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范文  评语寄语 > 详情页

客户为中心读后感(集合25篇)

作者:edditor12023-05-19 15:20:20401

《以顾客为导向》是一本关于企业管理的书,是继《从奋斗到胜利:华为 HR概览》之后的又一本书,它将从公司的经营管理的角度,向读者展示这一过程中所遵循的经营理念、经营策略和经营机制。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客户为中心读后感,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客户为中心读后感 第1篇

华为以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为主要价值观形态,坚持多年,终于让价值观指引企业发展,为基础连接一切。我原本认为,所有上市公司的价值管理对客户的认知都是清晰的、非口号式的便于执行的,读完这本书之后才豁然开朗:绝大多数把为客户服务、以客户为中心当作口号的企业,都离客户很远,根本不重视客户诉求,最后远离市场,被客户抛弃。

任正非在这本书里说了一个观点很重要,值得每一个创业者和有责任心的人思考。他说:客户是唯一给我们钱的人,我们要服务好他们。任正非用一个非常简单的买卖关系,深刻阐明了客户之于企业的重要作用。写到此也让我想到相声演员郭德纲的每次演出之前的调侃:感谢各位前来观看我节目的衣食父母,是你们支撑起我的梦想,让我有了今天。衣食父母、唯一给我们钱的人等通俗易懂的词都在说明主顾关系:我们的价值是服务于客户,我们的存在价值是因为服务客户而得到体现!但凡懂客户的价值的企业家,都非常重视客户的诉求、意见与建议,也有非常之方法从服务、产品等各种形式中展现这样的重视。

华为基本法里有一个原则,不仅仅适合企业发展,更适合有责任心的为人处事,那就是首问负责制。首问负责制也是华为价值观中以客户为中心的主要着眼点和落脚点,基本含义是:任何用户咨询华为任何一个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第一个被咨询的人有义务对问题的解答负责到底。举个例子,客户问华为终端销售工程师关于交换机的配置问题,终端销售的人如若不懂,需要把问题转交给后端专家解决客户疑问(中间可能需要协调、跳转多次才能解决),最后第一个被询问的终端工程师要对整个问题负责。由此,客户的每一个问题都会有很好的解答,用负责人的态度,为客户的每一个疑问、困惑和迷茫给出参考。

华为有许多优秀的基因,这些优秀的基因并非天生,而是后天学习而来。从接受IBM咨询服务以来,华为按照国际化标准要求自己,一步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给后来很多艳羡的期盼,更多的价值在于其成功经验被总结《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等系列经典书籍,供后来者参考、学习。

一个学习的人永远不会落后太多,三五年里可能擦边很大,长期坚持一定可以超越自己、完胜自己!

客户为中心读后感 第2篇

讨论业务管理,首先要把业务管理为谁的问题搞清楚,这样才能明确业务管理的目的和方向,才能理清业务管理的主线,才能从根本上排除长期困扰企业业务管理的各种干扰因素。而回答业务管理为谁的问题并非像初看上去那么简单,它实际上涉及企业是为谁而存在的这一根本问题。

企业是为谁而存在的?西方的微观经济学和企业理论有两种互相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企业,更确切地说是公司,是为股东(shareholder)价值最大化而存在的。道理很简单,企业是股东投资建立的,投资人追求的是投资回报最大化,如果企业不能为股东带来更高的投资回报率,股东就会要么撤换经理人,要么撤资转投其他企业。这种观点在资本市场发达的美、英等国代表了一种主流的企业理论。另一种观点认为企业是为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价值最大化而存在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客户、员工、股东、供应商、合作伙伴、社区等与企业利益攸关的社会群体。这种观点的理由也很强壮,没有客户、员工、社区等利益攸关群体的满足,谁来回报股东?哪来的股东利益?后一种观点代表了很多欧洲和日本企业的看法,并受到这些地区和国家相关法律的支持。

华为的观点与上述两种代表性观点有所不同。华为认为: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为什么要把客户放在第一位?为什么要强调这是唯一理由?本章将对此做出解释。其内在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客户满意是一个企业生存的基础,企业不是因为有了满意的股东才得以长期存在,而是因为客户对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感到满意而付钱才得以继续生存。因此,在企业所有干部员工中牢固树立为客户服务的理念,让企业的一切业务和管理都紧紧围绕以客户为中心运转,其重要意义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其难度再怎么估计也不过高。

本章将从企业的灵魂、企业发展的原动力、队伍建设的宗旨、企业的生存底线和帮助客户商业成功等几个方面,围绕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这一命题展开论述。

客户为中心读后感 第3篇

《以客户为中心》作为华为业务管理纲要之一,系统地阐述了华为在业务管理方面的战略思想,以及如何落地执行这些战略思想,从而打造华为的超强业务运营能力,支撑华为从一个不为人知的小公司成长为行业全球领袖和世界500强。这本书值得企业管理者多次研读,深入思考并亲身践行其中思想。

以客户为中心,绝对不是一个噱头。任何企业的最大收入来源均源自客户,为客户服务,满足客户需求并长期关注客户的利益理所应当的成为企业的发展宗旨和原动力。川润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是成就客户,也为企业日常运营活动奠定了基调,那就是避免以自我为中心,强调以客户为中心,以生存为底线,在满足客户需求,帮助客户成功的同时实现川润的商业成功。川润启动了流程性组织变革、项目管理导入、IPD/LTC流程变革和引入战略绩效等变革活动,这些变革的最终目标只有一个:如何能更好更快的服务客户,为客户提供质量好、服务好、低成本、响应快的产品与服务综合解决方案。川润应该致力于用IPD的思想去开发能解决客户短期痛点和长期发展需求的产品解决方案,思考如何提质降本增效,将优质资源向优质客户倾斜,深淘滩低作堰,构筑长期战略伙伴关系,避免被较低水平的竞争对手拉入价格恶战,被迫走低价格、低成本、低质量的短视发展路线。

显而易见的是,川润当前阶段更关注如何追求长期有效增长,实现规模和效益同步合理增长。这就要求川润必须做好未来几年的战略目标分解,调整企业发展导向为客户需求导向,多与客户交流,了解客户及最终用户的需求,围绕客户及最终用户来考虑做什么、怎么做、如何持续发展的问题。不仅仅是简单给客户提供产品,还要致力于给客户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关注客户的长远需求。同时,川润也必须坚持开放进取、携手共赢的价值观,构筑开放、竞争、合作的良好商业生态环境。不仅要和友商良性竞争共同发展,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更要真诚地善待供应商,构建产业链的整体强健。

要保持长期有效增长,要经得起诱惑,聚焦主航道,在主航道上创新,不畏艰难,厚积薄发,坚持在大平台上持久地大规模投入,保持主航道产品竞争力。同时,企业也要积极发展自己的第二曲线乃至第三曲线,鼓励研发部门创新,但绝对不是盲目创新,要坚持技术创新和客户需求双轮驱动,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做产品,以技术创新为中心做未来架构性平台,积极获取自有核心技术知识产权,拥有并长期保持步入世界竞争的能力。

川润的核心价值观之一精进求实一直指引着川润管理者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不断完善着川润的管理体系,这些管理进步将会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公司在未来竞争的泥潭中不断前进。道家的治国理念是“无为而治”,其实企业的治理又何尝不是?越来越多的先进企业在探索如何构建有效管理平台和高效管理体系,摆脱对资金、技术和人才的依赖,建立从客户中来,到客户中去的流程化组织和运营体系,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贯通,提高运营效率和效益。

关于管理体系提升,有三个流程不得不谈,其一就是,川润强调在全公司推行项目管理,以功能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这和公司所处的行业或者产品特性并不矛盾,未来的战争是“班长的战争”,未来的公司运作模式一定是大平台+多项目,期待着更多的同路人理解并充分践行“项目管理思维”。目前,川润已基本实现项目全预算制和资源买卖机制,但项目成本核算和项目财务经理反向用数据指导业务开展仍处于待提升阶段,要想提升项目管理能力,不能只看交付结果,更要关注经营管理结果。其二,公司正在启动的IPD流程变革,属于规范面向市场创新的流程体系,可以帮助公司制度化地快速推出高质量产品,IPD成功的核心辅助也是项目管理思维,研发项目管理和交付项目管理相辅相成。川润要成为全球流体控制技术引领者,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行IPD,建立规范且卓有远见的项目评审体系,以及灵活机动、不失原则的短线评价机制。其三,打通LTC流程,建立销售项目铁三角机制并成功落地,融入交付项目管理。只有贯通以客户为中心的LTC流程,实现全流程信息流、数据流的打通,建立关键点集体评审和决策机制,实现高质量交付和客户满意度提升,才能真正实现流程化组织建设。

最后,结合这次新冠疫情带来的影响,在这里提出企业管理数字化变革,在未来的几年里,川润要快速提升基础数据的准确性,并实现用IT信息化打通全流程,确保数据流精准、快速地在各业务单元流动,基于数据和事实进行科学高效管理,并高度重视信息安全。

