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
作为一位全心全意的教师,一般都要做好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桂花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教学目标】
1、多种方式练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恰当的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2、品读重点句段,发挥想象,读懂课文描述的画面、场景,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思乡思亲等的情感。
3、联系全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难懂的句子、诗歌。
4、理解作家以“乐”写“思”的表达精妙。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读懂“桂花雨”
1、板书课题。
2、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课题)。桂花雨?多么特别的“雨”呀!它是怎么一回事?谁能用课文中的话告诉我们?
引导学生直奔文本中心句段,指名朗读并出示: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自由练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画面。
3、师:现在你能说说这“雨”是怎么回事了吗?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纷纷”“满头满身”等处品读体会摇下的桂花就像下雨一样。
4、指导朗读,读出桂花雨的特别之处。
【设计意图:“桂花雨”是作者对桂花纷纷扬扬下落样子的形象表达,也是课文中的核心句段之一。教学伊始,通过课题引出这一片段,直奔文本核心内容,减少枝蔓,对于课文整体学习也将起到提纲挚领的作用。】
二、质疑,理解“摇桂花”
1、教师质疑:这雨是怎么“下”起来的呢?你知道吗?
引导学生理解桂花是“摇”落下来的,补充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2、引导学生自主质疑: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桂花为什么要“摇”下来呢?
3、过渡:是的,通常花儿在开花时节格外需要人们去呵护,为什么桂花却要把它摇落下来呢?——请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读,探究其中原因。
4、组织交流,引导学生从“摇下来的桂花完整、新鲜”和“自然谢落或被风雨吹打下来的香味差”两方面回答,并要求学生把两方面原因说完整。
【设计意图:不少老师在教学中只强调个性化阅读,忽视理解的准确性,以致于到了做练习或考试的时候不得不再跟学生反复强调“标准答案”,形成课堂、考试两张皮。其实,课堂阅读指导中,教师也应该有意识的强调理解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于“为什么要摇桂花”,文中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教师也应该要求学生表达完整、准确。平时这样扎扎实实的“阅读训练”,比起考试前一味强调标准答案要有效得多。】
师:谁来用朗读告诉我们其中的原因?指名朗读相关内容,用书声音解决疑问。
三、品读,感受“摇花乐”
1、过渡:看来,成熟了的桂花就应当“摇”,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摇一摇吧!
集体朗读: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2、师: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帮着……帮着……”“抱”“使劲”“喊”等字词体会“我”在摇桂花时的兴奋、快乐。
指导朗读,读出“我”的兴奋、快乐之情。
3、教师质疑:为什么“摇桂花”能给作者的童年岁月带来这样无比的快乐呢?再读第三、四自然段,潜心思考,品味文字。
组织交流,结合学生回答,重点引导学生从三个层面理解:
l这是“我”期待已久的“乐事”
(1)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看来“摇桂花”是我期盼已久的事了。你注意到了哪些字眼?引导学生抓住“缠”字。
(2)教师启发:想象一下,“我”缠着母亲的时候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组织学生练习表演,教师抓住“老是”“缠”等字眼以及“我”和母亲的话进行互动表演。
(3)通过刚才的表演,你体会到“我”在摇桂花前是什么样的心情?
指导学生朗读,表达“我”期待之久和喜出望外之情。
这是全家人的“乐事”
(1)师:这份快乐不只是我一个人的,还是全家人的快乐呢!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摇桂花给带全家人带来的“乐”?
引导学生体会母亲对于桂花的虔诚、父亲的诗兴。
(2)教师引导:其实,桂花给全家人带来的快乐全藏在父亲的这首诗中了!(出示小诗)自己读一读,再和同桌讲讲自己的对诗句的理解。
组织交流:讲讲自己读懂的诗句意思,主要体会诗中表达的丰收之乐、全家欢聚之乐。
(3)小结:是的,桂花的芳香、丰收的喜悦、全家团聚时的天伦之乐全都融化在这首诗中了!该怎么读好这首诗呢?
指导朗读小诗,感受丰收的喜悦、这是收获的快乐。
这是全村人全年的“乐事”
师:不止于此,桂花还在全年里给全村人带来了快乐!你读出来了吗?
放手让学生自己走进文本,了解全村人收桂花的忙碌,以及桂花在一年中带给人们的芳香和喜悦。在些基础上练习朗读表达快乐之情。
4、摇桂花给“我”、全家人和全村人带来这么多快乐,让我们使出全身的力去摇一摇桂花吧!
