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范文  评语寄语 > 详情页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学设计(汇编21篇)

作者:edditor12023-07-21 19:40:01233

作为一位教师,在教学设计的编制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而利用教学设计的辅助,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效率。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学设计,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学设计 第1篇

设计说明

本节课教学的正比例是数学中比较重要的两个量的关系,它比较抽象、难理解,是今后学习反比例及初中学习函数知识的基础。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学情实际,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利用教材图表,增强对相关联的量的形象感受。

教学伊始,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表。在观察中,使学生发现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及变化规律,充分体会到什么是相关联的量,为进一步学习正比例知识打下基础。

2.科学调动多种感官,增强对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利用更多的大脑通路来处理学习信息,建立起对知识与技能的深刻记忆,成为学习的主人,就能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本设计努力为学生创设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分析、比较、讨论、交流中,不断探究相关联的两个量之间的关系,逐渐发现其中的规律,体会正比例的意义。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关注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因为正比例表示的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是学生接下来学习反比例及今后进一步学习函数知识的重要基础。所以,本设计十分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创设具体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并结合熟悉的情境及数量关系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正比例的认识

复习导入

1.引导回顾。

师:什么是相关联的量?请举例说明。

(学生汇报)

2.导入新课。

师: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肯定存在着某种关系,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正比例就是表示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的,这种关系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进一步理解相关联的量,为在新情境中探究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作铺垫。

探究新知

1.借助图表,进一步感知相关联的量。

面积/cm2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下面的问题:

(1)上面是正方形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变化情况,把表格填写完整,并说说你分别发现了什么。

(2)同桌合作填表。

(3)仔细观察表格,讨论:正方形的周长是怎样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的?正方形的面积是怎样随着边长的变化而变化的?

预设

生1:我从表中发现正方形的边长增加,周长也增加。

生2:我从表中发现正方形的边长扩大到原来的几倍,周长就随着扩大到原来的几倍。

生3:我从表中发现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

生4:我从表中发现正方形的边长增加,面积也增加。

……

(4)比较: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变化规律和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变化规律有什么异同?

预设

生1:相同点是都随着边长的增加而增加。

生2:不同点是周长随边长变化的规律与面积随边长变化的规律不同。

生3:在变化过程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一定,都是4。

生4:在变化过程中,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比值是一个不确定的值。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学设计 第2篇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正、反比例中每个概念的含义;更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比例的量。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进一步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提出本课复习题

基本概念的复习

什么叫两种相关联的量?

下面两种相关联的量哪些量成比例?成比例的是成正比例还需成反比例?

什么样的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什么样的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

成正比例关系的量与成反比例关系的量有什么异同点?

应用练习

完成教材97页的“做一做”。

第3题在完成时可先把题中的等式变一变形,像y=8x变成y/x=8;把y=8/y变成xy=8,这样判断起来就方便了。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99页第6~7题。

全课总结(略)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上步理解和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区别有关易混概念,进上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过程:

讲述本课复习课题并板书

基本概念的复习

比和比例的意义与性质。

什么叫比?什么叫比例?(就学生所举的例子再让学生说说比和比例中各部分的名称),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是0?

比和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

说说比的`基本性质的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的基本性质与比例的基本性质各有什么用处?

看教材95页的归纳整理,并把基本性质栏中的空填上,说说根据什么填写的?

完成教材95的“做一做”。

结合第3题让学生说说什么叫做解比例?根据是什么?

示比值和化简比。

独立完成教材96页上的题目。

说说求比值与化简比的区别?

(求比值是根据比的意义。用前项除以后项,得到结果是一个数;化简比是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得到的结果是一个最简整数比)。

看书中的表,总结方法。

完成教材96页的“做一做”

比例尺

问题:1)什么叫做比例尺?说说“图距”、“实距”、“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

2)一幢教学大楼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100,这比例尺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比例尺除写成数字化形式处,还可怎样表示?

完成教材97页上的“做一做”。(理解比例尺实质上是一个比,此比的前项与后项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练习巩固

完成教材十九页第1~4题。

全课总结(略)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学设计 第3篇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学生在认识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式,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难点:

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预习指导:

一、自学教材。

阅读教材第62~63页。

二、检查学习。

1.怎样两个量成正比例?

2.完成"试一试"。

教学准备:

课件和口算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通过将近六年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数量之间的关系,例如行程问题中的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你知道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吗?再如购物问题中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你知道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吗?这个单元我们要用一种新的观点为,更深入地研究数量之间的关系。什么观点呢?事物变化的观点,让一些量变起来,从变化中发现规律。

二、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的表

⑴看一看,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的数值是怎样变化的?

⑵表中有路程和时间这两种量,通过观察数据我们可以发现这两种量是有关联的,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2.那么这两种量的变化有没有什么规律呢?下面我们来作进一步的研究。建议大家可以写出几组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3.我们可以写出这么几组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

⑴发现了它们的比值都是80,大家想一想,这个比值80表示什么呢?这个规律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

⑵这个比值80就表示汽车行驶的速度,从上面可以看出这个速度是相同的,一定的,因此可以用这样一个式子来表示这个规律

⑶同学们,在这个题目中,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当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我们就说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课件出示: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⑷现在你能完整地说一说表中路程和时间成什么关系吗?

4.刚才我们初步认识了正比例的关系,接着我们继续来看下面这个题目。

⑴课件出示"试一试"

⑵请大家先根据题目里的信息把表中的数据填完整,然后说一说总价是随着哪个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课件出示表中的数据。

⑶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铅笔的总价是随着购买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集体交流:

⑷我们先来看第2个问题,可以写出这么几组对应的总价和数量的比=0.3、=0.3…它们的比值相等,你写对了吗?