管理变革的目的是多打粮食和提高土壤肥力,不是为了管理而管理,希望川润的管理者能够不断自我批评,不断总结管理案例,掌握综合变革方法的金种子,“变法”成功,真正成为行业全球领袖。

客户为中心读后感 第4篇

华为《以客户为中心》讲述的道理较为通俗易懂,哪里有人,哪里就有客户;哪里有客户,哪里就有市场,所有的市场都是以客户为中心,所有的产品都是以服务客户为宗旨,但是在利息的驱动下,能够坚持做好服务客户,以客户满意度为目标的企业并不多。

以客户为中心是企业存在的根本理由,甚至是唯一理由。若是不了解市场环境,不知道客户所需,那么所有的一切都只是“闭门造车”,即便是造出了灰姑娘的水晶鞋,能适穿的人也寥寥无几。

可以说,客户的需求是贯穿公司各业务环节的,技术系统需要以市场及客户的需求为研发方向,市场销售要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业务突破点,生产制造也需要最大化满足客户的定制化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客户的需求决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有句俗语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拿到客户身上同样适用。绝大多数的消费者在购买产品之时,都会仔细挑选,货比三家,因此,实实在在拿出符合客户所需、并且质量好、性能佳的产品,才是企业致胜的“不二法宝”。

作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领军品牌,福田汽车22年来的取得的辉煌成绩,同样离不开“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核心”的发展理念,注重技术创新、紧跟市场需求,努力做到让客户满意,凭借优秀的产品品质和卓越的技术优势,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最大化实现自身价值的提升。

在公司“聚焦价值精益运营”的方针指导下,我们更是要将这种优势转化为动力,拼搏奋进,努力前行,在帮助客户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取得自我成长和自我提升。

客户为中心读后感 第5篇

最近一段时间读了华为公司的《以客户为中心》,感触颇多。华为能够在短短的二十几年里,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公司成长到如今世界级的高科技企业,离不开他那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核心价值观。

一个强大的公司必须做到以客户为中心,需要我们从客户中来,到客户中去。华为的成长告诉我们,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打动客户,才能让公司更好地生存下去。物商集团也是如此,客户的利益就是我们的利益,要想让客户满意,要想有良好的客户关系,我认为只有一条途径,那就是坚持优质服务。为客户提供有效服务,在服务中找到工作的方向和自己的价值,成就客户就是成就我们自己。正如任正非所说:生意之道,不是用利己的方式达到利己的目的,而是用利他的方式达到利己的目的。

一个强大的公司必须在发展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创新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华为是这样,其他公司也是这样。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适者生存,历史上很多创始者最后变成了失败者。这些巨头的倒下,说穿了就是舍不得放弃既得利益,没有勇气革自己的命。创新虽然有风险,但是不创新才是最大的风险。对于物商集团来说,我们也要时刻保持一种创新的精神,包括制度的创新,经营方式的创新,人员考核的创新等。创新一定要开放,一个不开放的文化,就不会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创新一定要继承前人成功的'经验,只有继承,才能进一步发展;创新一定要宽容失败,肯定反对者的价值和作用,允许反对者的存在。

一个强大的公司还必须具有规范的管理手段。如何通过有效的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将工作流程化。流程是一个团队做事的基本原则,只有确立流程责任制,才能真正做到无为而治。将流程做到标准化、程序化、模板化但不僵化,是所有公司的奋斗目标。华为作为互联网行业领军者,他们可以通过IT实现企业信息化,我相信物商集团也可以通过IT建设,用互联网的方式将公司内部流程打通,使内部管理端到端简单、有效,过程透明,大幅度提高管理效率。

华为的强大值得我们学习,从这本书上,我了解到公司的发展要以客户为中心,客户的需求就是公司发展的方向。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追求创新,坚持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的长久生存。作为物商的一员,我会在工作中聚焦业务,简化管理,坚持艰苦奋斗,用乌龟的精神,追上龙飞船。

客户为中心读后感 第6篇

以客户为中心,作为现代管理的`要义之一,已经是所有企业都明白的事理,但明白不等于执行。在实际中,"以客户为中心"执行的好坏,首先取决于与客户直接接触的前线销售人员。

想起一位朋友在香港买东西的经历。她在金钟的时装店买衣服,选中衣服和尺码后就去试衣服。出来的时候,发现服务员已经在试衣间门口排放了一列与她试的衣服风格类似的衣服,而且每件有两个码数。她从中挑了一件再进去试,出来的时候,试衣间门口的衣服又有了些许变化--原来服务员根据她再次挑选的衣服,又对她可能会喜欢的衣服作出了调整。不过是每件五六百港币的衣服,服务便能够如此贴心。她非常感动,一下子买了不少。

这个例子至少给我们两点启发:

1、首先要有优秀的有天分的员工,训练有素的一线人员,能够极大地拉动销售,为企业创造价值。

2、要有良好的机制让优秀的员工发挥系统性的作用。

客户为中心读后感 第7篇

现在有很多的企业都在学习华为公司的企业理念,探寻华为是如何在国产电子产品中脱颖而出的,我们要做的不仅是从中学习,还要反思、改进,通过阅读《以客户为中心》,学习到优秀企业的管理思想,深受启发。

打开本书的扉页,首先看到的是任正非的题记。如果一个公司真正强大,就要敢于批评自己,如果是摇摇欲坠的公司根本不敢揭丑。如果我们想在世界上站起来,就要敢于接自己的丑。正所谓“惶者生存”,保持危机感的`公司才能生存下来。

“我们要以大海一样宽广的心胸,容纳一切优秀的人才共同奋斗。找支持、理解和帮助世界上一切与我们同方向的科学家,从他们身上找到前进的方向和力量,容忍歪瓜裂枣。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现在的市场瞬息万变,我们必须要树立大敌当前、胆战心惊的危机意识,及时发现危机,用命悬一线的紧迫感,努力化解危机;要学会在危机中提高自己,展现自己的魅力和价值。

打开目录看到一个非常醒目的标题,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其实为客户服务不仅仅是华为存在的理由,也是所有企业存在的理由。同样,为客户服务也是我们公司的使命。

我们始终牢记“为社会提供健康食品”的企业使命,不忘初心、坚定信仰、勤奋工作。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生产服务于营销,快速适应市场变化,迅速满足消费者需求。

现在的人们都追求高质量生活,产品质量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以为客户提供健康食品为己任,提高服务质量,创新优质产品,与客户在共同成长的前提下实现企业发展。

客户为中心读后感 第8篇

华为在中国民营企业里是最成功的,没有之一。即便到了如今的体量和规模,发展依旧不见颓势,每年仍然保持40%以上的增长速度。作为一名非华为出身的管理者,研究华为成功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总会有或多或少的一些收获。

我所接触到的很多民营企业都在学习华为,甚至有很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也都在毫不犹豫地学习华为。管理咨询领域的前辈们说华为的成功有太多因素,但最重要的转折点是管理层斥巨资请IBM公司做IPD项目以及后续一系列管理变革项目;部分从华为出来的朋友说,华为的成功其实本质上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成功;还在华为任职的同学说,华为内部人看来华为毛病太多,但每个人发现毛病从不抱怨,而是积极去改变毛病,不管自己能不能彻底革除毛病,这就是华为成功之道;我也曾经肤浅地对客户说,华为的成功源于钱分对了……

无论如何,华为最终是成功了,成功到华为将历史中的会议纪要摘录出一些章节来印刷成书就可以卖到洛阳纸贵的地步。我所在的项目组所幸下手较快,在七月就买到了第一次印刷的《以客户为中心》这本书,据说有很多人想买却不得不等到第二次甚至是第N次印刷了。

从内容上来看,《以客户为中心》与《以奋斗者为本》两本书中,有部分内容是重复的。想想也是必然,这两本书都是源于华为内的会议纪要、任总的文章、任总的发言,选稿的途径是一致的,形式也是一致的,而且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都是华为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难免会出现同一句话或者同一个主题同时强调这两种主张。比如说《以客户为中心》的内容主线:华为的价值主张、业务增长、效率提升,被一次次提及,被一次次强化,并细化到一项项管理变革措施。

华为《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讲的都是一些浅显的常识,但能把大众所熟知的常识在一个多达十八万人的大企业里践行到位,是何等伟大的事情。正是如此伟大的事情,才导致华为如此伟大的成功。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谓的"道"无非就是基本规则,这个基本规则并不见得一定要多么高深、要多么花里胡哨,最朴实、最简单的道理组成这些基本规则,所谓"大道至简"就是这个道理。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实务中,所谓的"道"也是至简的一个普通规则。举个例子,企业的战略发生调整或商业模式发生变化,必然对组织和人的要求发生变化,人力资源管理就必须跟随着这种变化而变化,这就是人力资源管理最根本的"道".