出示并集体朗读: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设计意图:“乐”课文的主旋律。围绕课文“摇花乐”这一核心句段,教师引领学生深入文本,从“我的期待之乐”到“全家之乐”,再到“全村人全年之乐”,字里行间把“摇花之乐”演绎得淋漓尽致,再来读这“摇花乐”自然水到渠成。】
【课前准备】
1、朗读课文。
2、了解桂花。
3、了解作者。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熟悉桂花吗?(师生介绍桂花)
2、介绍作者──琦君:
想起我们一般大小时所经历的──桂花雨。
二、整体感知,初闻桂花
仔细、认真、大声地朗读课文,找一找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4、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5、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过渡:哪一句话写了杭州的桂花?
杭州最有名的是文中提到的:满陇桂,读《品桂》。
可母亲却说: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为什么呢?再读课文。
三、走进村子,浸润花香
每个句子读两遍,体会一下哪一个句子最让我们感受到:家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
齐读(“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读这一句时,哪个词冒出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1、品读:“浸”:
为什么用“浸”?
生:桂花的香气散发地远;
生:桂花的香气散发很久……
2、品读:“全年”:
除了这个词,还可以换成哪些词:“一个月”“半年”“整一年”“每一天”“每一个季节”……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是怎样的一年。
师引读:
每一天,……
每个月,……
每个季节,……
这个“全年”让你体会到什么?(时间久远)
3、品读“整个村子”:
什么浸在桂花香气里?
生:村长、村里人、作者的母亲、……
师:除了人呢?
生:鸟儿、动物、花草、每一样物品……
读句子“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四、通过花香,体悟思乡
1、抽读5自然段。(对我来说,什么才是大事?)
2、你有什么感受。
3、自读,哪一个句子让你有特别的感受。
4、“摇呀摇”我们再来体会这三个字:
(生读;师评:不着急,你可以读得更好!)
(生读:师评:一脸的灿烂,真的乐了。)
5、琦君家的桂花栽满院子,她一个人是摇不过来的,让我们一起帮她摇:
“摇呀摇”你们摇出了什么?
(童年的乐趣;桂花的香气;童真;乐趣……)
6、在我们家乡难道香的仅仅是桂花吗?
(“桂花”“小花小草”“有桂花飘在身上的人香了。”)
引读第8自然段。
7、一生都在漂泊的琦君,在这美好的中秋佳节,除了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还会想起什么呢?
五、结束语
孩子们,桂花是故乡的香,月亮是故乡的明,溪水是故乡的甜,人儿是故乡的亲。这一朵朵小巧迷人的桂花,这一场场沁人心脾的桂花雨,让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芬芳,是香甜,是快乐,是温馨,更是一种心灵的滋润,一种长长的相思,一段暖暖的牵挂,一种人生的幸福。
设计理念
《桂花雨》是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七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记事抒情散文。课文记叙了“摇桂花”等童年趣事,抒发了作者对快乐的童年和家乡的深切怀念。本课的教学设计重点是凭借文本,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在想象、诵读、体验等语言实践中,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转化为会运用的“活”的语言。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课堂教学在师生、生生的对话中进行。看起来平平常常,却拨动人的心弦,蓄积着浓厚的感情力量。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语言训练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验摇花乐和思乡情。
3、揣摩文本语言,并学会运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揭示中心,孕育情感
1、(配乐:故乡情)师:同学们,在这优美的旋律中,让我们随着作者琦君一同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一同踏进梦牵魂绕的旧宅院,去沐浴一场缤纷的桂花雨,去真真切切地感受童年的快乐。齐读课题:桂花雨。
课文一开头,她就说: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喜欢桂花的什么呢?(香)
2、出示: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学生读。)
二、品读桂花——香气迷人。
1、师:大家自由读第二自然段,从中你有什么发现?
2、出示句子: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1)学生读
(2)师生讨论:应该把哪些词语读好,就能读出桂花很香呢?
生:香飘十里
师:香飘十里呀,想想看,哪里都有桂花香了?
生1:小路旁,田野里,小河边、卧室、厨房到处都弥漫着桂花香,浸在香海里了。
生2:教室里、操场上弥漫着桂花香。
生3:作者和她邻居家的卧室、厨房间也飘着桂花香。
师:是啊,简直都浸在香海里了。你还从哪里品味出桂花很香?
生:浸。我觉得这个词用得很好。一般是说东西浸在水里面。这里把桂花的香气比作了水。说明到处都弥漫着桂花香。
师:你理解得真好。谁能读出桂花的香?
