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范文  评语寄语 > 详情页

我和我的祖国教学设计(必备7篇)

作者:edditor12023-05-21 10:20:08129

教学设计是教育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通过系统的方法将教学过程设计成可操作的程序。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我和我的祖国教学设计,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我和我的祖国教学设计 第1篇

一、课标要求

1.欣赏诗歌,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2.领略诗歌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和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3.对诗歌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4.对诗歌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5.能品味诗歌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二、教材分析

诗中选取了生活中极具特征的意象,运用富于变化的句式,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与祖国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倾吐了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强烈愿望,表达了那个时代青年的共同心声。

三、学情分析

上一节课通过对意象的分析,学生已经对诗歌内容有了初步认知。本节课带领学生向诗歌深处漫溯,不仅要领略诗歌的风采,更应结合当前疫情严重的现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教学目标

1.感知抒情主体

2.掌握诗歌运用的写作手法

3.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诗歌运用的写作手法

难点:感知抒情主体

六、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诵读意象内容情感感悟

第一节低沉缓慢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古老沉重

历史担忧叹服

第二节深沉急促花朵历史希望悲怆期盼

第三节抑扬顿挫崭新现实喜悦激动

第四节美好未来

二、情感表达

1.韵律节奏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舒缓低沉——急促高亢的韵律节奏的变化恰恰也是忧患悲伤——激动兴奋情感变化的外在表现形式。

2.意象(符号)与情感(内涵)的关系

陈旧破败——崭新美好的意象选取的变化也是与忧患悲伤——激动兴奋情感变化相辅相成的。

三、学习目标

1.感知抒情主体

2.掌握写作手法的运用

3.激发爱国热情

四、抒情主体的探究

抒情的主体是我。那这个我仅仅是指个体吗?可以说我和祖国是生死相依,血肉相连的。所以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自然而然就要担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

五、写作手法的归纳

对比重复象征

1.对比。一二节后面的三四节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风格迥然变化。一旧一新,一忧一喜。

2.重复。整个诗歌4小节都是以“我是……”这样的句式领起,末尾都会重复一句“祖国啊”。那这样回环往复就使诗歌气势贯通,强调了对祖国的炽烈的热爱之情。

3.象征。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诗句的含意。

(1)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

“破旧”表现历史之久,“老水车”表现农业生产方式的原始、落后。“数百年来”转个不停,一方面补充“破旧”“疲惫”的原因,极言单调、重复的动作;另一方面,虽然“疲惫”却“纺”个不停,在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坚持运转。诗人用意象,象征祖国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依然顽强支撑着运转的特点。

(2)是“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这句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和希望。“飞天”是壁画或石刻中在空中飞舞的神,象征着美好、吉祥、希望。祖国和人民没有因“贫困”而丧失希望,然而长期以来希望太渺茫,像“飞天”袖间的花朵,美丽诱人,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不能成为现实,所以是“痛苦的希望”。

(3)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象征祖国刚刚从历史的浩劫——个人崇拜、盲目冒进的时代中艰难地挣脱出来,焕然一新的生活即将开始,这一切值得期待,让人民看到了新的'希望。

(4)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

“黎明”的来临,意味着漫漫长夜即将走到尽头,曙光已在涌动,象征祖国已经迎来转折,其势不可阻挡,未来充满希望,美好的生活即将到来。

六、习题巩固

1.对第三诗节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成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诗人把从压抑中释放出来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B.诗中的“我”是冲破樊笼挺然而出的真理,是振兴祖国的不可遏止的活力,是美好的理想。

C.含蓄而深刻的诗句“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是女诗人的自况,她把个人所受的压抑如蛛丝一样轻轻抹去。

D.“雪白的起跑线”,使我们看到亿万建设者奋力争先的雄伟场面;“绯红的黎明”,使我们坚信祖国的前程必将辉煌灿烂。

2.对下述诗节及诗中词语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1节选取“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等意象,从农、工、交通各侧面入手,概括出祖国长期落后和贫穷的情景,字里行间浸润着诗人的忧患意识。