⑸再看第3个问题,这个比值表示的是铅笔的单价,我们可以用总价:数量=单价(一定)这个式子来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

小结: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因为总价和数量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数量变化,总价也随着变化,当总价和是对应数量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也就是单价一定)时,我们就说铅笔的总价和购买的数量成正比例,铅笔的总价和购买的数量是成正比例的量。

⑹你能完整地这样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吗?

⑺同学们,我们通过以上的两个例子认识了正比例的关系,想一想,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那么正比例的关系可以用怎样的式子表示?

课件出示课题。

⑻回顾一下,我们是根据什么来判断两种数量能成正比例的?

指出:我们可以根据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是不是一定来判断两种数量能不能成正比例。

5.完成"练一练"

⑴请大家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生产零件的数量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并说说为什么?

⑵生产零件的数量和时间成正比例,因为生产零件的数量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零件的数量也随着变化,当生产零件的数量和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也就是每小时生产零件的个数一定)时,我们就说生产零件的数量和时间成正比例,生产零件的数量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小结: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正比例的意义,你知道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的方法了吗?

三、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三第1题。

请大家继续看课本66页第1题

2.完成练习十三第2题

⑴继续看第2题,请你判断,同一时间,物体的高度和影长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⑵同一时间,物体的高度和影长成正比例,因为每次物体的高度和它对应的影长的比值都是三分之五,是一定的。

3.完成练习十三第3题(课件出示题目)

⑴课件出示放大后的三个正方形、

⑵大家看一看,你是这样画的吗?

⑶接着请同学们对照表格计算出放大后每个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校对学生做的情况。

⑷请大家根据表中的数据讨论下面两个问题。

①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②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四、总结。

通过计算正方形周长与边长的比值,我们可以判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因为它们的每组比值都相等,都是4;同样通过计算正方形面积与边长的比值,我们可以判断它们不成正比例,因为它们每组的比值是不相同的,也就是说是不一定的。

板书设计:

正比例的意义

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当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我们说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学设计 第4篇

【教学内容】

《义教课标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39-41页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使学生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并能根据图像解决有关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自学内容】

见预习作业

【教学预设】

一、自学反馈

1、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成正比例的量。板书:成正比例的量

2、通过自学,你能说说什么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3、你是怎样理解成正比例的量的含义的?

4、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况,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你以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举出一些简单的例子。

二、关键点拨

1、正比例的意义

(1)出示表格。

高度/㎝24681012

体积/㎝350100150200250300

底面积/㎝2

问: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不难发现:杯子的底面积不变,是25平方厘米。

板书:

教师:体积与高度的比值一定。

(2)说明正比例的意义。

因为杯子的底面积一定,所以水的体积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水的高度增加,体积也相应增加,水的高度降低,体积也相应减少,而且水的体积和高度的比值一定。

板书出示: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子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理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3)用字母表示。

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比例关系可以用正的式子表示:

2、判断正比例关系:下面哪些是成正比例的两个量?

长方形的宽一定,面积和长成正比例。

每袋牛奶质量一定,牛奶袋数和总质量成正比例。

衣服的单价一不定期,购买衣服的数量和应付钱数成正比例。

地砖的面积一定,教室地板面积和地砖块数成正比例。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例2后反馈交流。

(1)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2)看图回答问题。

①如果杯中水的高度是7㎝,那么水的体积是多少?

②体积是225㎝3的水,杯里水面高度是多少?

③杯中水的高度是14㎝,那么水的体积是多少?描出这一对应的点是否在直线上?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有什么体会?

2、做一做。

过程要求:

(1)读一读表中的数据,写出几组路程和时间的比,说一说比值表示什么?

(2)表中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3)在图中描出表示路程和时间的点,并连接起来。有什么发现?所描的点在一条直线上。

(4)行驶120KM大约要用多少时间?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独立完成第44页练习七第1、2题。

4、判断并说明理由。

(1)圆的周长和直径成正比例。

(2)圆的周长和半径成正比例。

(3)圆的面积和半径成正比例。

四、分享收获畅谈感想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听课随想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学设计 第5篇

【教学内容】

正比例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

【教学准备】

投影仪。

【复习导入】

1.复习引入。

用投影仪逐一出示下面的题目,让学生回答。

①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

板书:=速度。

②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

板书:=单价。

③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

板书:=工作效率。

2.引入课题:这是我们过去学过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的一些特征,首先来研究这些数量之间的正比例关系。板书课题:成正比例的量。

【新课讲授】

1.教学例1。

教师用投影仪出示例1的图和表格。

学生观察上表并讨论问题。

(1)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有关系吗?

(2)铅笔的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3)铅笔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然后交流说一说。

根据观察,学生可能会说出:

①铅笔的总价随着数量变化,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数量增加,总价也增加;数量降低,总价也减少。

③铅笔的总价和数量的比值总是一定的,即单价一定。

教师指出:总价和数量有这样的变化关系,我们就说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总价和数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2.教师出示: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路程和时间有关系吗?路程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路程和时间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汇报: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扩大,时间也跟着扩大;路程缩小,时间也跟着缩小;但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一定,写成关系式是=速度(一定)。

教师小结:所以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路程和时间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3.归纳概括正比例关系。

①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上面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规律?