过渡:花香令人陶醉,每到桂花盛开的季节,有一件事是作者盼望已久的,那就是摇桂花。
三、品悟摇花——其乐融融。
1、师:用心读第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你就是童年时代的琦君,正盼着摇桂花呢!
2、学生自由交流。
3、出示句子:“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1)师范读句子。
师:听到琦君怎么缠妈妈了吗?现在你们都是童年时代的琦君,我来做琦君的妈妈,你们来缠缠我。
4、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生读出摇桂花的情景。
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出示填空:
桂花纷纷扬扬落下,
轻轻地落在我的头发上,我( )
轻轻地落在我的脖子里,我( )
轻轻地落在( ),我( )
生:桂花轻轻地落在我的头发上,我好像戴了一个桂花蝴蝶结。
生:桂花轻轻地落在我的脖子里,我好像戴上了桂花做的领带。
生:桂花轻轻地落在我的脖子里,轻轻的,柔柔的,好舒服呵。
生:桂花纷纷地落在我的身上,我好像洗了个桂花澡。
师:你的想象真是太神奇了,语言太美了!
生:桂花轻轻地落在我的衣服上,我好像穿上一件桂花衣服,我满身都是香气,我好像变成了桂花仙子,要飘起来了。
师:你的想象把我们大家都带到了一种美好的仙境里了。老师谢谢你!
师:是呀,桂花飘落就就像下起了阵阵香雨,你全身都沐浴在花香之中了。
生:桂花轻轻地落在我鞋子上,我好像穿上了绣花鞋,还带着香味呢!
师:出示课件动画展示(桂花纷纷飘落的情景),配上音乐。看,这就是桂花雨。谁来读一读这段中的第二句话,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小结:桂花雨多迷人呀,像一幅美丽的图画,像一首香甜的小诗,像一支动听的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读出你心底里的快乐。
5、出示父亲的诗,自由地读一读,你想说什么?
填空。摇桂花是多么快乐呀,给我带来了一个甜美的梦。!白天,花雨缤纷,晚上,小琦君梦见( ),真快乐呀!父母梦见( ),多喜悦呀!学生自由交流。
师:摇桂花,小孩高兴,父母也高兴。一家人其乐融融。再读这首诗。
四、品味生活——香浓至醇。
1、师:桂花时那迷人的香伴着快乐进入了我甜甜的梦中,桂花摇落以后,那香也始终陪伴着我的生活。读一读第四节。
2、师:同学们,整个村庄,全年都沉浸在桂花香中了。为什么这样讲,你能联系第四自然段的内容说一说吗?
3、指导朗读。
师:是呀!这香味真是迷人呀!一直深深地印在她的心里,挥之不去。后来,作者离开故乡,到了外地。
五、品析金桂———思乡心切。
1、师配乐读第五自然段。(配乐:梦花园)
(出示)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里的金桂。”
2、听了母亲的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什么理解?
师:是啊,这句话哪里仅仅是在说桂花香呢?更是在表白自己对故乡一颗永不改变的心啊!
3、指导读出深深的眷恋,读出对故乡的无比热爱。
4、引读第六自然段: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作者后来离开故乡,来到了台湾。身在异乡的她,又梦见( ),梦见( ),梦见( )。
六、感受乡愁————魂牵故乡。
1、师,同学们,琦君曾经在《烟愁》中的后记里有这样一段话,教师配乐朗读!
(出示: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分情,像花草树木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2、现在琦君住在美国,已经80多岁了,为了寻根,去年她又回到祖国,来到故乡浙江。喝一杯故乡的桂花茶,尝一口故乡的桂花糕,听一听那熟悉的乡音,看看美丽的山山水水,不禁热泪盈眶:故乡啊,我终于又回到你的身旁了。虽然离开了几十年,虽然远隔重洋,但是,我从来不会真正离开生我养我的故乡,因为,她就在我的心里。
3、再读: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读出对故乡深深的眷恋,读出淡淡的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朗读课文。
2、想象文中描写的情景,从人物言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文中难懂的句子,体会人物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2、体会母亲说的“外乡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阅读了《桂花雨》这篇优美的课文,不仅把课文读得通顺、流畅,还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现在回忆一下课文记叙的哪些人和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根据学生的发言适时出示父亲的诗,母亲的话。)
摇桂花的情景是作者童年时代最快乐的一件事,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具体描述了这件事,现在就让我们随作者一起走进他的童年。(板书:摇桂花 乐)
二、体会“摇花乐”。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作者“摇桂花”的快乐?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句子,圈圈词语,体会一下。
2、交流:你刚才划的是哪一句?圈了哪些词语?谈谈你的体会。
生自由交流以下内容出示:“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1)“是件大事”可见摇桂花对我的意义不一般。
(2)“老是”、“缠”表现了作者急切的心情,可见我对这一乐事的向往程度,表面上是问妈妈,实际上是要求妈妈让我马上去摇桂花。
(3)是啊,我是这样急切地要摇桂花,能在“问”前加上提示语吗?(急切地、迫不及待地、一遍又一遍地等)
(4)你注意到这句话的标点了吗?作者的这句话是问句,为什么要用感叹号呢?