有很多的现象都在支撑这个"道".如很多企业忠诚无比、且做出很多历史贡献的创业元老,在企业变革过程中却成了企业发展的阻力。老板有时会做出看起来很不近人情的果断措施,却给组织带来不可修复的伤害。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就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道"成为一种静态的"道".元老没有错、老板也没有错,错的是企业面临变革,对人的要求出现变化,但元老不去响应这个变化,老板也不去宣贯这个变化,且人力资源管理根本对这种变化完全后知后觉。

秉承静态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道"即很多人经常提到的"为专业而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我在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经常跟我的老板提"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其时"为专业而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有一定的市场,至少不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损失。但现如今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人力资源管理固守静态的"道"已然不太合适,大型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机构向三支柱转型就是一个最典型的现象,除外在的组织形式上的变化外,人力资源管理思路转变更是关键。

通常认为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支撑职能,客户主要来自内部;更具体一些,即便人力资源管理的客户来自内部,那么到底来自内部的何处呢?有人说人力资源管理是夹心饼干中的奶油,一边是老板,一边是员工;但更深层次一些,人力资源管理的心应该在哪里呢?

有人会说在员工,从外部环境来看,员工属于弱势群体,无论是法律还是社会舆论环境都会往员工层面去靠拢;从植根于灵魂深处的文化倾向而言,还是员工,因为老板毕竟是少数,而员工是大多数;从个人情感而言,依旧是员工,因为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更多的也是一个被雇佣的员工。但看完《以客户为中心》后,我隐隐觉得人力资源管理要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那么内心深处的位置首先应该摆在企业。这里不用老板而用企业,是因为我认为企业可能会更加准确。

按照《以客户为中心》的评判标准,华为认为只有客户才会为华为提供赖以生存的利润,那么任何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均是由企业提供,而不是由任何一名员工或者是代表员工的工会组织提供。从这个评判标准出发,人力资源管理的客户一定是企业。

既然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客户,那么人力资源管理就应该不惜一切代价地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提升客户满意度,继而实现自身的价值。当员工的利益与企业利益相冲突时,人力资源管理应秉承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原则;当人力资源价值投资与企业短期利润出现冲突的时候,人力资源管理应秉承短期利益服从长期利益的原则。

从思想的高度把握这些基本规则后,接下来是具体业务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应被动地承接企业的战略规划与经营计划,而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企业的战略规划中,明确人力资源现状对企业战略的支撑作用和差距,并据此决定选育用留的具体措施和策略。

回到"大道至简"的智慧,一本《以客户为中心》是简略的,但要从其中发掘出无限的智慧,除书本之外,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应用书中的道理与规则,也是至关重要的。

客户为中心读后感 第9篇

华为在中国民营企业里是最成功的,没有之一。即便到了如今的体量和规模,发展依旧不见颓势,每年仍然保持40%以上的增长速度。作为一名非华为出身的`管理者,研究华为成功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总会有或多或少的一些收获。

我所接触到的很多民营企业都在学习华为,甚至有很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也都在毫不犹豫地学习华为。管理咨询领域的前辈们说华为的成功有太多因素,但最重要的转折点是管理层斥巨资请IBM公司做IPD项目以及后续一系列管理变革项目;部分从华为出来的朋友说,华为的成功其实本质上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成功;还在华为任职的同学说,华为内部人看来华为毛病太多,但每个人发现毛病从不抱怨,而是积极去改变毛病,不管自己能不能彻底革除毛病,这就是华为成功之道;我也曾经肤浅地对客户说,华为的成功源于钱分对了……

无论如何,华为最终是成功了,成功到华为将历史中的会议纪要摘录出一些章节来印刷成书就可以卖到洛阳纸贵的地步。我所在的项目组所幸下手较快,在七月就买到了第一次印刷的《以客户为中心》这本书,据说有很多人想买却不得不等到第二次甚至是第N次印刷了。

从内容上来看,《以客户为中心》与《以奋斗者为本》两本书中,有部分内容是重复的。想想也是必然,这两本书都是源于华为内的会议纪要、任总的文章、任总的发言,选稿的途径是一致的,形式也是一致的,而且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都是华为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难免会出现同一句话或者同一个主题同时强调这两种主张。比如说《以客户为中心》的内容主线:华为的价值主张、业务增长、效率提升,被一次次提及,被一次次强化,并细化到一项项管理变革措施。

华为《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讲的都是一些浅显的常识,但能把大众所熟知的常识在一个多达十八万人的大企业里践行到位,是何等伟大的事情。正是如此伟大的事情,才导致华为如此伟大的成功。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谓的"道"无非就是基本规则,这个基本规则并不见得一定要多么高深、要多么花里胡哨,最朴实、最简单的道理组成这些基本规则,所谓"大道至简"就是这个道理。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实务中,所谓的"道"也是至简的一个普通规则。举个例子,企业的战略发生调整或商业模式发生变化,必然对组织和人的要求发生变化,人力资源管理就必须跟随着这种变化而变化,这就是人力资源管理最根本的"道".

有很多的现象都在支撑这个"道".如很多企业忠诚无比、且做出很多历史贡献的创业元老,在企业变革过程中却成了企业发展的阻力。老板有时会做出看起来很不近人情的果断措施,却给组织带来不可修复的伤害。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就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道"成为一种静态的"道".元老没有错、老板也没有错,错的是企业面临变革,对人的要求出现变化,但元老不去响应这个变化,老板也不去宣贯这个变化,且人力资源管理根本对这种变化完全后知后觉。

秉承静态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道"即很多人经常提到的"为专业而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我在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经常跟我的老板提"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其时"为专业而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有一定的市场,至少不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损失。但现如今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人力资源管理固守静态的"道"已然不太合适,大型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机构向三支柱转型就是一个最典型的现象,除外在的组织形式上的变化外,人力资源管理思路转变更是关键。

通常认为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支撑职能,客户主要来自内部;更具体一些,即便人力资源管理的客户来自内部,那么到底来自内部的何处呢?有人说人力资源管理是夹心饼干中的奶油,一边是老板,一边是员工;但更深层次一些,人力资源管理的心应该在哪里呢?

有人会说在员工,从外部环境来看,员工属于弱势群体,无论是法律还是社会舆论环境都会往员工层面去靠拢;从植根于灵魂深处的文化倾向而言,还是员工,因为老板毕竟是少数,而员工是大多数;从个人情感而言,依旧是员工,因为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更多的也是一个被雇佣的员工。但看完《以客户为中心》后,我隐隐觉得人力资源管理要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那么内心深处的位置首先应该摆在企业。这里不用老板而用企业,是因为我认为企业可能会更加准确。

按照《以客户为中心》的评判标准,华为认为只有客户才会为华为提供赖以生存的利润,那么任何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均是由企业提供,而不是由任何一名员工或者是代表员工的工会组织提供。从这个评判标准出发,人力资源管理的客户一定是企业。

既然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客户,那么人力资源管理就应该不惜一切代价地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提升客户满意度,继而实现自身的价值。当员工的利益与企业利益相冲突时,人力资源管理应秉承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原则;当人力资源价值投资与企业短期利润出现冲突的时候,人力资源管理应秉承短期利益服从长期利益的原则。

从思想的高度把握这些基本规则后,接下来是具体业务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应被动地承接企业的战略规划与经营计划,而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企业的战略规划中,明确人力资源现状对企业战略的支撑作用和差距,并据此决定选育用留的具体措施和策略。

回到"大道至简"的智慧,一本《以客户为中心》是简略的,但要从其中发掘出无限的智慧,除书本之外,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应用书中的道理与规则,也是至关重要的。

客户为中心读后感 第10篇

讨论业务管理,首先要把业务管理为谁的问题搞清楚,这样才能明确业务管理的目的和方向,才能理清业务管理的主线,才能从根本上排除长期困扰企业业务管理的各种干扰因素。而回答业务管理为谁的问题并非像初看上去那么简单,它实际上涉及企业是为谁而存在的这一根本问题。

企业是为谁而存在的?西方的微观经济学和企业理论有两种互相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企业,更确切地说是公司,是为股东(shareholder)价值最大化而存在的。道理很简单,企业是股东投资建立的,投资人追求的是投资回报最大化,如果企业不能为股东带来更高的投资回报率,股东就会要么撤换经理人,要么撤资转投其他企业。这种观点在资本市场发达的美、英等国代表了一种主流的企业理论。另一种观点认为企业是为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而存在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客户、员工、股东、供应商、合作伙伴、社区等与企业利益攸关的社会群体。这种观点的理由也很强壮,没有客户、员工、社区等利益攸关群体的满足,谁来回报股东?哪来的股东利益?后一种观点代表了很多欧洲和日本企业的看法,并受到这些地区和国家相关法律的支持。

