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
作为一位全身心投入的教师,备课是不可避免的,而教案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大班数学分类教案,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活动目标:
1.能按物体的特征进行层级分类,理解类与子类的包含关系。
2.能主动学习,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学习多角度分类
物质准备:PPT、雨伞图片、分类板、
活动过程:
一、以“小兔开百货商店”导入活动
师:小兔在森林里开了一家百货商店,店里的东西又多又乱,要请小朋友们帮助它,将商品分一分,让他们看上去整齐、方便又容易。你们愿意吗?
1、论:怎样分让他们看上去整齐、方便又容易取放。
2、出示苹果图片,幼儿讨论交流分类方法:
师:我们先看看苹果吧,你们看一看、想一想,苹果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可以按什么方法把苹果分类摆放好呢?
(1)幼儿自由操作
(2)个别幼儿示范
3、引导幼儿在原来分类物品的基础上,观察按物品的另一特征分类进行二级分类
(1)师:你们看一看分好的苹果中有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能不能继续分一分
(2)幼儿讨论交流分类方法以及记录方法并大胆表述。如:又在红苹果里分出大红苹果和小红苹果,分别有2个,绿苹果大的2个,小的2个
二、幼儿第二次分组操作练习,进一步探索物品的分类标准
1.师:小朋友帮助小兔分好了苹果,小兔很高兴。小兔的商店里还有许多商品,要请小朋友们继续帮忙整理。请小朋友们帮助它,想一想按什么标准摆放衣服、手套、杯子、碗等物品,想好了就试着分分看。
2.幼儿自选操作材料中的一种物品的卡片(如衣服、手套等)按物品的特征分类,
3.展示幼儿操作记录结果,交流、分享、讨论。
三、进一步迁移经验:游戏——《大风吹》
1.小兔的商店在小朋友的帮助下整理得整齐有序,可以开业了。小兔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礼物,邀请小朋友一块儿做游戏。
2.游戏开始了:
师:“大风吹”,幼儿:“吹什么?”——吹男生、女生快分开;
师:“大风吹”,幼儿:“吹什么?”——吹戴帽子的男生手拉手,戴花环的男生快蹲下;吹戴头饰的女生手拉手,戴花环的女生快蹲下。
师:“大风吹”,幼儿:“吹什么?”——吹黄色帽子和红色帽子的男生快分开,吹戴红色花环和蓝色花环的男生快分开;吹戴红色头饰和黄色头饰的女生快分开,吹戴红色花环和蓝色花环的女生快分开。
四、小结、延伸
幼儿讨论交流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整理问题,都可以用层级分类的知识来解决,这一方法可以带给我们许多便捷和好处,让幼儿养成做事有序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能从多个角度按物体特征进行分类。
2、积极探索,加强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提高观察、分析、合作能力。
重点难点
1、引导幼儿观察,找出物体的某种特征,并进行多角度分类。
2、让幼儿明白自己在选择了一项分类特征时,要始终按同一标准进行。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分类娃娃
2、学具准备:分类娃娃人手1份;分类卡槽人手1分;纸帽、塑料玩具(形状玩具、洪恩玩具、厨房玩具)、钮扣若干,分别摆放在活动室的相应区域内。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师幼问好,师:“今天老师要跟大家玩一个快快做的游戏,请大家听指令,看谁做得快!”教师发出指令,如,早上是爸爸送来的蹲下,不是爸爸送来的的小朋友举起双手;穿凉鞋的小朋友蹲下,没穿凉鞋的小朋友举起双手。幼儿听指令快速做出相应动作。
小结:刚才老师和小朋友玩了“快快做”的游戏,所有的小朋友都按照老师的要求分成两组做了不同的动作,第一次按照早上是否爸爸送来的分了组,第二次按照是否穿凉鞋的分了组。
2、集体活动
(1)创设情境:十个娃娃来做客。
师:“今天,还有一些娃娃也要跟我们做游戏,数数看有几个!(十个)他们各有特点,现在老师要求他们排成两队,把有相同特点的分在一起,谁能来帮助他们呢?”教师邀请举手的小朋友上来操作,并说说理由。
小结:原来像XX小朋友这样把有相同特征的娃娃分在一起的方法就是分类。
(2)请幼儿操作学具,说说自己的分类方法,是按照他们的什么特征分的,如衣服样式、性别、动作等,鼓励幼儿从多角度进行分类,发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
师:“请认真观察,这十个娃娃还有没有其他相同的特点呢?你们有没有跟他不一样的分法呢?现在老师为大家都准备了十个娃娃,请你们也来分一分。”“请谁上来说说自己的分法呢?”
小结:哇!原来我们可以找到娃娃这么多相同的特征,大家的观察力很不错哦!像你们这样,通过观察从多个角度找出物品的特征进行分类就是多角度分类。其实多角度分类在生活中应用得很多的。
4、分组活动
师:“咦!老师发现区域里小朋友玩过的玩具、纽扣和折的`帽子都乱了,你们可以用多角度分类把它们整理好吗?现在老师请大家找分成4组,找你的好朋友一起合作,帮它们进行多角度分类,请你们商量要选择分的物品。”
第一组:分纸帽。将纸帽按颜色、大小、形状分类。
第二组:分塑料玩具。将玩具按颜色、形状进行分类。
第三组:分扣子。按扣子大小、形状、颜色、孔的数量分类。
第四组:分厨房玩具。按颜色、用途分类。
教师在每组邀请一位小朋友说说他的分类方法。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分类,我们今天学习的多角度分类还能帮我们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例如我们整理图书、房间、衣服等等时都能运用到,分类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有条理,环境更整洁!我们今天的活动要结束了,请小朋友帮助老师把学具收拾好。”
活动反思
教学活动还可以延伸:
1、利用日常活动中的排队游戏,练习多角度分类。
2、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可以让其用简单的标记,记录每一次分类的方法。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认识的三个特征,学习按大小、颜色、形状进行分类。
2、巩固对已学图形的认识,能按要求操作,保持记录整洁。
3、体验分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分类记录表
2、不同形状、大小、颜色的几何图形
3、各类标记
4、课前把已经分类好的小房子放在电视机下面,位子排成马蹄形,有空间)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出示由几何图形拼成的小汽车,请幼儿认真观察。
t:这辆小车子上有哪些图形宝宝呢?(哦!有圆形、三角形)那么这些图形宝宝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呀?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有圆、三角形;形状不同、颜色不同、大小不同
3、小结
二、第一次操作
1、教师出示几何图形
t:这些图形宝宝有什么相同点,它们喜欢和相同的好朋友住在在一起,你来分分看!
要求:轻声的讨论、操作;请当天的值日生操作,其他幼儿帮忙想办法。
2、教师巡视指导,可重点指导1~2组。
三、展示分类结果
1、教师请个别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分类结果。(老师把与幼儿一样的结果展示出来)
2、t:你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么分呀?
t:你们看出来他是怎么分的吗?为什么这么分呀?
3、引导幼儿大胆积极发言,用完整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4、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是按大小、形状、颜色来分类,并为每种分法贴上标记宝宝。
5、如果展示后,分类中少了一种,可补充:
t:你们是这样分的,沈老师还有一个好方法来分……你们来看看老师为什么这样分呢?
6、小结:我们把这些图形宝宝可以按照大小、颜色、形状来分,我们小朋友真厉害!表扬一下自己!
四、第二次操作
1、教师每组分发标记宝宝。
2、t:老师给每组小朋友都放了标记宝宝,现在请你们用跟刚才不一样的分法再为图形宝宝找家,并给它们的房子上贴上相应的标记宝宝。
3、要求:轻声操作;当天值日生操作。
4、教师巡视指导
5、请个别幼儿展示
6、小结
五、游戏:找朋友
1、教师请幼儿一人拿一个图形宝宝,举高(课前要把位子排好)
2、t:请你们每人拿一个图形宝宝,然后找一个空的地方,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叫找朋友。
3、要求:注意安全,不推不挤。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有30(31)天,一年共有365天。
2、引导幼儿知道日历等是查看时间(日期)的工具,学习查看他们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活动准备:
1、大字卡(年、月、日)各一张,自制外形似房子状的20xx年1月--12月的月历(大月、小月、2月房子大小有区分),小字卡(同前)和数字卡(12、30、31、28、365)人手1份。
2、各类挂历、台历、月历等布置的展览区。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激发兴趣。
导入语: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有趣的数字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高兴吗?那我们先一起来认一认、读一读。看到这些数字,你想到了什么?(学号、年龄、时间等)
二、出示房子,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年、月、日的概念,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
1)出示房子图,小朋友瞧,这里还有许多有趣的数字呢!仔细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你们发现了这么多秘密,真了不起!咦,这些数字里还藏着一个好听的故事呢!想不想听?
