周来的郁闷全抛到了脑后,兴冲冲地到班上后,找来其他组员,开始分配任务,并商量了一些讲课步骤,就等着时间的到来。
终于轮到我讲课了,我心里既兴奋又有些紧张,兴奋的是因为我没想到自己居然能上台讲课,多天的努力终于可以展示出来了,紧张的是没有把握讲好课,毕竟这是第一次,而且讲古文,最大的难题便是调动积极性。果然,如之前所预料,上课没多久,同学们就开始无精打采,而我也因为资料太多,没能分配好时间,导致后面的讲课内容全乱了,很多准备的内容都没有讲。
这次的上台讲课,给我的最大感受便是:当老师,不容易啊。当然讲课最终结果对我来说是失败了,但却也使我获益良多。第一,这次讲课,使我更深刻地了解了教师这一职业,知道了老师为了给学生上一节课是多么的不易。平时上课,我们不但不听课,还说话聊天,无视老师的存在,而当自己站讲台上看下面的同学也是同样的情况后,我终于知道了老师心里的滋味,因此,这次活动教会我们要尊重老师。第二,这次活动,让我更加深刻体会到团队的作用。老师在安排活动时,让我们五人一组,评分自然以组为单位,这最基本的目的就是增强我们的集体荣誉感,锻炼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条篱笆三个桩,一个人的能力始终不如一个团体强,只可惜,这次活动没能领会到老师的用意,不能发挥出更大的团队力量,不过,它还是加强了我们对团队合作的认识,我想,如果今后再遇到需要团队合作的情况,我一定会让其发挥出应有的力量。第三,许多东西不在于多,而是在于精,这次备课,找的资料太多了,因为害怕内容不够,到时讲课面临尴尬的时间太多,而且本身古文内容就多,再加上对内容的不熟悉,使得自身没能把握内容分寸,时间分配不合理,直接导致了讲课的失败。第四,这次活动,也让我学会了阅读,因为在备课过程中,为了把课讲好,我们会从多方面、多角度地去看待同一个问题,读懂作者的心思,体会他们的心境,感受他们的思想,这样才能够真正得欣赏一篇文章。除了以上这些,我们还学会了冷静,学会了如何去把握轻重等。
这个学期,老师除了安排了讲课活动外,还给我们布置了另一项任务,那就是课外阅读,读一本你觉得好的书。我选择的是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
汉语——我们的母语。尽管买我们从一出生就开始学习,但汉语言文学博大深奥,未必我们各个精通。然而,学习大学语文,我们对基本的语言知识技能有了掌握和运用,系统的学习了语法规则。尤其是在这历史悠久的千年学府,我尽情的在书海中沉醉,体验到的不进食学到博大精深文学的成就感,更是一份对母语的强烈热爱。
从《诗经》到汉乐府,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从中国古典到外国经典,语文承载的不仅仅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更传承着中华厚重的文化和经久不衰的思想之光。我惊叹于先哲们睿智的头脑,被无数文人墨客恨意的才气说震撼,更沉醉于流传万世而不灭的经典之中。我赞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钦佩,华夏儿女才智惊人;我迷醉,千古美文精妙绝伦。“啊,我亲爱的祖国!”每当徜徉在经典中的时候,我就想这么高声吟咏一句,尤其是在长沙,当你看到无数的白皮肤黑皮肤蓝眼睛的人们捧着汉语书时,但你微笑着用英语和他们交流中华名著时,但你听到他们用结结巴巴的汉语和你交谈时,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自豪,一种深埋了几百年的扬眉吐气的自豪,像彩虹一样的缤纷色彩的绚丽光环将你包围,享受这世界最瞩目的光辉。
一首《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追寻的恍惚迷离,诗意的朦胧唯美,仿佛是棉纱线的神秘女郎,仿佛是蒙娜丽莎的微笑每个人读后都各自诠释着心中的向往。在年少轻狂的青年人眼里,“伊人”是心中美好的恋人;在求贤若渴的政客眼里,“伊人”是宝贵的助手,遥远而美丽。大学语文启发的正是这样一种发散思维,多角度,多立场地看问题。以前,虽然学了那么多年语文,但从未这样深入的分析,体会鬼文学这种立体的美感。应试教育束缚了我们斯文的翅膀,而在大学里,我们幸好有找到了那些遗失的美好。
虽然如今,人们对大学语文的教育提出质疑,但还没有得出实用结论之前,学习大学语文,偶尔回顾一下经典,在忙碌的钻研中给心灵一个暂时休憩的家,何乐而不为呢?
当我们目睹金钱腐蚀权力,物欲吞没崇高而感到万分困惑时,当我们面对无情的生存竞争,“读书只为稻粱谋”时,让大学语文课带我们走进文学天地,去与人类最优秀的心灵对话。
我以为,学习大学语文,首先是为了培养我们对美的感受力,陶冶我们的性情,提高我们的文学艺术修养。而文学艺术在激发人的精神的丰富性、保存和发展人对世界的多样性想象方面,是其他东西不可替代的。在这个消费主义和功利主义喧嚣尘上的时代,人们的生活与心灵越来越粗糙化和粗鄙化,而文学艺术可以润泽我们的灵魂。大学语文就是一门带领大家赏析文学经典的课程,在赏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陶冶情趣,提升境界,彻悟生命。
在这里,我们可以瞻仰到壮观的人格之美:屈原的独立不迁、陶潜的冲虚高远、李白的豪迈飘逸、杜甫的忧情热肠;还有僵卧孤村犹思报国的陆放翁,栏杆拍遍泪洒衣襟的辛弃疾,拼将热血力挽乾坤的秋瑾真是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哪,滚烫的诗篇正是他们人格的显现。这人格的圣光会照亮我们,使我们摒弃为—己私利而营营苟苟的庸碌生活,在大至人生的进退取与,小到日常的饮食起居中,健全自己的人格,并努力使之臻于完美。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慷慨悲壮的“建安风骨”、生气盎然的“盛唐气象”,还可以遇到命运坎坷却终身歌唱土地与太阳的艾青,以及乡愁浓郁而坚守中国文化传统的余光中坚强乐观是整个中国文学的基调,虽然有些作家个人面临黑暗世事,个人命运多舛,但他们并不悲观颓唐,“入世”则建功立业,“出世”则拥抱自然。不仅是诗文,在戏曲中也常常洋溢着乐观精神,与西方古代悲剧中主人公在命运面前的无力相比,我国戏曲中的善良人民哪怕死去,也会化仙变神,惩治邪恶,伸张正义。读着这样的作品,我们怎会不受感染和熏陶呢?又怎么会不昂扬进取,追求崇高的生命价值呢?
在这里,我们可以还受到优雅品味的陶冶。品味是一种艺术修养,也是一种人生修养。艺术品味高的人用“诗眼”观察生活,用“诗心”体味生活,待人率真,处世朴拙。这在人心被铜臭所浸染、社会被假货充斥之时,不啻是一剂自救的良方。要自救还可以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净化灵魂。许多文学作品能够引导人们欣赏和热爱大自然:例如 “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壮阔、“平沙茫茫黄入天”的苍茫,“玉鉴琼田三万顷”的澄澈,“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凄清,等等。诗人们会告诉我们:这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只有爱它、欣赏它,才不会推残和掠夺它。而与之相协调,相沟通,才算得上是一个有艺术品味和生活情趣的人。
当然,想在短短的大学语文课内就达到培养美感、陶冶情趣的目的,是不现实的。然而,这就如同培育花木,只要在它们的根部培上了肥沃的泥土,它们就能渐渐地从中汲取养份,抵抗病虫害,蓬勃生长。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就如广袤丰腴的土,为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成长提供了丰厚的养料,我们只能不断学习才能充实自我,到达一个更高的层次。
语文学习绝不是一蹴而就、短期见效的容易事,不可平时不努力,考前抱佛脚的。平时至少应该做到多读、多写、多想、多问,积累一切同语文有关——甚至看似无关的知识,应该有一个“零存整取”的语言存折(精致便携的小本子),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所有美妙有趣的语言素材统统存将进去,使之“滚雪球”般日渐膨胀、壮大、丰富、充实,到时候“钱包”鼓了,自然“财大气粗”、左右逢源了,谅不至于现在这样“捉襟见肘”吧?另外,你真得琢磨语言这玩艺儿——它太神奇美妙了。理论上讲,世上的一切都在语言的囊中;每有一种事物——无论是客观、宏观的大千世界,还是主观、微观的人类情感——都必有一种语言形式与之对应。语文学习的根本任务,就是寻到那种最恰当的语言形式——而且这个“形式”一定是既带有你的鲜明的个人风格,又符合客观实际和其他同种语言使用者的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你也许又问了:“那语文没边没沿,浩如烟海,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鸡毛蒜皮,我实在是老虎吃天,无处下口啊!”夫子说:此言差矣。你至少每周有5节左右的语文课吧?你手里至少有语文课本还有语文读本吧?你不至于从来不看《读者》《青年文摘》《语文报》或其他报刊杂志以及常更常新的畅销书籍吧?每学一课,你至少首先可以新认识几个字词吧?至少可以新熟悉一两个漂亮的句子吧?如果文章字字珠玑、妙语迭出,充满哲理,则不止一两句吧?至少可以从中学到或借来一两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技巧吧?就内容而言,你至少可以从中得到一些科学知识的拓展或思想感情的启发和熏陶吧?当你的思维被激活,你总会有想写点什么的冲动吧?马上动笔记下那些稍纵即逝的思想情感的碎片或火花——这便是语文学习的较高境界了。难道就真的像你说的那样没的可学、无物可抓么? 从理论上说:天地宇宙有多大,你的语文课堂就该有多大;天下众生有多多,你的语文老师就有多多;文字读物有多少,你的语文课本就有多少。用我们语文界的行话说就是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生活每时每刻都在向你传达有关语文的有用信息,大自然每时每刻都在与人类进行着心灵的对话,关键是我们往往缺少灵敏的接收器和聪明的翻译家(诗人、小说家都是)。回到语文学习上来,我们无非是要在老师指导下——或干脆自学,达到这样两个目标:
一.形式上,拥有足够的词汇量(理论上当然越多越好),掌握相应的语言游戏规则——语法、修辞、章法、逻辑等等,积累比较丰富的语言使用经验。
二.内容上,因为你是中国人,你在使用自己的母语,所以你至少应该顺便的、自然而然的接受、继承并理所当然的热爱、弘扬借助汉语赖以传承和发展的中华民族的几千年的灿烂文明(当然是这种文明中的精华),进而拥有一颗地道的中国心、纯粹的民族魂,从而使你从肤色、头发,到行为习惯,到灵魂情感都是真真正正的、中华民族的、优秀的子孙和公民。你应该借助对这种语言的学习和使用,包括还通过学习借鉴利用这种语言翻译介绍到中国来的、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和智慧,进而成为一个宽容、仁慈、文明、大度、优雅、从容的现代公民。
学习所得中,感触最大的是诗歌。诗歌的特点是最富有抒情性。如白居易的《长恨歌》表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悲情故事,在唐玄宗思念杨这种适于抒情的地方,用了“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暮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来表述。设个的艺术手法之一是象征。
戴望舒的《雨巷》在低沉而优美的调子里,借助古典诗词的意境“丁香空结雨中愁”幻化出一个丁香姑娘,作者希望逢着一个结着愁怨的东西,她是愁怨的化身,是哀愁,是一个象征意象。学习诗歌也要领略意境的重要性。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作者紧扣“春江花月夜”的题目挥毫泼墨,以月为中心来统摄广阔的自然景物,使得所描绘景物在时空上无限扩展“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畔无人初见远,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春夜的温馨宁静,春江的浩瀚,春花的光鲜艳丽,全都在明月的笼罩下透漏出飘渺朦胧的韵味。在这样美妙的环境中,诗人感到身心都融入了宇宙自然,体验着永恒和无限。
感觉自己还存在着问题: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偏弱。高中时为了应试,老师大篇幅的来讲古代诗歌,使得自己看到诗歌就会定向的往古代人的思想去想。什么被贬,思亲,爱国之类的。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我可以多读一些现代诗歌当作消遣。读得多了,对作者的主旨,情感,思想等方面把握的也会准一些。
