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
当你看过一部作品之后,你的心里肯定会有许多想法,为什么不冷静下来写下自己的读后感 ?为避免因读后感而头痛,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于数学的读后感,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可怕的数学》是一套关于罕见数学游戏和奇怪的数学题的书,刚开始我觉得有点看不懂,后来,满满地喜欢上这本书了,并且理解了。
它告诉你用铅笔只画纸的一面,就能把纸两面都画上,这本书能让我们把平时一些根本不可能做出的数学题,变得迎刃而解。这套书有《要命的数学》,《特别要命的数学》等,看了它之后,慢慢地就把我引入了数学的天地。我仿佛进入了数学的王国里,每次看完这些书都让我其乐无穷。
在学习和考试中,经常有些奥数题,一遇到它们我就逃避,不动脑筋,看完这本书后,我慢慢地觉得奥数不算什么,只要多动脑筋,就能渡过难关!
总之,看完这些书后,数学让我感到非常有趣,它能帮助你在极度危险的情况下营救他人,学习为什么数学能从地球上的生物大灭绝拯救我们。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马小跳玩数学》。其中,我最喜欢《宝贝妈妈的年龄》。
宝贝妈妈要过生日了。马小跳送给妈妈一串项链。吃蛋糕时,马小跳忽然问到:“妈妈,过完生日您几岁?”宝贝妈妈说:“现在我和贪玩爸爸的年龄加起来是72岁,5年后我比贪玩爸爸小4岁。”读到这儿,我想:5年后妈妈比爸爸小5岁,那现在就小5岁;72—4=68(岁)表示,如果爸爸不大,那么妈妈和爸爸的年龄共68岁;68÷2=34(岁),表示妈妈34岁;爸爸比妈妈大4岁,34+4=38(岁)。这样爸爸38岁、妈妈34岁。算到这儿,我迫不及待地翻开书,检验我的方法和思路是否正确。“耶!我对了!我对了!”我开心的叫了起来。原来,只要掌握了方法,数学就会变得简单而有趣,就可以破解更多难题。我越来越喜欢数学了!
读过这本书,我学会了许多数学知识:如何用火柴拼图、如何算出谁的年龄大……我相信,数学王国里一定有更多有趣的知识,让我们尽情的在知识海洋中翱翔!
说实话,教了二十多年小学数学,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和那些阿拉伯数字打交道,有时真觉得数学很乏味的,但作为老师,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总是想方设法挖掘数学的有趣之处,有时真的是绞尽脑汁。放假前到校长室借书时,看到《有趣的数学(第1集)》一书,顿觉眼前一亮,便毫不犹豫的借了来,书拿来一看,作者是韩国的,太陌生了,于是先上网查了一下作者的相关资料,一查才知道,作者李光延博士是韩国著名的数学教授,一直致力于向普通大众普及数学知识,展示数学的魅力和数学的美。《有趣的数学》有两集(我借的是第1集),在韩国非常畅销,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走进数学殿堂。这么有诱惑力的书,一定要好好读读。
读完全书,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原来数学并不是那么枯燥、单调、乏味的,也可以充满诗情画意,整本书的内容就像简介中说的一样“融会古今、大气磅礡,寓精微的数学道理于玩笑幽默之间,图文并茂、趣味盎然”。《有趣的数学(第1集)》有趣又简单,任何知识层面的人都可以阅读,虽然是按数学发展的历史编写的`,但不一定非得从头读起,无论阅读哪一部分都可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以及了解与数学有关的故事,特别是我们数学教师在讲课时引用《有趣的数学》中与讲课内容相关的简单的数学故事,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的知识。
本书诠释“什么是数学”时,讲的第一个小故事是:有两名罪犯,一名是数学教授,另一名是教授的学生,他们都因做了坏事犯了罪,被判死刑。当时法律规定,临刑前可以满足除免死以外的任何一个要求。死刑执行官先问教授有什么要求,教授说:“我的最后要求是为那个学生讲一节数学课。”执行官答应了他的要求,于是执行官又问教授的学生有什么要求,学生深思了一会儿说:
“我的最后要求是在教授讲课前杀了我。”执行官也答应了他的要求。随后,执行官犯了难:答应教授的要求,就得先给那名学生上课;答应学生的要求,在教授上课前就得处死学生。最终,教授和学生都没有被处死。
这个故事可以唤起厌学学生的兴趣,使他感受到数学在危急时刻还能挽救人的生命,足可见数学是一门多么了不起的学科。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明白,面对一个新问题时,要善于深入思考,要向故事中教授的学生学习,多给自己一些时间作深入思考,以便于作出正确的选择。