B.第2节“祖祖辈辈/痛苦的希望啊”,一句抒情明白地宣布:祖国、人民,没有因贫困而丧失希望;然而,昔日的希望太渺茫,太象“飞天”袖间的花朵,虽绚丽迷人,却未曾飘落人间。这里诗句明显地流泻出的是惋惜和无奈。

C.第3节,诗人选取了一系列充满生机的意象,诸如“胚芽”、“笑涡”,描绘出处于历史转折时期的祖国形象,尤其是运用了“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这一创造性的比喻,更预示了祖国的新生。

D.第4节,诗篇以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揭示出祖国与儿女的哺育和赡养的血肉关系。诗人动情地写道:母亲曾用伤痕累累的乳房养育了儿女,那么,经历过迷惘、深思、直到沸腾的儿女,理应以富饶、荣光、自由报答母亲。

3.下面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草成于1976年,发表于1979年。特殊的历史时期,赋予诗篇特殊沉重的历史感。诗歌真实地反映出祖国在艰难曲折前进中的轨迹。

B.统观诗篇的情调,先抑后扬,体现出舒缓→急促,低沉→高亢的心路历程。诗近尾声时,诗情沸腾了,诗人献身祖国的热望喷吐而出。

C.通篇以“你”来呼唤祖国。这第二人称的运用,拉近了儿女同祖国的距离,既便于诗人“面对面”地表露心迹,也易使读者感受到“祖国”并非虚幻的词语,而是就在面前的实体。

D.诗人对物象的选择,对意象的塑造,富有独创性与新颖性。老水车、矿灯、路基、驳船、起跑线等事物,不为常人所关注,诗人却从它们身上发现了美,入诗后更富有特殊的审美情趣。

4.诗中所描写的意象,有些有下句承接(如“老水车”在“纺着疲惫的歌”),有些则没有(如“干瘪的稻穗”)。仿照课文,在下面的横线处添加一句,使它们尽可能与原句承接紧密,和谐一致。

(1)我是干瘪的稻穗______________;是失修的路基,________________。

(2)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诗歌小结

八、作业布置

1.背诵诗歌

2.推荐阅读:《馈赠》《船》(舒婷)

九、拓展延伸

历史上有多少仁人志士为祖国奋斗一生,留下了他们华丽的乐章。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历史吧!

十、欣赏视频

十一、教学反思

1.课堂容量较大,时间安排上还应更加科学合理。

2.重点突出不够。

我和我的祖国教学设计 第2篇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对诗歌感情(“我”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把握和朗读的方法(深沉而悲痛、舒缓、低沉);

2、朦胧诗的写作特点(借助一些物象来暗示或间接地表现经验等曲折委婉地抒情)。

【教学设想】

1、以诵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朗读、品读、析读中通过文中把握诗歌的内涵,可以个别读,男女生对读。

2、联系九年级上册学过的《星星变奏曲》来理解朦胧诗的特点。

3、引导阅读一些“朦胧诗派”的诗作,培养兴趣。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二、交流课前探究的作家、作品常识

三、自主、合作的探究课文

1、朗读,整体感知:

学生生成问题预计:

⑴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尝试用“/”和“·”标出节奏和重音。

⑵ 在诗中,诗人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了?这些事物有什么特点?

⑶ 朦胧诗的特点就是曲折委婉的抒情,这首诗哪些地方体现这样的特点?请举例说明。

2、就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进行质疑探究(重在读)。

3、有感情地朗诵(比赛)(男女生各读一节)

四、拓展阅读

其它朦胧诗作,如舒婷《馈赠》、《致橡树》。

五、综合创新、产生新疑

诗人通过“老水牛”“矿灯”“稻穗”等众多具体事物来表现自己强烈的爱国情感,使诗具有美的意境。请你模仿本诗,创造其它的事物,构成相应的意境,仿写其中一节。

我和我的祖国教学设计 第3篇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对诗歌感情(我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把握和朗读的方法(深沉而悲痛、舒缓、低沉);

