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用范文  评语寄语 > 详情页

瀑布教学设计(热门23篇)

作者:edditor12023-02-04 21:40:27166

作为从事教学工作的一名无利不起早的教育工作者,经常要进行教学计划的编制,而教学计划通常包括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方法、步骤和课时安排等。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瀑布教学设计,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瀑布教学设计 第1篇

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望庐山瀑布》是一首千古传颂的唐诗佳作,其语言美,诗中绘的景物更美。在教学中,应通过启发想象、美读品味、绘画面等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庐山香炉峰的优美和庐山瀑布的壮美,感受语言文学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美、创造美的情感。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

(3)通过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理解诗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美。

教学重点:想象诗中绘的景象,感受庐山瀑布的美丽与壮观。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课文,并启发想象、美读品味、描绘画面。

[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

一、联系旧知,复习导入。

1、教师启发:唐代大诗人李白被世人尊称为“诗仙”,他写的诗想象丰富,气魄雄伟。意境瑰丽神奇!以前,我们也学过不少李白的诗。现在有哪位同学能背一两首给同学们听呢?

2、指名背诵李白的诗。

3、很好!刚才同学们所背诵的诗,有的是我们曾一起学过的,有的是同学们自己从课外书上学来的。看得出,大家都很喜欢李白的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一首流传千古的名篇。

4、板书:《望庐山瀑布》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教师从学生的课内学习及课外阅读的收获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联系旧知,了解李白的作诗风格,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并通过背诵李白的诗篇,感受李白诗文的优美。从而为理解庐山香炉峰神奇美丽和瀑布的壮美作好铺垫。]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了,想想以前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谁来说一说,今天这首诗我们准备怎么学习呢?

2、学生发言。

3、归纳学生发言(读、思、背)

4、初读古诗,提出要求;

(1)把诗文读流利正确。

(2)对照注释,和字典、词典。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3)把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当今的社会是个学习性型的社会,一个人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愿望。教育和培养学生,不仅要教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还要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与时俱进,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竞争和需要。而学会学习,最主要的是学会学习方法。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反思和总结学习的方法和经验,可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自主学习铺开道路。]

三、小组合作学习:

1、互读古诗,相互评议(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有什么建议)。

2、相互合作,说说诗句的意思。

3、讨论比较,谁说的更好,更切合诗意。

4、把全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合作学习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习与人交往的能力及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这个环节,“说”是学习的主线,是让学生通过说来表达自己通过自主学生对待这首诗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来绘庐山的美丽。同学之间相互评议也是说,是针对别人的发言提出自己的主观见解和不同看法。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实践便于学生掌握与人相处和交流意见的经验,懂得必要的礼节,体会“集思广益”的内涵,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

四、交流汇报,学习诗文。

1、赛读古诗,读出节奏感、重音和停顿。

(1)指名读全诗。

(2)同学评议。

(3)你们觉得该怎样来读这首诗。

(4)学生发表自已的看法,并说出理由。

(5)赛读全诗。

2、全班齐读古诗。

3、理解诗文意思。

(1)各组汇报对每一句诗文的理解。

(2)说说你是怎样得出这种理解的。

(3)全班交流评议。

(4)并指导理解“三千尺”中的“三”和“落九天”中的“九”不是实指。而是夸张,形容瀑布因为高而显得壮观。

(5)试着把全诗的意思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指名说,再评议,只至完善。

4、提出仍然没有弄明白的问题,大家帮助解决。

[交流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和肯定,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得到充分的体现,并对学生的学习情绪起到积极地鼓励和鞭策作用。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小组内所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全班交流,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碰撞,相互之间获得启发,实现资源共享。]

五、感情朗读,想象画面,体会庐山之美。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边读边想像诗中的绘的画面。

2、指名说一说自己所想到的画面。要突出瀑布的高与香炉峰的美!

3、把想像中的画面画下来,并涂上色彩。

4、展示学生的画,评议画得好的作品。

[注重听、说、读、写以及思与画的综合,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结合,知识、能力和情感的整合,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综合性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六、背诵古诗,总结全文

1、庐山的美丽让我们心旷神怡,庐山的壮观使我们无限向往,下面就让我们闭上眼睛,背一背这首古诗,再一次感受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吧!

2、全班齐背全诗。

3、今天我们学习了《望庐山瀑布》这一课,通过学习,你们都有了哪些收获呢,谁愿意告诉大家?

4、指名发言。

5、今天的作业由你们自己来决定,下面就请你们为自己设计一份家庭作业吧!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一种平等的角色让学生谈谈学习的收获。在布置作业方面,放弃了教师钦定作业的成规,而是以民主的态度,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一份作业,让学生对待学习更有了一种自主的感觉和空间。有的学生想到了要继续给课文配上精美的图画,有的学生有用自己的话把诗文的意思写出来,还有的学生想到了回家后要继续搜集和自学李白的诗篇……]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评析]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学生自主建构的过程,教师通过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去探索,去体验,去感悟,方能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不断地生成和完善,同是培养起探究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本课的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瀑布教学设计 第2篇

设计理念:

在新课改不断推进的形势下,在新课标的精神指导下,教学中力求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改变过去逐字逐句理解的串讲模式,充分调动手、口、脑、眼多种感官,以“想说读悟画”为主线,借助图片、影片的直观功能,领悟诗意。通过语言创设情境,启发想象,激发情感,指导朗读。反复朗读,以读代讲,整体感知诗作,尽量不破坏不歪曲诗人原创的本意,留下更为完整的印象,留下更多可以想象、品味和拓展的空间。

学习目标:

1、会认4个生字“瀑,庐,炉,疑”,会写4个新字“炉,银,烟,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吟诵古诗,通过创设情境,想象画面,图文对照,体会诗意,入情入境,感悟诗人赞美大自然,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诵读的积极性。

课前准备:

CAI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借图说话,解释课题

欣赏庐山瀑布的风景图片,你有什么想说有什么想问吗?学生自由发言。

师问:你知道这是哪里的风景吗?(庐山)

师问:展现在面前的是什么?(瀑布)

风光秀丽的庐山、雄奇壮观的瀑布,吸引了古往今来许多诗人作家,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唐朝大诗人李白在游览江西省庐山时题写的著名诗作《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

释题: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望——远远地望去。图上画的就是诗人李白在远望庐山瀑布。

【设计意图:欣赏庐山瀑布的图片,创设情境,解释题目意思,带领学生走进诗篇,建立第一印象。】

二、认读字词、读通诗句

1、回忆古诗:这首诗有谁曾经背过,现在有谁能回忆起来,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领读。

2、相机认读字词:香炉 紫烟 遥 挂 疑 银河

3、指名个别读,分男女朗读古诗。(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让曾经背过此诗的同学,展示背诵,教读古诗,既创设了展示的舞台,培养了自信心,又节省了教读的时间。相机认读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记忆字形,提高识字的效率。配上音乐,朗读古诗,一下子就奠定了古诗的情感基调,更好地展开下面的教学。】

三、读画,悟画

古诗好读易背,朗朗上口,诗仙李白仅仅用了二十八个字,就把瀑布描写得何其壮美,可见简简单单的字里行间却隐藏着深刻的含义。

1、读第一句“日照香炉生紫烟”,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自由汇报。

日照——阳光的照射。 香炉——庐山上其中的一座山峰。

字形对比“庐——炉”。 “ 生——升”可以调换吗?(“生”就是先产生再慢慢地升起来,把烟雾描写得更生动形象了。)

展示图片,多美的景象啊!这时的香炉峰好像披上一层淡紫色的轻纱,山上的景物朦朦胧胧的,就像仙境一般。你想说:“ ”。(引读第一句“日照香炉生紫烟”)

2、李白远远地望着瀑布,觉得这庐山瀑布就像什么?(自由说)

川——大河。李白觉得瀑布像一条大河一样挂在山的前面。他说: 。(引读第二句“遥看瀑布挂前川”)

3、现在,我们和李白一起站在山脚下,举头仰望,瀑布从那高高的山峰上飞快地直冲下来,这时你想说:“ ”。(引读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

这里哪一个字把庐山瀑布写活了(飞),它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千尺——形容山峰很高很高,这样说却实有点夸张。

你能用夸张的语气读出山的高、水的长吗?

4、是呀,瀑布从高高的山峰上,像飞流一样地直泻下来,多么壮观的景象啊!此情此景,难怪李白会以为是天上的银河掉下来了。于是他也发出了这样的惊叹:“疑 ”。(引读第四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疑——以为。 九天——传说中天分为九层,就是天的最高处。

5、体会诗中名句

全诗只有四句,你认为哪些句子最能体现瀑布的雄奇壮观呢?(第三四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是的,这是李白留给我们后人的千古绝唱啊!现在让我们一起惊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体会诗意,教师通过语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画面,利用引读技巧,展现诗句,诵读诗句,达到入情入境、以声传情的朗读效果。】

四、借情入境,体验感受

同学们,诗中有意,以诗传情,李白通过这首诗赞美了大自然的风景,他喜欢游山玩水,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现在你想跟着我到山脚下,欣赏庐山的美景,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吗?(观看庐山瀑布的影片)

谈感受,你又想说什么呢?

真的闻名不如见面,让我们再一次赞美它吧!(播放影片,吟诵全诗,吟诵诗中名句。)

【设计意图:播放影片,再次感受庐山瀑布的壮美雄姿,体会诗句中寄寓的情感,体会李白当时的豪迈之情。此时再读古诗,就更能表现出其中的韵味,释放心中的情怀了。】

五、寄画抒情

你能通过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你心中的庐山瀑布吗?还可以在旁边题诗一首,或题诗一句,亦可题上一个词,一个字。

展示作品,欣赏评议。

【设计意图:有了猜画、读画、悟画、入画的环节作铺垫,再让学生描绘瀑布,题词作诗,产生的感受就更丰富了,思维的火花就更强烈了。】

六、指导写字

庐山瀑布固然壮美,同学们的朗读很优美,描绘的图画也各有风格,接下来你们能把诗中出现的生字写美吗?

让学生观察“炉、烟、银、流”这四个字,并交流应注意的地方。

【设计意图:让学生每一节课都动笔写一写字,是新课标的要求之一。由学生自己观察、发现、交流后再书写,可以提高学生对字形的记忆能力和审美水平,又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七、作业

选择你喜欢的作业:

1、读一读,背一背李白的诗。

2、搜集描写美景的诗歌、短文,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要体现实效性和民主性,让学生根椐自己的意愿去选择作业,有利于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设计搜集性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不断探索的欲望,拓宽语文的阅读面。】

瀑布教学设计 第3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多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3、理解赛特凯达斯大瀑布枯竭的原因,明白非格雷特总统为大瀑布举行葬礼的目的和意义。

重点难点:

理解赛特凯达斯大瀑布枯竭的原因,明白菲格雷特总统为大瀑布举行葬礼的目的和意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知道了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人们不去注意环保,不注意保护地球,总有一天我们会遭到地球母亲的报复,而自食其果。请欣赏下面的图片,谈谈你观看后的感受。

2、学生交流对图片的感受。

3、不仅如此,就连世界上的最大的大瀑布——赛特凯达斯大瀑布也遭到厄运,1986年9月,当时的巴西总统非格雷特穿着黑色礼服亲自为赛特凯达斯大瀑布主持了一个特殊的葬礼,请翻开课文:《大瀑布的葬礼》。

4、齐读课题:大瀑布的葬礼。

二、阅读课文,感受赛特凯达斯大瀑布的今昔对比。

1、一读课文(大声朗读),画出不懂的字词和句子,同桌互相交流解决,后集体交流汇报。

2、二读课文(默读课文),请动笔画一画描写昔日的赛特凯达斯大瀑布和现在的赛特凯达斯大瀑布的句子,多读几遍,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再交流讨论。师相机引导朗读,完成板书。

① 这条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汹涌的河水紧贴悬崖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尤其是每年汛期,大瀑布的气势更是雄伟壮观,每秒钟有一万立方米的水从几十米的高处飞流直下,落地撞开万多莲花,溅起的水雾飘飘洒洒,水声震耳欲聋。据说在30千米外,瀑布的巨响还清晰可闻。