华为的观点与上述两种代表性观点有所不同。华为认为: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为什么要把客户放在第一位?为什么要强调这是唯一理由?本章将对此做出解释。其内在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客户满意是一个企业生存的基础,企业不是因为有了满意的股东才得以长期存在,而是因为客户对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感到满意而付钱才得以继续生存。因此,在企业所有干部员工中牢固树立为客户服务的理念,让企业的一切业务和管理都紧紧围绕以客户为中心运转,其重要意义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其难度再怎么估计也不过高。

本章将从企业的灵魂、企业发展的原动力、队伍建设的宗旨、企业的生存底线和帮助客户商业成功等几个方面,围绕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这一命题展开论述。

客户为中心读后感 第11篇

“从企业活下去的根本来看,企业要有利润,得利润只能从客户那里来。华为的生存本身是靠满足客户需求,提供客户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并获得合理的回报来支撑;员工是要给工资的,股东是要给回报的,天底下唯一给华为钱的,只有客户。我们不为客户服务,还能为谁服务?客户是我们生存的唯一理由。”这是贯穿华为业务管理的主线。

为客户服务是公司存在的唯一理由。其实,为客户服务不但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也是一切企业存在的唯一理由。企业作为盈利组织,其利润来源只能是客户,因此企业的日常工作都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不能偏离了客户价值创造的发展定位。我们的产品设计研发费用、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等,这些费用最终都要通过产品摊销到客户头上。客户并不傻,心甘情愿为产品付费,他的原则只能是能否给其自身带来价值或者价值增值。因此集团所从事的一切活动,最终都需要客户来埋单。

从现在开始东北地区的竞争将是十分残酷的,随着汇福、中储粮盘锦项目的开机、营口益海的扩产,这些都给原已饱和的市场带来沉重的压力,进一步加剧市场竞争。我们产品市场又该如何去保持和维护,这是摆在北方三厂每个人面前的残酷现实。要想集团产品在市场上保持原有地位、有更强的竞争力,我应该具备以下四方面的条件:供货及时、市场信息准确、产品和售后服务优质、低成本。这不仅仅需要销售人员全身心的投入到市场当中,做好宣导,做好调研,做好售后服务。在营销、生产并重的同时,生产及其他部门更要转变只管生产不顾市场的残余思想观念,上下、横向步调一致,齐心协力共同为客户服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以客户为中心。

要做到产品优质、低成本,一方面要不断对设备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引进先进的生产工艺,同时也要注重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要加强精细化管理,我们讲精细化管理并不等于与开发市场、维护客户对立起来。面对竞争,占领市场、维护客户和精细化管理并不矛盾,要把其有效结合起来。我们在积极挖掘内部潜力,节本增效、增强产品核心竞争力的同时,更要学会站在客户的角度思考问题,多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增强与客户之间的黏性,形成长期的利益共同体。

只有真正把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落到实处,凝聚起全体九三人的激情与智慧,不断通过优质创新产品和售后服务来为客户创造价值以及价值增值,才能在与客户的共同成长中实现九三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客户为中心读后感 第12篇

华为以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为主要价值观形态,坚持多年,终于让价值观指引企业发展,为基础连接一切。我原本认为,所有上市公司的价值管理对客户的认知都是清晰的、非口号式的便于执行的,读完这本书之后才豁然开朗:绝大多数把为客户服务、以客户为中心当作口号的企业,都离客户很远,根本不重视客户诉求,最后远离市场,被客户抛弃。

任正非在这本书里说了一个观点很重要,值得每一个创业者和有责任心的人思考。他说:客户是唯一给我们钱的人,我们要服务好他们。任正非用一个非常简单的买卖关系,深刻阐明了客户之于企业的重要作用。写到此也让我想到相声演员郭德纲的每次演出之前的调侃:感谢各位前来观看我节目的衣食父母,是你们支撑起我的梦想,让我有了今天。衣食父母、唯一给我们钱的人等通俗易懂的词都在说明主顾关系:我们的价值是服务于客户,我们的存在价值是因为服务客户而得到体现!但凡懂客户的价值的企业家,都非常重视客户的诉求、意见与建议,也有非常之方法从服务、产品等各种形式中展现这样的重视。

华为基本法里有一个原则,不仅仅适合企业发展,更适合有责任心的为人处事,那就是首问负责制。首问负责制也是华为价值观中以客户为中心的主要着眼点和落脚点,基本含义是:任何用户咨询华为任何一个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第一个被咨询的人有义务对问题的解答负责到底。举个例子,客户问华为终端销售工程师关于交换机的配置问题,终端销售的人如若不懂,需要把问题转交给后端专家解决客户疑问(中间可能需要协调、跳转多次才能解决),最后第一个被询问的终端工程师要对整个问题负责。由此,客户的每一个问题都会有很好的解答,用负责人的态度,为客户的每一个疑问、困惑和迷茫给出参考。

华为有许多优秀的基因,这些优秀的基因并非天生,而是后天学习而来。从接受IBM咨询服务以来,华为按照国际化标准要求自己,一步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给后来很多艳羡的期盼,更多的价值在于其成功经验被总结《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等系列经典书籍,供后来者参考、学习。

一个学习的人永远不会落后太多,三五年里可能擦边很大,长期坚持一定可以超越自己、完胜自己!

客户为中心读后感 第13篇

近期学习了以华为公司业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纲要:《以客户为中心》和《以奋斗者为本》两书,特有一下感悟如下:

一、《以客户为中心》有三个基本要点:

第一,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

第二,华为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持续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帮助客户获得成功。而不是说通过为客户服务,赚一笔钱,自己获得成功,成就自己;

第三,为客户提供有效服务,不追求华为的利益最大化。要站在客户立场上,比客户多想一步;还有,有钱要大家赚,把利润分给产业链或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共生共赢。

我司近期坚持树立客户至上,微笑服务理念,正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切实展现。以客户为中心即是想客户之所想,做好客户服务为目标。我们要坚守每一滴油都是承诺,是对客户的诚信。我们要真心完成每一个环节的服务,真正把客户当做上帝、当作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客户是企业业务收入的来源。我们要不断寻求品质和服务的提升,从而给我们的客户有被重视、不被欺骗的感觉,而这些也会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和更多的客户。

二、《以奋斗者为本》的基本要点是:

第一,企业人力资源和干部管理的制度、政策都是以奋斗者来定位的,各项工作紧紧围绕、聚焦在奋斗者群体上。

第二,只有奋斗者才是企业的真正财富,华为公司的'本质就是一个以奋斗者为本的文化体系。

第三,华为的奋斗观: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任何微小活动,在劳动的准备过程中为充实提高自己而做的努力均叫奋斗,否则,再苦再累也不叫奋斗。

第四,员工奋斗的动力是为了他和他的。家人过体面的生活。华为通过什么来号召员工奋斗呢?不是什么主义,也不是为了什么梦,是为了让员工和他的家人过体面生活。

第五,奋斗者主观上为自己,客观上为国家,为人民。

第六,“以奋斗者为本”一定要有制度保障。以奋斗者为本的文化得以传承的基础是“不让雷锋吃亏”的理念。员工向雷锋学习,让他不吃亏;干部要向焦裕禄学习,但给你足够的激励,创造足够的条件,让优秀的人才发挥作用,最终又不让焦裕禄得肺癌。

第七,“以奋斗者为本”在分配激励上要向奋斗者倾斜,提倡拉大差距,奖励无上限。缩小差距是鼓励了懒惰者,只有拉开差距才能鼓励奋斗者,所以华为强调这样的理念,让3个人拿4个人的钱,这3个人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最终干了5个人的活;假如反过来,4个人拿3个人的钱,最终却只干了2个人的活,那激励就没意义了。

第八,干部提拔也要向奋斗者倾斜,突出贡献者超级提拔。

我们奋斗的目的,主观上是为自己,客观上是为国家、为人民。但主、客观的统一确实是通过为客户服务来实现的。要为客户服好务,就要选拔优秀的员工,而且这些优秀员工必须要奋斗;要使奋斗可以持续发展,必须使奋斗者得到合理的回报,并保持长期的健康。企业的灵魂是核心价值观,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基石,是所有成功企业的文化基因。企业能持续生存和发展,一个共同特点是,核心价值观渗透在企业经营发展全过程中,并内化在员工的心灵深处,外化为员工的集体行为、习惯和性格,固化为规则、制度文化和机制,从而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切的服务均来自于对本职工作的付出和认真对待,没有了奋斗者的价值体现,所谓的优质服务只是纸上谈兵,不可能可持续的推广和发扬。而有了优质的客户服务,保证了越来越多的客户,企业的收获利润自然体现在我们个人待遇和职位的升迁上来。所以我认为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关联。只有让大家把工作从一点一滴做起,通过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技能、强化基础理论、完善操作流程,完善规章制度,不断提高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形成一切为了客户、一切想着客户,一切为客户着想的良好氛围。将客户的利益和感受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才能使我们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才能保持中石化保持全球领先能源企业。