②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成正比例关系。

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理解正比例关系的。

要求学生把握三个要素:

第一:两种相关联的量。

第二:其中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增加;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也减少。

第三:两个量的比值一定。

4.用字母表示正比例的关系。

教师: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比例关系可以用这样的式子表示:(一定)

5.教师: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学生举例说明并说出理由如:长方形的宽一定,面积和长成正比例;每袋牛奶质量一定,牛奶袋数和总质量成正比例;衣服的单价一定,购买衣服的数量和应付钱数成正比例。地砖的面积一定,教室地板面积和地砖块数成正比例;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学设计 第6篇

【教学内容】

正比例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

【教学准备】

投影仪。

【复习导入】

1、复习引入。

用投影仪逐一出示下面的题目,让学生回答。

①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

板书:=速度。

②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

板书:=单价。

③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

板书:=工作效率。

2、引入课题:这是我们过去学过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的一些特征,首先来研究这些数量之间的正比例关系。板书课题:成正比例的量。

【新课讲授】

1、教学例1。

教师用投影仪出示例1的图和表格。

学生观察上表并讨论问题。

(1)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有关系吗?

(2)铅笔的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3)铅笔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然后交流说一说。

根据观察,学生可能会说出:

①铅笔的总价随着数量变化,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数量增加,总价也增加;数量降低,总价也减少。

③铅笔的总价和数量的比值总是一定的,即单价一定。

教师指出:总价和数量有这样的变化关系,我们就说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总价和数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2、教师出示: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路程和时间有关系吗?路程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路程和时间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汇报: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扩大,时间也跟着扩大;路程缩小,时间也跟着缩小;但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一定,写成关系式是=速度(一定)。

教师小结:所以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路程和时间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3、归纳概括正比例关系。

①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上面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规律?

②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成正比例关系。

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理解正比例关系的。

要求学生把握三个要素:

第一:两种相关联的量。

第二:其中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增加;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也减少。

第三:两个量的比值一定。

4、用字母表示正比例的关系。

教师: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比例关系可以用这样的式子表示:(一定)

5、教师: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学生举例说明并说出理由如:长方形的宽一定,面积和长成正比例;每袋牛奶质量一定,牛奶袋数和总质量成正比例;衣服的单价一定,购买衣服的数量和应付钱数成正比例。地砖的面积一定,教室地板面积和地砖块数成正比例;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46页的“做一做”(1)~(2)。

答案:

(1)比值表示每小时行驶多少km。

(2)成正比例。理由: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①时间增加,路程也增加,时间减少,路程也随着减少;

②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速度)一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学设计 第7篇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正比例的意义间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说出下列每组数量之间的关系。

(1)速度时间路程

(2)单价数量总价

(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2、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每组数量中,数量之间是有联系的,存在着相依关系,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今天,我们先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出示例1。让学生计算,在课本上填表。

让学生观察表里两种量变化的数据,思考。

(1)表里有哪两种数量,这两种数量是怎样变化的?

(2)路程和时间相对应数值的比的比值各是多少?这两种量变化有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提问:这里比值50是什么数量?

想一想,这个式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2、教学例2

出示例2和想一想

要求学生按刚才学习例1的方法学习例2,然后把你学习中的发现综合起来告诉大家。

学生观察思考后,指名回答。然后再提问,这两种数量的变化规律是什么?你是怎样发现的?

比值1.6是什么数量,你能用数量关系式表示出来吗?

谁来说说这个式子表示的意思?

3、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像例1、例2里这样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样看课本第40页最后一节。

4、具体认识

(1)提问:例1里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例2里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为什么?

(2)做练习八第1题。

5、教学例3

出示例3,让学生思考

提问:怎样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请同学们看一看例3,书上怎样判断的,我们说得对不对。

强调:关键是列出关系式,看是不是比值一定。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指名学生口答,说明理由。

2、做练一练第2题。指名口答,并要求说明理由。

3、做练习八第2题(小黑板)让学生把成正比例关系的先勾出来。指名口答,选择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正比例关系的意义是什么?用怎样的式子表示Y和X这两种相关的量成正比例?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键看什么?

五、家庭作业。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学设计 第8篇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理解什么是相关联的量。

2 掌握正比例的意义及字母表达式。

3 学会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板书:关联):知道关联是什么意思吗?

生:指事物之间有联系。

生:也可以指事物之间相互影响。

师:对,关联就是指事物之间发生牵连和影响。

师:能举一些生活中相互关联的例子吗?

生:天气热了,我们身上穿的衣服就少一些;天气冷了,穿的衣服就会多一些,气温与我们穿的衣服是相关联的。

生:我的考试分数多了,爸爸妈妈就很高兴;如果少了,他们的脸上就会阴云密布,所以我的考试分数与家长的脸色也是相关联的。(其他学生大笑)

生:我想姚明打球时,姚明的动作与防守他的对方队员的动作也是相关联的,即姚明怎么动,对方总有一个相应的对策,不可能永远不变。

这时,一名学生干脆带着他的同桌走到讲台上,两个人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做起了学生经常玩的推手游戏,即一人推手,另一人立刻向后闪开。然后这位学生说:“我们刚才的动作也是相关联的。”

生:上星期,我们班举行智力竞赛,每个小组每答对一题就得到10分,答对两题得到20分……答对的题目越多,分数也就越高。因此,我认为答对的题目与最后的成绩也是相关联的。

二、新授

师:好一个答对的题目与最后的成绩相关联!我们把它们的情况列成下面的表格,可以吗?

师:从这个表格中。你还知道什么?

