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范文  评语寄语 > 详情页

月光曲第二课时说课稿(推荐2篇)

作者:edditor12023-02-08 19:01:41543

在教师的实际教学中,不可避免地要写出讲义,利用讲义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月光曲第二课时说课稿,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月光曲第二课时说课稿 第1篇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读懂课文,感悟分辨实在的事物和联想的表达方法,并学会运用。

2、能力目标:

能正确熟练地运用现代技术查阅资料、处理信息,完成学习任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了解并赞赏贝多芬同情穷苦人民、乐于为人民创作音乐的品质。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讲述的是贝多芬为一对穷兄妹俩弹琴的故事以及他创作月光曲的经过,表现了贝多芬关心同情穷苦人民、乐于为人民创作音乐的品质。

重点是能熟练地运用现代技术,能分辨实在的事物和联想,学习运用联想进行表达。

难点是感受体会贝多芬同情热爱穷苦人民的品质。

【教学对象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有了自己的思维方式,求知欲强,要求参与和表现个性的愿望较高。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动手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较强。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本节课坚持“以读为本,以读悟情”。通过朗读情境的设计激发感染学生,让学生在配乐朗读中体会联想的美妙。结合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多样化的练习设计,体现“感悟──积累──运用”的过程,使学生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环境下真正做到学有所感,学有所得。

【教学媒体设计】

多媒体网络电教室、课件。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新知,导入新课

1、播放《月光曲》音乐片断,引导学生点击电脑查阅资料,粗知《月光曲》的有关知识。

2、出示并让学生读一段评价贝多芬的文字,引入新课学习。

二、体会“月之美”,感悟“月之情”

1、再次欣赏《月光曲》,让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想象,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⑴ 学生交流。

⑵ 默读课文,了解皮鞋匠和她的妹妹听了后会想到什么,把他们想到的用笔画一画,再交流。

⑶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一段,边读边想,体会《月光曲》的节奏是怎样的。

⑷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开展评议。

⑸ 学生比较、感悟在表达中如何运用写实在的事物与联想相结合的方法,体会其好处。

(点评:阅读是教师、文本、学生的对话。借助多媒体课件画面指导朗读感悟,达到了情感与情感的沟通,知识与知识的互补,凸现了现代课程的新理念──在互动合作中学习。)

2、查阅电脑资料,边读边思考:你觉得贝多芬是个怎样的人?

⑴ 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各抒己见,教师相机点拨。

⑵ 通过查阅电脑资料,了解贝多芬创作的世界名曲。

三、拓展阅读,升华情感

1、进入“讨论小站”,阅读故事:

《不为侵略者演奏》。

2、再联系课文中所描写的贝多芬为盲姑娘弹琴的事,谈谈对贝多芬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在贝多芬的画像旁写下一、两句自己想说的话。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写的话,引导学生直接表达自己的感受。

4、全班齐读句子:

“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

(点评:联系课文内容,延伸到课外,注重了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不仅仅让学生学到课本知识,还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促进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

四、拓展天地

1、结合课堂上实实在在的事物,进行联想实践。

2、要求把在课外看到的、听到的实实在在的事物加入适当的联想进行描写,完成后发送到老师的邮箱上。

(点评:学习语言能够交际运用,一定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主动性,利用拓展天地创设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将学习课文内容和语言知识向提高语言实践能力方面转化。)

【板书设计】

月光曲

为兄妹弹奏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舒缓

风卷巨浪 波涛汹涌 明快、激昂

创作《月光曲》

【总评】

1、“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充分地感悟、积累课文的优美片断,而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朗读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感情,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感悟,使学生在情景的体验中感受理解文本语言,走进与作者情感共鸣的境界。

2、让学生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协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动力,让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商讨、自我评价,其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月光曲第二课时说课稿 第2篇

一、音乐导入,学习课文第二段第二部分(第九自然段)

1、听《月光曲》。师:这时,贝多芬看到盲姑娘听到他的曲子是这样的兴奋,这样的喜悦,贝多芬心里怎么样?”