客户为中心读后感 第14篇

按照集团公司要求,最近我们学习华为企业管理类书籍《以客户为中心》,本书讲的是华为从成立至今,二十几年来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聚焦核心,不为其他利益诱惑所动,力出一孔,利出一孔,长期艰苦奋斗,终于进入了世界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领先企业的行列。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有以下感悟。

一、以客户为中心

华为公司只有一个鲜明的价值主张,那就是为客户服务。大家不要把自己的职业通道看得太重,这样的人在华为一定不会成功;相反,只有不断奋斗的人、不断为客户服务的人,才可能找到自己的机会。要以客户为中心,而不是领导为中心。下级看领导脸色行事,在事情的判断上,不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而是看主管是否认可,只按主管的意见做,即使错了,也是主管的责任,自己不用承担责任,这是很大的问题。我们国有企业更是要有这种以客户为中心的精神,不能高高在上,要用于承担,敢想敢做。

二、增长

企业不发展,什么问题都来了;企业的各种难题,也只有在发展中才能得到解决。我们必须达到和保持高于行业平均的增长速度和行业中主要竞争对手的增长速度,才有足够的利润支撑企业的发展,才能够吸引到优秀的人才,才能够超越竞争对手。如果不能紧紧抓住机会窗开启的短短时间,获得规模效益,那么企业的发展会越来越困难。

要实现有效增长,就要专注,要紧紧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经营管理,在一些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不相关的利益前,必须经得住诱惑。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砍掉一些项目,不断地向核心竞争力收缩,并且逐步建立自身的核心技术体系。要纵深发展,不要横向盲目扩张,横向扩张容易踩别人的脚,且会诱发离职创业,导致人才流失和队伍不稳定,结果得不偿失。每一个产品线、每一个工程师都渴望成功,太多、太小的项目立项,力量一分散就把整架马车拉散了。

三、效率。

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一样东西要让人满意,质量和效率是缺一不可的。公司赖以生存的就是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也就是效率这个两个大点,产品质量是公司赖以生存的基本,只有把质量做好了,再把客户服务做好,公司才能走的长远。长期的艰苦奋斗才是公司长期生存繁荣的必要条件。做好自己的时间管理,提前做好计划,提高工作效率。要时常保持学习的态度,每天进步一点点。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才能让客户信任公司的产品,使用和购买公司的产品。

华为基本法里有一个原则,不仅仅适合企业发展,更适合有责任心的为人处事,那就是首问负责制。首问负责制也是华为价值观中以客户为中心的主要着眼点和落脚点,基本含义是:任何用户咨询华为任何一个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第一个被咨询的人有义务对问题的解答负责到底。由此,客户的每一个问题都会有很好的解答,用负责人的态度,为客户的每一个疑问、困惑和迷茫给出参考。

任正非在这本书里说了一个观点很重要,值得每一个创业者和有责任心的人思考。他说:客户是唯一给我们钱的人,我们要服务好他们。任正非用一个非常简单的`买卖关系,深刻阐明了客户之于企业的重要作用。写到此也让我想到相声演员郭德纲的每次演出之前的调侃:感谢各位前来观看我节目的衣食父母,是你们支撑起我的梦想,让我有了今天。衣食父母、唯一给我们钱的人等通俗易懂的词都在说明主顾关系:我们的价值是服务于客户,我们的存在价值是因为服务客户而得到体现!但凡懂客户的价值的企业家,都非常重视客户的诉求、意见与建议,也有非常之方法从服务、产品等各种形式中展现这样的重视。

客户为中心读后感 第15篇

现在有很多的企业都在学习华为公司的企业理念,探寻华为是如何在国产电子产品中脱颖而出的,我们要做的不仅是从中学习,还要反思、改进,通过阅读《以客户为中心》,学习到优秀企业的管理思想,深受启发。

打开本书的扉页,首先看到的是任正非的题记。如果一个公司真正强大,就要敢于批评自己,如果是摇摇欲坠的公司根本不敢揭丑。如果我们想在世界上站起来,就要敢于接自己的丑。正所谓“惶者生存”,保持危机感的公司才能生存下来。

“我们要以大海一样宽广的心胸,容纳一切优秀的人才共同奋斗。找支持、理解和帮助世界上一切与我们同方向的科学家,从他们身上找到前进的方向和力量,容忍歪瓜裂枣。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现在的市场瞬息万变,我们必须要树立大敌当前、胆战心惊的危机意识,及时发现危机,用命悬一线的紧迫感,努力化解危机;要学会在危机中提高自己,展现自己的魅力和价值。

打开目录看到一个非常醒目的标题,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其实为客户服务不仅仅是华为存在的理由,也是所有企业存在的理由。同样,为客户服务也是我们九三人的使命。

我们始终牢记“为社会提供健康食品”的企业使命,不忘初心、坚定信仰、勤奋工作。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生产服务于营销,快速适应市场变化,迅速满足消费者需求。

现在的人们都追求高质量生活,产品质量是企业安身立命之本,以为客户提供健康食品为己任,提高服务质量,创新优质产品,与客户在共同成长的前提下实现企业发展。

客户为中心读后感 第16篇

在当前十分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华为公司能够成为众多国产品牌中的佼佼者,其管理理念和经营思想是值得每一个企业去学习的。通读《以客户为中心》后,华为公司“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深深震撼了我,让我在立足于自身岗位的基础上,有所感、有所悟。

每个公司都有他独特的发展历程,学习和借鉴一个企业的成功之道不能一味地模仿,也不能将发展经营模式生搬硬套到自己企业身上,而是要去学习他的企业价值观,学习他的灵魂。本书的序言直截了当地道出华为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它的本质是围绕如何成为行业领导者,如何做行业领导者展开的。华为公司成立至今,三十年来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聚焦核心,不为其他利益诱惑所动;坚持“力出一孔,利出一孔”的原则,长期艰苦奋斗,终于进入了世界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领先企业的行列。

令我比较深刻的是华为董事长任正非的一段话,“从企业活下去的根本来看,企业要有利润,利润只能从客户那里来,华为的生存本身是靠满足客户需求,提供客户所需的产品和服务并获得合理的回报来支撑;员工是要给工资的,股东是要给回报的,天底下唯一给华为钱的只有客户。我们不为客户服务,还能为谁服务?客户是我们生存的唯一理由。”

回想九三集团的企业文化,其中“为社会提供健康产品,让每一个九三人都有成就感、归属感和幸福感”的企业使命,同样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文化理念。百姓食用九三油品,百姓就是我们的客户,只有得到客户的认可才能证明我们九三产品是最好的,我们才能有成就感、归属感和幸福感。所以,客户的需求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拓宽市场也是为了满足更多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服务是公司存在的唯一理由”,这不仅是华为公司存在的唯一理由,也是九三集团存在的唯一理由,更是一切发展中的企业存在的理由。

整本书的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华为时刻保持着“危机意识”,这来源于华为的成长经历。手机通信行业竞争是残酷的,华为自成立以来就面临着强大对手的挤压,稍不留神就会一夜崩塌。华为通过长期保持着危机意识,长期艰苦奋斗,胜不骄败不馁,充分认清行业的形势,才立足于行业之巅。这点也是值得我们企业去学习的,世界五百强的顶尖企业时刻都保持着警惕,何况是我们呢?我们每名员工更应该具有危机感和紧迫感。

作为一名九三人,我将始终保持奋斗者的姿态,牢记“三种精神”和“惶者生存”,坚持发展的决心、信心,做好本职工作。

客户为中心读后感 第17篇

近期学习了以华为公司业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纲要:《以客户为中心》和《以奋斗者为本》两书,特有一下感悟如下:

1、《以客户为中心》有三个基本要点:

第一,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客户需求是华为发展的原动力;

第二,华为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持续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帮助客户获得成功。而不是说通过为客户服务,赚一笔钱,自己获得成功,成就自己;

第三,为客户提供有效服务,不追求华为的利益最大化。要站在客户立场上,比客户多想一步;还有,有钱要大家赚,把利润分给产业链或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共生共赢。

我司近期坚持树立客户至上,微笑服务理念,正是以客户为中心的切实展现。以客户为中心即是想客户之所想,做好客户服务为目标。我们要坚守每一滴油都是承诺,是对客户的诚信。我们要真心完成每一个环节的服务,真正把客户当做上帝、当作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客户是企业业务收入的来源。我们要不断寻求品质和服务的提升,从而给我们的客户有被重视、不被欺骗的感觉,而这些也会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和更多的客户。

2、《以奋斗者为本》的基本要点是:

第一,企业人力资源和干部管理的制度、政策都是以奋斗者来定位的,各项工作紧紧围绕、聚焦在奋斗者群体上。

第二,只有奋斗者才是企业的真正财富,华为公司的本质就是一个以奋斗者为本的文化体系。

第三,华为的奋斗观: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任何微小活动,在劳动的准备过程中为充实提高自己而做的努力均叫奋斗,否则,再苦再累也不叫奋斗。

