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范文  评语寄语 > 详情页

教学专著读后感(精选10篇)

作者:edditor12023-02-14 08:21:40335

当你看过一部作品之后,我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多收获,为什么不好好地写一篇读后感 ?所以,读后感究竟该如何书写?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教学专著读后感,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教学专著读后感 第1篇

在学校买教育专著的号召下,我选择了一本《捧着心来不带草去》,起初拿到书之后发现有些失误,这本书原来不是介绍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而是像画书一样,只是对陶行知的生平,经历等进行了介绍,于是我又选择了南怀瑾老先生的《论语别裁》,其实后来才发现这本书还挺有用的。于是这两本书都成了我本学期的重点阅读对象,尤其是《论语别裁》这本书更是让我爱不释手,收获颇多。这本书其实是在认识了于丹,看了她的论语感悟后无意间发现的,读了这本书之后才真正认识到了大家的风范,南老先生对论语的理解让人如沐春风,感觉自然、生动,下面我就谈一谈对这两本的学习和感受。

《捧着心来不带草去》猛一看,实在是让人喜欢不起来,可是仔细一翻一读,还挺有收获的,虽然里面没有我们最需要的教育思想的具体介绍,尤其是没有生动的事例能够供我们参考,可是它让我对陶行知先生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因为没有把这本书拿回家去看,所以到现在还有一部分没有看完,不过我已经被他深深地打动了,他所拥有的才干完全可以使自己过上富裕的生活,可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使他放弃了这些物质条件,他选择了办平民学校,给流浪儿办学校,为此他吃了那么多苦,受了那么多累,这种精神值得我学习,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下,我们好多老师都迷失了方向,是的,物价的飞速上涨下我们需要提高工资待遇,我们也是人,也要首先有能力生活下去才能讲做出贡献,可是想想我的有些所作所为,尤其是近年来对工作失去了原有的兴趣,老是感觉有些应付,这实在是有些对不起老师这个称号,也对不起国家每月发给我那为数不多工资。要我像陶行知先生那样不计得失去贡献我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可是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还是能做到的,我要以陶先生为榜样,好好地为我的学生服务。这本书中虽然没有具体讲述陶先生的什么教育思想,但是也提到了陶先生的一条重点思想,那就是"生活即教育",陶先生更注重学生们的亲身体验,给学生提供了许多亲自体验的机会,这样一来学生的理解、记忆肯定更深刻,这一点给了我一些启示,虽然我不能像陶先生那样给学生提供那些亲身体验的机会,但我可以尽可能的提供,还有就是在实在不能提供亲自体验的情况下,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生活的体验来理解掌握知识,另外就是重视课外阅读,让学生借助阅读别人的文章来增进各方面的体验。

《论语》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著作影响了一代一代的中国人,而做了十年语文教师的我居然到现在才开始去阅读它是不是太晚了些呢,不,"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到什么时候学习都不晚,只要我醒悟了就好了。《论语》的版本太多了,前一段时间百家讲坛推出的于丹讲《论语》,掀起了一股国学热,我也正是在这股国学热中才开始行动的,经过精挑细选我选择了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这套书,拿到这套书之后感觉的确如评论中所说,南老先生的讲解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他结合自己对国学的研究写出了自己对《论语》的理解,另辟蹊径,在很多方面多次为孔子平反,把原来被肢解,被片面理解的论语进行了系统的理解,让人收获颇丰!

孔子是个大教育家,可是这套书的二十个篇章中并没有单纯的教育思想篇章,更多的是在告诉我们该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要说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哪些教育思想,我想应该就是某些小篇章某些对话中所透露出来的吧!首先,它告诉了我们学问的目的,不是文学、不是知识,是做人做事。这让我想起了我经常跟我的学生说的一句话——你们来学校,学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还有比学知识更重要的,那就是学习做人。我一直都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这句话不知是什么时候自己总结出来的,反正从总结出来之后我就经常给学生说这句话,今天我终于给自己的这句话找到了依据。是呀,如果我们的学生知识都掌握的不错,可是却没有什么能力,更没有善良、爱心等这些重要的东西,那他的知识不如没有,一个有知识高智商的人,犯起罪来会更可怕,所以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教学生做人,在本学期的教育中我更加注意了这一点,因为现在的孩子看得多,听得多,懂得多,这可不是在夸他们啊,真正有用的他们没有去看,去听,去懂,相反却在不该操心的地方学得快,学得多,早熟得很,而这个班上有个孩子在这方面表现得更突出,而且还带出了一拨好事者,尽管这个孩子脑子挺聪明,但是在我这里却几乎得不到表扬,因为她做人太失败,还自我感觉良好,带坏了班里一些脑子比较够用的孩子,像这样的孩子即便在脾气很好的,很注重启发学生的孔子面前,我想得到的打击也会不少,因为实在是太不讨人喜欢了。