语文这个学科,是我们从小就一直开始接触的。最简单的语文,我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的,之后上了小学,初中,高中,甚至一直上到大学,语文依然和我们息息相关。大学之前,学习语文是一件要分成很多细节的事情,比如字音、字形、背诵、默写、文言文、现代文、作文等等,是要求面面俱到的。或许加上高考的因素,在很多情况下,学习语文就是以分数为目的,而并非以学习语文本身为目的。而上了大学才发现,在大学里学习语文是一件很自由的事情,它不在强调咬文嚼字,不再强调面面俱到,不再强迫我们去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部分。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之下,我自己认为更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去学习和吸收并掌握知识。现在我就这个学期学习大学语文谈谈自己的心得。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之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大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奠基石。对语文学习感兴趣,就为你的语文学习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两千年前的“文圣”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正说明了“好”、“乐”对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追求,可以说是精神支柱。爱因斯坦说过:“在学校里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种结果社会价值的认识。”如果一个人连学习语文的兴趣都没有了,就算天天坐在教室里也不可能学的好语文。我个人对语文的兴趣较大,这促使我能够在大学语文这个科目中有所收获。学习大学语文的兴趣,我认为有两个因素,一个来自于本身,一个来自于老师。本身兴趣的培养我认为在于平时多看一些文学作品,在文学作品中陶冶自身的情操,同时也可以积累一些文学常识,也燃起了学习语文的激情了。同时,老师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叶圣陶说过:“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从而可知,老师在学习中发挥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在小学和中学的时候,语文老师给我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学习语文学习。而在相对自由开放的大学语文的学习中,老师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起决定性作用了。综上所诉,兴趣是开启学习好大学语文的金钥匙。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之人生价值
首先,我想从教育的本质和大学教育的宗旨来了解大学语文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一直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完善一个人,即“取长补短”,而非“扬长避短”,去充分发掘人的潜力,认识自我的价值,即“天生我才必有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以,大学语文的学习是通识教育,并非专业教育,是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而不像高中时的培养学生的共性。这正是大学语文存在的大背景,大前提和大环境。通过我的学习感受,在课文中所体现的人生价值均为及其难得的思想资源。以民为本,孔孟思想的核心“仁爱”,仁者爱人:心怀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安必须思危,高枕不能无忧;和而不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异中求同,同中求进;人情世态,“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复杂多变,丰富多彩;论学品艺,以苦为乐,知难而进,执着人生的又一种境界,这些都是大学语文教以我们的做人的道理和我们所要具备的人生价值。此外,所涉及的相关的经典名著如《周易》,《离骚》,《中庸》,《大学》,《老子》,这极大的培养了我们当代大学生对于祖国文化的热爱,也增强了我们的爱国情操和文化责任感,而且,人文语文让我从哲学的角度去审视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我以为,世界观是大我的存在,人生观是小我的存在,而价值观就是人的大我与小我之间的抉择。而人文语文所提倡的“以人为本”和“人文主义”,就帮助我认识了“我自己,即倾听自我心灵深处的呼声和需求,学会去爱人,去关心人,达到对个人和社会的终极关怀。综上所述,大学语文的学习为我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定位提供了更高的平台。
语文,在词典里就解释为简单的语言和文学,其实,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是我们的生活之母,同时也是我们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的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是掌握一切知识的重要途径。语文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它有优美的线条和斑斓的色彩,它既复杂又重要。大学语文课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改善学生的思维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等各个方面的巨大作用是任何一门课程都无法替代的。
语文这个学科,是我们从小就一直开始接触的。最简单的语文,我们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的,之后上了小学、初中、高中,甚至一直到大学,语文依然和我们息息相关。通过这一个学期以来对语文的学习,让我发现在大学学习语文与中学是非常不同的。在大学,学习语文更多的是强调能从欣赏语文的角度上出发,语文没有像以往学习时枯燥乏味的练习,她不再要求我们为了考试而循规蹈矩地学习。相反,她是让我们在愉悦的氛围中通过对它的接触和了解逐渐去感受语文的独特文化魅力。
在学习当中,我们分别学习了中国的诗歌、散文、戏曲和小说。一方面,对语文的学习使我的国学文化积累有了一定的帮助,另一方
面,它通过文化的手法像我们展示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
学习语文一定要多读书,不要把自己的思维禁锢在《大学语文》这本书里。古时的颜真卿就曾经说过“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所以,我们一定要多读书,还要趁早读书。我们要多读书,多读名著,以增加自己的见识,扩展自己的思维。通过一段时期的语文学习之后,还要偶尔回顾一下经典,感受语言和文字那独特的魅力。就是徐志摩的《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我才开始迷恋起诗歌,开始追寻诗中的恍惚迷离。诗意的朦胧美使每个人读后都各自诠释着心中的向往。我们学习语文,就是通过学习历史上最美的语言和文字,提高文化修养,使我们的言谈和书写更美更有文采;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使我们的言行举止更优雅更有风度;使我们整个的人、整个的生活都更有文采风流。她让我们在学习中探究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她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语文是一幅美丽的锦绣山河图画,它有优美的线条和斑斓的色彩,既道出了语文的复杂性,也说明了语文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天生重要。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语文的学习,在学习中能学以致用,在学习中能宁静致远。
语文,她的覆盖面最为广泛,上至天文时空,下至地理人文,俯瞰芸芸众生,包罗世间万象。而她所表现的方式也无不传达出一份情感和一份魅力。我对语文的兴趣也来自她那份美感。
深味人间真情,在语文的乐章上谱写美与美的赞歌;体悟人生真谛,在语文的妙笔下闪耀理性地熠光;经历社会百态,在语文的书卷
上嬉戏怒骂;徜徉自然之乐,在语文的天堂里展现钟灵毓秀的奇绝。一篇散文,在缠绵悱恻中体会肝肠寸断的凄苦;一出戏剧,在曲折迂回中迭出动人心魄的震撼;一首诗歌,在含蓄凝练中读出超脱凡世的清远;一部小说,在潮起潮落中成就惊世骇俗的向往。
走进语文,感受名著文化的熏陶魅力,由语文温馨的人文关怀等着;走进语文,触摸每位作者的欢乐和悲伤,有语文独特的视角期待着;走进语文,有丝丝书卷气与深切关怀心撞击你的思想和胸臆,有语文浓缩千年文化积淀陶醉着。
每一次的上课,我们都能够学到很多不同的东西,这些东西让我加深了对书中一些名家的认识,我懂得了他们的故事,我懂得了他们的思想。大学语文,让我学习到的更多的是对人性的认识,而不是空洞的理论以及说教,而这些是我在别的书本上学不到的。总之,学习大学语文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知识方面,可以继续拓展知识世界,进一步开拓认知潜力,养成网络装的思维品性,在精神方面,可以促使我们不断提升精神境界。
大学语文的学习,是知识积累的平台,是经验收集的去处,是灵魂升华的天堂!
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语文,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都是一门必修课。然而,到了大学,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非汉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语文离我们渐行渐远。选修一门语文,蓦然发现,久违了的亲切感又回来了,还有丝丝缕缕的新鲜感和幸福感。
汉语——我们的母语。尽管买我们从一出生就开始学习,但汉语言文学博大深奥,未必我们各个精通。然而,学习大学语文,我们对基本的语言知识技能有了掌握和运用,系统的学习了语法规则。尤其是在这历史悠久的千年学府,我尽情的在书海中沉醉,体验到的不进食学到博大精深文学的成就感,更是一份对母语的强烈热爱。
从《诗经》到汉乐府,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从中国古典到外国经典,语文承载的不仅仅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更传承着中华厚重的文化和经久不衰的思想之光。我惊叹于先哲们睿智的头脑,被无数文人墨客恨意的才气说震撼,更沉醉于流传万世而不灭的经典之中。我赞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钦佩,华夏儿女才智惊人;我迷醉,千古美文精妙绝伦。“啊,我亲爱的祖国!”每当徜徉在经典中的时候,我就想这么高声吟咏一句,尤其是在长沙,当你看到无数的白皮肤·黑皮肤·蓝眼睛的人们捧着汉语书时,但你微笑着用英语和他们交流中华名著时,但你听到他们用结结巴巴的汉语和你交谈时,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自豪,一种深埋了几百年的扬眉吐气的自豪,像彩虹一样的缤纷色彩的绚丽光环将你包围,享受这世界最瞩目的光辉。
一首《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追寻的恍惚迷离,诗意的朦胧唯美,仿佛是棉纱线的神秘女郎,仿佛是蒙娜丽莎的微笑……每个人读后都各自诠释着心中的向往。在年少轻狂的青年人眼里,“伊人”是心中美好的恋人;在求贤若渴的政客眼里,“伊人”是宝贵的助手,遥远而美丽。大学语文启发的正是这样一种发散思维,多角度,多立场地看问题。以前,虽然学了那么多年语文,但从未这样深入的分析,体会文学这种立体的美感。应试教育束缚了我们斯文的翅膀,而在大学里,我们幸好有找到了那些遗失的美好。
虽然如今,人们对大学语文的教育提出质疑,但还没有得出实用结论之前,学习大学语文,偶尔回顾一下经典,在忙碌的钻研中给心灵一个暂时休憩的家,何乐而不为呢!