(4)朗读体会。
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1)两个“帮着”可以感受到我忙得不亦乐乎的心情。
(2)适时提示学生圈动词:“铺”、“抱”、“摇”。从中体会“我”的那份高兴劲。
小结:这便是儿童快乐,是童真,是童趣,只有儿童才能了解,才能体会。就像父亲诗中写的“儿童解得摇花乐”。
出示: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1)交流“纷纷”、“满头满身”、“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等词。老师适时点拨:“满头满身”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2)请你们也来大胆地想象一下,“满头满身”是怎样的情景呢?
幻灯出示练习:
一朵朵桂花落在头上,像 ;落在肩上,像;落在身上,像 。
这桂花雨真 !
(3)于是我会情不自禁地喊。想象一下,“我”会怎样喊出这句话?可能会有哪些动作和表情呢?(情不自禁、高声地、忍不住、仰起头、张开双臂等,让学生充分想象,体会作者的欢乐。))
小结:你喊出的是一份陶醉,我们听到的是一份惊喜,大家感受到的是情不自禁的赞美。让我们每个人都读出了自己的一份美美的收获。
过渡:这桂花雨多香、多美、多大呀!所以课题叫“桂花雨”。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桂花的香味?
(板书:桂花雨 香 大 美)
三、感受“桂花香”。
重点交流这两句
1、“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合在一起。”
(两种香混合在一起飘向空中,到处都是,弥漫着整个空间,正如父亲诗中写的“细细香风淡淡烟”。它香了“母亲洗净的双手”,香了那水晶盘,香了父亲的诗兴,香了我们的宅院,香了整个村庄,香了作者童年的梦。这真是“花雨缤纷入梦甜”啊!)
2、“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四、感悟“思乡情”。
1、过渡:沐浴着这场纷纷飘扬的桂花雨,呼吸着那阵阵飘逸的桂子芬芳,感受着这份快乐的又何止是我一个呢?还有谁也在这场桂花雨中感受到快乐呢?
2、交流:
(1)“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
理解“绝”(字典字义选择)、“解”(联系上下文)、“即时”(找近义词)。(渗透理解字词的方法教学)
请你读读诗句,想象摇花乐的情景,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从中你体会到父亲作诗的心情怎样?(陶醉、高兴)
小结:父亲用诗句高度概括了摇桂花的情景,让我们如临其境。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创作的灵感就来源于生活”。
感情朗读。
(2)“可是母亲一看天上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桂花”。(因为母亲不希望桂花被台风吹落,否则就不能竞收桂子了。所以提前摇桂
花。母亲在分享劳动成果的同时也感受了一份快乐。这真是“竞收桂子庆丰年”的欢乐场面。)
2、小结: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我、母亲还有父亲,都离开了故乡,到了外地,我知道母亲很喜欢桂花,所以,以后我从外地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出示:可是母亲常常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学生读,颜色显示“外地”、“家乡旧宅院子里”、“比不得”。
母亲说这句话时,会怎么说?
母亲说这句话时,会想起什么?(桂花树的样子、摇桂花的情景、桂花的用途)
母亲说这句话时,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总结:再甜不如家乡水,再浓不如家乡情,再好不如家乡人,再香不如家乡桂。乡情难忘,童年难忘,那一场美丽的桂花雨飘落在我们的心间。
3、“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个“又” 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五、作业。
1、 摘抄你喜欢的句子。
2、 想象练习:
一朵朵桂花落在头上,像 ;落在肩上,像;落在身上,像 。
这桂花雨真 !
【教学目标】
1、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语言训练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验摇花乐和思乡情。
3、揣摩文本语言,并学会运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理念】
1、课堂教学应在师生、生生对话交际的过程中进行。
2、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3、凭借文本,挖掘教材资源,在想象、诵读、体验等语言实践中,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转化为会运用的“活”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揭示中心句
1、课文一开头,她就说:小时侯,我最喜欢桂花。
2、出示:
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二、品味香气迷人
1、大家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
2、出示句子:
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每时每刻都泡在香气里,你就是琦君邻居的话,你有什么感受?