说到启发学生了,这里就要引用孔子的为数不多的教育之句了,那就是"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里孔子告诉我们教育学校要启发,启发之前要让他发愤,而后再启发,然后还要引起他的怀疑,才能会去研究,才能取得成绩。而这一方面正是我平时做得不好的地方,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多去研究如何使学生发愤,如何更好的启发学生,并引起他们的怀疑,而不是让他们信服我所说的一切。

本书中还有一处讲教育方法的句子,就是"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意思是说:诸位,你们以为我讲学问,还会保留秘密,不传给你们?我绝对没有丝毫隐瞒,所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你们做学问,为什么都不懂呢?孔子的意思是说,我不会像有些老是那样留一手,我的学问很简单,本身就是教材,表现在平时做人、处世、言行间。这一部分读完后,我可真有些后怕,其实这个道理我也懂,只是有时会忽略掉,看到那句"表现在平时做人、处世、言行间",我不由自主就想到了自己经常在学生面前大发雷霆,这种行为不正是给了学生一个反面影响,让他们慢慢地变成容易发脾气的人嘛?好可怕,有时发脾气是难免的,也是应该的,可是经常这样粗暴地处理一些事情不但效果不好,而且还起到了反面教材的作用,这可是今后要加以改正的地方呀!

关于《论语别裁》还有不少收获,还有下册没有来得及看,以后再交流吧!

教学专著读后感 第2篇

做教师这些年,可能性格所致,一直以一种淡然对待这份工作,不为利益、荣誉所动,但心中始终有一份责任,那就是让我的学生在经历初中阶段的人生成长中没有遗憾。

翻开《做卓越的教师》一书,从目录上看,似乎是一部做卓越教师的"全兵法书":"教师专业发展的六项修炼"、"做幸福的教师"、"做会育人的教师"、"做会上课的教师"、"做会写作的教师"、"做会当家长的教师"…每一个题目都让我想尽快了解里面的内容,于是静下心来,慢慢翻阅、品味。

教育永无止境,教师的成长永无止境,这是我读《做卓越的教师》一书最大的收获。翻开首页,一段段文字让我对教育,对教师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教育是打造卓越灵魂的事业"中,作者说"让每一个学生都渴望事业的成功、渴求人生的卓越、渴求生命的辉煌,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这才是吧国家和民族引向腾飞和强盛的教育!"高瞻远瞩看教育,如果作为教师没有这样的思想和意识,就不能培养出雄心壮志的学生,就不能引领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努力!

"什么是最糟糕的伤残?了无生气、不负责任、欠缺野心和渴求,这才是真正的伤残!""走进学校,你们要学习怎样成就伟大的梦想和人生的卓越,而不是学习的平庸!""如果我们不停的朝前走,就会不断的满足,就会快乐幸福,"人生的乐趣就在于前面永远有梦想和希望在等待我们去收获!教书育人自古以来经久不衰,她的魅力就在于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样也是培养人思想的发展与创新,对人的本质的弘扬和价值的`升华!

"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的感情也会消融。"爱与教育形影不离,有了爱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一种艺术,更不是一种教育策略和技巧,而是从心地散发出来的人性芬芳。"读到作者的这个观点,我感触很多,爱是教育成功的前提,但爱需要通过教育艺术、教育技巧和教育策略来实现。我们经常听到很多家长和老师抱怨说孩子的逆反心理很强,总是跟家长或老师对着干。在抱怨之后,我们应该反思一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你对他付出的爱打折扣了吗?没有!家长和老师的爱永远是博大的爱、无私的爱。但孩子理解了你的爱吗?懂的了你的爱吗?接受了你爱的方式了吗?

……读《做卓越的教师》,像这样的收获还有很多很多。

在《做卓越的教师》中,引用了一个个短小精悍、富有哲理的故事,小故事大道理,给人很多启迪、启示、引导、督促。

读《做卓越的教师》,如同听一位富有思想又极其有演讲水平的朋友的演讲,一会儿激情澎湃,一会儿娓娓细语,一会儿谆谆教诲。

当轻轻扣上这本书时,突然有种感觉:文字是如此的奇妙,当有序的排列后,它就会变成一种思想,产生无穷的力量,成为一种动力,催人努力、催人奋发!