早在大一上学期开学的的时候就已经拿到了语文课本,一直都很向往,可是,却一直都没有上课。终于,在大一的下学期开始了《大学语文》学习的快乐旅途。
时间犹如东流的逝水,匆匆而过,如今,转眼之间,便已经和大学语文亲密接触快一个学期了,仍然清晰记得,在上第一堂课时,老师的热情,老师的博闻强记的演说,都已经深深的让我爱上了《大学语文》这堂课。仍然记得,在上第一堂课时,老师教给我们历史上最短的诗,是记载在《吴越春秋》中的“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在老师的精妙演说下,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这描述的是一场古代狩猎的情景。这些,都是《大学语文》在第一堂课上,便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也许是,第一堂课的缘故,直到如今我仍然对上课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但是,我更认为的是,是《大学语文》这本书和认真负责的老师,让我记得了这一堂课。我记得了,小小的教室,坐满的认真上课的同学。小小的教室,弥漫着认真学习的风气。我记得了,同学们跟着老师的思路,认真翻看书本,思考问题的情景。
从那以后,如果,不是因为有特殊的情况,我都一定会按时的来上课。每一次的上课,都能够学到很多不同的东西,这些东西,让我加深了对书中,一些名家的认识,我懂得了他们的故事,我懂得了他们的心酸。《大学语文》让我学习到的更多的是对人性的认识,而不是空洞的理论以及说教。而这些是我在别的书本上学不到的。
读书,读书,一个人的读书,也许能够体会很多。但是,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唯有通过课堂上,通过老师生动的语言再加上书本上的内容,才能够更好的吸收。在我看来,《大学语文》这本教材,设计得非常好,里面的内容,不像是高中的语文教科书,前后两篇文章,完全没有联系。在这本《大学语文》中,前后文章彼此间不是孤立而存在的。而编者对诗歌、词、散文、戏剧以及译文进行分文别类,然后再以文章的作者为索引进行导读。这样一来,我们通过前后的几篇文章,能够更加全面以及深刻的了解文章作者当时所处在的年代,并更加了解文章作者不同的一面。例如,《大学语文》中对,李白的解析,选用了《蜀道难》、《将近酒》、《行路难》(其二)、《登金陵凤凰台》、《忆秦娥》,其中前三首诗我在高中便已经学过,当时的我以为已经懂李白了。而在读了《登金陵凤凰台》后,却让我了解了李白,忧国忧民的独特感受,他更是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意旨尤为深远。而读了《亿秦娥》后,相对于别的词来说,这首词,字少而情多,委婉而入微,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更是让我体会到别的一番的意境和情趣。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内容,让我了解到了不同时间的李白,不同地点的李白,而其实,人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结合体,所有的一切,结合起来才是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李白。如此的设计,我觉得是非常好的,能够让每一名读者全面了解一位伟大诗人,了解到诗人不同的一面,不同的情绪,不同的风景。
在《大学语文》中,除了能培养自己对诗词的鉴赏能力以外,另外,还让我学习到了,论文是如何写作的。写论文,对于我市场营销这个专业来说,也许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但是,毕竟早做准备,就多一份就业的资本,这个,我觉得是《大学语文》带给我在别的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论文的写作流程,让我懂得了一篇论文写作的困难程度,时间,精力,资料这些都是严峻的挑战。所以也就不奇怪社会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论文造假”了。但是,在大一就已经接触到了论文的写作,这样一来,也让我心中有了底。这是我上《大学语文》课程以后,同样很重要的心得体会。
《大学语文》在这个学期以来,学到了很多,懂得很多,大学的语文,不同于高中的照本宣科,不同于高中的死记硬背。上了大学,上《大学语文》,是要学习如何去欣赏语文,是了解文字背后的故事。来到了大学,学了《大学语文》,让我明白了,原来诗词是可以这样去欣赏的,文言文是这样的去理解的。这些,在我没上《大学语文》以前,完全是一片空白。如今的我,爱上了平时没事就吟诵诗词,体会抑扬顿挫所带来别有一番的韵味。
以上的这些,都是我在上了《大学语文》后的心得体会,但是,我最重要的心得体会却是,让我知道了,原来是这样去学习语文的,从老师的身上,我学到了学习语文的正确方式。正是因为如此,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在这个学期,我爱上了去图书馆,爱上了去看各种文学类的书籍。
《大学语文》激发了我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增强了我对语文的热爱。感谢有《大学语文》,让我体会到了书中世界的多姿多彩,让我通过书本体会了世界的不一般。不仅如此,我还觉得,因为我是学习市场营销的,将来是可能需要做文案的,那么就是需要有一定的文字水平。而《大学语文》的出现,激发了我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如今的我,比起上个学期,驾驭文字的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对我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收获。
早在初中的时候,老师和父母,便已经告诉我,要想学好一门的功课,不是看他背了多少,做了多少的习题,而是看他对这门是否有很大的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导师”,而《大学语文》正是培养了我对语文的兴趣,让我爱上了语文。
我真的是觉得《大学语文》对我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不仅对我个人兴趣爱好的培养,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语文这个学科,是我们从小就一直开始接触的。最简单的语文,我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的,之后上了小学,初中,高中,甚至一直上到大学,语文依然和我们息息相关。大学之前,学习语文是一件要分成很多细节的事情,比如字音、字形、背诵、默写、文言文、现代文、作文等等,是要求面面俱到的。或许加上高考的因素,在很多情况下,学习语文就是以分数为目的,而并非以学习语文本身为目的。而上了大学才发现,在大学里学习语文是一件很自由的事情,它不在强调咬文嚼字,不再强调面面俱到,不再强迫我们去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部分。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之下,我自己认为更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去学习和吸收并掌握知识。现在我就这个学期学习大学语文谈谈自己的心得。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之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大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奠基石。对语文学习感兴趣,就为你的语文学习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两千年前的“文圣”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正说明了“好”、“乐”对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追求,可以说是精神支柱。爱因斯坦说过:“在学校里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种结果社会价值的认识。”如果一个人连学习语文的兴趣都没有了,就算天天坐在教室里也不可能学的好语文。我个人对语文的兴趣较大,这促使我能够在大学语文这个科目中有所收获。学习大学语文的兴趣,我认为有两个因素,一个来自于本身,一个来自于老师。本身兴趣的培养我认为在于平时多看一些文学作品,在文学作品中陶冶自身的情操,同时也可以积累一些文学常识,也燃起了学习语文的激情了。同时,老师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叶圣陶说过:“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从而可知,老师在学习中发挥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在小学和中学的时候,语文老师给我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学习语文学习。而在相对自由开放的大学语文的学习中,老师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起决定性作用了。综上所诉,兴趣是开启学习好大学语文的金钥匙。
大学语文学习心得之人生价值
首先,我想从教育的本质和大学教育的宗旨来了解大学语文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一直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完善一个人,即“取长补短”,而非“扬长避短”,去充分发掘人的潜力,认识自我的价值,即“天生我才必有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以,大学语文的学习是通识教育,并非专业教育,是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而不像高中时的培养学生的共性。这正是大学语文存在的大背景,大前提和大环境。通过我的学习感受,在课文中所体现的人生价值均为及其难得的思想资源。以民为本,孔孟思想的核心“仁爱”,仁者爱人:心怀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安必须思危,高枕不能无忧;和而不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异中求同,同中求进;人情世态,“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复杂多变,丰富多彩;论学品艺,以苦为乐,知难而进,执着人生的又一种境界,这些都是大学语文教以我们的做人的道理和我们所要具备的人生价值。此外,所涉及的相关的经典名著如《周易》,《离骚》,《中庸》,《大学》,《老子》,这极大的培养了我们当代大学生对于祖国文化的热爱,也增强了我们的爱国情操和文化责任感,而且,人文语文让我从哲学的角度去审视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我以为,世界观是大我的存在,人生观是小我的存在,而价值观就是人的大我与小我之间的抉择。而人文语文所提倡的“以人为本”和“人文主义”,就帮助我认识了“我自己,即倾听自我心灵深处的呼声和需求,学会去爱人,去关心人,达到对个人和社会的终极关怀。综上所述,大学语文的学习为我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定位提供了更高的平台。
大学语文的教学在相对自由的前提之下,应该具有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学习方法。语文老师教以我们一种叫做四层分析的学习方法让我们在广阔的语文课文之中能应变自如。所谓四层分析法,从其表面意义可知,即将分析分成四个步骤:第一,声音层,从音韵、节奏、语言这三个方面来分析文学作品的表层含义;第二,语义层,从词义、语义、主要内容对文章进一步的了解和分析;第三,隐喻层,通过对文章的反复阅读以及分析,将文章中反映时代、社会的普遍现象雕琢出来;第四,象征层,在得以作者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之后,将文章的主题在此升华总结,反映人类或世界所带来的哲理。四层分析法的运用可以使我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从表面的简单基本的语句表达,到文章真正蕴含的寓意大致的把握。现在我就自己所学过的课文中找出,我认为最能反映各个层次分析的代表的文章出来,对四层分析法进行我的心得收获。声音层,戴望舒的《雨巷》堪称代表。《雨巷》在语音层面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它所具有的强烈的音乐美。这种音乐美,主要是由词句的重叠和韵脚的有规律反复等手法的运用所造成的。
如:该诗的最后一节除了将第一节中的"逢着"改为"飘过"外,其它词句完全一样;这种重复的写法不仅使全诗在内容上首尾呼应,而且使基本相同的一段语音流在诗中重复出现,从而增强了全诗的音乐感。此外,该诗的每一节都有词句的重叠;如:首尾两节的"悠长、悠长";第二节中的"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以及"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第三节中的"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第四节中的"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第五节中的"远了,远了";第六节中的"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及"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这种词句的重叠在诗中的反复运用以及某些复沓形式在诗中的前后呼应,使这首诗具有相当强烈的音乐性。语意层,我认为在古诗的应用上会比较有意义。在我的理解而言,语意层就是对文章的词义进行解释,翻译为白话文,是人清楚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以《蒹葭》为例,该诗的大概含义为: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的佳人,伫立在那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流而下寻她,仿佛就在水中央.芦苇茂盛密又繁,晶莹露水还未干.我心中的佳人,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岖难登攀.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滩,芦苇片片根连根,晶莹露珠如泪痕.我心中的佳人,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艰险如弯绳.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洲.古诗的语义得以分析之后,对文章的分析和进一步理解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隐喻层,常用在一些抨击时政的诗中,诗人不是想用喻体去说明喻旨,而是思考当两者被放在一起,并相互对照时所产生什么意义,产生另外一种什么意义。因此,隐喻不再是一种说明或解释,而是对社会现象的另一种衍生。
杜甫的诗有“史诗”之称,以其《兵车行》为例它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不仅表达了戍卒们沉痛哀怨的心情,也表现出那种倾吐苦衷的急切情态。这样通过当事人的口述,又从抓兵、逼租两个方面,揭露了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加给人民的双重灾难。本诗通过爷娘妻儿送别从征士兵的凄惨场面的描绘及对征人生活的描述,揭露了唐玄宗天宝年间推行开边拓土的穷兵黩武政策所带来的灾难,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愤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怀。象征层,是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意义。以李煜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为例,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李煜是南唐最后一位君主,在被宋俘虏之前,其次多描写宫廷享乐生活;入宋之后,其词转为抒发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该词是李煜被俘之后的一首抒发亡国哀情的诗歌,借风雨催花之景抒发亡国之痛,其深刻隐喻义,还告诫人们,活在当下,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事物。以上就是我对四层分析法的各个层次的具体分析,也是我的大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的心得之一。综上所述,四层分析法确实为文学作品的鉴赏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效果。
语文,在词典里就解释为简单的语言和文学,其实,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是我们的生活之母,同时也是我们用来积累和开拓精神财富的一门学问,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的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是掌握一切知识的重要途径。语文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它有优美的线条和斑斓的色彩,它既复杂又重要。大学语文课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改善学生的思维品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等各个方面的巨大作用是任何一门课程都无法替代的。
语文这个学科,是我们从小就一直开始接触的。最简单的语文,我们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的,之后上了小学、初中、高中,甚至一直到大学,语文依然和我们息息相关。通过这一个学期以来对语文的学习,让我发现在大学学习语文与中学是非常不同的。在大学,学习语文更多的是强调能从欣赏语文的角度上出发,语文没有像以往学习时枯燥乏味的练习,她不再要求我们为了考试而循规蹈矩地学习。相反,她是让我们在愉悦的氛围中通过对它的接触和了解逐渐去感受语文的独特文化魅力。
在学习当中,我们分别学习了中国的诗歌、散文、戏曲和小说。一方面,对语文的学习使我的国学文化积累有了一定的帮助,另一方面,它通过文化的手法像我们展示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学习语文一定要多读书,不要把自己的思维禁锢在《大学语文》这本书里。古时的颜真卿就曾经说过“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所以,我们一定要多读书,还要趁早读书。我们要多读书,多读名著,以增加自己的见识,扩展自己的思维。通过一段时期的语文学习之后,还要偶尔回顾一下经典,感受语言和文字那独特的魅力。就是徐志摩的《偶然》,“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我才开始迷恋起诗歌,开始追寻诗中的恍惚迷离。诗意的朦胧美使每个人读后都各自诠释着心中的向往。我们学习语文,就是通过学习历史上最美的语言和文字,提高文化修养,使我们的言谈和书写更美更有文采;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使我们的言行举止更优雅更有风度;使我们整个的人、整个的生活都更有文采风流。她让我们在学习中探究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她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语文是一幅美丽的锦绣山河图画,它有优美的线条和斑斓的色彩,既道出了语文的复杂性,也说明了语文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天生重要。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语文的学习,在学习中能学以致用,在学习中能宁静致远。
语文,她的覆盖面最为广泛,上至天文时空,下至地理人文,俯瞰芸芸众生,包罗世间万象。而她所表现的方式也无不传达出一份情感和一份魅力。我对语文的兴趣也来自她那份美感。
深味人间真情,在语文的乐章上谱写美与美的赞歌;体悟人生真谛,在语文的妙笔下闪耀理性地熠光;经历社会百态,在语文的书卷上嬉戏怒骂;徜徉自然之乐,在语文的天堂里展现钟灵毓秀的奇绝。一篇散文,在缠绵悱恻中体会肝肠寸断的凄苦;一出戏剧,在曲折迂回中迭出动人心魄的震撼;一首诗歌,在含蓄凝练中读出超脱凡世的清远;一部小说,在潮起潮落中成就惊世骇俗的向往。
走进语文,感受名著文化的熏陶魅力,由语文温馨的人文关怀等着;走进语文,触摸每位作者的欢乐和悲伤,有语文独特的视角期待着;走进语文,有丝丝书卷气与深切关怀心撞击你的思想和胸臆,有语文浓缩千年文化积淀陶醉着。
每一次的上课,我们都能够学到很多不同的东西,这些东西让我加深了对书中一些名家的认识,我懂得了他们的故事,我懂得了他们的思想。大学语文,让我学习到的更多的是对人性的认识,而不是空洞的理论以及说教,而这些是我在别的书本上学不到的。总之,学习大学语文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知识方面,可以继续拓展知识世界,进一步开拓认知潜力,养成网络装的思维品性,在精神方面,可以促使我们不断提升精神境界。
大学语文的学习,是知识积累的平台,是经验收集的去处,是灵魂升华的天堂!