三、学习摇花乐
1、用心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自由交流。
2、出示句子:
“摇桂花”对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3、读: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4、想象写话。
5、这么香,这么迷人的桂花,我陶醉了,那父母亲呢?
6、诗:
自己再读一读父亲的诗,你想说什么?
四、品味生活香浓
1、个别读第四自然段。
2、比较句子:
⑴ 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⑵ 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3、指导朗读。
五、感受乡愁
教学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启发学生谈谈自己童年里难忘的人和事,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自学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阅读障碍。
2、引导学生围绕自学提纲在小组中合作探究,学习课文。
3、通过反复品读重点语句,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
重难点:
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桂花图 朗读录音
(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观看桂花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回忆你们的童年生活中,一定有许多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能给大家说说吗?
是啊!童年是幸福的、难忘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的童年,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 7、桂花雨)
同学们,你们喜欢桂花吗?请谈一谈你对它的认识。
二、学习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
①听录音朗读全文,感受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找出文中有关句子读一读。
②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你喜欢的段,然后再仔细读一读。
③精读第五自然段,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④重读“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说说你的体会是什么?
2、出示屏幕插图,配音朗读
提问: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
3、自由朗读课文,找出喜欢的段
提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哪些语句好?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屏幕出示第五自然段,指定学生读,其他学生评价。
生:他读的'没感情。
师:怎样才能读出感情呢?要学会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作者:迫不及待 盼望
一起摇
妈妈:沉着 赶紧
师:同学们自己感情朗读这一段,再演读。再全班演读“这下我可乐了……好香的雨啊!”生闭目感“桂花纷纷落下来,我满头满身都是”。
5、屏幕出示重点句
体会“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
师:你怎样理解“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生: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母亲虽然离开家乡,却望不了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师:这句话中有“可是”一词,你注意到了吗 ?从“可是”这一词中你们体会到了什么?请你细细读读有这个词语的整段课文,看谁有新的发现!
生:我发现了,作者赏完花桂花,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他本来以为母亲一定会说:“好香啊!”没想到她说出这样的话,所以用了这个词。
生:对,作者以为杭州的桂花很香了,母亲却不这样认为,所以用了“可是”这个词。
师:事实上真的像母亲说的那样,杭州的桂花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吗?请你浏览全文,找一找理由,说说你的看法。
生:我觉得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确很香,“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这些句子,都说明桂花很香。
师:这些句子里,哪个字突出地说明了桂花的香气呢?
生:我认为是“浸”字。这说明桂花的香气不是一缕,而是弥漫在空气之中,人好像就浸泡在桂花香气里。
师:看来,家乡的桂花的确比杭州的桂花香啊!
生:我不这样认为。作者在写家乡的桂花时,是这样写的:“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可是写杭州小山上的桂花时,是这样写的:“杭州有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我们只要仔细品味,就能感觉出来杭州的桂花树要比家乡院子里的乡。
生:我也同意这位同学的说法。另外,你看,家乡院子里只有一棵桂花树,而杭州小山全是桂花树,香气当然要胜过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了。
师:你们读书时注意到了有关的词语,并且认真品味,很好!那么,看来,事实上桂花的香气是一样的,甚至杭州小山上的桂花因为多,更显得香气浓郁些。我们是用鼻子来分辨香气的,那母亲是用什么来分辨香气的呢?
生:母亲其实是喜欢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她才这么说的。
生:母亲对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有感情,她才说“这里的花香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生:母亲不是用鼻子去分辨的,而是用感情来判断的。就像俗话说的,东西是自己的好。
师:一个“自己的”,道出了真正的原因。母亲因为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
三、展示学习成果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情绪很高,收获一定很不少,请把你们背会的句段背给大家听一听。
四、全课小结
课文用生动的文笔向我们介绍了作者童年生活,内容丰富、感情真挚,文中蕴藏着浓郁的乡情,读了后很感人。希望你们能够根据这篇课文写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
设计理念
本文教学时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师生、生生对话交际的过程中进行。教学中充分考虑文本的特点,教学时紧扣课文的语言,让学生在文字与情感中走个来回。凭借文本,挖掘教材资源,在想象、诵读、体验等语言实践中,引导学生将文本语言转化为会运用的“活”的语言。
整节课抓住桂花香、摇花乐、悟乡情、思故乡四个板块,因势利导,通过原境、意境、心境等不同层次的读、写、说的训练,努力令课堂飘溢甜美的桂花香味、再现快乐的摇花童趣、尽显浓浓的朴素乡情,缠绕丝丝缕缕的思乡之情。
教学目标
⒈知识和能力
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句子的含义。能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⒉过程与方法
咀嚼重点词语,理解文本内涵;借助情境对话,想象摇花的快乐;通过写话,体会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了解桂花,导出课题,简介作者
⒈(出示课件桂花)同学们,这是什么花?——桂花(师板书:桂花):课前同学们已经了解过桂花,现在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
⒉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叫————桂花雨(板书:雨齐读课题)
大家已预习过课文,谁来说说文中的桂花雨指的是什么?