教学专著读后感 第3篇

做教师这些年,可能性格所致,一直以一种淡然对待这份工作,不为利益、荣誉所动,但心中始终有一份责任,那就是让我的学生在经历初中阶段的人生成长中没有遗憾。

翻开《做卓越的教师》一书,从目录上看,似乎是一部做卓越教师的"全兵法书":"教师专业发展的六项修炼"、"做幸福的教师"、"做会育人的教师"、"做会上课的教师"、"做会写作的教师"、"做会当家长的教师"…每一个题目都让我想尽快了解里面的内容,于是静下心来,慢慢翻阅、品味。

教育永无止境,教师的成长永无止境,这是我读《做卓越的教师》一书最大的收获。翻开首页,一段段文字让我对教育,对教师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教育是打造卓越灵魂的事业"中,作者说"让每一个学生都渴望事业的成功、渴求人生的卓越、渴求生命的辉煌,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这才是吧国家和民族引向腾飞和强盛的教育!"高瞻远瞩看教育,如果作为教师没有这样的思想和意识,就不能培养出雄心壮志的学生,就不能引领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努力!

"什么是最糟糕的伤残?了无生气、不负责任、欠缺野心和渴求,这才是真正的伤残!""走进学校,你们要学习怎样成就伟大的梦想和人生的卓越,而不是学平庸!""如果我们不停的朝前走,就会不断的满足,就会快乐幸福,"人生的乐趣就在于前面永远有梦想和希望在等待我们去收获!教书育人自古以来经久不衰,她的魅力就在于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样也是培养人思想的发展与创新,对人的本质的弘扬和价值的升华!

"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的感情也会消融。"爱与教育形影不离,有了爱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一种艺术,更不是一种教育策略和技巧,而是从心地散发出来的人性芬芳。"读到作者的这个观点,我感触很多,爱是教育成功的前提,但爱需要通过教育艺术、教育技巧和教育策略来实现。我们经常听到很多家长和老师抱怨说孩子的逆反心理很强,总是跟家长或老师对着干。在抱怨之后,我们应该反思一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你对他付出的爱打折扣了吗?没有!家长和老师的爱永远是博大的爱、无私的爱。但孩子理解了你的爱吗?懂的了你的爱吗?接受了你爱的方式了吗?

……读《做卓越的教师》,像这样的收获还有很多很多。

在《做卓越的教师》中,引用了一个个短小精悍、富有哲理的故事,小故事大道理,给人很多启迪、启示、引导、督促。

读《做卓越的教师》,如同听一位富有思想又极其有演讲水平的朋友的演讲,一会儿激情澎湃,一会儿娓娓细语,一会儿谆谆教诲,。

当轻轻扣上这本书时,突然有种感觉:文字是如此的奇妙,当有序的排列后,它就会变成一种思想,产生无穷的力量,成为一种动力,催人努力、催人奋发!

教学专著读后感 第4篇

做教师这些年,可能性格所致,一直以一种淡然对待这份工作,不为利益、荣誉所动,但心中始终有一份责任,那就是让我的学生在经历初中阶段的人生成长中没有遗憾。

翻开《做卓越的教师》一书,从目录上看,似乎是一部做卓越教师的"全兵法书":"教师专业发展的六项修炼"、"做幸福的教师"、"做会育人的教师"、"做会上课的教师"、"做会写作的教师"、"做会当家长的教师"…每一个题目都让我想尽快了解里面的内容,于是静下心来,慢慢翻阅、品味。

教育永无止境,教师的成长永无止境,这是我读《做卓越的教师》一书最大的收获。翻开首页,一段段文字让我对教育,对教师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教育是打造卓越灵魂的事业"中,作者说"让每一个学生都渴望事业的成功、渴求人生的卓越、渴求生命的辉煌,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这才是吧国家和民族引向腾飞和强盛的教育!"高瞻远瞩看教育,如果作为教师没有这样的思想和意识,就不能培养出雄心壮志的学生,就不能引领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努力!

"什么是最糟糕的伤残?了无生气、不负责任、欠缺野心和渴求,这才是真正的伤残!""走进学校,你们要学习怎样成就伟大的梦想和人生的卓越,而不是学习怎样平庸!""如果我们不停的朝前走,就会不断的满足,就会快乐幸福,"人生的乐趣就在于前面永远有梦想和希望在等待我们去收获!教书育人自古以来经久不衰,她的魅力就在于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样也是培养人思想的发展与创新,对人的本质的弘扬和价值的升华!