经过一学期对大学语文的学习,使我认识到了以前只为考试而学习语文的方式是不对的,以前的我从未认识到大学语文是这么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当你静下心,细细品读时,心中感受到的是另一种境界,学习这门课,不仅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从字里行间学会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让我们变得睿智。
通过自主学习专题八,使我认识到了元剧的发展和内容,以及崔莺莺与张生的悲剧恋情,都让我深受感染和思考。元杂剧指元代盛行的北曲杂剧,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完整的戏曲形式,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元杂剧的剧本主要由曲词、宾白,科范三部分组成。曲词是剧中人物的唱词,有严格的格律,是元杂剧的主体。宾白是剧中人物的对白和独白。元杂剧以唱为主,说白是宾,所以称为宾白。科范则是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效果等的舞台指示。杂剧的角色主要分“末”、“旦”两类。其中正末为男主角,正旦为女主角。末,又分正末、副末、冲末、大末、小末等;旦,又分正旦、贴旦、外旦、老旦、花旦等。此外还有净(俗称“花脸”,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子)、孤(官员)、卜儿(老年妇女)、孛老(老年男子)、邦老(盗匪)、洁郎(和尚)等。元杂剧的发祥地山西、河北一带,本身就有着民间艺术的深厚传统和较为频繁的演出活动,特别是诸宫调和金院本的演出,对北杂剧的形成和发展曾起了重要的作用。元杂剧的繁荣,与它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样式,对广大观众有着比诸宫调、宋金杂剧更大的吸引力。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市民阶层不断扩大,产生了娱乐活动的需求。元曲四大家有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和郑光祖。
《西厢记》最早来源于唐代诗人元稹的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是一篇文言短篇小说。小说叙述了少女崔莺莺和书生张生恋爱,终被抛弃的悲剧故事,故事中的张生是个骗取了莺莺的爱情,却又另娶高门的轻薄书生,莺莺则是个饮恨吞声的悲剧形象。在这篇小说的结尾,元稹诬陷莺莺为“不妖其身,必妖于人”的“尤物”,而把张生抛弃莺莺,“始乱之,终弃之”的卑污行为美化成是“善补过”的明智之举。这篇小说在描写男女爱情上虽时有情致,但思想内容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暴露了封建士大夫的传统偏见,通篇充满了男尊女卑、女人是祸水的思想。看了《西厢记》之后我觉得这样的爱情史完美无缺的,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有现在难得的一见钟情,有经历各种社会给予的磨难,有来自双方家长的阻扰,他们之间的爱情可谓是越演越切,在我们看来可谓是天作之合。这个故事的结尾以中国似的大团圆给大众一个交代。而我却不太喜欢这样的结尾,我觉的过于通俗化,所以有时我会去看一些国外的经典电视及作品,我觉得他们的结尾都会留下一些空间让观众自己去细细品味,我觉的这样才让作品更有意义,才会促使人们去回味去发表自己的见解。就我个人而言我不太喜欢大团圆的结局或直接不用想就可以猜到的结尾,所以我不怎么喜欢看韩剧结尾不是女主角得不治之症就是大团圆。看了结尾在看一下他的正文,你是否觉得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是否太过于完美了呀?好像他集聚了所有经典爱情的必要情节于一身,就一见钟情而言,现在科学家研究机率很低,况且在古代女子足不出户,所以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开始就有点梦幻般的感觉。
后来又经历了社会的考验,为心爱的女子于权贵做斗争,可谓是要美人不要江山的壮举,验证了爱情史盲目的。在后来来自父母的阻扰,就像现在的父母一样有爱情还不行没面包我的女儿会受苦的,于是一介书生张生为爱情上京赶考,得到上天眷顾荣归故里娶了崔莺莺,这好似现代大多数人的爱情观鲜花于面包不可兼的,就会放弃爱情,但是张生做到了鲜花面包都要,即使高中也没有抛弃崔莺莺这也很不容易,现在很多人都在爆发后抛弃自己的发妻,我觉的《西厢记》中的这一点我比较喜欢。在剧本里,老夫人出面的场合并不多,但她的势力笼罩着全剧,压制着莺莺、张生以及红娘,在矛盾冲突中处于支配者的地位。她虽然道貌岸然,却背信弃义,口是心非,为了维护门第与礼教,竟置女儿的爱情与幸福于不顾,严酷地设置了难以逾越的障碍,从而激起了莺莺的强烈反抗,和张生、红娘一起走上了叛逆的道路。《西厢记》正是通过这一对矛盾冲突,通过崔、张两人勇敢追求自由幸福并最终获得美满婚姻的描述,表达了反对礼教及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思想。王实甫在剧中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婚姻观,肯定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和婚姻的渴望,肯定了情性的不可遏制及它的正当性。《西厢记》的成功,不仅在于热情讴歌了青年男女反对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主的行动,而且还成功地塑造了几个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剧中的女主人公莺莺是我国戏曲中较早地出现的追求婚姻自由、背叛封建礼教的贵族少女形象。
作为宰相之女,她早已被父母许给母亲的侄子郑恒为妻,只待服丧期满就将完婚。但是,为了追求爱情,为了婚姻自主,她一步步地战胜了自己头脑中的封建礼教的束缚与母亲严厉的管教,置门第、富贵、功名于不顾,主动地爱上了一个穷秀才。她只倾慕张生的容貌、才气、志诚与见义勇为的品格。她认为只要有情人终成眷属,远远要比状元及第美好:“但得一个并头莲,强似状元及第”。莺莺的爱情,并没有同功名富贵、夫荣妻贵等思想观念纠缠在一起,保持着纯洁的一面。作为相国小姐的崔莺莺,环境的约束,封建礼教的教养,对她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她的青春觉醒,在行动上经历了不断追求和动摇的曲折过程。她既是情不自禁地向爱情走去,但又竭力控制自己的感情,在行动上表现出来的就是反复“作假”。崔莺莺在爱情中的“作假”,说明社会环境、封建势力对她有巨大压力;也说明崔莺莺追求婚姻自主与所受的封建教养之间存在着激烈的斗争;最后说明莺莺也背着封建社会女子的因袭重担。
从崔莺莺的悲剧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社会大环境不变的情况下,个人是很难冲破大众普遍所持有的观念的。这一段爱情流传至今,可能是因为它留给了人们对心中美好爱情一方净土吧!所以一直被后人推崇,但是这样的纯净的爱情在此时物质横流的现实社会中还剩多少,让我们在自己的心里回答吧!社会认知是什么样的,人们行为便会怎样。生活在现代的青年们是幸福的,我们可以爱自己想爱的人。然而有利必有弊,现在的人对爱情过于轻率了,人们不再相信这世上有忠贞不二的爱情了,认为那只是美好的童话而矣。现在像崔莺莺一样被人抛弃的女孩子实在太多了,而她们倒是比崔莺莺更想得开,因为这太普遍了。所以她们可以很快的再找到新的情人,因此上爱情便也就贬值了。若长此以往,恐怕以后再想看到纯真的爱情,也真的只能在书里找了。这才是真的可悲可叹啊!所以说,真正的爱情是值得我们去赞颂和讴歌的。在生活中,寻找自己想做的,并真正做到了,那样的人就是幸福的`!
