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范文  评语寄语 > 详情页

雪教学设计(汇编19篇)

作者:edditor12023-07-03 14:20:08438

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为解决学生学习成绩问题而进行的一种规划。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雪教学设计,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雪教学设计 第1篇

教学目标:

1、培养阅读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诵读,体味作者深远的思想情怀。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的寓意。

3、领会作者在对南北不同雪景描绘中寄寓的精神追求。从而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1、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和揣摩作者对南北不同雪景的描绘,体味作者情感及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有关南北的雪景图,制成幻灯片,配以音乐;学生收集、整理描写雪景的诗文。

教学内容:

《雪》是鲁迅《野草》中写得很精彩的抒情篇章,景物描写生动细致,语言优美准确,文章围绕江南与北方不同雪景的对比,表明了作者的思想倾向,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和思考的余地。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见过下雪吗?见过雪后的景象吗?由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在课前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然后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雪景,或者朗诵一段(节)描写雪景的诗文,同时谈谈对雪的感受。面对这银白的世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课文《雪》,去感悟鲁迅笔下的雪景。

二、读课文,感知内容

1、检查预习字词情况:

读准下列字词的读音:凛冽褪尽脂粉奁馨口

把握字形:蜡梅——腊梅胡蝶——蝴蝶壶卢——葫芦(说明:同音字现象,由于时代的原因,不能再写成前一个)

2、学生初读课文,同时在文中圈点勾画主要信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注意停顿,注意体会作者感情。虽然有要求在先,但一般朗读效果不会很理想。于是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语言特色。

然后课件朗读,在图片、音乐、文字三者有机结合下,使学生沉浸入审美的意境。(图片可以采用不同的雪景,同时配以不同的音乐,前半部分轻松欢快、优美抒情,后半部分激越悲壮)

4、学生自读课文,并选择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一段反复高声朗读,然后在全班交流,同学间互相评议,互相示范,还可进行朗读比赛,同时谈谈自己对朗读的内容和朗读技巧的感受。其间教师对朗读方法应作适当的指导。

5、请学生谈谈对课文内容和情感的整体理解、认识,然后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可结合有关资料或课后附录)

三、精读课文,揣摩特点

1、默读课文,同时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播放有关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的音像资料,之后学生思考:文中描写了几种不同的雪景,初步感受其不同的特点。

2、读描写南方雪景的部分:

1)反复自由阅读,并抽读。

2)分小组探究相关问题:

A、在作者的眼里,江南雪景有着怎样的特点,而这些特点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可提示学生由整体到局部,由面到点的品味这一幅江南雪景图,作者首先概括描写江南雪的特点——滋润美艳,接着以两个比喻让我们感受到朦胧的美景,这雪里也孕育着生命;而在雪野中,一片银白的背景下,居然点缀着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腊梅,还有冷绿的杂草,这就是江南的雪,这是怎样的一种雪啊!)

B、花丛中纷飞喧腾的蜜蜂给这幅雪景带来了些什么?

C、为什么要写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塑雪罗汉的情景,还写到一位父亲?

(提示:引导学生思考,江南是作者的故乡,是他童年生活的地方,在他脑海里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这里,江南的雪和孩子们的欢乐联系在一起。而且,在儿童欢乐的天地里,竟有童心未泯的成人掺入其中,更增添了生活的情趣。可以让学生找出对塑雪罗汉的生动描写的词语,体味这富有诗意的形象。)

D、你能感受到在描写南方雪景的过程中,作者所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吗?哪些词语体现了作者的这种感情,作一点分析。(如抓住“滋润美艳”、“蓬勃奋飞”、“精魂”等词以及一些富有情感的语句)

建议:讨论后,每组重点就一两个问题在全班交流,并相互补充。

3、读4—6段,思考:

1)作者怎样是描绘朔方的雪?它引起了你哪些联想?

(提示学生勾出描写朔雪的词语,体会雪的形象。)

2)疑难问题进行探讨,如“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抓住“孤独”这一北方雪的特点,而把“死”与雪的精神相联,如奉献等,“精魂”凝聚一种坚强)

4、作者将南北雪景对照描写有何目的?南方的雪与北方的雪各有什么含义?

(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比如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南方的雪”,它是一种美的象征,但这种美未经磨练,不能长久的保持;而“朔方的雪”虽然孤独,不被理解,但有一种战斗的豪情,一种澎湃激昂的斗志,使人联想到那艰苦卓绝又令人神往的战斗。也可以这样分析,“南方的雪”是作者向往的美好理想,他憎恶把朔方的雪花变得孤独和冰冷的严酷的冬天,他要用战斗来实现理想。我们还可以结合今天的现实生活来理解。)

5、你认为作者更喜欢哪一种雪景,为什么?

四、拓展延伸,体验反思

1、挑选《野草》中描写自然景致的文章,如《秋夜》、《好的故事》、《腊叶》等,让学生感受其中自然描写的特点。

2、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展开想象,以“雪”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3、你希望走过怎样的一条人生道路?是一帆风顺、平平淡淡的走过,不留一点痕迹,还是经受困难、挫折,而奋起抗争的走过?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写一篇短文。

(2、3题可根据学生实际选作)

点评:本教案设计内容简洁,思路明晰,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注重自主、探究学习,强调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明显体现,同时兼顾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目标的整合。教学环节的设计注重朗读的方法指导,通过朗读整体感悟,在朗读中品味文章的语言、意境,既得到美的艺术感染,又受到高尚品德的启迪。(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校陈家尧)

雪教学设计 第2篇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凛冽”“磬口”“粘结”等生字词,了解鲁迅生平和代表作。

2、品味两幅不同的雪景,理解其中所蕴涵的深意和作者寄寓的情感。

3、深入体会作者作为思想斗士的品格,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品味两幅不同的雪景,理解作者寄寓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作思想斗士的品格,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

问题预设:

1、部分学生可能对“凛冽”、“粘结”、“旋风”的语音不清楚。

2、部分学可能对作者在不同雪景中所寄寓的情感不到位。

导入:

课件出示南北方雪景图,学生欣赏比较,说说两幅雪景各自有什么特点。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的十分精彩,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在鲁迅先生眼里,江南雪和北方雪各有什么特点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雪》的世界,去欣赏美景,感受先生那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

揭示目标:〔课件出示,请一位学生大声读出目标〕

1、积累“凛冽”“磬口”“粘结”等中词语,了解鲁迅生平和代表作。

2、品味两幅不同景,理解作者所寄寓的情感。

3、体会作者作为思想斗士的品格,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

知识铺垫:〔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

1、下面,我们先来检测一下大家对本课的预习情况,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为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磬口〔 〕 凛冽〔 〕 旋风〔 〕 粘结〔 〕 消shi〔 〕朔方〔 〕 脂粉奁〔 〕 旋转〔 〕 粘连〔 〕 tui尽 〔 〕

做完的同学认真检查一下,如果你发现黑板上这两位同学有写错的,可以帮他改正,看看谁是我们班的“汉字英雄”。

2、作者简介: 〔请一位同学介绍,如果不完善,请其他同学补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

教材解读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读完后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在小组内交流后推选一位同学展示你们的答案,语言要简练,全面。

1、大声朗读课文,简要概括文章大意。

2、小组交流,推选一位同学展示。

师请2—3位同学展示后小组小结。

二、再读课文,赏析文意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江南雪和朔方雪,那么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在文中是如何具体表现的?

下面,请大家跳读课文,画出你所喜欢的表现江南雪和朔方雪特点的语句,大声读一读,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可从下列角度来思考:

提示:

1、抓住关键词

2、体会修辞作用

3、关键词的运用,如:动词、色彩词……

4、表现手法的使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生自由发言,及时是引导、评价、并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2、作者对江南雪和朔方雪分别是什么样的感情?

生发言,师小结并板书。〔江南雪 喜爱、向往、怀念〕 〔朔方雪 赞美〕

三、品读课文,拓展延伸

1、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表达对雪的喜爱、赞美吗?请大家默读课文,思考并回答。

课件出示写作背景及鲁讯相关资料请2—3位同学谈认识。

背景:

《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战斗。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

展示:江南雪象征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朔方雪象征不屈不挠、拼搏进取的精神

2、鲁迅对雪的描绘,引起你怎样的联想?请结合自己的性格特征,为人处世、生活经历谈一谈你更欣赏哪种雪。

范例(课件出示)

我喜欢朔方的雪,因为它平凡而又伟大,从朔方雪蓬勃奋飞的姿态中,我感受到人的一生只有经历无数考验才能展现生命的.真谛,生命之花也因不断地升腾、奋飞才更加绚烂,愿我们大家扬起生命的帆船乘风破浪奋勇前行吧!

请5—8个学生展示,无论写的好坏,老师都应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作业:积累本课中描写雪的妙语佳句。

板书设计:

江南雪〔滋润美艳〕喜爱、向往、追求

朔方雪〔蓬勃奋飞〕赞美

课堂反思:

语文课要想上出语文味,首先要注重读。本节课我设计了齐读、自主读、跳读、默读、有感情的朗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品、读中悟、读中体会散文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作者奇遇的感情,再度赏析这一环节,很多老师都会忽略读,让学生单一的思考、赏析这可以说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学生如果不精读,就难以体会到语言的妙处,因此在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先读,再赏析,然后再次带着感情读文中的重点语句,加深学生的理解。在品读课文,拓展延伸这一环节,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更欣赏哪个地方的雪,不仅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雪中的藴涵的深意,而且培养了学生热爱生活,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做到了“我手写我心”。但在再读和品读这两个环节,如何巧妙的引领学生,做出有效的评价,还需要不断思考与探索。

雪教学设计 第3篇

【课时目标】

1、检查预习,理解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读熟课文,认识雪猴,了解边防战士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读熟课文,认识雪猴,了解边防战士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预习课文

独立预习课文是小学阶段应该具备的能力。五年级的学生已初步掌握了这种方法,但教师还应该要求学生认真做好,长此坚持,学生会终身受益。

预习课文通常分三步走。一是初读课文时要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然后借助工具书扫除这些障碍。二是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试着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意思,进而概括课文的大概内容或主要内容。三是要对照课后练习题,结合自已掌握的知识试着答一答,看看自己读懂了哪些,还有哪些问题自己不明白,在书上做个记号或写出自己的疑问。

1、初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认识和理解:

本课的疑难和没学过的字基本上都有注音。这里只对生词做解释。

矇眬:快要睡着或刚醒过来,两眼半开半闭的样子。

霏霏:(雨、雪、烟、云等)下得很密的样子。

高傲:极其骄傲。

神秘:使人摸不透的,想不出道理。

嘹亮:(声音)清晰响亮。

龇牙咧嘴:嘴角向两边伸展露出了牙齿。本课形容雪猴狂叫时的样子。

兴致:兴趣。

关切:关心。

摹仿: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

席地而坐:在地上坐着。席地,原指在地上铺了席(坐、卧在上面),后来泛指在地上(坐、卧)。

变化莫测:不断地变化,让人无法预测。莫,不。

凝神:聚精会神。

采访:搜集寻访。

寨子:四周有栅栏或围墙的村子。

大惑不解:非常不明白,不理解。惑,疑惑,迷惑。解,明白,了解。

时辰:旧时计时的单位。把一昼夜平分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个时辰。

敏感:生理或心理上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很快。

服役:本文指年满18岁的公民依照国家法律到部队里去服役,承担保卫祖国的义务。年限一般为三年或四年。

冰雹:空中降下来的冰块,多在晚春和夏季的午后伴同雷阵雨出现,给农作物带来很大危害。

2、了解课文内容,试着分段,概括段意:

本文的情节是按照这样的线索展开的:“我”初到哨所时所见到的雪猴──几天中所发现的雪猴的有趣之处──“我”离开哨所时的感悟。这既是时间顺序,也是“我”对雪猴的了解逐步加深的过程。

学生在读书过程中了解到以上线索,分段就比较容易。

《雪猴》这篇课文按内容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讲了雪猴给“我”送来一点森林中的礼物。

第二段(第4~6自然段):讲了雪猴与边防军人相处十分友好。

第三段(第7自然段):讲了服兵役期满的战士舍不得那些雪猴。

通过分段、概括段意,同学们对文章内容已基本了解。这时候可以请同学们谈一谈,你认为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启发学生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了雪猴与边防战士友好相处的故事。)

3、结合课后练习,检查自学情况

这一部分不必做详细具体的讲解,学生能结合课后练习题谈谈认识就可以,因为第二课时要重点讲授。

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通过进一步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认识雪猴,了解边防战士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怀。

三、巩固练习

1、按要求填空:

⑴ 大惑大解的“惑”,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字母( ),再查音节( ),“惑”在词语中的意思是( )。

⑵ 龇牙咧嘴的“龇”,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 ),再查( )画,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

⑶ 溪水畔的“畔”的音节是( ),与“挑衅”的“衅”在字形上相近,它们的区别是“畔”的左半部是( ),“衅”的左半部是( )。

2、判断下列各句,对的画“radic;”,错的画“×”:

⑴“蹿”的读音是“cua”。( )

⑵ 雪猴与普通猴子的最大区别是身材较为矮小。( )

⑶ 作者写雪猴的第一件事是给初到边防哨所的“我”送来了香蕉。( )

⑷ 雪猴是边防哨所解放军战士的好朋友。( )

⑸ 战士们服役期满,舍不得离开哨所只是因为与部队难以割舍。( )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了解雪猴的特点及它与边防军人的亲密关系,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雪猴的特点及它与边防军人的亲密关系,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置情景,用导语把学生们带入猴子的世界,启发他们想象猴子的动作和神态。

喜欢去动物园看猴子的同学请举手。

喜欢小动物、尤其是通人性的猴子是小学生的天性。因此“举手”的会很多,也可能是全部。

你最喜欢什么样的猴子?

指导学生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动作演示。

比如大猴子、小猴子、母猴子、长臂猴子等及它们的表现和特点。

这一环节主要是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和积极性。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生活在我国云南边境一带的猴子,它的名字是雪猴,它的形象像普通猴子,但躯体较为高大,鼻孔朝天,非常机灵、可爱。它早已和那里的人──边防战士成了好朋友。

二、认真朗读课文

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雪猴的哪些事?作者是怎样将这些事情写具体的?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应该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要给以正确引导,使学生围绕问题有目的地读书。

(课文主要讲了雪猴的三件事,一是作者“我”初到此地雪猴为“我”送来一小把香蕉。因为这里来了新客人,它“就会热情地送上一点森林的礼物”。二是雪猴与边防战士们友好相处,成了好朋友。三是“雪猴对这里的气候最敏感”,可以预报天气。)

(作者通过几天的细心观察和亲身体验,抓住了雪猴有代表性的几件事进行具体描写。)

雪猴有哪些特点?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雪猴的形象与普通猴子有区别,“躯体较为高大,鼻孔高傲地翻向天空。”)

板书:躯体高大鼻孔向天

(雪猴热情,为新来的客人送礼物。)

板书:热情

(雪猴喜欢绿色,“见了穿军装的人就显得非常高兴”。说明它爱军人。)

板书:喜欢绿色

(雪猴爱摹仿,它摹仿军人做“早操”、“洗脸刷牙”、“操练”、“上课”。)

板书:爱摹仿

(雪猴友善,“一个新战士从单杠上摔下来”,雪猴“用特别的方式表示关切和同情”。)

板书:友善

(雪猴能预报天气,“雪猴对这里的气候最敏感”,并且“猴王带领它的部下把我们团团围住。”说明雪猴很关心爱护这些边防军人。)

板书:预报天气

师:从这些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雪猴很喜欢这些军人。军人怎样对待雪猴呢?课文中是怎样写的?

板书:爱军人

(边防军人把雪猴当作“小朋友”,文章开头就这样说“不久会有可爱的小朋友给你送礼物。”这里连长讲的“小朋友”就是雪猴。)

板书:边防军人“小朋友”

师:边防哨所的战士服役期满,为什么“还舍不得那些雪猴”?

(因为战士们在和雪猴的友好相处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所以,战士们服役期满,还舍不得那些雪猴。)

板书:爱雪猴

三、朗读全文,体会雪猴与边防军人友好相处的原因是什么?

发散思维,让学生充分地想象和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教师要适时引导,使学生从环保的高度去讨论这个问题。最后得出结论:雪猴和边防军战士友好相处,是因为雪猴爱军人,军人爱雪猴。

雪教学设计 第4篇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讲可爱的雪孩子在兔妈妈离家后陪小白兔玩,带给小白兔快乐,小白兔家着火了,勇敢的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小白兔,自己化成一朵白云的故事,教育孩子们当别人遇到困难时,要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识、写生字,认识一个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感情朗读等方法,利用教学课件,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想,充分地说,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重点:识、写本课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雪孩子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知道雪会变成云。体会雪孩子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幻灯片、《雪孩子》视频、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出示幻灯片一:课本第一张插图)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知道的?这场雪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回答。

(课件演示:雪地上出现了雪孩子,小白兔,兔妈妈)

雪地上谁来了?在这寒冷的雪天里,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师配乐朗读课文。(屏幕上同步展示课本插图)

板书:雪孩子

【设计意图:通过图画、音乐以及教师有感染力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故事,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

二、初读故事。

1、自由读,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认识:可以从生字表(一)中查,可以问同学或者老师,然后在生字上方标出拼音。

2、再读,标好自然段。

3、小组内齐读、学生分段读。

4、学生分段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教给他们识字方法,培养自主识字意识。标上拼音,可以帮孩子认字,也可以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三、认读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从课文中勾画,自由读。

2、去掉拼音读。

3、抢读。

4、打乱顺序开火车读。

5、“火眼金睛”游戏。(出示课件:五个句子,从句子中找出今天新学的字词,学生找对了,该词语就闪动两下,字体变红。)

6、“我来点名”游戏。(学生手拿生字卡片,点名让同学来读。)

7、电脑大屏幕出示所有字词,学生齐读。

8、 在生字卡中挑选自己喜欢的一个词说一句话或几句话。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形式的认读,使学生掌握生字,为流利阅读打下基础。】

四、总结。

1、学生回忆并说说自己认识的字词。

2、学生读课文。

3、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回忆生字和读文,既总结了本课所学,又为下节课教学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电脑大屏幕出示生字词,学生开火车读。

2、读课文。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识,是为了学习新知识。】

二、学习课文,读中感悟。

(一)学习一自然段。

1、观察画面,情感体验。

(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

师:看图,你看到了什么? (房子上、书上、地上一片白)

师:这是因为——(学生接说: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

2、指读。大家说得真好,请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看到什么,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学生接老师的话语,则是让学生注意听老师的话,让学生学会倾听。】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课件:雪地里来了雪孩子)

师:谁来了?

师:这是谁的杰作?(兔妈妈)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课文中:她堆了一个……),练习读长句:“她堆了一个/雪孩子,让他/和小白兔/一起玩。”练读这一句。

师:兔妈妈为什么要堆个雪人?(她要出去找吃的)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课文中,图画中)

师:你怎么形容这个雪孩子?(漂亮的雪孩子)

学生活动:学生勾画“漂亮的雪孩子”,齐读。

【设计意图:培养孩子边读书边勾画的习惯。】

师:还可以怎么形容雪孩子?(可爱的雪孩子、勇敢的雪孩子……)

【设计意图:词语搭配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正确使用词语。】

2、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齐读、个别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师:小白兔心情怎么样?(高兴)哪个词可以看出小白兔的开心?(又唱又跳),勾画,读词。

3、扩展练习:让学生以“又_又_“的形式说词语。

【设计意图:扩大孩子的`词语量。】

4、师生品读:引导学生悟出“又唱又跳”是指明了小兔高兴的心情,因此要读得轻快一些。

5、小组间比赛读。

【设计意图:比赛读可以激发孩子的读书欲望。】

(四)学习第八自然段。

1、师:小白兔和雪孩子玩得真高兴,他们会一直这样无忧无虑的一起玩下去吗?

2、(出示最后一幅插图)

师:雪孩子哪里去了呢?

请同学们看图,把答案从课文中勾画出来。

【设计意图: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边读边勾画的习惯。】

3、学生交流,齐读。

4、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可爱的雪孩子化作白云飞走了呢?

【设计意图:采用跳跃式教学法,巧妙过渡到第八段,使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

(四)学习第四一七自然段。

1、学习课文四——五自然段。

a、看课文第四、五幅插图,小组内读四——五自然段。

b、小组内说说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c、全班交流故事情节。

d、你想对小白兔说些什么?(做事要认真仔细,不能粗心大意,否则会酿祸端)

【设计意图:看图说故事,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想对小白兔说什么,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学习六—七自然段

a、(教师电脑大屏幕出示第六、七幅图)

观察图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b、想象故事情节,学生交流。

c、师提问:雪孩子看到小白兔家着火了,心里怎么样?(很着急)

所以他——(学生接说:飞快地跑了过去。)勾画:飞快地跑。

指导朗读第六段:着急,语速略快。

学生读文。

d、小白兔得救了,可是雪孩子却——(学生接说:化了。)

雪孩子为什么会化了呢?(雪遇热化成水)

e、小白兔看到雪孩子没有了,心里怎么样?(悲伤、伤心、难过……)

f、指导朗读:悲伤,语速稍慢。学生读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感情的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深化升华。

1、师:有人把这个故事做成了小动画片,大家想看吗?

播放动画片《雪孩子》

2、师提问:你喜欢雪孩子吗?为什么?

你想对雪孩子说些什么?