教师利用大字卡讲述故事。
2)幼儿操作 小字卡、数卡回答问题。
年妈妈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它有多少个日娃娃呀?它为日娃娃盖了多少座房子?
大月房有哪几个月?小月房有哪几个月?
大月有几日?小月有几日?
顶小的月是几月?有多少日?
三、学习查看挂历的方法,练习找日期。
1)现在老师指日期,请小朋友说出是几月几日?
老师说日期,请小朋友把它找出来。
师:那今天是几月几日?你们怎么知道的?
教师总结:对了,象日历、挂历、台历等可以查看日期。
2)前几天小朋友都带来了一些挂历、台历,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展览会,看看找找说说日期(如:生日、节日等),并介绍给旁边的小朋友和后面的老师听。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帮算式宝宝搬家的过程中,学习按运算方法和得数进行分类。
2、能迅速准确地进行8以内加减运算。
3、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算式卡片(8以内加减算式卡)分类图一张
学具:分类图、加减算卡、看标记写算式的小鸡图
活动过程
一、学习游戏:
1、碰球(7、8)
2、开火车(8以内的加减)
二、帮算式宝宝搬家中学习按两个特征分类
1、算式宝宝要搬家了,他们想请小朋友一起去帮忙。有那些算式宝宝要搬家呢?我们来看一看。(出示分类图读一读)这些加法、减法算式宝宝应从哪条路上走呢?(引导幼儿讲出按运算符号走)那这些算式宝宝的新家在几号楼呢?(引导幼儿讲出按得数找家)
2、教师先示范,然后请部分幼儿练习按两个特征分类,随机引导、纠错。
三、练习活动:
1、帮算式宝宝搬家
2、看标记写算式(小鸡图)
四、讲评活动:出示个别幼儿的小鸡图,集体检查,然后带标记读算式、去标记读算式。
活动目标:
1、在按物体的某一特征进行分类的基础上学习按物体的二维特征进行分类。
2、在观察比较中,提高思维的正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一份
2、幼儿操作材料(记录纸、分类图片)
活动过程:
一、绘本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绘本故事,关于小男孩马克的,他生了一种非常奇怪的病,叫一起一起分类病。
师:为什么会生这种病呢?原来,马克不喜欢整理房间,乱乱的。他的妈妈整天跟他唠叨,所以他生了这种奇怪的病。
二、观察分类方法,累计按不同方法进行分类的经验
1、尝试按物体的单一显著特征来分类(整理自己的房间)
师:那这种奇怪的病有哪些症状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原来不爱整理房间的马克开始整理自己的房间了。他先整理自己的衣柜。他把衣服和衣服放在一起,裤子和裤子放在一起,背心和背心放在一起。这样看起来整齐多了。
师:马克又开始整理自己的玩具。可是乱七八糟的玩具要怎么分类呢?原来要把娃娃放在一起,交通工具放在一起娃娃家的玩具放在一起。这样看也很整齐。
2、学习尝试按物体的二维特征进行分类(整理爸爸妈妈和马克的东西)
师:整理完自己的东西,马克觉得要把家里的东西重新整理一下,于是他找出了很多东西,我们来看看有什么?
师:这么多东西,要怎么分类呢?
幼儿讨论。出示表格,马克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按照爸爸妈妈和马克的东西来分类。并给每个分类都取了一个名字。
三、通过分析尝试对物体进行多维度不同分类
师:操场上有一群孩子们不知道什么原因发生了争吵,我们来看看。原来是要分足球队?
足球队有什么要求?(两边人数一样)
怎么分?(按男女、按戴帽子和不戴帽子、按数字和花纹)
小结: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我们都可以找出一定的规律对他进行分类,让我们一起做一个懂得整理会分类的好孩子吧。
活动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2、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师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幼儿园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
活动过程:
(一)复习巩固:
1、你能从1数到几?数数看。
2、更快的数数方法: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3、100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试试看(请几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
(注: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教师了解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必备的一些相关知识掌握如何,以便在活动中更好地把握。)
(二)联 系生活:
1、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举例子。
2、在幼儿园里也藏了许多数,请小朋友们说说。
3、用什么方法统计方便?(每5个或10个记录一次,然后5个5个或10个10个地数;列表统计等)
(三)提出任务:
1、分组统计并分类统计幼儿园里的一些物品(教师根据幼儿组的能力差异进行分配)。
一组:车棚——车有几辆?自行车几辆?摩托车几辆?每种颜色的车各几辆?
二组:前操场、后操场——树有几棵?前、后操场各几棵?大树、小树各几棵?
三组:架空场地——柱子有几根?白色的几根?绿色的几根?圆的、方的各几根?
(前三组让幼儿“统计——分类——再统计”,从中明白总数比分出
去的数多,几个分出去的数合起来等于总数)
四组:电脑室——电脑有几台?在场办公的教师有几位?其中长头发几个?短头发几个?(检验幼儿如何解决“判断头发长与短的标准”)
五组: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用的桌子有几张?椅子有几张?哪个多?多多少?哪个少?少多少?(数的比较和一对一对应)
六组:一楼架空——吊灯有几盏?(70多盏,幼儿要数准确不太容易,检验幼儿100以内的数数)
七组:楼道——从一楼到五楼要爬几层楼梯?共有几级台阶?每层楼分别有几级台阶?(每层楼的高度不一样,让幼儿发现楼层高台阶就多)
2、要求:①合理分工与合作;
②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与记录;
③学会验证所统计的数。
3、幼儿执行任务,教师观察、了解个别组幼儿实践情况。
4、幼儿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任务。
5、集中交流(每组选派一名幼儿汇报与交流):
①你们统计什么?统计结果如何?
②你们在实践过程中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③你们碰到过什么困难吗?有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
(四)布置作业——课后实践:
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或周围环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数,数数看,并用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第四个目标提到: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这一目标理念出发,我设计了此活动。实施后,效果非常好,预定的目标得到很好地达成,幼儿在实践过程中,各种综合能力(合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克服与战胜困难的能力、应变能力等)得到了有效发展。
观察小记:
(一)第四组汇报员李琰小朋友先跑过来汇报:“黄老师,我们组完成任务了,电脑37台,办公的老师17个,5个长头发,5个短头发。”黄老师:“5个长头发,5个短头发,共有几位老师?”“10位”黄老师:“那么17位老师中,其他的老师头发怎么样?”“啊——??”整组小朋友又冲向电脑室 (孩子们已经意识到分类统计时出错了)。第二次汇报时说:“黄老师,看长头发、短头发太难了,老师们有的坐在很后面,有的一直走来走去的,我们都数乱掉了,还有一位长头发的老师说我们吵死了,我们只好下来了。”
(是啊,这一分类难度太大了,况且长头发、短头发要以什么标准来判断都不确定,我本是有意试试,可是孩子们却是如此认真。我的过失是:没有事先与电脑室的老师通个气,更没有交代孩子们到了电脑室应如何处事,以致出现了“吵死了,只好下来”的结局。)黄老师:“你们小组谁有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跟老师们说我们是在学习,不是吵”;“我们讲话要小声点,不要影响老师办公”;“我们每人数一排”;“头发超过肩膀就是长头发,没有超过就是短头发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第三次上了电脑室……
(二)第一组汇报员苏菲楠小朋友说:“黄老师,车棚里的摩托车有19辆,自行车有3辆。按颜色数,我们一直忘了这个数字的车是什么颜色的,让我们再数数看。”(孩子们认真地在执行任务,只是碰到了困难,可是他们并不想放弃。)过了一会儿,又来汇报了:“黄老师,摩托车19辆,11辆黑色的、6辆白色的、2辆红色的;自行车3辆,1辆绿色的、2辆白色的。我们是用水彩笔做记号的,这样就不会乱掉了。”(这一群小家伙想到了解决困难的方法,而且统计得非常准确。)
(三)第二组汇报员杜倩云小朋友说:“黄老师,我们完成任务了,第二个任务是什么?我们可以到别组去数数看吗?等一下就可以看看是他们数得对还是我们数得对。”(孩子们对此活动如此热情,有继续执行任务的欲望,并向老师提出了他们想执行的任务,多么有主见的一群孩子呀。)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2、探索有规律地排序,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玩夹子”游戏,激发幼儿对感知、分类、排序活动的兴趣,使幼儿能关注生活中的一些数学现象,感受其中的奥秘。
活动准备:
各种夹子若干、直尺若干、汽车卡人手一份(汽车分四种颜色,上面分别贴有4-10不等的数字)、场地上贴有四种颜色的汽车标记。小铃、教师用数字卡一套。
活动过程:
一、观察夹子,说说夹子的不同特征。
二、玩夹夹子游戏,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1、看数字,夹夹子。教师任意出示一个10以内的数,幼儿按数在直尺上夹夹子。
2、听铃声,夹夹子。①教师任意敲铃,铃声数在10以内,幼儿按铃声数夹夹子。②教师任意敲铃,让幼儿夹比铃声次数多1的夹子。
三、给夹子排队,探索有规律地排序。
1、幼儿自由给小夹子排队,感受探索的乐趣。
2、请幼儿介绍自己是怎么给小夹子排队的,引导幼儿发现有的小朋友给小夹子排的队是有规律的。
3、鼓励幼儿有规律地排序,并说一说是按什么规律给小夹子排序的。
4、启发幼儿变换不同规律给夹子排队。
四、游戏“开汽车”,练习分类、按数排序。
1、小夹子坐车。请幼儿手持汽车卡将相同数量的小夹子送上车,数量和车身上的数字相同。
2、汽车排队。幼儿做小司机,手持夹了夹子的汽车卡,找到与自己车身颜色相同的汽车标记,并根据车身上的数字按一定的顺序排好。
3、开汽车出活动室。
活动目标:
1、能按物体的特征进行层级分类,理解类与子类的包含关系。
2、能主动学习,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学习多角度分类
物质准备:PPT、雨伞图片、分类板、
活动过程:
一、以“小兔开百货商店”导入活动
师:小兔在森林里开了一家百货商店,店里的东西又多又乱,要请小朋友们帮助它,将商品分一分,让他们看上去整齐、方便又容易。你们愿意吗?