这个学期上了大学语文这么课,我很开心,从高中开始,我就很喜欢大学语文这门课,如果要我说对自己的哪科最满意的话,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说是大学语文。倒不是因为语文最好学,而是语文于培养了我的悟性和对美的感受,提升了我的修养。还有,每当学其他课程累了,我总喜欢去看看、读读有关语文方面的书,陶冶情操,增强学习的乐趣,缓解学习的疲劳。可以说,语文在我的学习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对语言方面的课程有一种偏爱,尤其喜欢大学语文。唐诗、宋词将文字的种种不同风格的优美都演绎到了极致,而小说、散文、杂文又别有一种令人心动的风采,因此,我对学习语文尤其是学习写作有一种莫大的兴趣。说起来,以前读书的时候,语文也曾是我的强项之一。学习语文关键在于兴趣。但有一个阶段,每次看到语文习题,总是觉得十分烦躁,觉得很没意思,很枯燥。而对于作文,我则更有一种近似痛恨的感觉可能我这样说有些夸张,但是有一段时间我的确是看到作文心里就很不舒服。通过对大学语文的学习,我感觉到了语文的美,写作的快乐。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兴趣低落的问题。不仅认真学习大学语文,还去找来有大学语文诗词的唐诗、词选,每天读上一两首,让自己重新燃起对语言文字之美的热爱,平时多看看一些文学杂志和小说,还把文中一些写得好的片段、语句摘抄甚至是背下来。名言警句当然也不能放松,每天都要背上几条。在自己的学习笔记里开辟一个小小的专栏,写上一句自己喜欢的佳言妙句,一天一换,还经常复习、咀嚼。语文的兴趣得到了提升。为了弥补基础知识太过薄弱的不足,我认真学习、反复练习基础知识,夯实自己的语文基础。我找来一本词典,备在手头,用于我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每天读里面的诗词。还每天朗读一篇好的文章,课本中的议论文、散文都可;遇到不认识的字不再轻易放过,而是将其查个水落石出;对语文基础知识每天都背个十来条;坚持这样做三个月后,我发觉,我越来越喜欢大学语文了,它不仅让我增强了文学修养,还增养了耐心、细心、意志力等品质,我深深的感谢大学语文给我带来的快乐、成就感。
我非常喜欢阅读文学作品,虽然我是一个典型的工科学生,可这阻止不了我热爱文学,同学们都说我是一个非典型的工科男,我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我们学习的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做在电脑前度过的,那样的学习生活有些许的单调和说不出的无奈。我喜欢体验各种各样的生活,是大学语文完成了我的这个愿望,小说当中形形色色的人物,让我充分体会到了不同世界不同人物的精彩。还有大学语文对我关于美的教育也是功不可没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净。心若无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些文字是那么的有质感,又道出了人生的许多道理,我爱语文,我爱文字。
我最喜欢的一个小说作者是海岩,我读过他大部分的小说《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一场风花雪月的事》《阳光像花一样绽放》《五星酒店》《河流如血》,不过有点可惜的是学校图书馆里没有《玉观音》《死不瞑目》。在这些书当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当初看完这本小说,被里面的爱所感动,写了一篇QQ日志。我喜欢海岩的文字,字里行间透着希望。
学习大学语文的这些日子里,很充实,有动力,全身充满朝气,整个人都变得积极向上了。学习大学语文既带动了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习变得充实而快乐。
汉语——我们的母语。尽管买我们从一出生就开始学习,但汉语言文学博大深奥,未必我们各个精通。然而,学习大学语文,我们对基本的语言知识技能有了掌握和运用,系统的学习了语法规则。尤其是在这历史悠久的千年学府,我尽情的在书海中沉醉,体验到的不进食学到博大精深文学的成就感,更是一份对母语的强烈热爱。
从《诗经》到汉乐府,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从中国古典到外国经典,语文承载的不仅仅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更传承着中华厚重的文化和经久不衰的思想之光。我惊叹于先哲们睿智的头脑,被无数文人墨客恨意的才气说震撼,更沉醉于流传万世而不灭的经典之中。我赞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钦佩,华夏儿女才智惊人;我迷醉,千古美文精妙绝伦。“啊,我亲爱的祖国!”每当徜徉在经典中的时候,我就想这么高声吟咏一句,尤其是在长沙,当你看到无数的白皮肤黑皮肤蓝眼睛的人们捧着汉语书时,但你微笑着用英语和他们交流中华名著时,但你听到他们用结结巴巴的汉语和你交谈时,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自豪,一种深埋了几百年的扬眉吐气的自豪,像彩虹一样的缤纷色彩的绚丽光环将你包围,享受这世界最瞩目的光辉。
一首《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追寻的恍惚迷离,诗意的朦胧唯美,仿佛是棉纱线的神秘女郎,仿佛是蒙娜丽莎的微笑每个人读后都各自诠释着心中的向往。在年少轻狂的青年人眼里,“伊人”是心中美好的恋人;在求贤若渴的政客眼里,“伊人”是宝贵的助手,遥远而美丽。大学语文启发的正是这样一种发散思维,多角度,多立场地看问题。以前,虽然学了那么多年语文,但从未这样深入的分析,体会鬼文学这种立体的美感。应试教育束缚了我们斯文的翅膀,而在大学里,我们幸好有找到了那些遗失的美好。
虽然如今,人们对大学语文的教育提出质疑,但还没有得出实用结论之前,学习大学语文,偶尔回顾一下经典,在忙碌的钻研中给心灵一个暂时休憩的家,何乐而不为呢?
当我们目睹金钱腐蚀权力,物欲吞没崇高而感到万分困惑时,当我们面对无情的生存竞争,“读书只为稻粱谋”时,让大学语文课带我们走进文学天地,去与人类最优秀的心灵对话。
我以为,学习大学语文,首先是为了培养我们对美的感受力,陶冶我们的性情,提高我们的文学艺术修养。而文学艺术在激发人的精神的丰富性、保存和发展人对世界的多样性想象方面,是其他东西不可替代的。在这个消费主义和功利主义喧嚣尘上的时代,人们的生活与心灵越来越粗糙化和粗鄙化,而文学艺术可以润泽我们的灵魂。大学语文就是一门带领大家赏析文学经典的课程,在赏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陶冶情趣,提升境界,彻悟生命。
在这里,我们可以瞻仰到壮观的人格之美:屈原的独立不迁、陶潜的冲虚高远、李白的豪迈飘逸、杜甫的忧情热肠;还有僵卧孤村犹思报国的陆放翁,栏杆拍遍泪洒衣襟的辛弃疾,拼将热血力挽乾坤的秋瑾真是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哪,滚烫的诗篇正是他们人格的显现。这人格的圣光会照亮我们,使我们摒弃为—己私利而营营苟苟的庸碌生活,在大至人生的进退取与,小到日常的饮食起居中,健全自己的人格,并努力使之臻于完美。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慷慨悲壮的“建安风骨”、生气盎然的“盛唐气象”,还可以遇到命运坎坷却终身歌唱土地与太阳的艾青,以及乡愁浓郁而坚守中国文化传统的余光中坚强乐观是整个中国文学的基调,虽然有些作家个人面临黑暗世事,个人命运多舛,但他们并不悲观颓唐,“入世”则建功立业,“出世”则拥抱自然。不仅是诗文,在戏曲中也常常洋溢着乐观精神,与西方古代悲剧中主人公在命运面前的无力相比,我国戏曲中的善良人民哪怕死去,也会化仙变神,惩治邪恶,伸张正义。读着这样的作品,我们怎会不受感染和熏陶呢?又怎么会不昂扬进取,追求崇高的生命价值呢?
在这里,我们可以还受到优雅品味的陶冶。品味是一种艺术修养,也是一种人生修养。艺术品味高的人用“诗眼”观察生活,用“诗心”体味生活,待人率真,处世朴拙。这在人心被铜臭所浸染、社会被假货充斥之时,不啻是一剂自救的良方。要自救还可以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净化灵魂。许多文学作品能够引导人们欣赏和热爱大自然:例如“海上明月共潮生”的壮阔、“平沙茫茫黄入天”的苍茫,“玉鉴琼田三万顷”的澄澈,“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凄清,等等。诗人们会告诉我们:这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只有爱它、欣赏它,才不会推残和掠夺它。而与之相协调,相沟通,才算得上是一个有艺术品味和生活情趣的人。
当然,想在短短的大学语文课内就达到培养美感、陶冶情趣的目的,是不现实的。然而,这就如同培育花木,只要在它们的根部培上了肥沃的泥土,它们就能渐渐地从中汲取养份,抵抗病虫害,蓬勃生长。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就如广袤丰腴的土,为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成长提供了丰厚的养料,我们只能不断学习才能充实自我,到达一个更高的层次。
语文学习绝不是一蹴而就、短期见效的容易事,不可平时不努力,考前抱佛脚的。平时至少应该做到多读、多写、多想、多问,积累一切同语文有关——甚至看似无关的知识,应该有一个“零存整取”的语言存折(精致便携的小本子),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所有美妙有趣的语言素材统统存将进去,使之“滚雪球”般日渐膨胀、壮大、丰富、充实,到时候“钱包”鼓了,自然“财大气粗”、左右逢源了,谅不至于现在这样“捉襟见肘”吧?另外,你真得琢磨语言这玩艺儿——它太神奇美妙了。理论上讲,世上的一切都在语言的囊中;每有一种事物——无论是客观、宏观的大千世界,还是主观、微观的人类情感——都必有一种语言形式与之对应。语文学习的根本任务,就是寻到那种最恰当的语言形式——而且这个“形式”一定是既带有你的鲜明的个人风格,又符合客观实际和其他同种语言使用者的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你也许又问了:“那语文没边没沿,浩如烟海,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鸡毛蒜皮,我实在是老虎吃天,无处下口啊!”夫子说:此言差矣。你至少每周有5节左右的语文课吧?你手里至少有语文课本还有语文读本吧?你不至于从来不看《读者》《青年文摘》《语文报》或其他报刊杂志以及常更常新的畅销书籍吧?每学一课,你至少首先可以新认识几个字词吧?至少可以新熟悉一两个漂亮的句子吧?如果文章字字珠玑、妙语迭出,充满哲理,则不止一两句吧?至少可以从中学到或借来一两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技巧吧?就内容而言,你至少可以从中得到一些科学知识的拓展或思想感情的启发和熏陶吧?当你的思维被激活,你总会有想写点什么的冲动吧?马上动笔记下那些稍纵即逝的思想情感的碎片或火花——这便是语文学习的较高境界了。难道就真的像你说的那样没的可学、无物可抓么?从理论上说:天地宇宙有多大,你的语文课堂就该有多大;天下众生有多多,你的语文老师就有多多;文字读物有多少,你的语文课本就有多少。用我们语文界的行话说就是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生活每时每刻都在向你传达有关语文的有用信息,大自然每时每刻都在与人类进行着心灵的对话,关键是我们往往缺少灵敏的接收器和聪明的翻译家(诗人、小说家都是)。回到语文学习上来,我们无非是要在老师指导下——或干脆自学,达到这样两个目标:
一.形式上,拥有足够的词汇量(理论上当然越多越好),掌握相应的语言游戏规则——语法、修辞、章法、逻辑等等,积累比较丰富的语言使用经验。
二.内容上,因为你是中国人,你在使用自己的母语,所以你至少应该顺便的、自然而然的接受、继承并理所当然的热爱、弘扬借助汉语赖以传承和发展的中华民族的几千年的灿烂文明(当然是这种文明中的精华),进而拥有一颗地道的中国心、纯粹的民族魂,从而使你从肤色、头发,到行为习惯,到灵魂情感都是真真正正的、中华民族的、优秀的子孙和公民。你应该借助对这种语言的学习和使用,包括还通过学习借鉴利用这种语言翻译介绍到中国来的、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和智慧,进而成为一个宽容、仁慈、文明、大度、优雅、从容的现代公民。
大学语文的课程转瞬就已宣告终结。心里真的有点遗憾,在我兴趣渐浓的时候,却不得不接受它已落幕的事实,在此我想先谈一下在这个课堂的所得以及由其引发的所感。