当课堂上遇到特别爱提无用问题的学生时,可以给他讲讲这则故事:某一数学老师总是因为一名学生的不断提问而不能进行正常教学,一天,这位老师做了一个决定,走进教室后对那位学生说:“每堂课总是因为你而影响上课,从今往后,每堂课只允许你提两个问题。”于是,这名学生问道:“只能提两个问题吗?”老师回答说:“现在还剩一个问题了。”不用说教,不用批评,用一个风趣的小故事,使学生明白了课堂不能乱发问,要想好了再说,提有用的问题的道理。
书中像这样的故事很多,如:生物学家、数学家、计算机专家等人去非洲旅行时看到一群斑马,他们作出不同的反映的故事;工程师、物理学家、数学家遇到一起火灾时的不同做法的故事,等等。我们都可以在合适的时机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爱上数学。
通过读这本书,也让我对数学史上一些重要的数学家,如阿贝尔和伽罗华、笛卡儿、高斯、泰勒斯、毕达哥拉斯、欧拉、欧几里得、牛顿、费尔马等等有了更深刻地了解,增长了自己的数学课外知识,使自己能更好的教好数学。正如书中所说的:“对自己所做的事要竭尽全力,而且知道自己在做什”。
这学期,我看完了《李毓佩数学故事系列》。这套书教给我许多知识。
李毓佩教授把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转化成了简单生动的语言。让我知道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数学知识,比如: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差数,还有鸡兔同笼问题,和差问题,和倍问题。还知道了6是最小的完全数,因为它能被1、2、3这3个连续自然数整除,这三个数相加也刚好等于6。这种数性质完美,所以叫完全数……
看了这套书,我还认识了伟大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他发现最早发现了相亲数,即284和220。为什么叫它们相亲数呢?因为284的真因数有1、2、4、71、142,这些数的加起来正好等于220,而220真因数是1、2、4、5、10、11、20、22、44、55、110,这些数加起来又恰好等于284,所以相亲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亲相爱,永不争斗!
这套书帮了我很大的忙,今年期末考试,数学试卷上有这么一道题目:有一桶水,第一次倒出一半,又倒回20千克,第二次倒出剩下的一半,第三次倒出150千克,还剩下65千克。求桶里原来有几千克水。这是一个典型的还原问题。我因为在李毓佩教授的书上遇见过类似的`问题,所以一下子就解出来了:65+150=215(千克)215×2=430(千克)430—20=410(千克)410×2=820(千克)。如果不看这套书,做这道题目时,我可能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看书,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从书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我爱看书!
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不敢说自己是一个气质华丽之人,也不敢说自己是一个酷爱读书之人,但学校组织读书沙龙以后,感觉如沐春风,我的生活真的充实了很多。
《黄爱华与活的数学课堂》成为了我真正的朋友,每天伴随着我。书页间飘散的墨香中,每每嗅出它那深藏的思想,也触发自己心底的思绪。说实话,我也曾有过美好的理想,但由于自己的惰性常会半途而废,自认为过得去就算了。读了黄爱华老师的书后,他的嗜书如命、执著追求以及精彩智慧的课堂深深打动了我,吸引着我,鼓舞着我。
黄爱华老师而立之年,风华正茂,却成为了全国的名师,从他的书中我了解到,他是个嗜书如命的人。从教以后,他流连书海,如痴如醉,页页精读,行行品味,字字琢磨。为了掌握教学规律,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寻求新的突破,业余时间几乎都用来钻研教材,翻阅资料,学习教育教学理论。
几年来,他研读过数学教学法,比较教育学,儿童心理学,以掌握儿童发展认知规律;分析过小学数学教材的知识体系,研究过国内外不同教法的特点,不断探索儿童认知的'最佳建构过程。每年新年伊始他都会列出书目,制定详细的读书计划,每年至少读五本教育专著,读中外教育史,读中外教育名著,并做好阅读札记。书,是他最好的朋友。可以说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学习。他的案头、床边,随处都是书,光近几年的学习笔记就有几十万字。正是由于有厚实而广博的知识基础,他才在教学中高屋建瓴,深入浅出,挥洒自如。