当别人遇到了困难,你会怎么办?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4、师提问:雪孩子为什么会飞到空中?它还会回来吗?(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把在本课中学到的应用于现实生活,切实落实教学目标。】

5、全班交流

6、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视频的运用,可以帮助孩子更加深刻的体会雪孩子的优秀品质。】

第三课时

一、读课文。

二、巩固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齐读。

2、随机出示卡片,开火车读。

【设计意图:各种形式的认读,可以使孩子的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

三、学写生字。

1、认识“瓜、衣、来”三个字,给生字组词。

2、学写“瓜、衣、来”

(1)学生看书,了解笔顺。

(2)教师范写,强调在田字格的位置。

(3)请学生书空。

(4)学生在书中的田字格中练写。

【设计意图:由孩子认,到教师教,再到孩子写,确保了孩子对生字的正确书写。】

四、续编故事。

以《雪孩子又回来了》为题,说说雪孩子回来了,小白兔和雪孩子见了面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适时将口语交际训练落实到教学当中,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五、学生交流故事。

【设计意图:使学生学会倾听,并试着完善自己的故事。】

六、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19.雪孩子

雪孩子 救小白兔 化成水 飞上天

变成云 遇冷气 变成雪

雪教学设计 第5篇

【教学理念】

新课标明确指出:“走进新课程,步入新课程,要认真贯彻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的精神,要紧紧把握课堂教学改革的方面。在课堂教育改革中,要坚持‘一个为本’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发展心理学品质教学的情况下,学生的思维会有一年质的飞跃,否则会被挪后或延缓。从语言学角度来说,这个阶段是学生学习和发展语言的最佳时期,良好的语言发展会促进一个人各方面能力的发展。综上所述,本廛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就是抓住一条主线,两基本点。一条主线是指以学生发展为主线,两基本点是指在引领学生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给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充分发展的空间。

【教学分析】

《雪孩子》课文描述了一场美丽的大雪过后,小白兔和妈妈堆一个可爱的雪孩子,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了快乐……但是后来,为了救大火中的小白兔,雪孩子却化了。它飞到了空中,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文章文质兼美、极有意境、极富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象、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利于老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便用教材;看图读文,使学生获得了真实情感体验。进而学习雪孩子助人为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课文一共有8个自然段,语言生动优美,课文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的内容。要求认识10个生字;写好“瓜、衣、来”三个字;知道“香”是多义词;“又”字连用可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第6~8自然段是文章重点,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朗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训练。通过演示课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篇为首先次出现不注意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自己阅读,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感。课后的练习安排体现了对语言积累和感受悟的重视。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瓜、衣、来”三个字;认识1个偏旁“孑”;知道“香”是多义词;“又”字连用可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2、理解重点词句,知道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雪孩子化了”和“雪孩子飞到空中,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这两句话,使学生知道雪会变成云,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这两种变化属于物理现象,对于刚刚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是极有难度的。所以教师要通过演示课件“雪化成水、水蒸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自然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教具】

多媒体的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用甜美的声音、盈盈的笑意、形象的图片说:“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小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呀?”(雪孩子、雪人、雪娃娃……)将此图片贴在黑板上,再问学生:“谁认识这个字(孩)?”“你是怎么认识的?”同学们畅所欲言,最后归纳出低年级孩子识字的方法:可以问老师、问同学、问爸爸、问妈妈、查语文书后面的生字表,还可以进行猜读,如果以后学会了查字典,还可以用查字典的方法等。这部分内容主要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二、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写了雪孩子的什么事呢?”一个问题引起悬念,然后播放动画片:大雪无边,快乐无限!学生仿佛置身于雪的世界里。听,雪孩子和小白兔在唱歌,看,他们玩得多快乐!动情地朗读,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把学生带入丰富的想象和亲身体验中,从而渲染了与词句相对应的气氛,使学生主动了解和欣赏了语言所描写的事物,体验了作者所抒发的情感。然后通过快速地查数,使学生对全篇课文有个宏观的把握:知道本课有8个自然段并配有8幅插图。这部分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求同思维能力。

三、阅读新课,理解课文

有了刚才情境创设出的基础,学生自然对这篇文章产生了喜爱之情,此时的心情也是高兴的、舒心的、美丽的。所以第一自然要让学生继续读、老师再范读、再指名读。通过读,使学生尽情地领略大自然的美丽、领略雪的风采!“你读懂了什么呢?”“我读懂了雪下得非常大!”“从哪儿能看出雪下得大呢?”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录问题的答案,进而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好习惯。然后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找出“一天一夜、房子上、树上、地上、一片白”等词语都是说雪下得非常大。第二、三自然段,请同学们讲这幅图的主要意思,再结合画面的内容,体会小白兔往来火里加柴的原因。(因为屋子里很冷,所以小白兔往火里加了一些柴。)这部分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培养能力,发展思维

这部分内容尤其注意给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充分发展的空间。“这几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雪孩子哪里去了?”“雪孩子还会回来了吗?”这几个问题是关键,但不提出来,而让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带着“你对哪个问题最感兴趣就研究哪个问题”来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毕竟是低年级的学生,所以要深入到各组,适时地加以引导和点拨,进而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和想象能力。这部分内容一定要重点进行朗读训练,伴着优美的音乐、看着动画片,体会“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把描述的意境,体会雪孩子崇高的品质,体会小白兔的快乐与忧伤。

五、演示课件,突破难点

为了突破难点,问了一个问题:“雪孩子化了以后,为什么会变成一朵白云呢?”然后演示“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使学生加深了对重难点的理解:知道了在一定温度下雪遇热会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就成了云。“那么,文中的哪个词是说这种现象呢?”,“飞”是文章的点睛之笔。这部分内容注意培养学生的求证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六、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雪孩子还会回来吗?”这是孩子们最想知道的问题,但是老师不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想“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这个课件,以培养孩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最后再能过演示课件“云变成雨和云变成雪的过程”,让孩子们体会去了学习的乐趣、成长的快乐。“雪孩子回来以后,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来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有创意的表达。这部分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求证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七、总结全文,提示主题

再放动画片,让学生通过读来感悟,最后得出问题的答案。这部分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八、朗读课文,加深感悟

同学们可以采取任何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课文。如看动画片读、个人读、小组读、自由读、默读、和喜欢的小朋友们一起读、演课本剧等等,以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教学评价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对学生进行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取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基于此指导思想,结合本课“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设置如下教学评价:

1、知识能力:

我会写的字: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会认的字: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会认的偏旁: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与方法:

我会读:读《雪孩子》的课文(以录音带的形式出现)。

我会画:画雪孩子,要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采取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对雪孩子的喜欢之情。

【教学回顾】

这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注意给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充分发展的空间。

1、特色一:

动画片的设置非常成功。不仅巧妙地导入了新课,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性趣,有了美好的情感体验,而且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声情并茂的动画片,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2、特色二:

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把教与学的主要活动放在“读”上:初读入情—读中悟情—想中悟情。整个课堂书声琅琅,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情感性、人文性、综合性。

3、特色三:

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通过落实三维目标,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求证思维能力、再现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求同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雪教学设计 第6篇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句,知道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难点】

“雪孩子化了”和“雪孩子飞到空中,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这两句话,使学生知道雪会变成云,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课前准备】

多媒体的课件、贴图、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用甜美的声音、盈盈的笑意、形象的图片说:“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小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呀?”(雪孩子、雪人、雪娃娃……)将此图片贴在黑板上,再问学生:“谁认识这个字(孩)?”“你是怎么认识的?”同学们畅所欲言,最后归纳出低年级孩子识字的方法:可以问老师、问同学、问爸爸、问妈妈、查语文书后面的生字表,还可以进行猜读,如果以后学会了,还可以用的方法等。这部分内容主要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二、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同学们回家都预习这一课了,谁能说说“这篇课文写了雪孩子的什么事呢?”一个问题引起悬念,学生自由发言。

三、识字

你们说得对不对,读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圈起来。

(学生边读边圈。)

同学们回家都预习了,老师要考考你了,这些字你认识吗?(在黑板上贴字)读音,怎样记住,组词,说话等等。

(小老师领读,猜字游戏。)

四、阅读新课,理解课文

教师请同学们听范读全文的课件,学生自由读并划好自然段。指名读,分组读,男生女生比读。

第一自然要让指名读。通过读,使学生尽情地领略大自然的美丽、领略雪的风采!“你读懂了什么呢?”“我读懂了雪下得非常大!”“从哪儿能看出雪下得大呢?”找出“一天一夜、房子上、树上、地上、一片白”等词语都是说雪下得非常大。第二、三自然段,请同学们讲这幅图的主要意思,再结合画面的内容,体会小白兔往来火里加柴的原因。(因为屋子里很冷,所以小白兔往火里加了一些柴。)并且体会小白兔与雪孩子在一起玩的有多开心。

五、培养能力,发展思维

“这几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雪孩子哪里去了?”“雪孩子还会回来了吗?”这几个问题是关键,但不提出来,而让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带着“你对哪个问题最感兴趣就研究哪个问题”来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深入到各组,适时地加以引导和点拨。这部分内容一定要重点进行朗读训练,伴着优美的音乐、体会“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把描述的意境,体会雪孩子崇高的品质,体会小白兔的快乐与忧伤。

六、突破难点

为了突破难点,问了一个问题:“雪孩子化了以后,为什么会变成一朵白云呢?”然后演示“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使学生加深了对重难点的理解:知道了在一定温度下雪遇热会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就成了云。“那么,文中的哪个词是说这种现象呢?”“飞”是文章的点睛之笔。这部分内容注意培养学生的求证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七、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雪孩子还会回来吗?”这是孩子们最想知道的问题,但是老师不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想“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这个课件,以培养孩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师讲解“云变成雨和云变成雪的过程”,让孩子们体会去了学习的乐趣、成长的快乐。

八、指导朗读

(通篇)师: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请小朋友自由读第八段,想一想,你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呢?

(学生自由练读。)

讨论:你觉得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生1:我觉得应该读出高兴的语气。因为雪孩子虽然已经变成了白云,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小白兔的平安,雪孩子觉得很高兴,所以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该生朗读。)

生2:我觉得要读出伤心的语气。因为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小白兔觉得很伤心,所以要读出伤心的语气。

(该生朗读。)

师:其他小朋友呢,你们同意谁的意见?

(学生各抒己见。)

师:刚才小朋友们分别是站在雪孩子和小白兔的角度上来理解的,所以你们的想法都是正确的。现在大家就根据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学生自由朗读。)

指名学生朗读。

师:你们觉得她读出了什么语气?

生3:我觉得她在读“很美很美”时,读得比较慢,语调比较低,可以看出这时她很伤心。

生4:我觉得她在读“飞到了空中”时,也读得较慢,可以看出这时她很伤心。

该生再次朗读,全班仿读。

师:谁还能读出不同的语气呢?

(教师请了三个学生朗读。)

师:评一评,谁读得好?教师及时给予肯定。

(该生再次朗读,全班仿读。)

九、总结全文,提示主题

放音乐,让学生通过读来感悟,最后得出问题的答案。这部分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十、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雪孩子》是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用连环画的形式讲述了善良的雪孩子舍己救人的故事。孩子们都非常喜欢。通过今天的教学我有几点感触。

可取之处是在设计识字教学时,我采用让学生回家预习,课堂上汇报预习内容,字音,怎样记住这个字,组词,说话等等,从小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和自学能力。记忆生字时,我采用小老师领读,猜字游戏的多种方法强化记忆生字,学生喜欢多种多样的形式,易于记忆。

在进行感情朗读时,抓住“开心”“着急”“伤心”三个关键词语,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读到哪些句子心里会产生这三种不同的感受,再用这种感觉来读句子。“雪孩子看到好朋友家着火的时候,一定非常着急。不然不会飞快地跑过去。我觉得要读得快些,紧张些。”有的说:“小白兔看到雪孩子变成美丽的白云,好开心。”孩子们的感受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不足之处是,我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设计的内容太多。

雪教学设计 第7篇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体会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会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本文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但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情绪,应引导学生批判地对待,历史地分析。

教学重点:

体会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教学难点:

1.两体会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2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教法学法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只有孤寂落寞,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随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欣赏雪景并体会作者情感。

二、作者及背景简介

作者简介: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把握字音及停顿。

更(gēng)定毳(cuì)衣

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

一芥(jiè)喃喃(nán)长堤(dī毡(zhān)

2.学生读课文,参照注释,借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粗知文意。

(1)学生听读课文,疏通文句。

(2)教师提示以下词语,帮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

(3)齐读课文

(4)请同学试译课文(对译课文)

四.课堂小测:重要句子的翻译.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背诵并默写本文.

