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范文  评语寄语 > 详情页

我在碧桂园的天读后感(集锦3篇)

作者:edditor12023-03-15 17:21:43532

仔细品味一本经典著作之后,你会有怎样的感悟?到了这个时候,有必要写一个读后感 !但对读后感的要求是什么?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我在碧桂园的天读后感,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我在碧桂园的天读后感 第1篇

陆续花了两个周末读完了《我在碧桂园的1000天》,认识了一个低调、智慧、富有野心的碧桂园和杨主席,也看到了一位财技高超富有进取心的职业经理人。

最初读此书一是受朋友圈《碧桂园的1000天》民间1万元难求一本书的猎奇心影响(据说杨主席买断了所有印刷本,可惜没有买下百度,恩,可以考虑把百度收了……)刚好也想借地产高层视角了解一下内部人眼中的地产行业运行机制,探究一下这个低调的宇宙第一大地产商。

碧桂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2个字:战略眼光、极致效率、随机应变

碧桂园的船长——杨主席(杨国强,低调到不容易记得名字,还是跟着作者一起称呼杨主席)

每个企业都有灵魂人物,王石之于万科,许家印之于恒大,孙洪斌之于融创,这三个名字都是如雷贯耳,时不时霸占财经头条。杨主席之于碧桂园也是一样的重要,但基本上除了胡润百富榜公布时会被上头条外,几乎听不到“杨国强”这个名字,杨主席应该说最低调的。

从书中看,杨主席的战略判断能力极佳:在13、14地产困境时敢于逆势拿地,为15、16年的兴起储备了充分弹药;在15、16大家疯抢一二线时,碧桂园精耕三四线;在大多人开始布局三线线的16、17年,碧桂园又正式进军一线城市;在大家纠结国内地产市场容量上限时,碧桂园又到了马来西亚。几次关键时刻的战略判断正确极大地推动了碧桂园发展,没有杨主席的战略眼光和魄力不会有碧桂园的飞跃。

碧桂园地产特色:极致的效率+垂直一体化

杨主席推崇两本书,一本是李明博的《经营未来》,另一本是讲沃尔玛的《富甲美国》。杨主席推崇的是像沃尔玛做超市一样做房地产——薄利多销,卖大众买的起的好房子——这也是碧桂园的核心经营策略。杨主席放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就算每平米赚100块也可以做!”,虽有夸张之嫌,但表达了他的经营哲学,薄利多销、极致效率。杨主席很认同雷军的经营理念(打造爆款做出规模获取规模经济),两位都用极致性价比成就了千亿企业。

杨主席治下的碧桂园追求效率到了极致——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成就共享567法”:拿地后5个月卖楼,6个月现金回笼,7个月达到资金收支平衡。碧桂园关注的是自有资本回报率,而不是追求绝对毛利率,看中的是股东资本回报率。拿地后6个月收回自有投资(含利息),实现了资本高效利用。从这角度看地产项目并不是一个长周期产业,反而是一个周转短、效率高、盈利强、复制性好的产业。

垂直一体化:自有园林配套,自有建造配套,自有酒店配套,自有学校配套。

自有园林配套:最大的好处是以低成本园林配套,而不是堆砌名贵树木,用平常草木成不平常园林效果。碧桂园自己体量足够大,这个模式可复制性强,规模效应显著。

自有建造配套:最大好处是可以控制施工时间,虽然成本比外包要高出一些,但效率有保障很多,节约下来的时间成本可以大大降低财务支出,算总账是划算的。如果遇到价格、政策波动,时间更是生命,有了自己的建造队伍,生命线就抓在了自己手中。

自有酒店配套:用酒店替代会所不失为一个妙招,很少见会所经营特别好的,会所规模小、成本高,规模不经济。而升级为酒店,引入外部客户化不经济为经济,不仅仅可以提供更丰富的服务,对社区配套也是一种提升,进而有利于周边社区地产价值的提升(估计政府也很欢迎)。

自有学校配套:刚需客户特别关心的一点就是就学(幼儿园与小学配套),碧桂园有自己专业的教育产业配套,既满足了客户需求,又布局了一个朝阳产业,不得不说战略布局上的巧妙。(已经分拆美国上市)

(垂直一体化的好处不在于降低成本,而在于提高效率,通过效率提升来提高综合竞争力。这一点上和比亚迪很像,碧桂园通过垂直一体化缩短了推盘速度,从而获得更好的资金周转,做大了规模;比亚迪通过垂直一体加快研发速度,迭代出更好的新能源车型。差异在于碧桂园通过此方式迅速做大规模后获得了规模经济,而比亚迪尚未做大规模,综合优势并未显现出来)