黄爱华的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三尺讲台前,他精心地去做一个智者,把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巧妙地与数字结合起来,绘制了一幕幕令学生终生难忘的教学画面,勾勒出一次次专家同行眼中的“神来之笔”。他主张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依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出学生去思考和实践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做“数学实验”,亲身体会如何解决问题。把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老师就是一个“适宜的点拨者、亲切的慰藉者、无私的协助者和诚挚的合作者”。
在教学方法上,关注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发展,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力求:引人人胜地创设问题情境、激情四射地开展探索研究、意犹未尽地实践延伸。比如:在循环小数一课里,他用尽人皆知的: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这样一个有趣的童谣,作为本课的“开场白”,形成了轻松、愉悦、民主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一下子进入了最佳学习状态。
美妙的课堂还来自于富有创造性的劳动,把情境教学、游戏教学、愉快教学融为一体,便能不断把学生带人一个新的境界。在“圆的认识”一课,他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出小猴子坐在方形和椭圆形车轮的小车里颠簸起伏的画面,乐得学生哈哈大笑;在“约数和倍数的意义”一课的结尾,别出心裁地设计了“动脑筋出教室”的游戏,要求学号数能被2、3……
整除的学生依次出教室,全场的学生都要说出谁是几的倍数。当最后剩下学号是质数的同学时,他便问:“老师出一个什么数时,我们都可以离开教室?”学生们大声回答:“l”……总之,在教学中他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学生发展而教;尊重学生,与学生“和”“平”相处。在教学艺术上,求“实”,求“活”,求“美”,求“趣”,求“新”,求“效”。
黄爱华老师的教学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学设计时,考虑到情感因素,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他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一上课,先给学生听一段“猴王分饼”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接着让学生思考故事中提出的问题“哪只猴子分得的多?”激起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得出结果后,再让学生说出故事中猴王的想法,要求学生帮猴王想办法,使学生始终兴趣盎然,精力集中。当学生聪明地运用所学知识帮助猴王想出办法时,黄老师就会给一句“你比猴王还聪明”的评价,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满足。他曾用音乐课的“节奏练习”来教学“循环小数”,用学生的学号数来教学“质数和合数”。他的“趣”“实”“活”的教学风格已经形成。他把情境教学、游戏教学、愉快教学融为一体,不断把学生带入新的境界。
通过读书,我深切的感到,读书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智慧,学无止境,我坚信:向书本学习,因书本而智慧;向他人学习,因他人而智慧;向万物学习,因万物而智慧;无所不学则无所不智也。黄老师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令人陶醉。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好书成为了我教学的“掌中宝”,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是机械地模仿,而是创造性地加以应用,这也是我追求的一种教学境界。
《李毓佩数学学习故事》这本书将数学和故事结合在一起,让我忘了所有的事情。
这本书分为三个故事,第一个是数学大森林。这个故事讲了可爱而聪明的小动物智斗可恶而狡猾的白脸小狼王、腐退狐狸。
第二个故事是智人国历险记。这个故事讲的是两个数学小高手小诸葛、二休设法逃出智人国王智叟国王的魔掌,回到各自的家乡。
第三个故事是数学怪物猪八猴。你知道猪八猴是谁吗?
猪八猴就是一个外貌是猪,行动如猴的`科学动物。猪八猴很厉害他和其他动物们打败白脸狼和老狐狸的故事。
这本书让我觉得通过这本书学到了很多知识,大家快去抢购吧!