第二课时

一.课前提问;上节课的重点实词.

二.新课:问题探究:

问题一:记叙看雪的背景、时间、天气有何作用?

问题二:找出写景的句子并体昧作者的感隋。作者写景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特点?

问题三:文章后半部分近一半笔墨写人,对此,你有何看法?最后用舟子的话作结,有何意义?

问题四: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试举例分析说明。

问题五:从小品的角度,试分析此文的特点。

三、小结

四.课堂小测理解性背诵.:

五、作业

阅读柳宗元的《江雪》,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同学们,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自古以来就有无数文人墨客为它留下了不少传世佳作。关于西湖的诗句,同学们能背出哪些?

代表作:《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

是日更定:是,这。更,古代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小时。从晚上八算起。定,开始.

比较这里的“一”和“湖心亭一点”的“一”的区别。)

板书设计:

湖心亭看雪

张岱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教学回顾:

雪教学设计 第8篇

【教学内容】

《雪孩子》人教版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一年级第一册第6单元第19课(二课时)。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讲述一个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快乐,为小白兔解除灾祸,最后自己变成了云朵的故事。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将水的变化常识融于故事之中,易于激发兴趣。

本篇首次为不注音的课文,让学生尝试看自己阅读,激发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学情分析】

《雪孩子》这篇课文的认读难度是相当大的,除了课后的10个生字之外,还有“累、柴、却、救”等以前从没接触到过的生字,生字教学有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瓜、衣、来”3个字,认识1个偏旁“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教学重难点】

认识10个生字,知道雪会变成云。

【教学理念】

新课标明确指出:“走进新课程,步入新课程,要认真贯彻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的精神,要紧紧把握课堂教学改革的方面。在课堂教育改革中,要坚持‘一个为本’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发展心理学品质教学的情况下,学生的思维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否则会被挪后或延缓。从语言学角度来说,这个阶段是学生学习和发展语言的最佳时期,良好的语言发展会促进一个人各方面能力的发展。综上所述,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就是抓住一条主线,两基本点。一条主线是指以学生发展为主线,两基本点是指在引领学生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给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充分发展的空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趣

1、板书“孩子”教认“孩”字,再补上雪字。

2、激趣:

雪孩子是什么样的?课文说了什么事?今天我们学习19课雪孩子。

二、看图自读课文

1、仔细看图,想想每幅图上画了什么?

2、读读图旁的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位。

3、标画课文的自然段。

三、检查自读情况,读后正音

1、指名接读课文,互相评价。

2、正音后同位互相接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议论:

雪孩子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变成了什么?先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后自己化了变成水。)

雪孩子是怎样飞到天上的?还会回来吗?

(让学生看课件,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云变成雨和云变成雪的过程)

2、指导朗读:

本课因不注拼音,朗读中注意读准字音,还要正确处理轻声的读法。

五、想想说说

1、看图8,说说小白兔望着白云会说些什么?

2、你想对雪孩子说些什么?

六、续编故事

《雪孩子又回来了》,想像小白兔与雪孩子见了面会做什么,说什么。

雪教学设计 第9篇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心理、环境描写分析香雪形象。

2、通过对火车、大山、铅笔盒的象征意义的理解来品味小说主旨。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火车、大山、铅笔盒的象征意义的理解来品味小说主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铁凝曾经说过,世上最纯洁、美丽的情感就是少女的梦想。尽管它幼稚、缥缈,甚至可笑,尽管它也许是人性中最为软弱的一部分,但同时也是最可宝贵的一种情感,作为美的对象,它可以洗涤人性中那些功利的、自私的、丑陋的部分,至少可以作为这些东西的反衬和对照。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群少女的梦想-―《哦,香雪》。

二、探讨小说的人物美:

1、《哦,香雪》塑造的正是一群生活在北方小山村台儿沟的少女,她们有着自己的梦想,她们美吗?她们的梦想是什么?

闭塞的台儿沟因为火车的经过而失去了往日的宁静,少女们的内心也因为火车每天一分钟的停留而有了波动。她们以极其浓重的方式迎接这一分钟的到来,她们对火车带来的外面世界充满了极大的好奇和美妙的遐想。纯真、率直、清丽、自尊、自爱的山村女孩们充满了对新生活的热切的梦想和追求。(语言描写)

2、在这一群女孩中有一个作者着墨较多,她是香雪,香雪是这群女孩中的一员,她有同伴们的纯真、率直、清丽、自尊、自爱,但又有同其他姑娘不同的地方,香雪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①香雪的外表是美丽清纯的。“咱们香雪,天生一副好皮子”,在乘客的眼里,香雪的眼睛是“洁如水晶的”,令人“信任”的,面孔是“洁净”的,嘴唇是“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人们看到香雪不但“心中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情”,而且不忍心跟她“耍滑头”,“再爱计较的人也会变得慷慨大度”。(外貌描写)

②香雪的内心是纯真美好的。

她纯真无邪:看火车时,她跑在最前面;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头。别的姑娘可以就“小白脸”、“北京话”调笑,香雪却不但不敢搭腔,甚至听了就脸红。(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她渴求进取:她是台儿沟唯一上初中的人;别的姑娘注意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而香雪注意的则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姑娘们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丝巾和尼龙袜,而香雪则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自动铅笔盒。

她淳朴自尊:女同学们对她的嘲笑,使她意识到贫穷是不光彩的;听“北京话”说他爱人有个亲戚住在西山口的站上时,她替凤娇感到委屈、替台儿沟委屈(因为凤娇好像有点单恋着“北京话”);得到了铅笔盒,她执意将那一篮鸡蛋留下;她认为台儿沟应该是这样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会求上门,火车会停得久一些,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香雪是多么渴望台儿沟改变现状,变得富足、进步啊!(心理描写刻画)

她坚毅执着:为了换取铅笔盒,她在那停车一分钟的间隙里,毅然踏进了火车。为此,她甘愿被父母责怪,而且一个人摸黑走了三十里的山路,这对一个平时说话不多,胆子又小的山村少女来说,需要多大的勇气!(心理描写刻画、环境描写烘托)

3、总结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技巧:

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

通过人物描写来刻画人物

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

三、探讨小说的主题:

1、小说定义: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本篇小说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生活?

大山――象征封闭落后

火车――象征开放现代

铅笔盒――象征文化知识

小说叙写了每天只停留一分钟的火车给宁静山村生活带来的波澜,表达了自尊自爱的山村姑娘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对改变山村落后贫困的迫切心情,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摆脱封闭、落后走向开放、进步的开始。

四、散文体小说的特点:

(1)写人,集中笔墨开掘内心世界的细微隐秘,着力于表现人之品德情操的高尚美好,准确把握并生动显示其精神素质的主要特征。

(2)叙事,善于捕捉并巧妙运用表面平淡琐碎,内里深厚新奇的细节,不追求情节的离奇,而要充分发挥感官知觉的渲染、烘托作用。

(3)表理,特别讲求含蓄蕴藉,委婉凝重,常采用象征,力求强烈而悠远的艺术效果,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小结:总之,抒情小说的艺术特色就于一个“情”字,生发于情,贯穿以情,旨在淡情,意在动情。

五、思考探究

火车开进台儿沟来,对这些姑娘们对台儿沟来说,是幸,还是不幸呢?

说明: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目,各人的认识理解不同,回答可能也会千差万别。设计这一程序意在激发读者作进一步地深入思考。

雪教学设计 第10篇

设计说明:

古代诗人在字词的使用上十分讲究,力求完美。教学古诗时,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品味玩索、深挖细抠,使学生在学习古人用词准确、深刻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情感,认识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的美。

学习目标:

1、理解“千山、绝、万径、踪、灭、蓑笠翁等词意思,在想象诗中意境深远的画面中理解诗意。

2、背诵、默写《江雪》并在语境中运用古诗。

教学重点

体会《江雪》的语言美及意境美。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新课引入

出示:一幅画面,画面中白雪茫茫,只有一人在江面上,坐着小船上垂钓。

请学生组织语言说说画面的情景。

(从训练学生根据画面说完整话开始,同时引出下面的古诗的语言的品味与欣赏的学习)

二、反复朗读,品味诗语。

师:有一位诗人是这样描述这幅画面的。出示古诗全文。

1、学生读诗,直至成诵。

2、学生品味诗语言。

师:画面好空旷,情景好凄凉,背景好寥廓,这么一幅凄清的山水画作者却只用了20个字就表现出来了,赢得了众多人的称赞,你们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如柳宗元的诗具有一种 对称美,“千山”对“万径”, “灭”对“绝”,“孤”对“独”,蓑笠翁对寒江雪。对这首诗展现的画面是一种凄凉美,这首诗,语言具有对称美。同样的意思,同样是这样的组合,是组合得这么巧妙,这种妙的组合叫人赞叹,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其间蕴含的情意。)

(诗意、诗味、诗情仅仅存在于诗的言语形式中,改变了言语形式,诗意、诗味、诗情也就随之改变甚至完全消失了。在学生述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首诗之际,诗美的表达方式也潜移默化于学生头脑之中。)

三、了解背景,体会感情

1、你们猜一猜,作者写这首诗可能是什么时候。

老师随机介绍读者:柳宗元,山西人(唐代河东)所以人们称他柳河东,20多考中进士,博学多才。32岁那年参加改革,成为核心人物,名气很大,谁知改革失败,被贬为永州降几级,十年后才被召回,后又被贬到更偏远的柳州,46岁那年在忧闷中病逝。这首古诗,就是诗人被贬到永州时所作。当他看到眼前茫茫白雪,毫无生机的世界里,有一位老人在江面上独钓的情景,他会那么想呢?

1、指导朗读,读出苦闷,烦恼,或者读出坚贞不屈,在读熟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这里的背景介绍不是由教师直接传授于学生,而是让学生从诗的字里行间体会出来。教师的“导”也是在学生认知基础上的引导。)

四、尝试运用,加深体会。

师:我们现在学古诗,一边为了了解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二是积累优美丰富的言语;三是学会正确运用,提高语言能力。出示

1、山道上,空旷无人,俱寂无声,颇有一种:“ ”的感觉。

2、虽然不被人理解,但是我还是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希望在向我招手,诗句“ ”不正是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吗?