2、师生对读盲姑娘和贝多芬的话。

(1)师:“于是,贝多芬又给她弹了一曲,这个曲子就是《月光曲》。这首曲子是贝多芬早已谱写好的,还是趁着兴致当时弹出来的?从哪一句里可以看出?”

(2)师:“同学们想一想,当时是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世界著名的乐曲呢?盲姑娘和皮鞋匠是怎样听的?他们听着,听着,又展开了怎样的联想?”“请你们看看插图、带着这个问题自学第二部分。”

3、(学生自学)全班交流。

“是怎样的情景使贝多芬创作出这样一首世界闻名的乐曲呢?”(老师读课文“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按起琴键来。”)

读后描述,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情景:“课文中有一幅插图,这个情景多美啊。蜡烛灭了,屋子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那么白,那么亮,那么美。

交流:为了描写这个环境,课文中用了什么词?“(清幽)”这个“清”是“亮、清朗”的意思;“幽”给人宁静的美感。前面也讲到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清幽、幽静”,都有幽雅、美和静的含义。但“清幽”有光亮的意思。月光是那么亮、那么美,也给人宁静的感觉。”

二、再读想象,体会联想

1、“现在就请你们把这一节课文读一下,眼睛闭起来想一想,月光怎么清幽,小屋子里是什么情景?屋子里人物的形象怎么样?然后请你们讲这幅图。”(学生各自准备,同座两人对话。)

教学预设:(描述插图)一阵风拂过,把蜡烛吹灭了。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户,照亮了茅屋。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啊,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月夜呀,身边的穷兄妹是这样的穷苦,他们同样需要音乐,我一定要用我的音乐给他们带来快乐,给盲姑娘带来光明,贝多芬望了望穷兄妹俩,借着月光弹起琴来。

2、师:月光是这样的清幽,但是盲姑娘却看不见。贝多芬的琴声给穷兄妹带来了什么呢?课文上没有写,但是从哪儿我们可以知道?

课文是通过贝多芬的琴声,引起皮鞋匠、盲姑娘的美妙的联想来写的。现在我们看看下一节课文,哪些句子是写穷兄妹俩听琴声的事实,哪些句子是写穷兄妹俩因听琴声产生的联想?

3、学生读写实的部分:皮鞋匠静静地听着。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他睁得大大的眼睛。

4、学生读联想,体会情境。

(1)读书想象第一幅画面:体会月光照耀下海波粼粼的画面

(2)体会第二幅画面:月亮越升越高……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的情境。

(3)随着音乐体会第三幅画面:皮鞋匠听着听着,觉得海上刮起了大凤,卷起了巨浪的情境。再引导再看图:“想一想皮鞋匠听了琴声,仿佛觉得大海卷起了巨浪,贝多芬在怎样弹琴,琴声怎样?”(贝多芬越弹越激动,身子也可能摇摆起来,节奏也越来越快。)

三、引导体会联想在文章中的作用

师:这个传说之所以写得这么感人,这么富有美感,是与文章中记叙中展开了联想有很大的关系。”

引导对比:如果把联想部分去掉,看文章会变得怎么样?(不那么深刻感人。)不信,可以读读。

指导读:读这类文章时,要搞清楚哪是叙事,哪是联想,从而很好地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指导写:作文时,不仅要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有时还要把想到的写下来。在记事中恰当地加进自己的联想,文章就会更加充实,表达的感情就会更加丰富、深刻。

四、朗读全文,体会文章的前后照应

“盲姑娘听到贝多芬的第一个曲子是"入神""激动",听了"月光曲"是"恬静"是"陶醉",我们想想看这个穷苦的盲姑娘此刻心里觉得怎么样呢?她心里可能要说什么?我们帮她说出来。”

“贝多芬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而且说如果做到这一点的时候,我也是非常幸福的,这时贝多芬的心情怎么样,从哪个词儿说明他也很激动?”(飞奔)。

师:"同学们,我们再读读课文吧。大家可以跟着录音小声读一次,再大声读一次。"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月光曲第二课时说课稿(推荐2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月光曲第二课时说课稿,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将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华南创作网 声明
粤ICP备2021173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