2、朦胧诗的写作特点(借助一些物象来暗示或间接地表现经验等曲折委婉地抒情)。

【教学设想】

1、以诵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朗读、品读、析读中通过文中把握诗歌的内涵,可以个别读,男女生对读。

2、联系九年级上册学过的《星星变奏曲》来理解朦胧诗的特点。

3、引导阅读一些朦胧诗派的诗作,培养兴趣。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二、交流课前探究的作家、作品常识

三、自主、合作的探究课文

1、朗读,整体感知:

学生生成问题预计:

⑴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尝试用/和·标出节奏和重音。

⑵在诗中,诗人抒发了对祖国怎样的感情?这种感情又是通过哪些事物来表现了?这些事物有什么特点?

⑶朦胧诗的特点就是曲折委婉的抒情,这首诗哪些地方体现这样的特点?请举例说明。

2、就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进行质疑探究(重在读)。

3、有感情地朗诵(比赛)(男女生各读一节)

四、拓展阅读

其它朦胧诗作,如舒婷《馈赠》、《致橡树》。

五、综合创新、产生新疑

诗人通过老水牛矿灯稻穗等众多具体事物来表现自己强烈的爱国情感,使诗具有美的意境。请你模仿本诗,创造其它的事物,构成相应的意境,仿写其中一节。

我和我的祖国教学设计 第4篇

教学内容:继续学唱歌曲《我家在中国》、欣赏合唱《我的祖国》。

教学目标:

1、完成《我家在中国》的合唱部分,富有感情地演唱全歌。

2、记住《我的祖国》的主要旋律,并能分析两个乐段在音乐情绪上的对比。

3、在演唱和欣赏过程中继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气势磅礴的《红旗颂》,这节课我们要欣赏一首既优美亲切又宏伟壮丽的合唱歌曲《我的祖国》,这首歌被选入“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听来使人既感亲切又心潮澎湃,同《红旗颂》一样,能激起我们的爱国之情。

简介歌曲。

2、欣赏歌曲《我的祖国》。

(1)初听一遍。

(2)请学生说说听赏的感受。

(3)复听。随录音哼唱第一乐段的歌词。

(4)学生完成课本上填空。

(5)再欣赏一遍,要求学生记住歌名及主要旋律。

3、继续学唱歌曲《我家在中国》。

(1)复习第二乐段。(只唱第一声部)

(2)共同学习合唱部分的第二声部。

(3)分两声部合唱。

(4)学习反复记号,这个记号常用在结尾部分。

(5)学习结尾句。

(6)学习第一乐段的歌谱。

(7)富有感情地演唱全歌。

4、小结。

学生学习两声部合唱时效果良好,对歌曲表现出极大的关注。

我和我的祖国教学设计 第5篇

教学目标:

⒈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⒉学会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地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难点: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教学设计精品推荐

对肖邦弥留之际请求的理解。

教学准备:

投影片、挂图。

拟定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⒈读通课文。

⒉学习生字新词。

⒊指导写字。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⒈直接板书课题:⒊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⒉针对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

⒈带着疑问读课文,把字音读准。

⒉指名分节读课文。

⒊对课文内容质疑。

⒋再读课文,自我解决解题时所提出的问题。

三、指导分段。

⒈读课文,依据教师提供的事情情节发展分段。

⒉交流分段。

3、小结。

四、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细读课文,体会肖邦强烈地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第3课,生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节。

⒈提问:肖邦为什么不得不离开自己得祖国?

⒉自由读第一节,思考,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问题。

⒊指导朗读。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案教学设计精品推荐,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和我的祖国教学设计 第6篇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重要句子。

2、用上关联词进行说话训练。

3、感受钱学森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壮志。

【课前谈话】

1、板书课题。

2、式胆量,读课题,加“!”再读课题。

3、哪个词应该读得重一些?(终于)

4、你能用终于说一句话吗?

