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范文  评语寄语 > 详情页

纸的教案(精选25篇)

作者:edditor12023-05-28 21:00:02425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写教案是必然的,写教案对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研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纸的教案,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纸的教案 第1篇

活动目标:

1、发展比较性观察能力,能发现纸的不同质地及其特性。

2、对探索特殊纸的秘密感兴趣。

3、愿意爱惜纸活动准备收集不同质地的纸放在塑料筐里。

活动建议:

1、感知纸的特征。

请幼儿从塑料筐中拿出各种各样的纸,仔细看一看、摸一摸、认一认它们,并与同伴交流纸张的样子,自己在哪里见过这些纸。

引导幼儿用手感知纸的粗糙、光滑、软硬、厚薄等特征,说出各种常见纸的名称,并分辨出它们的特征(皱纹纸、图画纸、宣纸、蜡光纸、色卡纸、信纸、卫生纸、餐巾纸、糖纸等)。

2、了解一些特殊纸的用途。

出示几种特殊的纸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触摸,找出哪些地方与常见的纸不一样:

3、把玻璃纸放在眼前看物体,了解玻璃纸的色彩。

4、用描图纸放在图书的上面,发现描图纸是透明的。

5、谈话活动:想象出还能制造出什么样的纸?

纸的教案 第2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名画欣赏

(一)谈话引入

1、聊特长爱好

上课之前咱们先随便聊聊。我知道大家的课余生活十分丰富,个个都多才多艺,谁来说说,你都有哪些特长、爱好?

2、重点强调画画

刚才有同学提到了绘画,咱们班有多少同学喜欢画画请举手?啊,这么多啊。那咱们一起来认识几位大画家。

(二)图片激趣

1、出示齐白石图片

知道这位老人是谁吗?知道他擅长画什么吗?

2、出示竹石图

这是什么?知道谁最擅长画竹子吗?

3、出示群马图

再来看这一幅图。知道谁最擅长画马吗?

二、导入课题 进行质疑

(一)齐读课题

1、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课文中,一位残疾青年也擅长画画,他善于画——金鱼。我们一起来读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

(二)学生质疑

第一次读这个题目时,你的心里产生了哪些疑问?

预设问题:(教师随机点评)

(1)鱼是画到纸上的,怎么会游到纸上?

(2)鱼是怎样游到纸上的?

(3)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

(三)学生解疑

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谁能来解答这个问题?

小结:产生了疑问,又通过预习课文独立解决了疑问,真棒!还有不太明白的地方,让我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一起探讨。

三、查读生词 知道书写

(一)出示生词

花港、鱼缸、挥笔、厂徽、清澈、罢了、绣花、聋哑、一壶茶、一丝不苟

1、下面我要看看大家生字词会读了吗?指名读。

2、齐读,每个词读两遍。

3、讲“壶”字。

(出示甲骨文的“壶”字)大家看,这个字你认识吗?猜一猜。

4、将“挥手”“厂徽”变红。

读读这两个词语,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大家看,音同字不同,字形、字义都不一样,大家在写的时候可要注意了。

5、指导书写:“厂徽”的“徽”字还不好写呢,下面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下,请同学们举起手来,跟老师一起书空。

还有一个字也容易写错,那就是“花港”的“港”。先写三点水,注意它的右半部分,请大家跟我一起写。提醒:最下面是个堵了头的“己”,念sì。

四、整体感知 谈感受

(一)自读课文

1、生字词大家都掌握了,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出声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通过读这遍课文,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开始吧!

2、学生自读课文。

(二)交流感受

谁来说说,读了课文,你都有哪些感受?大胆些,有一点说一点。

五、体会青年人的忘我、专注

(一)通读找句子

1、明确要求。

刚才,同学们体会出青年人看鱼、画鱼时是那样的专注,画得金鱼那样形象逼真,这都与文中的一个句子有着密切的联系,你能找到吗?

出示句子:

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齐读这句话。

“忘我”是什么意思?

2、找句子。

文中有好几处句子,就具体描写了青年人看鱼、画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找找看。

3、学生边找边汇报找到的句子。

找到一处说一处,找到两处说两处。谁来说第一句?……(学生逐一汇报,随机点评,读正确即可。)

(二)抓重点谈感受

1、屏幕出示汇报内容。

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2、齐读初步感受忘我

我们来看,这是大家刚才找到的句子。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聋哑青年爱鱼忘我的境界。一起读。

3、四处重点句子分别引导学生感悟

(1)出示句一

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

①抓住“呆呆地”“静静地”两个词语深入体会聋哑青年看鱼时的忘我境界。

②教师总结提升概括

青年人呆呆地看鱼,静静地看鱼,是那样入迷那样专注,如果用词语形容概括聋哑青年看鱼忘我境界的话,你想用哪个词语?(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目不转睛、一心一意)

③带着你的感受,我们再来读这句话。

(2)出示句二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①重点抓住“融为一体”体会青年人忘我的境界

我们再来看看这句话自己先来读一读。

②理解“融为一体”(变红)

这里有一个关键词能够体会出青年人的忘我的境界,哪一个?

同学们,什么叫做“融为一体”啊?

③小结

青年人和金鱼都如同一个整体了,难怪说青年人爱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3)出示句三

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

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

①体会青年的勤奋刻苦

②抓表示时间的词语

③引读

青年人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为了画好金鱼——(学生接读);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无论严寒还是酷暑,为了画好金鱼——(学生接读)

为了画好金鱼,青年人克服重重困难,他勤奋刻苦,坚持不懈,他——(学生接读)

六、学习画鱼部分体会青年人画技高超

过渡:正因为一年多来,青年人爱鱼达到了忘我的境界,他勤奋刻苦、坚持不懈、所以他画得鱼:

(一)出示句子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1、指名读。

2、读了这儿,你想说点什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抓两点体会:①细致如绣花。②挥笔速写。随机指导朗读。

3、展示金鱼图。

大家看,这就是青年人画出的金鱼图。看这姿态各异的金鱼,像活了一样,仿佛在纸上游动。如果让你来夸夸他画的金鱼,你打算用什么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形象逼真、活灵活现……表扬:大家知道的四字成语可真多。)

七、弄清游到纸上与游到心里的关系

过渡:正因为青年人画得鱼是那么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因此他得到了围观人最高的赞赏:(读课题)

(一)提出质疑

1、咦?画画,画画嘛,应该是画到了纸上呀,怎么是游呢?换成“画”行不行?

2、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谈出用“游”字的好处。)

3、小结:

小小的“游”字,用得多么巧妙和恰当呀,把聋哑青年一年多来的努力和高超的画技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了,怎一个游字了得。

(二)赞叹青年人的画

1、出示:

“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一个女孩惊奇地叫起来。

2、这是小姑娘当时对青年的评价,让我们带着这份惊讶来夸夸这位青年。(学生齐读)让我们携一份赞叹夸夸青年。(学生齐读)让我们满怀敬佩之情再来夸一遍。(学生齐读)

八、拓展写话

(一)出示课本插图

1、这就是青年人在花港玉泉边画鱼时的情景,在众多围观者当中,谁最吸引你?请你仔细看图,选取其中的一位,把他的外貌、看青年画鱼时的表情、动作,以及可能说的话写下来。

2、学生自由习作。

3、现在请几个同学合作再现当时围观的场面。

教师引读: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只见一位举止儒雅的老爷爷……

你看,有一位穿方格褂子的阿姨也挤进来了……

一个扎着红色蝴蝶结的小女孩……

看,一位刚放学路过这儿的小学生也探进脑袋……

4、小结:同学们写得好极了,仿佛把当时围观青年人画鱼的场面搬进了我们的课堂上。

九、总结提升

同学们,残疾青年正是因为他坚持不懈、忘我地看鱼,鱼才游到了他的心里;正因为他专心致志地画鱼,鱼才游到他的纸上。心随鱼游,鱼方能“游”。岂止画画,做任何事情不都是如此吗?

纸的教案 第3篇

目标:

1。引导幼儿练习曲线走、驼板跑、双脚跳等动作,锻炼幼儿腿部肌肉的力量。

2。培养幼儿用废旧物品玩游戏的兴趣。

准备:30厘米的方形纸板无数{每位幼儿两块},”智慧树”的音乐。

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 队列队形练习:两排走——开花走(走成两个圆圈)——两排走。(要求有精神、有节奏地走)

2。 准备活动:放音乐“小小智慧树”,带领幼儿活动身体的每一部分。

二. 基本部分

1。 蛇行走:将纸板铺成一排或几排,每块纸板之间间隔一定距离,让幼儿练习绕过纸板走。可以分几组比赛。

2。 头顶纸板走:将纸板顶在头上,看谁走的快纸板又不会掉下来。走的过程中纸板从哪里掉下来就从哪里捡起来顶上。

3。 驼纸板跑:弯腰把纸板放在背上,手不能扶纸板,比赛谁跑得快,纸板又不会掉下来,纸板从哪里掉下就从哪里捡起。

4。 青蛙跳荷叶:把场地布置成池塘,用纸板铺成荷叶,纸板间间隔一定距离。让幼儿扮青蛙,在荷叶上跳。

5。 过河:把场地布置成河,几个幼儿比赛用两块纸板轮流过河,看谁最先达到终点。

三. 结束部分

1。 总结游戏情况:纸板游戏好玩吗?我们做了哪些游戏?还可以用它来做什么游戏?下课后你们还想玩的可继续玩。

2。 放松活动:你们都是智慧星,玩累了吧,我们来放松一下身体。听音乐带领幼儿做放松活动。

纸的教案 第4篇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体会到歌曲内容带给我们的快乐。

2、能用欢快的的情绪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火车开了》音乐光盘

活动过程:

1、通过提问,引出话题。

你坐过火车吗?火车在开动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教师请有坐火车经验的幼儿讲一讲)

2、请几名幼儿模仿火车开动时的场景

3、学唱歌曲。有节奏的朗诵歌词内容。

教师范唱,鼓励幼儿轻声跟着唱。

4、以游戏结束活动。教师做火车头,幼儿做火车厢,边唱边模仿开火车。

纸的教案 第5篇

活动目标:

1、通过利用废旧纸张开展有趣的小实验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培养环保观念。

2、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工合作能力。

3、引导幼儿尝试探索将纸变长纸条,由平面变立体的方法,并进行量的比较和建构活动。

活动准备:

废旧A4打印纸,剪刀,胶棒若干;废纸筐每桌一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出示一张纸:“小朋友,看一看这是一张什么样的纸?启发幼儿细致观察,大胆描述纸的特征。

二、展开部分

1、启发幼儿展开想象,拓展思维。

教师:这是一张已经双面打印过的纸,想一想我们还能用它来做些什么?

2、引导幼儿动手探究,纸的游戏。

(1)一张纸变长纸条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把一张纸变成长长的纸条?

——小朋友想出了许多办法,现在就请大家动手来试一试,看谁变得纸条最长?