当我拿到《马小跳玩数学》这本书时,我马上给它另类的名字所吸引住了。“玩数学?”学数学不是很枯燥吗?它什么时候变得可以玩了?于是我迫不及待地翻了起来。
《马小跳玩数学》这是一本小学生数学课外读物。它以讲故事的方式,将数学知识通俗易懂地教授给大家。在这本书里,主角就是我们可爱的马小跳等同学。马小跳从一名淘气包变身成为一名数学天才,而笨女孩安琪的数学也进步神速,读害得天才少年丁文涛也只能甘拜下风。
为什么会这样呢?难道是它们掌握了什么秘籍吗?因为它们懂得结合生活来学习数学,它们找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记得在学习路程应用题,我总给老师的什么相向而行、什么背向而弄得糊里糊涂?行走就行走了吧,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方式?难道还要记得上天下海吗?慢慢地,我也懂得了通过线段图来帮助理解,也掌握了解决的方法。但我从来没想到的,数学居然可以玩着学习。
读了《马小跳玩数学》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学习数学的奥秘与乐趣。它让我知道,无论难题多大,只要你肯用心,你一定可以找到方法。
数学,可以玩,语文,也可以玩……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
暑假期间机会看到了一本书,叫《好玩的数学》。也许是出于职业的习惯,我个人对于数学比较感兴趣。这本书可好看了,有许多引人入胜的魔术。像拓扑变换呀,间隔相等哪,钟面猜心术什么的,原本乱糟糟谁也听不懂的怪东西都被它用深入浅出的手法,一个一个写得生动传神。一口气读完后真正感觉到《好玩的数学》的确是一本有趣而长知识的书。
本书是“如何教好新课程丛书”中的一本,全书共分四章:从哪里获得数学教学素材、怎样用好教材实施教学、怎样开发学具与教具的新价值、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开发教学资源。
第二章第一节“如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概念”。我最感兴趣。在我记忆中的数学概念学习是较为枯燥的,几乎总是遵循“简单感受——告知结论——变式练习——理解概念”这样的教学模式。而本书推崇的是:对概念的学习与建构应该主要依靠学生自主、自觉的探究活动。在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之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掌握就会在脑子里生根发芽,在适合的土壤中,它能自主地生长,而不是教师用大量的练习“催熟”。书中所举的例子,关于“质数与合数”的教学,采用游戏方式教学效果非常好:让学生准备印有自己学号的卡片,贴在自己的身上,并把学号的因数写在卡片上,做成头饰戴在头上。上课时,先交流自己的学号号数以及号数的因数。随后,提出要求:在小组里把号数按因数的特点分成两类……另外,还有“自制扑克牌”(张数在50~100张之间,一张只写一个数,不能重复)可用来复习《数的整除》单元的知识。
第三节“计算教学的思考”。也是比较吸引人的。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几乎很难遇上计算教学方面的研讨。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是“算对就是硬道理”“一道例题一条法则”“读一读,记一记”“死记法则多练题”。于是,多年来,老师们便慨叹“这道题,我都不知道讲了多少遍,怎么学生还不会?”较好的办法是,让学生亮出“心中”的法宝,再自己举例,尝试计算中体会算法,然后通过小组交流归纳出计算法则。与老师或书本将计算法则强加给学生相比,这种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得到的感悟和理解,更有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在比如教学三位数减法“300-97”时,可通过导演“没零钱,怎么办”的小品,在课上要求“演员”把“300-100+3”作为重要剧情进行展示。这样,在欣赏“找钱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就能弄清“多减要加”的算理。对待学生的计算错误,不能因学生的一句“粗心呗”就草草了事,可以组织学习小组从计算心态、计算习惯、计算能力等方面找出出错的原因,并商议改进措施,使错误成为学生前进的铺路石。
总的说来,这是一本值得小学数学教师读的书。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马小跳玩数学》。在这本书中我认识了淘气的马小跳和他的三个好朋友唐飞、毛超、张达,以及同桌冤家路曼曼。书里面讲述了马小跳与好朋友们一个又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整本书把数学知识融合在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中,让我找到了数学无穷的乐趣。其中,“春节压岁钱”那一章令我印象尤其深刻。
“春节压岁钱”讲的是马小跳要到他爸爸那儿领压岁钱,可马天笑先生却让他把27拆成若干个质数然后相乘等于几就拿多少。而马小跳为了拿到盼望已久的“喜羊羊”和漫画书,就决定算一下最多能拿多少压岁钱。过了一会儿他就算出来最多能拿910元。
看完整个故事和解题密码,我脑子里就出现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质数是什么?问了爸爸后才知道质数是大于1的自然数,除了可以分解成1和自身外,无法被其它数整除。就比如说:2,3,5,7,11......都是质数。
听了爸爸的一番解释,我重新“研究”起这道题来。如果把27分成两个质数:14+13,14不是质数;15+12,12和15都不是质数;16+11,16不是质数......好像27不能分成两个质数相加。那分三个吧!可以分成三组3,5,19;3,7,17和13,3,11。如果分四个呢?可以分成2,3,5,17和2,5,7,13这两组。2×5×7×13大一些,等于910。再往下算不可能把27拆成5个或5个以上的质数。那么最大的就是910元喽!