第四,员工奋斗的动力是为了他和他的家人过体面的生活。华为通过什么来号召员工奋斗呢?不是什么主义,也不是为了什么梦,是为了让员工和他的家人过体面生活。

第五,奋斗者主观上为自己,客观上为国家,为人民。

第六,“以奋斗者为本”一定要有制度保障。以奋斗者为本的文化得以传承的基础是“不让雷锋吃亏”的理念。员工向雷锋学习,让他不吃亏;干部要向焦裕禄学习,但给你足够的激励,创造足够的条件,让优秀的人才发挥作用,最终又不让焦裕禄得肺癌。

第七,“以奋斗者为本”在分配激励上要向奋斗者倾斜,提倡拉大差距,奖励无上限。缩小差距是鼓励了懒惰者,只有拉开差距才能鼓励奋斗者,所以华为强调这样的理念,让3个人拿4个人的钱,这3个人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最终干了5个人的活;假如反过来,4个人拿3个人的钱,最终却只干了2个人的活,那激励就没意义了。

第八,干部提拔也要向奋斗者倾斜,突出贡献者超级提拔。

我们奋斗的目的,主观上是为自己,客观上是为国家、为人民。但主、客观的统一确实是通过为客户服务来实现的。要为客户服好务,就要选拔优秀的员工,而且这些优秀员工必须要奋斗;要使奋斗可以持续发展,必须使奋斗者得到合理的回报,并保持长期的健康。企业的灵魂是核心价值观,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基石,是所有成功企业的文化基因。企业能持续生存和发展,一个共同特点是,核心价值观渗透在企业经营发展全过程中,并内化在员工的心灵深处,外化为员工的集体行为、习惯和性格,固化为规则、制度文化和机制,从而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切的服务均来自于对本职工作的付出和认真对待,没有了奋斗者的价值体现,所谓的优质服务只是纸上谈兵,不可能可持续的推广和发扬。而有了优质的客户服务,保证了越来越多的客户,企业的收获利润自然体现在我们个人待遇和职位的升迁上来。所以我认为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关联。只有让大家把工作从一点一滴做起,通过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技能、强化基础理论、完善操作流程,完善规章制度,不断提高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形成一切为了客户、一切想着客户,一切为客户着想的良好氛围。将客户的利益和感受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才能使我们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才能保持中石化保持全球领先能源企业。

客户为中心读后感 第18篇

六年前,我工作的公司开始提倡重视客户体验,各个部门抽调了一些经理组成项目小组,集中解决一些客户提出的主要问题。当时开会的情形记忆犹新。所有参会的人对要解决的问题都是一头雾水,老板给了简短的要求以后,就把任务留给了项目小组。开会讨论提出了一些表面化的措施,可是说到实施的时候,每个部门都不希望承担更多的责任。回去以后,大家各忙各的,连例会慢慢的也都不参加了,后来几个改进项目都不了了之。没有清楚的方向,没有分配资源,没有强大的支持,也没有变更任何业绩考核指标,这次失败,大家都不言自明。我以前的公司是全球500强中管理相当不错的公司之一,这就是当时最初的尝试。

后来,公司意识到问题,专门成立了全球的客户体验部,将客户服务、服务流程设计和服务市场等几个直接关系客户体验的部门划归其下。六年过去了,这个部门作了很多的调研,沟通,也实施了一些改进项目,但是据他们的员工说步履维艰,只做了一些边边角角,没有实质改进的项目。

从以上现象看,这次改革并不成功。分析原因,以下几点可能是主要的:

1、公司一向是以卓越运营见长的,原有的企业文化和行为方式都是支持卓越运营的,与以客户为中心常常产生冲突,而公司似乎并无意改变这种文化。举个简单的'例子,客户提出的合理要求会增加服务时间,而公司的衡量指标仍然是工作效率,所以不管是员工还是管理者,都把客户要求放在第二去考虑。

2、组织结构是职能划分为主,客户体验部无法改变其他部门的行动。除了客户服务中心,与客户直接接触的更重要的还有好几个部门,那些部门根本不买客户体验部的帐,大家都是平级嘛。

3、地区总部支持不足。我不认为地区总部真的关心客户体验这件事情,中国市场营业额的增长才是最重要的。开始的时候,各个部门都领了一个以客户衡量为标准的考核指标,由于这个指标经常异动,无法清楚解释和找到原因,久而久之,变成了聋子的耳朵。而总部也对这个指标也并不怎么在意。

客户为中心读后感 第19篇

近期,我认真学习了《以奋斗者为本》,作为华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纲要,书中从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价值,以及干部的责任、要求及选用方面做了详细讲述。作为一个基层管理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有体会。

一、如何做好基层领头“狼”

任正非说:“企业就是要发展一批狼,狼有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企业要扩张,必须有这三个要素。”在基层管理中,管理者需要有敏锐嗅觉,认真学习上级公司文件,正确领会上级公司的政策精神,带领基层团队群体围绕统一的目标不屈不挠、奋不顾身去执行。

华为企业文化的一个特征是,只要有新增长点就不能追求完美,追求完美就不可能有增长点,一定要追求实事求是、可操作性、可运行性。作为基层管理者,我们在本部门中推行各种政策时,只要方向上与上级公司一致,就可以尝试推行,在推行过程中再慢慢优化,最终取得基层管理水平的提升。切忌追求完美、瞻前顾后、停滞不前,永远停留在设想之中。

二、如何吹响“奋斗者”集结号

首先,我们要建立符合实际的基层员工的考核评价体系。

基层员工强调做实,强调做实的价值评价,使得做实的人有适合的待遇和地位。基层员工的考核要将劳动成果放在第一位,劳动技能放在第二位。基层员工加工资,主要看价值贡献,不要把等级过于绝对化。基于价值贡献,小步快跑,多劳多得。以绝对考核为基础来调整工资。这样就是这个评级简单化,而且量化、公开化,基层员工就看到了希望。

其次,我们要培养有“群体奋斗”的精神基层员工。

从生活哲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越是从利己的动机从发,越是达不到利己的目的;相反越是从利他的动机出发,反而越使自己活得更好。

华为市场部有个口号:“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作为基层员工能够群体奋斗的良好心理素质,别人过得好,我为他高兴;别人干的不好,我们帮帮他,这就是群体意识。要通过考核激励将群体奋斗的精神制度化的巩固下来。

比如,随着减员增效的大势,基层员工人数减少甚多,经常出现发货高峰期时人员不足的现象。此时当班人员就要发扬“分工不分家”的群体奋斗精神一起完成本班组任务。

通过阅读“以奋斗者为本”,我学习到很多人力资源的管理方法和思想,有很多实实在在好用的方法。我想,通过优化基层考核和管理,“以奋斗者为本”吹响集结号,一定会让基层员工活跃起来,让基层的`奋斗者越来越多,让奋斗者们成为一个奋斗的群体。

客户为中心读后感 第20篇

最近读黄卫伟的《以客户为中心--华为公司业务管理纲要》一书,感触颇多。为何华为能够在短短的三十年成为世界的通信企业巨头?他们做对了什么?有什么值得我们借鉴?虽然我们的体量、产品、行业不同,具体的措施不能借鉴,但是其中的理念是可以借鉴的。本书就是其中的一个解码。

"为客户服务是公司存在的唯一理由",其实,为客户服务不但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也是一切企业存在的唯一理由。企业作为盈利组织,其利润来源只能是客户,因此企业的日常工作都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价值创造为核心来开展;而企业一旦偏离了客户价值创造的发展定位,不管之前曾取得多么辉煌的成就,接下来等待他们的,只能是被客户抛弃、被市场遗忘。客户是唯一能够解雇我们所有人的人,他只需要不给我们下订单就行了。事实上深入思考就会明白,我们在企业内所从事的一切活动,最终都需要客户来埋单。产品设计研发费用、生产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及人工工资甚至日常办公费、水电费等等,这些费用最终都要通过产品和服务价格摊销到客户头上。客户不是大傻瓜,他心甘情愿为产品和服务付费的原则始终只能是是否能给自身带来价值(及价值增值)、是否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

"及时、准确、优质、低成本交付,只有四个要素同时满足,才能真正地以客户为中心。走遍全球到处都是质量事件、质量问题,我们是不是越来越不把客户当回事了?问题不可怕,关键是我们面对问题的态度。我们必须要有正确的面对问题的态度,必须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问题才会越来越少,才能挽回客户对我们的信任。唯一的办法是从内部找原因。怨天尤人、埋怨他人是没有用的,唯有改造我们自己。"只有将客户的要求放在首要位置,才能持续地改进我们的工作和流程,不断地满足客户的需求。这段话也说出了前一段时间我们的问题,不能积极面对、快捷解决产品的问题,造成客户对我们的意见非常大,对公司信心下降,甚至要求拉模走。

