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范文  评语寄语 > 详情页

东南亚说课稿(通用6篇)

作者:edditor12023-03-03 15:41:51243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就有必要使用讲义,讲义有助于我们改进教学。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东南亚说课稿,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东南亚说课稿 第1篇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东南亚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也是学生在世界地理下册的区域地理中接触到的第一个地理区域,这一区域的学习结果不但影响到学生对本区知识的掌握,还关系到学生今后区域地理的学习,因此在本区域的学习中,不但要让学生学到关于东南亚的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因此本区不但涉及到知识的掌握,更关系到学习方法的养成,因此在教材中的位置比较重要!

(二)课标要求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对本节课的要求是使学生能运用地图说出东南亚的位置、范围,并认识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能运用地图和气候统计图了解东南亚的地形和气候特征;能运用地图说出东南亚的经济特征及其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和其区域的`独特特征——华人华侨聚居区及丰富的旅游资源。

(三)教学目标的确立

知识与技能:了解东南亚范围及其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的位置;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山河相间的地形、热带雨林和季风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东南亚的地域特色及其旅游业!

过程和方法:本节课通过大量图片和视频材料的引入,引发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并以此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及自己收集到的相关知识,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认识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分析地形与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引导学生用联系的眼光分析问题,并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

教学重点:

1、东南亚范围及其世界交通的“十字路口”位置。

2、东南亚的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地形。

3、热带雨林和季风气候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4、东南亚的地域特色。

教学难点:热带雨林和季风气候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和资料,而后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的地形图和政区图,让学生直接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并在学生获取的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归纳总结,并应用自己得出的知识进一步分析理解下面的知识,利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并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和实例正确引导学生的思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并且注意提升和点拨学生的思路和学习方法。

(二)说学法

学生已经学过半年多的地理知识,在知识含量上应该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在课堂上把尽量多的知识教给学生自己去学习探究,根据教师提供相关材料,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得出结论,并应用自己得出的知识进一步分析理解下面的知识,体现知识间的循序渐进的同时,利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等。

三、说教具媒体

多媒体课件,导学稿。

四、说教学安排:

两课时。

五、说教学设计

东南亚说课稿 第2篇

说课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中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二章第一节《东南亚》。

一、说教材:

教材从读图开始,首先让学生看清半岛,群岛的位置特点,为下面讲述自然环境和经济特征打好基础。东南亚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南部的狭长部分称为马来半岛,马来群岛因在我国南面的海洋中,我国习惯上又称之为南洋群岛。课文中出现的地名较多,但都是学习和生活中常用的知识。特别是把东南亚和刚学过的东亚的纬度位置进行比较,使学生很容易得出东南亚的纬度主要在热带,为这里盛产的热带经济作物和水稻打下了基础。

关于东南亚的自然环境,教材也突出了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中南半岛的地形地势对河流的制约作用,形成了上游的水能资源丰富以及下游三角洲人口稠密,农业发达,城镇集中的地理格局,爪哇岛由于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形成了肥沃的土壤,人们都愿意到这里耕种,造成了人多地少的稠密区。

二、教学目标:

本课我计划用三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第二课时马六甲海峡,第三课时富饶的物产和海外华人的最大聚居地。今天,我要说的是本课的第一课时。

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7—9年级地理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1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2、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我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确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

l、通过读《东南亚位置图》,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范围。(依据课标: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2、通过读《东南亚地形图》、了解东南亚的地形特征。并通过分析对比上游和下游的河流特点,说明上游和下游的地形特点,对农业,人口分布,城市的影响。

3、通过读《东南亚气候图》了解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两种气候的特征和分布。

(依据课标:能初步说明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能力目标

4、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了解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点,认识一个地区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情况。培养学生从综合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依据课标: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教学重点

1.东南亚的地形特征。

2.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

中南半岛及马来群岛地形的差异 。

教学工具:

东南亚教学课件。

三、教法建议

《地理课标》指出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教师应重视利用地理图像,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我采用读图讲解法和学习指导法结合起来授课,由于本节出现的地名较多,都需要落实,因此必须自始至终围绕着读图,问图,讲解图进行授课。

四、说学法

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我在教学本课时,关注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并运用“看-说-悟”的学习方法,1、会读东南亚位置图、东南亚地形图、东南亚气候图,会利用地图来分析地形特征和位置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东南亚的自然环境特征,区内差异,培养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

五、说设计理念:

地理课标指出:

1、地理教学要突出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强调地理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综合影响,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地理现象和问题,逐步形成对地理事物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征的认识。

2、地理图像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教师应重视利用地理图像,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像和绘制简易地图,帮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对地理图像和地理事物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鼓励学生求异、求新。我将此理念充分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六、说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为了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教学一开始,我为学生创设情境。大家知道全世界那个地区华人、华裔最集中吗?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新的区域——东南亚

【讲授研讨新课】

(课件展示)引导学生确定东南亚的范围:在地图中确认东南亚的最北界,再找到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

(设问)中南半岛的“中南”是什么含义?,为什么有的书上将马来群岛又称为“南洋群岛”?

中南:位于中国之南而得名,北部与中国相连。

南洋群岛:我国有时称南海为南洋,故习惯上常把马来群岛称为南洋群岛。

(课件展示)“东南亚地形图”

设问:

1中南半岛上有哪些主要河流(伊洛瓦底江、萨尔温 、湄南河、湄公河、红河)

2这些河流大多数发源于哪里?(中国)

3这些河流大致是什么流向?(由北向南流。)为什么是这样?(因为地势北高南低。要求学生注意这是一幅分层设色地形图,读图时注意海拔与图像色彩变化的关系,在图上自北向南颜色由深变浅,所以地势由高到低)

4这些河流的上游,主要分布着什么地形?(山地。)它们在分布上与河流有什么关系?(山河相间。)这些河流的下游主要流经什么地形区?(平原)是怎样形成的?(河流进入中下游后,流速趋缓,泥沙沉积,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

5中南半岛上的河流上游流速有什么特点?(快)为什么?(穿行于崇山峻岭之中,落差大。)这里河流的什么资源丰富?(水力资源。)

6中南半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对经济和人口分布有什么影响?(农业发达,人口稠密。)为什么?(因为地势平坦,耕地多,水源充足,交通便利,适宜人口居住。)(总结) 自然条件限制人类生活。人类和自然息息相关

引导学生得出中南半岛上的山脉和河流分布的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为加深学生印象,可带领他们用手作比喻:手掌代表中国西南部,手指代表中南半岛上的高峻山脉,指间的缝隙代表几条大河,并可引用革命老前辈陈毅同志1957年所作《赠缅甸友人》的诗句: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我吸川上流,君喝川下水”,“彼此地相连,依山靠复水”,山山皆北向,条条南流水“。从而说明中南半岛与我国山水相连的特点。

(承转)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下游形成宽广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那么,马来群岛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呢?

(课件展示)东南亚地形图

引导学生观察地图,讨论马来群岛的基本地形特征。

设问:

1马来群岛地形以什么为主?(山地和丘陵.)平原主要分布在岛屿的什么部位?(岛屿沿海地区。)

2这里的河流在长度和流速上会有什么特点?(短促流急。)

3马来群岛火山、地震活动频繁,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是因为,马来群岛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一部分,地壳不稳定,常有火山活动和地震现象。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仅活火山就有70多座,因此有“火山国“的称号。

4火山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呢?(火山爆发时,灼热的岩浆和碎石会摧毁围的田园、建筑、道路和各种设施,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如:1885年印尼松巴哇岛上的坦博腊火山爆发,历经3个月以上,其释放的能量相当于20万枚原子弹爆炸的能量,喷出了151.6立方千米的物质,将火山喷发地削低了1250米,形成了一个长11千米的火山口。从火山口流出的熔岩流,淹没了大片地区,最后注入大海。这次火山爆发中死亡的人数1.2万。既然如此:为什么在印尼爪哇岛有很多农民冒险搬到火山口附近去居住、种地呢?这是因为火山喷出的火山灰,形成了肥沃的土壤,在这里种田,庄稼长得特别好。而绝大多数火山爆发是百年不遇的事,只要掌握了其活动规律,还是可以趋利避害的。由此可见,我们看问题要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既要看到它有害的一面,也要看到它有利的另一面。)