1、论:怎样分让他们看上去整齐、方便又容易取放。
2、出示苹果图片,幼儿讨论交流分类方法:
师:我们先看看苹果吧,你们看一看、想一想,苹果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可以按什么方法把苹果分类摆放好呢?
(1)幼儿自由操作
(2)个别幼儿示范
3。引导幼儿在原来分类物品的基础上,观察按物品的另一特征分类进行二级分类
(1)师:你们看一看分好的苹果中有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能不能继续分一分
(2)幼儿讨论交流分类方法以及记录方法并大胆表述。如:又在红苹果里分出大红苹果和小红苹果,分别有2个,绿苹果大的2个,小的2个
二、幼儿第二次分组操作练习,进一步探索物品的分类标准
1、师:小朋友帮助小兔分好了苹果,小兔很高兴。小兔的商店里还有许多商品,要请小朋友们继续帮忙整理。请小朋友们帮助它,想一想按什么标准摆放衣服、手套、杯子、碗等物品,想好了就试着分分看。
2、幼儿自选操作材料中的一种物品的卡片(如衣服、手套等)按物品的特征分类,
3、展示幼儿操作记录结果,交流、分享、讨论。
三、进一步迁移经验:游戏——《大风吹》
1、小兔的商店在小朋友的帮助下整理得整齐有序,可以开业了。小兔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礼物,邀请小朋友一块儿做游戏。
2、游戏开始了:
师:“大风吹”,幼儿:“吹什么?”——吹男生、女生快分开;
师:“大风吹”,幼儿:“吹什么?”——吹戴帽子的男生手拉手,戴花环的男生快蹲下;吹戴头饰的女生手拉手,戴花环的女生快蹲下。
师:“大风吹”,幼儿:“吹什么?”——吹黄色帽子和红色帽子的男生快分开,吹戴红色花环和蓝色花环的男生快分开;吹戴红色头饰和黄色头饰的女生快分开,吹戴红色花环和蓝色花环的女生快分开。
四、小结、延伸
幼儿讨论交流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整理问题,都可以用层级分类的知识来解决,这一方法可以带给我们许多便捷和好处,让幼儿养成做事有序的好习惯。
活动反思:
层级分类,重点是能按物体的特征进行层级分类,因是大班上期,前段时间才学二位分类。所以这次是初步的层级分类。首先我以“小兔开百货商店帮忙整理物理”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接着让幼儿尝试将苹果分类,引导幼儿思考要按什么特征分才能分的整齐又有序。这一环节激发了幼儿思考。印学过二位分类,这一环幼儿都能按物品的特征分类,比如:有按大小分,有按颜色分。从孩子的回答中可见孩子们掌握得不错,在幼儿也有的基础上,我启发幼儿在原来分类物品的基础上,观察苹果还有什么特征,幼儿都很认真的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都能将物品进行二级分类。在请个别幼儿上来说说自己的想法时,发现下面的小朋友也在给旁边的小朋友讲自己的想法,所以很吵闹,出现这样的现象我及时停了下来,并告诉幼儿要尊重别人,想回答问题应该举手,这时孩子们才安静了下来。接下来是孩子们的分组操作了,在操作前我提出要求,并引幼儿多想想,分完在找找物品中的另一种特征,还可以怎么分,比比谁分的方法多,这一环节为了让幼儿等下的操作更顺利,由于准备了较丰富的操作材料,幼儿操作这一环节幼儿很感兴趣,从呈现的操作结果来看,孩子们掌握的还不错。最后是用游戏“大风吹”来巩固练习,孩子们很兴奋,但场地较小,看上显得较拥挤。本次活动自己对幼儿的关注不够,在整个活动后,面对这次的问题,我进行了一次较深刻的反思。我想我应该尽量关注全体幼儿,同时考虑问题要全面,多考虑活动可能出现的问题,多设想问题,多猜猜可能出现的状况,这样才能做到及时的预防。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交集分类。初步了解两集合相交部分所摆放的图形,必须同时具有两个集合图形的特征。
2、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复习10以内数的圆圈减法。
活动准备:
1、教具:多媒体教具一套、录音机、磁带、两个山洞圈(图上有大标记和红标记)
2、学具:人手一套磁性操作材料(两个贴有标记的空心圈及几个图形)五角星胸饰,小组材料四份,复习材料(算式接龙,看图编应用题,写算式。)
活动过程:
一、看表演导入活动:(出示多媒体)让幼儿看表演《花儿找家》发现问题。
情节:两个空心圈,一个是大花的家,一个是蓝花的家,四朵花根据标记回了家,而一朵既是大的,又是蓝的花说:“别吵了,别吵了,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儿了,小朋友你能告诉我吗?”