"要将客户的满意放在第一位,不要总担心主管是否会不满意,更不能因为怕主管骂,而做出违背客户利益的行为。"我们有些同事在这方面就做得不那么好,客户有投诉,不敢上报不敢实事求是地处理,原因就是怕挨骂。我们作为上司的同事也要时刻提醒自己,当有客户投诉的时候,需要第一时间提供支持,而不是追究责任,更不应该是骂下属。

"只强调精细化管理,公司是会萎缩的,精细化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扩张不陷入混乱,我们讲精细化管理,不等于不要扩张。面对竞争,扩张和精细化管理并不矛盾,要把两者有效结合起来。"企业的发展如果仅追求精细化追求成本,其结果就是客户投诉,客户不与你来往,最终就是失去客户。如果没有新客户、没有老客户的新项目,公司一定会萎缩,更加谈不上增长。特别是为了当期的成本将员工和一些必要的流程功能砍掉,那就更加得不偿失了。如果只顾短期,是一定没有未来的。只能一方面积极挖掘内部潜力,降本增效、增强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又多一些增长,多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

企业只有真正把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落到实处,凝聚起全公司贡献者的不懈激情与智慧,不断通过优质创新产品、系统性解决方案及良好服务来为客户创造价值及价值增值,才能在与客户的共同成长中实现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华为在中国民营企业里是最成功的,没有之一。即便到了如今的体量和规模,发展依旧不见颓势,每年仍然保持40%以上的增长速度。作为一名非华为出身的管理者,研究华为成功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总会有或多或少的一些收获。

我所接触到的很多民营企业都在学习华为,甚至有很多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也都在毫不犹豫地学习华为。管理咨询领域的前辈们说华为的成功有太多因素,但最重要的转折点是管理层斥巨资请IBM公司做IPD项目以及后续一系列管理变革项目;部分从华为出来的朋友说,华为的成功其实本质上是的成功;还在华为任职的同学说,华为内部人看来华为毛病太多,但每个人发现毛病从不抱怨,而是积极去改变毛病,不管自己能不能彻底革除毛病,这就是华为成功之道;我也曾经肤浅地对客户说,华为的成功源于钱分对了……

无论如何,华为最终是成功了,成功到华为将历史中的会议纪要摘录出一些章节来印刷成书就可以卖到洛阳纸贵的地步。我所在的项目组所幸下手较快,在七月就买到了第一次印刷的《以客户为中心》这本书,据说有很多人想买却不得不等到第二次甚至是第N次印刷了。

从内容上来看,《以客户为中心》与《以奋斗者为本》两本书中,有部分内容是重复的。想想也是必然,这两本书都是源于华为内的会议纪要、任总的、任总的发言,选稿的途径是一致的,形式也是一致的,而且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都是华为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难免会出现同一句话或者同一个主题同时强调这两种主张。比如说《以客户为中心》的内容主线:华为的价值主张、业务增长、效率提升,被一次次提及,被一次次强化,并细化到一项项管理变革。

华为《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讲的都是一些浅显的常识,但能把大众所熟知的常识在一个多达十八万人的大企业里践行到位,是何等伟大的事情。正是如此伟大的事情,才导致华为如此伟大的成功。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谓的"道"无非就是基本规则,这个基本规则并不见得一定要多么高深、要多么花里胡哨,最朴实、最简单的道理组成这些基本规则,所谓"大道至简"就是这个道理。

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实务中,所谓的"道"也是至简的一个普通规则。举个例子,企业的战略发生调整或发生变化,必然对组织和人的要求发生变化,人力资源管理就必须跟随着这种变化而变化,这就是人力资源管理最根本的"道"。

有很多的现象都在支撑这个"道"。如很多企业忠诚无比、且做出很多历史贡献的创业元老,在企业变革过程中却成了企业发展的阻力。老板有时会做出看起来很不近人情的果断措施,却给组织带来不可修复的伤害。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就在于人力资源管理的"道"成为一种静态的"道"。元老没有错、老板也没有错,错的是企业面临变革,对人的要求出现变化,但元老不去响应这个变化,老板也不去宣贯这个变化,且人力资源管理根本对这种变化完全后知后觉。

秉承静态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道"即很多人经常提到的"为专业而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我在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时,经常跟我的老板提"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其时"为专业而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有一定的市场,至少不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损失。但现如今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人力资源管理固守静态的"道"已然不太合适,大型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组织机构向三支柱转型就是一个最典型的现象,除外在的组织形式上的变化外,人力资源管理思路转变更是关键。

通常认为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支撑职能,客户主要来自内部;更具体一些,即便人力资源管理的客户来自内部,那么到底来自内部的何处呢?有人说人力资源管理是夹心饼干中的奶油,一边是老板,一边是员工;但更深层次一些,人力资源管理的心应该在哪里呢?

有人会说在员工,从外部环境来看,员工属于弱势群体,无论是法律还是社会舆论环境都会往员工层面去靠拢;从植根于灵魂深处的倾向而言,还是员工,因为老板毕竟是少数,而员工是大多数;从个人情感而言,依旧是员工,因为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更多的也是一个被雇佣的员工。但看完《以客户为中心》后,我隐隐觉得人力资源管理要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那么内心深处的位置首先应该摆在企业。这里不用老板而用企业,是因为我认为企业可能会更加准确。

按照《以客户为中心》的评判标准,华为认为只有客户才会为华为提供赖以生存的利润,那么任何一个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均是由企业提供,而不是由任何一名员工或者是代表员工的工会组织提供。从这个评判标准出发,人力资源管理的客户一定是企业。

既然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客户,那么人力资源管理就应该不惜一切代价地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提升客户满意度,继而实现自身的价值。当员工的利益与企业利益相冲突时,人力资源管理应秉承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原则;当人力资源价值投资与企业短期利润出现冲突的时候,人力资源管理应秉承短期利益服从长期利益的原则。

从思想的高度把握这些基本规则后,接下来是具体业务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应被动地承接企业的战略规划与经营计划,而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企业的战略规划中,明确人力资源现状对的支撑作用和差距,并据此决定选育用留的具体措施和策略。

回到"大道至简"的智慧,一本《以客户为中心》是简略的,但要从其中发掘出无限的智慧,除书本之外,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应用书中的道理与规则,也是至关重要的。

客户为中心读后感 第21篇

作为基层管理者,我第一时间就被《以客户为中心》这本书的书名吸引了。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细细阅读,慢慢回味“以客户为中心”这个贯穿华为业务管理的基本理念。

短短几年,华为迅速成长,这种惊艳的速度令人惊叹和折服。在感叹之余,更陷入深深的思考,华为的成功秘诀到底是什么?

一、为客户服务是华为成功的唯一理由:

企业的成功首先是站在客户的角度,为客户提供服务,帮客户赚钱,为客户创造价值,让客户成功,不是企业以自我为中心去赚客户的钱,也不是企业以利润为导向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是我们要追求利润的适量化,在成就客户的同时获得合理的利润,形成双赢局面,共同发展壮大自身。核心就是要求企业换位思考,在帮助客户成功的过程中成就。在这过程中企业需要通过质优量足、务实、高效的服务为客户实现价值。

二、了解客户需要,才能以客户为中心:

中石化的目标是建成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目标的实现需要中石化占领更广阔的市场,就需要我们的企业获得更多的客户资源,就更需要我们的企业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竭尽所能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新时代的客户需求,已经不仅局限在对油品的质优良足要求上,更注重消费体验感。

我们现在的客户,从50后到90后,跨越了两到三代人,年龄结构复杂,每代人的消费理念不尽相同,需求层次复杂多变,对我们的营销要求高。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不管哪类客户,消费的基本需求无一例外的就是对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追求。

三、用“双优”来打动并留住客户:

企业品牌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响当当的品牌,是客户用脚投票的结果。我们的目标是建成基业长青的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目标的实现需要中石化占领更广阔的市场。目前成品油流通体制全部放开,石油定价已经透明,其他石油巨头、实力较强的民营、外国企业都加入到蛋糕的抢夺中,成品油市场由垄断转向竞争,加之电动革命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市场已经完全变为买方市场等。内外环境的变化,决定了我们的企业想获得更多的客户资源,就需要我们的企业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用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留住客户。

品牌的核心是诚信,诚信的保证是质量。客户的.需求,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回顾我们的油品质量获得社会广泛认可的过程,就是我们多年来对油品质量坚持的过程。经过多年对油品质量的不断提升,“每一滴油都是承诺”已从宣传口号,真正地融入了油品品质。

除了有质量的油品,客户还需要有质量的服务。与质优良足的油品相比,我们多年来的卖方市场地位导致了我们在服务方面是存在短板的。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持续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进而成就客户,为客户提供针对性强、效率高的服务,将发现和解决客户内心的消费痛点转变为日常工作的方向,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让客户在消费的过程中体验感更愉悦,将客户满意度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准绳,在成就客户的同时,也创造和提升了自身价值。