"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的感情也会消融。"爱与教育形影不离,有了爱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一种艺术,更不是一种教育策略和技巧,而是从心地散发出来的人性芬芳。"读到作者的这个观点,我感触很多,爱是教育成功的前提,但爱需要通过教育艺术、教育技巧和教育策略来实现。我们经常听到很多家长和老师抱怨说孩子的逆反心理很强,总是跟家长或老师对着干。在抱怨之后,我们应该反思一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你对他付出的爱打折扣了吗?没有!家长和老师的爱永远是博大的爱、无私的爱。但孩子理解了你的爱吗?懂的了你的爱吗?接受了你爱的方式了吗?读《做卓越的教师》,像这样的收获还有很多很多。

在《做卓越的教师》中,引用了一个个短小精悍、富有哲理的故事,小故事大道理,给人很多启迪、启示、引导、督促。

读《做卓越的教师》,如同听一位富有思想又极其有演讲水平的朋友的演讲,一会儿激情澎湃,一会儿娓娓细语,一会儿谆谆教诲,。

当轻轻扣上这本书时,突然有种感觉:文字是如此的奇妙,当有序的排列后,它就会变成一种思想,产生无穷的力量,成为一种动力,催人努力、催人奋发!

教学专著读后感 第5篇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再根据我国的国情和需要,译者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外从苏霍姆林斯基的其他着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有一百条,统称《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它让我明白了原来学生这样教。会存在那些不足,那样教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读后我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我为大师给我指引教学方向心中激动万分,同时,为自己过去的想法而惭愧。

第一个感受:爱学生

我曾经为自己选择了教师行业迷茫过,也为我第一次当班主任泄气过,还为丢了学生想放弃教师这一职业。并面对几十个有着不同思想的孩子时,烦心的事就接踵而至。今儿张三和李四打架,明儿王五不写作业,后天家长说某某学生打了他的孩子……日复一日,一年又一年,没有一天消停过。渐渐地刚毕业时的雄心壮志渐渐隐退,我甚至也怀疑自己是否能胜任教师这个职业。当我阅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霍姆林斯基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他的文章中使我懂得了:教师的职业就是要研究人,长期不断地深入人的精神世界。世界上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我们教师就是要做到使这个幼小的人的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善良的人性的东西不受到压抑、伤害和扼杀。因此,每一个决心献身于教育的人,应当容忍儿童的弱点,缺点,甚至不良的嗜好。如果对这些弱点仔细地观察和思索,不仅用脑子,而且心灵去认识它们,那就会发现这些弱点是无关紧要的,是每个孩子年龄阶段所表现出应有的特征时,你会为自己生气、愤怒和加以惩罚的行为感到可笑。我们要理解儿童的行为,懂得儿童是一个经常在变化着的人。教师的心胸要宽广,做到把自己的心分给每一学生,在自己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学生的欢乐和苦恼。参与学生的活动,让学生感觉老师是他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懂得这些对我有很大的启发,我带着这种对孩子的热忱投入到工作中去,前途不再迷茫,师生关系会比以前更融洽。

第二感受:尊重每位学生的特异性

在书中,苏霍姆林斯基高瞻远瞩,很明智地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又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学生内心的财富。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正如文中提到的语文老师尼娜彼特罗芙娜的学生米哈伊尔一样。尽管米哈伊尔在平时上课中让尼娜彼特罗芙娜气得脸色发白、双手颤抖,但当这个“两分生”--米哈伊尔很潇洒地为她修理好电视机后,尼娜彼特罗芙娜感到非常的难受,甚至是久久地坐着,哭着……尼娜彼特罗芙娜深深地感到自责:我们做教师的人,怎么会没有发觉,在我们认为无可救药的懒汉和毫无希望的“两分生”身上,在他们的`心灵和双手里,还蕴藏着天才呢……

这一事例不禁促发我深思:既然是在学校的“两分生”,还能很快成为一个技术很高的电视机修理工,我们在今后的教育对学生的评价中是否应该多一把衡量的尺子。

其实,在我们教师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总会遇到这样类的学生。如我班的陈瑶同学,在学习上我用尽各种办法,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很是懊恼,但是那次的运动会,我差点丢了她,却让我感受发生了改变,我觉得她不是那么讨厌,相反,我每天看见她有一中亲切感,不是她有何变化。而是我要尊重孩子的差异,同时也发现他的优点,她是我班最会扫地的学生,学习上她没有什么造就,但她将来准会是个优秀的保洁员。还有603班的李珊,她现在本来读初中,就因刚转到我们学校时成绩太差,本该读六年级,给她留在四年级,在这后来的三年学习,她成绩没有多大改观。同家长交谈,家长说:一个读数题我亲自叫了十遍,让她重读,她还是不会,没办法。但是,她在家很会做家务事,不要小看,她可是的家里的能手。还有王望,成绩也是很不理想,我听俞老师说,王望自己会砌房子,他家的院墙和厨房都是他自己砌的,我很是大吃一惊,。如果用分数衡量他,他肯定要被淘汰,我们可能埋没了一个无师自通的建筑师。与此同时,苏霍姆林斯基在本文中也旗帜鲜明地指出:如果教师和学校舆论唯一地根据分数来给一个人做出好的或者坏的结论,那他就不会努力去当一个好人。因为上课、掌握知识、分数--这只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个局部,只是许多领域的一个领域。人的心理和智能结构的发展水平,事实上无法单纯用纸笔工具准确地测量出来。传统的考试,主要是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单项测量,由于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能以此对学生做出或优或劣的判定。考试的效力是有限的,考试结果--分数也并不能代表学生全部综合素质的发展水平。