——请幼儿动手尝试用剪直线,曲线,粘接等方法,将一张纸变成长纸条。

——同桌的幼儿进行纸条长短的比较,每桌选出的最长纸条再进行比较,最终选出全班最长的纸条。

——请个别幼儿介绍剪长纸条的方法,引导幼儿讨论哪种方法剪出的纸条最长。

(2)一张纸由平面变立体

——教师:小朋友动手来试一试,怎样能让一张纸立在桌子上?

——引导幼儿动手探索,通过运用折、卷、剪等方法让纸立起来。

——请同桌小朋友之间进行比较,谁的纸立得最高,立得最稳。

—一同桌幼儿共同合作,把纸立起来后进行叠高建构活动,在规定时间看哪组的纸叠得最高,为胜。

——欣赏课件,了解更多关于纸的叠高建构的方法。

三、结束部分

教师:今天我们玩了纸的游戏,小朋友探索了一张废旧纸张的多种有趣的玩法。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废旧的物品,只要我们勤动手,勤动脑都可以把它们变废为宝,如果每个人都这样做,就能减少浪费,节约出许多的能源,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纸的教案 第6篇

教学目标 :

1 知道纸是中国人发明的。外国人懂得造纸比中国人迟一千多年,感受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2学会课文生字14个,区别形近字导 异,代 化;能给生字确定部首,并用部首查字法;理解课文中异口同声自豪不禁等词语的意思。

3会按谁怎么样地说什么的句式写句子;学会用怎么来提问。

4 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了解纸的发明过程。

5能用学懂课文的基础上,写一段赞叹中国人了不起的话。

教学重点:

确定左右和上下结构生字的部首。

教学难点 :

在字典部首目录中较快地找到要查的部首。

教学准备:

课件 录音机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学会课文生字和部首查字法,能正确确定部首;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过程 :

一、质疑揭题(5分)

1 、同学们,你知道书上的纸是怎么来的吗?谁能说一说?今天我们来学习纸的故事。(出示课题)

2、读一读,说一说,你想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二、学习单元提示(3分)

1、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 、交流。教师归纳板书:用部首查字法的步骤:(1)、定:定部首(2)数:部首笔画(3)找:检字表中找部首(4)再数再找,数除部首外笔画,在字典正文中找字。

3 、教师举例说明,学生跟着试练。絮(系),且(|)。

三、练习(10分)

1、出示课文中的生字。(课件:生字学习)

2、让学生确定生字的部首。绸(糹)

3分两组用部首查字法查生字,每组各查7个生字并写出字典页码,比一比哪组快。

4、结合完成作业 本第1题。价(单人旁)异(已)故(父)薄(草字头)错(金子旁)问(门)

5、教师小结:确定字的部首,独体字一般查起笔,合体字一般查偏旁。

6、(看课件)指名读生字,齐读词语。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

1、听课文录音(课件:课文朗读),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课件练习3)填空:纸是( )发明的,他利用()造纸,后来人们就把这种纸称为()。

3、给课后习题1的四幅图排顺序,并讲一讲纸的发明过程。4、自由读课文,提出你不懂的问题?交流并梳理。

五、学习课文15自然段(10分)

1、用手势表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自由读课文,哪几节写了纸发明以前?(1-5)

3、轻声读一读这几节,思考课后第四题中的(1)在纸发明以前,书是用什么做的?那样的书有什么缺点?

4、交流。抓住以下句子:

(1)在纸发明以前,书是用竹片做的呢!

(2)人们就把字写在丝绸上面。

课件出示:竹片丝绸做的书。

同桌讨论各自的缺点:笨重,贵。

板书: 竹片 丝绸

笨重 贵

5、同桌相互说,

6、齐读1-5自然段。

7、师生对读1-5自然段。

六、课堂小结(2分)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部首查字法等)

七、作业 :(1分)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语3遍。

3、完成作业 本2、3题。

教后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知道纸是中国人发明的,感受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激起学生热爱自己祖国的情感。

2、了解纸的发明过程和蔡侯纸的特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4、围绕纸的话题,结合所学的所感的,尝试写话练习。

教学过程 :

一、回顾课文第15自然段。(10分)

1、边读边思考,世界上没有纸以前,书是用什么做的?他们有什么特点?(学生脱离课本说一说)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定向(1分)

所以,人们就想要找到一种材料用来做书,那就是纸。可纸又是怎么发明的呢?你觉得这节课我们该学点什么?

三、学习第6自然段。(10分)

1、你们想了解的正是课文中我与玲玲想问的。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6自然段。

2、了解异口同声的意思。

(1)用部首查字法查异,说说字意,理解词义。

(2)设景说话,加深词义理解;什么情况下,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过些什么?

(3)读好问句。

四、学习第7自然段(15分)

1、自由朗读。

2、汇报:你学懂了什么?

(1)重点了解纸的发明过程。(看课件理解)

(2)(课件练习3)。把下面相关的内容填入方框里。世界上最早的纸 东汉时代的纸 棉絮和麻做成的蔡伦 蔡侯纸 无法考证具体的人 树皮和破布为原料 西汉时代的纸 轻薄便宜 比较粗厚 价钱有点贵 两千多年前

(3)重点理解:蔡侯纸是什么样的纸?点击课件(蔡侯纸是东汉时

期的蔡伦发明的,它以树批和破布为原料,又轻又薄 ,价钱便宜。)

课件:认识蔡伦、欧洲;理解又轻又薄。

教师提示归纳:用发明时间、发明者、造纸原料、

纸张特点这几点来回答。

3、指导朗读。

(1)自由读,想想:你觉得该怎样读?为什么?

(2)理解自豪,思考:为什么是自豪的?

(3)抓关键句体会。

纸是咱们中国发明的。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我国就已经有纸了。

过了一千多年,中国的造纸方法传到欧洲,外国人才懂得造纸呢!

小组讨论:听了妈妈的介绍,又经过你自己的学习,你想说写什么?

(4)课件:你能用自豪造句吗?

五、学习第8自然段(6分)

1自由读。

2、理解不禁,想想:为什么是不禁齐声赞叹?

3、比较句子。 我们的祖先了不起。

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

4、讨论:你认为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体现在哪里?

(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发明了纸,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比外国人早一千多年用上纸,而且外国造纸的方法是从中国传出去的;不断改进造纸技术和方法。)

5、板书:边板书边理解轻薄棉絮和麻做纸树皮、破布做纸

(粗厚) (轻薄便宜)

六、拓展说话(4分)

1、学生说说四大发明,进一步体会中国人民的伟大。

课外阅读:

火药的发明毕升发明印刷术指南针蔡伦造纸术

2、看看现在的纸,理解纸在现代社会中的不断进步。《你知道下面纸的新鲜事吗?》《生活中处处有纸,你相信吗?》

3、写话练习,把自己最感动,最想说的或很感兴趣的话写下来。

七、作业 :(1分)

1、完成作业 本上剩余部分。

2、把纸的发明过程回家说给父母听一听。

板书:

纸的发明过程:

竹片做成丝绸当纸棉絮和麻做纸树皮、破布做纸

(重) (贵) (粗厚) (轻薄便宜)

教学目标 :

1、复习部首查字法并加以 运用。

纸的教案 第7篇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简单了解物体受力与物体承受力之间的关系。

2、对生活中的有关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张长方形的纸、每张桌子上有若干张纸。

活动过程:

1、由大变小:

——“你们每人手中的一张纸,能用什么办法使它变成两张?”

(1)、幼儿尝试,交流自己变的方法:

——“如果现在我们用手拉住纸的两端用力往外拉,纸会撕破吗?”

(2)、幼儿反复感受两种不同方法的用力大小:

——“为什么撕纸时,轻轻用力就能撕开,而拉纸时,用了很大的力也不一定撕开呢?”

2、看实验理解科学道理:

(1)、教师实验,帮助幼儿理解:

——“猜猜哪张纸先破?”

(2)、教师演示拉纸,让幼儿摸一摸纸被拉直的紧绷感。

3、教师设疑:

——“生活中,你看到过什么东西也是依据这个道理做成的?”

纸的教案 第8篇

活动目标:

1、能利用废旧报纸玩多种游戏。

2、发展投掷、钻爬、跑的能力,提高动作的灵活性。

3、感受与同伴合作游戏的愉悦。

活动准备:盛有旧报纸的筐子4个,放在场地的四个方向;幼儿用书第4册第20-21页。

活动建议:

1、谜教室语引出课题。

教师和幼儿玩猜谜的游戏,幼儿能根据谜面猜出是报纸,并说一说自己知道哪些报纸。

2、探索报纸的玩法。

请幼儿想一想、试一试用报纸可以玩什么游戏,鼓励幼儿创造性的自由玩报纸。

请幼儿示范自己的玩法,教师和幼儿一起玩。

3、组织幼儿玩报纸游戏

(1)吸纸跑请幼儿在起跑线上将报纸贴在胸前,听到信号后快速跑到终点线,以速度快、报纸没掉下来的为胜。

(2)报纸运球幼儿两人一组,面对面站好,双手抓好报纸的四角,将塑料球放在上面。两人用报纸把球运给对面同伴。

(3)抛球幼儿把报纸团成团,尽量团紧,两人或三人一组,互相抛接球。

踩尾巴把报纸撕成长条,塞在腰里当尾巴,幼儿相互追逐,以先揪到对方的尾巴者为胜。

4、幼儿自由玩报纸活动。

纸的教案 第9篇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收集与教学任务相关的物品。

2、能够根据收集到的物品进行合理想像,用添加、裁减、组合等方式将它们设计制作成风铃。

3、用剪(撕)贴、绘画等方式来美化风铃。

教学重点:

运用画、撕、折、剪、拼贴等方法进行平面造型设计制作。

教学难点:

组织学生用吊饰美化教室,激发学生美化生活。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课前准备

1、师生一起收集适合做纸风铃的物品,如:纸杯、卷筒纸芯、筒状的纸盒、小挂饰……(一次性纸杯最好用新的,用过的可能不卫生)。

2、教师应课前准备好各种材料制作的范作、图片、制作步骤图以及几枚大一点的针。

3、学生应课前准备好剪刀,糨糊,彩纸,彩笔,彩线等。

二、导入并讲授新课:

教师出示风铃,问学生:你喜欢风铃吗?风铃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如果你有一个风铃,想把它挂在什么地方?

老师这儿还有自己制作的风铃,同学们想不想看看?给学生看老师制作的纸风铃范作,你能说出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

谁能说出老师是怎样制作这个纸风铃的?

1、先把单个的纸杯进行美化:用画画、剪贴等方式。2、再用彩线把纸杯穿起来。3、给纸杯下面添上铃舌。

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制作纸风铃?

三、学生分组制作。

四、欣赏、讲评作业。

课后拓展:

怎样能做出一个能发出声音的真正的风铃?