最后要感谢一下作者——吴建斌,当时碧桂园的财务总监,现任阳光城副总兼财务总监。没有他的记录和创作,就无法看到碧桂园狂奔背后的种种抉择。书中,作者从财务角度复盘额碧桂园近三年的发展,作者从中海跳槽过来也做了很多工作,特别是大幅降低了碧桂园融资成本,部分归功于吴总的中海经验和财务专业,部分也离不开政策放宽地产公司(白名单)银行直接融资限制。书中也能看到作者一直期待改变碧桂园更多,也作了很多努力(抗争),但事后看作者也发现杨主席的判断往往是正确的,杨主席强调了一点“在不违法的前提下,财务不应成为公司发展的制约“,这个定位和作者的期待恐怕有很大差别,也许是作者后来离开的因素。作者期待从财务角度治理公司,有全面预算,有负债率红线(不超过70%),有现金流管控,这会是一个稳健发展的公司,但很难成为一家有爆发力的公司;而杨主席心中还有更高的山要攀登,源源不断招募能帮他实现梦想的人才(已经招募了几百名博士,号称要招募1000人)。

作者关于杨主席最后概括了四个特点:眼光准(战略)、善于反思(错了马上改)、执行力强(盯着干部执行,不行就撤职)、善于分享(两层合伙人制度)。其实还有很多,比如专注,比如定力,碧桂园应是几大地产公司里最专注地产行业的。

碧桂园与恒大、融创、万科比较:

碧桂园VS恒大:都是三四五线起家,恒大胆子更大杠杠更高,好在这一把判断正确一下子卸下了担子。差别在于恒大一直在多元化,恒大冰泉、恒大粮油等耗费了不少集团资源,同时恒大的资本运作复杂,回归A股悬而未决,碧桂园相对简单、专注,资本运作仅限于为实业服务。

碧桂园VS融创:融创也是效率高营销狠,很会利用媒体宣传,品牌形象上融创胜出碧桂园一大截,更受中产青睐。但连续接盘万达、乐视、海航资产,创造了“孙宏斌轮“的融资神话让人匪夷所思(我并不认为完全基于商业判断,也许另有高人安排)。如果回归聚焦地产,两者应该是难分伯仲,甚至融创更优,但成为接盘侠的融创多了几分不确定。

碧桂园VS万科:王石的白银时代判断让万科让出了头把交椅(不能说白银时代完全错了,但可能判断早了三五年),没了王石的万科也很难奋起直追,万科依然会是一家管理优秀盈利能力很强的地产公司,战略眼光和风险偏好是万科与其他企业的最大差别。如果危机来临,相信万科准备是最充分的,如果危机迟迟不来,万科可能要为自己的保守而永远地让出江湖老大地位。

如此看来碧桂园成为宇宙第一大地产商并不是偶然,相信碧桂园不止于此,杨主席的全球“森林城市”才刚刚开始……

我在碧桂园的天读后感 第2篇

据说这本书一出来,就被杨国强买断了。有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我也是翻遍了互联网,才找到电子版。

实际上让我最欣赏的,就是碧桂园的“同心共享”计划。同为投资,地产能做到短期投资和退出,真的非常适合同心共享。也就是说,每一个投资团队,项目团队,区域,都要为每一个地块,项目品质,开发时间,销售负责。因为加入了自己的投入。

杨国强是一个非常赞赏奋斗的人,看得出来,也非常慷慨。在大大小小的项目中,实际上他做到了分享自己的利益,最终也做到了利益的最大化。

八卦一下,这本书的作者,从进入碧桂园开始,就计划写这样一本书,3年后他跳槽了,这本书就出版了。感觉这样不太好。现在他的东家阳光城,会不会担心被继续曝光?呵呵哈哈哈

我在碧桂园的天读后感 第3篇

终于把《我在碧桂园的1000天》这本书看完了。

全书以公司前高管的经历和视野分析了公司老板,自然让老板会多想一些。有时候,低调的人并不想让外界过多剖析自己,尤其剖析非常精准的话。

但无论如何,这么一本书,让公司的员工还是很期待阅读的,难得的从高层了解公司的一手资料。整体而言,读后也可以确证书里内容的真实性。

书籍之所以不能正常面市,据说是有人将其买断。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类似枪版电影一样的扫描电子版早已在网上很容易下载得到。

与之网上传言的炒到5000元的价格,普通读者读后的收获可能没有那么大,520页的厚度甚至会显得乏味,这些显然没有微信公众号里的八卦消息来得刺激。

而对于身处其中的人来说,书里透露的信息,并不见得其它公司创始人不懂。只是懂是一回事,能否做到就两说了,太多的情况是学也学不来。知易行难。

悲观地讲,成功地做成一件事情,是众多因素综合起来的结果。但不去尝试,显然肯定不会成功。而对于我这样的小人物而言,至少知道人家厉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在这片神奇的国土上,能有这样一家民营公司存在并取得佳绩,是幸事。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我在碧桂园的天读后感(集锦3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我在碧桂园的天读后感,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将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华南创作网 声明
粤ICP备2021173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