(化消极积累为积极运用,实现活学活用。)

五、拓展阅读,开阔视野

柳宗元46年的生涯中,共写有一百四十余首诗,大多的是抒写被贬后心情愁闷,只得寄情山水田园的诗。

我们来看其中两首诗:出示: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速。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与洁初上人间看山寄京华新龙

海畔尖山似钏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你又如何明白诗中蕴涵着凄凉、苦愁与悲伤呢?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察作者的情感杂思。

把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食物的味道需咀嚼后才能知道,水果的营养要吃下去才能吸收,所以,教学古诗要让学生咬文嚼字,反复吟诵,在体悟情味中赏析语言,在推敲语言中领悟意境)

六、总结学习,抄默古诗

提醒容易写错的字 蓑 笠 独,先抄写生字,再或抄写或默写古诗。

雪教学设计 第11篇

一、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的角色与作用得到了新的定位,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为学生提供方便的,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这是一篇童话,讲述一个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欢乐,为小白兔解除灾祸,最后自己变成了云朵的故事。文章文质兼美、极有意境、极富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象,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获得真实情感体验,进而学习雪孩子助人为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课文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的内容,易于激发学习兴趣,也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便用教材。本篇为首次出现不注拼音的课文,看图读文,让学生尝试着自己阅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感,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朗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训练。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瓜、衣、来”三个字;认识1个偏旁“孑”;知道“香”是多义词;“又”字连用可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2.理解重点词句,知道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而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雪孩子化了”和“雪孩子飞到空中,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这两句话,使学生知道雪会变成云,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这两种变化属于物理现象,对于刚刚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是极有难度的。所以教师要通过演示课件“雪化成水、水蒸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自然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10个生字,知道雪会变成云。

四、教具准备

雪孩子剪影,生字卡片,雪与云相互变化的课件。

五、学前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读通课文。

六、教学时间: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趣。

1、(出示“雪孩子”图形剪影)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小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呀?

(雪孩子。)

2、它可爱吗?

3、老师这里有一个关于这个可爱的雪孩子的非常感人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4、下面老师就让大家听这个故事,请同学们注意,要边听边观察幻灯片,同时思考这个故事讲了雪孩子的一件什么事?

(放配乐课文朗读录音,演示投影片:①兔妈妈给小白兔堆了个可爱的雪孩子。②小白兔在家睡觉。③小白兔家着火了,雪孩子飞快地跑去救火。④雪孩子变成了一朵美丽的云。)

5、谁来说说,这个故事讲了雪孩子的一件什么事?

(抽学生讲故事内容。)

6、同学们,这个故事就是我们今天这节欣赏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雪孩子)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看图自读课文。

1、仔细看图,想想每幅图上画了什么?

2、读读图旁的句子,画出不认识的字,请教同座。

3、一边读课文,一边标画课文的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自读情况,读后正音。

1、认字。

注意读准“让、往、烧、知”4个字的字音;“起、玩、往、觉、知、化”都可以利用熟字变化来记忆;可以进行同音字比较“化——画,到——到,只——知,还——孩”。

2、写字。

写好“瓜、衣、来”的关键是撇与捺对称。

瓜:上撇平短,左撇竖长,“竖提”起笔对准撇中部,点较小,捺起笔低于“竖提”。

衣:点居中,不与“横”相连,第三笔从“横”中间起笔,最后“捺”低于右撇并与撇相接。

3、正音后同座互相朗读课文,互相评价。

四、朗读指导。

1、本课因不注拼音,朗读中注意读准字音,还要正确处理轻声的读法。

如:房子上、树上、地上的“上”;休息的“息”。

2、读出雪地、云朵的美丽,小白兔的快乐与伤心,他/飞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后半句“很美很美”“白云”读得慢些,表达出赞美喜爱之情。

五、练习设计。

1、朗读课文。

2、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以多种形式让学生认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一)下面请同学们翻开书,翻到第24页,默读课文第一段:

1、想象故事发生前天气是怎么样的?

2、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雪下得大,下的时间也长呢?

(从“一连、好几天”看出雪下得大。)

3、一齐来读读这段,大家重读“一连”、“好几天”这两个词语,读出雪下得很大,下得久的意思。

3、下了这么大的雪,屋外该是怎样的美景呢?请大家观察黑板上的雪景图,再说一说。

(多请几个学生描述。可以各不相同。)

3、这天,天晴了,兔妈妈要出门办事去,可小白兔缠着妈妈也要跟着去,但后来小兔又不去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学习第二段。

(二)学习第二、三段。

1、兔妈妈要出门去,小白兔为什么要跟着去?

2、一起来朗读第二段,读出小白兔非常想跟妈妈出去的意思。

3、为什么小白兔后来又不跟妈妈去了呢?(演示投影片)请大家看投影片,并联系课文说说。

4、这个雪人怎么有那么大的吸引力,让本来缠着妈妈要出去的小白兔也不再出去了。我们来看看,兔妈妈跟小白兔堆的是一个怎样的雪人呢?(出示雪孩子图形剪影,贴在黑板上)

(这个雪孩子的头上戴着一顶非常漂亮的金边绿帽子。它的眼睛黑黑的,圆溜溜的。鼻子红红的,尖尖的。有一张红嘴唇的小嘴巴。脖子还围着一条粉红色的围巾。它还有一个胖乎乎的身子。)

5、那小白兔和雪孩子在一起是怎样玩的呢?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音乐,一边欣赏,一边展开想象,然后告诉老师,听了这段音乐,你好象看到了小白兔和雪孩子是怎样玩的?他们玩得怎么样?

(抽学生讲述想像小白兔和雪孩子玩耍的各种情景。)

6、从哪儿看出小白兔和雪孩子玩得很开心?(从文中找出体现“开心”的人物动作、神态及相关的词语。)

7、理解又~又~: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

8、说一说:又()又()的词语。

9、读这一段时,你心情怎样?那大家用高兴的语气来读第三段。

(三)学习第四——七自然段。

1、小白兔和雪孩子说完话后,他感觉到有点冷也有点累了。请大家齐读课文第四、五段,看看小白兔干什么去了。

2、(演示投影片②)你们看,小白兔睡得真甜啊。可是,就在小白兔睡得正甜的时候,在他身边却发生了一件十分危险的事。这是一件什么事呢?(放课文的第六段朗读录音,演示投影片③)这件事小白兔知道吗?为什么?

3、这样一来,小白兔就有可能被大火……

这样一来,小白兔就有可能被大火……

(学生想像几种可怕的后果。)

4、雪孩子这时也发现自己的好朋友——小白兔家着火了。那雪孩子的心情怎么样呢?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

(非常着急。)

5、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抽学生读第七段)读出雪孩子非常着急的心情。

(四)学习第八、九、十自然段。

1、雪孩子跑到小白兔的家门前,面对滚滚的浓烟,熊熊燃烧的大火,想到自己的好朋友就在大火中,它是怎样做的呢?

(放录象:雪孩子火中救小白兔一段。)

2、在雪孩子救小白兔的过程中,什么地方最使你感动?

3、在雪孩子救小白兔的过程中,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深受感动。多好的雪孩子啊,面对将被大火吞没的小白兔,它不顾一切地冲进火海。烟是那么呛人,火是那么烫人,它全然不顾,在大火中寻找着小白兔,找啊找啊,终于找到了小白兔,它一把抱起小白兔向屋外冲去。让我们一起带着感情读读第八、九段吧。

4、由于雪孩子的舍身相救,小白兔得救了。然而我们可爱的雪孩子呢?(放录象:雪孩子融化的一段。)

5、小白兔得救了,然而,当他醒来发现雪孩子不见了的时候,小白兔心情怎样?

(五)学习第十自然段。

1、雪孩子离开我们了吗?那它在哪儿呢?(放课文第十一段的朗读录音。演示投影片④)

(可爱的雪孩子在天上,它变成了一朵美丽的白云。)

2、兔妈妈看着那朵美丽的白云会说些什么呢?

3、小白兔又会说些什么呢?

4、这节课学了这个故事,同学们喜欢这个可爱的'雪孩子吗?你们身边有想雪孩子这样助人为乐的人吗?举例说说。

三、小结。

同学们,只要我们心地善良,从小事做起,处处为别人着想,让我们也成为一个个可爱的雪孩子。

四、作业设计:

1、把课文中的小故事讲给你的伙伴听。

2、把雪变成水,水蒸发形成云,云又变成雪的过程告诉你的好朋友。

3、续编故事:《雪孩子又回来了》。

五、板书设计:

雪孩子(剪影)——救小白兔——化成水——变成云

教学反思

上完课后,静心反思,感触颇多。先说说本课成功之处吧: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想,只有学生愿意学,喜欢学,才能把语文学得更好。我在课堂上通过“板画、投影”的直观引入,加上配乐朗诵、录像和教师渲染描述等手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中,学生的感受是通过朗读来实现的。因此,我把教与学的主要活动放在“读”上:初读入情—读中悟情—想中悟情。引导学生自读文本,让他们在朗读中发现知识,学习知识,理解文本,体会感情。

3、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小学生在他们幼儿时期的具体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开始明显地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初级抽象逻辑思维的方向,一个是一般形象思维的方向。无论哪一个方向都离不开具体的物象,因此在教学活动的开始时,我出示了“雪孩子”的图形剪影,提供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形象;播放了课文朗读录音,提供给学生听觉上的形象;演示了投影片,把课文中的文字符号转化成可视的故事情节。这样帮助了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的比较粗糙的、外表的、现象的层次中,向一般形象思维的精确的、内在的和本质的较高层次过渡。

4、培养学生的想像力。为了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间,课文开始时,我让学生想像大雪过后的美丽景色;在讲到小白兔和雪孩子玩耍时,让学生想像小白兔和雪孩子玩耍的各种情景;在小白兔家着火时,让学生想像各种可怕的后果;在故事结尾处,让学生续编故事——《雪孩子又回来了》。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地驰骋,使学生的想象力在自由的环境中得以增长。

5、陶冶情操。结合课文的教学,我通过剪影、音乐、朗读录音、幻灯、录像以及想像雪后的美景等,充分利用美的事物,引导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学习雪孩子助人为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我问“同学们喜欢这个可爱的雪孩子吗?你们身边有想雪孩子这样助人为乐的人吗?”小结时,我号召学生“同学们,只要我们心地善良,从小事做起,处处为别人着想,让我们也成为一个个可爱的雪孩子。”使他们从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再谈谈不足之处:

1、教师的形象在很多方面影响着学生。教师的语文素养,不仅直接课堂教学的质量,还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还要不断加强自身普通话和粉笔字的练习。

2、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活动比较单一,学习方法简单。比如:在教学生字时,要是让学生小组抽读,纠错,或是让会认的同学谈谈记字的方法,让其他同学借鉴等。我想,学生学习效果会更好。

雪教学设计 第12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变成云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雪孩子的善良、勇敢,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体会雪孩子的优秀品质。?

2.了解雪化成水、变成云的过程。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激趣?

1.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冬天)在这个季节,你最喜欢做什么?(堆雪人、打雪仗)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雪孩子。?

2.你们知道雪孩子是谁吗?他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雪孩子》。(出示课题,齐读)?

3.这篇课文写了雪孩子的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图文结合,自主识字?

1.出示文中插图,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并在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3.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1)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选出小老师,给每位小老师分发词语卡片。(生字用红点标出)?

(2)小老师带领组员识记卡上的生字词,教师在各组巡回指导。?