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应当尽可能地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这应该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第三点:多读书

我经常对家人说,当老师的我很忙,没有时间干家务活。对朋友说,当老师很累,没有意思。确实没有老师不抱怨自己的时间不够用的,天天是上课、改作业、备课辅导、谈话开会理论学习等等,连一分钟空闲的时间都没有。这里面除了没有很好地安排自己的时间而觉得时间不够用外,整天被迫着去做这些事,心累,恐怕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简单的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没有主动去做。教师的任务比较繁重,时间总会在不知不觉中流淌,就看自己能不能把握得住了。

谈到如何解决时间这个问题,苏霍姆林斯基举了这么一个例子: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届公开课,区培训班的学员和区教育局的指导员都来听课。课上的非常出色,听课的老师和指导员本来打算记一些记录,可是他们听的入了迷,竟然连记录都忘记了,就像自己也变成了学生一样。这是多么令人惊叹啊!课后有一位教师问他:“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这位历史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我只用了大约15分钟。”一辈子都在备课,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啊。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确实,做教师的每天必须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读书搞科研。带着这个问题,我阅读到书中所写:怎样进行呢,书中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如果一个教师在他刚参加教育工作的头几年里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我想:这也就是许许多多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的根源。在今后的日子里加大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着作。是啊!我们应当在自己所教的那门学科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们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读了这些,我茅塞顿开,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这本书给我的感受很多,就是与现实的紧密联系,问题意识,忧患意识流淌于字里行间,而一个个社会现实中实际生动的事例,则支撑起了这种问题意识,使全书鲜活,充实,激起你对现实的关注,激起你对现实的思考,并在这种关注思考中,令你得以专注地读下去。同行们,读书吧,书中自有黄金屋。

教学专著读后感 第6篇

最近,我开始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读着他的《给老师的建议》一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忧解难,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者,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我觉得找到学生和老师发生的现象的根源,有益于我们开阔眼界。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老师的时间从那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这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常我也是这样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各小时挤的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给学生谈心等,还要抽出时间搞教研;下班回家还要忙家务。可是教师的时间到底从哪里来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和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天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望。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扣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上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该在自己所教学的数学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应该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那位老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这段答话启开了一个窗口,使人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做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基础。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并有潺潺不断的水流,这是我们安排时间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另外,我还明白阅读不但对老师有益,而且让每一个孩子能够自由支配时间而且要利用得合理,最好莫过于喜欢阅读。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爱好的最重要的发源地,应当教会每一个学生怎样在书籍的世界里旅游。阅读是为了能让孩子们扩大视野,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

面对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面对新时代的学生,要做一位好教师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需要我们老师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来适应这个多彩纷繁的世界。书中作者的建议、闪光的思想、精炼的语言,对我们来说,如同一条条欢快清澈的小溪,汇集在一起就是浩瀚博大的海洋,常读常新。

他告诉我们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很简单,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书。持之以恒的读书。我们的小溪才能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溪流。

作为一名教师,对于教学必须全身心的投入,必须学习学习再学习,读书读书再读书。作为教师,我们自己要有广博的知识,创新的思维。然后才能教出具有广博知识,能力突出的学生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的西蒙教授曾提出了这样一个见解:“对于有一个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他只要真正肯下功夫,在六个月内就可以掌握任何一门学问。只要你真正花时间在学习上,而且是持之以恒,那你就会成为专家。同样的道理,当我们花了足够多的时间在教学上,那我们也会成为专家。”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以后,我们要把时间一点一点地挤出来,用到读书上,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

教学专著读后感 第7篇

朋友向我推荐了《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本书,近段时间借着学校读书活动的开展,我从头到尾细细看了一遍,看后感触颇深。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进行了15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在今天我们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几乎天天都在制造着大量的“学习残疾人”,只不过是我们中国人给他们贴上了“差生”这个标签而已。他们带着这个标签在学习生涯中艰难跋涉,永远走不出失败的阴影。这样看来,我们教师岂不是变成了千古罪人。

书中讲到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当她第一天入校时是何等地激动。她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玩沙、唱唱跳跳,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玩玩,她期待能了解一些新鲜事物,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冗长复杂的说解,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当她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实际上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多呢?

