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
作为教师,教案总是要写的,写教案能帮助我们了解教材的内容,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华南创作网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多篇合集,欢迎复制下载!
教学重点
课题语文园地二共2教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通过加偏旁的方法识记生字。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借助图画大致了解古诗描述的内容,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通过各种方式识记生字,并初步了解什么是量词,积累词语。(重点)
2.进一步熟记字母表中的大小写字母,并能一一对应。(重点)
3.和大人一起朗读《阳光》这个小故事,明白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并知道阳光的无私和珍贵。(难点)
教学准备1.带有“一辆车、一匹马、一册书、一支铅笔、一棵树、一架飞机”这些插图的。
2.了解阳光的作用。(教师)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去语文园地二学习,这个园地里有好多漂亮的图画,你们想看吗?(想)我们不能只看,还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图片上画的是什么,你们有信心吗?
二、图文结合,识记生字
1.识字加油站。
(1)指名让学生说一句话,教师相机纠正。
(出示:一辆车、一匹马、一册书、一支铅笔、一棵树、一架飞机。)
(2)出示量词词组,学生认读。
①根据拼音读准字音,重点指导读准“匹”“册”“支”。
②说一说怎样识记这些字。
(3)知道什么是量词,并能自己说几组量词词组。
2.展示台。
(1)说一说你除了在课堂上跟老师学习了一些生字,还在什么地方认识了生字。
(2)识记新词语。
①出示词语,借助拼音读一读。
指名领读。
②说一说这些词语你在哪本书上见过。
③自由读词,要求读准字音。
“算”“姿”“尊”这几个字是平舌音;“式”“势”“重”这几个字是翘舌音。
④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⑤交流各自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三、细心观察,巩固识记
1.找一找,连一连。
(1)复习背诵字母表。
①指名按顺序背诵。
②全班按顺序背诵。
(2)出示大小写字母,学生说一说怎样连能又准又快。(按大写或小写字母的顺序先找、再连。)
(3)动手连一连,师生评价。
(4)找朋友游戏。
2.读一读,想一想。
(1)出示“日”“寸”,读字组词,简单说一说每个字的意思。
(2)给这两个字加偏旁,组字并组词。
(3)分别说一说带有“日”和“寸”的字的特点。
四、诵读古诗,日积月累
1.听古诗《春晓》的配乐朗诵录音,会读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诵读。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练读古诗,圈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3.小组互相纠正字音,反复练读,直到全组同学都会朗读为止。
4.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老师进行朗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5.结合插图,想象交流。
导学:这首古诗的作者李白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了雨后春天早晨的景色。读着这首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6.齐声诵读,把体会到的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读出来。
7.背诵古诗。
修改意见
第二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比一比,看哪位同学最先猜出谜底。
(幻灯片出示谜语,教师把谜语读一遍)“劳动英雄面孔红,天一亮来就出工。从东到西忙不停,直到傍晚才收工。”(提示:谜底——太阳)
你们真聪明,这么快就猜中了老师出的谜语,对了,谜底就是我们谁都离不开的太阳。那太阳到底有什么用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儿童作家金波的一篇——《阳光》,学完这篇你就明白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朗读感悟,理解短文
(一)扫清障碍,初读短文。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和停顿。
2.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根据汉语拼音自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3.扫读全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4.指名按自然段读短文,师生正音。
(二)逐段学习,指导朗读。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中把阳光比作了什么?
(1)作者把阳光比作金子,这说明阳光怎么样?指导重读“金子”。(学生练读,教师指导。)
(2)像金子一样贵重的阳光洒遍了哪里?(田野、高山、小河)
2.自由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因为有了阳光的照耀,禾苗、小树和小河有了什么变化?
(1)你觉得该重读哪些字词?(更、长长的)
(2)学生练读、指名读、男女生读。
(3)读了这一段,你觉得阳光有什么作用?(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有阳光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才能开花、结果;动物、人类都需要阳光;阳光会使水蒸发,形成雨,滋润大地,孕育生命;适量的日光浴,对人体的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3.齐读第3自然段,说说阳光还到了哪里。
(1)(出示图片)学生结合图画想象一下,清晨拉开窗帘见到阳光时你的心情如何?