纸的教案 第10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2)、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欣赏名画,导入新课;师故设悬念,生巧解课题。

师生一起欣赏著名画家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郑板桥的竹。欣赏后,请学生谈谈这几幅画画得怎样?教师适时引导:今天,我带大家一起走进一位能让鱼游到纸上的“特殊”画家,那就是27课《鱼画到了纸上》(教师有意把“游”板书成“画”)。当生质疑时,师故作愕然,问道:“不对吧,鱼只会在水里游,怎么会游到纸上呢?”请生回忆课文内容回答,巧解课题。

(导入这一环节,通过播放课件让学生欣赏名画,感知画画得栩栩如生,如同真的一样,体会画家技法之娴熟,巧妙导入新课。我又想到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的吸住。”因而我创设一个生活场景,从俗语导入,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巧妙解题:为什么是游而不是画。)

(二)、研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

A.出示问题1:课文中哪些句子,使你感受到青年的“忘我”?请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用“——”画出有关句子,并说说自己的体会,有感情朗读。

1、学生自读课文,圈点勾画,体会字词句含义,有感情朗读。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语句并借助多媒体来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让其体会青年画家技法之高超。

B.问题2:这位聋哑青年怎样把鱼画的鲜活逼真,如同游到了纸上?请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用“~~~~”画出有关句子,体会字词句的含义,将你的感受读出来。

1、学生进行“读——思——画——批——读”,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交流。我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并用多种方法阅读,如:指名读、范读、比赛读、评价读等,体会青年人虽然聋哑,但专注和勤奋,这是他画的鱼之所以栩栩如生、赢得了大家赞叹的原因。

(三)交流:“鱼游到了纸上”与“游到了心里”之间有什么联系?

(四)美读课文。

此时学生心里对聋哑青年的专注、勤奋产生了敬佩之情。以轻柔音乐为背景,请学生随着音乐美读使自己感受颇深的句子,升华情感,积累语言。

(研读课文这一环节,体现了以下两个特色:1、语言文字训练。特别突出了读的训练,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文中描写青年画鱼、观鱼的情节语句优美,让学生多朗读、感受,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体味意境;让学生在朗读、分析中理解词意,体会句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读书能力和读书习惯。语言文字训练还体现在:我指导学生观察文中插图,结合围观人的语言、神态、动作想象当时议论的情景,这一环节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使语言文学训练真正落到实处。2、突破难点。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之间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我引导学生尝试用关联词语“之所以……因为……”和成语“胸有成竹”来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五)、拓展延伸。

写出大家的赞叹与议论。指名交流。

(六)、鼓励学生学习青年和作者积累材料的方法,总结全文。

青年画鱼取得成功,得力于反复观察,积累了很多有关金鱼的材料,心中有鱼才能落笔生辉。作者写这位勤奋、专注的青年,同样得先进行观察。那我们今后做任何事情,只要像青年那样全身心的投入,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鱼游到了纸上

看鱼

入神着迷

鱼游到了心里

举止特别

(忘我)

画鱼

一丝不苟

鱼游到了纸上

持之以恒

纸的教案 第11篇

设计意图:

在小班开展科学活动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是由于小班幼儿年龄较小,耐性较差,目的性较不明确,知识经验较平乏,较难使活动开展得生动又具有科学性。于是,我将如何让一个看似简单的内容打造成有趣的适合小班年龄的科学活动为尝试的重点,使幼儿能在游戏中自然的探索、学习并让幼儿在"玩中学"从而掌握初浅的科学知识。

“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这是《纲要》中对于科学生活化的最精辟的阐述。于是,我选择"纸"这个利用身边经常看到的事物作为科学活动的内容。通过多种不同形式的游戏贯穿整个活动,让幼儿去感受"纸"的不同特性;通过最简单的实验去体验科学最初的实践性,从而达到愚教于乐的最终目的。

活动目的:

1.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

2.通过看、摸、猜、撕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认识常见的三种纸(瓦楞纸、手工纸、面巾纸),并了解它们简单的特性及功用。

3.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丰富幼儿简单的词汇。

活动准备:

1.创设一个神奇的"纸世界"(纸箱、纸制品、纸玩具等)

2.三个纸宝宝(三种不同的纸质);每组准备三种不同纸质的纸若干(人手一份);人手一份不同纸质的挂牌。

3.音乐《玩具进行曲》

4.实验记录纸一份。

活动过程:

一、进入新环境,引起活动的兴趣。(音乐背景)

老师带你们去一个神奇的世界,看看里面的东西,"猜猜是用什么做的?"

二、介绍新朋友,记住新名字。

1.出示三种不同纸质的:"纸宝宝"介绍他们的名字并与小朋友问好。

2.游戏:看谁拿得对又快。

我们一起来玩游戏。老师说到哪个纸宝宝的名字就把哪个纸宝宝拿出来。看谁又快又好。

三、了解新朋友,感受纸质的不同。

(一)通过摸纸,了解三种纸质"感受"的不同。

1.边看边摸,说说自己的感受。

2.不看只摸玩游戏:百宝袋--《猜猜是谁》(摸纸并说出名称及感受)

(二)通过撕纸,了解三种纸质"牢度"的不同。

1.故事引入:三个纸宝宝在吵架,都说自己的本领大,瓦楞纸说:"要不咱们来比一比?""比什么?"手工纸说。"比比谁比较不容易破。"瓦楞纸说。"好"两个朋友一起说。"怎么比呢?"请小朋友来帮忙。(科学家用一个好听的词来表示叫"牢度")

2.幼儿讨论"什么办法能知道谁的最不容易破。"(剪、撕等)

3.请幼儿用撕进行实验,体会不同纸质的牢度。

4.幼儿讲述实验结果,教师根据大部分幼儿的结果进行记录。(记录在实验记录纸上)

5.教师现场简单验证实验结果。

(三)通过讨论,了解三种纸质"功用"的不同。

"面巾纸和手工纸都很不服气,都说虽然我们觉容易破,但是我们也有你比不上的本领。小朋友知道吗?"(手工纸可以用来干什么?面巾纸呢?那瓦楞纸呢?)所以,虽然牢度不同但是都有自己的用处。

四、变成纸宝宝,一起做游戏。

1.幼儿自由选择,每人佩戴不同纸质的挂牌,变成纸宝宝做游戏。

2.游戏:听口令做动作。(配乐行进《玩具进行曲》)

跟随音乐,教师唱不同的词,纸宝宝做不同的动作。

"瓦楞纸,瓦楞纸请你快快来,一个一个排好队伍向前进。"等

五、延伸活动--《会变魔术的纸宝宝》

你们带上纸宝宝到教室,动手为他们变形,变成"新模样"。

纸的教案 第12篇

【活动目标】

1、探究纸棒的各种玩法,尝试迎面接力,掌握递接的方法。

2、体验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

3、培养表演的兴趣。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纸棒若干、音乐。

2、奖品:小苹果、几个易拉罐当障碍物。

【活动过程】

一、音乐响起,师生一起热身运动

师:小朋友,你们手中师什么东西吗?(幼儿回答)师:对,它是用报纸做成的纸棒。

二、玩纸棒

1、幼儿探索玩纸棒

师:你们想不想玩玩这根“纸棒”呀!。,(幼儿自由探索玩一玩)

2、刚才我们一起玩了一会了纸棒,那现在林老师问问小朋友,你是怎么样跟纸棒一起玩的。

3、幼儿互相交流不同的玩法。(抛接纸棒、扔纸棒、跳过纸棒、来回滚纸棒、望远镜等等)

三、传纸棒

1、先左手传纸棒(幼儿围成圆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新的游戏。左传纸棒,要求幼儿听老师口令,然后传纸棒。

2、交换用右手传递纸棒

师:刚才在传递过程中,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在传递纸棒的时候,有些小朋友注意力要集中,然后需要你们要耐心等待你前面小朋友的传递纸棒,在传递纸棒的动作要快,要稳,这样一定会传的更棒。

3、前后传纸棒:幼儿分成红、黄2组,每组幼儿一个接一个手伸直的间距站立。听教师队首一个接一个前后的快速传递纸棒。(传递不错的,教师用贴贴纸小苹果奖励一下。

小结:几轮游戏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得到了几个小苹果。

四、接力游戏:

1、教师讲解示范并请个别幼儿示范练习

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2队,队首幼儿分别拿着纸棒。听口令后,每队对首幼儿立即跳过小河,跑过山坡,助跑跨过障碍物然后跑原点,把纸棒传递给第二个人,然后排到队尾,第二个仁接过纸棒开始出发……以哪队先完成接力活动。落棒次数少的为准。

五、结束部分

那今天小朋友的表现还是不错的,也能做到耐心等待前面的小朋友来玩游戏。

听音乐做放松动作

今天玩了这么久了,都有点累了,我们来放松放松,想想纸棒还有哪些玩法。好吗?跟着老师一起做放松运动,离开操场。

教学反思:

幼儿兴趣较高,在玩纸棒中发展了幼儿弹跳跑的能力,也让幼儿体验了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这次活动呢,用了一些幼儿非常感兴趣的道具,让游戏更具有趣味性。同时也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应该增加一些热身运动等,让整个游戏更加的完善。

纸的教案 第13篇

设计意图:

晨间自由活动时,几个早到的孩子正拿着纸棒随意舞弄着。甜甜边玩边说:“瞧,我的金箍棒真好玩。”其他孩子也跟着附和起来:“我也有金箍棒。”“我的金箍棒最厉害。”此次活动的设计,目的在于能与同伴大胆探索,尝试一物多玩,在游戏中体验与同伴团结协作勇敢探索,发展幼儿的体能及创造性。

活动目标:

1.通过玩纸棒,让幼儿练习钻、跑、跳、走等基本动作,发展幼儿的体能及创造性。

2.训练幼儿立定跳远的能力,能跳间隔20-30厘米的障碍。

3.要求幼儿在活动中勇敢探索,团结协作。

4.培养幼儿积极愉快的情绪。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人手一根纸棒

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重点是引导幼儿探索和发现纸棒的多种玩法,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教师出示纸棒

小朋友你们看看这是什么?

那今天我们就和纸棒来做游戏好吗?