算完这道题后我不但对质数有了更详细的了解,还拓宽了自己的思维。这本书真是对我受益匪浅。
放假前老师推荐我们看《李毓佩数学童话集》,拿到这本书我就看了起来,书中的`故事非常有趣,我一口气看了好几个故事。妈妈认为我这样看效果不好,于是我们定了个计划,每天看2、3个小故事,然后我和妈妈一起玩书中的游戏。没想到数学也会这么有趣。
我喜欢数学大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它们都爱用数学来解决问题。我喜欢《一石二鸟除坏蛋》这个故事里的巧填数字。原来做这种谜题,一定要找到关键数字,这个关键数字一定是特殊位置:中央或顶点。
我最近读了一本数学童话书,它的名字叫做:《李毓佩数学童话集》。它里面有三个故事,我最喜欢的故事是:“数学大森林”,里面讲的是:在很远很远地方,有一片大森林,从表面上看,它和其他大森没什么两样,也有蓝蓝的天、高高的树、清清的水,但是有一点与众不同—那就是里面的小动物最喜欢数学,遇到什么问题都喜欢用数学知识解答。这篇故事还讲了猴子打败了所有聪明人成为森林里最聪明人和很多数学知识点,比如拆分数、单数和双数等等。里面很多数学题,大部分我也会写,当答案和我算的一模一样时,我就会异常兴奋。
这一本书很好,让我对数学的理解焕然一新,不再觉得数学是枯燥乏味的了,值得大家推广。
这学期,我看完了《李毓佩数学故事系列》。这套书教给我许多知识。
李毓佩教授把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转化成了简单生动的语言。让我知道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数学知识,比如: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差数,还有鸡兔同笼问题,和差问题,和倍问题。还知道了6是最小的完全数,因为它能被1、2、3这3个连续自然数整除,这三个数相加也刚好等于6。这种数性质完美,所以叫完全数……
看了这套书,我还认识了伟大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他发现最早发现了相亲数,即284和220。为什么叫它们相亲数呢?因为284的真因数有1、2、4、71、142,这些数的加起来正好等于220,而220真因数是1、2、4、5、10、11、20、22、44、55、110,这些数加起来又恰好等于284,所以相亲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亲相爱,永不争斗!
这套书帮了我很大的忙,今年期末考试,数学试卷上有这么一道题目:有一桶水,第一次倒出一半,又倒回20千克,第二次倒出剩下的一半,第三次倒出150千克,还剩下65千克。求桶里原来有几千克水。这是一个典型的还原问题。我因为在李毓佩教授的书上遇见过类似的`问题,所以一下子就解出来了:65+150=215(千克)215×2=430(千克)430—20=410(千克)410×2=820(千克)。如果不看这套书,做这道题目时,我可能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看书,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从书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我爱看书!
《中学数学简史》内容概要:所选内容贴近高中生数学水平,针对中学实际,以史为据,精选史料,用通俗、生动的语言介绍数学产生、发展规律,数学思想方法等。适于高中学生、中学教师和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其他读者阅读……
《中学数学简史》读后感,来自卓越亚马逊网友:比想象的要好很多,MorrisKline的名著《古今数学思想》完全忽视了中国的曾经灿烂的数学历史。看了这本书,你会为中华民族曾经领先世界几千年的杰出数学文化而自豪,可惜在元代以后没落了,书中的大量数学家轶事也很生动有趣!很值得一读……
中学数学简史的读后感,来自京东网的网友:我不得不说,这是我看过最生动有趣的数学史书籍,而且看过后对于各数学分支的来龙去脉即可得到很清晰的形象,我觉得本书对于中学数学的学习不但不是额外的负担,对于想在数学领域扎根的人们,掌握数学史,绝对是不可绕过的必要之路!而本书恰恰是非常适合中学生,甚至对于离开校园20多年的我仍然给于我极大的阅读乐趣!(最近3个月为了工作需要我重拾中学数学内容,买了超过50本相关数学参考书,所以对此书绝无过誉)我在此,极力向你推荐本书,因为它不但能保证让你“学到你以前所不知道的数学史实”同时还让你“惊叹于著者活泼、生动、有趣且深入浅出的笔法”,所以看这本书绝对是一种享受……
数学史是研究数学科学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简单地说就是研究数学的历史。它不仅追溯数学内容、思想和方法的演变、发展过程,而且还探索影响这种过程的各种因素,以及历史上数学科学的发展对人类文明所带来的影响。因此,数学史研究对象不仅包括具体的数学内容,而且涉及历史学、哲学、文化学、宗教等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内容,是一门交叉性学科。