生:答对一题得10分,答对两题得20分,答对三题得30分……

师:表中有哪两个量?它们的.关系怎样?

生:答对的题目与最后的成绩,它们是两个相关联的量。

师:你们能够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生:从左向右看,答对的题目越多,分数就越高;从右向左看,答对的题目越少,成绩就越低。

师:还能发现什么呢?

生:答对的次数扩大多少倍,得分也随着扩大多少倍;反之,答对的次数缩小多少倍,得分也随着缩小多少倍。

师(小结):也就是说,成绩随着答对的次数变化而变化,像这样的两个量也叫做相关联的量。

师:你能在这两种量中,找到一组对应的数吗?谁能说说在成绩和答对的次数两种量中,相对应的数的比吗?比值是多少?

(随着学生的回答,师板书:10/1=10、20/2=10、30/3=10、40/4=10……)

师:刚才这位同学在算出比值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不管怎样,它们的比值不变。

师:这个比值实际上就是什么呀?(板书:每题的分数)

师:你能用一个关系式表示吗?

板书关系式:成绩/答对的题目=每题的分数(一定)

师:我们再来看一道题目。请每个小组的小组长,将桌上信封中的信息单分给每一位同学。同学们可以根据上面的四个问题进行分析,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如果你们遇到了什么问题,可以举手,老师非常乐意帮助你们。(投影出示例1)

1表中有( )和( )两种量。

2 路程是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3 任意写出三个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并算出它们的比值。

4 比值实际上表示( ),请用式子表示它们的关系。

(学生交流汇报,师板书关系式)

师(指着刚刚学习的两个表格):这是我们刚才分析过的两个表,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板书:两个相关联的量)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逐一板书,最后由学生通过看书,归纳出正比例的意义,由此完成概念教学)

反思:

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入手,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并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课 ,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基础,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设了生动活泼的情境,课堂气氛活跃。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学设计 第9篇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正比例的意义间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说出下列每组数量之间的关系。

(1)速度时间路程

(2)单价数量总价

(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2、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每组数量中,数量之间是有联系的,存在着相依关系,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今天,我们先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出示例1。让学生计算,在课本上填表。

让学生观察表里两种量变化的数据,思考。

(1)表里有哪两种数量,这两种数量是怎样变化的?

(2)路程和时间相对应数值的比的比值各是多少?这两种量变化有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提问:这里比值50是什么数量?(谁能说出它的数量关系式?)

想一想,这个式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2、教学例2

出示例2和想一想

要求学生按刚才学习例1的方法学习例2,然后把你学习中的发现综合起来告诉大家。

学生观察思考后,指名回答。然后再提问,这两种数量的变化规律是什么?你是怎样发现的?

比值1.6是什么数量,你能用数量关系式表示出来吗?

谁来说说这个式子表示的意思?

3、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像例1、例2里这样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样看课本第40页最后一节。

4、具体认识

(1)提问:例1里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例2里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为什么?

(2)做练习八第1题。

5、教学例3

出示例3,让学生思考/

提问:怎样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请同学们看一看例3,书上怎样判断的,我们说得对不对。

强调:关键是列出关系式,看是不是比值一定。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说明理由。

2、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口答,并要求说明理由。

3、做练习八第2题(小黑板)

让学生把成正比例关系的先勾出来。

指名口答,选择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正比例关系的意义是什么?用怎样的式子表示Y和X这两种相关的量成正比例?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键看什么?

五、家庭作业。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学设计 第10篇

教学目标:

1、知道与正比例函数的意义.

2、能写出实际问题中正比例关系与关系的解析式.

3、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对于与正比例函数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条件求与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方法:结构教学法、以学生“再创造”为主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1、复习旧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函数的相关知识,(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本章结构并让学生说出前三节的内容)

2、引入新课

就象以前我们学习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内容时一样,我们在学习了函数这个概念以后,要学习一些具体的函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

顾名思义,谁能根据这个名字,类比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能举出一些的例子?(学生完全具备这种类比的能力,所以要快、不要耽误太多时间叫几个同学回答就可以了.教师将学生的正确的例子写在黑板上)

这些函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呢?(注意根据学生情况适当引导,看能否归纳出一般结果.)不难看出函数都是用自变量的一次式表示的,可以写成( )的形式.

一般地,如果( 是常数, )(括号内用红字强调)那么y叫做x的.特别地,当b=0时, 就成为( 是常数, )

3、例题讲解

例1、某油管因地震破裂,导致每分钟漏出原油30公升

(1)如果x 分钟共漏出y 公升,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破裂3.5小時后,共漏出原油多少公升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学设计 第11篇

【教学内容】

正比例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

【教学准备】

投影仪。

【复习导入】

1.复习引入。

用投影仪逐一出示下面的题目,让学生回答。

①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

板书: =速度。

②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

板书: =单价。

③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

板书: =工作效率。

2.引入课题:这是我们过去学过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的一些特征,首先来研究这些数量之间的正比例关系。板书课题:成正比例的量。

【新课讲授】

1.教学例1。

教师用投影仪出示例1的图和表格。

学生观察上表并讨论问题。

(1)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有关系吗?

(2)铅笔的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3)铅笔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然后交流说一说。

根据观察,学生可能会说出:

①铅笔的总价随着数量变化,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数量增加,总价也增加;数量降低,总价也减少。

③铅笔的总价和数量的比值总是一定的,即单价一定。

教师指出:总价和数量有这样的变化关系,我们就说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总价和数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2.教师出示: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路程和时间有关系吗?路程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路程和时间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汇报: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扩大,时间也跟着扩大;路程缩小,时间也跟着缩小;但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一定,写成关系式是 =速度(一定)。

教师小结:所以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路程和时间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3.归纳概括正比例关系。

①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上面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规律?