② 几年过去,赛特凯达斯大瀑布逐渐枯竭,即使在汛期,也见不到昔日雄奇的气势。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垂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形容枯槁,奄奄一息。

3、三读课文(浏览课文),先思考一下,昔日的游人和现在的游人又有什么变化呢?生相互交流讨论,师相机完成板书。

① 世界各地的观光者纷至沓来,在这从天而降的巨大水帘面前,置身于细细的水雾之中,感受这世外桃源的清新空气。游客们常常陶醉不已,流连忘返。

② 游人们常常乘兴而来,失望而去。

4、同学们,游人们为什么会有如此变化呢?对,是因为赛特凯达斯大瀑布变了,之前它是多么雄伟壮观,后来,它又是多么的无奈,那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又是谁呢?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段落。

5、齐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发电,瀑布上游建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发电站——伊泰普水电站。水电站高高的拦河大坝截住了大量的河水,使赛特凯达斯大瀑布水源大减。而且,周围的许多工厂用水毫无节制,再加上沿河两岸的森林被滥砍滥伐,水土大量流失,大瀑布水量逐年减少。

6、总结出原因:拦河大坝截住大量的河水、工厂用水毫无节制、滥砍滥伐森林致使水土流失。

三、升华认识,明确葬礼的意义所在。

1、同学们,这真是一个悲剧啊!此时的人们也该醒悟了,所以,消息传开,世人震惊。但是亡羊补牢,为时不晚,此时的人们又该怎么做呢?对,为大瀑布举行一次特殊的葬礼吧!让我们一起全体起立为大瀑布默哀吧!请大家全体起立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2、同学们,此时你对非格雷特总统主持葬礼有何想法呢?请用“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来说一说。

四、回顾总结,体会本课与众不同的写作方法。

1、在叙述的方式上,采用了倒叙的方法。

2、开头结尾上,注意了前后照应,中间部分也注意使用了过渡句。

3、在介绍赛特凯达斯大瀑布时将大瀑布进行了今昔对比。

五、作业

1、非格雷特总统用饱含深情的语调,主持了这次特殊的葬礼,他会说些什么呢?请想象着说一说。

2、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六、板书设计

14大瀑布的葬礼

今 昔

形容枯槁 滔滔不绝

生命垂危 一泻千里

保护生态、保护环境

瀑布教学设计 第4篇

【教学目标】

1.感受壶口瀑布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2.把握本文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感受黄河壶口瀑布壮阔、雄伟的气势。

【教学难点】

把握本文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壶口瀑布》(板书:壶口瀑布)。说起瀑布,大家能否想起有首写瀑布的诗,我们一起来背一下:《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你知道黄河的壶口瀑布是怎么样的吗?让我们一起在这篇文章中找到答案。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第1、2段,请一位男生来朗读课文第3段,请一位女生来朗读课文第4段,全班齐读5、6段。

读完课文,请大家用一、两个词语概括黄河的壶口瀑布给你留下的印象?

明确:危险,雄伟、壮阔、气势磅礴,令人胆战心惊……

黄河在这里仅仅展现他的阳刚之美吗?

明确:不仅有雄伟壮阔的阳刚之美,还有如丝如缕,如歌如画的阴柔美,堪称刚柔相济。

三、文本研习

通过上一个环节的学习,我们对壶口瀑布有了大致的了解,接下来

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划出表现黄河壶口瀑布雄伟壮阔、阳刚之美的句子,指明学生朗读,并做简要分析。(同桌、前后桌可以相互交流一下,交流好了,请举手回答。)提示:几次去?雨季2,枯水34,跳读,指导学生读,多个学生读,反复读

明确:2段(稍略)“涛声隐隐如雷……浪沫横飞,一股劲冲进去,”

①明确:比如哪个句子体现了黄河不平则呼,遇强则抗,勇往直前的精神?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写出了河水奔涌向前的湍急和它的不可阻挡之势,表现了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精神。

②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时,突然脚下出现了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

把河水的变化多端的态势写出来,从畅快驰骋到危机四伏,紧张。正像人的人生经历:水流经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形态,人碰到不同境遇也会有不同的情感相似。原本人生道路顺顺利利,突然出现了大挫折,要学习黄河精神,迎难而上,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

③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连用四个跌,写出水流变化之快,让人猝不及防,表现瀑布被急急吸去的态势,也写出这种死地必生,勇往直前的精神。

④“于是洪流便向两边用去,沿着龙漕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

运用比喻手法,将柔而无形的水比作“一卷飞毯”“一卷钢板”,传神地体现了河水的“凝重”“猛烈”。突出了水势变化之大,表现黄河博大的胸怀、壮阔的气势。

哪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柔美呢?

①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背景中。

②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写出黄河柔中有刚,百折不挠的精神。

四、内容升华

作者由壶口瀑布产生了哪些联想?(人)

(在课文哪几个段落可以找到写作者联想、思考的句子,文中有没有哪个标志性的句子可以判断一下作者由观瀑转入沉思?4段最后两句——我突然陷入沉思)

作者联想到了什么?

明确:由水的各种形态联想到了人的各种感情。

联想到柔和的水日夜不止,百折不挠,坚持不懈,将鉄硬的石寸寸剁去。

联想到柔和的水一旦被压迫,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

联想到人的情感:人一旦受到压迫,则会愤怒无比。

由瀑布这个景的特点,联想到人的性格特点,这种写作手法叫什么?

明确:借景抒情

作者借壶口瀑布这个景想要抒发自己的什么感情呢?也就是本文的主题是什么?(找出主旨句)

明确: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

这是黄河的特点,也是黄河的品质、精神。我们都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赞美黄河精神实际上就是赞美什么?

赞美人的精神,中国人的精神,中华民族的精神,历经艰难,挟而不服,遇强则抗,勇往直前。

请大家谈谈我们中华民族有哪些经历能体现出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黄河精神?请借助一个实例具体说明。(长征,抗日战争,历尽艰难、宁压不弯、勇往直前)

五、总结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由小小的壶口瀑布透视了黄河博大宽厚的雄壮之美,再由黄河的性格联想到挟而不服、压而不弯、遇强则抗、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赞美了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

最后,我们一起来看看壶口瀑布的视频,再次感受一下她的大气磅礴,感受她的勇往直前,感受她刚柔相济,也让我们的胸怀像黄河那样博大宽怀,让我们的意志像黄河那样刚强坚忍。其实这也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精神上的恩赐。

古人有诗写到“黄河天下险,壶口最惊人。飞流撼天地,涛声泣鬼神”

六、作业布置

完成拓展训练练习

瀑布教学设计 第5篇

一、教材分析:

(一)、[注释]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挂在山前面的河流。

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二)、[简析]

这首诗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三)、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讨论学习,自读自悟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2、了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生平,积累李白的古诗一到二首。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读懂诗歌含义,体会诗歌意境。

四、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谈话激趣:同学们,在开展今天的学习活动前,我们先去庐山游览一番,欣赏一下庐山风光吧!

2、学生观看庐山风光片,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

3、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庐山的印象,畅所欲言。

4、导入新课: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

(二)、学习古诗:

1、听古诗朗读,学生自由跟读。

2、初读古诗,熟悉诗歌内容。(学生评议标准为熟读。)

3、回忆古诗的学习要点:字、词、句、篇。

4、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各种方法(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与已经学过的古诗对照等方法)自学古诗。

5、小组汇报,教师作适当的点评。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理解难点:生,弥漫;川,河流;三千尺,指瀑布很长;疑,怀疑;落九天,从天的最高处泻落。(汇报中要给每一个学习小组发言、补充的机会)

6、朗读练习: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瀑布的气势雄伟。可采用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后评议的方法。

(三)、了解诗人:

过渡语: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些有关于李白生平的知识呢?

1、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肯定知识丰富的同学。

2、通过课件展示李白生平,了解李白诗作的特点:奇特的想象,比喻;出神入化的夸张。

(四)、巩固诗歌的学习:

1、回到《望庐山瀑布》一诗中体会李白诗作特点的表现,点到为止即可。

2、体会诗歌的意境,开展朗读竞赛,(评价要求为在读出瀑布磅礴的气势同时,读出语言的描绘的魅力。)

3、背诵积累古诗。教师点拨:读背无定法,只要能表现文章内容,表现作者思想感情就是最好的。

(五)课外积累展示:学生自由诵读自己所知道的课外的李白的古诗。(力争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

(六)、学唱古诗《望天门山》:

过渡语:同学们,古诗不仅能读、能诵,还能唱呢!听——

1、学生学唱古诗《望天门山》。

2、反复六遍后,请已经能背诵的同学表演背诵,介绍经验。

3、学生自由背诵或唱诗,及时反馈背诵情况。

(七)、激发学习热情:

导语:看着同学们如此热烈地背诵,老师也不禁有些技痒了,我也来背一首李白的诗给大家听,好吗?

1、教师声情并茂地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请学生指正。

2、鼓励背诵李白的名作《将进酒》。要求积累一句、两句均可。

3、师生共背《将进酒》。鼓励有困难的同学课后继续背诵,培养自己的意志品质,提高自己的诵读能力。

六、设计意图:

通过《古诗两首》的教学,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在当前的古诗教学中,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备课时,我紧紧围绕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激发学习兴趣入手,带领学生遨游诗作的海洋。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工具书几各种可行的方法查解字词,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自学成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悟,自得。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不仅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对某些难点会形成不同意见,产生分岐的理解。他们是辩论会的辩手,讨论会的论者,教师则是辩论会的主席,既要鼓励学生的独立见解,又要在重点、难点之处,适时点拨指导,恰当地梳理问题,使学生在从辩到悟的过程中获得提高。

就古诗学习而言,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依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入情入境,加强有感情的朗读。如在第一次初读过程中,可以读通读顺为基本要求;第二次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就有感情表现的要求;在理解诗歌意境后第三次朗读就要能读出气势,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的朗诵。这样层层深入地练习必定能提高学生诵读水平。

在古诗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还要注意课内外结合,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如课前,让学生查阅有关李白的资料,鼓励诵读诗人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从而扩大学生信息积累量。在课堂中让学生展示课外积累的成果,又可给学生充分的成就感。当堂背诵《望天门山》一诗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课外积累的时间和机会。教师的范背更是为了鼓励学生主动地去积累更多的好诗文。这样做,不但充分发挥了语文课本工具书的作用,加大了教学密度,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效果显而易见。

瀑布教学设计 第6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写会本课9个生字。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3.感受瀑布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通过搜集材料,了解瀑布的更多知识,初步培养学生的搜集和处理材料的能力。

5.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及瀑布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初步培养学生的搜集和处理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乐于合作、认真倾听、积极表达及大胆质疑的良好习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声音,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朋友,他很调皮,想让大家听听他的声音,猜猜他是谁?愿意猜吗?(课件放瀑布的声音)猜出他是谁了吗?请大家把课本翻到第72页,认真看看题目,试一试能不能和我一起把题目写到黑板上?师生共同板书:瀑布。

二、交流资料,丰富知识储备。

课前我们已经让大家搜集了有关瀑布的材料,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搜集卡,把你搜集到的材料介绍给大家。

交流后小结:看,我们通过上网、查书、看报纸、看台历、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等各种途径了解了瀑布的这么多知识,想不想知道我们课文的小诗歌是怎么写瀑布的?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怎么办?(提醒学生注意(1)标出生字;(2)读书的姿势:头正、身直,手拿书,眼明、心快,口要准。)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不认识的字,并多读几遍。

3.同桌汇报生字学习情况:用手指给你的同桌看,用嘴读给你的同桌听,提醒同桌要跟着读。

4.找名学生做小老师,帮老师检查生字。

5.生字挑战游戏:挑战其他同学,随便问他关于生字的情况,如:组词、小魔术、结构、写法、造句子等。

有感情朗读课文至背诵,理解诗歌。

1.生字大家学的这么好,再回到课文中,你还能认识他们吗?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课文,这次读,你对自己有什么要求?(引导学生: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不破句,还要注意读书的姿势。)

读完后小结:刚才做到四个一的同学请举起手来,同学们做的可真棒!能够说到做到。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指三名同学读诗歌)

2.你还愿意听谁读,可以直接告诉他,并说明理由。(推选三名同学接读课文,其余同学和我一起端起书来,认真听。)

读完后师生评价,如果有缺点,可引导学生,别人的意见你能接受吗?再读一读试一试。

3.为了帮大家读好课文,我还从网上搜集了很多图片,愿意看吗?(多媒体课件放瀑布图片、录像材料)看完后你想说些什么?现在怀着激动的心情,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看能不能比刚才读得更好?