二、学习交集分类:
1、引导幼儿观察花的特征,知道大的蓝花同时具有两个家的特征。
2、小组讨论,共同操作一份小组材料,为大的蓝花找自己的家。
3、演示教具,将大花的'家和蓝花的家相交重叠一部分并配上音乐,使幼儿知道这个重叠部分是两个家公共的地方,并能运用,加深理解。
4、把大的蓝花送进重叠部分,并贴上相应的标记。
5、演示教具分别拿掉相交相重叠部分大花家的弧线和蓝花家的弧线,帮助幼儿验证,同时具有两个特征的花朵才能住在两个家相交重叠的部分。
6、请幼儿共同完成小组操作材料,并选派一位幼儿把材料送上来,让大家检查。
三、小组活动:
演示教具:以小花瓣跟着音乐迎风飞舞,变成了各种形状的形式,激发幼儿运用经验的兴趣。
1、让幼儿从桌子上小黑板的反面找出操作材料,并讲一讲你的操作板上有哪些材料。
2、交待活动要求:
(1)边讲边操作。
(2)请幼儿相互检查作业,如果做好了,请从篓子里拿一个五角星夹在胸前,表示对自己的奖励。
(3)新游戏做完了,可以去做复习作业(算式接龙、看图编应用题、写算式。)
四组分别按大标记和绿色标记、小标记和三角形标记、蓝色标记和梯形标记、黄色标记和正方形标记进行交集分类。
四、活动评价——出示幼儿作业,让幼儿说一说,你是怎样按标记给图形找家的。
五、游戏——看标记钻山洞
幼儿拿着奖品五角星,看山洞上的标记,跟着音乐进行钻山洞的游戏,老师重点检查两个重叠部分幼儿的游戏情况。
一、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的认知、操作、逻辑思维能力在不断提高,同时,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所告诉的、所传授的,他们更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加以证实。因此,他们对操作比较感兴趣。目前,我班幼儿已经基本能单独进行图形、事物的一级分类,但是对事物图形进行二次分类有点困难。
而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在我选择的“二次分类”这个数学活动时,我是考虑到,老师们习惯于仅以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依据,只强调直观性,在活动中教师常运用教具演示,并以此为基础讲解基本的数学概念,而实际上,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听老师讲、看老师演示所能解决得了的,必须通过幼儿自己主动活动的过程。
“图形二次分类”主要让幼儿和教师一起通过图形的特征进行一次分类,再进行第二次分类,等幼儿初步掌握好二次分类的方法后,我们再进行一次直接的二次分类,我希望提供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材料,再加以引导,一步一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过程中去发现、归纳“图形的二次分类”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按图形的两种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2、大胆用语言表述出图形的二个层次的不同特征,培养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操作兴趣。
3、能按要求操作,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重点:学习按图形的两种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活动难点:大胆用语言表述出图形的二个层次的不同特征,培养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操作兴趣。
三、教学准备:
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两份,磁性板(板上画好房子、房间)、含两种特征的图形、标记。
四、教学方法
整个活动采用了三种方法:游戏法、语言讨论法、尝试操作法。
1、游戏法:通过“图形宝宝分家”的游戏,达到在玩中学的目的。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思维,变被动为主动。即使知识上得到了巩固和深化,又使幼儿的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得到了提高。
2、语言讨论法:在数学教育中,讨论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但是,讨论的时机选在操作的不同时间,就会对幼儿的具体操作及思维活动起不同的作用。引导幼儿先讨论用什么方法分类,操作后,再一次请幼儿讨论。这样,通过不断的交流与讨论,加上教师的帮助归纳,使幼儿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二次分类的概念。
3、尝试操作法: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幼儿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索和学习,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幼儿只有在“做”的过程中与材料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可能获得直接的经验。在最后的操作活动中,给幼儿投放了充足丰富的操作材料,并通过商量,一个分一个记录的环节进行互助学习,对二次分类再一次进行经验归纳。
五、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今天,“图形之家”来了一些新朋友,你们看一看,新朋友是谁?
生:圆形宝宝、三角形宝宝。
评析:设计了“图形之家”这个大家庭,让图形宝宝们顺利的带上了拟人化的色彩,吸引了幼儿。
(二)、幼儿操作,复习巩固一次分类。
1、请幼儿根据图形娃娃不同的颜色或者不同的形状,给图形娃娃分家。
师:咦?圆形宝宝、三角形宝宝们它们几个呆在同一个房间,实在是太挤了,于是发生了争吵,想请我们小朋友来帮助它们分分家,好吗?首先,请小朋友仔细看一看,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生:形状不一样,颜色不一样。
师:那么,我们在给图形宝宝分家的时候,可以按照什么特征来给它们分类呢?
幼:按形状分,按颜色分。
2、幼儿操作,进行一次分类,教师巡回指导。
师:请你根据你喜欢的方式,来给图形宝宝分家吧?
3、讲解,演示。
师:你是按什么特征给图形宝宝分家的?有没有谁也是这么分的?在大黑板上演示,并贴上相应的标记。
师:谁有不一样的分法呢?上来解释一下你是按什么特征给图形宝宝来分家的?为了让小朋友看的更清楚些,老师把它在另外一个“图形之家”上也进行演示并贴上相应的标记。
4、小结:现在,请你看一看,现在每个房间里的图形宝宝一样吗?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
评析:此过程是帮助幼儿巩固图形的一次分类,教师一边记录一边运用语言跟进,为幼儿下一步的分组活动奠定基础,让孩子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来初步感知分类,在第一个环节中孩子们积极性很高,都在自己的主动参与中感知了通过图形的特征来分类。
(三)、学习二次分类。
1、找出这些图形的不同特征。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帮图形宝宝找到房间了,可是,刚刚我还是听到了争吵声,原来,它们还是觉得房间太挤,还想请我们小朋友来给它们分分家,你们愿意吗?“看看红房间里的图形宝宝,它们的颜色都是红色的,可是,它们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幼:形状不一样。
师:那我们可以怎样来分呢?对,现在我们可以按照他们的另一个特征——形状再来帮他们分家。
2、幼回答,师根据幼的回答进行操作演示。
3、谁来给绿房间里的图形宝宝来分分家呢?幼上台操作。
4、现在,请你给你们操作纸上的图形宝宝来分分家吧,操作的时候要记住你是按什么特征来进行分类的哦。
5、幼儿进行第二次分类操作,师巡回指导。
评析:清楚讲述操作要求,让幼儿在第一次分类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分类,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图形的二次分类,更好的分组操作。
6、讲解:让幼儿说说是怎样为图形进行分家的。
(1)师:谁来介绍一下,这一步,你是按照什么特征来给图形宝宝分家的?分下来之后,你发现了什么?
(2)再请另外一种分法的幼儿上来介绍一下。
(3)观察,最后的4个小房间里的图形宝宝有什么特征?(它们一模一样)
7、总结:
今天,我们给图形宝宝分了几次家啊?(2次)像我们今天这样,按图形宝宝两种不同特征来进行分类的方法,叫做图形的二次分类。其实,我们刚刚做的操作纸中间那一部分是我们的过度环节,我们可以把纸折一下,把中间的房间藏起来,就出现了这个图(师边说边演示),这就是把我们图形宝宝按照它们的两种不同特征直接分到那4个小房间里时的样子。
(四)、幼儿再次操作,巩固二次分类的方法。
(1)师:现在,还有许多图形宝宝想请我们小朋友来给它们分家呢,你们愿意吗?分之前一定要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他们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大小怎样的,再进行分类哦。
(2)幼儿再次操作,直接给图形宝宝二次分类。
(3)介绍,你是按图形宝宝的哪两种特征来进行分类的?
评析:加入新的图形的特征,让幼儿直接进行图形的二次分类,引导幼儿借助了标记,仔细看清图形的特征,成人看似简单的操作,对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五)、活动结束。
师:“今天,小朋友真能干,帮这么多图形宝宝分了家,现在它们都舒适地住在自己的房间再也不争吵了。它们很感谢我们,想请我们去图形王国做客,你们愿意吗?那我们出发吧!
(六)、活动延伸:给更多的图形宝宝进行二次分类。
六、活动反思:
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幼儿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索和学习,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幼儿只有在“做”的过程中,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可能获得直接的经验。在这个活动中,我给孩子们投放充足丰富的操作材料:各种红色、黄色、蓝色的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若干,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摆弄后,尝试找到分类的方法,并进行经验归纳,最大限度地让幼儿自己动脑、动手自主来进行操作、探索。
我用一个“给图形宝宝分家”的故事贯穿始终,孩子们便于理解,也十分愿意投入其中,加上我给幼儿提供了充分的操作材料,并加以引导,逐步深入,使幼儿真正在操作过程中去发现、归纳“图形的二次分类”的特征,让他们充满激情的完成了一个个任务。
活动设计意图:
成人很容易通过视、听去认知某一事件或抽象概念,但对幼儿而言,除了眼、耳之外,还必须借助触觉、味觉、嗅觉等感官知觉,亲自操作、尝试、摸索,得到具体经验才有意义。幼儿的学习需要教师以及家长的努力与用心,为了引发幼儿强烈的学习动机,利用玩具与游戏寓教于乐,是幼儿最容易接受、最乐于参与的一种学习模式,而幼儿每一次玩游戏,可能都有不同的玩法,不同的点子,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灵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数学中的分类,即是能把相同属性的东西规定在一起。分类可以是单一标准的,如"那些是红色的。";分类也可以是多重标准的,如"请找出戴帽子、穿裙子的女孩子",就需要符合三种标准。耕具大班幼儿年龄认知阶段特点,我们特别设计了《三层分类》这一活动,引导幼儿能按照物品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层次进行分类。
活动目标:
1、练习按三重条件分类,并计数出总数。
2、发展幼儿视觉辨识的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8个形状板(4个红色,4个蓝色。其中红色圆形大小各一;红色方形大小各一;蓝色圆形大小各一;蓝色方形大小各一。);
2、相同规律小鱼卡片10张。
3、分组材料:A:幼儿用书《我的数学》第14页;B:形状卡片若干组以及记录纸;C:插塑玩具若干组以及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以游戏的形式导入主题。
游戏:"变装大风吹"。
教师当主持人,幼儿围成大圈坐下来,玩"变装大风吹"游戏。
主持人:大风吹!