(2)指导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朗读这段。
4.指名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1)交流:这两个自然段作者要告诉我们什么?
(2)指导学生朗读这两个自然段。(重读“大家的”“更宝贵”)
三、总结全篇,感悟内涵
1.读了这篇,你知道阳光的作用了吧!谁来说一说?(指名说)
2.是呀,阳光不但能让禾苗更绿,小树更高,小河像锦缎,它的作用还有很多很多,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
3.阳光不仅作用大,而且是无私和宝贵的。大自然还有许多像阳光一样的事物值得我们去珍惜,我们该怎样做呢?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张“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手抄报,我们将举办一次展览,看看谁制作的最好!
一、我的发现
这一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三组字的规律,再运用这一规律认识7个生字。这三组字用绿、红、蓝三种颜色表示,分别显示了“减一笔”、“加一笔”、“加个部件”三种识字方法。
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比较,发现其规律,再让学生说说探索的过程,自编识字儿歌,认识7个生字。教师要多鼓励,增强其成就感。如:
1、“广”字头上去一点,厂厂厂;
2、“日”字中间上一竖,由由由;
3、“日”字中间下一竖,甲甲甲;
4、“日”字中间穿一竖,申申申;
5、字形小魔术:给“口”字加两笔,能变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日积月累
这一项是通过“我会读”让学生积累15个词语;通过“我会连”辨别6个平翘舌易错字;通过“读读背背”读背一首小诗──《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
1、“我会读”是通过学生自读,帮助学生巩固生字,积累词汇。教学时,可以采用“乘坐语言快车”的游戏来认读。方法:分小组开火车横着、竖着、倒着几种方式读书中的词语,看哪组读得准,认得快。
2、“我会连”是采用连线的方式来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练习时可先读字,再连线,最后同桌互读。
3、“读读背背”是一首简短的儿歌。儿歌描绘的是祖国南北方同一季节不同的景色,告诉学生我们的祖国多么广大。教学时让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读准“祖、岭、盛”三个难音字。启发学生边读边想象,读出对祖国的喜爱之情。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指导背诵时,可以四人小组合作,一人背一句,连句开火车背诵;可以四大组开火车连句背诵。以增强读背的趣味性,体现小组的合作精神。
三、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怎样过“六一”儿童节。分两个层面练说。一是交流在幼儿园时是怎样过“六一”的;二是设想小学的第一个“六一”节准备怎样度过。
教学时,可创设以下情景,激发学生说的欲望,给不同角色让学生体验,引导学生积极讨论,主动表现,勇敢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做到举止文明、态度自然,语言清楚明白。
〖创设情境一
1、播放录象,情境引入。
播放一段幼儿园小朋友庆“六一”的活动录象,启发提问:小朋友们在做什么?他们为何怎么快乐?
2、点拨启发,回忆过去。
上幼儿园的时候,你是怎么过“六一”儿童节的?想把你过得最高兴的“六一”节的情况向大家交流交流吗?
〖设计两种方式
“我是优秀解说员”:让事前准备好“六一”留影的同学,把照片展示给大家看,并介绍当时的情景,让大家享受他的快乐,并对他的解说作出评价。态度是否大方,说话是否有条理,语言是否生动有趣。如果是,奖励他一个“优秀解说员”奖章。
“我是优秀采访员”:给愿意当采访员的学生戴上一个记者证,拿上自己做的小话筒,到同学中采访,还可以采访老师,然后把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活动告诉大家。学生评比最佳采访员。
〖创设情境二
1、情境引入,激发参与欲望。
实物投影本校近年“六一”活动的图片,向学生介绍学校大哥哥、大姐姐“六一”节活动的内容,播放活动时的精彩片段,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然后让学生谈谈小学的第一个“六一”节准备怎样度过?