(课件展示)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图

设问:

1东南亚的纬度位置是怎样的?(东南亚位于南纬10°和北纬25°。)

赤道横穿哪些国家(印尼)?这说明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什么温度带?(热带)

2地处赤道附近的马来群岛大部分和马来半岛南部是什么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有什么特征?(终年高温多雨。)

3离赤道较远的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和菲律宾群岛北部是什么气候类型?(热带季风气候。)有什么特征?(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是怎样形成的(每年11月-次年5月,盛行来自于亚洲内陆的东北风,性质干燥,降水偏少,成为旱季;6-10月,盛行来自于海洋的西南风,性质湿润,降水很多,为雨季。)

4东南亚两种不同的热带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请学生先自己所在地区气候对农业耕作制度的影响,然后进行分析:热带雨林气候区,农作物随时可以播种,四季都有收获;热带季风掉个区,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总结)

(复习反馈)

【板书设计 】

第二章 了解地区

第一节 东南亚

第一课时: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

一、东南亚范围: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二、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地形的基本特征

1、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2、马来群岛:多火山

三、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气候特征

1、中南半岛: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2、马来群岛: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东南亚说课稿 第3篇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分析,《东南亚》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的内容。教材的内容有: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它是新课程下初中中考要求掌握的五个地区之一,尤其是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和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方面的分析题目较多。

学生情况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读图、识图的能力较差,需要在讲课过程中多练习,但同学们对新知识有特别大的好奇心,渴求知识的眼神令人感动。他们思维活跃,爱看图、好讨论,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说出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

(2)、能说出东南亚“十字路口”的含义和重要性。

(3)、能说出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4)、能说出东南亚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以及山河分布规律。

能力目标:

运用地图能说出马六甲海峡重要的地理位置;说出城市的分布与河流的关系。

情感目标:

了解气候与农业的关系后,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东南亚位置及其重要性;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东南亚的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农作物及分布。

难点: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气候与农业的关系;农作物的分布。

解决方案:以上的重、难点都是通过读图、识图来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

提前发学案,让学生提前预习,可以做到重点和难点提前感知,有助于优生的培养。通过教师提出的自学讨论提纲,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在主动的学习中获取知识,培养用图习惯。

下面进入教学过程: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本节内容实际,教学时间安排两课时。

第一个问题十字路口的位置。本环节通过指导学生动眼识图,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通过读图掌握东南亚的范围、地形、主要政治区域和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位置。

第二个问题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本环节通过出示一幅与纬度位置有关的东南亚气候图,让学生观察图对东南亚的气候先有所了解,再出示一幅和气候有关的游戏类幻灯片请学生帮忙选一选五一想去新马泰旅游要带下列哪些东西?从游戏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增强对东南亚气候的记忆。之后为了强化记忆再出示一幅气候图,用列表的形式展现东南亚的两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以增强记忆。关于东南亚的农业我是这样处理的,先出示几幅水稻劳动生产的场景,让学生知道东南亚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再出示一幅其他主要农作物分布图,掌握东南亚除了水稻以外,还有橡胶、椰子、油棕、焦麻等农作物。并通过连线的形式掌握东南亚各国农作物的分布情况。以上这些图片的出示按由浅到深的顺序逐步出现,面向全体的同时,也使基础差的学生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第三个问题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这个环节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出示一幅东南亚河流与城市分布图,让学生动手与动脑、动眼相结合,回答图中出现的问题。这样处理主要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的目的。