数学史是研究数学科学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简单地说就是研究数学的历史。它不仅追溯数学内容、思想和方法的演变、发展过程,而且还探索影响这种过程的各种因素,以及历史上数学科学的发展对人类文明所带来的影响。因此,数学史研究对象不仅包括具体的数学内容,而且涉及历史学、哲学、文化学、宗教等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内容,是一门交叉性学科。从研究材料上说,考古资料、历史档案材料、历史上的数学原始文献、各种历史文献、民族学资料、文化史资料,以及对数学家的访问记录,等等,都是重要的研究对象,其中数学原始文献是最常用且最重要的第一手研究资料。从研究目标来说,可以研究数学思想、方法、理论、概念的演变史;可以研究数学科学与人类社会的互动关系;可以研究数学思想的传播与交流史;可以研究数学家的生平等等。
我阅读《数学简史》,完全在一种休闲的、轻松的,也是舒坦的、愉快的状况之中。碰到繁复的数学公式、定理及其证明等,我一目十行、囫囵吞枣,一如我读大部头的小说,往往常规地跳过向来不太在意的大段心理描写一样。读《数学简史》,我却十分留意它行云流水的叙述、缜密思维的演绎、多姿多彩的话语、宏大紧密的结构。有时,我按图索骥,对着目录,找准其中的某一篇章,仔细揣摩;有时,我随意打开其中的某页,顺势而读,总能做到乐在其中。我不求透彻的理解、不求系统的把握,数学简史》让我与牛顿、高斯这些巨人亲密接触,也让我循着代数、几何、算术、三角学发展的脉络,靠近(还不能说走进)数学。在我来说,只是追求阅读视野的扩大、知识背景的重构。
数学是人类创造活动的过程,而不单纯是一种形式化的结果;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数学科学及数学教育,在他们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但表现出矛盾运动的特点,而且它们与社会、政治、经济以及一般人类的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它的内容涉及到从上古时代到19世纪初的这段时期。为了跟踪过去20XX年当中主要数学概念的发展,作者非常重视第一手资料的搜集与运用。在介绍重要数学家的工作时,大量从他们的原著中引用材料。在不列颠博物馆、英国皇家学会和剑桥三一学院的帮助下,引用了比较多的史料,使人们对原始的情况获得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作者还注意到数学知识的继承性和积累性,并不把重大的发现和发明完全归功于某一个人。例如对欧几里得和牛顿这样一些主要的流派,作者到说明他们的成就的渊源,从而勾画出数学科学本身发展的规律。斯科特博士依靠他对数学史的驾驭自如的能力写出了这本富有激励性的好书。
数学的历史源远流长。我了解到,在早期的人类社会中,是数学与语言、艺术以及宗教一并构成了最早的人类文明。数学是最抽象的科学,而最抽象的数学却能催生出人类文明的绚烂的花朵。这使数学成为人类文化中最基础的学科。对此恩格斯指出:“数学在一门科学中的应用程度,标志着这门科学的成熟程度。”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正在对科学和社会的发展提供着不可或缺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数学史不仅仅是单纯的数学成就的编年记录。数学的发展决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跟读的情况下是充满犹豫、徘徊,要经历艰难曲折,甚至会面临困难和战盛危机的斗争记录。无理量的发现、微积分和非欧几何的创立…这些例子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数学创造的真实过程,而这种真实的过程是在教科书里以定理到定理的形式被包装起来的。对这种创造过程的了解则可以使人们探索与奋斗中汲取教益,获得鼓舞和增强信心。
我认为数学这门学科是每个学生都必需学习的一个重要学科。因为数学这门学科在所有学科中占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为此变成了小学学习生涯中的一颗无比璀璨的明星,让家长、老师、同学都格外注意。
可是数学这门无比重要的学科让我从一年级头疼到了四年级。我曾对数学无法理解,因为之前学数学都没有感到有任何乐趣,都是死记公式,盯着毫无趣味的数学课本。似乎数学是被封在书皮里的许许多多根本没有活力的文字,看上去总是很古板,重要的知识点怎么也记不住。
而自从我读过《马小跳玩数学(四年级)》之后,数学在我眼中成为了一门充满乐趣和趣味性的学科,跟我之前眼中的数学简直完全不一样了!