(3)指名汇报识记方法,分享科学有效的方法。(如熟字相加法:走+干=赶;编儿歌法:大王旁边太阳照,就是“旺”,等等。)?

(4)做游戏,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先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卡进行认读,然后擦去拼音进行猜字、一字开花等游戏。)

三、自由读文,了解梗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小组内分段接读课文,按正确、流利、响亮打分,看谁读得最棒!?

3.每个小组推选一位代表上台朗读,组织学生当评委,评选出最佳能手。?

4.出示易读错的字进行正音,易读错的句子划出节奏练读。?

5.带着问题“课文写了雪孩子的什么故事”?正确、流利地齐读课文。?

6.出示故事视频或组图,教师引导学生边看图边复述课文梗概。

四、学习第1~5自然段?

1.课件出示下雪图片,指名学生说一说下雪时最想做什么。?

2.指名读第1自然段。?

(1)第1自然段告诉我们雪下了多久?(好几天)哪位小朋友能将这句话读出来??

(2)雪一连下了好几天会出现什么情况?(雪会很厚很厚,适合堆雪人)?

3.学习第2~5自然段。?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这天早上发生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2)学生自由读第3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①兔妈妈跟小白兔说了什么?(课件出示兔妈妈说的话)?

②兔妈妈为小白兔做了什么?(在门外的空地上给小白兔堆了个雪孩子)她为什么要这样做?(让雪孩子和小白兔一起玩)?

(3)请小朋友们想象一下雪孩子是什么样的。你们喜欢雪孩子吗?(课件出示各种雪人图片)?

①你们喜欢雪孩子,小白兔也很喜欢。接下来小白兔和雪孩子做了什么呢?(学生自由举手回答,课件出示句子:小白兔跳舞给雪孩子看,唱歌给雪孩子听。)?

②如果你喜欢雪孩子,你会为雪孩子做什么?(请小朋友上台表演)?

③想象:小白兔和雪孩子还可能怎样玩?小白兔的开心是谁带给他的??

(4)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读第4、5自然段。?

小白兔玩累了,回家做了什么?(小白兔把火烧得旺旺的,然后睡着了。)

第二课时

一、回忆所学,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我们上节课学了关于雪孩子的什么故事??

2.上节课我们认识的生字宝宝,你还记得它们长什么样子吗?(出示找朋友连线题,连好线后,开火车比赛读生字。)?

3.你们想知道小白兔睡着后发生了什么事吗?好,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复习第4~5自然段,学习第6~9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4~5自然段。?

(1)看看小白兔玩累了,做了什么事?他为什么要往火堆里添把柴?这样做可能会发生什么危险??

(2)小朋友们,你们担心小白兔吗?把你们的担心告诉小白兔吧!(提示语速稍快些)?

2.教师范读第6自然段,学生仔细听。?

(1)当小白兔进入了梦乡后,你们担心的事发生了吗?你从哪儿知道的?

(2)小白兔知道吗?多危险啊!谁愿意赶快把这危险告诉睡梦中的小白兔?(指名读,提示将“烧着了”“一点儿也不知道”读重些、快些。)?

3.学习第7~9自然段,体会雪孩子的勇敢。?

(1)雪孩子看到小白兔家着火了,是怎样做的??

①他一边喊,一边向小白兔家奔去。(谁来说说“奔去”是什么意思?)?

②雪孩子冲进屋里,冒着呛人的烟、烫人的火,找哇找哇,终于找到了小白兔。他连忙把小白兔抱起来,跑到屋外。(引导学生体会雪孩子找小白兔过程中的艰辛)

(2)假想体验:假如你是雪孩子,看到熊熊大火,害怕吗?会怎样想?怎样做??

(3)小白兔得救了,雪孩子却“浑身水淋淋的”,雪孩子是多么勇敢!我们来夸夸雪孩子吧!

三、学习第10~14自然段,体会雪孩子的无私,了解雪孩子化水变云的过程?

1.读第10、11自然段,学习要互相帮助的道理。?

(1)树林里都有哪些动物来救火了??

(2)兔妈妈回来后对大家说了什么?(体会“激动”一词的意思)?

2.指名学生读第12自然段。?

(1)指导读出疑问和感谢的语气。?

(2)你们知道是谁救了小白兔吗??

3.出示最后两段文字。?

(1)雪孩子救出了小白兔之后“浑身水淋淋的”,那现在雪孩子又变成什么了??

(2)你们真聪明,雪孩子“不见了”“化成水了”“变成了很轻很轻的水汽”“变成了一朵美丽的白云”。你们知道雪孩子为什么会化成水、变成白云吗?(让学生自由讨论)?

师相机点拨:雪孩子遇热就会化开,慢慢地就化成了水,就像冰块一样,在太阳底下就会慢慢融化。如果把水继续加热,会冒出什么?(生答)这些“白烟”就是水蒸气,当水蒸气在空中越聚越多时,就形成了云。(相机板书雪孩子变成白云的示意图。)?

(3)雪孩子变成的这朵白云美吗?从哪儿看出来的?你能读出这种美吗?(指导深情地读“飞呀,飞呀,飞上天空,变成了一朵白云,一朵美丽的白云”,语气舒缓些。)?

(4)出示文中重点句,引导多元解读:?

①如果你是小白兔,雪孩子曾和你一起玩耍,现在要离你而去,你会怎样?(舍不得)能读出你的留恋吗??

②求异思维:除了雪孩子想到的办法外,你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救小白兔吗??

③多好的雪孩子呀!他本来还可以在地面尽情地玩耍,却为了救小白兔变成一朵白云。你喜欢他吗?喜欢他的什么?愿意向他学习吗?(相机板书:舍己救人)?

(5)激发想象:兔妈妈知道真相后,会对变成白云的雪孩子说什么?小白兔呢?小白兔又会对雪孩子说什么?雪孩子还会回来吗?(选同学戴上头饰表演。)

四、回读全文,升华情感

激情引读:多可爱的小白兔,给雪孩子唱歌、跳舞,给雪孩子带来了快乐;多么无私的雪孩子啊,为了救小白兔化成了水,变成了白云。让我们带着对雪孩子的喜爱、敬佩之情齐读全文,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五、示范讲解,指导写字?

1.出示教师课前写好的生字,观察每个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从整体上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发现生字在书写上的共同点: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2.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伸出右手跟着老师书空,重点指导书写“唱、谁、轻、浑”。?

轻、浑:有共同的偏旁“车”,但书写顺序不一样。“车”作为部首时要先写竖,再写提。?

唱:右边两个“日”字中间的横不能挨着旁边的竖画。?

谁:字的右边有四横,注意不能漏写。?

3.生在田字格内写字,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注意纠正孩子不良的写字姿势。

六、续编故事,拓展延伸?

1.续编故事:雪孩子又回来了,想象小白兔与雪孩子见面后会说些什么。?

2.经过学习,小朋友们都喜欢上了雪孩子,下课后,再好好地读读课文,并把这个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让他们都知道这位善良、勇敢的雪孩子,好吗?

[教学板书]

20 雪孩子

云 → 飞到空中?

↓化?了

玩得开心

小白兔 ← 雪孩子

救?

(舍己救人)

雪教学设计 第13篇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

2、 积累文言词汇。

3、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教学重点】

雪后奇景的赏析。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抒情的关系。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本文文字较浅显,注释较详细,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意不成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

【教学媒体】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有人说,没有见过西湖冬景的人,只要读了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就足够了。你看,这些雪后西湖图片(出示PPT),雪后的西湖多美!下面就让我们随张岱去杭州西湖的湖心亭欣赏别有情趣的雪景。

二、朗读课文

1、推荐读。(读准字音)

2、听录音跟读。(读出节奏)

3、自由朗读。(读懂文意)

三、整体感知

请概述作者看雪的经过。

四、研读课文

问:“痴”为何意?

“痴”在中国艺术中,常被用来指创作中最动人,最不可解,执着而又专注,到了浑然忘我的那种境界。“痴”是一中本真自然,特立独行的个性。

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读出“痴”。

1、“痴”于行:

是日更定,

独往湖心亭看雪,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穿插是、更、焉等词教学)

追问:从张岱的这些痴举中,你觉得张岱有着怎样的情趣?

张岱痴于行(与众不同 不随流俗)

过渡:前往湖心亭时,张岱看到了什么样的景?

2、“痴”于景:

找出文中的雪景句,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齐读,疏通,再齐读 (穿插一、白、芥、粒等词的理解)

讲: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张岱笔下的景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从中你读出作者怎样的情怀?

(小组合作交流)

明确:

(朦胧、寂静、空旷、辽远、阔大、混沌、依稀、恍惚、茫茫、悠远等感觉;读出作者孤独落寞之感。)

比较读: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资料介入:(在春夏则热闹之至,秋冬则冷落矣;在花朝则喧哄之至,月夕则星散矣;在晴明则萍聚之至,雨雪则寂寥矣。— 张岱《西湖梦寻》)

体验读: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当堂背诵写景句,并抽查落实。

小结:本段文字写景,却又不止于写景,透过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让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如“苍海一粟”的深沉感慨。置身其中,张岱既痴迷,又备感孤寂落寞。(学生再朗读体味)

张岱痴于景(孤寂落寞 思考人生)

五、总结

经过这堂课学习,我们理解了作者的痴。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再次体味作者的雅趣。

六、你的积累有多少

(白、一、更、是等一词多义)

(俱绝惟长堤一痕一芥大喜及下船客此等)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课外阅读张岱《不二斋》,体味作者的情感世界。

雪教学设计 第14篇

教材分析

《雪》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精读训练课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野草》。文章通过江南与朔方不同雪景的对比烘托,表现了鲁迅对美好事物的缅怀和对冷酷环境的抗争。构思精巧,意境辽远,语言精辟含蓄,意蕴深邃。它不仅是一支不同凡响的雪之绝唱,更是一曲响彻云霄的人的精神赞歌!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我们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规律,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整个课堂教学中去。本课教学重视朗读训练,大力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要求是:品味语言;体验情境和形象;评价思想感情倾向。《雪》一首散文诗,既有散文的自由灵活的特点,又有诗歌的含蓄深邃。宜于朗读,适于欣赏。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受到思想的熏陶、哲理的启迪,读出自然、社会、人生的真谛。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珍视他们在阅读中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领会作者思想感情。

2、品味优美的语文,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3、激励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发奋学习。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海南岛四季如春,从不下过雪。我们虽然没有亲眼看见过雪,更没有亲身体验过雪的凛冽,但是我们绝大多数的同学可以在影视上、网上、书刊上了解雪、欣赏雪景,大家说说你见过的雪是怎样的?(学生纷纷说出自己印象中的雪形状、色彩、情景等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的《雪》这篇文章,看看鲁迅先生笔下的雪是什么样子的,这“雪”又寄寓了怎样的人生理想。

二、朗读感知

1、快读课文,圈点标注不认识的字。

提示: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磬口粘结粘连奁朔方撒在凛冽

2、教师范读。

要求听清字音和语调,划分节奏,标出重音。

3、齐读两遍。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校正。

提示:前3段写暖国的雪,语气轻柔、平缓;后3段写朔方的雪,语气铿锵有力,富于变化。

三、研读探究

(一)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带着下列问题默读课文。

1、勾画出描写南北不同雪景的语句。

具体步骤:

(1)指名朗读描写暖国的雪和朔方的雪的语句。

(2)指名分别概括南北不同情调的雪的特点。

(3)师生共同补充、纠正。板书: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朔方的雪:“如粉如沙,奋飞,旋转,升腾”。

2、对于南北两处的雪,鲁迅更为欣赏哪一处?你是怎样体会到这一情感倾向的?