幼儿:吹什么?
主持人:吹穿着红毛衣、扎了个辫子的小姑娘。
请幼儿听到指令后,分辨自己是否三个条件都具备,如果是,就和主持人换位子,接下来由刚才换位子的小朋友当主持人,要想出3个条件的指令继续游戏。
二、单标准分类。
教师将准备的8个形状板散放于磁性黑板上,请幼儿说说他们看到了什么。
请幼儿将这些形状分类。当幼儿分完一种后,引导其他幼儿想想是否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如按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分类。),并请幼儿逐一演示。
请幼儿描述自己的分类方法和步骤。
三、"小猫分鱼"。
将小鱼卡片散放于磁性黑板上。请幼儿听清楚老师的指令,按指令给小鱼分类。
(按形状、位置、颜色三层分类。)引导幼儿和教师一起做示范记录。(此环节的三重特征中与上一环节略有不同,按大小换成按位置分类,是本环节的难点,教师引导幼儿做明确的分类记录,帮助幼儿正确理解层次分类。)
四、帮助幼儿积累具体操作经验后,请幼儿分组操作。
分组活动:A组:幼儿用书第14页操作,分小鸟。
B组:每人一份形状卡片,练习三重特征分类,并作记录。
C组:每人一份插塑玩具,练习按不同的形状、颜色、大小进行分类,并作出记录。
活动反思:
教材主题内容是文具商店,如果将这一场景直接引入课堂,学生将会被动地接受现有的生活常识而没能参与发现这一常识的过程,无异于肚子还没饿就被教师喂了个饱,这样“吃”索然无味,这样的教学是苍白无力的,学生的思维空间将会受到极大的限制。挑起学生的食欲,也就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创造性地利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进行教学。教材仅仅是一个固定的载体,而知识是开放的,是活跃的,是无处不在的。于是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充满童趣而又生活化的情境。邋遢大王是小朋友们熟悉而又喜爱的卡通人物,他的出现立即引起了小朋友们的兴趣──发现问题;接下来大家齐动手帮忙整理柜子──解决问题;最后插上红旗──分享成功。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要让学生想吃,还要爱吃,更要吃好,我把握住以下两点:注重过程,各环节逻辑而严密,人人都能参与探究;注重情感,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避免正面否定学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在这样一个生动愉悦的教学中,领悟分类的含义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交集分类。初步了解两集合相交部分所摆放的图形,必须同时具有两个集合图形的特征。
2、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复习10以内数的圆圈减法。
活动准备:
1、教具:多媒体教具一套、录音机、磁带、两个山洞圈(图上有大标记和红标记)
2、学具:人手一套磁性操作材料(两个贴有标记的空心圈及几个图形)五角星胸饰,小组材料四份,复习材料(算式接龙,看图编应用题,写算式。)
活动过程:
一、看表演导入活动:(出示多媒体)让幼儿看表演《花儿找家》发现问题。
情节:两个空心圈,一个是大花的家,一个是蓝花的家,四朵花根据标记回了家,而一朵既是大的,又是蓝的花说:“别吵了,别吵了,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儿了,小朋友你能告诉我吗?”
二、学习交集分类:
1、引导幼儿观察花的特征,知道大的蓝花同时具有两个家的特征。
2、小组讨论,共同操作一份小组材料,为大的蓝花找自己的家。
3、演示教具,将大花的家和蓝花的家相交重叠一部分并配上音乐,使幼儿知道这个重叠部分是两个家公共的地方,并能运用,加深理解。
4、把大的蓝花送进重叠部分,并贴上相应的标记。
5、演示教具分别拿掉相交相重叠部分大花家的弧线和蓝花家的弧线,帮助幼儿验证,同时具有两个特征的花朵才能住在两个家相交重叠的部分。
6、请幼儿共同完成小组操作材料,并选派一位幼儿把材料送上来,让大家检查。
三、小组活动:
演示教具:以小花瓣跟着音乐迎风飞舞,变成了各种形状的形式,激发幼儿运用经验的兴趣。
1、让幼儿从桌子上小黑板的反面找出操作材料,并讲一讲你的操作板上有哪些材料。
2、交待活动要求:
(1)边讲边操作。
(2)请幼儿相互检查作业,如果做好了,请从篓子里拿一个五角星夹在胸前,表示对自己的奖励。
(3)新游戏做完了,可以去做复习作业(算式接龙、看图编应用题、写算式。)
四组分别按大标记和绿色标记、小标记和三角形标记、蓝色标记和梯形标记、黄色标记和正方形标记进行交集分类。
四、活动评价——出示幼儿作业,让幼儿说一说,你是怎样按标记给图形找家的。
五、游戏——看标记钻山洞
幼儿拿着奖品五角星,看山洞上的标记,跟着音乐进行钻山洞的游戏,老师重点检查两个重叠部分幼儿的游戏情况。
活动目标:
1、学习按事物的两种不同特征进行二次分类,体验类包含关系。
2、培养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操作兴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颜色、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正方形图片若干个;水果、蔬菜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组织幼儿听音乐坐好,引起幼儿兴趣。
二、基本部分:
1、观察演示。出示图形卡片,让幼儿观察其特征,想一想如何将这些图形分成两组?有几种不同的分法?幼儿进行讨论。
2、幼儿讨论回答后,教师选择一种分法进行演示,如:将图形分成形状不同的两部分。在此基础上启发幼儿想一想如何将每一部分再分成两部分。教师演示分法。
3、教师小结:可先将图形按形状分,再按大小分;也可先按大小分,再按形状分;还可先按颜色分,再按形状分。
4、幼儿操作。让幼儿观察图形的外形特征,然后按其特征进行二次分类。
5、复习巩固。教师指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中的练习题,进一步巩固幼儿的分析、归纳能力。
三、结束部分:教师奖评小结,带领幼儿进行户外活动。
活动反思:
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强调让幼儿亲手操作材料,在实际的操作中探索和学习,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感性经验。幼儿只有在“做”的过程中,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概念属性或规律有所体验,才可能获得直接的经验。
目标:
1、幼儿能说出2—7各数与其相邻数的关系(多1或少1的数)。
2、在游戏的情景中让幼儿能找出2—7个数的相邻数。
准备:
1、1—8的数字挂件一套,1—8的'数字卡一套。
2、已学会8以内的数字。
3、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套。
过程:
一、开始部分
小朋友,我知道你们最喜欢玩游戏,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3个好玩的游戏,你们想玩吗?
二、基本部分
1、游戏:找邻居
——我们知道每个数子都有自己的邻居,前面一个,后面一个,前面的比它小1,后面的比它大1。可是陆老师这里有四个数字他们不知道自己的邻居是谁。所以我们来做的第一个游戏就是“找邻居”,在小朋友的胸前都有一个数字,我在黑板上拿出一个数字,如果你是它的邻居就很快的站起来,并大声地告诉他“我是你的邻居。”
——教师分别出示数字2、4、6、7,请幼儿找邻居。
2、游戏:比一比谁找得快
——刚才小朋友真能干,帮他们找到了邻居,第一个游戏通过你们的努力取得了成功,拍拍手表扬自己。
——第二个游戏是“比一比谁找得快”,我请几个数字站到前面来,然后请小朋友边唱歌边找,你是谁的邻居,应该站在他的前面还是后面。(先请一组幼儿示范)
——教师请数字2、5、7上来,请其他幼儿边唱歌边找自己是谁的邻居。
3、游戏:住新房
——第二个游戏通过你们的努力又取得了成功,拍拍手表扬自己。
——第三个游戏“住新房”,陆老师这里有一间高楼房,要请这些数字住到他们的邻居旁边,小朋友一定要动脑筋,住在它的前面还是后面,看看谁的本领最大。
——幼儿操作。
三、结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都非常棒,三个游戏都取得了成功,你们高兴吗!陆老师下次在给你们带来更好玩的游戏,好吗?