4.分小组读课文比赛:各小组可以选择喜欢的形式来读,如:齐读、接读、表演读等,再给大家一点时间,读一读,练一练,再来比。

5.各小组读课文比赛开始。

6.师配乐范读:听大家读得这么好,我也忍不住了,让我也来参加比赛好吗?

7.尝试背诵:还愿意来读吗?让我们在音乐声中一起读读课文,能背过的同学可以合上课本,没背过的同学可以看着书来读。

四、默读课文,引导学生质疑。

1.现在让我们来默读课文,默读后回答我的三个问题,所以要认真读,读后动脑猜猜我会提出哪些问题?

2.引导学生质疑:我会提出哪些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释疑。(不能解决的,引导学生课外再查资料自己解决)

3.我的问题:你听到瀑布的声音了吗?看到瀑布的样子了吗?能把听到的和看到的说出来吗?

五、交流收获,引导课后再搜集。

学过这篇瀑布后,你最想说什么?学生谈。

听了同学们的交流,我不禁想起了一首古诗:

水帘挂在悬崖边,隆隆作响生雨烟。千万双手抓不住,可是银河落九天。

你还能搜集到到这样的诗句吗?下课以后试一试!

瀑布教学设计 第7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3、揣摩词语和句子,体会写景的作用。

【教学重点】

鉴于本文描写“细”、“美”的特点,指导学生阅读,以朗读训练为重点。

【教学难点】

文章写景抒情以感悟人生为重点,所以应指导学生抓住作者的感情变化,理清文章脉络,感悟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自行解决课后生字;查阅作者生平资料,了解文章写作背景;熟读课文。

老师:查阅资料,制作简单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让学生仔细观看教科书前面的彩色插页上的“紫藤萝”图片。思考:你从图片上看到的紫藤萝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

这一株不起眼的紫藤萝为什么会引起作者宗璞的关注呢?同学们,生命是美好的,生命是顽强的,生命是令人感动的,《紫藤箩瀑布》正飞动着闪光的瀑布,拥着张帆的船舱,引领我们去感受生命,执著于生命。

二、出示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受,体味人生,感悟生命。

3、揣摩词语和句子,体会写景的精妙。

三、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识记字词。

(老师大屏幕显示,请学生读一读,写一写)

嚷嚷花穗船舱绽开紧凑酒酿

发端终极迸溅挑逗繁密伫立

凝望笼罩伶仃稀零

忍俊不禁仙露琼浆蜂围蝶阵盘虬卧龙

2、范读课文,感知内容:

这篇散文写的是作者重见紫藤萝盛开,而引发的对生命的感慨。要了解作者的这种感慨,就必须通读全文,感受那引人驻足、炫人眼目的紫色瀑布,绚丽色彩,郁郁幽香。下面请听老师的范读,并在听读中思考下列问题:(大屏幕出示问题)

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⑵紫藤萝带动了作者感情的变化,那么,课文中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呢?有什么变化?读后你有何感受?

四、简单的内容梳理

看花:花瀑、花穗、花朵

忆花:赏花的感受、忆花的劫难、颂花的生机

悟花:生命长河无止境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可以请学生相互评论、补充。

五、研读赏析

刚才我们共同对文章进行了整体感知,大体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紫藤萝瀑布》是一幅极为精细的工笔画,细看它的每一个细部,可以深深的体味到作者倾注其间的思想内涵。

1、作者面对盛开的紫藤箩瀑布,感情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变化?

19xx年是“极左”论调笼罩的年代,十多年前的一大株紫藤萝被拆掉,理由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理解这个背景,才能理解文章的感情。其实作者的感情就如紫藤萝的命运,从花儿稀落到被拆掉,到如今繁花似锦,正是十几年来国家命运的写照和象征。作者对人生有了感情上的变化和彻悟。

六、教师小结

1、紫藤箩花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不幸,但依然美丽而繁盛,这其中的“仙露琼浆”便是“生命的酒酿”,同样的,人也如花,劫难总会被幸福战胜,时间总会冲走不快。只要加快脚步,鼓足生命的勇气前进,你便会是那灿烂瀑布中的一朵浪花。

2、你最喜欢文章的哪些语句?有感情的朗读,试说明理由。

3、四人一小组,分别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语句;互相评价朗读的情况。讨论交流喜欢的理由。

教师:

⑴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文章的精美语句,强调语气、重音、停顿等,体会文章写景的好处。

⑵根据学生回答,小结赏析方法:找修辞、说好处、品意味。(大屏幕出示赏析方法)

七、总结写法

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在写作方面获得了哪些启示?

2、写借景抒情的文章,你认为应怎样才能写好?

(提示:景物怎样才能写的细腻、生动?观察景物怎样才能有所感悟?)

八、质疑拓展

学完本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大胆提出你的疑问。

学生可能会就文章的某些句子提出质疑:如:“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等。老师可相机解答。遭遇到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让悲痛长压心头,要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事业中去。作者发出了“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的感慨,我们也由此感到作者的彻悟,对生命的感悟。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了解了借景抒情的文章的一般写法。学以致用。让我们也来尝试一下这种方法:

老师大屏幕投影一种花,如:梅花。

要求:

1、细致观察,抓住特征;用生动的语言口头描绘这种花。

2、了解了这种花,你从它身上学到了什么?请谈谈你由花到人生的感悟。

九、作业

1、再读课文,完成“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2、仔细观察一种花,边观察边思考,最好也能对生命有所感悟。

【板书设计】

紫藤箩瀑布

宗璞

看花:花瀑、花穗、花朵

忆花:赏花的感受、忆花的劫难、颂花的生机

悟花:生命长河无止境

瀑布教学设计 第8篇

教学目标:

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白人生应该是乐观,奋发进取地,遇到困难要保持乐观心态的道理。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从《生命 生命》一文中我们懂得生命是应该倍加珍惜的,但如果说真地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了磨难,我们应该如何从心灵上去寻求解脱呢,下面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或许对我们会有帮助地。

板书:宗璞,原名冯钟璞,当代女作家。

2.写作背景:

写于1982年5月,当时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并在这一年的10月份病逝。

师问:可以想象当时作者的心情应该是怎样的?

生思考并回答,师明确:

痛苦

在这样的一种心境下,作者有一天忽然看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目释怀,她的心情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从而对生命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整体感知:

师:范读课文

生:朗读课文(要求: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师提名几个学生朗读,选择一段自己喜欢的阅读。

问:从本文中我们了解到紫藤萝有过怎样的遭?生思考回答,师板书:

紫 藤 萝

十多年前: 被冷落

被杀刈

现 在: 繁 盛

问:作者看到如此繁盛的紫藤萝原本痛苦的心情发生了怎样得变化?在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

生答后明确: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师板书:

看 花 前 看 花 后

作者的心情: 痛 苦 宁静、生的喜悦

师:这时作者很自然地把花和人的遭遇联系起来,对生命有了更深地认识,从文中找出来这样的句子。

明确:“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的不幸,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师:最后一句意味着作者将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生活?(要求用第三课里面的一句话回答)

明确:“不论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地活下去。”

三.作业:解决课后“读写”中的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一.检查生字词握掌握

二.体会作者写花的技巧

三.分析情景交融的写作艺术

教学过程:

一.默写本课的字词

二.完成第二个目标

师 拿一支花让学生观察(最好是成串的花如一串红之类,学这一课时一串红正开放,很适用)

问:如果让同学们写这枝花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写?

生:可各抒己见,师作板书:

花色: 光

花的形态: 整穗

一朵

成片

花香

师:如何去描写花的这些部分呢?每个学生对花的一个部分用一段话进行描写。

生写后在班上交流。

师:看课文中写紫藤萝是不是也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写的,在课文中分别找出来。

生找出后回答。

明确(略)

师:把我们描写的一串红和课文中作者描写的紫藤萝比较一下,看谁描写的更形像,更生动?

生议后师明确:

作者对紫藤萝的描写用了什么方法使之形像生动起来的呢?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

运用了比喻、拟人,这些修辞可以唤起读者丰富的想像。

师:把刚才你对一串红的描写也用上这些方法看是不是比原来的描写生动起来了。

四.作者写花写的得很美,但是更值得我们去欣赏地是作者写花时写出了自己的的情感体验——借物抒情,

看看下面写紫藤萝花的用词:欢笑、挑逗、在笑、嚷嚷、忍俊不禁、笑容。这些词表现了花的什么?明确:

生 命 力

再看看第倒数第二自然段作者对花的描写是怎样和自己要表达的情感联系在一起的?

明确:

作者抓住藤萝花的生理特征通过想像很好的把自己要表达对生命赞美的情感融汇在了一起,可以说借物抒情水到渠成。

五.作业

课后仔细观察一种花,并写出一篇小文章,要求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写出的花生动可感。

瀑布教学设计 第9篇

一、谈课题

1、师:庐山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本学期我们学了一篇和庐山有关的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令人流连忘返,有谁知道庐山还有哪些景物也吸引着四方的游客。

2、师述:是啊,唐朝诗人李白就曾被庐山的瀑布深深的震撼,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篇《望庐山瀑布》。(板书课题并指导生字)

3、谁来读课题。

4、师:“望庐山瀑布”中的“望”为什么要读重音?

5、一起读。

二、知诗人

师:课前同学们都查阅了资料,谁能说说你对李白这位大诗人有哪些了解?

生:李白是唐朝人,号清莲居士,字太白。

生:李白被称为诗仙。

师:人们对他的诗篇喜爱至极,所以给他这样的称号。

生:这首诗是李白二十六岁时在庐山的黄岩瀑布写的。(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称“大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艳万丈长。”世人又称为“诗仙”。)

三、读

1、你们知道的可真多!那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究竟是什么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

2、请一组中的四个同学开火车一人读一句。评价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再读。

3、我们读的时候究竟应该怎样停顿呢?再读(自己练一练)

4、咱们全班一起读。

四、解

1、别看这首诗只有二十八个字,它可为我们描绘了不少的景物,请大家用笔在书上圈一圈。

2、短短的一首诗就为我们描绘了这么多的景物,难怪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中展示的一幅幅壮美的画面,让张老师也忍不住要读一读,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你的眼前仿佛浮现了哪些画面?

(1)、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你从哪儿知道的?

你们读了这一句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谁能联系这句诗,说说你所看到的?

说得真精彩,能通过朗读表达你内心的感受吗?(男生齐读)

(2)、你还看到了什么画面?

其他同学有什么样的感受。

你说的太好了,能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吗?还有谁想读。

喜欢这句话吗?女生齐读。

3、诗人笔下的庐山瀑布真是雄伟壮丽,让我们一起去感受。

五、品

读着这首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瀑布的美景,也体会到李白用词的巧妙,你最欣赏哪个词?

生:老师,我们发现李白写了一个错别字,他把“升起”的“升”写成了“学生”的“生”。

师:同学们快看看,李白是写错别字了吗?

生:没有,这里的“生”是“产生”的意思,李白是说香炉峰产生了紫色的烟雾,而不是升起了烟雾。

师:(转向质疑的同学)你明白了吗?那你再来重新解释一下诗句的意思。

(学生解释诗句)

师:这位同学善于发现问题,说明他用心读书了,大家要向他学习!谁愿意来有感情的这两句?

生:老师,银河是不是神话中说的,把牛郎、织女分开的那条河?

生:我奶奶告诉我,银河是天上的一条大河。

师:银河实际上是由许许多多的恒星组成,在民间传说中它是天上的一条大河。

生:“九天”什么意思?