2.请每个小朋友拿一根纸棒

二、基本部分

1.第一次玩纸棒

教师:看谁一个人玩得好,玩得有趣。

幼儿分散练习自由玩纸棒(教师注意观察,引导能力弱的幼儿练习)

探索纸棒的各种玩法,让幼儿互相交流不同的玩法:抛接纸棒、扔纸棒、跳过纸棒、甩纸棒、击纸棒、夹纸棒跳、望远镜、动物尾巴、拐杖、枪、敲锣打鼓等

幼儿分两队面对面站好,有创意玩法的幼儿介绍自己一个人是怎么玩的,让其它幼儿学一学。

2.第二次玩纸棒

师:刚才小朋友是一个人玩了纸棒,玩了很多不同的花样,现在请你们试一试2个人合作可以怎么玩?我们来看看几个人合作,又可以怎么玩?会有什么好玩又安全的玩法呢?请小朋友找好朋友再找一个空地方玩一玩,注意安全。(教师巡回指导、观察,把钻山洞这个动作引入孩子的玩法中)

幼儿分两队面对面站好,小朋友刚才你和好朋友是怎么合作玩的,谁来把你们玩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钻山洞玩法:两排幼儿面对面站好,互相握住对面纸棒的另一端,平放于胸前,排尾两名幼儿先钻,钻到头迅速搭好山洞,后面幼儿依次接着钻。

规则:钻时头不能碰到纸棒

师:刚才我还看到有两个小朋友玩的很有趣,他们把纸棒拼成了一条小河,双脚从河上跳了过去。王老师也想来试一试,不知道我能不能跳过去。小朋友你们说我能跳过去吗?那我来试一试好吗?小朋友,看好了,我准备了啊,小手放在后面,双脚屈膝,两脚并拢轻轻一跳,蹲下来。看看,我跳过去了没有,踩到纸棒了吗?那你们说,我还能不能再跳远一点,谁来帮我把纸棒放远一点。好,我准备了啊,看好重复动作要领。

你们能不能够跳过去呀?谁来试一试?小朋友,看他的动作做的好看吗?重复动作要领,现在让我们都来试一试好吗?那你们找个好朋友摆成一条小河,一个人先跳,另一个人站在边上看他的动作做得好看吗?有没有踩在纸棒上,然后交换。

3.第三次玩纸棒

幼儿分组探索纸棍的玩法。

教师:小朋友想一想你们打算用这些纸棍怎样来玩,(幼儿尝试练习)引导幼儿进行以下玩法:跳小河、跳方格、走迷宫、开火车等游戏。

抬花轿、跳高(三人合作)

“跳方格”:用纸棒一根根摆放成一个个小格子,幼儿模仿各种小动物分组练习双脚、单脚行进跳。

“跳小河”:有间距地摆放纸棒,幼儿练习立定跳远来跃过小河。

“走迷宫”:将纸棒一根接一根摆放成不规则的小路,幼儿从起点用各种方式到达终点。

“开火车”:将所有纸棒摆放成长长的轨道,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从轨道上通过。

三、结束部分

教师:今天我们用纸棒玩了这么多有趣的游戏,小朋友想一想用废旧的报纸还可以做成什么?那下次我们在一起来玩有趣的游戏好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是通过纸棒学习双脚并拢向前跳,发展幼儿弹跳能力。能与同伴大胆探索,尝试一物多玩,在游戏中体验与同伴共同协助争取胜利的集体荣誉。整个活动充分发挥纸棒的多功能性,活动开始部分设计利用纸棒进行热身练习,在这一环节中为下一个环节奠定了基础。他们乐意单独、与同伴合作探索纸棒的各种玩法,想出了骑马、做金箍棒、跳过小棒、对抗等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幼儿积极探索过小河的办法,有的两人搭小河双脚并拢跳跃,如立定跳、跑着跨跳等。从而引出了本次活动的重点。基本部分中,先让幼儿利用纸棒进行“一物多玩”,孩子们在自由玩纸棒的过程中,幼儿的表现特别棒,能够与同伴共同探索纸棒的各种玩法,我及时表扬玩得有新意的幼儿,并鼓励幼儿想办法和别人玩得不一样。

活动中还存在不足之处,在立定跳远环节中,要是能安排不同难度的调整纸棒间的距离,使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发展。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对新授技能的掌握较好,规则意识和比赛的意识也较强。不过,在和同伴合作搭小河这个环节幼儿可能没有很好地理解我的意思,一开始都是几个人结伴搭的,搭的小河也没有达到我预期的目标,如何更好地引导他们合作搭出宽度不同的小桥,让他们能量力而行,练习跨跳技能是我要思考的;另外,在比赛规则上我还要加以强调,让小朋友们对规则更明了,幼儿也会玩得更顺畅。上好一节体育游戏,教师在自由组织形式上既有分散练习、集体练习,教师在练习中也能较多地观察幼儿,以及对个别能力差的幼儿进行指导和帮助。活动最后可以进行接力比赛,让幼儿思想集中速度加快,共同协助争取胜利,使整个活动推向高潮。

这次实践课让我想了很多,我想上好一节课是不容易的,但是只要我们肯尝试,肯花点心思去准备,或许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纸的教案 第14篇

一、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花港、清澈、一壶茶、鱼缸、罢了、一丝不苟、绣花、挥笔、厂徽、聋哑”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从青年人做事勤奋、精神专注中受到感染,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

2、理解“鱼游到纸上”与“游到我的心里”的意思和两者的关系。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具: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课题)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7课,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来告诉我:为什么说鱼游到了纸上?还能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二)研读“画鱼”

过渡:这样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鱼,青年是怎么画出来的?

1、自由读课文,找出青年画鱼的句子。

2、交流:

出示“他有时工笔细描--------------”生谈体会

(1)、什么是“工笔细描”?读前半句,哪些词句能帮助我们弄懂它的意思?

(2)、什么叫“挥笔速写”?用刚才的方法说。

(3)、课件出示金鱼图,简单解说:你看,像这样每一个鳞片、每一条鱼纹、每一片鳍都是画家一笔一笔细细刻画,这就是工笔细描,而像这样用简单的线条,快速地勾画出金鱼的样子、动态,这叫“挥笔速写”。

(4)指导朗读:游到纸上的鱼儿,就是这样画出来的。(一起读)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什么画面?带着你的想象读。

3、看到这样栩栩如生的鱼儿,一个女孩忍不住惊奇地叫起来,叫什么?

(1)、出示“哟,金鱼游到了纸上来啦!”

删去“哟!”好吗?为什么?读一读,比一比。

(2)、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你来惊奇地读,女生惊奇地读,全班惊奇的读。

4、插入想象,说话、写话训练。

听到你们的惊叫,周围的游客纷纷围了过来,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天真可爱的小孩,有和蔼可亲的阿姨……听!他们不停地赞叹着,议论着……你听到了吗?他们在说什么?大胆说,在此基础上,模仿这种句式写下来。

(三)品读“看鱼”

真是赞不绝口!当你知道他是个聋哑青年时,你脑海中冒出的'问题是什么?如果我就是那个聋哑青年,你想问我什么?

1、为什么画得好?带着这个问题静静地读课文,有几句找几句。

2、交流

(1)、出示“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从来不说一句话。”生谈体会

①、什么叫“静静地看”?你平时是怎么看鱼的?和你相比,青年的看显得更_加_______,更加________。可以用一个什么词形容?

②、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他就是这样看鱼,看着,看着!他眼前看到的是什么?他的心里想到的是什么?

③、读:他眼前看到的是鱼,心里想到的是鱼,心里记着的也是鱼,这就是静静地看。带着想象,抓住静静一起读。

(2)、他为什么能这样专注地画鱼呢?

出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

①、什么叫“忘我”?忘我还体现在哪些字里行间?

②、小结:青年这样入神地看鱼,忘我地爱鱼,才让游客惊奇地发现“鱼游到了纸上”。(扣题)

(3)画得好,还有其他原因吗?

出示“他告诉我,把学画才一年多……”

①、生谈体会

②、一年中“每个星期天”有多长时间?

③、引读:这么长时间,不坚持怎能做到?走,我们一起到玉泉看看。

(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星期天,我们来到玉泉,只见________。春天过去了,夏天到来了。在一个烈日炎炎的星期天,我们来到玉泉又看见___________。在一个秋高气爽的星期天,我们来到玉泉,还发现___________。一个寒风剌骨的星期天,我们来到玉泉,还会发现____________。)

④小结:就这样,从春天到夏天,从秋天到冬天,不论刮风下雨,不论严寒酷暑,他都坚持到玉泉看鱼,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

四、研讨关系

1、正因为这样忘我地爱鱼,正因为专心致志、坚持不懈地看鱼,以致于闭上眼睛,也能在眼前,在心中清晰地出现鱼的样子,用青年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鱼游到了我的心里。”

2、“游到了我的心里”什么意思?

3、“游到了纸上” 与“游到心里”是什么关系?你会用关联词连接起来吗?

五、总结延伸

1、这是一个聋哑青年,一年如一日,忘吃饭,忘了回家,忘了时间,忘了自己,可是唯一没忘有是__________,因为他__________,因为他__________(结合板书),才创造了“鱼游到纸上”的奇迹。(扣题)

2、课文学到这儿,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你想说什么?想对谁说?

3、总结

六、作业:

1、摘抄生字词

2、选择文中描写聋哑青年的外貌和看鱼、画鱼的句子抄下来。

纸的教案 第15篇

主题结构:本主题包括报纸真好玩、好玩的图形、欢乐颂、火车开啦、排排队、图书笑了、纸飞机、纸条变变变、纸长得什么样九个活动。

主题内容: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用到各种各样的纸,幼儿的日常生活中页积累了一些和纸相关的经验。从报纸、图书到纸巾、纸盒、各种包装纸,纸不仅是幼儿生活中的伙伴,也是幼儿游戏、创作的必备材料,在幼儿的世界里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

在"好玩的纸"这一主题中,我们将带领幼儿与各种各样的纸展开一系列互动,让幼儿了解纸的来源,学会做珍惜各种纸,学会节约,懂得保护资源。

纸的教案 第16篇

【设计意图】

活动设计的基础来源于纸,纸是幼儿日常生活所熟悉的东西。幼儿常常用它来画画、写字、做手工作品。我在观察中发现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在创造思维(主要是求异性发散性)上有了明显地发展,他们已不满足于已经发现的几种玩法、用法,而是喜欢去探索新的方法,去重新利用“旧”的事物。例如:中班玩纸时,幼儿常用平面的纸当扇子;到了大班下学期,如果再请他们做扇子,则多数采用摺摺皱的方法。在剪、贴、画、折的各项活动中幼儿显示出很大的热情,为本次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活动目标】

1、乐意参加操作活动,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2、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懂得只要用折叠的方法,改变纸的形状,纸就能承受一定的力。

【活动准备】

1、积木若干、小筐。

2、长方形的似明信片的白纸若干、玻璃杯。

3、固体胶、双面胶若干。

【活动重、难点】

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来证明纸的承受力。

【活动过程】

一、 说说纸的用途

1、导入:师出示一张纸,说:“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说说纸。纸可以用来干什么?(画画、写字、擦窗、折手工……)

2、 前些天我的朋友告诉我,他能用两张纸,一张做桌面,一张做桌腿组合成一张一条腿的桌子,在这张纸桌上能放上一筐积木、一杯水。你觉得这件事,是真是假?为什么你觉得是真或是假?(幼儿明确的阐述自己的理由)

3、 你们有什么办法来证实这件事的真假?小结:小朋友想用实事求是的办法来试试。谁说得对,谁说得错?