设计背景
通过分类这节课,力图体现分类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让儿童体会到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在教学中,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注重培养儿童的操作能力,观察,判断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分类让学生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意义。
2,培养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1按标准进行分类,并能说说什么是分类,
2对不同物品分类,培养儿童动手能力,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衣服,鞋子,书及作业本,瓶子,篮子,玩具狗。
活动过程
评价等级:
小朋友每6人一组,围成半圆形坐好,并在中间乱七八糟地堆放着各种杂物衣服,鞋子、瓶子、小狗、书等
师;小朋友们,在我们这间教室堆放了好多东西,你们瞧都有哪些东西?
生;有小狗、书、衣服、还有鞋子、瓶子,篮子。
师;这些东西这样放在教室里,好不好?为什么?
生;不好,鞋子、衣服、瓶子喝的放在一起不卫生。
师;你能给老师好的建议吗?
生; 应该把东西整理好。把同类放在一起。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把这些东西收拾、整理、分类摆放好。
教师引导幼儿每组选择收拾一种物品,每组把东西一样一样地分类放好。
师 : 老师想看那位小朋友最能干,生兴趣很高,乐于参与。有序的上来捡本组物品。
让幼儿感受到分类的好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老师觉得每组分得都好,很整齐、很漂亮。
教学反思
在上节课分类学习中,孩子们对分类的内容已经掌握,我也做了一些提示,所以在每组捡物品当中,进行得非常顺畅。
开始教师就把东西乱七八糟地丢在教室中间,让孩子们亲自体验杂乱无章的生活,即不美观、又不卫生,这样孩子们就产生了收拾的欲望。在收拾当中要按秩序有条有理,物品要按分类的摆放收拾。
这节课较好的体现了理念。同样的东西,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分类、整理方法体现了动手能力、交流合作的良好行为习惯,孩子们有了这样的体念,达到了我们的教育目的。
【活动设计】
(一)活动材料的科学性与层次性
1、操作材料丰富、多功能性
分类材料选用生活中孩子经常使用的、熟悉的吸管,虽是普通的9根吸管,却涵盖了按颜色、粗细、长短、能否变形、有条纹与没条纹、尖头与平头等等多种分类概念。用纸板将透明瓶分隔,既物化了抽象的分类概念,又能呈现分类的结果,方便检验,从而克服了数学教学活动不易检验的难题;
2、操作材料富有层次性
通过逐步递增吸管数量,增加分类的特征要素,从而加深幼儿操作的难度,帮助幼儿在多次操作的过程中逐步建构了分类的概念。
(二)活动过程的操作性与递进性
整个活动设计从“幼儿的自主学习”出发,将多种操作方法有机结合,通过四次小步递进的分类环节,让幼儿经历了“观察分析——初步建立单种方法分类概念——感知多种分类方法并尝试记录——巩固分类经验”的学习过程,从而在操作层次——形象层次——符号层次的逐步抽象和内化中建构了多种分类的概念。
另外,活动过程中力求把幼儿推在前面,每一个环节都让孩子带着问题去观察、去建构知识经验,重视每个环节的检验与评价,根据幼儿的学情来梳理概念和提升经验。
【活动目标】
1、探索按吸管的不同特征进行多种分类,积累分类的经验。
2、尝试运用简单的标记记录各种分类的方法。
3、乐意参与吸管分类的探索活动,感受分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类吸管若干、分类瓶、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1、观察吸管,发现不同的特征。
(1)吸管有什么不一样?
(2)小结
2、第一次分类,初步建立分类概念。
(1)幼儿操作,将5根吸管进行分类。
(2)交流与梳理分类经验:各种方法的呈现与检验。
3、第二次分类,感知多种分类方法并尝试记录。
(1)交代新任务:多种方法分类,并用简单的标记做记录。
(2)幼儿操作,将9根吸管进行分类。
(2)交流与提升分类经验:多种分类方法的呈现以及记录的展示;
4、展示与检验,巩固分类经验。
(1)小结与梳理各种分类方法。
(2)将末次分类情况展示在相应的区域,集体观察、检验。
(3)小结评价,提出下次分类活动的任务。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正确理解相邻数,知道一个数的相邻数是比它大1和小1的数。
2、学习与同伴友好交往、合作游戏的方法,激发幼儿对数的兴趣。
3、进行朋友间团结友爱的教育。
活动准备:
1-10的数字卡,挂图一幅(10个房间),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给数字宝宝找邻居
1.数字王国今天特别热闹,数字宝宝们都搬到了它们的新房子里。(出示1—10号房子。) 数字宝宝们住在一起可高兴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谁和谁是最好的邻居呀!”请小朋友来帮数字宝宝找一找邻居,并及时鼓励。(教师按顺序纵向出示相邻数卡片)
二、探索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1、请幼儿仔细观察这些卡片,每位邻居和中间的一个数有什么关系?
2、前面的比中间的数要怎么样?后面的呢?
小结; 你们都发现了前一个数比中间的小1,是数字的小邻居,后面的数比中间的大1,是它的大邻居!
三、游戏:找邻居
例:教师出示卡片3说:小朋友,3的邻居在哪里?
幼儿举起2、4说:何老师,3的邻居在这里。
四、幼儿操作练习
1、在我们后面的桌子上,有些数字宝宝找不到邻居了,请你们给它们帮个忙吧!
2、集体讲评(把幼儿的练习纸排成4排,便于评价)
五、游戏;抢凳子
幼儿讲1-10的数字胸饰戴好,玩抢凳子游戏。
六、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知道了每一个数字宝宝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好邻居,它们之间相互帮助团结友爱,快乐的生活着。我们也要像数字宝宝一样,大家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活动目标】
1、学习设计分类标志,尝试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层级分类。
2、能与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3、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经验准备】
1、参观废品回收站,获得部分生活垃圾可回收的经验。
2、建立小小回收站,师幼共同收集可回收的废旧物品,交流各自收集的废品的名称、性质和用途等。
【材料准备】
1、各种大小不同的分类箱、筐,白纸皮、笔等。
2、亲子手册《科学、分一分,拼一拼》。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确定分类标准,设计分类标志,根据标志进行分类。
(一)讨论确定分类标准。
1、提问:这些废品有什么不同?如果要对这些废品进行分类,可以怎么分?
2、提问:哪一种分法更快更清楚?启发幼儿根据材料的性质确定分类标准。
(二)讨论设计分类标志。
提问:用什么样的分类标志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
启发幼儿通过绘画或直接运用材料等方法设计分类标志。
(三)讨论分工合作,并根据标志对废品进行分类。
1、幼儿分组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2、分享交流。
二、根据材料的不同性质分成相应的若干组,分别完成设计标志,并负责该类材料的分类归放。
(一)引导幼儿再次讨论确定分类标准、设计分类标志。
教师:我们已经把废品进行分类,想一想分好的各种废品还能再分吗?可以怎么分?
(二)启发幼儿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分工合作,并根据类别标志对废品进行分类、归放。
【活动延伸】
1、在日常生活中,提供分类箱让幼儿继续收集废旧物品,并利用其制作玩具。
2、完成亲子手册《分一分,拼一拼》。
教学反思
在上节课分类学习中,孩子们对分类的内容已经掌握,我也做了一些提示,所以在每组捡物品当中,进行得非常顺畅。
开始教师就把东西乱七八糟地丢在教室中间,让孩子们亲自体验杂乱无章的生活,即不美观、又不卫生,这样孩子们就产生了收拾的欲望。在收拾当中要按秩序有条有理,物品要按分类的摆放收拾。
这节课较好的体现了理念。同样的东西,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分类、整理方法体现了动手能力、交流合作的良好行为习惯,孩子们有了这样的体念,达到了我们的教育目的。
活动目标:
1、通过摆放图形,学习交集分类,初步了解两集合相交部分所摆放的图形必须同时具有两个集合内图形的特征。
2、继续学习10以内数的组成和加减去运算。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空心大圆4个(分别为红、黑、各一,绿2),标记若干(如南P333图二、三、四、五、六)。
活动过程:
一、复习10的组成。
开展拍手游戏和碰球游戏。复习10的组成。
二、学习按标记将图形分类。
1、出示教具(五),引导幼儿观察标记后说出这两个空心圆圈是谁的家。
2、谁来将图片按标记分别放在两个圈内。分完后再请幼儿说说两个圈里各放的是什么样的图形。
三、学习交集分类。
1、出示图六,引导幼儿观察两个家怎么了:这两个家怎么了?有没有完全重叠,是谁的家和谁的家有部分重叠了,重叠的这一部分有谁的家。(是绿色、三角形的家。)
2、出示图七,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你们想想什么图片可以住在绿色的家和三角形的家重叠的地方?