点拨:鲁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作者在前3段具体描写了暖国的雪,表现了暖国的雪之“滋润美艳之至”透露出盎然的生机,蕴育着生命。第4段用了一个峻急的“但是”,转入对“朔方的雪”的描述。看似并不需要转折,可加上这个“但是”之后,情感的倾向性更加明显了:含蓄地表现了作者敢于直面惨淡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

3、作者为什么会对朔方的雪情有独钟?文章蕴含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具体步骤:

(1)指导学生阅读课后“附录”《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勾画关键性语句,筛选回答问题的相关信息,同时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

(2)集体交流。

(3)学生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允许有不同的理解。

(4)学生充分发言后归纳小结。

暧国的雪平和,恬静,温润;朔方的雪奋飞,旋转,升腾。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的眼中,这种美未经磨炼,并不能保持长久,相比而言,最值得称赞的还是孤单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贯穿着鲁迅先生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二)品味语言。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本文语言优美精辟,蕴含哲理。希望同学们用情去读,细心品味,从中汲取语言营养。

具体步骤:

1、示例引导。

如“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这句可这样理解:光南的雪已经死掉,而朔方的雪在孤独的旋转升腾中升华,成了雨的精魂,这是完全献身的体现,也是永不停息战斗的倔强精神的赞歌。

2、学生边读边勾画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语句,试作简明的点评。

3、集体交流,师生共同评析。

四、结尾

1、分男女两组,进行朗读比赛。女生读前3段,男生读后3段。

2、你认为本文对你自己人生有什么启发?

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关键词句参考:

树立远大理想美好人生顽强意志战胜挫折

在逆境中抗争为……奋斗等等

3、布置作业

练习第1、2小题。

五、拓展延伸

1、诵读全文,加深理解。

2、阅读《野草》中的《秋夜》《好的故事》《腊叶》。

课后反思

学生普遍反映学得轻松,学有所获。我认为这两节课较为成功的关键所在是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是构筑平等对话的平台,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再次,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体验、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整个过程始终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三维目标。但是,也有困惑:①海南的大多数学生没有见过雪,又没有多媒体、挂图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兴趣;②学生还没有掌握文学作品欣赏的方法,加上主动、合作的意识不强,使教学的某些环节(如,探究文章的内涵,品味语言。)容易流于形式。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雪教学设计 第15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重点词语的积累。

(2)了解散文诗的一般特点,学习欣赏散文诗。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受文章内容,欣赏作者借景抒情的写法和清新优美的文字。

(2)、通过两幅雪景的比较阅读,探究在不同雪景的描绘中寄寓的作者的精神追求。

(3)、以读代讲,训练学生朗读能力,以读品诗,读出味道,读出感情。

3、情感、态度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和感悟鲁迅先生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1、重点:比较作者对南北不同雪景的描绘,体味蕴含其中的的.思想感情。

2、难点:体会散文诗的语言表达方式。

教学方式:

诵读式、自主、合作、探究式。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课文:

同学们,一年四季之中,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春季),为什么?(因为春天阳光明媚,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等),那么你们最不喜欢的季节是哪个呢?(冬季)为什么呢?(因为冬季无比寒冷),难道冬天除了寒冷就没有值得我们喜欢的地方吗?(有,我最喜欢冬天的雪。),好,既然大家都喜欢冬天的雪,我们就跟随鲁迅先生一

先生可以说是我们很熟悉的一位伟人,今天,让我们再来走近这位坚强而又对人生满怀热情的伟人。请同学们谈谈你对鲁迅先生的了解。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朝花夕拾》、《野草》。

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课文就是选自散文诗集《野草》的《雪》。《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静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式在蓬勃地发展,可谓春暖花开之际,然而,北方还却处于一片寒冷之中,而对黑暗的现实和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战士的姿态去寻找理想的春天。

二、初读感知:

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首散文诗。

师:教师出示生字,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磬(qìng)口灼(zhuó)灼凛(lǐn)冽(liè)旋(xuàn)风旋(xuán)转脂粉奁(lián)粘(zhān)连粘(nián)结

师:请同学们思考:假如你是一位画家,你能结合文意描绘出哪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

生:我描绘的画是这样的:在冰天雪地里,一群孩子围在一起堆雪人,雪里开满了各种各样的花,还有蜜蜂纷纷来采蜜。

师:非常好的一幅“冬花雪野图”。还有谁想和大家分享你的看法?

生:老师我画的是雪雾,什么是雪雾?就是凛冽的寒风把雪花吹得满天飞舞。

师:我非常欣喜于同学们仅仅读了一遍文章,就能勾勒出这样美妙的画面。

下面还有谁想和大家分享你的看法?

生:我描绘的是两幅画,一幅是滋润美艳的江南的雪,有各种各样花的点缀,充满生命的力量;另一幅是蓬勃奋飞的朔方雪,在旋风中蓬勃奋飞,看起来相当的勇敢、坚强,显示出北方特别的雪景。

师:这位同学能够着眼于全文,为我们概括出两幅不同的画面。

(师板书:北方的雪南方的雪)

师:老师在读文章的时候,读到了鲁迅先生在文中用的一个词传神地概括了江南雪的特点,谁能找出来?

生:我认为是“滋润美艳”。

师:好,如果你把后面的“之至”加上再读一读,比较一下,与“滋润美艳”表达效果是否一样呢?

生:“滋润美艳之至”比我刚才用的“滋润美艳”要好。

师:好在哪里?

生:“之至”是到了极点的意思,这个短语点出了江南的雪滋润美艳到了极点。

师:哦,这位同学理解十分到位。

师:谁来说一下,什么地方体现了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这一特点呢?

生:江南的雪有梅花、杂草、蜜蜂来点缀,它不单调,显得生气盎然,使人感到春天的温暖和无穷的快乐。

师:江南的雪就是在作者的笔下就那么完美无瑕吗?

生:是有瑕疵的,塑雪罗汉虽然给我们带来欢乐之后,但美中不足不持久,第二天就逐渐消释了,难免给人留下遗憾。

师:同学们对江南的雪理解得比较独到。下面谁来找一下朔方的雪特点的句子?

生:“永远如粉,如沙,决不粘连”,旋风忽来,便蓬勃奋飞。

师:这位同学概括得非常全面。还有其它看法吗?

生:有,北方的雪是孤独的,因为它决不粘连。

师: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生:决不粘连。

三、赏析:

师:鲁迅先生真的是妙笔成画,一幅幅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为滋润美艳的江南雪那份秀丽而心动,为永远如粉如沙朔方雪的那份苍劲而震撼,下面同学们再去品读文章,从两幅画面中任选其中的一幅雪景,用情朗读,用心感受。

师:哪位同学先来和大家分享你的感受?

生:我喜欢朔方的雪,“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我的感受是朔方的雪花非常富有个性,他们的个性就是决不粘连,非常坚强,非常倔强。

师:刚才这位同学读得深沉的、厚重,读得好,赏析得也比较到位,老师突然间想到一个问题,老师写雪是“那纷纷扬扬的雪花从天空飘落下来”,我用了“飘”字,而鲁迅写雪则用了“撒”字,同学们,能不能把“撒”字改成“飘”字呢?

生:我认为不可以,“飘”字是一个比较柔弱的字,无法突出北方雪的奔放、豪迈。

师:老师和同学们的想法一样“撒”字带着一种自天空垂直落下、不怕跌落的那种刚劲与坚强,而“飘”字则太过于柔美,太过于轻盈,写不出北方雪的特点。

师:有没有同学喜欢江南的雪呢?

生:有,我比较喜欢“江南的雪……许多蜜蜂在嗡嗡的闹着”,我喜欢这江南的雪,尤其是“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腊梅花”,这一句更体现了江南的雪美艳之至。

师:非常好,请坐下。

师:刚才同学们对两幅雪景图的看法各有千秋,下面我们探究一下,作者更喜欢哪一幅呢?

生:我认为鲁迅先生喜欢的是江南的雪,因为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原因是它不单调,有各种各样的花和杂草作为点缀,人们还可以在雪地里塑雪罗汉,南方的雪给人带来无尽的快乐,表现了他对春天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师:刚才这位同学认为鲁迅喜欢的是江南的雪,因为江南的雪滋润美艳。非常好。还有没有别的看法呢?

生:我认为作者喜欢的是朔方的雪,因为江南的雪永远如粉如沙,决不粘连,当旋风忽来便蓬勃奋飞,旋转升腾,这正映照着鲁迅先生在那种黑暗的社会里独自抗争的精神,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气概。

师:好,刚才这两位同学持不同的看法,那么作者更喜欢哪儿的雪呢?

生:我认为他更喜欢的是北方的雪,虽然他用了大量的文字来描写南方的雪,但是在最后一句,“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更多地是把自己的人生精神投入其中来描写北方的雪的。

师:是的,江南的雪是滋润美艳的,那里带着作者难以割舍的对童年的回忆以及对故乡美好的向往,但在鲁迅心中,他更喜欢北方雪的那种粗犷和豪迈,作者最欣赏的还是孤独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北方的雪是孤独的,被表现为死掉的雨,北方的雪完全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正是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了雨的精魂。

五、总结:

《雪》是《野草》中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一篇散文诗。作者细致、生动地描绘了江南雪景与北方雪景,并在比较重地表现了自己的情感倾向,作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因为朔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体现了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我希望同学们在迎来今年冬天第一场雪的时候,能够像鲁迅先生一样,用饱含感情的笔记录那难忘的时刻,记下那晶莹的雪。

六、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二题。

七、板书设计:

江南的雪—滋润美艳—向往美好

北方的雪—旋转升腾—奋力抗争

八、教学反思:

首先从文字入手,在作者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描绘中去感受江南雪的热闹美好与朔方雪的孤独奋飞。然后,在两幅雪景的比较中体会作者内心的孤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朔方雪的赞美之情。再进而走进鲁迅的生命,去感悟他在孤独中奋然前行的精神,并以此激励学生坚强地面对今后的人生。

雪教学设计 第16篇

教学目标:

1、感受词的意境美,提高欣赏能力。

2、领会作者的伟大胸襟,坚定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著名诗人臧克家说过:"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领略一下毛泽东诗词的风采。在学之前我们先欣赏一下毛泽东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长沙》。多媒体展示,放录音。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丛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925年2月,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橘子洲头。事后作《沁园春·长沙》。这时毛泽东同志正在苦苦寻求一条救国之路,发出“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呼喊。

1936年2月,遵义会议后,抗日战争爆发前,此时否定原来的错误路线,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找到了救国救民的路。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沁园春·雪》。

二、整体感知:

学生看书、听读,正音。(放录音,学生将音记在书上)

出示幻灯片

一、给加线字注音:

二、解释下列词语:

风流人物——

折腰——

放录音,学生听读,注意语气、语调、重音、停顿、初步体会词的意境。

学生自读,两人互指缺点。

三、分析重、难点:

沁园春,是这首词的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很明显,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阕,在上下两阕之间有一过渡句,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找出这一过渡句。(学生作答)

明确: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过渡段的作用:承上启下(学生作答,并将这一过渡句标出,作用记在书上)

“江山如此多娇”是承接上阕来写的,在这里用到一个娇字,是褒是贬?