二、 尝试两张纸做纸桌

1、 无论是真是假,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做纸桌?每人两张纸,学着一张做桌面,一张做桌腿,让纸桌站起来。

2、 集中讨论:“我的纸桌站起来了”。(幼儿用语言表述或结合实物表述)

用折的方法:将纸对折立起来变贺卡型

用折的方法:将纸三折变成“门”型

用折的方法:将纸四折变“W”型

用折的方法:将纸卷成圆柱型

三、 进一步尝试用两张纸做纸桌

1、 试试在纸桌上轻轻地平放积木,看看哪种形状的桌腿最牢,桌面上放的积木最多?

2、 鼓励幼儿尝试实验各种形状的桌腿承受力的本领,教师巡回指导。

3、 组织交流:你的纸桌上放了几块积木?它是什么形状的桌腿?你发现哪种形状的桌腿比较牢,桌面上可放积木多些?在尝试做纸桌的过程中,你遇到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4、 幼儿再次尝试用不同的积木进行实验?

四、 师生共同小结

1、 纸的本领很大,通过折、卷的方法,改变它原来的形状后,可以“站”起来,变成一张桌子。

2、 小朋友想出了各种方法来造各种形状的纸桌,发现圆柱体的桌腿比“门型”、“W型”、“波浪型”的桌腿都牢,桌面上放的积木块数量多,承受重量的本领最大。

3、 还有什么形状的桌腿也像圆柱体的桌腿一样,有一个支撑面,在桌上可以放许多块积木呢?

4、 教师演示折成三棱柱型的桌腿,放上一筐积木一杯水,证实朋友说的话是可信的。

5、 小结:有时听别人说的话,你觉得有点信、有点不信,最好呢!我们去动手试试,因为事实会告诉我们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不正确的。

五、延伸教育

老师见过会滚动的鸡蛋立在桌子上、立在灯泡上,你能否让完好的鸡蛋立起来呢?什么样的鸡蛋立起来更快些?请孩子们回家试一试。

反思:“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孩子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点自主,让他自己去选择”。是呀,就应该多给孩子一些空间和机会,让他们去发挥、去想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就是最好的验证。我本来想示范,又一想还是别示范的好,所以我一开始没有做。因此,通过孩子们自己的发挥想象,做出了各式各样的纸桌。虽然有个别幼儿没有成功,但是他们也经过了一个思维与操作、实验的过程。

孩子们的作品让我出乎意料,富有个性、富有创造性。在制作过程中,我不断听到孩子们惊喜的声音:“老师,瞧,我的桌子也站起来啦。”“老师你看我的桌子腿是方的,和他们的不一样!”这一声声兴奋的报告声透着孩子的自我成就感。因为,这纸桌是我自己创作的,不是跟别人学的。新课改要求老师们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不要把孩子们牵的太紧,我认为我这堂课对这一新课改精神进行了成功的验证。

纸的教案 第17篇

【教材分析】

通过认真阅读教参,提取有用信息,形成了本节课的教材特点:

《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七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奋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浓。

课文在写法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传神;二是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很有启发性,令人回味无穷。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从青年人做事勤奋、精神专注中受到的感染,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二是学习作者对人物的观察和描写方法。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启发。

教学的难点是:理解“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

本课内容的编者设计精心,文中配有插图,安排了泡泡语,文后安排了要求朗读和交流体验以及积累句子的练习题目,另外安排了一次小练笔。这些内容,提示了学习的重点、学习的方式,为学生学习进行了有益的提示。

【教学目标】

1. 正确读写“花港、清澈、鱼缸、一丝不苟”等词语。

2.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通过抓重点词句和探究体验的方法,大多数学生能体会出聋哑青年的勤奋专注,画技高超。

3. 通过品读课文,体会作者对青年画技和人品的敬佩赞叹之情,并能够受到感染,养成做事勤奋、专注的品质。

4. 体会作者仔细观察,细节描写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 小组讨论 合作探究 交流体验

【教学过程】

对于这节课,在课标、教材、教参的指导下,以及对学生学情了解的前提下,大致的学习过程如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

花港 玉泉 清澈见底 聋哑人 一丝不苟 工笔细描 挥笔速写

2.你能用上这些词语说一段话吗?

[设计意图:听写生字检查生字掌握情况,通过这些词语的启发回忆课文内容,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3.引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鱼游到了纸上》的主要内容。请大家伸出手,跟老师一同写课题。[齐读课题]

4.同学们,请大家回想一下,当你第一次读课题,当读到“游”这个字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质疑]

[设计意图:紧扣题眼“游”字,引导学生学习领会课文所在表达的情感。]

(二)引出主线

1.引入:这节课就让我们好好研究一下,鱼是怎样游到纸上去的。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书中带有“游”字的句子。

2.生读书找出书中带有“游”字的句子。

3.交流汇报。哪些句子带有“游”字呢?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生读出找到的句子,屏幕出示。

1.……鱼儿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2.……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

3.哟,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

4.……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5.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6.……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了啦!……

7.……先游到了我的心里。……]

4.读文。老师想请一些同学跟老师配合读课文,看你能不能读出相应的句子。

[师生配合,读课文]

(三)研读段落

1.同学们能读得这样好,一定是知道了这些鱼是怎么游的了。谁能告诉老师,课文第一句先写了鱼在哪游?

2.可爱的金鱼吸引了许多观鱼人,在这些人中,有这样一个人。

3.这个青年人来这里干什么?(看鱼,画鱼)他画得好吗?(好)哪几个带有“游”字的句子表明他画得很好?

4.面对大家的赞美,唯独他没有任何反应。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同来读一读第9到第11自然段。

5.作者把对青年人的称赞写在了纸上,引发了他们间的一次对话。指名读对话。

(四)练笔延伸

抄写描写聋哑青年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句子。品味作者写作的精妙。

(五)升华情感

1.同学们,文章以一个“游”字贯穿全文。现在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这七个句子,体会一下鱼是怎样游的。

2.谁能再说一说鱼儿是在哪里游的?如果让你给这三个词排排序,应该怎么排?[鱼在水里游,鱼在心里游,鱼在纸上游。]

3.对,青年之所以画活了游鱼,是因为他忘我的爱鱼,忘我的观鱼,忘我的画鱼,使鱼游到了心里,才能让鱼游到了纸上。这让我想起茨威格说的一句话来: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当──全神贯注。

(六)板书设计

观鱼 如痴如醉

鱼游到了纸上 先游到了心里 勤奋 专注

画鱼 栩栩如生

(设计思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源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学生先从对课题的兴趣入手,带着问题去学习新课,并做到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聋哑青年看鱼专注,做事坚持不懈,一丝不苟的好品质。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探究后能够很好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并能够初步感受作者留心观察,细节描写的方法。于是,本课的学习目标也能够有效落实。)

【教学结果预测】

(1)针对目标1,设置了操作性评价,知识掌握性评价,学生能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品质,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讨,能在此过程中有收获有体验。

(2)针对目标2,设置了交流式评价,表现性评价,教师能通过小组讨论表现对学生回答问题情况,适时评价。大部分学生对课文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及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能够完成和提高。

(3)针对目标3、4,设置了交流式评价,表现性评价,通过这种师生、生生的对话交流活动方式,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文意,掌握方法,达到目标。

纸的教案 第18篇

设计意图

各种各样的纸是幼儿生活中最常见的,经常接触的物品之一、有几次,我经常看到小班幼儿把几张小纸片放在水里,看着它慢慢浸湿、慢慢沉到水底,并且高兴得拍手欢叫。我就充分利用幼儿喜欢玩纸吸水的兴趣,设计了科学活动《会吸水的纸》,通过幼儿的几次自由自主的操作,在游戏的过程中探索出不同纸的不同的吸水性,并把此经验迁移于生活中,逐渐培养小班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及探索欲望。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探索几种纸的不同特性,并初步探索,发现几种纸不同的吸水性。

2、能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3、大胆地参与科学活动,培养探索发现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人一个小盆,小盆里有餐巾纸、报纸、挂历纸若干张。

2、每桌一个小方盘,盘里放有红色的颜料水,另准备好的若干份小棒,小棒上贴有3种纸,纸的长度一样。

3。、黑板上贴三种纸,五角星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三种纸,并探索其不同特性。

1、你们前面的小盆里有什么呀?有些什么纸呀?

2、请小朋友用手摸摸,发现这些纸有什么不同?

3、师生共同总结:餐巾纸是毛乎乎的,报纸是光滑的,挂历纸是最光滑的。

二、认识纸的吸水特性

1、(出示一方盘红颜色的水)这里有一盘红水,今天这些纸要和红水做个游戏,请小朋友把纸像老师这样一头捏在手中,一头浸在水中,仔细看看,水会怎样?纸有什么变化?等一会儿来告诉大家。

2、集中幼儿提问

a、刚才你发现了什么?

b、水怎么会到纸的上面的?

引导幼儿总结出:纸有吸水的本领。

三、探索三种纸的不同吸水性

1、餐巾纸、报纸、挂历纸的吸水本领是不是一样大呢?我们来举行个吸水比赛。

2、导幼儿探索比赛方法:把小棒上的三张纸同时放在红水里,观察哪张纸吸红水吸得快?

3幼儿操作,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纸上颜色不断上升的变化状态。

4、组织幼儿交流谁得吸水本领最大,是第一名?谁是第二名?谁是最后一名。

5、师生共同总结:餐巾纸吸水最快,报纸吸水慢,挂历吸水最慢,并把黑板上的三种纸标3星、2星、1星,以示第一、第二、第三。

纸的教案 第19篇

活动目标:

1、尝试学习修补破损的图书的方法。

2、提高剪、画、粘贴的技能。

3、产生爱惜图书的情感,从小养成节约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让幼儿有意观察班级阅览区的图书情况。

2、本班破损的图书。

3、修补图书的材料:胶水、双面胶、剪刀、透明胶、订书机、彩笔、白纸等。幼儿用书第4册第24页。

活动建议:

1、出示收集的各种破损的图书,请幼儿想出修补的办法(看幼儿用书第4册第24页)。

观察各种修补图书用的材料,让幼儿熟悉修补材料,了解使用方法。

2、请幼儿根据图书破损的位置、程度等,想出如何修补的方法。

幼儿分组进行修补图书活动。教师鼓励幼儿对封面破损严重的可进行重新设计,对不能修补的可进行重新组合。

3、展示幼儿修补后的图书,引导幼儿互相参观评价,并说说怎样爱护图书。

纸的教案 第20篇

游戏目标:

1、了解改变桥面厚度、形状与纸桥承重力的关系。

2、通过自我检验及与同伴之间的相互比对,不断探索增加纸桥面承重力的方法。

3、积极动手动脑,体验探索与交流的乐趣。

游戏准备:

积木桥墩(桥墩固定)、白纸、本子(每份数量相同,用于操作)。记录纸、记录笔。

游戏玩法:

1、幼儿将两个积木固定成桥墩。

2、用白纸折叠后放在桥墩上做小桥,上面放本子。一直放到纸桥承受不起。

3、幼儿继续折叠,再次实验。并将每次的实验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上。

4、记录折叠的次数和承受的本子数。让幼儿知道折叠次数越多,承受的能力越强。

活动反思:

1、提供适宜的材料

材料是幼儿探究和学习的中介,只有主动地与材料互动,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加深入,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经验。本次活动为幼儿提供的物化着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材料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而且是幼儿有持续探究欲望的,它支持幼儿运用原有的经验进行充分猜测和验证,有助于幼儿多方面经验的主动建构,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体验。

2、设计探究的过程

整个过程设计体现了教师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更体现了幼儿亲历科学探究的主体性。活动从幼儿已有知识、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对问题答案进行推测,为证实推测而设计“纸条提水”实验,收集数据(记录表),进行交流,得出结论,提出新问题,提升经验,解决问题拓展迁移经验于生活。承上启下、层层递进的流程,提升了幼儿的思维空间。

3、要求及时的记录

实验记录是幼儿在探究过程中所获得的重要信息,能使幼儿关注探究的过程。本次活动要求幼儿在每尝试一种纸条后就记录下数字结果,有助于幼儿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有助于幼儿同伴间的交流和经验分享。

纸的教案 第21篇

一、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生活中拖鞋的结构以及设计原则,培养实用造型能力。

2、技能:掌握制作纸拖鞋的方法和要求。

3、情感:培养学生对应用美术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能运用撕、剪、画、印等方法制作漂亮、合脚的纸拖鞋。

三、教学难点:

对纸拖鞋形式美的装饰。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发现法、练习法。

五、作业要求:

发现和选择恰当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意愿,运用合适的方法制作一双纸拖鞋。

六、教学准备:

1、学具:铅画纸、彩色纸,彩色笔、油画棒、剪刀、胶水等。

2、教具:拖鞋实物,纸拖鞋若干,课件,小奖品。

3、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拖鞋带回课堂。

七、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故事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小脚丫拖鞋店》。(黑板贴示)

今天的故事发生在小脚丫拖鞋店里。

2、讲故事:

在小脚丫王国里,脾气古怪的小王子小脚丫,他只爱穿拖鞋,其他的鞋一律不穿。而且他特别爱美,每天都要换新款。王国里只有一家鞋店,店老板每天将新运到的拖鞋送到王宫里,让小王子挑选。可是这回老板可遇到大麻烦了,小脚丫突发奇想,要穿纸做的拖鞋。纸拖鞋?厂家根本就不生产啊!哪里有货?完蛋了,这下该怎么办?

“小朋友们,你们有办法帮助球鞋老板吗?(生:我们可以自己设计,自己制作啊)好办法!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自己设计鞋子。帮店老板解决问题。

(二)分析结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探讨。

1、拿实物拖鞋看一看,摸一摸。

谈话:老师相信每位小朋友都一双自己喜欢的拖鞋,请你们四人小组讨论一下,你们的拖鞋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拿出自己准备的拖鞋观讨论)

2、指名提问。

相同点:结构相同,都有鞋底和鞋面组成。

不同点:颜色和图案不同。(指名介绍自己的拖鞋是什么颜色,什么图案)

3、欣赏拖鞋(课件演示)。

(1)实物:“前几天,老师也去鞋店里看了一下,找了一些拖鞋,请你看看他们是怎么样的?”

(2)纸拖鞋:(课件和范作)

大家想了、看了,知道拖鞋是由鞋底和鞋帮做成的。下面来看一下老师制作的拖鞋,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是怎样装饰的?

(三)、引导探索制作方法。

谈话:“大家刚才看了老师做的四双纸拖鞋,大家想不想也来做一双?如果请你做,你可以分为哪几步?

A、以自己的脚或实物拖鞋作模剪出鞋子的形状。

B、在鞋底上画上漂亮的图案(图案要夸张)。

引导学生运用撕、剪、画、印等方法装饰。

C、贴上鞋帮并装饰。

引导学生对鞋底的装饰色彩的协调。

(课件出示:)

制作步骤:

1、以实物拖鞋或脚作模剪出鞋底形状。

2、运用撕、剪、画、贴等方法在鞋面和鞋底上装饰。

3、鞋面和鞋帮的组合。

(四)、学生自主表现,教师巡视辅导。

辅导要点:

1、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材料,并以自己的脚做模,剪出鞋底的形状。

2、鼓励学生大胆、细致制作,运用撕、贴、画、印等方法做出各种各样的鞋子。

3、注意卫生清洁和用剪刀的安全。

(五)、观摩欣赏,表演购买拖鞋的情景。

1、拖鞋展示:

小脚丫拖鞋店里纸拖鞋一只也没有,看谁最先帮老板解决困难。

2、表演

“店老板看到你们为他设计了那么多漂亮的纸拖鞋,他非常高兴,想让你们帮他选选,哪一双最适合,请你们先买吧!”

指名购买自己最喜欢的拖鞋,并说说喜欢的理由和提出自己改进的办法。并发智慧星给设计者。

(六)激励发散。

这节课大家设计了很漂亮的纸拖鞋。我希望通过这一节课之后,大家能够多想办法用我们学到美术知识去打扮我们的生活,做个聪明的孩子。

纸的教案 第22篇

教材简说

《鱼游到了纸上》是人教版教材第八册第七组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记叙了作者去杭州玉泉观鱼,认识了一位聋哑青年。这位聋哑青年观鱼的时候认真专注,全神贯注,他画出的鱼儿栩栩如生,就像在纸上游动一样。作者赞美了青年勤奋、刻苦,持之以恒,做事专心致志的优秀品质。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鼓励运用到习作中。

4.学习聋哑青年忘我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做事勤奋、刻苦、专注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中蕴含的道理,从而受到启发。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初知文题之妙

师:大家预习过今天要学习的新课文了吧?(板书课题)谁来读读课题,让大家通过你读的语气,听出你的理解,并且说说这样读的理由。

生1:(读课题)因为这是整件事的结果,课题是在讲述这件事的结果,所以我读得比较平静、平缓。

生2:(读课题)我认为应该惊喜地读,毕竟这是作者的重大发现。

生3:第一次读,可以用惊奇的语气来读。这句话本身就给人惊讶感。

生4:还可以用赞美的语气来读,表示作者对青年的称赞。(生读课题)

师:真好。不同的理解,就有不同的朗读。回想一下,当你刚刚看到题目时,你一定感到惊讶,做了不少猜测。文章以“鱼游到了纸上”作为题目,究竟写的是什么呢?还记得当初的猜想么?

生1:我还以为是童话故事。

生2:我以为是写魔术表演。

生3:我以为是写作者看到的一个奇怪的景象。

师:是啊,不管是谁,一看到这样的题目就会产生阅读的兴趣,这就是好题,能起到吸引大家阅读的作用。

二、切文脉,把握全文大意

师:再看看题目中的这句话,来自课文的第几自然段,它要传递的是什么样的信息呢?

生:在课文第6和第13自然段,说的是青年画鱼很传神,鱼好像游在他的纸面上。

师:这是青年画鱼的成就,也是作者经历这件事所看到的完美结局。(板书:结局)作者在玉泉边看鱼,看青年画鱼,他能看到如此的结果其中必定有原因,有过程。就“鱼游到纸上”这个让人赏心悦目感受至深的结果,大家追根溯源,找找哪些句子说的是“原因”(板书:原因),哪些句子描写的是“经过”(板书:经过)请默读全文,分别做上记号。

学生默读,批注。

生1:我认为第4自然段中写他“呆呆地站在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从来不说一句话”这是“原因”,正是因为他这样认真执着地看鱼才能画得这样传神。

师:板书:认真观察(此板书位于“原因”之下)

生2:我找到第7自然段,整段话写的是青年画鱼的经过。

生3:第8、9、10自然段都是说青年认真作画,不被旁人打扰。

师:板书:沉迷作画(此板书位于“经过”之下)那么,剩余的自然段介绍的是什么呢?

生:还有的段落介绍玉泉,玉泉的鱼,观鱼的大众。

师:第11、12、13、14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呢?

生:作者和青年对话,得知他的身份以及画鱼传神的原因。

师:好的,相信经过这一轮读书大家都能将全文的脉络弄清楚,应该能大致说说文章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吧?

生:作者到玉泉观鱼,认识一个聋哑青年,发现他总是在专心地画鱼。他画得很传神,让鱼游到了纸上。他自己说:鱼先游到心里,之后再游到纸上。

三、品语句,体悟文章内涵

(1)直奔核心,品读“经过”

师:我们重点看看青年是怎样让鱼游到纸上的吧。请关注重点写青年画鱼的第7自然段。再读一读,围绕着青年作画的过程,说说你最欣赏的地方。

生1:我欣赏他画鱼时的专心,从“静静地画”可以体会到。

生2:我最欣赏青年作画的技艺很高。例如:工笔细描,挥笔速写。说明他画得很棒。

师:是的。中国写意画既需要挥笔速写,瞬间抓住对象的'动态,也需要工笔细描,捕捉对象细节的精彩,青年二者兼得,真了不起。(幻灯:水墨金鱼动态图)

生3:我欣赏他的作画态度,从“一丝不苟”这个词可以看出。

师:能结合同伴的发言,总结一下青年作画成功的秘诀么?

生:正是因为他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地画,再加上平时刻苦练习,作画技巧高,才能画出栩栩如生的金鱼。

师: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把青年的可贵品质记在心里。

生:齐读第7自然段。

(2)开枝散叶,品读“原因”

师:再往前看“原因”部分,重点品味描写青年观鱼的语句,看看能否找到他成功的其他因素。

生1:我关注第4自然段,他看鱼很认真,认真就是他成功的法宝。

生2:我关注第8、9自然段,观点和同学一样,这两段都描写青年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地观察,这就是他成功的秘密。

生3:我注意到作者和他对话的部分(11~14自然段),得知他的身份。我觉得他能这样的专心,和他的聋哑有关系。我知道世界上有很多大师级艺术家都有生理缺陷。

师:是啊。例如凡高是精神病患者,贝多芬是聋子,他们的残疾不但没有成为缺陷,反而促使他们走向艺术巅峰。生活并非不公平,关键看你怎么对待。

生4:我也注意这个部分,我发现青年是长期坚持观察、作画的。课文第12自然段说到“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边,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没有长期坚持,也不能画出这样传神的画。

师:大家说得很有道理,请自由读读你所品味的部分,再次加深感受。

生:自由读课文相关部分。

(3)前后贯通,品味其中关联

师:现在请大家把原因、经过、结果三个部分联系起来想一想,青年能让“鱼游到纸上”,他成功的奥秘是什么?

生:正是因为青年认真观察,全神贯注不受干扰地作画,长期坚持,才能画出这样传神的鱼。

师:你能用青年自己的话来解释么?

