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
当你阅读一部伟大的作品时,你会有怎样的感受?此时此刻,最重要的是读后感不能掉队!所以我们怎样才能写出读后感 ?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课堂观察读后感,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听、评课是教师进行专业发展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听评课的过程中,教师能从彼此互动中获取经验、共同提高,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事实上听评课活动每个学校都在开展,学校的每位教师每学期都会开设一节校内研究课。但从事了教师这个工作后,怎样上课有人教、有人指导,听课时究竟该听些什么,评课时又应该点评什么,似乎很少有机会学习了解,我基本都是从其他老师那里观察模仿来的,但方法对不对,自己也不太清楚。
由于上一学期视导的过程中,我们接触了大量的量表,尤其是课堂观察工具,在视导时的教研组主题教研活动中我们也设计了自己的教研工具,对于工具使用需要在教研活动时进行交流,所以在黄丽老师的推荐下借阅了《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这两册书。
书中首先分析了传统听评课的“三无”现象:无合作的任务、五证据的推论、无研究的实践。可以说听、评课所有的学校都在进行,但“三无”现象也的确大量存在。
由于在教研组建设的过程中,听、评课一直都要进行,我从书中也获取了一个重要问题的答案:如何使听评课更专业化?
1.听课不形式化、任务化,评课不讲假话。
2.不只重听课数量,不重听课质量。
3.把听课评课设计成一个完整的专业活动: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
4.提高听课评课的专业水准,不是谁都可以来乱说一通的,应该把听评课的权利交给上课人的“同行”,或专门研究这一课程的专业人员。
5.可以设计一些课堂观察工具(课堂观察量表),这些工具应该是开放的,供选择的。
6.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听评课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一是由完整的记录到重点记录再到不用记录。
二是由听课到观课再到思课。
三是从关注自己到关注教师再到关注学生。
7.重点应关注学生的有效学习,因为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
8.评课时反对“话语霸权”和“即兴点评”。
从书中我也明确了自己一直没弄清的问题:课堂观察到底是什么?其实课堂观察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它关注的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教学。课堂观察是教师日常专业活动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其性质是一种教师的日常专业生活,一种专业学习活动,一种合作研究活动。
这本书看似枯燥,仔细读来却能让我们弄清很多可能从教以来一直没有搞清楚的问题,如果希望自己的专业水平能有所提升的话,推荐大家不妨读一读,以听、评课的角度来反思教学,进行设计,也许也是一种有效且可行的方法。
哲学上有一个很有趣的命题,说凡事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简单事情复杂化;二是复杂事情简单化。仔细观察生活和工作中人们的思维和行动方式,不外乎这两种。
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追求的是一种智慧和豁达;简单的事情复杂化,需要的则是一种研究和精致。很多的时候,我们把一件事情定义为简单的时候,往往是没有把它展开,没有用心的处理它的细节,挖掘其中的价值,所以,也就没有吸收其中的营养与精华。听课、评课也许就是如此。
听评课对每位教师而言就如同呼吸一样,实在是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我们以往听评课的时候,很少能想到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也很少去想怎样能与其他老师持续合作,更是很少去想获取来自课堂的信息和数据,从中读出提升本人和授课者及其他听课者的专业素养。《课堂观察》让我大开眼界。
收获一:长期思考的精简一定是精华
“越是精简的东西,难度越大,精华不一定等于精简,但长期思考的精简一定是精华”这句话是我写在《课堂观察》“故事分享”旁边的,我感慨于中学的老师和大学教授的平等合作,感慨于余杭中学的老师们十年的苦索,两年的艰辛合作、研究与实践。实践的过程中他们一直在追求观察维度的精简与观察点的可行性。《课堂观察》展现给我们的正是教授和老师们研究和实践的精华。
收获二:提升自己的最好途径就是研究
余杭中学生化组的老师们在研究课堂观察量化表的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固然令人佩服,但是所得到的专业提升也是令人羡慕的。一个会研究别人课堂的人,下意识中就会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师参与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有效而且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因为参与“课堂观察量化表”的制作,所以在备课的时候才会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堂性质和课堂文化”四个维度去思考实施自己的教学行为。又因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听评课,科学量化的记录课堂数据,在听评课的过程中发现教师共性的易疏忽课堂漏洞,学生共性的课堂问题,从而优化自己的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收获三:接受专业的《课堂观察》,完善自己的听评课
《课堂观察》中提到的观察程序主要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课前会议是我们比较容易忽略的,而在课前说课的五个方面(1)说教材(2)说学生(3)说教法(4)说课堂结构(5)说预计的课堂反馈,最后一条是我们最容易忽略的,因为没有提前预计,所以会对课堂的突发性学习反馈会处理不完美甚至会措手不及。
关于走进课堂实行课中观察,如果真正完成4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的话,我认为还是一个比较庞大的任务,需要很多老师的共同合作和参与,在这个参与的过程中,我提出几点疑问:维度一,学生学习,观察点——有多少学生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时间为多少?有多少学生倾听同学发言?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有多少人发生这些行为?……针对这些统计性的问题,如果想统计出具体的数据,得好几位老师才能完成,如果想统计部分推算出全班,那选的这一部分是否有代表性,也是个问题。有一些观察点需要老师动态的观察才能实现,例如“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探究、记笔记、阅读、思考、练习)有哪些?各有多少人?教师进入课堂最好是常态化的,尽量减少对学生学习的干扰,毕竟我们做课堂观察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高效的学习,如果课堂中融入过多的动态观察,势必会影响学生课堂学习效果,那课堂观察就成了为观察而观察了。所以针对《课堂观察》中提到的观察点我们在设计观察量表的时候还是要在简化和斟酌的。
收获四:沿着专家的路化繁为简
以前我把听评课想的做的都太简单,看完《课堂观察》这本书,我才真正的品出了其中的奥秘,也体会到了专业的课堂观察的价值。现在再想课堂观察,突然觉得,它依然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过,它已经不再是以前的简单。这件简单的如同我们呼吸一样的事情,需要我们认真的去做,认真的去按照《课堂观察》所提示的去做。
课堂观察的目的是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是教会学生高效的课堂学习,一堂课,最能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便是最后环节的”目标达成检测“,如果最后的检测效果特别好,那所有的课后分析从简;如果,检测效果未达到预期,那听评课团体要做的便是查找原因,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以便达到授课者会自己把脉——把学生的脉、把课堂的脉、把教材的脉。当然,设计科学的课堂检测环节也是需要我们用心付出的。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课堂观察读后感(通用2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课堂观察读后感,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