最后一个问题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因为内容简单所以只是出示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华人华侨的数量,以显示其比重,最后得出结论。因为旅游业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行业,所以东南亚的国家利用本国的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为此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旅游项目,为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整个的教学过程始终坚持以训练学生读图、识图,培养地理基本技能为主,学生在初步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围绕教师的置疑,互相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最终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东南亚说课稿 第4篇

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东南亚。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分析,《东南亚》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的内容。教材的内容有: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它是新课程下初中中考要求掌握的五个地区之一,尤其是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和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方面的分析题目较多。

学生情况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读图、识图的能力较差 ,需要在讲课过程中多练习,但同学们对新知识有特别大的好奇心,渴求知识的眼神令人感动。他们思维活跃,爱看图、好讨论,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说出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

(2)、能说出东南亚“十字路口”的含义和重要性。

(3)、能说出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4)、能说出东南亚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以及山河分布规律。

能力目标:

运用地图能说出马六甲海峡重要的地理位置;说出城市的分布与河流的关系。

情感目标:

了解气候与农业的关系后,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东南亚位置及其重要性;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东南亚的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农作物及分布。

难点: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气候与农业的关系;农作物的分布。

解决方案:以上的重、难点都是通过读图、识图来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

提前发学案,让学生提前预习,可以做到重点和难点提前感知,有助于优生的培养。通过教师提出的自学讨论提纲,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在主动的学习中获取知识,培养用图习惯。

下面进入教学过程:根据大纲要求结合本节内容实际,教学时间安排两课时。

第一个问题十字路口的位置。本环节通过指导学生动眼识图,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通过读图掌握东南亚的范围、地形、主要政治区域和马六甲海峡的地理位置。

第二个问题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本环节通过出示一幅与纬度位置有关的东南亚气候图,让学生观察图对东南亚的气候先有所了解,再出示一幅和气候有关的游戏类幻灯片请学生帮忙选一选五一想去新马泰旅游要带下列哪些东西?从游戏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增强对东南亚气候的记忆。之后为了强化记忆再出示一幅气候图,用列表的形式展现东南亚的两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征以增强记忆。关于东南亚的农业我是这样处理的,先出示几幅水稻劳动生产的场景,让学生知道东南亚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再出示一幅其他主要农作物分布图,掌握东南亚除了水稻以外,还有橡胶、椰子、油棕、焦麻等农作物。并通过连线的形式掌握东南亚各国农作物的分布情况。以上这些图片的出示按由浅到深的顺序逐步出现,面向全体的同时,也使基础差的学生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第三个问题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这个环节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出示一幅东南亚河流与城市分布图,让学生动手与动脑、动眼相结合,回答图中出现的问题,之后列表总结。这样处理主要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的目的。

最后一个问题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因为内容简单所以只是出示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华人华侨的数量,以显示其比重,最后得出结论。因为旅游业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行业,所以东南亚的国家利用本国的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为此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旅游项目,为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整个的教学过程始终坚持以训练学生读图、识图,培养地理基本技能为主,学生在初步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围绕教师的置疑,互相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最终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反馈中注意做好总结,以便让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和优势,即可以增进了解,又有利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更从整体上发挥潜能,使自己得到提高。

东南亚说课稿 第5篇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东南亚》是(鲁教版)《地理》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的内容。教材的内容有: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

2、本课地位:

它是新课程下初中中考要求掌握的五个地区之一,尤其是热带气候和农业生产和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方面的分析题目较多。由于它是我们相邻,为此容易与我国西南地区融合在一块进行考察,加大了它的难度。

3、教学目标:

(1)、能说出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

(2)、能说出东南亚“十字路口”的含义和重要性

(3)、能说出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4)、能说出东南亚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以及山河分布规律

4、教学重、难点:

重点:东南亚位置及其重要性;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东南亚的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农作物及分布

难点: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气候与农业的关系;农作物的分布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

根据地理教学的一般特点和初中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以下两种主要教法:

学案导学:提前发学案,让学生提前预习,可以做到重点和难点提前感知,有助于优生的培养。

自学讨论法:通过教师提出的自学讨论提纲,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在主动的学习中获取知识,变学会为会学。