李圣珍,这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她语出惊人:世界上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她成功的教育改变了这些所谓“差生”的人生。在这位老师身边曾有过这样一个女孩子。她从小就被老师当作“傻孩子”“疯孩子”,是不可救药的学生,是木头脑袋,被误送过精神病院。钢琴老师无情的将她淘汰,学校老师把它看作傻子不让她参加集体游戏,因为怕她给班级丢分,老师不允许她参加全班大合唱。她的身后常有冷漠的目光,她的耳边常响起老师同学讽刺的话语,几乎所有的人都抛弃了她,她的心陷入了无边的黑暗。她多次割腕自杀,两只手上布满了自己用刀片划的伤疤。就这样一个在老师家长眼里注定要失败的孩子,可在这位优秀老师的关怀教育下居然考上了北京重点大学,还在著名报刊杂志上发表了许多作品。是什么力量是这样一个濒临崩溃的孩子变得如此优秀呢?这位老师是用什么魔力拯救的这个孩子呢?是自信,培养自信。

看到这里,我也真有点愧疚感。虽然从没有歧视过成绩差、纪律不好的同学,而且加倍关怀,但是在几次活动中,为了不影响班级,我也有过不让余伟坤同学参加比赛。真没想到,这样竟然会给孩子带来这么大的伤害。昨天我听余伟坤妈妈讲,余伟坤叫他妈妈去买些小礼物,他要送同学,这样同学会对他好一点。听了此话,我心头一震,可怜的孩子多么需要大家庭的温暖。看来对这些孩子来说,老师的爱远远不够,更需要同学的帮助,他们才会感到幸福,才会树立自信。

我们老师的责任应该是鼓励每个学生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而不是狭隘的追求超过别人,以提升自己的声誉,使考试和学习成为每个学生自我提高的途径,而不是个别能力较强的学生获得奖励的能力竞赛,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让每个学生都树立必胜的信念,让每个学生都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成功的人,让他们表现的坚强又自信,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教学专著读后感 第8篇

做教师这些年,可能性格所致,一直以一种淡然对待这份工作,不为利益、荣誉所动,但心中始终有一份责任,那就是让我的学生在经历初中阶段的人生成长中没有遗憾。

翻开《做卓越的教师》一书,从目录上看,似乎是一部做卓越教师的"全兵法书":"教师专业发展的六项修炼"、"做幸福的教师"、"做会育人的教师"、"做会上课的教师"、"做会写作的教师"、"做会当家长的教师"…每一个题目都让我想尽快了解里面的内容,于是静下心来,慢慢翻阅、品味。

教育永无止境,教师的成长永无止境,这是我读《做卓越的教师》一书最大的收获。翻开首页,一段段文字让我对教育,对教师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教育是打造卓越灵魂的事业"中,作者说"让每一个学生都渴望事业的成功、渴求人生的卓越、渴求生命的辉煌,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这才是吧国家和民族引向腾飞和强盛的教育!"高瞻远瞩看教育,如果作为教师没有这样的思想和意识,就不能培养出雄心壮志的学生,就不能引领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努力!

"什么是最糟糕的伤残?了无生气、不负责任、欠缺野心和渴求,这才是真正的伤残!""走进学校,你们要学习怎样成就伟大的梦想和人生的卓越,而不是学习的平庸!""如果我们不停的朝前走,就会不断的满足,就会快乐幸福,"人生的乐趣就在于前面永远有梦想和希望在等待我们去收获!教书育人自古以来经久不衰,她的魅力就在于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样也是培养人思想的发展与创新,对人的本质的弘扬和价值的升华!

"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的感情也会消融。"爱与教育形影不离,有了爱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一种艺术,更不是一种教育策略和技巧,而是从心地散发出来的人性芬芳。"读到作者的这个观点,我感触很多,爱是教育成功的前提,但爱需要通过教育艺术、教育技巧和教育策略来实现。我们经常听到很多家长和老师抱怨说孩子的逆反心理很强,总是跟家长或老师对着干。在抱怨之后,我们应该反思一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你对他付出的爱打折扣了吗?没有!家长和老师的爱永远是博大的爱、无私的爱。但孩子理解了你的爱吗?懂的了你的爱吗?接受了你爱的方式了吗?