【教学过程】

一、分析五处有时间的句子

老师从课文中摘录了五个句子,这五个句子其实就是钱学森回国的过程。从这五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1949年10月1日)当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便立即决定回国工作。

1950年9月,钱学森辞去工作,办好了回国手续。

1955年,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回国。

1956年,9月17日,钱学森登上了回国的轮船。

(1956年)10月8日,他含着幸福的泪花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教师点拨如下:

1、从“立即”这个词,可以知道钱学森迫切想回到祖国,作出回国的决定毫不犹豫。(板书:想回国)

2、“被迫”的意思是“不得不”,钱学森回国受到了美国的阻挠,在强大的压力下,只能同意钱学森回国,钱学森回国容易吗?(板书:难回国)

3、从“幸福”和“泪花”这两个词,可以看出钱学森对祖国有着深厚的感情,回国不容易,历经千辛万苦,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回到祖国。(板书:能回国)

4、从五处时间,可以知道时间长,难回国。

同学们,从1949年到1956年,将近7年,这7年的时间对钱学森来说是多么漫长!钱学森25岁留学美国,45岁才回到祖国。他在美国学习、工作、生活了20年,在这20年中,他始终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土地,没有忘记故土的亲人朋友,更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二、读课文,激起气愤,振奋精神

1、咱们全体起立,让我们带着对钱学森博士深深的敬仰之情读一读课文。

2、课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气愤不已?用“﹋﹋”划出;哪些地方使你精神振奋?用“——”划出。

3、读“气愤不已”的句子。

用读过的内容,说说这个句子:

虽然______________,但是钱学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振奋精神”的句子。(重点指导)

挑选一个句子说话:

(1)望着雄伟的天安门城楼,钱学森激动地说:“有_________,有_________,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终于回来了!”

(2)望着雄伟的天安门城楼,钱学森激动地说:“在________下,在________下,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终于回来了!”

5、同学们,我国每年都要派出大量的留学生去国外深造,可是他们学有所成后,大部分都留在了国外,仅有30%的留学生回国。北京大学物理系培养出来的优秀学生大部分都出国了,仅在美国就有500余人,为什么他们不愿回国而钱学森却要坚持回国呢?(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解释吗?)

(1)“一切”指什么?说下面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__________________,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板书:金钱地位名誉)

(2)用这一段话的内容,挑选一对关联词说话:

◆因为……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

◆虽然……但是……

◆即使……也……

(3)填一填这个“不等式”:( ) > 金钱 + 地位 + 名誉

同学们,钱学森看得比金钱、地位、名誉都重要,因此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国。

三、抒发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1、钱学森回国以后,勤奋工作,刻苦钻研,为我国的导弹、火箭和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被人们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现在,钱学森爷爷已经九十高龄,他还在时刻关注着祖国科技的发展,关注着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此时此刻,你想对钱学森爷爷说些什么呢?(写在课本上作为读书心得)

交流心得。

2、同学们,钱学森博士浓浓的爱国热情和拳拳的报国壮志使我们深受鼓舞。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我们期待有更多的留学生学成回国,我们期待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我们更期待我们伟大的祖国日新月异,繁荣昌盛!

我和我的祖国教学设计 第7篇

学习目标:

1、以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体验情感,感悟积累语言。

2、抓住关键词句,反复诵读,体会感受钱学森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壮志。

3、了解钱学森放弃一切,冲破重围,历尽艰辛,毅然回国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

抓住关键词句,反复诵读,体会钱学森的爱国热情和报国壮志。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营造氛围

中华民族,历经沧桑,在历史的长河中,从夏到周,从秦到唐,从宋到清,多少英雄豪杰为祖国的富强而拼搏献身;多少伟大人物,用他们的聪明才智,为祖国描绘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人生画卷;多少爱国志士,用他们的赤诚之心,为祖国谱写了一曲曲崭新的篇章。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就是其中的一位。

今天,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走近钱学森,感受他的一段特殊经历。

二、初探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提出要求:

(1)初读课文,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词语多读几遍;

(2)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3)课文我们介绍了钱学森哪些方面的情况?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分节指读课文

(2)课文向我们介绍钱学森的哪些方面的情况?

(3)口头填空,概括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从()回到()的经过,表现了他的()思想感情。

(4)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分段。

三、精读课文,指导点拨

1、指导学生精读“伟大决定”部分。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钱学森为什么要放弃在美国的一切,祖国的环抱?