图导图练法;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动眼识图、动脑析图、动口说图和动手绘图等多项措施的训练过程,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培养用图习惯和发展地理智能。

教学用具:多媒体或使用东南亚地形图、世界地图。

三、说学法

1、读;培养学生阅读地理课文和地理插图的习惯和能力,正确掌握阅读插图的步骤和方法—图文结合读。

2、思:即思考,通过教师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达到学习的要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3、议:即讨论,学生在初步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围绕教师的置疑,互相讨论,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基础上,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地理教学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法、地理课堂讨论法,引导学生根据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及收集到的地理信息(感性材料)来理解课文中的理论知识。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东南亚说课稿 第6篇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

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东南亚》的第一课时。包括“十字路口的位置”和“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两部分。

(二)教材分析

作为区域地理的内容,“东南亚”这一节的教材并没有着重某一个国家,而是对整个区域进行了总体描述。教材突出了以下几点:

①十字路口的位置;

②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

③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④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

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该区域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并通过读图和已有地理知识分析原因、总结规律的思维能力训练。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东南亚地形图、马六甲海峡航线图,分析东南亚的位置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2)会用比较的方法来分析东南亚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

1、东南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和区别。

3、热带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五)教学难点

1、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2、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建立。

二、说教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以上教学目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读图分析+分组讨论”的教学方式为主,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练习和资料。

教学中使用读图法、观察比较法,合作学习法,并以多媒体教学为辅助手段,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新马泰”旅游引入课题。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事情引入,以激发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

1、课件展示图7.18“东南亚的地形”和“东南亚政区图”,明确东南亚的范围和主要国家。

2、课件展示图7.17“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和图7.18“东南亚的地形”,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通过对地图的判读,知道区域地理学习中要了解该区域的范围、构成、位置等,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对于地理位置的分析一般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三方面进行,

纬度位置:位于10°S—24°N之间,地处热带。

海陆位置:亚洲东南部,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

相对位置:处于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

通过引导学生结合地图分析“东南亚“的地理位置,使学生掌握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分析的一般方法。

课件演示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明确东南亚处于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重要位置。通过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对东南亚处在“十字路口”位置有一个更形象的认识。

3.课件展示:图7.19“马六甲海峡的航线”,了解“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

学生读图7.18“东南亚的地形”,明确“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

然后组织学生分组依次讨论以下问题:

①读图7.19“马六甲海峡的航线”,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连接了哪些地区?这些航线不经过马六甲海峡会怎么样?

②日本称马六甲海峡为“海上生命线”,结合上一节的学习,说说这是为什么?

学生通过读图并结合以前的知识进行讨论、分析进行探究性学习,既有利于知识的综合运用,也可以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4、课件展示图6.10“亚洲的气候”,学生读图并思考:

①东南亚主要有哪两种气候类型?

②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哪些地区?

5、课件展示图7.25“曼谷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和图7.26“新加坡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通过观察比较知道这两种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区别。

6、读图7.27“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中的天气示意”,由学生说出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中的天气过程,加深学生对东南亚高温多雨气候的印象。

7、由东南亚高温多雨的气候,是亚洲人口稠密的地区,耕地较少的地理特点讨论东南亚最适宜种植哪种类型的粮食作物。

通过讨论认识到:各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一定要与本国或地区的自然环境相适应,做到因地制宜,使人与环境相协调,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建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8、读图7.22“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的分布”,了解东南亚水稻的种植以及热带经济作物的生产。

四、教学效果

这一节课教学基本能以学生为主体,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对于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的提高及地理学习方法的了解有一定的帮助。

五、教学反思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本节课的地理教学中,我深感许多教学环节没能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我认为地理教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地理学习方法和能力的训练,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各位领导、老师,以上是我在这节课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和摸索,属于个人的肤浅之见,希望大家多多指导。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东南亚说课稿(通用6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东南亚说课稿,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将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华南创作网 声明
粤ICP备2021173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