〖设计两种方式
1、个人:自由说说自己准备怎样和爸爸妈妈过小学生的第一个“六一”,让大家给你参谋,回家后与爸爸妈妈商量,看看设计方案行不行。
2、小组:和同学合作,设计活动方案:
时 间 地 点 主 持 人 内 容
四、展示台
“识字加油站”是让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外书上认的字,并和大家交流。方式可以有多种。如:拿课外书来用实物投影显示,当场点读给同学听;事先把认识的字用电脑打印出来,展示在“识字角”中,给同学交流;把认识的字组词说话,让同学知道认识了哪个字。
“比比谁最快”是让学生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可让已经学会音序查字的同学先展示,一是给他们创设一个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体验成功的喜悦;二是让他们体验小老师的角色,让他们介绍查字方法,教同学查字。在同学都会了的时候比比谁最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川端康成及其创作概况。
2.理解本文所阐述的关于美与审美的问题。
能力目标
1.体味作者从自身感受起笔,以小见大、深入浅出、联类引申的写法。
2.品味作品格调高雅、韵味深长的语言风格,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
努力培养自己的美感,善于感受和沉思,与自然的交流真正达到精神敞开的境界,做一个生命丰盈、高雅的人。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主旨。
2.鉴赏本文的语言,深刻体会其内蕴。
●教学难点
1.理清本文思路,理解文中援引诸多例子的意图。
2.把握以小见大的写法。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含义蕴藉的文章需要多次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无道理。
2.自主感悟,交流提高。本文相对来说,理解起来有难度,教师宜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自读。教师应尽量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而严肃的学习和研究环境,尽可能地发挥同学的想像力、创造力,通过自读质疑、小组讨论和全班共同研究等方式,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充分交流,真正做到品读文章、理解文章、鉴赏文章。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引读提高,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写法;学生自主质疑;学生摘句交流,品味文章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生命是一条亘古长流的河,生命是一首古老而年轻的歌。古往今来,无数大师用智慧诠释生命,解读自然。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川端康成的《花未眠》,沿着这位伟大的思想者的踪迹,去追寻自然,叩问生命。
二、作者简介
教师分发打印好的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
川端康成(1899~1972年),日本小说家。生于大阪市一个医生的家庭。幼年时,父母、姐姐和祖母相继亡故,14岁时,与他相依为命的祖父也溘然长逝,给他终生留下了精神创伤。此后的漂泊生活和多次失恋,使他养成了感伤和孤独的性格。
川端康成少年时期就立志成为画家和文学家。1920年考入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系,翌年转入国文系,在《新思潮》杂志上发表了处女作《招魂节一景》,受到菊地池宽的赏识和文坛的注目。1924年大学毕业,同横光利一等青年作家创办了《文艺时代》杂志,发起新感觉派运动,出版小小说选集《感情的装饰》。1926年发表成名作《伊豆的舞女》,从而奠定了他的作家地位。
川端康成是一位高产作家,一生共写了500多部(篇)小说,以中短篇小说为主。代表性作品除了《伊豆的舞女》外,还有《禽兽》(1935)、《花的圆舞曲》(1936)、《名人》(1938)、《重逢》(1946)、《雪国》(1935~1948)、《千只鹤》(1949)、《舞姬》(1951)、《古都》(1962)等。他的创作大致可分成战前和战后两个阶段。前期主要描写社会底层人物的悲惨生活、朴素爱情和执著追求,反映了人的本质和孤独性以及人与人关系的非现实性。后期除了表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创伤和痛苦以外,还有不少作品以资产阶级家庭为背景,用肉感的笔调写病态的性爱,颓废色彩极为浓厚。而《雪国》被誉为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抒情文学的顶峰”。
川端康成在艺术技巧上有很高的造诣。他把佛典看成“世界最大的文学”,并从日本古典文学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他还积极学习西方各流派的创作方法。特别重视乔伊斯的意识流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川端康成曾说过:“我们的文学随西方文学潮流而动,但日本文学传统却是潜藏的看不见的河床。”他很注意把学习西方与继承传统有机结合起来,发展成为自己独特的风格。幻想的感觉、幽情的哀伤、玄妙的余韵,这种日本传统美的文学特色,完全融合在他的作品之中。他的小说的另一特色就是重视表现人物的内心感情,而不过多刻画人物的外形和行为。没有离奇的情节,却富有诗的韵味。