……读《做卓越的教师》,像这样的收获还有很多很多。

在《做卓越的教师》中,引用了一个个短小精悍、富有哲理的故事,小故事大道理,给人很多启迪、启示、引导、督促。

读《做卓越的教师》,如同听一位富有思想又极其有演讲水平的朋友的演讲,一会儿激情澎湃,一会儿娓娓细语,一会儿谆谆教诲,。

当轻轻扣上这本书时,突然有种感觉:文字是如此的奇妙,当有序的排列后,它就会变成一种思想,产生无穷的力量,成为一种动力,催人努力、催人奋发!

教学专著读后感 第9篇

做教师这些年,可能性格所致,一直以一种淡然对待这份工作,不为利益、荣誉所动,但心中始终有一份责任,那就是让我的学生在经历初中阶段的人生成长中没有遗憾。

翻开《做卓越的教师》一书,从目录上看,似乎是一部做卓越教师的"全兵法书":"教师专业发展的六项修炼"、"做幸福的教师"、"做会育人的教师"、"做会上课的教师"、"做会写作的教师"、"做会当家长的教师"…每一个题目都让我想尽快了解里面的内容,于是静下心来,慢慢翻阅、品味。

教育永无止境,教师的成长永无止境,这是我读《做卓越的教师》一书最大的收获。翻开首页,一段段文字让我对教育,对教师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教育是打造卓越灵魂的事业"中,作者说"让每一个学生都渴望事业的成功、渴求人生的卓越、渴求生命的辉煌,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这才是吧国家和民族引向腾飞和强盛的教育!"高瞻远瞩看教育,如果作为教师没有这样的思想和意识,就不能培养出雄心壮志的学生,就不能引领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努力!

"什么是最糟糕的伤残?了无生气、不负责任、欠缺野心和渴求,这才是真正的伤残!""如果我们不停的朝前走,就会不断的满足,就会快乐幸福,"人生的乐趣就在于前面永远有梦想和希望在等待我们去收获!教书育人自古以来经久不衰,她的魅力就在于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样也是培养人思想的发展与创新,对人的本质的弘扬和价值的升华!

"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的感情也会消融。"爱与教育形影不离,有了爱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一种艺术,更不是一种教育策略和技巧,而是从心地散发出来的人性芬芳。"读到作者的这个观点,我感触很多,爱是教育成功的前提,但爱需要通过教育艺术、教育技巧和教育策略来实现。我们经常听到很多家长和老师抱怨说孩子的逆反心理很强,总是跟家长或老师对着干。在抱怨之后,我们应该反思一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你对他付出的爱打折扣了吗?没有!家长和老师的爱永远是博大的爱、无私的爱。但孩子理解了你的爱吗?懂的了你的爱吗?接受了你爱的方式了吗?

……读《做卓越的教师》,像这样的收获还有很多很多。

在《做卓越的教师》中,引用了一个个短小精悍、富有哲理的故事,小故事大道理,给人很多启迪、启示、引导、督促。

读《做卓越的教师》,如同听一位富有思想又极其有演讲水平的朋友的演讲,一会儿激情澎湃,一会儿娓娓细语,一会儿谆谆教诲,。

当轻轻扣上这本书时,突然有种感觉:文字是如此的奇妙,当有序的排列后,它就会变成一种思想,产生无穷的力量,成为一种动力,催人努力、催人奋发!

教学专著读后感 第10篇

在学校买教育专著的号召下,我选择了一本《捧着心来不带草去》,起初拿到书之后发现有些失误,这本书原来不是介绍陶行知教育思想的,而是像画书一样,只是对陶行知的生平,经历等进行了介绍,于是我又选择了南怀瑾老先生的《论语别裁》,其实后来才发现这本书还挺有用的。于是这两本书都成了我本学期的重点阅读对象,尤其是《论语别裁》这本书更是让我爱不释手,收获颇多。这本书其实是在认识了于丹,看了她的论语感悟后无意间发现的,读了这本书之后才真正认识到了大家的风范,南老先生对论语的理解让人如沐春风,感觉自然、生动,下面我就谈一谈对这两本的学习和感受。