我必须提出自我批评,在课堂上我的积极性确实是不高的,处于“比上极其不足,比下亦不盈余”的尴尬地位。就其原因的话,不尽然又是什么比较羞涩,不够大胆,事实上我就及其厌恶自己这幅德性,明明知道这样的模式早就不该存在了,但就是没有勇气,太过懦弱。现在想想,不免觉得特别遗憾,只能说我又错过了一个改变自我的好机会。无疑,老师您所营造的课堂氛围和建构的教学、评价模式是值得称道的,这是全班这么多同学的集体反映,并非我的一家之言,当然也就不存在恭维您的嫌疑。在我看来,您的教学模式区别于大多数的老师,因为您真正贯彻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方针,变讲堂为学堂,把主要精力放在指导学生"学”上来,在您的课堂上,我真正意识到:过程的重要性。
孔子说:“只问耕耘,莫问收获”,充分说明了过程的重要性,而在此我觉得,过程把握的好的话,收获自然随之到来,而这种收获(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恰恰是我们大学生现在最需要的。知识的、技能的东西是外显的,是比较容易量化,越到能力、情感、价值观,越难以测量。但是我们决不能因为它难以测量就急功近利地对此忽视。实际上,知识和技能固然重要,但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对一个人一生的意义更加深远。这个学期我深刻地感觉到您的语文教学注重个性化学习,语文教学上不忘让我们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除此之外,我也感受到了您饱满的热情和激情,当我听你评价这么多学生的作业并给出指导时,纵使对象不是我,我依旧很感动。从小到大,我见过的特别尽责的老师并不多,而您毫无疑问算是一个,同时,你们又有所不同,因为在您身上,我看到了您对教师这份职业的至高的热情,我想或许正是这种热情,您把它延拓到学生身上了吧,也正是这份热爱支撑着您不遗余力地把它做到。对于我自己的学习,我还想说明的是;虽然我在课堂上并不积极,对待这门课程态度也比不上别人端正,当我真的觉得它很有价值,我也真诚地感激它,总体而言,我在大学语文上花的时间和精力并不少,作业虽然借鉴了网上一些资料和书籍,但都是我一点一点搜集并且结合自己的思想编辑出来的,而对于出勤方面,我也是比较积极的。对此大概老师也是知道的,我也不多谈。接下来我就说说关于大学语文课程结束但并不意味着语文学习的结束有关方面的观点。
自古有言:“人生有涯,而知无涯。”可见学习也应是无止境的。而语文作为一项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和获得知识的必须技能,诚然,也是没有止境的。我们知道,事物的接受从理解开始,汲取知识离不开语文,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离不开语文,看电影、看杂志、读报、读书、浏览新闻都离不开语文。纵使你对生活充满了问号、对知识有着无穷无尽的渴求,但是如若不掌握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你也只能怀着沉甸甸的心情迷茫地盯着书本发呆,道一声:“书到用时方恨少。”简而言之,语文是无处不在,在任何一个行业,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都不可或缺,它将制约着你事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而社会的发展,伴随着文化的发展,这无疑也昭示着语文的学习也应是发展化的,必须紧紧跟随时代的脚步。上述所言,针对的是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所具有的工具性意义,那它的思想性方面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不妨来说说。
古人一直坚信:“才如江海文始壮,腹有诗书气自华!”现今,很多家庭也依旧强调并践行,我也始终觉得书香门第自是有一种独特的傲人气质。学习语文有着接受优秀文化,陶冶情操、美化生活和开阔视野、彻悟生命、提高文学艺术修养、培养创造性思维、提升审美鉴赏力的作用。我们知道文学艺术在激发人的精神丰富性、保存和发展人对世界的多样性想象方面的作用是其它东西不可替代的。文学艺术可以润泽我们的灵魂,在这个物欲横流,消费主义和功利主义喧嚣呈上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和心灵都日趋粗鄙,压力感和抑郁感日趋强烈,这时候,语文的优势就突显出来了。在这里,我们可以瞻仰到壮观的人格之美:屈原的独立不迁、陶渊明的冲虚高原、李白的豪迈飘逸、杜甫的忧情热肠、苏轼的遗世独立、李清照的凄凄切切。还有栏杆拍遍泪湿衣襟只为国的辛弃疾、僵卧孤村犹思报国的陆放翁。
大家都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当你因人性而彷徨无助时,不妨来领略一下他们的人格魅力,我相信这人格的圣光会为你答疑解惑,照亮你前行的道路,让你在大至人生的进退取舍、小到日常的饮食起居,健全你的人格,并努力臻于完美。同样,当你对这个变化莫测的社会、乏了、失望了,你想稍作休息再上路,也不妨来这里,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优雅品味的陶冶。品味是一种艺术修养,也是一种人生修养,我们自此学会用“诗眼”观察生活,用“诗心”体味生活,待人率真,处世朴拙,这在人心被铜臭所浸染之时,不啻为一剂良方。此外,假若你对这快节奏,鸭梨山大的生活倦怠了,疲倦了,你也可以来这里小憩一下,想象一下这些美好而隽永的画面,假设自己在这幅图画中,放松、放松、不断地放松、忘我地放松。你是否体会到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清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绚丽、“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恬静。。。。。诸如此类,令人心驰神往的美景图。
这就是语文,它凭借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类的眼球,以它特有的方式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它的绚丽多彩让人无法忽视。语文,作为社会精神的产物,人类文化素质的载体,无一不体现了它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而又不可替代的作用!
最后,谢谢老师对我的作业认真地阅读与评价,也谢谢老师在这个学期辛勤地付出,希望老师能保留现在教学模式的总体轮廓并不断加以改进,用饱满的热情与激情继续教育后面的学生,我相信您将会带给他们惊喜,同时也收获到敬重与赞美的。真心是如此,发现有点舍不得这个课堂了。
在这一学期,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大学语文。在老师的教导下,我明白大学给我们开这门课的目的是培养我们今后在职业生涯对应用文体的应用能力,加强我们的口才,提高我们的竞争力,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以前一直认为,语文嘛,无非就是叫你这样去鉴赏诗歌词赋,怎样去找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怎样去体会一篇文章的美。但现在美味人事到自己错了,真的错了。刚开始上了两节语文课,老师就让我们了解了大学为什么要给我们开这样一门看起来没有多大用处的课程,让我们知道大学语文不仅仅是教怎样写鉴赏诗歌辞赋,它还教我们怎样写应用公文,还教我们怎样锻炼口才,那些都是在我们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极其有用的东西,谁都不敢说,他再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不会用到“应用公文”,而仅仅是沉浸在那些你看都看不懂的文章的欣赏之中。《高职实用语文能力训练》,从这书名中我们就应该能看出:大学语文不同于以前我们所学的语文。
在第一节课,老师就开始教我们利益,比如我们的坐姿,走路,如何表示对他人的尊重等等,这些东西,就已经是完全脱离我们印象中的语文课程了,在之后的一整个学期,老师都在对我们言传身教,使我们获益良多,在这半年中骂我们学到的不是钻到书堆中,读者深奥对不实际的理论,而是如何创造实际中有用的东西,这些是我职业中一定会用到的东西,却是我们所缺乏的,那就是应用公文的写作。
在学习中,我知道了应用公文有十三种,它们都有自己的格式,有自己的模板,但我却不知道如何去贯通。于是,在老师的知道下,我知道,它们是有共通之处的,是可以用一个膜拜去写作的。知道公文不是小说,它不会让你看起来流连忘返,更不是散文,让你看一两遍都看不出它在讲什么,它要求的是言简意赅,语言简短,而意思明确,不需要什么华丽的辞藻,不需要什么生动的比喻,只需要你把你要说的,要表达的,言简意赅的说清楚,让人家一看就知道该做什么,就可以了,这是我对应用公文的理解。
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我有过慌神,因为我一时难以接受大学语文,十几年的语文学习,使我对语文的理解已经根深蒂固,不过还好,老师的教学方式让我很快地融入大学语文的学习中,并且每次的错也我都很认真地完成,每堂课我都很认真地听,每篇文章我都很仔细地去读,尽我最大的努力去学习。语文的学习不是一触而就的,而是一个终身的,实践的过程。因此,老师的教学方式使我感触很深,那就让学生自己备课,并上讲台讲课,再由老师点评。
以前上课时,如果哪个老师有哪一点没讲好,我就会跟同学一块,指点老师的不足,认为他们讲的课好无聊,我自己上还能讲得更好。终于,上大学后,我有了这样的机会,那就是学校提出的要求,安排学生上台讲课,自己备讲课稿。刚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我很兴奋,终于有表现的机会了,并不断地再脑海里想象着自己上课时的情景:应付自如,滔滔不绝,并且想着到时要做些什么样动作才能让自己感觉更潇洒……
在接下来的备课过程中,困难重重,一来是我没跟同组其他成员达成团队合作。因此有些方面备课效果不好;二来我选的是古文,有句话说的好,“现在的学生,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我把学生们最怕的古文选来作为讲课内容,而备教材,不仅要知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还要联系上下教材,准确的把握你所教的这节课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因此所备教材内容杂乱,没有把握住轻重点,这就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我渐渐地感觉到力不从心,原来做老师并不轻松。
在经历了一周的煞费苦心之后,我那从四面八方收集整理得来的备课稿中终于出来。为了写这份备课稿,我曾一次性在网吧待了几个小时,查找资料,也去找过其他的教案来参考,又去图书馆翻阅关于《春江花月夜》更详细的资料。这些资料,打印出来后一共七页纸。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得来的成果,一周来的郁闷全抛到了脑后,兴冲冲地到班上后,找来其他组员,开始分配任务,并商量了一些讲课步骤,就等着时间的到来。
终于轮到我讲课了,我心里既兴奋又有些紧张,兴奋的是因为我没想到自己居然能上台讲课,多天的努力终于可以展示出来了,紧张的是没有把握讲好课,毕竟这是第一次,而且讲古文,最大的难题便是调动积极性。果然,如之前所预料,上课没多久,同学们就开始无精打采,而我也因为资料太多,没能分配好时间,导致后面的讲课内容全乱了,很多准备的内容都没有讲。
这次的上台讲课,给我的最大感受便是:当老师,不容易啊。当然讲课最终结果对我来说是失败了,但却也使我获益良多。第一,这次讲课,使我更深刻地了解了教师这一职业,知道了老师为了给学生上一节课是多么的不易。平时上课,我们不但不听课,还说话聊天,无视老师的存在,而当自己站讲台上看下面的同学也是同样的情况后, 我终于知道了老师心里的滋味,因此,这次活动教会我们要尊重老师。第二,这次活动,让我更加深刻体会到团队的作用。老师在安排活动时,让我们五人一组,评分自然以组为单位,这最基本的目的就是增强我们的集体荣誉感,锻炼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条篱笆三个桩,一个人的能力始终不如一个团体强,只可惜,这次活动没能领会到老师的用意,不能发挥出更大的团队力量,不过,它还是加强了我们对团队合作的认识,我想,如果今后再遇到需要团队合作的情况,我一定会让其发挥出应有的力量。第三,许多东西不在于多,而是在于精,这次备课,找的资料太多了,因为害怕内容不够,到时讲课面临尴尬的时间太多,而且本身古文内容就多,再加上对内容的不熟悉,使得自身没能把握内容分寸,时间分配不合理,直接导致了讲课的失败。第四,这次活动,也让我学会了阅读,因为在备课过程中,为了把课讲好,我们会从多方面、多角度地去看待同一个问题,读懂作者的心思,体会他们的心境,感受他们的思想,这样才能够真正得欣赏一篇文章。除了以上这些,我们还学会了冷静,学会了如何去把握轻重等。