作为每天直接面对客户的基层管理者,今后将始终从为客户服务为工作出发点,通过不断改进服务,从方便客户、深入了解客户真实需求出发,用开放合作的态度,赢得客户赞誉,不断为企业经营发展助力。

客户为中心读后感 第22篇

华为公司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国际上都享有盛名。短短的十几年里,它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一跃成为了世界500强,并且还有着丝毫不亚于之前的前进势头。华为可以有今天的成就可以说与它的一点理念是分不开的,那就是客户。当然,这看上去像是一句废话,但是这里所说的客户不是单单指一个名词,而是华为公司把客户所放的位置。这也极大程度上的决定了它今天的发展。

《以客户为中心》是华为公司的首席管理科学家黄卫伟先生编写的。全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的是以客户为中心;第二章为华为的价值主张;第三章,质量是华为的生命。这三篇每一篇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但是三者之间又互有关联,全书分三个部分为我们讲述了华为公司成功的秘诀,在我们感叹化为公司的高瞻远瞩的同时,也在书中学到了许多发展一个企业的哲理,读过之后受用终生。但是全书中最让我有感悟的还是第一篇:以客户为中心。这一篇在我看来是全书的最精华之处,身为一名财务工作人员,我对于这一部分所提到的内容深有感触。

客户对于一个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们就相当于我们的衣食父母,是客户为我们创造了收入,所以,把顾客当成上帝这个理论是一点都没有夸张的。华为公司就是把顾客当成上帝的企业。根据数据显示,华为品牌的商品的用户满意度高达百分之八十五。想想看,一个赢得了顾客信任的品牌,岂有不成功之理。随着我们人民的生活条件的不断提升,客户在消费的时候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客户在消费的时候往往更加倾向于享受一个更加良好的服务环境,在这个时候,能够满足客户对于服务质量的要求就是一个取胜的法宝。而我在进行财务工作的时候,总会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每一个人对于客户的态度的认真情况与他们所创造的业绩往往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对于客户的态度越认真,他们所得到的收获就越大,这也不难理解,谁不愿意花同样的钱得到更好的服务呢,或者是花费更多的钱去换取良好的服务!

所以,一切的一切都要以客户为中心,我们所做的所有的努力都是要为了让客户满意,只有客户满意才可能为自己创造出价值。虽然我身为一名财务部工作者,和客户直接接触的机会不是太多,但是通过党员联系油站、青年志愿者等活动,让我可以深入基层,与基层员工交流并且直面客户,他们提出了很多合理的建议与要求,对我们的工作有着莫大的帮助。

真理无论到哪里都会散发出耀眼的光芒,把客户这个主体换成我们面对的主体,这些知识就可以被我们学以致用。而另外一点就是不管身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岗位都要努力为公司创造价值,有一些东西虽然我是用不到的,但是别人却可以用得到,把这些经验与他人交流可以让它们得到一个最大的价值的发现,同时也可以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双方都等到受益,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也是一个让身边的人都能得到巨大的提升的一个方式。

客户为中心读后感 第23篇

《以客户为中心》是一部企业管理类书籍,讲的是华为从成立至今,二十几年来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聚焦核心,不为其他利益诱惑所动,力出一孔,利出一孔,长期艰苦奋斗,终于进入了世界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领先企业的行列。本书分为三篇。第一篇,以客户为中心。这是贯穿华为业务管理的主线。在开宗明义地提出"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的命题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华为的价值主张、质量管理战略、"深淘滩、低作堰"的商业模式,以及将客户满意度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准绳的理念。第二篇,增长。围绕长期有效增长这一价值创造主题,系统阐述了华为的业务管理战略和政策。第三篇,效率。围绕未来的竞争是管理的竞争这一命题,阐述了华为在组织设计与运行、端到端流程持续改进,以及建设数字化企业方面的政策和原则,并深入讨论了华为管理变革的指导方针。

华为以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为主要价值观形态,坚持多年,终于让价值观指引企业发展,为基础连接一切。我原本认为,所有上市公司的价值管理对客户的认知都是清晰的、非口号式的便于执行的,读完这本书之后才豁然开朗:绝大多数把为客户服务、以客户为中心当作口号的企业,都离客户很远,根本不重视客户诉求,最后远离市场,被客户抛弃。

这让我想到浪潮的pscloud软件,该软件包含PS Cloud CRM程序,致力于以客户为中心,打造个性化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一个快捷的办公方式,大大提高企业的营销效率。

作为企业,应当始终秉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消费者所抛弃。

客户为中心读后感 第24篇

客户,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只有服务好客户,企业才能生存下去,企业的一切活动都应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只有深入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才能让客户满意;只有围绕客户的真实需求而活动,做出来的产品才能得到用户的认可,提供的服务才能让用户满意,得到客户的认可,实现长期合作,企业才能实现稳定增长。

一直觉得,只要是客户,他们都想以最低的价格获取最好的服务、质量最好的产品;而企业都追求利润最大化,觉得这是一对无法调和的矛盾体。然而,读完此书,让我彻底改变了这样的认识。华为并非追求暴利,而是采取对内“深淘滩”、对外“低作堰”的商业模式,对内,不断增加技术研发投入,不断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不断挖掘内部潜力,提升管理及运营模式,降低运营成本,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服务,使客户满意。对外“低作堰”,只留下合理的利润,保证自己的生存,把多的钱让利给客户、让利给合作伙伴、让给竞争对手,短期看来似乎不太划算,然而这才是生存的根本、强大的根本。

作为传统制造业,二十几年来,无论是管理方法还是产品制造方法,我们都趋于传统,存在效率不高、管理方法不先进、运输成本高等问题,然而,除地理上无法改变以外,效率不高、管理方法不先进等问题均有办法提升,而且提升的空间较大,如果通过学习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届时,这些原本的问题将会变成我们优势,可能将我们的'利润空间提升几个百分点,甚至十几个百分点,如果我们将其中一部分让利给客户、让利给合作伙伴,我相信,这将大大提升我们的竞争力,能让客户满意。

客户为中心读后感 第25篇

通过阅读《以客户为中心》这本书,使我为华为三十年恪守“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主张所感叹,同时也为华为把这一核心价值观在一个多达十八万人的大企业里践行到位所折服。也正是因为华为三十年如一的始终坚守“以客户为中心”,把客户的需求放在首位,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不断扩宽发展市场,才能成为世界的通信企业巨头。华为的很多优秀的管理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为客户服务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也是生存下去的唯一基础。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持续为客户创造长期价值进而成就客户。为客户提供有效服务,是华为员工的工作方向和价值评价的标尺,在成就客户的同时,也创造了自己的价值,使华为从xx年只有6名员工、2万元注册资金,发展到30年后的今天,年销售额突破6000亿元,成为全球信息与通信技术行业的领导者,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企业发展史上的奇迹。

华为把客户需求作为公司发展的源动力。20xx年华为进军国际市场时,任正非激励员工“满足客户需求才会有我们的生存之路。市场需求还是要满足的,困难还是要克服的。如果员工说我们现在年轻,还嫩,长大后再给你打仗,这是不行的,市场不相信眼泪,我们只有拼,才能冲过去。”华为就是这样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哪里有需求,华为就到哪里。华为靠30年持续的艰苦奋斗和执着追求,足迹踏遍世界各地,从欧洲到非洲,从亚洲到美洲,从珠峰到海底,无论是面临战乱、疾病还是自然灾害,都没有阻挡华为人前进的脚步,8000多米的珠峰,零下40℃的北极、南极以及穷苦的非洲大地,到处都可以看到华为人奋斗的身影。

我认为华为成功的根源就是华化的企业文化,正如任正非所说:“人类所占有的物质资源是有限的,总有一天石油、煤炭、森林、铁矿会开采光,而唯有知识会越来越多,唯有文化才能生生不息。”华为人靠着30年的艰苦奋斗和始终如一的践行企业文化,最终成就了今天的辉煌。

我们的企业九三集团也同样如此,33年来始终坚守“诚信、责任、敬业、忠诚”的核心价值观,把“为社会提供健康食品,让每一个九三人都有成就感归属感和幸福感”作为企业使命,秉持对产品品质的极致追求,匠心打造,良心铸就,使“九三”品牌逐步成为消费者心目中健康食用油的代表。企业规模也由xx年6万吨的小厂发展成为年加工大豆1200万吨的企业集团。20xx年,“九三”品牌凭借卓越的品质、优秀的市场口碑以317亿元的品牌价值荣登品牌榜第158位,已经成为中国食用油代表性品牌。

“使命呼唤担当,初心引领未来”。我坚信像华为、九三这样有责任、有担当,不忘初心,坚守理想信念的企业一定会在与客户的共同成长中实现企业的`长远持续发展。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客户为中心读后感(集合25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客户为中心读后感,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将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华南创作网 声明
粤ICP备2021173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