⒊师:(课件出示简介)同学们,有这样一位作家,名叫琦君,她是浙江温州人,12岁随父亲来到杭州,60岁移居美国,她一生漂泊,84岁才回到故乡温州,就是这样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久久难忘家乡的桂花,久久难忘和我们小朋友一样年龄时感受过的——生齐读课题《桂花雨》。
⒋师: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琦君的童年,去感受她所经历的奇妙的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闻桂花
⒈自学要求: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大声的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想一想桂花的什么让作者久久难忘?
⒉交流,整体感知:
教学预设:桂花香、摇花乐、花雨美、母亲对桂花的关注、桂花茶、桂花糕等
⒊引出重点:
那么在这么多的难忘中哪个画面在琦君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的?
教学预设:摇桂花,下桂花雨的情景
⒋初闻桂花香:
的确,那是发生在金秋十月,桂花盛开的时候,满树的桂花金灿灿的,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句子: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⑴读完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花香)从哪些词感受到?
⑵通过个别读——齐读的形式初步感受花香。教师点拨读好“没有不”的停顿和“香飘十里”的浓浓花香。
⑶理解“浸”的意思,品味“浸”字。(课文指桂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
⑷如果你是琦君的邻居,你有什么感受?
教学预设如下,教师适时引导如:闻着花香,你想干什么?如果那时你在吃饭,你觉得——
(我觉得桂花的香味真是迷人啊!桂花真香啊,我都想摘一些来泡泡茶。如果我在吃饭,我觉得饭也香了。我觉得我的人也香了。我觉得琦君家桂花的香味让村里的人都分享到了。我想去摇桂花。)
⑸再次齐读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浸在桂花香里,说明香味太浓了,整个村子都弥漫着浓浓的桂花香味。教师通过理解词义,品味解读,想象感受,朗读体味的方法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一般,置身在沁人心脾的桂花香味中。
三、自读自悟,局部深究,浸染桂香
⒈体验快乐
⑴自学品读。师:桂花盛开的时候,年少的琦君,站在桂花树底下,望着星星点点的桂花,她多么想快点摇桂花啊!让我们读读摇桂花这一部分(请大家默读第五小节),找一找,划一划哪些句子能感受到“我”当时的迫不及待。
⑵交流句子。
课件出示: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⑶师生演一演,情境对话,体会到“我”当时的迫不及待,我渴望看到桂花雨落下的美景。
⑷走进这场桂花雨,齐读这段话
课件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⑸师生对话体验情感:
①师: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桂花像什么一样落下来?
教学预设:(桂花像雪花一样从树上飘飘悠悠落了下来。)(桂花像春天的细雨密密地、绵绵不断地落下来。)(桂花就仿佛是一个个金光闪闪的萤火虫,向我纷纷飞来。)(桂花像夏天的雷雨一串串地直落下来,顷刻间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花地毯。)(桂花就如一只只飞舞的蝴蝶,小花落满地,地上就如铺了金子一般。)
②师:纷纷扬扬的桂花落在了你的——,落在了你的——,你的——你的——,你的——,可以说是落得我们——
③师:此时桂花落在你的头上、颈上、身上,你有什么感受?
教学预设:(桂花轻轻落在头发上,像母亲在亲切地抚摸着我。多幸福啊!)(桂花落在我的颈间,有一股痒痒的、酥酥的感觉。多舒服啊)(桂花落满一身,我就像天宫里的花仙子,我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这使得我不禁想起月宫里的桂花树。)
④师:此时此刻,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喊?