生:我知道,“九天”是指很高的天空。

师:古时传说地狱十八层,天有九层,“九天”就是天的第九层,是最高处。在古诗中,用来表示数字的“三”“六”、“九”、“千”、“万”等都是虚指,不是实指,一般用来形容很大很多很高。文中有个词也是这样的用法。我们以前有没有学过这样的词句?那你还知道那些诗句使用了夸张的写法吗?

生:“危楼高百尺。”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

生:“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生:“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师:大家知道这么多的诗句,真不错!刚才那位同学说好像是银河从天的最高处落下来,这个“好像”解释了“疑”字。“疑”还有不同的解释吗?

生:“好似”。

生:“可能是”。

生:“如同”。

生:“好像是”。

师:都可以。这瀑布就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多么壮观!自己读一读这两句,想象一下瀑布奔腾而下的气势。

师:谁再试试?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读得好!再现了瀑布宏伟的气势。齐读这两句。

师:不错,银河从九天上落下来,何等壮观。这里诗人为什么用上“疑”字呢?

生:不是真有银河从天上落下来,而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疑”字。

师:对,这不禁使我们想起了李白的另一首诗《静夜思》中好像也有这样的笔墨:“床前明月光—————”

生:(一起接背)“疑是地上霜。”

师:这离奇的想象,大胆夸张的语言,正是李白诗词的特有风格,难怪他被世人称为“诗仙”。

4、师:现在,咱们也来做一回小诗人,吟诵一下这首诗。

六、想

1、师:大家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这美妙的景象?(放瀑布的录像)

2、此刻你就是诗仙李白,站在了这美景面前,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3、他只是在赞颂庐山瀑布的美景吗?他还想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板书:热爱祖国河山)

4、让我们也带着这种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来读一读。一组读一行

女生读第一句,男生读第二句

齐读

带上感情起立读(配乐)

七、延伸

1、庐山瀑布的确令人神往,许多诗人都对它钟爱有佳,你们平时积累了哪些描写瀑布的诗句呢?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徐凝的《庐山瀑布》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张九龄的《湖口望庐山瀑布》“

“挂落三百丈,喷壑数十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2、师:(由衷地赞美)瀑布不但看起来美,吟诵起来也美,我想唱起来就更美了。(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八、深化拓展,选择作业。

用你手中的画笔把庐山瀑布的美景画下来,然后再为你的画配上一段优美的文字。

瀑布教学设计 第10篇

学习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们,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是一由多姿多彩的画卷,它会向你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大自然更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它会向你倾诉古老的历史,它会为你指引前行的方向。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乐趣,发现更多的秘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幅画。

2、学生观察图画,用自已的话说说自已看到的图,看谁说得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小诗《望庐山瀑布》,随机引导认识生字“庐、瀑”,并引导学生了解作者。

二、感悟读诗并识字

1.在语境中整体识字。

(1)通读古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圈画出不认识或认为容易读错的字。如“紫”是平舌音,“岭”是后鼻音,要读准。

(2)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自主识字。如,在课文下面的和字背景图中找生字的读音;可以请教老师或周围的伙伴。

(3)再把生字放入诗中识字

2.调动生活经验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随着提示语“我会认”,学生自愿认读自己会认的生字,并说说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曾见过这个字,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的。在交流中老师要注意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

3、将开课时看到图时的感情投入诗中,读诗。自由读、单个读、评读。

4、说说自已通过读诗在脑子中看到了什么?

5.个人情感体验巩固识字。

让学生在会认、会写的字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说说为什么喜欢。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熟悉的字组词说话,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

三、示范讲解指导书写生字。

“银”字有两个“竖提”,“艮”的竖提应略向下,长于金字旁的竖提。“窗”字字形复杂,学生容易忽视“囱”字上的小撇,建议边示范边领着学生一笔一笔地书空。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上节课大家学了什么呢?对,那么和诗仙李白一同生活在一个时期的还有一位特别有名的大诗人,人们把他称为诗圣。他就是杜甫,今天我们就来读一首杜甫的诗《绝句》

二、朗读感悟并识字。

程序基本同上节课。(略为改动:先让学生感悟读,不要看图,通过读诗想象图画,然后再看课本上的图进行品评。)

三、指导书写。

瀑布教学设计 第11篇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领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到诗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江西的庐山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风景与文化胜地,在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我们就欣赏了庐山云雾那千姿百态、变幻莫测仙境一般的奇幻美景,还记得吗?背诵一段吧。(师引读: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2、古往今来,庐山不知引发过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怀和灵感,写下无数歌咏诗篇,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

3、和老师一起写诗题。注意瀑的写法。

4、介绍诗人:这首诗的作者是我国唐代诗人李白。(板:唐李白)。

5、齐读课题及朝代、作者

二、初读感知:

1、在没读古诗之前,先认识课文里的两个小老师,一个是生字拼音,一个是插图,请同学们在拼音老师的帮助下把古诗读通顺,准确。

2、学生自由读

3、现在我来考考大家,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两人读(评:字正腔圆,有点诗人的味道)

4、正音:别的我都不担心,就这几个翘舌音字“尺”“照”“生”“川”“直”“是”,翘舌音读准,诗的味道才正。齐读(不抢拍,不错字)

5、嗯,音读准了,味道很正了,我再来考考你们,如果我去掉拼音这个小老师,你还能读得准吗?一块来试试,生齐读

6、不错不错,为你们竖一个大拇指,但是你们还别高兴得太早,知道吗?古人读诗都是竖着读的,而且还摇头晃脑,很陶醉的,我们也来做一回李白,摇头晃脑读一读吧。

7、竖着出现的诗句都能被同学们读得这么好,我们再提高点难度,看你们还行吗?加上线,加斜线是什么意思?试一试。(声断气不断)指名读,分组读。

8、有节奏了,更像诗人了,接下来看你们敢不敢读了,我把词语去掉,敢吗?

9、怎么办?这也难不倒你们,我得再增加点难度,这一次,我不仅要去掉词,还要去掉句了,谁来读?

10、我就不信考不倒同学们,这下我要使出绝招了,看大屏幕,还行吗?

两名同学背诵,全班背诵。

三、理解诗意。

1、引:这么快就全班都背下来了,以前还从没这么厉害过呢,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秘密就要坐好听,仔细地听,认真地听,这个秘密就是――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诗人,现存诗篇900多首,被后人尊为“诗仙”古人作诗,也是有流派和风格的,李白属于浪漫主义风格,很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生动的比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之前,我们也学习了李白的一些诗,能背出几首?背两句也行。指名背。

自古以来赞美庐山风光,庐山瀑布的诗很多,可为什么独独李白作的这首《望庐山瀑布》千古传诵呢?这是今天这节课要重点研究的问题,我们得请另一个小老师来帮助我们理解诗意了。

2、出示文中插图,大家只须仔细观察,发挥想象就能从图中找到诗意。和前后同学一起说说诗意,不明白的地方在书上记个问号。

理解第一句:日照香炉生祡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①香炉:香炉峰。紫烟:紫色的云雾。

②红日照在香炉峰上,香炉峰云雾缭绕,就像生起了紫色的烟雾。

想象一下这云雾缭绕,青山、红日、紫烟就组成了一幅庐山美景图,你希望到这紫色云雾缭绕的仙境一般的地方去游览吗?带来这样的心情来读读。

⑴读后评价:看来你真像是生活在香炉峰的仙人了。

⑵再指名读:听出来,这个“生”很重要,紫色的云雾仿佛是从一个顶天立地的大香炉里燃起的缕缕烟雾,把山把雾写活了,李白真用这个字真妙!

⑶齐读。

⑷图画还告诉我们“遥看瀑布挂前川”是什么意思?

遥看:远远地望,照应了题目中哪个字?你觉得远看瀑布像什么?像(白布静静垂挂在山前)。

“挂”是谁这么神奇,这么大的力量,把这么壮观的瀑布挂在青山之上?(大自然)

⑸这么磅礴的瀑布,被李白这么轻轻地“挂”了起来,这个“挂”字妙不妙?

⑹齐读这一句。

小结:这句诗中,李白藏着一种精心安排的动静对比,放眼望去,香炉峰的山色本无太大的变化,李白用了一个“生”字,让他动起来,具体入微的写出了香炉峰在清晨阳光的照耀下,所展现的迷人色调。而那奔泻不息的瀑布,李白却非要用一个“挂”字让他安静下来,静静地挂在山前。看似寻常,实际蕴藏了世人多少精心的构思啊!

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①引:瀑布从高达近1000米的香炉峰上倾泻下来,可是李白觉得它似乎是天上而来,于是他又加了两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被称为描写瀑布的千古名句。

②指名读:评:特别欣赏你把“三千尺”读了重音,让我们感觉瀑布的确很高。

评:“飞流直下”还可以读得更快一点,更好地表现瀑布一泻千里的气势。

评:“落”读得好啊,从那么高的地方一下子掉下来,很有力度。

③这“三千尺”真的有三千尺吗?用这个数字李白想说明什么?(瀑布很长,山很高)简直就是从天上飞涌而来。

④李白可是善于用这样很大的数字来夸张的高手,在很多诗里,他常用这样的数字来表现一个事物,出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情。

飞流直下三千尺,李白还不过瘾,还是觉得瀑布奔涌倾泻的气势还没有痛快地写出来,于是他又来了一句:疑是。

⑤出示银河图片。见过银河吗?银河是宇宙中无数的星星组成,晴朗的夏夜清晰可见,传说中牛郎和织女就是被银河分开不能相见。理解“九天”:传说天有九层,也叫九重天,九天就是天的最高处,“九霄云外”

再读这句诗。这是九天之上的银河落到了人间呢?还是一泻千里,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呢?李白已经分不清了。诗句中哪个字告诉我们,他已经恍恍惚惚了?“疑”

李白知道眼前的不是银河,却有分明觉得这磅礴的气势明明就是银河!他把银河来了一个大翻转,从橫向变成竖挂,从“九天”落到了“庐山”。这奇特的想象令我们拍案叫绝:“好诗,真是好诗啊!”果然是诗仙李白啊!于是这两句就成了描写瀑布的千古名句!

再读读这句诗。

⑥现在你站在中国第一大瀑布黄布树瀑布前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吟诵。

现在你又来到了世界第一大瀑布尼加拉瓜大瀑布下面,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吟诵。

2、品读了诗句,欣赏了瀑布,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庐山瀑布呢?指名说。再带着你的感受来朗读全诗。

李白的这首庐山诗问世以后,众多诗人仍然把庐山当作描写对象,但是却很少再有人专写庐山瀑布了,看来,如果真的有人再写同庐山瀑布的话,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四、迁移运用

1、李白写的这首诗无人能超越,我们可以将它来一个魔术,将古诗改写成篇写景的小美文,题目也叫《望庐山瀑布》。

2、大屏幕显示: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远望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之水自九天而降。

3、我来读句子,你们来读读相对应的诗句。

瀑布教学设计 第12篇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领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到诗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江西的庐山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风景与文化胜地,在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我们就欣赏了庐山云雾那千姿百态、变幻莫测仙境一般的奇幻美景,还记得吗?背诵一段吧。(师引读: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2、古往今来,庐山不知引发过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怀和灵感,写下无数歌咏诗篇,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

3、和老师一起写诗题。注意瀑的写法。

4、介绍诗人:这首诗的作者是我国唐代诗人李白。(板:唐李白)。

5、齐读课题及朝代、作者

二、初读感知:

1、在没读古诗之前,先认识课文里的两个小老师,一个是生字拼音,一个是插图,请同学们在拼音老师的帮助下把古诗读通顺,准确。

2、学生自由读

3、现在我来考考大家,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两人读(评:字正腔圆,有点诗人的味道)

4、正音:别的我都不担心,就这几个翘舌音字“尺”“照”“生”“川”“直”“是”,翘舌音读准,诗的味道才正。齐读(不抢拍,不错字)

5、嗯,音读准了,味道很正了,我再来考考你们,如果我去掉拼音这个小老师,你还能读得准吗?一块来试试,生齐读

6、不错不错,为你们竖一个大拇指,但是你们还别高兴得太早,知道吗?古人读诗都是竖着读的,而且还摇头晃脑,很陶醉的,我们也来做一回李白,摇头晃脑读一读吧。

7、竖着出现的诗句都能被同学们读得这么好,我们再提高点难度,看你们还行吗?加上线,加斜线是什么意思?试一试。(声断气不断)指名读,分组读。

8、有节奏了,更像诗人了,接下来看你们敢不敢读了,我把词语去掉,敢吗?