例如在《马小跳玩数学(四年级)》七十六页写的《看球赛》这个故事,其实这个故事所讲的知识就是《小学数学整合教学校本教材(三年级下册)》七十六页上的用对应法解题这一课的。马小跳得了急性肠胃炎坐在病床上,马天笑先生为了让马小跳闲住而出了一个退球票问题,把一个枯燥的知识点变得生动有趣,这一下子又一个数学知识点迎刃而解了!
我认为学数学最重要在于有一颗享受的心!而不是为了学它而学它。
最近我看了《马小跳玩数学》,书的作者是杨红樱。她写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很受儿童喜爱。
书的主要内容是80个趣味数学故事,如“租船风波”;最让我着迷的是“五角星”,里头讲了怎样折五角星,但我还是没看懂,晕!!
我很喜欢这本书,因为它让我懂了很多以前不懂的解题诀窍;如某人的年龄乘以91,得数后2位再乘以11,第2次得数后2位即是此人年龄(适用于1-99岁)。这本书让我们玩中学,学中玩,不再无聊,这本书还让我们懂得了生活中处处都是数学。《马小跳玩数学》,当你拿起时,我就知道你是马小跳的好朋友。你发现过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吗?你发现过数学中的美和乐趣吗?我发现过、马小跳也发现过。这一《马小跳玩数学》,马小跳将带着你一起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去发现数学中的美和乐趣。当你翻开这《马小跳玩数学》的第一页,便已经进入到马小跳的数学王国。你不仅要和他一起学习用聪明又巧妙的方法去玩各种各样的数学游戏,还会和他一起去认识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科学巨人牛顿、数学王子高斯……跟着马小跳,轻轻松松、快快乐乐玩数学。玩中学,学中玩,不知不觉,你会惊喜地发现,你已经爱上数学了,已经离不开数学了!马小跳玩数学》这本书主要写了:
马小跳与他的伙伴们在生活中,碰到过许许多多的数学难题,难以理解,可他们每一回都动脑解决,并在文章中或文章最后揭晓答案。
这本书通过生活来教我们一些数学窍门,方便我们的生活,让你的大脑灵活起来,是一本很不错的书。
我翻开第一页看,就遇到一个难题。我做了好几次草稿才算出来的。我看了下面几页,分别有:爸爸有多少人,爱因斯坦的谜题,三好学生有多少,生日套餐,猫吃鱼。里面的数学题越来越难了。慢慢的我被吸引住了,喜欢上了《马小跳玩数学》。妈妈说:"好,好,有兴趣就好!"于是我更有兴趣看完了这本书。
我觉得看了这本书,我的数学慢慢地就提高了。看了这本书使我大开眼界,以后还要看这类的书。
一气呵成,读完《数学简史》,心底不由得涌上一股冲动,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呢?对了,是感动,是一个对数学有着宗教般虔诚的仰望者的心动,是一个对历史有着无尽探索欲望的追求者的向往。
我不知道人们为什么长久以来称数学为“科学的女皇”,也许是女皇有着一种让人无法亲近的神秘感,但是她的面容又是如此的让人们向往和陶醉。女皇陛下,揭开你神秘的`面纱,让我目睹你绝世的风姿,体会你无尽的风韵,感动你带给我所有的感动吧!