课件出示:我( )地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快乐、激动,拍着手、又蹦又跳、手舞足蹈、闭着眼睛、陶醉)
⑹齐读“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⑺想象说话:天真烂漫的琦君,使劲地摇呀摇,桂花像雨一样落下来,她和小伙伴们蹦跳着,欢笑着,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多么美丽而又温馨的画面。同学们,简简单单的3个字,摇啊摇,摇出了什么?板书:快乐
课件出示说话:我们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呀摇,摇出了。
教学预设:摇出了朵朵完整、新鲜的桂花,摇出了清香迷人的桂花雨,摇出了满头满身都是桂花香气的人们,摇出了一杯杯飘散桂花香气的清茶,摇出了一块块浸在桂花香中的糕饼,摇出了童年的欢乐和喜悦,摇出了故乡的亲切与温馨,摇出了童年时代的乐趣,摇出了快乐心情,摇出了童真,摇出了对桂花的喜爱。
〔设计意图〕“摇花乐”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也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段落。教师采用读一读,看一看,想一想,演一演,说一说等方法使孩子们身临其境,使孩子们读出情味,使孩子们心驰神往,使孩子们领会其精妙所在。
⒉感受乡情
⑴师:就这样摇呀摇,让前后十几家邻居浸在馥郁香气中的桂花都纷纷扬扬地摇落了,可在琦君的笔下,却说: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课件: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⑵品读“全年”“整个村子”
师:同学们,桂花只在秋天开放,而且只有琦君家的院子里种着桂花,那为何说是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呢?请你快速地浏览一下课文,找到依据来说一说。
生: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师:炎热的夏天,喝上一杯凉凉的桂花茶,顿时心旷神怡;寒冷的冬天,喝上一口冒着热气的桂花茶,——
生:我们用桂花泡茶,一年四季都喝,我们可以做做桂花糕,在烧菜时洒点桂花,做糕点时放点桂花。
师:除了泡桂花茶,做桂花糕,还可以干什么?一年四季都可以享有,怪不得琦君说——你来读
师:只有琦君家的院子里有桂花,那整个村子又作何理解呢?找到依据——只送给胡家老爷爷,毛家老婆婆吗?只送给他们两个吗?还会送给谁?说得真好,村子里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分享,所以说,全年——。
人人都可以泡上一杯浓浓的桂花茶,这香真是沁人心脾,男同学读——
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可以尝一口糯糯的甜甜的桂花糕,这花香唇齿留芳,弥久不散,一起读——
这样一来,我们就不仅仅是沉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更是沉浸在了——(浓浓的乡情)里。板书:乡情
〔设计意图〕由“浸”字带动全句,通过品读词语,激情引读等方式,让孩子们感受到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不受季节的束缚,香甜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四、走进作者,升华情感,品悟乡愁
⒈提出矛盾处,引发认知冲突。
难怪,背井离乡时,每每我把一大袋桂花给母亲,母亲总是说,(引读出示母亲的话):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补充满觉陇资料感受杭州小山上的桂花香。
⒉读懂母亲的话,体悟一份浓浓的乡情。同学们,可就是这样一个赏桂胜地,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其实母亲也道出了我的心声,这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的仅仅是桂花本身的香味吗?这香里还蕴涵着我和母亲许许多多的情感,那你说香的还有什么?(快乐,乡情,记忆,思念等)板书:思念
⒊写话练习,多少年来,琦君漂泊他乡,可家乡的桂花总是让她魂牵梦萦,难以忘怀,又是一个中秋节的夜晚,皓月当空,琦君又想起了什么,请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下来。
(课件出示,并伴有音乐。)又是一个中秋节的夜晚,皓月当空,琦君。
师小结: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对童年的怀念,其实也都是源自我对故乡的——思念。
⒋走进内心,升华情感
(音乐响起)正如她在另一部作品《烟愁》中所说:(师深情诉说)
课件出示: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故土,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象花木草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
师:的确,正是因为对根的追寻,84岁那年,她又回到了故乡。看到故乡的一草一木,不禁泪水涟涟。其实琦君她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故乡,因为故乡就在——她的心里)
〔设计意图〕抓住母亲说的话,在矛盾冲突中来体会桂花香的丰富内涵,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并通过写话练习把情感推向高潮。最后适时地补充作者的一段直抒胸臆的思乡语段,在浓浓的思乡情中结束这堂课的教学。
六、作业设计
课后你们可以写一写童年的趣事,也可以看看有关琦君的其他作品,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读一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品词、朗读、想像等方法体会其文中“浸”“全年”等用词的精妙,解读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过程】
一、激发认知冲突,营造阅读期待,初解课题
1、激发认知冲突,营造阅读期待,一解课题《桂花雨》: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台湾女作家琦君的一篇文章,一起读课题──《桂花雨》。题目把桂花和雨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干的事物放在一起,你想到了什么?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读完课文想一想在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动笔划一划,写一写。)
读完交流(预设:花香、摇花乐或者一份情。)
二、分享“摇花乐”和“花雨美”,再解课题
1、点题,定格摇花乐,指读语段(第五段):
指名读,读正确,读流利
2、谈感受,定位句子:
哪些句子给你带来了这样的感觉,指名尝试情感朗读。
3、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想像:
(出示图片,配乐)同学们,让我们置身在桂花树下,满树的桂花竞相开放,看着树上星星点点的桂花。让我们一起来摇桂花,我们使劲地摇着桂花树,尽情地摇着桂花树。摇啊摇啊,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对学生引导:桂花像什么一样落下来?落在哪里?对“满头满身”“这下”等词作一个回文。)
3、指导练习情感朗读:
来,就带着这样的一份感觉,再有滋有味地再读读这几句话。
(自由读。)
引:用你的朗读与大家一同分享摇花的快乐,分享这场桂花雨的美丽。
(指名学生读。)
与学生的的交流与点拨中,体验这份乐,朗读这份乐,渲泄这份乐。
完成板书:枝摇花落乐心头
4、扣题,再解课题:
同学们,让我们再读课题──《桂花雨》,你想那是一场怎样的雨啊?