川端康成曾长期担任日本笔会会长,并担任过国际笔会副会长。1961年获日本政府颁发的文化勋章。1968年,川端康成“以卓越的感受性,并用您的小说技巧,表现了日本人心灵的精髓”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72年4月12日,73岁高龄的川端康成口含煤气管自杀身亡。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
2.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多媒体显示阅读要求如下:
(1)请谈一谈文章给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2)针对这一篇文章,提出一个你最想问的问题。
(3)摘录一句你最欣赏的文句,并说说为什么要选摘它。
学生自读课文两遍,思考这些问题。
3.学生初谈印象。
教师提问:读文章总会有心得体会,或深刻或肤浅,或全面或片面,或完整或琐碎,即便没有心得也是一种心得。下面,请同学们谈谈文章给你最深刻的印象。
生1:这篇文章不容易看懂,题目倒挺有诗意的。
生2:文章内容较散,我理不出头绪来。
生3:文章笔触轻灵,有一种浓浓的诗意。
生4:文章哲理性强。
生5:文章有些句子写得特别美,但又说不出美在何处。
……
教师评价:大家回答得很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都属于你们自己的心得。希望在以下的学习中能深层激发大家的阅读潜能,丰富你们的阅读感受。
四、引读提高
1.理解文章的内容
(1)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1:作者写自己在热海的一家旅馆里,有人送来海棠花插在花瓶中,因为累,他早早沉入梦中,没在意那些花。夜深人静,醒来惊讶地发现花还没有睡,正热烈地怒放,由此引发一种思考。
生2:由静夜里错过的美生发对自然美的思考。
生3:作者因一朵午夜绽放的海棠花而感悟审美的问题,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既不与时代同步前进,也不能伴随年龄而增长。
生4:作者发现深夜海棠花未眠,使他对美的感受有了新的认识。
……
教师归纳整理:作者从凌晨发现花未眠写起,引导读者思考关于美与审美的问题。文章具有启发性,以“海棠花”“小狗”“晚霞”这样的形象来阐述自己对美,对感受美的认识。
(2)结合文章内容,探讨作者对美、审美的思考和认识。
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显示:
①第二段中,“我”为什么“大吃一惊”?
②第四段引述雷诺阿、米开朗琪罗的例子,其意图是什么?
③第五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一朵花也是好的”?
④文章描述罗丹与玛伊约尔不同的创作风格,有什么用意?
⑤第八段中,“我”为什么“吓了一跳”?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⑥作者写自己观察晚霞时,联想到长次郎的名茶碗和坂本繁二郎的画,是为了说明什么?
⑦岚山作者去过多次,为什么第一次发现了岚山的美?
学生精读课文,思考问题。同桌之间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解决。要求人人发言,个个参与。如小组有难以解答的问题,提出来,全班共同交流解答。
学生明确:
①因为发现花未眠,发现盛放的未眠之花格外的美。(可从上下文找出相关句子,再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转换和表述)
②以这两个优秀的艺术家为代表,说明人对美的感受能力是有限的。(结合上下文,应从对美的感受能力的角度来理解,注意两人引言中的“死亡”及上文中的“无限”两词。“死亡”意味着终结,意味着“进步”的停止,它与前文中的“有限”是同样的意思)
③“一朵花”也可以发展人感受美的能力,引发人发现自然之美,所以说“一朵花也是好的”。(注意第三段中“花未眠这众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发现花的机缘”句和本段中“一件古美术作品,成了美的启迪,成了美的开光”句,结合分析可知,这句话是从自然之物对于美的启迪的角度而说的)
④文章引述罗丹和玛伊约尔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我们可以从艺术作品中领略到自然之美”。
⑤“我”“吓了一跳”是因为发现小狗的样子与艺术作品中的形象十分相似。
这样写是为了说明艺术之美与自然之美的融合同样可以使人领略到自然之美的道理。
⑥作者写自己观察晚霞时,联想到长次郎的名茶碗和坂本繁二郎的画,说明好的艺术作品是可以提高人对自然美的感受能力的,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是可以彼此融合,相得益彰的。
⑦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只有两相邂逅,电光火石之间,才会产生动人的情怀。所以岚山去过多次,却第一次发现了岚山的美。
教师总结:未眠的海棠花引发了作者对美的思考和认识:自然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可以发展人感受美的能力;欣赏自然美,可以欣赏真的自然,也可以欣赏成功的艺术作品,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彼此融合、相得益彰,同样可以使人领略到自然美,好的艺术作品同样可以提高人对自然美的感受能力;发现美是需要机缘的。
2.了解把握文章的写法。
这篇文章写法较特殊,你能稍作说明吗?