仰望者,唯巨星也!数学的漫漫长河中,涌出过无数的璀璨巨星,从毕达哥拉斯、欧几里德得、祖冲之到牛顿、欧拉、高斯、庞加莱、希尔伯特……当他们一个个从我的心底流过时,有一种兴奋,更有一种感动,他们才是时代真正的弄潮儿。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开创了数学最早的典范,是漫漫长河中的第一座丰碑,公理化的思想由此而生;
祖冲之关于圆周率的密率(355/113)给了国人足够骄傲的资本,也把“割圆术”发挥到了极致;
牛顿和莱布尼兹联手创造了微积分(尽管他们之间有这样那样的矛盾),开创了数学的分析时代,微积分也被誉为“人类精神的最高胜利”(恩格斯语);历史就是这样被书写,历史就是这样被引领,历史就是这样被创造。
一个多世纪前的1900年,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正在做一个题为《数学问题》的演讲,提出了23个需要被重视和解决的数学问题。正是这23个数学问题,引领了整个二十世纪数学发展的主流。
1994年,当二十世纪即将落幕的时候,年轻的英国数学家维尔斯创造了一个新的历史——费马大定理获证,从而结束了这场长达300年之久的竞逐,给二十世纪的数学演奏了一首美妙的终曲。
就这样一次次的被感动,不仅为成功者喜悦感动,也为不被承认的成功者默默感动。
天才往往是孤独的,先知者注定得不到世人的理解。
许多天才的数学家,英年早逝,终生难以得志。
椭圆函数论的创始人阿贝尔一生贫病交加,大学毕业长期找不到工作,在他仅仅27年的短暂生命中,却留下许多创造性的贡献。但当人们认识到他的才华,柏林大学终身教授的聘书下达时,他已经离开人世两年了。
同维尔斯一样,伽罗瓦同样攻克了历经三百年的难题——方程根式解的存在问题;但不同的是,维尔斯成为数学的终身成就奖——沃尔夫奖最年轻的得主,那年他44岁,而伽罗瓦死时不到21岁,他的研究只能藏身于废纸篓中。
集合论和无限概念的创始人康托尔,由于他的理论不被世人理解而广受排挤,最后郁郁而终。
……
天才的思想往往是超前的,在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眼中,的确很难理解他们。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依然默默的坚守着自己的信念,执著着自己的理想。除了感动,我还能有什么呢?
在那漫漫长河中,璀璨巨星令我欣然神往,惊涛骇浪更令我心潮澎湃。三次数学危机掀起的巨浪,真正体现了数学长河般雄壮的气势,海洋般伟岸的身姿。
每一次危机巨浪之后,纳百川,聚众流,数学以更加广阔的胸怀滚滚向前,尽管这其中有很多悲壮的成分。
第一次数学危机,无理数成为数学大家庭中的一员,推理和证明战胜了直觉和经验,一片广阔的天地出现在眼前。但是最早发现根号2的希帕苏斯被抛进了大海。
第二次数学危机,数学分析被建立在实数理论的严格基础之上,数学分析才真正成为数学发展的主流。但牛顿曾在英国大主教贝克莱的攻击前,显得苍白无力。
第三次数学危机,“罗素悖论”使数学的确定性第一次受到了挑战,彻底动摇了整个数学的基础,也给了数学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歌德尔的不完全性定理却使希尔伯特雄心建立完善数学形式化体系、解决数学基础的工作完全破灭。
滚滚巨流,势无可挡,数学的长河竟拥有如此的悲壮和激情,那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成长能不被感动吗?
当我再一次读《吴正宪与小学数学》时,我完全被她的人格魅力所折服。这已经是我第二次读这本书了,但是每一次读这本书时都有新的感触,她一位不仅能给予学生智慧,还能给予学生力量的立体教师。她对学生、对教育的爱,让我感动;她为这份爱所付出的艰辛,让我敬佩;她在教育之路上收获的快乐与幸福,让我憧憬。
一、课堂教学的风采凸显出她无限的人格魅力
第一次听吴老师的讲座是在7年前,刚毕业的时期,那时是在杭州的一个展示课中,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至今仍然历历在目的《面积和面积单位》,她用了她一生的教学生涯演绎了一堂让我们在每位在场的学生和听课的老师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用爱心浇灌学生的心田
她把“让学生喜欢我”、“让学生喜欢数学”、“让学生学会学数学”作为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她利用、并创造机会建立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下雪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表现出对冰雪世界的向往,她平息批评指责的冲动。课后,她和孩子们一起走进冰雪世界尽情地玩耍,学生对她说:“老师,我们真的很喜欢您。”她坚信成功亦是成功之母,制造给孩子重新跃起的机会,在体验成功后露出了自信的笑脸。她新接一个五年级的班级,用一个暑假的时间打造开学的第一课,以“你知道阿基米德检验金冠的故事吗?、认识我吗——伟大的0、别小看它——小数点、车轮为什么制成圆的?1+2+3+……+99+100=?”等等许多有趣的问题,粘住学生的心,让他们喜欢数学。生动的故事,扣人心弦的比赛,人人参与的游戏,象一个个美丽的陷井,使孩子们不由自主地陷入数学的思考中。为了她所爱的事业,她可谓使浑尽浑身解数,这些高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她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一项事业,为之奋斗而无怨无悔;她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一门科学,不断探索而乐此不疲;她把教育教学工作当作一种艺术,追求美好的境界和神奇的效果。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关于数学的读后感(集合17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关于数学的读后感,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