②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成正比例关系。

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理解正比例关系的。

要求学生把握三个要素:

第一:两种相关联的量。

第二:其中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增加;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也减少。

第三:两个量的比值一定。

4.用字母表示正比例的关系。

教师: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比例关系可以用这样的式子表示:(一定)

5.教师: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学生举例说明并说出理由如:长方形的宽一定,面积和长成正比例;每袋牛奶质量一定,牛奶袋数和总质量成正比例;衣服的单价一定,购买衣服的数量和应付钱数成正比例。地砖的面积一定,教室地板面积和地砖块数成正比例;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46页的“做一做”(1)~(3)。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学设计 第12篇

【教学内容】

正比例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难点: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

【教学准备】

投影仪。

【复习导入】

1.复习引入。

用投影仪逐一出示下面的题目,让学生回答。

①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

板书:=速度。

②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

板书:=单价。

③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

板书:=工作效率。

2.引入课题:这是我们过去学过的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的一些特征,首先来研究这些数量之间的正比例关系。板书课题:成正比例的量。

【新课讲授】

1.教学例1。

教师用投影仪出示例1的图和表格。

学生观察上表并讨论问题。

(1)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有关系吗?

(2)铅笔的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

(3)铅笔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然后交流说一说。

根据观察,学生可能会说出:

①铅笔的总价随着数量变化,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数量增加,总价也增加;数量降低,总价也减少。

③铅笔的总价和数量的比值总是一定的,即单价一定。

教师指出:总价和数量有这样的变化关系,我们就说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总价和数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2.教师出示: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路程和时间有关系吗?路程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路程和时间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汇报: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扩大,时间也跟着扩大;路程缩小,时间也跟着缩小;但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一定,写成关系式是=速度(一定)。

教师小结:所以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路程和时间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3.归纳概括正比例关系。

①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上面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规律?

②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成正比例关系。

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理解正比例关系的。

要求学生把握三个要素:

第一:两种相关联的量。

第二:其中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增加;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也减少。

第三:两个量的比值一定。

4.用字母表示正比例的关系。

教师: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比例关系可以用这样的式子表示:(一定)

5.教师: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学生举例说明并说出理由如:长方形的宽一定,面积和长成正比例;每袋牛奶质量一定,牛奶袋数和总质量成正比例;衣服的单价一定,购买衣服的数量和应付钱数成正比例。地砖的面积一定,教室地板面积和地砖块数成正比例;

【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46页的“做一做”(1)~(3)。

答案:

(1)。

(2)比值表示每小时行驶多少km。

(3)成正比例。理由: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①时间增加,路程也增加,时间减少,路程也随着减少;②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速度)一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学设计 第13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断方法。

难点:

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四顾旧知,复习铺垫

商店里有两种包装的袜子,一种是5双一包的,售价为25元,一种是8双一包的,售价为32元。哪种袜子更便宜?

学生独立完成后师提问:你们是怎样比较的?

生:我先求出每种袜子的单价,再进行比较。

师:你是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的?

生:因为总价=单价×数量,所以单价=总价÷数量。

师:如果单价不变,商品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正比例。(板书:正比例)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1,学习正比例的意义。

(1)结合情境图,观察表中的数据,认识两种相关联的量。师出示自学提示:表中有哪两种量?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学生自学并在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2)认识相关联的量。明确: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叫做相关联的`量。

2、计算表中的数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1)计算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值,看看有什么规律。学生计算后汇报:===…=3、5,每一组数据的比值一定。

(2)说一说,每一组数据的比值表示什么?(彩带的单价,也就是彩带的单价是一个固定的数)

(3)请学生用公式把彩带的总价、数量、单价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4)明确成正比例的量及正比例关系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y和x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字母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3、列举并讨论成正比例的量。

(1)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预设: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长方形的宽一定,面积和长成正比例。

(2)小结:成正比例的量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哪个条件是关键?

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是关键。

4、认识正比例图象。(课件出示例1的表格及正比例图象)

(1)观察表格和图象,你发现了什么?

(2)把数对(10,35)和(12,42)所在的点描出来,再和上面的图象连起来并延长,你还能发现什么?

无论怎样延长,得到的都是直线。

(3)从正比例图象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可以由一个量的值直接找到对应的另一个量的值。

生2:可以直观地看到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情况。

(4)利用正比例图象解决问题。

不计算,根据图象判断,如果买9m彩带,总价是多少?49元能买多少米彩带?

小明买的彩带的米数是小丽的2倍,他花的钱是小丽的几倍?预设生:因为在单价一定的情况下,数量与总价成正比例关系,小明买的彩带的米数是小丽的2倍,他花的钱也应是小丽的2倍。设计意图:先从观察图象入手,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相关联的量,再结合表中的数据,引导学生发现总价与数量的比值一定,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最后结合正比例图象,把数据与点联系起来,根据图象,不用计算就能找到一个量的值所对应的另一个量的值,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感受数形结合思想。

三、课堂练习:

1、P46“做一做”

2、练习九第1、3~7题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学设计 第14篇

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数下83—84页“整理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1—6题。

教材分析:

教材第83页的“整理与反思”主要是复习比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教材先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例子回忆并整理比的意义、基本性质以及比的应用,再用填空的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要求说说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有什么联系与区别。这样的比较有利于学生体会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规律内在的一致性,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比与分数、除法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理解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内在一致性;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运用比较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3、能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丰富解决问题策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重、难点重点:

正确理解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

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设计意图

一、比的知识:

1、举例说说什么是比?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

2、说一说用比的知识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

3、完成教科书第83页“练习与实践”。

(1)完成第一题:学生独立数出班上男女生人数,再完成此题。

(2)完成第二题:两人一组,互相量一量,算一算合作完成后,全班交流结果,让学生比较后回答有什么发现。

二、比和分数、除法的联系

出示:a∶b=()÷()=(b≠0)

1、先填空,再说说这样填的根据是什么?