(迷人的雨快乐的雨香气四溢的雨……)
5、配乐齐摇花乐。
三、解读“浸”“全年”的妙处,感受桂花雨迷人的香
1、由摇花乐引至香味,快速浏览课文,划出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
⑴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⑵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⑶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⑷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2、学生自读,从文字处去再感受花香。
3、扣字“浸”,着力点:
由“浸”带动解读“全年”:
⑴对本意的解读,引向句子,解读浸的力度感受花香,感受浸字的妙处,齐读“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⑵解读“全年”:
抛出疑问,作示范:“的确,金秋时节,桂花盛开,满树生香,弥漫四方,让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但为何春天、夏天、冬天也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呢?联系课文的第六段来说一说。
4、回读: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板书:桂子花开香十里
四、通过花香,体悟乡情,三解课题
1、提出矛盾处,引发认知冲突:
引导学生从文字上对杭州小山上的桂花与家乡的作比较,哪句写得更香。
2、补充满觉陇资料(媒体配乐播放满觉陇图片)。
3、读懂母亲的话,体悟一份浓浓的乡情:
同学们,可就是这样一个赏桂胜地,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你能读懂母亲的心声吗?
你看,母亲闻着,欣赏着满觉陇香飘十里的桂花,令母亲想起了什么事?
4、学生交流,老师点拨,学生读文:
⑴学生提到摇花乐,让学生再读一读:
回文:所以身居杭州的母亲回想起与孩子们一起摇花的情景,不禁这样说道:“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指读。)
⑵学生谈到第三段,点击词句:
“担心”、“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体会家乡的桂花树倾注着妈妈的辛劳和爱护。(这里的桂花能与之相比吗?)
“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母亲想到了谁?想到了曾经在故乡邻里之间的其乐融融的画面,多么温馨的感觉。
可是身居杭州的母亲看到这里的桂花有这种感觉吗?她看到桂花有的只是一份(孤独、忧伤、思念……)那是什么?那是对故乡深深地眷恋之情啊!
5、回读母亲的话,带读最后一段,于朗读中再次体悟一份浓浓的思乡之情。
6、三解课题:
课文读到这里,你说这阵阵桂花雨,那还是一场怎样的雨?
(回忆的雨,更是思乡的雨。)
7、总结:
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对童年的怀念,对故乡的留恋,怎能不让作者魂牵梦萦呢?(板书:魂牵梦萦)想起这些,想起这点点滴滴,让我(完成板书:魂牵梦萦桂花雨。)
五、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解读一段人生
1、补充作者简介,与作者的一段话,让我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同学们,许多年过去了,作者琦君早已告别了童年,早已离开了母亲,早已远离了故土。她一生飘泊,(课件师配乐朗读:琦君生于浙江温州,后随父亲来到杭州,接着又迁至台湾、旅居美国,阔别故乡57年后终于回到故乡温州,2004年回到台湾。)然而,她总是忘不了故乡的这一切,她说……
于是,在她44岁的时候,写下了这篇桂花雨,令作者恍如重返故里游(板书)
2、感谢琦君,感谢桂花,她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童年是美妙的,故土是美丽的,人生更是美好的。最后让我们用这四句话把这场美丽幽雅、清香四溢的桂花雨永远留在我们记忆的最深处!
全体起立,齐读诗句:
桂花雨
桂子花开香十里,
枝摇花落乐心头。
魂牵梦萦桂花雨,
恍如重返故里游。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桂花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实用8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桂花雨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