这个学期,老师除了安排了讲课活动外,还给我们布置了另一项任务,那就是课外阅读,读一本你觉得好的书。我选择的是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
语文这个学科,是我们从小就一直开始接触的。最简单的语文,我是从父母那里获得的,之后上了小学,初中,高中,甚至一直上到大学,语文依然和我们息息相关。大学之前,学习语文是一件要分成很多细节的事情,比如字音、字形、背诵、默写、文言文、现代文、作文等等,是要求面面俱到的。或许加上高考的因素,在很多情况下,学习语文就是以分数为目的,而并非以学习语文本身为目的。而上了大学才发现,在大学里学习语文是一件很自由的事情,它不在强调咬文嚼字,不再强调面面俱到,不再强迫我们去学习自己不感兴趣的部分。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之下,我自己认为更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去学习和吸收并掌握知识。现在我就这个学期学习大学语文谈谈自己的心得。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大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奠基石。对语文学习感兴趣,就为你的语文学习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两千年前的“文圣”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正说明了“好”、“乐”对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追求,可以说是精神支柱。爱因斯坦说过:“在学校里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种结果社会价值的认识。”如果一个人连学习语文的兴趣都没有了,就算天天坐在教室里也不可能学的好语文。我个人对语文的兴趣较大,这促使我能够在大学语文这个科目中有所收获。学习大学语文的兴趣,我认为有两个因素,一个来自于本身,一个来自于老师。本身兴趣的培养我认为在于平时多看一些文学作品,在文学作品中陶冶自身的情操,同时也可以积累一些文学常识,也燃起了学习语文的激情了。同时,老师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叶圣陶说过:“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从而可知,老师在学习中发挥的作用也是很大的。在小学和中学的时候,语文老师给我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学习语文学习。而在相对自由开放的大学语文的学习中,老师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起决定性作用了。综上所诉,兴趣是开启学习好大学语文的金钥匙。
首先,我想从教育的本质和大学教育的宗旨来了解大学语文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我一直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完善一个人,即“取长补短”,而非“扬长避短”,去充分发掘人的潜力,认识自我的价值,即“天生我才必有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以,大学语文的学习是通识教育,并非专业教育,是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而不像高中时的培养学生的共性。这正是大学语文存在的大背景,大前提和大环境。通过我的学习感受,在课文中所体现的人生价值均为及其难得的思想资源。以民为本,孔孟思想的核心“仁爱”,仁者爱人:心怀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安必须思危,高枕不能无忧;
和而不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异中求同,同中求进;人情世态,“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复杂多变,丰富多彩;论学品艺,以苦为乐,知难而进,执着人生的又一种境界……这些都是大学语文教以我们的做人的道理和我们所要具备的人生价值。此外,所涉及的相关的经典名著如《周易》,《离骚》,《中庸》,《大学》,《老子》,这极大的培养了我们当代大学生对于祖国文化的热爱,也增强了我们的爱国情操和文化责任感,而且,人文语文让我从哲学的角度去审视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我以为,世界观是大我的存在,人生观是小我的存在,而价值观就是人的大我与小我之间的抉择。而人文语文所提倡的“以人为本”和“人文主义”,就帮助我认识了“我自己,即倾听自我心灵深处的呼声和需求,学会去爱人,去关心人,达到对个人和社会的终极关怀。综上所述,大学语文的学习为我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定位提供了更高的平台。
经过一学期对大学语文的学习,使我认识到了以前只为考试而学习语文的方式是不对的,以前的我从未认识到大学语文是这么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当你静下心,细细品读时,心中感受到的是另一种境界,学习这门课,不仅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从字里行间学会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让我们变得睿智。
通过自主学习专题八,使我认识到了元剧的发展和内容,以及崔莺莺与张生的悲剧恋情,都让我深受感染和思考。元杂剧指元代盛行的北曲杂剧,是在金院本基础上以及诸宫调的影响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完整的戏曲形式,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元杂剧的剧本主要由曲词、宾白,科范三部分组成。曲词是剧中人物的唱词,有严格的格律,是元杂剧的主体。宾白是剧中人物的对白和独白。元杂剧以唱为主,说白是宾,所以称为宾白。科范则是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效果等的舞台指示。杂剧的角色主要分“末”、“旦”两类。其中正末为男主角,正旦为女主角。末,又分正末、副末、冲末、大末、小末等;旦,又分正旦、贴旦、外旦、老旦、花旦等。此外还有净(俗称“花脸”,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子)、孤(官员)、卜儿(老年妇女)、孛老(老年男子)、邦老(盗匪)、洁郎(和尚)等。元杂剧的发祥地山西、河北一带,本身就有着民间艺术的深厚传统和较为频繁的演出活动,特别是诸宫调和金院本的演出,对北杂剧的形成和发展曾起了重要的作用。元杂剧的繁荣,与它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样式,对广大观众有着比诸宫调、宋金杂剧更大的吸引力。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市民阶层不断扩大,产生了娱乐活动的需求。元曲四大家有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和郑光祖。
《西厢记》最早来源于唐代诗人元稹的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是一篇文言短篇小说。小说叙述了少女崔莺莺和书生张生恋爱,终被抛弃的悲剧故事,故事中的张生是个骗取了莺莺的爱情,却又另娶高门的轻薄书生,莺莺则是个饮恨吞声的悲剧形象。在这篇小说的结尾,元稹诬陷莺莺为“不妖其身,必妖于人”的“尤物”,而把张生抛弃莺莺,“始乱之,终弃之”的卑污行为美化成是“善补过”的明智之举。这篇小说在描写男女爱情上虽时有情致,但思想内容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暴露了封建士大夫的传统偏见,通篇充满了男尊女卑、女人是祸水的思想。看了《西厢记》之后我觉得这样的爱情史完美无缺的,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有现在难得的一见钟情,有经历各种社会给予的磨难,有来自双方家长的阻扰,他们之间的爱情可谓是越演越切,在我们看来可谓是天作之合。这个故事的结尾以中国似的大团圆给大众一个交代。而我却不太喜欢这样的结尾,我觉的过于通俗化,所以有时我会去看一些国外的经典电视及作品,我觉得他们的结尾都会留下一些空间让观众自己去细细品味,我觉的这样才让作品更有意义,才会促使人们去回味去发表自己的见解。就我个人而言我不太喜欢大团圆的结局或直接不用想就可以猜到的结尾,所以我不怎么喜欢看韩剧结尾不是女主角得不治之症就是大团圆。看了结尾在看一下他的正文,你是否觉得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是否太过于完美了呀?好像他集聚了所有经典爱情的必要情节于一身,就一见钟情而言,现在科学家研究机率很低,况且在古代女子足不出户,所以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开始就有点梦幻般的感觉。
后来又经历了社会的考验,为心爱的女子于权贵做斗争,可谓是要美人不要江山的壮举,验证了爱情史盲目的。在后来来自父母的阻扰,就像现在的父母一样有爱情还不行没面包我的女儿会受苦的,于是一介书生张生为爱情上京赶考,得到上天眷顾荣归故里娶了崔莺莺,这好似现代大多数人的爱情观鲜花于面包不可兼的,就会放弃爱情,但是张生做到了鲜花面包都要,即使高中也没有抛弃崔莺莺这也很不容易,现在很多人都在爆发后抛弃自己的发妻,我觉的《西厢记》中的这一点我比较喜欢。在剧本里,老夫人出面的场合并不多,但她的势力笼罩着全剧,压制着莺莺、张生以及红娘,在矛盾冲突中处于支配者的地位。她虽然道貌岸然,却背信弃义,口是心非,为了维护门第与礼教,竟置女儿的爱情与幸福于不顾,严酷地设置了难以逾越的障碍,从而激起了莺莺的强烈反抗,和张生、红娘一起走上了叛逆的道路。《西厢记》正是通过这一对矛盾冲突,通过崔、张两人勇敢追求自由幸福并最终获得美满婚姻的描述,表达了反对礼教及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思想。王实甫在剧中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婚姻观,肯定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和婚姻的渴望,肯定了情性的不可遏制及它的正当性。《西厢记》的成功,不仅在于热情讴歌了青年男女反对封建礼教、争取婚姻自主的行动,而且还成功地塑造了几个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剧中的女主人公莺莺是我国戏曲中较早地出现的追求婚姻自由、背叛封建礼教的贵族少女形象。
作为宰相之女,她早已被父母许给母亲的侄子郑恒为妻,只待服丧期满就将完婚。但是,为了追求爱情,为了婚姻自主,她一步步地战胜了自己头脑中的封建礼教的束缚与母亲严厉的管教,置门第、富贵、功名于不顾,主动地爱上了一个穷秀才。她只倾慕张生的容貌、才气、志诚与见义勇为的品格。她认为只要有情人终成眷属,远远要比状元及第美好:“但得一个并头莲,强似状元及第”。莺莺的爱情,并没有同功名富贵、夫荣妻贵等思想观念纠缠在一起,保持着纯洁的一面。作为相国小姐的崔莺莺,环境的约束,封建礼教的教养,对她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她的青春觉醒,在行动上经历了不断追求和动摇的曲折过程。她既是情不自禁地向爱情走去,但又竭力控制自己的感情,在行动上表现出来的就是反复“作假”。崔莺莺在爱情中的“作假”,说明社会环境、封建势力对她有巨大压力;也说明崔莺莺追求婚姻自主与所受的封建教养之间存在着激烈的斗争;最后说明莺莺也背着封建社会女子的因袭重担。
从崔莺莺的悲剧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社会大环境不变的情况下,个人是很难冲破大众普遍所持有的观念的。这一段爱情流传至今,可能是因为它留给了人们对心中美好爱情一方净土吧!所以一直被后人推崇,但是这样的纯净的爱情在此时物质横流的现实社会中还剩多少,让我们在自己的心里回答吧!社会认知是什么样的,人们行为便会怎样。生活在现代的青年们是幸福的,我们可以爱自己想爱的人。然而有利必有弊,现在的人对爱情过于轻率了,人们不再相信这世上有忠贞不二的爱情了,认为那只是美好的童话而矣。现在像崔莺莺一样被人抛弃的女孩子实在太多了,而她们倒是比崔莺莺更想得开,因为这太普遍了。所以她们可以很快的再找到新的情人,因此上爱情便也就贬值了。若长此以往,恐怕以后再想看到纯真的爱情,也真的只能在书里找了。这才是真的可悲可叹啊!所以说,真正的爱情是值得我们去赞颂和讴歌的。在生活中,寻找自己想做的,并真正做到了,那样的人就是幸福的!