2、说说比的基本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规律的联系。

3、练一练:

(1)判断: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都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2)填空:

=()÷()=()∶()

(填好后展示学生不同的结果。)

三、比例的知识

1、什么是比例?

2、比和比例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后交流)

3、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4、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作用?怎样解比例?

5、练一练:完成教材第83页的“练习与实践”。

(1)完成第3题:在做第二小题时先让学生估计,再说估计的理由。

估计后再算一算,来验证估计。

(2)完成第3题:解比例,做好后选两题验算一下。

四、完成教材第84页“练习与实践”。

(1)完成第4题:先学生独立做最后交流,第二小题应弄清东部地区的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93%,可理解为东部地区的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换句话说把全国耕地面积看作100份,东部占93份,西部占7份。使学生加深对比与百分数关系的理解。

(2)完成第5题:

第一小题让学生独立得出:深色与浅色地砖铺地面积的

比是20∶40,化简得1∶2。

第二小题这两种地砖铺地面积,让学生利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计算。

(3)完成第6题。

五、评价小结:

学了本课你对所学知识有什么新认识?还有什么问题?

通过让学生回忆比和比的基本性质,从而自然进入复习序列,从比到比例。

沟通比、分数和除法的关系,为接下来比较比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除法商不变的规律奠定基础。

对比和比例进行比较,强化理解,进一步优化知识结构。

复习解比例。

应用比例分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学设计 第15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2—63页的例1、“试一试”和“练一练”,第66页练习十三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相关联的两个量及正比例的意义,并能正确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学情分析

1、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会解决按比例分配的简单数学问题。

2、有一些朴素的正、反比例概念。学生在中已经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的经验,比如坐车时间越长,行走的距离就越远等。

多媒体运用: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谈话引出例1的表格,让学生说一说表中列出了哪两种量。

2、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说一说这两种量的数值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可先让同桌相互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两种量的变化情况:行驶的时间扩大,路程也随着扩大;行驶的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

小结: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3、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表中的数据,找一找这两种量的变化的规律,启发学生从“变化”中去寻找“不变”。

学生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规律。

教师可根据交流的实际情况,及时引导学生通过计算确认这一规律,并有意识地从后一种角度突出这一规律。

如果学生发现不了上述规律,可引导学生写出几组相对应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

4、根据上面发现的规律,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这个比值表示什么?上面的规律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5、教师对两种量之间的关系作具体说明: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当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板书: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二、教学“试一试”

1、要求学生根据表中的已知条件先把表格填写完整。

2、根据表中的数据,依次讨论表格下面的四个问题,并仿照例1作适当的板书。

3、让学生根据板书完整地说一说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成什么关系。

三、抽象表达正比例的意义

1、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两个例子,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启发学生思考: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怎样的式子来表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关系式。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第63页的“练一练”。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作出判断,再要求说明判断理由。

2、做练习十三第1~3题。

第1题让学生按题目要求先各自算一算、想一想,再组织讨论和交流。

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进行判断,再指名说判断的理由。

第3题要先让学生说说题目要求我们把已知的正方形按怎样的比放大,放大后正方形的边长各是几厘米,再让学生在图上画一画。

填好表格后,组织学生讨论,明确:只有当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时,它们才能成正比例。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学设计 第16篇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62——6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设计理念:

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从而发现成正比例量的规律,概括成正比例量的特征。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探究的平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发现的,就让学生亲自去探究。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一、复习铺垫激情促思

1、说出下列每组数量之间的关系。

(1)速度时间路程

(2)单价数量总价

(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2、师:这些是我们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每组数量之间是有联系的,存在着相依关系。当其中一种量变化时,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你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

学生口答,相互补充

二、初步感知探究规律

1、出示例1的表格

说说表中列出了哪两种量。

(1)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说一说这两种量的数值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初步感知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得出: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板书:相关联的量)

(2)引导学生观察表中数据,寻找两种量的变化规律。

根据学生交流的实际情况,及时肯定并确认这一规律,特别是有意识地从后一种角度突出这一规律。

根据发现的规律启发学生思考:这个比值表示什么?上面的规律能否用一个式子表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3)揭示概括成正比例的量: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当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也就是速度一定)时,我们就说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

(板书: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2、教学“试一试”

学生填表后观察表中数据,依次讨论表下的4个问题。

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作适当的板书

3、抽象表达正比例的意义

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两个例子,说说它们的共同点。启发学生思考:如果用字母x和y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可以用怎样的式子来表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k(一定)

揭示板书课题。

先观察思考,再同桌说说

大组讨论、交流

学生可能发现一种量扩大(缩小)到原来的几倍,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缩小)到原来的几倍。也可能发现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不变。