生:鱼先游到我的心里,再游到我的纸上。

师:好的,大家知晓青年成功的秘密,我想对你们一定很有启发。说说你此时的感受吧。

生1:平时做事也要认真。

生2:全神贯注才能把事情做好。

生3:做事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

师:板书:全神贯注(此板书位于“结果”之下)相信你们已经能体会到,每一个成功都是来之不易的,也都不是上天凭空赐予的,都需要付出你的努力。请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次自由地读读全文。

生:自由读全文。

四、析写法,解读文章密码

(1)结合学习经历,说出“已知”

师:这篇文章的作者在写作上有许多独特之处,值得我们学习模仿。你能结合自己的学习谈一两处吗?

生1:作者写得很生动,就像工笔细描一样,对青年画鱼的过程写得很细致。

生2:作者写这篇文章也是为了让我们懂得全神贯注的重要性,写文章是有目的的。

生3:题目很吸引人。

生4:作者的描写很有条理,说了整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师:很好,你们学有所成。

(2)借助教师点拨,了解“未知”

点拨一:巧设悬念

师:既然是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写,为什么在第6和第13自然段两次出现“结果”呢?第6段出现,是不是太早了,有什么特殊作用么?

生1:通过观众惊奇地喊出来,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

生2:其实也吸引作者,为作者写出下文做好铺垫。文中第7自然段紧接着说“我挤过去一看。”这样的安排就和上文连接很自然。

师:看来,也许把时间顺序稍稍更改一下,把先发生的事放在后面,后发生的事移到前面,文章立刻就精彩多了。

点拨二:暗铺伏笔

师:都说好文章应该是惜墨如金的。我觉得开篇马上切入正题,直接对青年进行描写就可以了,为什么课文第1、2自然段花了那么多笔墨描写玉泉的鱼,观鱼的人。另外,第5自然段似乎也显得多余。

生1:如果没有玉泉的鱼,也就不会吸引青年观鱼,我认为这是环境描写,顺理成章。

生2:玉泉观鱼人多,正可以和后文中描写青年认真观鱼的状态进行对比。人越多,越显得青年认真。

生3:这就好像毛主席说的那样“闹市好读书”,我觉得作者有意在开始把环境写得很嘈杂,就是为了突出表现青年的文静,专心。这就是一种伏笔。

师:很好。当直接描写有困难,或者认为这些描写还不够时,可以围着它的四周打主意。作者的这些巧妙设计,良苦用心终于有人响应了,我代表作者感谢大家。作者善写,你们善读。

点拨三:稳中求变

师:关于青年外貌身份的描写与介绍,文中出现两处。请大家找出来。

生:第一处在第3自然段,介绍外貌;第二处在第11自然段,介绍他是聋哑人的特殊身份。

师:如果按常理,你觉得应该怎样安排这两处,能分得这么开么?能在文章接近结尾的部分才写出身份么?

生:不可以。按部就班地写,这两处应该合并,在开篇就将人物外貌和身份介绍清楚。

师:顺着这样的思路,对比一下,想一想,作者这么写有什么特殊的用意呢?

生1:更好看,吸引人阅读。如果开头就写了他是聋哑人,别人可能就不会那么惊讶了。

生2:通过后来作者的观察写出,更自然。在接近结尾才解开疑团更自然,更顺畅。

生3:这样更有真实感,作者写出自己的观察所得,把自己也融入文章中,不会生硬。

师:看来,即便是按照一定顺序写,也可以稳中求变,寻求结构上的合理变化,让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五、仿章法,尝试借鉴写作

师:课后,请大家在完成单元训练中的习作《我敬佩的人》时,在文章的构思布局上,可以模仿这篇文章。希望你写出的习作也能拥有众多的读者,大家都爱看!祝愿你们也能让“鱼儿”“游”到你们的作文纸上哦!

结束。

纸的教案 第23篇

一、教材分析:

《小小纸拖鞋》是综合制作、游戏的学习活动课。以游戏来营造美术学习的情境,切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通过欣赏、表现、交流等活动来展开纸拖鞋的制作和装饰的探讨学习。

让学生欣赏各式各样的拖鞋,使学生从视觉、触觉上感受实用美术的作用,激发学生创作表现的欲望,积极投入到学习、制作之中,同时起到美术学习的情感教育作用。

二、设计理念:

在成人的眼光里,拖鞋与小学生好象相距甚远,其实不然,拖鞋设计不仅涉及成人的领域,而且还涉及到儿童领域。新课程改革要求学习内容生活化,《小小纸拖鞋》一课让学生把熟悉的拖鞋作为创作的重点,是将学生的学习与他们的生活世界紧密联系,强调学生把美术学习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相结合。通过情境的设置,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能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生活中拖鞋的结构以及设计原则,培养实用造型能力。

2、技能目标:掌握制作纸拖鞋的方法和要求。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应用美术的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

四、教学重点:

能运用撕、剪、画、印等方法制作漂亮、合脚的纸拖鞋。

五、教学难点:

对纸拖鞋形式美的装饰。(拖鞋款式、图案、色彩的完美统一)

六、作业要求:

发现和选择恰当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意愿,运用合适的方法制作一双纸拖鞋,

七、教学准备:

1、学具:彩色笔、白纸、各种材料纸、有色卡纸,剪刀、胶水,各种小装饰品等

2、教具:拖鞋实物,四双纸拖鞋,课件,小奖品。

八、课前交流:

九、课别:综合(制作、游戏)

十、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

(1)鞋的欣赏,丰富视觉形象,注重素材积累

教学设计:教师课件展示鞋的发展演变,在轻快活泼的音乐中让学生欣赏、观察不同年代、不同款式、不同功能的鞋,

(2)引出拖鞋,介绍自己的拖鞋。

(3)拖鞋欣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探讨。

二、 演示与分析

1、通过刚才的活动,你能说一说拖鞋是由几部分组成吗?(多媒体课件演示)

2、设置情境,欣赏学生作品,分析了解创作方法,引导探索制作步骤。

教学意图:欣赏同龄学生不同风格的作品,点播了创新的火花,消除了创作的畏惧心理,产生了你行我也能行的学习动力。

3、师生转化角色,淡化课堂环境,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合作学习,调动学生的参与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1)教学设计:教师出示“美与健拖鞋店即将开业”

拖鞋店里有四个模拟的展柜,分别代表每一组,我们各位同学就是一名小小的“拖鞋设计师”,做好拖鞋的同学请把它放在你那组的展柜里,看哪一组做的最多最快。各组在制作上要力求表现自己的独特之处。

(2)“设计师”运用各种综合材料,设计不种款式,造型新颖有创意的拖鞋。

(3)学生自主表现,教师巡视辅导。(播放音乐)

辅导要点:

A、引导学生选择恰当的材料,利用现成的鞋模,撕或剪出鞋底的形状。

B、鼓励学生大胆、细致制作,运用我们学习过的图案、平面、立体等知识设计一只或一双拖鞋,在设计制作时要大胆想象,可以手绘图案,可以剪贴,注意颜色搭配。

C、注意卫生清洁和用剪刀的安全。

三、观摩欣赏,表演购买拖鞋的情景。(播放音乐)

1、推销拖鞋:

教学意图:将自己的作品向他人介绍,得到他们的青睐和赞赏,是孩子们的愿望,作业交流提高表达能力。

2、拖鞋展示:

教学意图:创设生活情境已是美术课改实验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式,新课程纲要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就是要创造一个理想的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情境,创设有新奇感,能吸引学生的生活情境,为学生的创作奠定基础,本环节还体现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注重了协作精神的培养。

3、购买拖鞋,并说明购买的理由

教学意图:均等级的评价,注重教育过程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个体的倾向性比较主,不评等级,用简单的描述性语言的形式给经适当的.评定,激励学生不断努力,不断进步。

四、课后拓展,加强学科辐射,注重学习延伸。

师出示擦地拖鞋,指出正是有了人们这种创新的精神,我们人类的社会才会不断的向前发展,展示几件用染纸、碎布、橡皮泥等材料制作的拖鞋?课余时间还可以设计出更多更有创意的拖品作品,为今后其他的设计课做好铺垫。

教学意图:一两句话的课后拓展,让那些喜爱学习的孩子有了更宽的学习天地和更大的学习动力,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纸的教案 第24篇

教学目标:

1、促使学生了解时间的特性,理解时间的重要性,体验光阴似箭和不可逆转。

2、帮助学生检视个人的时间管理状况。树立爱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意识。

3、学习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时间的紧迫性,加强自控力。

学情分析:

处于中学阶段的青少年自我意识还没有完全形成,自我控制的能力也不强。随着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的加重,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效率会降低。把握时间是有效学习的关键。而进入中学阶段后,学生对科学利用时间的意识不是很清楚,他们还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更不用说对时间的有效利用。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让学生领悟时间的重要性和学习的紧迫性,其次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合理利用时间的方法,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加以时间运用,不断调整好自己的身心状态,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用时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著名法国思想家伏尔泰出的谜,看哪个同学最快猜出答案。“世界上哪样东西是最长又是最短的,是最快又是最慢的,是最能分割的又是最广大的,是最不受重视又是最令人惋惜的;没有它,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它使一切渺小的东西归于泯灭,使一切伟大的东西生命不绝。”这是什么?

是时间。因为它无穷无尽,所以最长;又因为它转瞬即逝,所以最短。在等待的人眼中,它是最慢的;在享乐的人的眼中,它又是最快的。计划可以把它任意分割;毅力又可以使它无限扩展。在当时,它最容易被忽视;过后察觉又最感惋惜。没有时间,什么事情也做不成。时间不会保留任何不值得纪念的东西;时间又会让所有崇高的东西生命常青。

2、“世界上有一家奇怪的银行,它给每个人都开了个账户,每天都往大家的账户上存入同样数目的资金,令你当天用完。不准把余额记账,不准预支和超支。如果用不完第二天就自行作废。请问,这家银行每天给我们存入的到底是什么?”