9、怎么办?这也难不倒你们,我得再增加点难度,这一次,我不仅要去掉词,还要去掉句了,谁来读?

10、我就不信考不倒同学们,这下我要使出绝招了,看大屏幕,还行吗?

两名同学背诵,全班背诵。

三、理解诗意。

1、引:这么快就全班都背下来了,以前还从没这么厉害过呢,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秘密就要坐好听,仔细地听,认真地听,这个秘密就是――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诗人,现存诗篇900多首,被后人尊为“诗仙”古人作诗,也是有流派和风格的,李白属于浪漫主义风格,很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生动的比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之前,我们也学习了李白的一些诗,能背出几首?背两句也行。指名背。

自古以来赞美庐山风光,庐山瀑布的诗很多,可为什么独独李白作的这首《望庐山瀑布》千古传诵呢?这是今天这节课要重点研究的问题,我们得请另一个小老师来帮助我们理解诗意了。

2、出示文中插图,大家只须仔细观察,发挥想象就能从图中找到诗意。和前后同学一起说说诗意,不明白的地方在书上记个问号。

理解第一句:日照香炉生祡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①香炉:香炉峰。紫烟:紫色的云雾。

②红日照在香炉峰上,香炉峰云雾缭绕,就像生起了紫色的烟雾。

想象一下这云雾缭绕,青山、红日、紫烟就组成了一幅庐山美景图,你希望到这紫色云雾缭绕的仙境一般的地方去游览吗?带来这样的心情来读读。

⑴读后评价:看来你真像是生活在香炉峰的仙人了。

⑵再指名读:听出来,这个“生”很重要,紫色的云雾仿佛是从一个顶天立地的大香炉里燃起的缕缕烟雾,把山把雾写活了,李白真用这个字真妙!

⑶齐读。

⑷图画还告诉我们“遥看瀑布挂前川”是什么意思?

遥看:远远地望,照应了题目中哪个字?你觉得远看瀑布像什么?像(白布静静垂挂在山前)。

“挂”是谁这么神奇,这么大的力量,把这么壮观的瀑布挂在青山之上?(大自然)

⑸这么磅礴的瀑布,被李白这么轻轻地“挂”了起来,这个“挂”字妙不妙?

⑹齐读这一句。

小结:这句诗中,李白藏着一种精心安排的动静对比,放眼望去,香炉峰的山色本无太大的变化,李白用了一个“生”字,让他动起来,具体入微的写出了香炉峰在清晨阳光的照耀下,所展现的迷人色调。而那奔泻不息的瀑布,李白却非要用一个“挂”字让他安静下来,静静地挂在山前。看似寻常,实际蕴藏了世人多少精心的构思啊!

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①引:瀑布从高达近1000米的香炉峰上倾泻下来,可是李白觉得它似乎是天上而来,于是他又加了两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被称为描写瀑布的千古名句。

②指名读:评:特别欣赏你把“三千尺”读了重音,让我们感觉瀑布的确很高。

评:“飞流直下”还可以读得更快一点,更好地表现瀑布一泻千里的气势。

评:“落”读得好啊,从那么高的地方一下子掉下来,很有力度。

③这“三千尺”真的有三千尺吗?用这个数字李白想说明什么?(瀑布很长,山很高)简直就是从天上飞涌而来。

④李白可是善于用这样很大的数字来夸张的高手,在很多诗里,他常用这样的数字来表现一个事物,出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情。

飞流直下三千尺,李白还不过瘾,还是觉得瀑布奔涌倾泻的气势还没有痛快地写出来,于是他又来了一句:疑是——

⑤出示银河图片。见过银河吗?银河是宇宙中无数的星星组成,晴朗的夏夜清晰可见,传说中牛郎和织女就是被银河分开不能相见。理解“九天”:传说天有九层,也叫九重天,九天就是天的最高处,“九霄云外”

再读这句诗。这是九天之上的银河落到了人间呢?还是一泻千里,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呢?李白已经分不清了。诗句中哪个字告诉我们,他已经恍恍惚惚了?“疑”

李白知道眼前的不是银河,却有分明觉得这磅礴的气势明明就是银河!他把银河来了一个大翻转,从橫向变成竖挂,从“九天”落到了“庐山”。这奇特的想象令我们拍案叫绝:“好诗,真是好诗啊!”果然是诗仙李白啊!于是这两句就成了描写瀑布的千古名句!

再读读这句诗。

⑥现在你站在中国第一大瀑布黄布树瀑布前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吟诵——

现在你又来到了世界第一大瀑布尼加拉瓜大瀑布下面,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吟诵——

2、品读了诗句,欣赏了瀑布,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庐山瀑布呢?指名说。再带着你的感受来朗读全诗。

李白的这首庐山诗问世以后,众多诗人仍然把庐山当作描写对象,但是却很少再有人专写庐山瀑布了,看来,如果真的有人再写同庐山瀑布的话,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四、迁移运用

1、李白写的这首诗无人能超越,我们可以将它来一个魔术,将古诗改写成篇写景的小美文,题目也叫《望庐山瀑布》。

2、大屏幕显示: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远望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之水自九天而降。

3、我来读句子,你们来读读相对应的诗句。

4、没有老师的帮助,你能自己说说诗的意思吗?

出示:太阳_____,升起____。

远远望去,_______

水流从_______。

好像是_______。

5、谁愿意读读你填好的美文?

五、学习写字。

引:古人讲究书画合一,画、诗、字相得益彰。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写这首诗中的三个生字。

出示:紫尺疑

观察字形,找出关键部分或者关键笔画。

师范写,学生描红。

抄写整首诗,注意行款整齐,大小匀称。

瀑布教学设计 第13篇

教学目标:

1、会认“庐、瀑、炉、疑”四个生字,会写“炉、烟、流、银”四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积累古诗的兴趣。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渲染意境,激发兴趣

1、引导学生背诵课内外学过的李白的诗。

2、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要大家坚持课外阅读唐诗,一个个都会成为小诗人的。

3、出示课件(课文插图),(播放课文录音《望庐山瀑布》)

4、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这首写景的诗。

二、解读课题,检查预习

(一)解读课题

1、大家齐读课题。

2、谁能加个词,把题目说成一句完整的话?(李白望庐山瀑布)

3、读课题要有讲究,看谁能够按老师的要求读好?怎么读,能够看出李白到庐山瀑布干什么?(生朗读时,强调“望”字)

4、怎么读,能够看出诗人望的是什么?(生朗读时,强调“瀑布”二字)

(二)小组合作,检查预习

1、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预习情况,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教师指导,同学评价。

3、指名朗读古诗,相机纠正读音,标注节奏。

三、品读诗句,进入诗境

(一)品读一、二两行诗。

1、指名读第一行诗“日照香炉生紫烟”

2、指名读第二行诗“遥看瀑布挂前川”

(二)品读三、四两行诗

1、指名读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提问:谁能够用朗读的方法告诉大家水流得很快?

(要求学生朗读时能够突出“飞”、“直”、“落”三个字。)

3、(课件出示庐山瀑布的录象)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庐山瀑布飞泻直下的壮观景象吧。

4、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5、指导朗读诗句。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评读,配乐诵读等读好第三行诗,读时要求语调稍扬,重点指导朗读“飞流直下”,要求读时语速快速而响亮,给人以水流很快之感。)

6、“三千尺”有多高?假如我们的教学楼一层有4米高,3千尺相当于250层教学楼的高度。在这里,“三千尺”不是准确的数字,主要是形容香炉峰很高,瀑布很长。李白在许多诗中都有意地把数字夸大了,谁能举出例子来?

(相机出示文字,引导学生吟诵:)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夜宿山寺》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发白帝城》

7、再读第三行诗,看看“三千尺”要怎么读,能让人感觉瀑布很长?

(读“三千尺”时语气舒缓,语调稍扬,表现水流很长。)

8、我们在《北京亮起来了》这课中学过“银河“这个词,谁能说说”银河“是什么?

9、课件出示图片,描述“银河”:农历七月,在晴天的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叫“银河”,瀑布看上去跟银河很相似。

10、这银河从天上掉下来是诗人想象出来的,所以用上“疑”字。大家想一想,李白在哪一首诗中也展开想象,用到“疑”字?

(相机出示文字,引导学生吟诵:)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

11、这神话般的想象,正是李白诗词特有的风格,请同学们一起想象瀑布像银河从天而降的景象,一起读读第四行诗。

(朗读第四行诗时,要求语调平稳有力,带着神往的表情,“落九天”要读出给人以瀑布很高很长之感。)

四、赏读古诗,深悟诗情

1、(以〈高山流水〉的音乐伴奏)自由练读: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当作李白,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

2、(指挂图),现在,你们面前就是庐山瀑布,哪位李白愿意上来吟诵一下这首诗呢?(生上台演读)

3、做诗人还应自然些,可以加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生起立,师生配乐演读。)

4、小结:诗人李白写出了他所见到的红日、青峰、紫烟和白色的瀑布,并展开大胆想象,整首诗色彩明丽,想象奇特,像一幅壮美的图画。让我们想象着这美景,再有滋有味地把它背下来。

5、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地背诵整首诗。(看图背,齐背,赛背)

6、瀑布以它神奇的美感动着诗人,诗人以它神奇的诗句感动着我们。此时此刻,谁能够用上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练习书写生字:炉、烟、流、银

1、让学生到黑板前书写,师生评议。

2、教师相机重点指导学生从笔画、结构等方面观察这些字的特点。

3、学生临摹,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展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师生评议。

六、作业(自选喜欢的方式完成):

喜欢背诵的同学把这首诗背给家人听;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画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爱好积累的同学课外再背几首古诗……

瀑布教学设计 第14篇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黄果树瀑布的形态,声音的特点。

2、细细品味,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以及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阅读课文,体会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2、学习作者在写景中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展示黄果树瀑布的形态与声音,填补学生经验的空白,让学生多感官体会黄果树瀑布的壮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学生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形态声音)

二、紧扣重点,读悟瀑布形态的美

1、快速阅读课文,用曲线划出写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的句子。指名交流(多媒体出示: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

2、读悟句子,体会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

(1)认真读读这句话,边读边思考:从哪儿感受到了瀑布的飞流直下。

(2)指名交流。(师相机在多媒体上点红学生所讲的重点词:悬挂宽幅白练泻下来)。

(3)学生练读句子:再读读句子,读出飞流直下的气势。

(4)指名读句子。(2人)

(5)现在我们一起去欣赏一段录像,切身感受一下黄果树瀑布的飞流直下。

(多媒体播放瀑布飞流直下的录像,教师范读句子)

(6)再指名读句子:有了直观的感知,同学们一定能读得更好。谁来把飞流直下的画面呈现给大家。

(7)齐读句子: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边读边想象画面。

(过渡:刚才我们欣赏了黄果树瀑布飞流直下的形态,瀑布飞流直下撞击岩石后又形成了一种奇特的景观学生接银雨撒金街)。

3、读悟课文第四自然段,体会银雨撒金街的美。

(多媒体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

(1)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不懂的地方提出来。

(2)理解银雨与金街(银雨让学生自己说后追问:为什么称水珠为银雨让学生体会作者对景观的喜爱之情。金街教师讲解。黄果树小镇正对黄果树瀑布。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使小镇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之中,这便是书中所讲的金街。)

(3)指名读课文:谁能通过朗读把大家带入银雨撒金街的境界。

(4)看来,大家的感受还不深,老师请大家欣赏一段录像,去感受以下那银雨飘飞的景象。(多媒体播放银雨飘飞的录像,师范读:瀑布跌落悬崖,激起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真是如烟,如雾,如尘)。