3、教师和幼儿一起在两个圈重叠的地方放上绿色的三角形,并在重叠处的上方贴上相应的标记。
四、运用交集分类经验。
1、出示图八:请你们想一想板上的标记和两个空心圈,红心圈里放什么图形,黑心圈里放什么图形,他们重叠的地方又应该放什么图形?(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
2、请一名幼儿分别将图形片送至红圈、黑圈和两圈重叠的地方,请其他幼儿检查他放得是否正确,并说说为什么。同时想想重叠的地方应该贴什么标记。
五、幼儿操作。
1、小朋友先看看材料上(两个相交的圆圈)每个圈上插着什么标记,想想在每个圈内应放什么图形,放好后,再想想两个圆圈重叠的部分内应该放什么图形,将图片放在里面。完成后告诉大家你是怎样做的。
2、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六、结束活动。
1、表扬上课表现好的孩子。
2、和孩子一起收拾活动用具。
活动反思:
这些图形是幼儿平时经常接触的图形,是幼儿比较熟悉的。要求幼儿通过比较分辨出每组图形的不同之处并进行分类,总的来说,孩子的表现还是比较不错的,幼儿对分类没有困难,只有稍部分幼儿还不能自行做好图形标记。活动后,我们都觉得可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难度,让孩子按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
小百科:分类,是指按照种类、等级或性质分别归类。语出《书·舜典》附亡《书》序:“帝釐下土,方设居方,别生分类,作《汩作》。”
活动目标:
1、通过摆放图形,学习交集分类,初步了解两集合相交部分所摆放的图形必须同时具有两个集合内图形的特征。
2、继续学习10以内数的组成和加减去运算。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空心大圆4个(分别为红、黑、各一,绿2),标记若干(如南P333图二、三、四、五、六)。
活动过程:
一、复习10的组成。
1、开展拍手游戏和碰球游戏。复习10的组成。
二、学习按标记将图形分类。
1、出示教具(五),引导幼儿观察标记后说出这两个空心圆圈是谁的家。
2、谁来将图片按标记分别放在两个圈内。分完后再请幼儿说说两个圈里各放的是什么样的图形。
三、学习交集分类。
1、出示图六,引导幼儿观察两个家怎么了:这两个家怎么了?有没有完全重叠,是谁的家和谁的家有部分重叠了,重叠的这一部分有谁的家。(是绿色、三角形的家。)
2、出示图七,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你们想想什么图片可以住在绿色的家和三角形的家重叠的地方?
3、教师和幼儿一起在两个圈重叠的地方放上绿色的三角形,并在重叠处的上方贴上相应的标记。
四、运用交集分类经验。
1、出示图八:请你们想一想板上的标记和两个空心圈,红心圈里放什么图形,黑心圈里放什么图形,他们重叠的地方又应该放什么图形?(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
2、请一名幼儿分别将图形片送至红圈、黑圈和两圈重叠的地方,请其他幼儿检查他放得是否正确,并说说为什么。同时想想重叠的地方应该贴什么标记。
五、幼儿操作。
1、小朋友先看看材料上(两个相交的圆圈)每个圈上插着什么标记,想想在每个圈内应放什么图形,放好后,再想想两个圆圈重叠的部分内应该放什么图形,将图片放在里面。完成后告诉大家你是怎样做的。
2、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六、结束活动。
1、表扬上课表现好的孩子。
2、和孩子一起收拾活动用具。
活动目标:
1、感知8以内的数。
2、能用多种不同的方法正确点数8以内的事物。
3、在活动过程中,能听清楚要求进行操作和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1、方向盘,反面有颜色和排列方法不同的点卡,投影仪。
2、操作卡,一面有六层,每层有数目和排列方法不同的帽子。另一面有一个“车库”里面有两种颜色,大小不同,数目不同的汽车。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活动。
1、游戏:开汽车。
有一家帽子店开张了,我们开着汽车去参观一下。这是什么?(方向盘),开汽车要注意交通安全,老师做交通警察,拍三下铃鼓表示绿灯,拍四下铃鼓表示红灯。
2、你的方向盘上有什么?(点子卡),请你数数你的方向盘上有几个点子。请你将你的汽车停到停车位上。
二、基本活动。
1、帽子柜有许多帽子,(出示操作卡)帽子柜有几层,管理员不知道每一层有几顶帽子,请你们帮助他,数一数每层楼有几顶,送给它一个数字宝宝。
2、幼儿第一次操作。
3、讲评幼儿操作方法。
谁愿意介绍你的作品?1)、2排,从左往右数,数了一排又一排。2)、2堆,先数一堆,再数一堆。3)、1排,从左往右数。4)一堆。5)、圆圈,请小手指帮忙,将第一个数的用手指按住它。6)、重叠,被挡住的半辆车也要数。
4、再用刚才的方法数一数,和刚才的答案是否一样?(幼儿再次操作)。
三、出示操作卡,这里有什么帽子?(红色和绿色且大小不同的帽子,)请你数一数,红色的帽子有几顶,绿色的帽子有几顶?大的、小的有几顶,请你根据标记送给它一个数字宝宝。
幼儿操作。
四、结束活动。开汽车到外面去玩一玩。
【背景与主题】
一年级的孩子们年龄小,有意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孩子们都有争强好胜的天性,喜欢表达自己的意愿,却不善于倾听别人的想法;孩子们多数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与同学沟通和合作。这些问题往往影响课堂的学习效果。课改给我们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局面——有趣的情境能促“学”,那么如何把握情境的特点,又怎样科学的运用情境呢?如何组织一年级的孩子进行有效的学习,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呢?课堂上如何关注孩子的情感?我从“分类(二)”这一课得到了一点启发。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课改教材中的一节活动课,在这一课之前,学生已通过〈整理房间〉这一活动体验了分类的含义和方法,这一节课重点在于让学生经历分类的活动,感知分类的多样性,不同的标准,分类的结果也不相同。
【案例描述】
课的开始,课件演示《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诙谐、有趣的片段,并配上这部片子的主题曲。孩子们被这父子俩逗得哈哈大笑,呀呀大叫,兴奋异常,都在情不自禁地跟着哼起这首歌。
课件刚演示完小头爸爸与大头儿子去挑帽子作礼物,几乎全班的孩子已把小手举得高高的。帽子的类型只有两种,颜色也只有三种,对于他们来说这个分类很简单(在幼儿园已学过简单的分类),学生很快按照颜色、形状、个数分了三种。
师说:同样的帽子,你们却分出了三种不同的结果,真了不起……
这时一个怯怯的声音说:“还有。”
举手的是朱于悦,这个孩子平时较内向,很少举手,我马上让她说。
她说:“把布做的放一起,毛的放一起”。观察的多仔细啊,学生的智慧是不可估量的,我及时给予表扬,教室里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画面一转,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买完帽子回到家,妈妈买来好多的水果,叫大头儿子赶快洗一洗,分一分。
师说:老师把这些水果的图片带来了,你们会不会分?请每个小组的小组长把水果领回去,小组内先说一说都有些什么,再小组讨论怎样分,按什么标准分的。
小组的同学讨论非常热烈、认真,不时有孩子说:“老师,我们小组已分出三种了。”“老师,你快过来,我们已分出五种了……”我穿梭于小组之间,倾听他们的意见,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
小组汇报的时间到了,蝴蝶组第一个汇报,一个同学摆,一个同学说:“我们按颜色分把红的放一起、绿的放一起、黄的放一起,按形状分把圆的放一起,不是圆的放一起,按个数分把一个的放一起、把两个的放一起、把三个的放一起、把很多的放一起,按大小分把大的放一起、小的放一起,按吃法分把要剥皮的放一起、不用剥皮的放一起。”
其他组有没有补充?