也是时间,时间的确是上天分配给每个人绝对公平的东西,每天24小时,1440分钟,86400秒。

二、活动体验

从这两则谜语中你领悟到了什么?时间的确是上天分配给每个人绝对公平的东西,每天24小时,1440分钟,86400秒。同样的时间,有时你会觉得“光阴似箭”,有时你也觉得“度日如年”。你什么时候会觉得“时间不够用”?什么时候会感到“不知如何消磨时间”?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认识时间、把握时间、科学管理好时间非常重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科学管理时间。

(一)“时间切割活动”——撕纸看人生

我们先来做一个时间切割活动。在纸上有从10到100这样的数(发给学生两张长度相等的纸条),代表我们的人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对吗?在纸上点出实现目标的时间点。现在让我们先撕去我们已经度过的岁月,过去的时光我们已经无能为力了,然后再撕去梦想后面的纸。看看每个人还有多少时间?这就是我们实现梦想的

所有时间吗?好的,很多同学说不是,那我们还要继续撕掉那些我们并没有为梦想努力地时间,我们还要撕去1/3睡眠时间,撕去吃饭、清理个人卫生的时间,撕去交朋友,体育锻炼的时间,撕去看电视、玩的时间

我看到很多同学的纸条已经很少了,你已经不舍得继续撕下去了。 现在剩下的纸条就是我们能够实现梦想的时间,拿着手中的小纸条,你都想到些什么?俗话说:“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能回。”

(二)时间切割

1、想一下自己的梦想,在纸上点出自己可能实现目标的时间点。

2、现在让我们先撕去我们已经度过的岁月。

3、然后再撕去梦想后面的时间。

4、继续撕掉那些我们并没有为梦想努力地时间。

5、我们还要撕去1/3睡眠时间,撕去吃饭、清理个人卫生的时间,撕去交朋友,体育锻炼的时间,撕去看电视、玩的时间……

现在剩下的纸条就是我们能够实现梦想的时间,拿着手中的小纸条,你都想到些什么?

由于时间所具备的基本特性,所以时间管理的对象并不是时间本身,而是指面对时间而进行的“对管理者的管理”。所探索的是如何减少时间浪费,以便有效地完成既定目标。

请大家回顾上个星期日,你都做了哪些事,每件事所花费的时间约是多少?列在纸

反思你上周日的行为是否存在“水型事务”?

4D原则区别对待面临的事务

Do it now(亲自做):(紧急且重要)不能丢掉不管、不能拖一拖再办、不能授权的事,按照优先顺序自己亲自去完成。

Delegate it(授权): (紧急但不重要)学会授权,将能派出去的事尽量派给他人干,这样可以节约时间干最重要的工作。

Do it later(稍后再办):(重要但不紧急)把一些偏离目标的精神情绪活动,次要的工作、信息资料不全的工作,暂时挂在一边,待有空时再去处理。 Don’t do it(丢掉不管):(不紧急且不重要) 把一些与目标无关的事,无效益的事,应差的事丢掉不管

三、杜拉克时间管理法

现代管理之父杜拉克认为,有效的管理者不是从他们的任务开始,而是从他们时间开始。

——记录时间;

——分析时间;

——管理时间。

时间管理小建议

1. 设立有挑战但可实现的目标

2. 设定所有工作的完成期限

3. 在精力最充沛时做最用脑力的工作

4. 不要推迟你不喜欢但重要的事情

5. 不重要的事迟一点做

6. 分析你在时间管理方面的障碍

7. 如果你开始做一件事,尽可能做完它

四、时间管理法运用:

反思你上周日这一天,在时间管理上有没有可以改进的?

情景模拟二

星期天,小明起床前就订好了一天的计划:9点开始做数学和英语作业,之后写一篇议论文,然后用一小时上网浏览一下本周球坛情况。下午提早回校出板报。9点钟他准时坐在书桌前,看到凌乱的桌面,心想不如先收拾整理,为今天的学习提供干净舒适的环境。半小时后书桌变整洁了,虽然未能按原定时间开始学习,但他丝毫不后悔,因为30分钟的清理工作很有成效,他满意地到客厅喝水稍作休息。无意间发现报纸上的彩图十分醒目诱人,便情不自禁拿起来看,看了一则又一则新闻。看了一张又一张,不知不觉已经10点多了。他为没履行计划而略感不自在,不过转念想想看报纸也是学习呀,心也就安了。

好不容易做作业了,可不一会儿,好朋友来电话与他无边无际地聊了约30分钟。挂上电话,见弟弟在一旁玩游戏,便与弟弟一块儿玩起来,毕竟一个星期没与弟弟玩了 很快就到了12点,他心想写作文是颇费脑筋的,没有比较完整的时间是难以写好的,倒不如下午再好好做,于是安心吃饭了。

午饭后,他马上就回房间,满以为可以开始专心做作业了。但不一会儿,眼皮就开始打架,他想平常这时候也正是午睡时间,今天反正是星期天就好好休息吧,养好精神可提高学习效率。于是,放心睡了。

一觉醒来已是下午3点多,他果然感到精神充足,打开电脑上网。关机时已快5点,他想剩下的时间不可能完成所计划的事情了,就先做晚上要交的作业,作文下周一才交就明天再作打算了。

讨论:导致小明不能按计划行事的原因有哪些?

分析:“习惯拖延”是最大的时间偷窃者,小明的星期天就是典型的“时间拖延”例子。许多同学都因无法克服小明那样的拖延恶习,特别在考试前,每天摆出苦读架式,甚至中午不休晚上熬夜,而收效甚微。

五、规划自己的时间——如何科学地管理学习时间

小组讨论并记录在纸上

教师总结:

(一)管理好课堂时间

学生的大部分宝贵时间都在课堂上度过,若课堂时间管理不好,听课效率不高,学习就事倍功半,效果大打折扣。但同学们在上课时分心、走神的现象还是较为普遍的。

(二)提高平时学习效率

有的同学也懂得珍惜时间的意义,但有拖拉习惯,应该一小时做完的作业却拖了两小时。我们应训练自己雷厉风行的习惯,遇事马上做不要往后拖,必要时设定完成期限,提高学习效率。

时间管理小建议

设立有挑战但可实现的目标

设定所有工作的完成期限

建立固定的日常工作学习模式

在精力最充沛时做最用脑力的工作

不要推迟你不喜欢但重要的事情

不重要的事迟一点做

分析你在时间管理方面的障碍

确立你不希望被打扰的时间

一次只做一件事

如果你开始做一件事,尽可能做完它

(三)善于利用零碎时间

达尔文说:“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一段时间。”

大段时间固然应该珍惜,零星时间也不能浪费。零碎时间最好做些简易作业,如背诵、记忆单词、默公式等。

六、结束:

课后反思:重新画一下自己的时间,规划安排自己的时间。

纸的教案 第25篇

设计意图

纸在生活中是十分常见的的物品,对于纸的了解和使用幼儿已非常熟悉了。《指南》明确提出,幼儿科学学习要善于利用生活中常见物品,通过观察、操作等方法,学习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同时科学谈及内容应贴近生活经验,将身边的事务和常见现象作为幼儿探究的主要对象和内容,让幼儿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一张纸给幼儿的直观印象是有两面的,但是有没有只有一个面的纸或者如何让一张纸变成一个面,幼儿是难以想象的。本次活动就是让幼儿用眼和手直观感受到只有一个面的纸,感受科学的神奇与乐趣。

活动目标

1. 知道纸有两个面及面的范围分界;

2. 认识莫比乌斯圈,了解其特点,知道如何验证只有一个面;

3.能思路清晰地按步骤实验,感受科学实验的神奇,有崇尚科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一个面的范围;知道莫比乌斯圈的特点和验证方法。

解决措施:活动开始时用一张常见的普通纸先介绍纸的面和面的边缘,知道笔只能在纸的一个面画线(笔尖不可离开纸面)。通过验证并与普通纸圈作对比知道莫比乌斯圈只有一个面。

难点:莫比乌斯圈的制作及对其一面的认识与理解。

解决措施:先制作普通纸圈,再通过观察和听老师讲解制作好莫比乌斯圈,对莫比乌斯圈有初步的印象,最后在老师的提示下完成制作。

活动准备

材料:宽度为5厘米左右的纸条(正反面不同色),剪刀,双面胶,马克笔

幼儿:大班幼儿具备了本实验所需的画直线、粘双面胶、剪刀使用、认识面等的技能。在思维上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能够由一个现象推理证明得出一个结论。在意志方面能集中注意地倾听并根据要求或提示动手操作。

活动过程

一、认识纸的面和边

1.观察并说明纸的特征

师:“请大家观察纸带有什么特点吗?它有几条边缘?几个面?”

2.提出问题并请幼儿尝试

师:“用一条线从一面画到另一面,但是笔尖不能离开纸,你怎么画呢?”

师:“是不是每一条线都经过了纸的边缘?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它不经过呢?”

小结:纸有不同颜色的两个面,刚才我们画过了从一面到另一面必须要经过一条边。

二、发现自己的作品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并找出问题

1. 将纸带粘贴成圈

幼儿操作将纸带粘成圈

师:“请用刚才画线的方法在纸圈上试一下,笔尖不经过边缘一直画会出现什么结果?有几个面上有线条?”

师:“老师也来试一下我的纸圈,看看是什么结果?”

小结:在笔尖不经过边缘和不离开纸面的情况下沿纸带划线,线条的起点和终点刚好遇到一起了,形成了一个圈。线条就只在纸圈的一面出现了而另一面是空白。

2.大胆猜测并验证

——“大家猜一猜如果用剪刀沿着这条线剪开,会得到什么?”

三、按步骤制作莫比乌斯圈,通过验证知道其特点

1.制作莫比乌斯圈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我的纸圈和你们的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师:“是什么原因呢?老师再画一次,请大家仔细观察。”

师:“接下来请大家也来做一个,将纸带一头翻转过来,将不同颜色的面粘贴在一起。”

2.观察并验证纸带的特点

师:“再来画一次试一试,看线的终点能不能回到起点?”

师:“观察一下线条在纸的哪一面呢?”

师:“现在纸圈有几个面呢?为什么?”

小结:刚才说过笔尖不经过边缘只能在纸的一个面画线,现在我们做出的纸圈用一条线就把纸的所有地方画完了,说明纸圈就只有一个面,这就叫莫比乌斯圈。

3.用剪刀操作

师:“用剪刀将纸带继续像刚才一样沿着线再剪一次,看看又能得到什么?”

师:“剪出来得到了什么?跟刚才剪出来有什么不一样的?”

四、感受科学的神奇,提出问题,让幼儿能保持兴趣,继续探索

1.总结

师:“今天我们制作并认识了莫比乌斯圈,它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

师:“它是将纸带翻转一次后粘贴成的圈,我们用笔验证了它只有一个面,而且将它从中间剪开,得到了一个更大圈。”

2.延伸

师:“我们的莫比乌斯圈还有神奇的地方,大家回去可以将现在的纸圈再剪一次,看看又会出现什么?”

师:“将一条新的纸带翻转两次后再粘贴成圈,它还是莫比乌斯圈吗?剪开后又有什么不一样呢?请大家回去验证,发现其中的秘密。”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是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多种用途的体现,很好地展现了身边的科学。从活动过程来看,活动环节由易到难,层层铺垫,从制作到验证,过程很完整。但是活动环节偏多,有各种突发情况发生的可能,活动时间难以把控。从幼儿表现来看,本次活动需要幼儿动手能力、良好的倾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集中使用,对部分幼儿稍有难度。此外,对莫比乌斯圈只有一个面的理解可能有难度。从老师的活动开展情况看,同样需要良好的逻辑思维、较强的表达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活动中多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部分幼儿需要提供帮助。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纸的教案(精选25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纸的教案,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将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华南创作网 声明
粤ICP备2021173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