学生思考回答。
生1:文章由此及彼,由海棠花未眠谈到审美的问题。
生2:以小见大。
生3:深入浅出。
生4:语言素雅恬静。
生5:格调高雅,韵味深长。
……
教师总结评价:大家谈得很好,概括得很精当。
五、质疑、解疑
教师: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思维品质。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提问。
学生提问。
教师视问题的质量、代表性、难易程度,决定由老师还是学生来解疑、释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写“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
2.为什么说“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3.文中画家雷诺阿说:“只要有点进步,那就是进一步死亡”是否可以理解为“画家雷诺阿害怕进步,因为进步就会让他更接近死亡”?
4.我们仔细观赏画中花,是因为画中花比真花更美,更值得仔细品味,这样理解对吗?
5.作者能感受到未眠之花的美,感受到岚山的美,是否在暗示我们,只要独处或人少,真正仔细观察它们,就会发现从未有过的美?
6.如何处理自然美的无限性与人生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明确:1.文章以“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开头,但文章的内容却并不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问题,作者其实要强调对“微不足道”的现象的“发现”与 “思考”。
2.作者深悟到,人类感受美的能力是极有限的,而自然美是无限的。“哀伤”是作者彻悟后的心绪流露。按理说,大自然总是有美可寻的,只要人活着,就该毫无阻碍地去享受它,可遗憾的是生命发现美的机会并不常在。
3.不能这样理解。画家雷诺阿临终仍在说“我相信还在进步”,画家并非害怕进步,而是以他的话来说明人对美的感受能力是有限的,优秀的艺术家也不例外。
4.这样理解不够准确。艺术是对自然美的反映,我们从艺术作品中可以领略到自然之美。
5.文中有“感受美的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是比较容易的。光凭头脑想像是困难的,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自然总是美的。不过,有时候,这种美只是某些人看到罢了”。等句子,从这些句子可知,生命发现美的机会并不常在,发现美需要机缘。
6.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应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六、摘句交流
教师提示:课前同学们已摘抄了自己认为精彩的文句,请你们把自认为最精彩的一句给大家读一读,并且说说为什么选摘它。
学生回答。
生1:“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作者深刻地领悟到,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极有限的,人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在有意或无意间错过的过程,“要活下去”,才能感受到更多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美的珍视,对人生的坚定信念,令人遗憾的是,他最终仍选择了一条不归路。
生2:“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应,显得更美了。”
这句话让我对美有了新的认识,自然美、艺术美可以彼此融合,相得益彰。作者是在切身感受京都晚霞的美景而不仅仅从艺术品中感受。
……
七、课堂小结
川端康成的文字,读来让人觉得素雅恬静。作者从海棠花未眠写起,思考美与审美的诸多问题。是的,自然美是永恒的、无限的,让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尽情领略自然美,做一个满载而归的旅人吧。
八、布置作业
1.写一段话,谈谈你学习本文的收获、体会。
2.本文与前三篇文章写法有何不同,请试着比较一下,说出你的看法。
一、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能认真观察字形特点,正确、规范地书写田字格中的字;体会小鱼睡觉做梦时的优美情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 在引导学生自主识字的基础上随课文渗透识词;借助课件进行情境教学,帮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意境的创设使学生在优美愉悦的环境中学习。
3. 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想象力。通过意境的创设使学生在优美愉悦的环境中学习。
二、教学重点
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丰富的表现力和想象力。
四、 教具准备: PPT
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 .课前互动
大家都很喜欢小动物,我们来玩一个和动物有关的游戏,我问你答,先说声音的:狗、猫、鸭子、青蛙,接着来做动作,小鸟、兔子、猴子、熊猫。
(出示小鱼)我们第五单元的主题是动物,老师请来了一条小动物,瞧,它是?今天,这条小鱼也要 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它还带来了一个生字小伙伴 ,这个字你们认识吗?(出示:梦 ) 谁能用它 组 个词?