《捧着心来不带草去》猛一看,实在是让人喜欢不起来,可是仔细一翻一读,还挺有收获的,虽然里面没有我们最需要的教育思想的具体介绍,尤其是没有生动的事例能够供我们参考,可是它让我对陶行知先生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因为没有把这本书拿回家去看,所以到现在还有一部分没有看完,不过我已经被他深深地打动了,他所拥有的才干完全可以使自己过上富裕的生活,可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使他放弃了这些物质条件,他选择了办平民学校,给流浪儿办学校,为此他吃了那么多苦,受了那么多累,这种精神值得我学习,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下,我们好多老师都迷失了方向,是的,物价的飞速上涨下我们需要提高工资待遇,我们也是人,也要首先有能力生活下去才能讲做出贡献,可是想想我的有些所作所为,尤其是近年来对工作失去了原有的兴趣,老是感觉有些应付,这实在是有些对不起老师这个称号,也对不起国家每月发给我那为数不多工资。要我像陶行知先生那样不计得失去贡献我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可是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还是能做到的,我要以陶先生为榜样,好好地为我的学生服务。这本书中虽然没有具体讲述陶先生的什么教育思想,但是也提到了陶先生的一条重点思想,那就是"生活即教育",陶先生更注重学生们的亲身体验,给学生提供了许多亲自体验的机会,这样一来学生的理解、记忆肯定更深刻,这一点给了我一些启示,虽然我不能像陶先生那样给学生提供那些亲身体验的机会,但我可以尽可能的提供,还有就是在实在不能提供亲自体验的情况下,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自己生活的体验来理解掌握知识,另外就是重视课外阅读,让学生借助阅读别人的文章来增进各方面的体验。

《论语》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著作影响了一代一代的中国人,而做了十年语文教师的我居然到现在才开始去阅读它是不是太晚了些呢,不,"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到什么时候学习都不晚,只要我醒悟了就好了。《论语》的版本太多了,前一段时间百家讲坛推出的于丹讲《论语》,掀起了一股国学热,我也正是在这股国学热中才开始行动的,经过精挑细选我选择了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这套书,拿到这套书之后感觉的确如评论中所说,南老先生的讲解给人一种轻松的感觉,他结合自己对国学的研究写出了自己对《论语》的理解,另辟蹊径,在很多方面多次为孔子平反,把原来被肢解,被片面理解的论语进行了系统的理解,让人收获颇丰!

孔子是个大教育家,可是这套书的二十个篇章中并没有单纯的教育思想篇章,更多的是在告诉我们该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要说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哪些教育思想,我想应该就是某些小篇章某些对话中所透露出来的吧!首先,它告诉了我们学问的目的,不是文学、不是知识,是做人做事。这让我想起了我经常跟我的学生说的一句话--你们来学校,学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还有比学知识更重要的,那就是学习做人。我一直都非常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这句话不知是什么时候自己总结出来的,反正从总结出来之后我就经常给学生说这句话,今天我终于给自己的这句话找到了依据。是呀,如果我们的学生知识都掌握的不错,可是却没有什么能力,更没有善良、爱心等这些重要的东西,那他的知识不如没有,一个有知识高智商的人,犯起罪来会更可怕,所以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教学生做人,在本学期的教育中我更加注意了这一点,因为现在的孩子看得多,听得多,懂得多,这可不是在夸他们啊,真正有用的他们没有去看,去听,去懂,相反却在不该操心的地方学得快,学得多,早熟得很,而这个班上有个孩子在这方面表现得更突出,而且还带出了一拨好事者,尽管这个孩子脑子挺聪明,但是在我这里却几乎得不到表扬,因为她做人太失败,还自我感觉良好,带坏了班里一些脑子比较够用的孩子,像这样的孩子即便在脾气很好的,很注重启发学生的孔子面前,我想得到的打击也会不少,因为实在是太不讨人喜欢了。

说到启发学生了,这里就要引用孔子的为数不多的教育之句了,那就是"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里孔子告诉我们教育学校要启发,启发之前要让他发愤,而后再启发,然后还要引起他的怀疑,才能会去研究,才能取得成绩。而这一方面正是我平时做得不好的地方,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多去研究如何使学生发愤,如何更好的启发学生,并引起他们的怀疑,而不是让他们信服我所说的一切。

本书中还有一处讲教育方法的句子,就是"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意思是说:诸位,你们以为我讲学问,还会保留秘密,不传给你们?我绝对没有丝毫隐瞒,所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你们做学问,为什么都不懂呢?孔子的意思是说,我不会像有些老是那样留一手,我的学问很简单,本身就是教材,表现在平时做人、处世、言行间。这一部分读完后,我可真有些后怕,其实这个道理我也懂,只是有时会忽略掉,看到那句"表现在平时做人、处世、言行间",我不由自主就想到了自己经常在学生面前大发雷霆,这种行为不正是给了学生一个反面影响,让他们慢慢地变成容易发脾气的人嘛?好可怕,有时发脾气是难免的,也是应该的,可是经常这样粗暴地处理一些事情不但效果不好,而且还起到了反面教材的作用,这可是今后要加以改正的地方呀!

关于《论语别裁》还有不少收获,还有下册没有来得及看,以后再交流吧!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教学专著读后感(精选10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教学专著读后感,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将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华南创作网 声明
粤ICP备2021173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