是褒义,是赞扬。

那祖国江山有哪些可赞之景呢?看题目,是什么景?

雪景。

在祖国的什么地方?

在祖国的北方(北国风光)

北国风光怎样呢?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在这里用到一种修辞方法是互文,实际指整个的北方冰封、雪飘,这是总写北方雪景,注意用到的两个字封、飘。(“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

下面有一望字领起,望到了什么呢?(学生思考、讨论)

明确:望字领起下文,从“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到“欲与天公试比高”都是望字统领。

“望”到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景观。

“长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最能反映北国风貌,而且与“千里”“万里”相照应,续写地域的辽阔。(让学生思考、交流:作者为何选取这些景观?)

指导:长城内外,长城东西走向,长城内外实指长城南北。

大河上下,大河指黄河,大河上下实指黄河的上游、下游。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以动写静,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赋予群山、高原以顽强的性格。

以上景物确实很美,有没有更美的呢?

明确: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须是等到的意思,等到天晴,那么现在天还没有晴,晴之景应该是想到的,也就是说这一部分是虚写。现在我们就看一下天晴后的景色,。

(放幻灯片,让学生看图想像、交流,然后用语言描述出来)

上阕写北方的雪景,作者先写眼前的实景,再写想象的虚景,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写出江山如此多娇。

学生齐读上阕一遍

现在我们看下阕如何写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折腰的意思为鞠躬、倾倒,哪些英雄为之折腰呢?

明确: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他们都是封建帝王、古代英雄,具有雄才大略,一生战功赫赫。

对他们,作者用了一个“惜”字,惜什么呢?

“略输文采”、“稍逊风骚”

作者在赞扬他们长于武功的同时,又很婉转的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的弱点,批评的措词极有分寸,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略”、“稍”,用词恰当,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

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为引出下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至此,我们回头看“问苍茫大地,谁住沉浮”是否找到了答案,答案是什么。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学生齐读下阕一遍

四、梳理巩固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毛泽东的词作大气磅礴,格调高亢,充满了热爱祖国河山、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听《沁园春·长沙》的录音一遍,齐读《沁园春·雪》一遍,注意体会两首词的意境和毛泽东的思想发展规迹。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这首词

2、找毛泽东的诗词自读,体会其思想发展的规迹。

雪教学设计 第17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

【教材分析】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诗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设计理念】

立足教材、立足学生实际,运用现代教学媒介,通过具体、直观材料,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注重学生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成长。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简介作者毛泽东的主要事迹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⑵读准“莽”、“逊”、“娆”、“骚”、“朝”、“分”、“汗”等词的字音。

⑶掌握课下注释中列出的重点词语的字形及含义。

2、能力目标:

⑴能够准确熟练地背诵全诗。

⑵揣摩诗歌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写景。

3、情感目标: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想像,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想像,理解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2、理解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难点】

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

自学讨论法、阅读理解法、自主评价法。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课外资料。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活动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培养兴趣,强化动机 1、投影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亨的《水调歌头读毛主席诗词》:

掌上千秋史,

胸中百万兵。

眼底六洲风雨,

笔下有雷声。

细检诗坛李杜,

词苑苏辛佳什,

未有此奇雄。

教师略作解释,请学生发表意见。

2、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毛泽东的代表作《沁园春·雪》。

山东大学历史系教授高亨对毛泽东诗词进行了高度评价,同学们通过高亨的这首词,对毛泽东的诗词会有初步的认识。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进入新课学习。二、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 通过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作者简介与写作背景。(资料略) 欣赏视频材料,对毛泽东同志的生平与写作背景进行深一步的理解。 为学生更好的理解这首词的内涵作准备。三、配乐朗诵 事先制作教学软件:选一些雪景图片,包括高山、大河、长城等雪景图片,叠加自下而上移动的《沁园春·雪》文字,再配以朗读录音。 观看视频材料,读准“莽”、“逊”、“娆”、“骚”、“朝”、“分”、“汗”等词的字音。 扫除文字障碍,感受诗歌的意境。四、深入阅读,理解思想和艺术教学上阕 多媒体展示思考题: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句子是写雪的?

2、词的上阕哪些句子总写北国雪景?这些词句创造了一个什么意境?

3、赏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4、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试加以分析。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

1、词的上阕。

2、前三句。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

3、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化动为静的写法;写出了山的连,原的高。

4、虚景。从“须”可以看出。 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培养学生交流、倾听、评价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学下阕 多媒体展示思考题:

1、由眼前的景色联想到哪些内容?

2、作者对词中杰出的历史人物进行的总体评价是?

3、谁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

1、词的下阕。

2、“惜”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批评他们缺乏文学才华。

3、新时代的人民群众。

五、分角色指导朗读

1、再次欣赏配乐朗诵;

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课文。 进一步感受诗歌的意境。

六、小结 指导学生小结全文。

《沁园春·雪》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雪教学设计 第18篇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诗词中的意境美、语言美和情感美。(难点)

2、学习诗人将描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重点)

3、背诵诗词、积累相关写雪景的诗词名句。(重点)

【教学准备】 挂图、课文朗读及朗诵录音。

【教学过程】

一、亲诗人,导新课

1、谈话:

(在《东方红》的乐曲声中)出示毛泽东巨幅挂像,地球人都知道。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大气十足的诗人。著名的诗人臧克家说过: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诗言志,毛泽东的诗词正是表现了他一生的雄才大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千古绝唱词《沁园春·雪》。

2、板书课题并解题。

3、明确目标:

读──思──悟──诵

二、忆历史,知背景

(同学们想知道毛主席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词的吗?)1936年2月,遵义会议后,抗日战争爆发前,此时否定了原来错误路线,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他找到了救国救民的路。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皑皑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三、读

导语:三分文章七分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1、学生试读。以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两遍。要求:

⑴ 用笔画出文中自己不认识的字。

⑵ 将自己不懂的地方作上标记。

⑶ 思考: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2、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读标出节奏。(用“/”标出停顿,用“·”标出重音。)

3、学生揣摩读,要求读出感情和节奏(采用分组读或男女生比赛读的方式)。

4、全班练习配乐朗读。

四、思

导语:孔子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

设置问题:

1、词中联结上、下阕的过渡句是哪一句?其作用是什么?

2、“江山如此多娇”,在这里用到一个“娇”字,是褒还是贬?

(是褒义)那祖国有哪些可赞之景?

(引导分析写法。)

3、你如何理解“封”和“飘”字?

(“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

4、下面一个“望”字领起下文,词人望到了哪些景观?

(“长城”、“黄河”、山脉、高原景观。)

引导理解比喻和拟人修辞,明确以动写静的方法。

过渡导语:以上景物确实很美,有没有更美的呢?

明确: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这样的雪后初晴的景观。)

问:现在晴了吗?(没有)这是一种什么写法?(联想,即是虚写。)

5、“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有哪些英雄为之折腰?写这些英雄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明确:秦始皇(赢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成吉思汗(铁木真)。

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心中的这些这帝王形象,选取其中一位来说。

6、作者是怎样评价这些英雄的?(学生读出评论句。)你怎样理解?

词中作者评论,仅用了一个字是(等待学生回答“惜”),你怎样理解这个词的意思?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小组内进行讨论,师生共同交流明确)

明确:“惜”蕴含了作者的惋惜之情,即是美中不足,这些封建帝王胸中虽然都有雄才大略,但是都始终缺乏“人治”。此处的议论为下文的抒情打下了基础,使下文的抒情显得水到渠成。

7、你怎样理解最后一句?(引导学者谈谈个人理解。)你能说说你所知道的当今风流人物吗?

(学生自己发言,各抒己见。)

小结:全词上阕写景,诗人先写眼前实景,再写想象虚景,虚实结合,动静相衬,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下阕议论和抒情,对历史英雄人物缺乏“人治”表示惋惜,抒发了对无产阶级领导者和广大的人民群众的赞颂之情。

五、悟

导语:有一位智者说道:领悟是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读者与作者同呼吸。

设置问题:

1、词中描写了北国壮丽的雪景,请你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图。

(顺势回顾有关写雪景的诗词名句。)

2、全词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回顾所学的毛泽东诗词。《长征》《菩萨蛮·大柏地》《卜算子·咏梅》。

4、引导学生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出理由。(见时机而视)

六、诵

1、学生练习背诵诗词。

(男、女生比赛背,小组比赛背。)

2、配乐朗诵比赛。

(以小组为单位。)

七、友情作业

1、课外延伸:阅读毛泽东的更多诗词。

2、美术作业:根据本诗词内容,画一幅北国雪景图。

【结束语】

(在《走进新时代》的音乐声中)同学们,让我们不忘伟人的大志,迈着新时代的步伐,一起开拓未来,走向新的时代,走向新的世纪。

【板书设计】

沁园春·雪

描雪景 描写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评古人 议论

赞今朝 抒情

雪教学设计 第19篇

【课文分析】

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教学思路】

1、从朗读课文入手,在反复朗读并背诵中体会词中的形象,体会革命家英雄气概和壮志豪情,感受词中宏阔的意境;

2、揣摩、品味词的凝炼、贴切的语言;

3、正确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一、导入课文

欣赏李煜的《虞美人》,体会封建帝王的亡国哀伤,对比引入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壮志豪情,文章意境宏阔……

二、朗读,整体感知

教师示范读,学生读。

理解这首词的上下两阕,各写什么?

(上阕:描写北国雪景;下阕: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三、生成──探究

预计学生生成问题:(可参见《读写导航》的“探究与体验”)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哪句?

2、上阙中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

(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景观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

3、诗人是如何来表现这些景象的?

(对偶、比喻等修辞;以动写静,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4、“须睛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写景与前面的诗句有何不同?

(前面是写实,这里是想象的虚景。)

5、发挥想像,用自已的话描绘一下诗人笔下的北国雪景,并谈谈此时你的感受。

(广阔、壮丽的北国雪景风光,令人感受到诗人豪迈胸怀,雄伟气迫,以及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6、诗人如何从上阕描写北国雪景转入下阕纵论历代英雄?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

7、作者用一个“惜”字统领全文、评价历史人物,包含着什么样的感情?

(惋惜、委婉批评不足。)

8、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抒发了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抱负……)

四、拓展欣赏(比较阅读)

1、 阅读课后诗《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并比较两首词的异同点。

2、课后比较阅读《沁园春·长沙》,重点比较和体会词在情感、表现手法上与课文的相似点。(见《读写导航》)

五、反复朗诵课文并能达到熟练成诵

六、作业

1、课外阅读鉴赏毛泽东诗词,并选择自已最喜欢的一首在班里朗颂交流。

2、背诵课文。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雪教学设计(汇编19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雪教学设计,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将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华南创作网 声明
粤ICP备2021173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