2. 在生活中你们做过梦吗?都梦见过什么?同学们的梦千奇百怪,你们知道吗?当月亮露出温柔的笑脸,星星也眨着调皮的眼睛时, 我们这条 活泼可爱的小鱼儿(出示图片,贴图)也会在池塘妈妈的怀里安然入睡,做着甜甜的梦呢!(补充题目:小鱼的梦) 我们一起读读题目。 (师做安静的动作,引导:A同学们读的声音这么大,会惊吓到梦中的小鱼,要把声音放低点,读得更轻柔些,读。B小鱼的梦可甜呢!它做梦都在笑呢!再读。)
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板书:什么梦?为什么?)那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找找答案吧。
(二)初读感知
1 . 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轻轻把语文书翻到25页,用小手指指好课文中的每一个字,认真听清老师读的每一个字音。
2 . 自由读课文
喜欢这篇课文吗?快自己读一读吧, 标 出 不熟悉的 生字,用我们学过的方法去解决它, 注意 要读准字音,独立完成后, 同桌两人 相互考一考,不会的教一教。
3.指名读文
课文总共有几句话,赶快标出来?(指名读四句话)
4 . 课文里的“词娃娃”可调皮了,看到大家刚才读得那么认真,故意跑出来要要当考官考考你们,下面谁会读,就请谁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
(1) 认识生字 : 玩、 怀里
出词:怀里 怀里在哪儿?什么偏旁?离心很近的地方。
(2) 快看又有几个词宝宝跳出来了,谁来读读?
星星:谁想个好办法记住它? 想着一闪一闪的星星再读读它。
珍珠被 : 多美的珍珠被啊! “珍珠被”中的珍珠两字都有王字旁,表示与珍宝有关,
区分“被”“波” , 你们快看,被和波这两个字宝宝长得可真像,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吗?
(3) 波浪 : 指名读、齐读,它们都有三点水,说明都和水有关系,再读
推 : 咱们来推推 , 想 一想你在哪儿见过这个字?(商场的门上)反面写着什么?(拉 ) 推和拉是一组——反义词。
这些词语在课文中组成了一句话,自己读读这句话?
出示:风儿唱起催眠曲,波浪又把摇篮推。
催眠曲的“曲”这个字以前在哪儿见过,在哪篇课文里呀?
出示:新修的山间公路弯弯曲曲,伸向远方。
当与音乐有关的时候它读qǔ,表示不直时读qū,谁来组个词?我们一起再来读一遍这两句话。
(4) 做 、 甜甜的 :
字音读得很好,脸上也有表情。
你什么时候有甜的感觉呀?(吃糖的时候有甜的感觉)你们快看这个甜字的左边是舌头的舌,我们是用舌头感觉到甜味的,。
咂咂嘴 : 真甜呀!于是我们就会忍不住要咂咂嘴(出示咂 咂嘴)强调平舌音,你们 看着三个字都是什么偏旁?表示和什么有关系?
摆 : 同学们这个字你们认识吗?它和推一样也有一个提手旁,小鱼摆尾巴的时候怎么摆?伸出手做一做。我们把这几个词宝宝送回到句子中你们读读。
出示句子:小 鱼 做了个甜甜的梦,摆摆尾巴咂咂嘴。
5. 孩子们真能干!小鱼奖励大家做游戏。“抢泡泡”,泡泡里藏着字词,读准了,小鱼就到他家做客(奖励小鱼的图片)
6.全班齐读课文
(三) 理解感悟
1. 小朋友们,小鱼来到我们课堂之前已经活动多久了?课文怎么说的?
(1)孩子们看哪,这是多么美丽的池塘啊!绿绿的水上泛着清波,上面飘着几朵美丽的荷花,不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我们还可以从清澈见底的水中看到小鱼在和小伙伴玩,你们能猜猜它们玩的是什么游戏吗?