“还有还有”不少小组都纷纷举起了手。
草莓组说:“还可以分成地上和树上的。”
苹果组说:“还可以看他的皮,分成带刺和不带刺的。”
“还有”,候家骏已迫不及待地边说边从凳子上站了起来。
他是一个聪明机灵的小家伙,思维特别活跃,但表达能力不是很强,说话也有点结结巴巴的。我想他一定有特别的想法,虽然他没有经过我的同意就站了起来,但我还是示意让他说。
他说:“我也是按颜色分的”,我一听,就不由分说地打断他的回答,说:“好,说过的就不重复了”,并让他坐下。看我已不让他继续说下去,他的脸上写满了茫然和失望,但也无奈地坐下了。
我继续了下一环节。但当我让孩子们把人物进行分类时,我却注意到其他孩子都在热烈的交流着,只有这个平时最活跃的侯家骏坐在一边不说话。
难道我没让他说完,他就生气了?有其他原因吗?
我走了过去,摸了摸他的头,还未等我开口,他却急在我之前,满脸不高兴地对我说:“老师,我还有要说的,你却不让我说”。
师说:“我不是让你说了吗?可你在重复别人的分法,没有创意”。
他说:“不是的,我是按冷暖色分的,跟他们分的不一样,把红的、橙的、黄的、紫的放一起,这几种色属于暖色,把绿的放一起,它属于冷色调”。
我的心咯噔地往下沉,笑容凝固在我的脸上,这么富有创意的想法却让我的武断给扼杀了,我感到非常地惭愧和内疚,我该如何补救我的失误?跟全班同学说,我刚才打断侯家骏的话是错的,其实他还有更有创意的方法,大家想听吗?然后让侯家骏把他的分法说给大家听。我如何在孩子们面前下这个台?况且这还是一节公开课,听课的老师又会如何看待我?安慰他几句?就让它过去?我能这样做吗?“课改”就是“改”在一切的教学活动要“以生巍【”,教学过程要特别重视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样做,也许以后他都不会喜欢数学了。我这样做还是一个教师吗?
我应该选择前者。
于是,我不动声色继续让孩子们把图片上的人物进行分类。由于前面的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得好,学生对分类的多样性掌握得很好,再加上有趣的情境,学生的思维特别活跃,学生分了好多好多种,就连我备课时认为学生不一定能把人物按是否是一家人进行分类,结果好多学生都能把“大头儿子”一家放一起,其余人放一起,达到了我的设计意图。
等孩子们基本上发表完意见,我毅然地向全班同学表达了我的遗憾……,我注意到发言后的侯家骏,带着他那两个可爱的小酒窝欢欣的坐下了。
【反思与问题】
1、记得一位中国的数学家说过:“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对刚刚入学的一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学习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对于熟悉的情境,他们的知觉活动便能较自觉、顺利的开展,因此给学生创设一个接近生活的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验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而且学生在观察思考中,思维得到发展。这节课我创设了以《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故事这一情境贯穿整节课,学生熟悉的人物,精美的动画,让孩子始终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充分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孩子们所熟悉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诙谐的故事,把孩子很快进入到情景中,使学生的视觉、听觉、记忆、情感同时参与教学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本节课是一节实践活动课,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给孩子们充分的活动时间,是较符合课改精神的。但如何组织一年级的孩子进行合作学习?我认为我在“分水果”这一环节处理得比较好,我要求孩子先说一说有些什么,然后再说分类的标准,最后动手分。这样孩子们讨论的目的很明确,而不是为讨论而讨论,以至陷入讨论的误区。
孩子真的是我所尊称的学习的主人吗?——这是这节课后值得我深思的问题。虽然我学了很多的“课改”理念,也在课堂上放开让孩子探索、研究、提问……,可在我的脑子里,我真敢放开吗?我为了完成自己既定的教学任务,竟粗鲁地打断了孩子的发言。放开了怎么收?如何满足孩子的表达欲望又能不浪费时间呢?如何培养孩子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
故事背景:
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们要建一个自己的超市。他们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物品。老师说:“小朋友们,我们要把这些物品分类摆放倒架上,请你们先将物品纷纷类,并数一数每种物品有多少件,然后统计出每种物品的数量。”老是说完后。小朋友们就忙碌碌起来。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按物体的名称用途和甚至进行分类,初步探索统计方法。
2、是幼儿愿意与同伴交流探索统计的过程和结果。
3、要用儿童过分工合作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
故事挂图《我们见超市。》;食品,生活用品。玩具,统计表。
学具准备:
几个图形卡片组。玩具。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引导幼儿共同回忆去超市的经历。
2、教师出示故事挂图《我们见超市。》,讲故事并引导幼儿回答问题。教师;小朋友们从家里带了了什么物品?
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每种物品有多少件
二,集体活动。
1、创建超市。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超市的构成。
教师:我们要见一个超市需要做哪些准备?
(2)教室引导幼儿用教室里的物品充当超市的货架。收银台。货物。购物筐。
(3)教师引导幼儿摆放物品。
1教师出示各种物品(玩具,生活用品。食品。)引导幼儿辨别。教师:请小朋友看一看我们都准备了哪些物品。
2、教室引导幼儿投入如何将物品分类摆放。
教师:想想怎么样摆放物品能够合理?让顾客一看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呢。?教师提出分类要求:任意物品的归类摆放要整齐合理。要轻拿轻纺。与同伴商量。相互合作。
3、教师引导幼儿按物品的名称。用途性质进行分类规范。让幼儿尝试在总分类进行子分类。
4、教室组织幼儿观察超市。说一说物品的归放是否合理,为什么?
2、统计。
(1)教室引导幼儿观察超市中摆放的物品。并讨论问题。教师:超市里都有什么物品?
他们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呢?该怎样统计呢?
(2)教师提出要求。统计时要认清楚你统计的是什么物品。数量是多少呢?
(3)教师引导幼儿自由探索。
1、幼儿自由选择物品进行记录。(记录的方法有幼儿自己决定。)
2、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尝试。想出更合理的统计方法。
3、教师鼓励幼儿相互交流各自的统计情况。
3、讲述。
(1)教师请部分幼儿讲授自己的统计情况。并对统计的结果进行验证。
(2)教师帮助幼儿整理。并想一些更为合理的统计方法。
(3)教师出事统计表。引导幼儿根据统计表进行统计。
三·操作活动。
第一组:教师引导幼儿分类统计玩具柜里的玩具。
第二组:教师引导幼儿分类统计学界中的各种几格形状。
四、延伸活动
1、园内延伸:
(1)教师引导幼儿分类统计班里的各种物品。
(2)教师引导幼儿分类统计幼儿园厨房里的各种食物。
(3)园内完成《操作侧》第47/48页。
2、家庭延伸:
(1)家长引导幼儿在家中分类统计各种物品,例如:衣服、食品等,并帮助家长整理房间。
(2)家庭完成《亲自册》第47/48页。
活动目标: 1.学习10以内的连加,感知减法算式表达的数量守恒关系。
2.尝试运用正确的词汇表达图意并进一步理解减法的实际意义。
3.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自信心。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幼儿已掌握10的组成。
物质材料:PPT,钥匙题卡,门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游戏,复习10的组成。
二、看一看PPT,学习10的加法。
师:经过大家的努力,小白兔家的门终于开了。咦!小白兔在家吗?(不在)看,桌上有一张纸条,原来啊是灰太狼留下的,它说小兔被它抓走了,想要救小兔,去狼村找!我们一起出发吧!
(1)师:你们看前面山有蝴蝶,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这幅画的意思?(图,先2有只蝴蝶在草地上,在来了3只、后面有来了5只蝴蝶,一共有10只蝴蝶)
(2)师:谁能列一道连加算式题?(2+3+5=10)
(3)师:我们一起到前面去看看吧!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鸭子这幅图的意思?(有2只蓝色的鸭子河里,有6只黄色的鸭子草地,后面有来了2只大鸭子,图上一共有10只鸭子)
(4)师:谁能列出一道加法算式?(2+6+2=10)
(5)师:走的好累呀,我们到树底休息一会吧!看,苹果呀!有三棵苹果树、左边有苹果树有3个、中间4个右边有3个。
(6)师:谁能列一道算式来表示这幅图的意思?(3+4+3=10)
(7)师:前面到沙滩了,你们能用完整的话来表示沙滩上的乌龟吗?
(沙滩有8只大乌龟、草地有1只乌龟、后面有来了一只乌龟)8+1+1=10
三、游戏活动:送数字宝宝回家
(1)师:看,是灰太狼,听听他会说些什么呢?想要进去,先回答我的问题!我这儿有些数字宝宝找不到家了,请你们送他们回家!
(2)师:你们愿意接受灰太狼的挑战吗?
四、玩一玩游戏,复习10连加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大班数学分类教案(汇总25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大班数学分类教案,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