(2)哪些语句表现了钱学森献身祖国建设事业的急切心情?

(3)分男女生读课文1、2

自然段,想想这两个自然段的关系。(第2自然段是承接第1自然段的,它是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2、小组合作学习“苦难的日子”部分。

(1)思考:①美国当局是怎样阻挠钱学森回国的?②在美国当局的阻挠下,钱学森表现怎样?

(2)分小给合作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教师作适当点拨:

美国当局阻挠下钱学森回国的4种手段:

①民航局通知他不准回国。

②海关检查他的行李,硬说里面藏着重要机密,是一个间谍。(其实是教科书和笔记)

③他突然被捕,被关在海岛拘留所,遭受无休止的折磨。(每天晚上,不能休息,体重下降近15千克)

④被保释出来后,行动受限制,信件受检查,电话被监听。

(4)钱学森的表现:读课文?最后一句,读出钱学森在美国当局的阻挠和迫害下,不屈服,坚持回国的决心。

3、略读“幸福泪花”部分

(1)自由读课文

(2)思考:钱学森为什么能胜利地回到祖国?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找出来。

(3)读读钱学森胜利回国的语句,体会含着的意思。

①美国政府被同意钱学森回国。

②望着天安门城楼,他激动地说:“我相信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终于回来了!”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全文,指导作业。

课堂导入缺乏生活意识,在“激情导入、营造氛围”这个环节中,以期通过教师激昂的情感和精美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情境,而本文所写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钱学森克服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归国的故事,离学生的生活有一定距离,因而,这样的导入,不但不能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反而更增添了陌生感,拉开了学生与钱学森的距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局外人。

整体感知部分,未能将学生置身于主体的地位,教师的主控意识过强,教师出示的自学要求没有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来对待,学生没有质疑困难的机会,没有选择的机会,没有自主的机会。

指名分段读课文,学生缺乏自主性的选择过程,基本处于被动地位,忽视了学习主体学生的兴趣,不利于学生自意识的形成。

口头填空的设计,是在教师“精心”设计下完成的,只能紧跟教师的教学环节亦步亦趋。

综观课堂主体部分的教案设计,传统的师生关系依然没有得到调整与转变,所有的问题都是由教师设计的,不难想像,这样的课堂肯定还是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和观众。这样的上课变成了师生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主导”痕迹太重。

本教案中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体现不足,尤其是涉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在教案中落实不够到位。整个设计基本上是拘泥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过多关注对词句的分析,忽略了促进学生智慧、情感、精神等方面的完全生成。《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要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时间、潜心读书,深入思考,让学生真正地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进行自主性阅读,而教案的设计忽略了学生直接面对与文本的充分对话,缺乏师生,生生之间围绕着与文本对话,互动对话,多向交流,教师没有很好地让学生读书,理析分析过分注重,应该通过反复诵读,形成一条情感主线,把语境、情境融为一体,促进学生与文本进行积极对话,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体会到作者写作时的情感,进而引起情感共鸣,感受到钱学森献身祖国的赤诚之心,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另外,我们要考虑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能否逐步地掌握学习的方法。该教案关注怎样教的过程,而不是关注学生怎样学的过程,综观整个教案,课堂理性化、程序化太足,从提出读书要求到合作学习,从精读课文到总结全文,一切主动权都掌握在教师的手中,课堂教学只是在走一个程序化的过程,学生没有权利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去研究,没有权利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去学习,只能被动地配合教师完成任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引导学生融情于课文中,让学生品味词句,挖掘蕴涵在字里行间的隐隐情愫,导致了学生诵读不足,只停留在“语表层”,没有进一步地穿透“内蕴层”,咀嚼不足,没有经过揣摩咀嚼语言,得到的是教师强塞给自己“教参”上现成的结论,学生不能倾注自己的情感,披文入情,审美体味,从而削弱了三维目标的整体落实。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我和我的祖国教学设计(必备7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我和我的祖国教学设计,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将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华南创作网 声明
粤ICP备2021173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