(5)指名再读课文:现在谁能把大家带入那种境界

(6)指名评价。(教师相机点红: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银雨撒金街)

(7)女生齐读,男生闭目感受。

(过渡:课文从形态和声音两个方面来写黄果树瀑布,我们领略了瀑布的形态美,接下来让我们去听听瀑布的声音。)

三、自读自悟,从瀑布的声音中感受瀑布的壮美

1、学生自学。要求:(1)读读课文。用直线划出自己喜爱的描写瀑布声音的句子。(2)读读划出的句子,想想感受到了什么。

2、四人小组交流:把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组员听,并让组员出出主意,把句子读得更好。

3、集体交流。

▲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

(1)学生交流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瀑布声音的变化:由轻柔到喧嚣。根据学生交流点出重点词:哗哗飘微风拂过涌盖过喧嚣。)

(2)指名朗读:请你把这种变化读出来。

(3)齐读:女生读到就像微风拂过树梢时,男生加入一起读。

▲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

(1)学生交流感受。

(2)指名读出感受。

▲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雷声轰鸣,山回谷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1)学生交流体会。(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

根据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出:直泻而下雷声轰鸣山回谷应乐声奏鸣。

(2)指名朗读,读出气势。多请几个学生朗读,读出感受。

(3)齐读:愿意读的一起读。

▲聆听着訇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1)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这一句是写訇然作响的瀑布声给作者的感受。

(2)练读品味作者的感受。

(3)指名讲自己的感受。

(4)指名读。(3—4人朗读体会)

(5)齐读。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我们欣赏了黄果树瀑布的形,聆听了黄果树瀑布的声,大家一定有许多感触,请你用一两句话把自己的感触说一说。

2、学生交流。根据学生所讲板书:大自然的杰作。

3、师述:如此壮美的景象是人工无法雕琢的,只有大自然这位杰出的大师才能铸就。

4、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齐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心中的感受,读出心中的赞美。)

五、整体感悟课文,升华情感

齐读全文,加深体会:黄果树瀑布气势非凡,雄伟壮观,让人心胸开阔,难怪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的塑像会沉醉。让我们再读课文,也沉醉一回。

六、课外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黄果树瀑布的美景介绍给他人,要用上课文中的一些好词好句,还要加入自己的感受。

瀑布教学设计 第15篇

一、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以及这一举世闻名的大瀑布是怎样被葬送的原因,说明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已是人类生存所面临的大事。

课文的思路是:作者先写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为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主持葬礼;接着写了大瀑布发生变化前后的不同景象,大瀑布被葬送的原因以及人们为它举行葬礼的情形;最后,又回到课文开头的场景,写菲格雷特总统在葬礼中号召人们保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继续训练阅读速度,理解课文内容,二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二、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准备世界地图。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过程中,建议教师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然后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和写法,提出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如下归纳:

(1)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为什么要为一个瀑布主持葬礼?

(2)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景象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3)这一闻名世界的大瀑布是怎样被葬送的?

(4)巴西总统在主持葬礼时那饱含深情的话语说明了什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可让学生采用读画议说的自读方式,先快速阅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最后全班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归纳、整理并小结。

巴西总统之所以要为这个闻名于世的大瀑布举行葬礼,是因为他为这个大瀑布的逐渐消失而深感惋惜和遗憾。因为这个大瀑布一直是巴西人的骄傲。这一点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1)瀑布的雄伟壮观。它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河水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泄千里,突出其流量大。另外水流湍急,场面恢弘壮观,汛期飞流直下,水形如朵朵莲花,水雾飘飘洒洒,水声震耳欲聋。(2)瀑布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因为这里的胜景让游客们陶醉不已流连忘返。而后来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怎样呢?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来分析大瀑布现在的情景:作者把它比作生命垂危的病人,形容枯槁奄奄一息,让人十分惋惜和遗憾。

大瀑布被葬送的原因,学生在阅读基础上很容易归纳,一般会从以下几方面来交流:

(1)上游建起了水电站;

(2)水资源浪费,周围工厂用水毫无节制;

(3)破坏森林,乱砍滥伐,造成水土大量流失。

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之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先要注意结合课文内容创设情景,然后要求学生面对此情此景,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3.课后可指导学生就居住地周围的环境污染作一次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四、参考资料

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又名瓜伊雷瀑布,幅宽3200米,为岩石分割成18股飞流的系列瀑布,年平均流量达13300立方米每秒,是世界上已知的流量最大的瀑布,也是最宽的瀑布之一。

瀑布教学设计 第16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品读课文,比较大瀑布以前和现在的不同景象,找出造成大瀑布悲剧的原因。

3、读写结合,能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尝试撰写菲格雷特总统在葬礼上的致辞。

【教学重点难点】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尝试撰写菲格雷特总统在葬礼上的致辞。

【课前准备】

搜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设疑,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大瀑布的葬礼。齐读课题。

师:读到这样一个课题,你是不是有什么疑问?

归纳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谁为大瀑布举行葬礼?

为什么要给这个大瀑布举行葬礼?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呈现文中带有以下词语的句子,认读并初步理解词语:

拉丁美洲 巴西 巴拉圭 塞特凯达斯大瀑布

纷至沓来 世外桃源

形容枯槁 生命垂危 奄奄一息

哀悼 酋长

初步交流读懂的问题。

三、重点品读,感悟体会

1、感受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曾经的风采

找出文中描述大瀑布的语句朗读体会。课件呈现:

这条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汹涌的河水紧贴着悬崖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尤其是每年汛期,大瀑布的气势更是雄伟壮观,每秒钟有1万立方米的水从几十米的高处飞流直下,落地撞开万朵莲花,溅起的水雾飘飘洒洒,水声震耳欲聋。据说在30千米外,瀑布的巨响还清晰可闻。

点拨体会:这是怎样的大瀑布?你仿佛看到了大瀑布怎样的景象?(课件呈现大瀑布图片)

长期以来,塞特凯达斯瀑布一直是巴西和巴拉圭人民的骄傲。世界各地的观光客纷至沓来,在这从天而降的'巨大水帘面前,置身于细细的水雾之中,感受这世外桃源的清新空气。游客们常常为此陶醉不已,流连忘返。

师:如果你是巴西或巴拉圭人民,看到世界各地的观光客纷至沓来,你会是怎样的感觉?

2、感受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悲剧

几年过去,塞特凯达斯大瀑布逐渐枯竭,即使在汛期,也见不到昔日雄奇的气势。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垂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形容枯槁,奄奄一息。游客们乘兴而来,失望而去。

点拨体会:读到这些文字,你心里又是怎样的滋味?如果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真的是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他在临终之际,会留下怎样的遗言?

3、探寻悲剧上演的原因

课件呈现:

水电站高高的拦河大坝截住了大量的河水,使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水源大减。而且,周围的许多工厂用水毫无节制,再加上沿河两岸的森林滥砍滥伐,水土大量流水,大瀑布水量逐年减少。

点拨体会:从这段文字中,你是否找到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上演悲剧的原因?你仿佛看到了人们哪些破坏环境的行径?

四、由读及写,拓展延伸

师: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瀑布,曾经是那么雄伟壮丽的大瀑布,曾经是让巴西和巴拉圭人引以为豪的大瀑布,由于人类的破坏,如今变成了这个样子——学生齐读:几年过去,塞特凯达斯大瀑布逐渐枯竭,即使在汛期,也见不到昔日雄奇的气势。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垂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形容枯槁,奄奄一息。让我们穿越隧道回到总统为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举行葬礼的那一天。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最后一段。课件呈现:

菲格雷斯总统用包含深情的语调,讲述了塞特凯达斯达瀑布曾经给巴西和其他国家人民带来的骄傲和欢乐,号召人们立即行动起来,维护生态平衡,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使大瀑布的悲剧不再重演!

根据课文最后一段的介绍,菲格雷特总统在葬礼上说了哪几部分内容?

交流讨论,引导明确:

一是当年大瀑布的壮观景象和给人民带来的骄傲和欢乐

二是人类的生产生活给大瀑布带来的悲剧

三是号召人们爱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

如果你是菲格雷特总统,你会怎样写这篇讲话稿?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感受体会,动笔写作——《菲格雷特总统在大瀑布葬礼上的演讲》。

【教学思考】

这个教学设计,着力想体现以下几个教学理念:

1、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课程标准把语文学科的性质确定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怎么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这个“统一”呢?笔者认为,就是要通过工具性来实现人文性,具体地说就是要通过引导学生在有效的读写和听说训练过程中由浅入深地感悟课文,领悟思想,体悟情感。

2、体现以语感教学为核心的语文教学观。现代语言学认为,语感是一个人言语能力的核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关键是语感的培养。本课从读到写、读写结合的教学过程设计,就是要让学生借用文本习得语言,让学生抓住文章语感点在品读中领悟语感,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想象性写作训练的言语实践中习得语感。

3、体现简约、简明、简洁而不简单的课堂教学风气。实践证明,有效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删繁就简的课堂,应该是重点突出的课堂,应该是步骤简明、方法简便、过程简洁的课堂。

瀑布教学设计 第17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读课文,想象大瀑布以前和现在的不同景象,找出造成大瀑布悲剧的原因。

3、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想象大瀑布以前和现在的不同景象,找出造成大瀑布悲剧的原因。

【课前准备】

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设疑,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大瀑布的葬礼。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问题自由读文:

提示读书方法: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思考。

回到课文中,试着运用这些方法,看能不能解决你的疑问。

2、提出没有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三、直奔重点,体会情感

1、提示学生读课文前的连接语,根据提示再读课文。

2、概括20世纪80年代大瀑布的状况和人们的态度。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提示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景象。

4、汇报几年后的大瀑布的状况:

对比前后两次描写大瀑布景象的不同方法,体会表达效果。说说面对大瀑布的悲剧,人们的反映。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5、了解大瀑布被葬送的原因:

⑴交流。

⑵体会关联词“……而且……再加上……”,并用这个联系词概括大瀑布悲剧的原因。

四、激发想象,拓展延伸

1、让我们穿越隧道回到总统为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举行葬礼的那一天,如果你是菲格雷特,你会说些什么?

2、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大瀑布的葬礼

雄伟壮观

飘飘洒洒

震耳欲聋

大瀑布(对比)保护大自然保护地球

生命垂危

形容枯槁

奄奄一息

瀑布教学设计 第18篇

一、导入:

学完了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我明白了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性。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另外一篇也是关于维护生态平衡的文章。那就是课本P62第14课《大瀑布的葬礼》。在学习之前,我准备把这个花圈送给这一条大瀑布。老师为什么这样做呢?等你们学完了课文,你们就明白其中的原因。

二、释题:

(一)齐读课题:14《大瀑布的葬礼》

(二)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你明白葬礼是什么意思吗?(对死去的人的一种哀悼活动),也就是说题目是什么意思?(为一条大瀑布举行的葬礼)

(设计意图:“绕题质疑”调动了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积极性,有效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三、读提示,找问题

(一)齐读连接语。

(二)找出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想象大瀑布以前和现在的不同景象。

3.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悲剧。

4.联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了课文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连接语中的问题带动全文的学习,将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了略读课文教学中“敢于放手”的有效性。)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根据问题,用自己的方法读全文。

(设计意图: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读课文,目的让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读书方法运用到略读课文中。在教学中教师也应放手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

(二)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出示:在 洲……一个葬礼)出示地图,介绍位置。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塞特凯达斯大瀑布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

五、今昔对比

(一)课文是怎样描写大瀑布以前和现在的不同景象的,请大家快速默读全文,找出有关语句。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2.读句子,出示:①“这条瀑布……清晰可闻。”②“几年过去……奄奄一息。”

(二)读着读着,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两幅画?