学生根据板书完整地说一说表中路程和时间成什么关系

学生独立填表

完整说说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成什么关系

学生概括

三、巩固应用深化规律

1、练一练

生产零件的数量和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2、练习十三第1题

先算一算、想一想,再组织讨论和交流。

要求学生完整地说出判断的思考过程。

3、练习十三第2题

先独立判断,再有条理地说明判断的理由。

4、练习十三第3题

先说出把已知的正方形按怎样的比放大,放大后正方形的边长各是几厘米,再画一画。

分别求出每个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并填写表格。

讨论、明确:只有当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一定时,它们才成正比例。

5、思考:明明三岁时体重12千克,十一岁时体重44千克。于是小张就说:“明明的体重和身高成正比例。”你认为小张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讨论、交流

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说明判断的理由

说一说,画一画

填一填,议一议

四、总结回顾评价反思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学设计 第17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断方法。

难点:

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四顾旧知,复习铺垫

商店里有两种包装的袜子,一种是5双一包的,售价为25元,一种是8双一包的,售价为32元。哪种袜子更便宜?

学生独立完成后师提问:你们是怎样比较的?

生:我先求出每种袜子的单价,再进行比较。

师:你是根据哪个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的?

生:因为总价=单价×数量,所以单价=总价÷数量。

师:如果单价不变,商品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正比例。(板书:正比例)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1,学习正比例的意义。

(1)结合情境图,观察表中的数据,认识两种相关联的量。师出示自学提示:表中有哪两种量?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学生自学并在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2)认识相关联的量。明确: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叫做相关联的量。

2、计算表中的数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1)计算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值,看看有什么规律。学生计算后汇报:===…=3、5,每一组数据的比值一定。

(2)说一说,每一组数据的比值表示什么?(彩带的单价,也就是彩带的单价是一个固定的数)

(3)请学生用公式把彩带的总价、数量、单价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4)明确成正比例的量及正比例关系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如果用字母y和x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字母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

3、列举并讨论成正比例的量。

(1)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预设:速度一定,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长方形的宽一定,面积和长成正比例。

(2)小结:成正比例的量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哪个条件是关键?

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一定,这是关键。

4、认识正比例图象。(课件出示例1的表格及正比例图象)

(1)观察表格和图象,你发现了什么?

(2)把数对(10,35)和(12,42)所在的点描出来,再和上面的图象连起来并延长,你还能发现什么?

无论怎样延长,得到的都是直线。

(3)从正比例图象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1:可以由一个量的值直接找到对应的另一个量的值。

生2:可以直观地看到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情况。

(4)利用正比例图象解决问题。

不计算,根据图象判断,如果买9m彩带,总价是多少?49元能买多少米彩带?

小明买的彩带的米数是小丽的2倍,他花的钱是小丽的几倍?预设生:因为在单价一定的情况下,数量与总价成正比例关系,小明买的彩带的米数是小丽的2倍,他花的钱也应是小丽的2倍。设计意图:先从观察图象入手,引导学生直观认识相关联的量,再结合表中的数据,引导学生发现总价与数量的比值一定,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最后结合正比例图象,把数据与点联系起来,根据图象,不用计算就能找到一个量的值所对应的另一个量的值,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感受数形结合思想。

三、课堂练习:

1、P46“做一做”

2、练习九第1、3~7题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学设计 第18篇

教学目标:

1、能用“描点法”画出表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帮助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的图像,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能根据具有正比例关系的一个量的数值看图估计另一个量的数值。初步体会正比例图像的实际应用,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估计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能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

教学难点:

利用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一、复习激趣

1、判断下面两种量能否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数量一定,总价和单价

2.和一定,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3.比值一定,比的前项和后项

2、折线统计图具有什么特点?能否把成正比例的两种量之间的关系在折线统计图里表示出来呢?如果能,那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的表格

根据表中列出的两种量,在黑板上分别画出横轴和纵轴。

你能根据表中的每组数据,在方格图中找一找相应的点,并依次描出这些点吗?

2、学生尝试画出正比例的图像

3、展示、纠错

每个点都应该表示路程和时间的一组对应数值。

4、回答例2图像下面的问题,重点弄清:

(1)说出每个点表示的含义。

(2)为什么所描的点在一条直线上?

(3)你能根据时间(路程)估计所对应的路程(时间)吗?你是怎么看的?

借助直观的图像理解两种量同时扩大或缩小的变化规律。

1.学生到黑板上示范

2.互相评价纠错

3.学生讨论

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延伸

1、完成练一练

小玲打字的个数和所用的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根据表中的数据,描出打字数量和时间所对应的点,再把它们按顺序连起来。

估计小玲5分钟打了多少个字?打750个字要多少分钟?

2、练习十三第4题

先看一看、想一想,再组织讨论和交流。

要求学生说出估计的思考过程。

3、练习十三第5题

先独立填表,再根据表中的数据描出长度和总价所对应的点,把它们按顺序连起来。

组织讨论和交流

4、你能根据生活实际,设计出两种成正比例量关系的一组数据吗?

根据表中的数据,描出所对应的点,再把它们按顺序连起来。

同桌之间相互提出问题并解答。

独立完成,集体评讲

想一想,说一说

画一画,议一议

学生设计,交换检查并相互评价

四、评价反思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学设计 第19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即它们相对应的数的比值一定,从而概括出正比例关系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答(课件演示:成正比例的量)

1.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

2.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

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

二、新授教学

(一)导入新课

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些数量关系中的一些特征.