学习大学语文有感我们从小便开始学习语文,而学习大学语文就相当于学习我们自己的母语。母语作为一门语言,是一种有形无形的存在的,是历史流注的民族精神,它孕育着我们每一个人。同时它作为一门基本的课程,是我们更好学习其他学科的载体。本学期我通过对大学语文的学习,让我对于人文和科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完整,更全面的了解和感悟。
大学语文与我们以往初中和高中学习的有所不同,它更多的是强调能从欣赏语文的角度上出发,语文没有像以往学习时枯燥乏味的练习,它不再要求我们为了考试而循规蹈矩地学习。相反,它是让我们在愉悦的氛围中通过对它的接触和了解逐渐去感受语文的独特文化魅力。在学习当中,我们分别学习了中国的诗歌、散文、戏曲和小说。一方面,对语文的学习使我的国学文化积累有了一定的帮助,另一方面,它通过文化的手法像我们展示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璀璨文明。
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了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以及外国文学。首先,我认识到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在唐代,中国诗歌出现了四句的绝句和八句的律诗,而诗歌的发展也达到了顶峰,“初唐四杰”为唐诗的发展起了积极进步的作用,他们一改前朝诗歌绮丽余习、浮夸之风,把诗歌从狭隘的宫廷转到了广大的市井,从狭窄的台阁移向了广阔的江山和边塞,开拓了诗歌的题材,丰富了诗歌的内容,赋予了诗歌新的生命力,提高了当时诗歌的思想意义,展现了带有新气息诗风,推动初唐诗歌向着健康的道路发展,为唐诗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唐朝经济的发展,唐朝出现了所谓的“开元盛世”,社会文化也发展到了鼎盛,在这个时期,诗歌创作领域也出现大批优秀诗人,写下内容异常丰富的诗歌。唐朝最具代表的两位诗人李白、杜甫也出现在这时。
在宋代,词逐渐被人们接受,并代替了诗歌成为当时的主流文化,宋词也逐渐形成两大派,一个是豪放派,豪放派特点大体是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其中以苏轼和辛弃疾最为突出。另一个这是与之相对的婉约派,其代表人物有李清照、柳永等,婉约意为婉转含蓄,因此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慎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而元代出现了曲,元代的词,比较宋词,颇为逊色。元词可以约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的词人大体上包括由金入元、由南宋入元的词人和在蒙古王朝统治下的北方词人三个部分。这时候的词作中写得比较动人的是表现故国之思的作品。第二时期的词作家大抵出生在忽必烈改元之后。这一时期的著名词人有张翥、萨都□和虞集等。虞集的《风入松》,萨都□的《满江红》《金陵怀古》,脍炙人口。而张翥的词清丽细腻,尤具特色。最后到明清时期出现了小说,小说主要有白话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两大类。明代的长篇小说按题材和思想内容又可概分为四类即讲史小说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和公案小说等。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最典型的历史演义小说,也是中国的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代表了历史演义小说的辉煌成就。在它的影响下,历史演义大量出现,内容差不多从远古传说时代到汉晋唐宋都有所作。较著名的有《列国志传》、《全汉志传》、《唐书志传通俗演义》等,其中以冯梦龙改编的《新列国志》成就较高,影响也较大。清代小说代表主要有《红楼梦》。这些白话小说不仅对中国后世的文学戏剧电影有巨大影响也对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的文学创作产生过巨大影响其中的优秀作品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为世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习中国文化,这极大的培养了我们当代大学生对于祖国文化的热爱,也增强了我们的爱国情操和文化责任感,而且,大学语文让我从哲学的角度去审视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大学语文所提倡的“以人为本”和“人文精神”,帮助我认识了“我自己”,即倾听自我心灵深处的呼声和需求,学会去爱人,去关心人,达到对个人和社会的终极关怀。我个人觉得,在弘扬文化的今天,我觉得大学语文让我们体验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语文的魅力和智慧,实现了科学和人文的回归,让我们不断的完善自我。
其次,在现在和当代文学的学习中,我们认识到,这个时期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社会上不断涌现出文人雅士。他们也为我们创造了许多文学作品,让我们通过对这些文学作品的不断学习,了解和认识到了各个时代显著特点,并让我们不断的反思当下,进而促进我们历史的不断前进。
最后,我们也对外国文学进行了一定的学习。老师为我们选读了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它主要讲述的是复仇的故事中交织着爱恨情愁,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外国文学的特点,以及它与中国文学的不同之处,让我们更好的学习文学知识。语文,覆盖面最为广泛,上至天文时空,下至地理人文,俯瞰芸芸众生,包罗世间万象。它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性格的精灵,是开启中华民族瑰丽文化大门的金钥匙。在本学期学习大学语文的学习中,我感受到了学习语文不只是课堂内老师的讲解,更是出于自己对语文或者说对文学的一种热爱,一种欣赏。除了书本,电影、杂志、报纸都可以让你体会到语文所带来的一种美感,有时还可以是一点小小的感动。
当然,语文也让我体会到了不同朝代,不同年代的文化元素、文化品位、历史事件,了解了某些诗人的气节与处世之态。譬如:李煜的诗:“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从中,我感受到了他的亡国之痛,却并无读出他的亡国之恨和作为一代君主本应有的霸气。他的词向我们诉说了他其实无心政治,所经历的这一切也许只是受到命运的摆布而已。着实,一些诗歌美得动人。例如周邦彦的“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婷婷的荷花在清风中摇曳的曼妙身姿我已不敢想象有多美,荷之韵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了。
语文就像是一幅美丽的锦绣山河图画,它有优美的线条和斑斓的色彩,既道出了语文的复杂性,也说明了语文的重要性。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天生重要。学习大学语文使我更加向往文学的世界,想用最简洁的文字表达复杂的情感,想用最平淡的语言创造一个不平凡的意境,想用粗糙的文笔记录被挥霍的幸福。它让我深深地感到文学的魅力,让我想不断的探索,不断的求知,进而不断的完善自我,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
早在大一上学期开学的的时候就已经拿到了语文课本,一直都很向往,可是,却一直都没有上课。终于,在大一的下学期开始了《大学语文》学习的快乐旅途。
时间犹如东流的逝水,匆匆而过,如今,转眼之间,便已经和大学语文亲密接触快一个学期了,仍然清晰记得,在上第一堂课时,老师的热情,老师的博闻强记的演说,都已经深深的让我爱上了《大学语文》这堂课。仍然记得,在上第一堂课时,老师教给我们历史上最短的诗,是记载在《吴越春秋》中的“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在老师的精妙演说下,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了这描述的是一场古代狩猎的情景。这些,都是《大学语文》在第一堂课上,便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也许是,第一堂课的缘故,直到如今我仍然对上课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但是,我更认为的是,是《大学语文》这本书和认真负责的老师,让我记得了这一堂课。我记得了,小小的教室,坐满的认真上课的同学。小小的教室,弥漫着认真学习的风气。我记得了,同学们跟着老师的思路,认真翻看书本,思考问题的情景。
从那以后,如果,不是因为有特殊的情况,我都一定会按时的来上课。每一次的上课,都能够学到很多不同的东西,这些东西,让我加深了对书中,一些名家的认识,我懂得了他们的故事,我懂得了他们的心酸。《大学语文》让我学习到的更多的是对人性的认识,而不是空洞的理论以及说教。而这些是我在别的书本上学不到的。
读书,读书,一个人的读书,也许能够体会很多。但是,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唯有通过课堂上,通过老师生动的语言再加上书本上的内容,才能够更好的吸收。在我看来,《大学语文》这本教材,设计得非常好,里面的内容,不像是高中的语文教科书,前后两篇文章,完全没有联系。在这本《大学语文》中,前后文章彼此间不是孤立而存在的。而编者对诗歌、词、散文、戏剧以及译文进行分文别类,然后再以文章的作者为索引进行导读。这样一来,我们通过前后的几篇文章,能够更加全面以及深刻的了解文章作者当时所处在的年代,并更加了解文章作者不同的一面。例如,《大学语文》中对,李白的解析,选用了《蜀道难》、《将近酒》、《行路难》(其二)、《登金陵凤凰台》、《忆秦娥》,其中前三首诗我在高中便已经学过,当时的我以为已经懂李白了。而在读了《登金陵凤凰台》后,却让我了解了李白,忧国忧民的独特感受,他更是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情怀,意旨尤为深远。而读了《亿秦娥》后,相对于别的词来说,这首词,字少而情多,委婉而入微,余音袅袅,不绝如缕。更是让我体会到别的一番的意境和情趣。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内容,让我了解到了不同时间的李白,不同地点的李白,而其实,人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结合体,所有的一切,结合起来才是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李白。如此的设计,我觉得是非常好的,能够让每一名读者全面了解一位伟大诗人,了解到诗人不同的一面,不同的情绪,不同的风景。
在《大学语文》中,除了能培养自己对诗词的鉴赏能力以外,另外,还让我学习到了,论文是如何写作的。写论文,对于我市场营销这个专业来说,也许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但是,毕竟早做准备,就多一份就业的资本,这个,我觉得是《大学语文》带给我在别的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论文的写作流程,让我懂得了一篇论文写作的困难程度,时间,精力,资料这些都是严峻的挑战。所以也就不奇怪社会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论文造假”了。但是,在大一就已经接触到了论文的写作,这样一来,也让我心中有了底。这是我上《大学语文》课程以后,同样很重要的心得体会。
《大学语文》在这个学期以来,学到了很多,懂得很多,大学的语文,不同于高中的照本宣科,不同于高中的死记硬背。上了大学,上《大学语文》,是要学习如何去欣赏语文,是了解文字背后的故事。来到了大学,学了《大学语文》,让我明白了,原来诗词是可以这样去欣赏的,文言文是这样的去理解的。这些,在我没上《大学语文》以前,完全是一片空白。如今的我,爱上了平时没事就吟诵诗词,体会抑扬顿挫所带来别有一番的韵味。
以上的这些,都是我在上了《大学语文》后的心得体会,但是,我最重要的心得体会却是,让我知道了,原来是这样去学习语文的,从老师的身上,我学到了学习语文的正确方式。正是因为如此,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在这个学期,我爱上了去图书馆,爱上了去看各种文学类的书籍。
感谢有《大学语文》,让我体会到了书中世界的多姿多彩,让我通过书本体会了世界的不一般。不仅如此,我还觉得,因为我是学习市场营销的,将来是可能需要做文案的,那么就是需要有一定的文字水平。而《大学语文》的出现,激发了我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如今的我,比起上个学期,驾驭文字的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对我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收获。
早在初中的时候,老师和父母,便已经告诉我,要想学好一门的功课,不是看他背了多少,做了多少的习题,而是看他对这门是否有很大的兴趣,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导师”,而《大学语文》正是培养了我对语文的兴趣,让我爱上了语文。
我真的是觉得《大学语文》对我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不仅对我个人兴趣爱好的培养,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大学语文学期末没有考试,老师只是让交一篇大学语文的学习总结,当时小妹好一番功夫,并没有在网上搜到,所以,只好自己写一篇,如今发到网上,希望以后需要写的同学可以借鉴一下~
这学期我提前修了大学语文这门课,总体感觉还不错。如果说高中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许多东西是你平时为了应试而不得不去学,那么到了大学,学习语文不再有应试的压力了。暂时放下平日课业的繁重,我完全是抱着一种享受的态度来的,在这里,你可以用自己的思维去想问题,没有人再来评论你的对错,因为那些呆板的标准是为了应试而制定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充分发挥你的思维吧,在大学语文的课堂。
学习所得中,感触最大的是诗歌。诗歌的特点是最富有抒情性。如白居易的《长恨歌》表现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悲情故事,在唐玄宗思念杨这种适于抒情的地方,用了“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暮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来表述。设个的艺术手法之一是象征。戴望舒的《雨巷》在低沉而优美的调子里,借助古典诗词的意境“丁香空结雨中愁”幻化出一个丁香姑娘,作者希望逢着一个结着愁怨的东西,她是愁怨的化身,是哀愁,是一个象征意象。学习诗歌也要领略意境的重要性。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作者紧扣“春江花月夜”的题目挥毫泼墨,以月为中心来统摄广阔的自然景物,使得所描绘景物在时空上无限扩展“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畔无人初见远,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春夜的温馨宁静,春江的浩瀚,春花的光鲜艳丽,全都在明月的笼罩下透漏出飘渺朦胧的韵味。在这样美妙的环境中,诗人感到身心都融入了宇宙自然,体验着永恒和无限。
感觉自己还存在着问题: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偏弱。高中时为了应试,老师大篇幅的来讲古代诗歌,使得自己看到诗歌就会定向的往古代人的思想去想。什么被贬,思亲,爱国之类的。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我可以多读一些现代诗歌当作消遣。读得多了,对作者的主旨,情感,思想等方面把握的也会准一些。
总之,学习大学语文是非常有必要的。于知识层面,我可以继续拓展知识视野,进一步开掘认知潜力,养成网络装的思维品性。于精神层面,我们可以题为人类精神,心理及人格,促使我们不断提升精神境界。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大学语文心得体会(通用22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大学语文心得体会,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