(设计意图:通过边读边想,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使学生由文本产生联想,这就达到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有效性。)

1.学习第一幅图画。

(1)出示课件:播放大瀑布的雄伟壮观景象,教师感情范读第3、4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录像,使学生看到大瀑布当年雄伟壮观的气势,教师感情范读目的是把学生带入情境,让他们身临其境。)

(2)这么美的景象,课文中哪个词可以体现出来?(板书:雄伟壮观)面对这么美的景象有人来参观吗?(纷至沓来)游客有怎样感受?(陶醉不已、流连忘返)(板书:流连忘返)

(3)这么美的景象,我们读时应用一种怎样的感情去读呢?(赞美、欣赏)

(4)用这样的感情齐读这两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以读代讲,通过感情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强学生的语言内化,达到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突破难点的教学效果。)

(5)用一句话来概括赞美大瀑布。(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通过说,能把课文内容与学生思想融为一体,产生共鸣,加深学生对大瀑布的壮美的印象,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发展,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塞特凯达斯瀑布如此的雄伟壮观,怪不得吸引了世界各国如此多的游客到此游览!现在请看看如今的大瀑布。

2.学习第二幅画。

(1)出示课件:播放大瀑布奄奄一息的悲壮景象。教师感情范读第6、7自然段,

(2)这两段话中你仿佛看到什么?(生自由说、师概括:生命垂危、形容枯槁、奄奄一息)(板书:形容枯槁)看到这样的情形你有什么感受?(太可惜、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

(3)文中那句话说了游客感受的?(乘兴而来,失望而归)(板书:失望而归)

3.唉!这样雄伟壮观的大瀑布逐渐枯竭,消失,真是让人痛心疾首啊!那么造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呢?你能从文中找出语句吗?

(1)学生读所画句子,指名齐读。(能用关联词“……而且……再加上……”连起来说出悲剧的原因吗?

(设计意图:利用关联词“……而且……再加上……”来说明大瀑布枯竭的原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达到良好效果。)

(2)这样的悲剧是谁造成的?

(3)读本段该用怎样的感情?(可惜、悲伤)

(4)用这样的感情齐读这两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将学生看到昔日大瀑布的雄伟壮观,带到今天奄奄一息的情景,再去寻找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更激起了学生保护生态、爱护地球的责任感。)

六、激发想象,拓展延伸

(一)现在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巴西总统为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举行葬礼的那一天看看。

1.他是如何为大瀑布举行葬礼的?(身穿黑色礼服,饱含深情的语调。)

2.这次行动的重大意义何在?(号召人们立即……不再重演)

(二)读1、11自然段。这两个自然段讲什么内容?

(三)生答,师相机总结(一、举行葬礼:巴西总统。二、发出号召:行动起来,不再重演)

七、知原因,谈感受

(一)学到这里你知道老师送花圈的原因吗?(知道)这样雄伟壮观的大瀑布就这样即将离开了这个世界,正如一个受我尊重的人离开人世一样,我能不追悼吗?(不能)所以这就是我送花圈的原因了。

(二)如果你是总统你会说些什么吗?(交流讨论)

(三)面对周围环境的变化,想想我们该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有效引领学生认知、感悟、发现和探究,将爱护地球的责任感再延伸,激起学生的挑战性,促使学生动脑筋,就周围的环境污染作一次调查,写一份调查报告。达到加强对学生人文性教育的课堂效果。)

同学们,如此雄伟壮观的大瀑布的消失、枯竭,让人痛心疾首,扼腕叹息,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课文,要通过你们的感情朗读,感动同伴,感动老师。(齐读课文)

八、作业

(一)把你的感受写一写。

(二)就周围环境污染写一份调查报告。

(设计意图:将课堂辞谢延伸到课外,把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开发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综合、实践的能力,这一效果有效地展示出来。)

瀑布教学设计 第19篇

一、教材分析

这首古诗选自人教版二下的第五组第十七课。这组教材的主题是走进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去感受乐趣,发现大自然的神秘。

二、教学理念

从题目入手,就让学生进入学习古诗的情境,与此同时,把握低年级古诗教学的特点,以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诗的意境,从理解到感悟,到情感的升华,再到背诵,整个过程中,不要求逐字逐句的讲解,大体理解即可,并创设多种读的情境,如:自读,读正确;互读,读流利,赛读,读出感情,评读,读出韵味,熟读,达成背诵。读的充分了,读的入情入境了,诗的'思想感情的理解也就出来了。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庐、瀑、炉、疑”4个生字。会写“炉、烟、流、银”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色,背诵古诗。

四、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读诗,体会诗中情境,感受自然之美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中国有无数的名山大川,你们去过的有哪些?(生说)

2、是啊,这些名山有的秀丽,有的雄奇壮观,可谓各有特色。今天林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看看位于江西的庐山(板书:庐山出示庐山云海、香炉峰等的图片)这山峰耸立,云雾缭绕的人间仙境就是——庐(lú)山。

3、庐山不仅有奇山,还有秀水。这如梦似幻的云雾就是水蒸气上升形成的。所以,我们今天一起先去看看庐山的水(板书:瀑(pù)布)

4、以前见过瀑布吗?跟小河里的水有什么不同?那我们就去看看大诗仙李白看到的瀑布是怎样的吧!(板书全课题、诗人,读题)

[这单元是让学生走进自然,感受自然的神奇瑰丽,所以我把庐山瀑布放到美丽的庐山之中,在云雾缭绕中引出庐山瀑布,也对第一句古诗的理解作了铺垫,让他们感受到云烟缭绕的梦幻美]

(二)、初读感知

1、自己先去读读这首诗,不会读的字圈出来多读几次,整首诗读到你认为已经字正强圆了可以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听(反馈读,指名2——3个学生比赛读,有问题的正音,教师看情况范读,再齐读)

2、现在自己再读读这首诗肯定会比刚才更好了!还可以边读边参照这幅画,说说李白都看到了什么呢!能说的可以先说给同桌听听。

3、交流李白看到了什么?看谁把李白看到的景象描绘得最生动!

(说大概意思:太阳照在香炉峰上,生起了紫色的烟雾,一条瀑布从山峰上直泻下来,足有三千尺高,李白还以为是银河从天上掉落了呢! 教师适当点拨,不要求有一致答案,也不要求解释意思一样地解释出来)

[进入文本,我要求学生待读正确读流利后,默读课文,学习借助古诗中的注释,插图,自己理解诗意,给足学习的时间和机会,引导学生学会自学的方法]

(三)、研读入境

1、哦,李白看到了这么多这么特别的景象!你喜欢什么景象就多读几次,还可以闭上眼睛去感受感受

2、交流喜欢的景象

a、日照香炉生紫烟

在阳光照耀下,紫色的烟雾飘飘扬扬,很轻很美,轻轻美美地读

b、遥看瀑布挂前川

a、你站在哪里看瀑布呢?(所以题目也叫望庐山瀑布)

b、你望见的瀑布像什么?(白布……)

小结:这么长这么重的布一下子挂下来,该多美啊!来,读好它!(读好“挂”)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a、你看到的瀑布什么样的?

b、读出宽面广(银河)、水势强(飞流直下)、落差大(三千尺,九天)。

c、指名读,学生互评;男女生比赛读,齐读

3、(配上瀑布的巨大水流声音,越来越近)还没看到瀑布,我们就听到瀑布发出的巨大声音,离瀑布越来越近了,声音越来越响,一转弯,我们见到了瀑布!一起来《望庐山瀑布》吧!(全班齐读)

[这里的教学主要看学生的感悟,不要特意拔高。重点是后面两句,学生自己的感受也会很丰富,要通过不同形式的读,读得充分了,读得入情入境了,瀑布的雄壮美自然就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了]

(四)、指导书写

听着你们的读,老师感受到庐山瀑布的气势如洪了!用这种气势肯定也能把这课的生字写好了!(出示“炉、烟、流、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1.让学生仔细观察范字,写好左右结构的字,教师范写

2.学生练习书写生字,展示评价。

[写字环节紧跟情感朗读之后,但不是草草收尾,以学生自主发现为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书写能力]

瀑布教学设计 第20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2、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诗文,结合《望庐山瀑布》感受瀑布之美。

3、引导学生感受瀑布雄伟壮丽的画面,获得美的熏陶,体会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抓住瀑布的声、色、形,体会瀑布的壮丽、奇异,增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法:主题教学法,情境创设法,朗读感悟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读思结合法,联想比较法。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我知道咱班同学最喜欢猜脑筋急转弯,我来出几道题考考你们?

一年四季都盛开的花是什么花?(假花)什么池不能有水?(电池)什么布不能做衣服?(瀑布)

2、让我们一起来写“瀑布”,注意“瀑”字的右下方不是“水”。

(师板书,生书空)齐读课题

二、联想比较,以诗会文

1、说起瀑布,我们一定会想起一首传诵千古的名诗,同学们知道是哪首诗吗?(出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配上瀑布图)

2、谁来读读这首诗?生齐读

3、这首诗写的是庐山瀑布,今天,王老师也带来了一首写瀑布的诗,但不是古诗是现代诗,是我国著名作家叶圣陶写的,想听老师朗诵这首诗吗?(老师配乐朗诵《瀑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知道这首现代诗写的是什么瀑布吗?(是我国最大的瀑布贵州黄果树瀑布)

2、同学们想读这首诗吗?打开书,自由大声朗读一遍。

3、谁来把你的朗读展示给大家?(每人读一小节诗)

四、品读课文,交流感受

1、同学们读书已经达到正确、流利了,但要想读得有感情,读得入情入境,还需细细品读。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这首诗,找出你最喜欢的一节诗,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这节诗,在旁边做上批注。做批注时,可以从诗歌的语言,也可以从诗歌的内容来写。

(生默读、思考,师巡视,与生交流)

2、准备好了吗?先不回答,请你把你最喜欢的这节诗读出感情来,用朗读表达出你的喜欢。

3、现在我们来交流,谁来第一个发言,第一个发言是需要勇气的。

(根据生发言,相继出示三小节诗交流感受、感情诵读)

①生:我喜欢第一节诗(生读)

(出示这节诗,并配上相应的图片)

师: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生:这节诗写的是瀑布的声音。

师:诗中怎么写瀑布的声音的?

生读“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师:你觉得瀑布声音怎样。(板书:声音美)

师: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指导朗读,带上动作读)

师:这节诗写还没看到瀑布,先听到瀑布的声音,真是未见其形先闻其声,谁能用你的朗读让我们仿佛听到瀑布的声音,同学们闭上眼睛倾听。

师:听到了吗?瀑布直泻而下,冲击岩石,跌进潭中,声音如浪涛翻涌,又像松涛阵阵,带着我们的体会一起来读读这节诗。

②师:继续交流,说说你最喜欢哪小节诗。

生:我最喜欢第二小节(生读)

(师出示这节诗,并配上相应图片)

师: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生:这里把瀑布比作白银。

师:是啊,瀑布不仅像白银一样有颜色,更是光亮无比,再来读读这句话。(板书:色彩美)

师:这节诗中第二行运用了两个什么标点符号?(感叹号)

师:用上感叹号表达一种感情,此时作者忽然看到瀑布,会是一种什么心情?

生:作者突然看到瀑布非常激动、兴奋、惊讶。

(把不同的心情分别送到诗歌的文字里练读)

男同学一起读这一节诗,读出瀑布雄伟的气势,色彩之美。

③师:喜欢第三节诗的同学请举手。

请××同学读一读(师出示这节诗,并配上相应图片)

师: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生:作者把瀑布写得很美,比作珍珠的屏。

师:屏是什么?珍珠的屏又是怎样的?