(二)教学例1.(课件演示:成正比例的量)

1.一列火车1小时行驶90千米,2小时行驶180千米,3小时行驶270千米,4小时行驶360千米,5小时行驶450千米,6小时行驶540千米,7小时行驶630千米,8小时行驶720千米

2.出示下表,并根据上述内容填表.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学设计 第20篇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正比例的意义间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说出下列每组数量之间的关系。

(1)速度时间路程

(2)单价数量总价

(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2、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每组数量中,数量之间是有联系的,存在着相依关系,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今天,我们先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出示例1。让学生计算,在课本上填表。

让学生观察表里两种量变化的数据,思考。

(1)表里有哪两种数量,这两种数量是怎样变化的?

(2)路程和时间相对应数值的比的比值各是多少?这两种量变化有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提问:这里比值50是什么数量?(谁能说出它的数量关系式?)

想一想,这个式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2、教学例2

出示例2和想一想

要求学生按刚才学习例1的方法学习例2,然后把你学习中的发现综合起来告诉大家。

学生观察思考后,指名回答。然后再提问,这两种数量的变化规律是什么?你是怎样发现的?

比值1、6是什么数量,你能用数量关系式表示出来吗?

谁来说说这个式子表示的意思?

3、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像例1、例2里这样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样看课本第40页最后一节。

4、具体认识

(1)提问:例1里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例2里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为什么?

(2)做练习八第1题。

5、教学例3

出示例3,让学生思考。

提问:怎样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请同学们看一看例3,书上怎样判断的,我们说得对不对。

强调:关键是列出关系式,看是不是比值一定。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说明理由。

2、做练一练第2题。

指名口答,并要求说明理由。

3、做练习八第2题(小黑板)

让学生把成正比例关系的先勾出来。

指名口答,选择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正比例关系的意义是什么?用怎样的式子表示Y和X这两种相关的量成正比例?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键看什么?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学设计 第21篇

一、教材分析

【复习内容】

教科书第12册第94页“整理与反思”和95—96页的“练习与实践”5—10

【知识要点】

1、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区别与联系:

相同点不同点

特征关系式

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k(一定)

反比例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x×y=k(一定)

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进一步加强正、反比例的概念教学,突出正比例关系的图像及简单应用,重视正、反比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淡化脱离现实背景判断比例关系,不安排应用正、反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比例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掌握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的思考方法。

2、使学生通过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提高分析、判断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比和比例知识的应用价值,感受不同领域的数学内容之间的密切联系。认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使学生感受正、反比例是描述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又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

二、教学建议

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重点是它们的意义。教材让学生回忆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方法,重温正比例关系的特征是两种相关联变量的商保持一定,反比例关系的特征是两种相关联变量的积保持一定。再通过第7、8题的判断,进一步巩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第9题复习正比例的图像,其中汽车行驶的路程和耗油量是否成正比例,要利用图像找出几组相对应的数,组成比并求出比值,根据正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

复习比例尺的知识仅编排一道题,利用平面图的比例尺和量出的图上距离,计算相应的实际距离。教学第10题要说说这幅平面图的比例尺和具体含义,从线段比例尺得出数值比例尺,回忆比例尺的意义和算法。要通过解题归纳求实际距离的方法及注意点,还要说说怎样求图上距离。

三、知识链结

1、正比例和反比例(教科书六下P62例1、例2、P63例3)

2、比例尺(教科书六下P48例6、P49例7)

四、教学过程

(一)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1、教师提问:根据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我们怎样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关系?(小组讨论后,交流)

2、小结:第一,这两种量是不是相互关联?其中一种量是否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第二,这两种量中每一组对应的数的比值(或积)是否一定。

3、举出一些生活中成正比例或反比例量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

例如:黄瓜的单价一定,数量和总价成正比例。因为,第一,数量和总价这两种量是相互关联的,其中一种量总价随着另一种量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第二,这两种量中每一组对应的数的比值都是单价。单价一定,所以这两种量是成正比例的量。

(二)练一练

1、下表中两种量成比例吗?为什么?

加数122、51424

加数1827、5166

总吨数422610024、4

余下吨数41259923、4

因数35320

因数159101、5

学生说一说每张表中,第一,这两种量是不是相互关联?其中一种量是否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第二,这两种量中每一组对应的数的比值(或积)是否一定。再作出相应的判断

2、完成教科书95页“练习与实践”

第7题:让学生先独立做,再讲评。讲评时注意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第8题:引导学生列举几组对应的数值再具体分析每组中两个数的关系后再判断。

第9题:其中第1小题让学生根据图中标出的点的位置算出相应的耗油量与行驶路程的比值,再作判断。(行驶75千米的耗油量是6升。)第2小题让学生在教材提供的方格图上描点、连线,再引导学生联系画出的图象判断汽车在市区行驶时,行驶的路程与耗油量成不成正比例。体会数形结合在解决问题方面的价值。

(三)复习比例尺

1、教师提问:什么叫比例尺?比例尺有几种类型?举例说说它的意思?(重点是线段比例尺)

2、举例说说怎样求图上距离?怎样求实际距离。

3、完成教科书95页“练习与实践”第10题。

(四)评价小结:

学了本课你对所学知识有什么新认识?还有什么问题?

习题精编

一、对号入座。

1、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千米。也就是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

2、一幅图的比例尺是,那么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实际距离50千米在图上要画()厘米。把这个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3、一种微型零件的长5毫米,画在图纸上长20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4、判断下列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路程一定,车轮的周长和车轮滚动的圈数。( )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学设计(汇编21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学设计,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将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华南创作网 声明
粤ICP备2021173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