师:是的,瀑布在作者的笔下是那么美丽迷人。(板书:形态美)

师:还有喜欢这节诗的吗?说说你的理由。

师:你看,水珠轻柔飘逸,像烟;白茫茫朦朦胧胧,像雾;纷纷扬扬又像尘。

师:谁来读读这节诗,让我们进入仙境之中,女生一齐来读一读。

4、叶圣陶先生的《瀑布》,写出了瀑布的声音美、色彩美、形态美,这么好的诗我们应该把它背下来。

(生自由背诵,配乐请三位同学上讲台带上动作每人背一小节)

五、比较异同,学习表达方法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叶圣陶的《瀑布》,还联系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请同学们看看这两首写瀑布的诗,作者观察瀑布的顺序一样吗?先看叶圣陶的《瀑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瀑布的?何以见得?(课件出示两首诗)

(板书:远 近)

2、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人是在哪里观察瀑布的?(远处)

从诗中哪个词可以看出诗人是在远处观察瀑布的?(遥看)

3、请同学们再看这两首诗,有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先看叶圣陶的《瀑布》,作者为了把瀑布写得形象、生动,让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他大量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作者哪些地方用了比喻,把比喻句找出来读一读。

请看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有比喻吗?这不仅仅是比喻,还是夸张,瀑布哪有天上的银河那么大,但正是李白这一奇特想象,使得这首诗气势雄伟,难怪人们称李白是(诗仙)。

让我们一起背诵《望庐山瀑布》。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庐山瀑布气势雄伟,黄果树瀑布灵动飘逸。同学们,这么美的瀑布,给你什么感受?(喜爱瀑布,真想去看一看)

人们说,湖是大地的眼睛。老师认为,瀑布是大自然馈赠我们人类的美丽奇观,不管谁看到之后都会为之心动。你们还想看一看更为壮观的瀑布吗?(师播放视频欣赏)

怎么样?美不美?此时心中有何感想?(我们为祖国有这么雄伟壮丽的黄果树瀑布感到骄傲和自豪)

那么,就让我们全体起立,再一次深情地吟诵《瀑布》。

伴随着优美的乐曲,我们即将结束这节课,愿叶圣陶笔下那壮美的黄果树瀑布永远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

瀑布教学设计 第21篇

教材分析:

第十一单元的主题是“清清的水”,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朗读、背诵时体会诗的意境,强调学生独立识一部分生字。《瀑布》是本单元的开篇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全诗以描写景物而见长,比喻手法的运用尤具特色。全诗共三节,分别描写听见瀑布的声音、远看瀑布及近看瀑布的情景。这首诗语言简练,韵味十足,比喻生动,词句贴切,描绘了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诗以描写的对象为题,突出主体,简洁醒目。诗句使用叠句、对偶和排比,十分富于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

学情分析:

由于诗词在表达上极其凝练、丰厚,加之二年级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有限,因此在本课可以利用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以及它丰富的表现力,快速的信息传递,充分的资源共享性等优势整合语文教学, 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达到感悟语言文字,升华情感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继续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2、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熏陶,背诵这首诗。

3、体会比喻句表达的意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中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揭示单元主题,并出示水的不同图片。

2、出示瀑布图片,进行比较,引出课题。

3、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出示阅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读文中的生字、新词。

3、同桌互相检查生字。

2、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齐读。

3、出示词语,学生认读,齐读。

4、指生分节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想一想瀑布是什么样子的,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说一说呢?

三、品读课文,感悟意境

1、第一小节

(1)自读第一小节,想想这一小节写了什么?怎么写的?

(2)从“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了解到瀑布的声音很大。指读。

(3)瀑布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呢?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抓住“叠”字理解叠叠的浪是什么样子,借助画面加深理解。感悟朗读。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风吹过松林

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比较: 哪句更好?为什么?感悟画面,指导朗读。

总结写法。

(4)播放瀑布录音,想一想,你觉得这声音还像什么?展开交流。

(5)学了第一小节,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6)齐读第一小节,读中感受瀑布的壮观。

2、第二小节

(1)“山路忽然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抓住感叹号,体会作者心情,感情朗读。

齐读。

(2)“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借助图片,理解为什么将瀑布比喻成白银。

引入李白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抓住“衬”、“丈”字,理解青山从哪些方面衬托了瀑布?

创设情境,朗读诗句。

此时瀑布又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3、第三小节

(1)“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抓住“仰望”,释义,了解反义词。

抓住“屏”理解作者为什么把瀑布比喻成珍珠屏呢?这两者有什么相同之处?

感情朗读。

(2)“时时吹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识记“尘”字,引导学生结合字形记字义。

抓住“烟 雾 尘”,交流它们什么样?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播放视频,启发想象。如果你置身其中,会有怎样的感受呢?这是怎样的瀑布?个性化体会读。

(3)男女生合作朗读第三节

四、回归整体,学习写法

1、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写的?(从远到近)

2、结合板书,回顾全文。

3、配乐齐读全文。

五、丰富积累,延伸拓展。

课件出示其他有名的瀑布图片,感受大自然的美。

六、课后搜集,完成作业

1、出示家乡水的图片,感受家乡的美。

2、课下游览家乡的水,完成语文天地的习题“说说家乡的水”。

瀑布教学设计 第22篇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诗六个生字,认识二类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这首古诗。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理解本诗的意思和作者创作意图。

3.体会诗人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与喜爱之请。

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意,体会诗人对大好河山的赞美与喜爱之请。

教学准备:庐山风光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可以联系自己积累的有关古诗、名句等。

二、小组学习本诗中的生字。

1.庐:简陋的房子;姓。(注意里边不是卢)。组词:庐山、庐舍、茅庐。

2.三顾茅庐:1.原指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接受邀请,就任军师,首战用计火烧博望坡,大败曹兵,立下了战功。2引申为刚走上社会或工作岗位,经验不足。

3.瀑:瀑布、飞瀑。炉:火炉、锅炉、炉子。遥:遥远、摇不可及、遥控。疑:怀疑、疑问、质问。银:银河、银色、白银、银子、银两。

三、小组合作,根据预习资料和书中主力理解诗意。

1.庐山:我国名山之一,在江南省九江市南。

2.香炉:指香炉峰,是庐山西北部的一座高峰。它山峰形状尖而圆,峰上烟云聚伞缭绕,就像一座香炉,因此得名。

四、配乐朗读本诗。

五、尝试背诵古诗

六、古诗大擂台,背一背,看谁会背的李白的诗多。

七、补充《早发白帝城》。

诗意:黎明,为我送行;彩云,笼罩着白帝城。一叶轻快的小舟,会把我带到千里外的江陵,两岸的猿猴,不停啼叫。小舟载着我的欢乐,穿过了,重重高山,重重险峻。

白帝城: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帝山上。东汉末公孙述据此,据称殿前井内首有白龙跃出,囚自称白帝,称山为白帝山。城为白帝城。

八、作业。

1.背诵两首古诗。

2.写生字。

九、板书设计。古诗

瀑布教学设计 第23篇

设计理念:

1.反复吟读,是古诗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吟读,让学生理解诗意,领悟诗情,体会诗境。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

1、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庐、瀑、炉、疑”四个生字。

2.、通过学生反复吟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人情感,体会诗中意。

3、极力营造古诗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通过查找资料积累李白的古诗。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难点:体会古诗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画意诗情

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同学们学过不少古诗,我们来“看画猜诗”,当你看到这些画面的时候,你会想到哪一句或是哪一首古诗呢?

我先来师范给大家。

学生看图,猜诗,教师相机点评。

小结:诗应景而生,如果在某一时刻,你看到某个画面,心中自然流淌出一句诗来,那可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古诗内容丰富,音韵和谐,意境优美,是中华文学宝库中的经典。我们一定要常读常诵常亲近。

二、揭题——望名知意

出示插图,看,这画的是那首诗呢?(说题目,诗人)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古诗两首》的第一首《望庐山瀑布》。当老师书写课题时,请同学们伸出手指一起书空,把课题写在你心中的黑板之上。(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解读“瀑布”,认识“瀑”字。看偏旁,利用形声字的构字方法来记字。

瀑布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试着说说,师相机出示瀑布的图片,形象理解瀑布。

这首诗写了哪里的瀑布?

再看“望”字,你知道了什么?

谁在看庐山的瀑布?请同学完整的说出题目的意思。

题目只区区五个字,却给了我们如此丰富的内容,看来我们以后读古诗一定要仔细的品一品题目。

再一次读课题。

庐山风光秀丽,可以登高赏景,可以临谷听泉。在众多的美景中,李白却独独写了庐山的瀑布,下面我摩恩就跟随李白去看看庐山的瀑布究竟有什么独特的魅力。

三、品读——诗心三叠

1、一望瀑布,察音识韵。

读诗首先要读准,读顺,打开书76页,自读一遍,同桌互读一遍。

出示诗配画,指生读,检查字音是否正确,诗句是否通顺。

同学们读的很熟,很通顺,但是读的够不够细致呢?

考考你。你们知道“看”分远看和近看,这首诗中,李白是近看瀑布还是远看瀑布呢?理解“遥看”的意思。

远远的看过去,就是“望”的意思。

诗中有两个同音字,你发现了吗?

字理区分“炉”与“庐”字。

在诗中,“庐”说的是庐山,“炉”说的是---?

理解“香炉”,说说香炉是做什么的。

这里的“香炉”指的是“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出示香炉峰图片,对比出现博山香炉图片。)

所以,读诗不单要读准,读顺,更要细致。

字音有长短,节奏有快慢,读诗就要读出古诗的韵味来,下面同学们自己试着读出古诗的节奏来。师可以打手势进行指导。

现在,你觉得读诗还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吗?读诗如看人吗,要知全貌,用眼更要用心。

2、再望瀑布,意象入画

真不错,同学们渐渐读出诗的韵味了。但老师告诉你,诗的韵味不止这些。人常说“诗中有画”,这画就在字里行间蕴藏着,同是一首诗,每个人看到的画面也不尽相同。请你沉下心来再读读古诗,边读边想象,每一行诗让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读,想象,交流。相机板书。

A、日照香炉生紫烟

抓住“生”字的动感。“紫烟”看图理解想象。想象日光映照下香炉峰云雾缭绕袅袅不停的景象。

B、遥看瀑布挂前川

体会“挂”字的化动为静。是谁有如此神奇的力量把瀑布挂在山前?读出这种神奇的景象。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飞流直下”这个词给你什么感觉?

体会“三千尺”的夸张。

字理认识理解“疑”字。

“银河”“九天”等词语的理解感悟。

这瀑布流得好快呀!生接读诗句

这瀑布好高呀!生接读诗句

这瀑布真壮观呀!生接读诗句

师配乐描述,生闭目想象。

“红日高照,看那香炉峰云雾缭绕,在日光的映照下,一缕缕紫色的烟气升腾不息,仿佛真的是一座巨大的香炉。远远望去,在那青翠的山色之间有一道白脸垂下,那就是庐山瀑布。这瀑布从飞流直下,奔腾不息,如此壮观的景象,让人不禁怀疑,莫非那是银河从极高的九天之上突然降落了下来?

配乐朗读,读出你心中的画面。

3、三望瀑布,品字探词

历代很多诗人都写了庐山瀑布,但最为广泛流传的还是今天的这首《望庐山瀑布》。究竟李白这首诗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吸引了大家呢?请你再读古诗,想象诗中的哪个字或是哪一句给了你特别的感觉。

学生自由谈,师适时点拨,体会诗中的想象与夸张。

结语:怪不得,好友杜甫称赞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让我们再次朗读,把这首诗读给李白听。

四、延展——山水清音

其实,这首诗是李白隐居庐山时所作,共作两首描写瀑布的诗,这是第二首,第一首是五言古诗。

出示,赏读。

古人游历山水,寄情自然,这是一种高雅的情怀。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所以我们才得以享受这美好的诗篇。祖国山河壮丽,诗篇无数,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去感悟一下诗人的情怀。

后记:最近很累,分摊很多事情,多是不太喜欢愿意的。所以因为抵触情绪,一直不想备课,最后在20日讲课那天凌晨4点才爬起来写出了文字版的教学设计。所以很多环节的过渡语都在仓促之间不够熟悉,自己首先没有进入状态,再加上二年级小学生体会古诗意境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自我感觉课上效果不太好。反思这一切,首先“刀不架到脖子上就不动”的行为是不对的。再不情愿也该按时行动才是。其次就是,人不要成为情绪的奴隶,而要学会控制情绪。我比较情绪化,这一点很需要改进。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瀑布教学设计(热门23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瀑布教学设计,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

相关推荐
本站资料图片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侵犯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将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 2010 - 华南创作网 声明
粤ICP备20211739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