(2) 小鱼玩了一天的水,累了,睡觉了。它在哪儿睡着了?快读读那句话。
回忆一下,当你躺在妈妈的怀里时什么感觉?(温暖,舒服)。所以小鱼玩了一天的水,小鱼有些累了,躺在妈妈怀里也感到温暖、舒服,谁能把小鱼的舒服感觉读出来?好舒服,真想伸伸懒腰!谁再来美美地读一读?全班同学一起和小鱼走进甜蜜的梦乡吧!
2. 小鱼睡在妈妈的怀里很香呀,(播放课件)连天上星星 都 落下来 了 ,为它盖床珍珠被。妈妈为孩子盖被子,生怕惊醒了熟睡的娃娃,让我们再轻轻地为小鱼盖上珍珠被吧!
星星真的会落下来吗?
原来是星星在水中的倒影。小鱼盖上这一床珍珠被什么情景? 同学们 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是一幅什么情景?成千上万的星星一闪一闪,亮晶晶的,可好看了!它们连在一起,倒映在水中,让整个池塘也变的亮闪闪的,好象一床珍珠被,这是多么美丽,多么神奇啊!
孩子们,你们想要这床用星星做成的珍珠被吗?我在有些孩子眼睛里看到了他们很想,那自己再读读这句话 。
是呀!盖着珍珠被多美呀,连我都羡慕了!你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吗?谁能美美地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生赛读)。
3. 当小鱼正美美 地 睡觉的时候,我们来看看 除了池塘妈妈 还有谁为小鱼做了什么? 是呀, 盖着漂亮的珍珠被,轻柔的风儿——唱起催眠曲,波浪——又把摇篮推。
谁听过“催眠曲”? (生读词,这首催眠曲课真动听) 听着催眠曲有什么感觉? ( 插入音乐 ) 听,她唱的多轻多温柔啊。现在我们也来当风儿,轻轻地为小鱼唱唱催眠曲。
风儿为小鱼唱催眠曲了,小鱼在哪里入睡?你们见过摇篮吗?它是干什么用的?
波浪推的是谁?(小鱼)(贴鱼)想想这时候小鱼在睡觉呢,应该怎样推呢?为什么?(轻轻的,慢慢的)轻轻地不能把小鱼吵醒了。指名读 , 同学们和风儿一样有颗善良的心,所以才会体会这么深,谁能读好这一句,让我们随着你的朗读去体会浪的小心,风的温柔。 再读。
平静的池塘上吹过一阵微风,水面上激起层层的波浪,摇曳的水面好象在为小鱼温柔的推着摇篮,哄它入睡。现在老师请孩子们再读读这个句子,丁丁再次提醒大家,轻声点,别把小鱼吵醒了!
出示:风儿为它唱起催眠曲,波浪又把摇篮推。
_________ 为小鱼 _________,_________ 为小鱼 _________。
请你用谁为谁说一句话: __________为______________。
4. 从同学们的朗读声中,老师听到的是温柔,是关爱,那么睡在梦乡中的小鱼又有什么感受呢?先自己说说,再读读句子。 难怪课文会说 (课件出示:小鱼做了个甜甜的梦,摆摆尾巴咂咂嘴。)
甜甜的梦是怎样的梦呢?谁能换个词语说说?(美美的,香甜的,快乐的,甜蜜的……) 从哪儿知道小鱼很幸福?(摆摆尾,咂咂嘴)像这样的词你还能说出哪些? ( 摇摇头、点点头 )
5. 孩子们都成了快乐幸福的小鱼!现在我们完整地感受小鱼的美梦。
6. 小鱼快乐地玩了一天水,玩累了就在池塘妈妈的怀里睡着了,满天星星倒映在水面上,闪亮闪亮的,就像给它盖上了一床暖和的珍珠被;风儿轻轻吹起,动听的声音就像催眠曲一样;波浪又使池塘里的水摇啊摇,小鱼就像睡在了舒服的摇篮里,睡得好香呀!它做了一个甜甜的梦,它梦见什么了?音乐
(四)总结
同学们,我们通过自己读课文思考把我们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请你们再来读读课文,愿意背诵的同学试着背背。
谁愿意试着来背背?齐背(动作)
教学反思
这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潜力,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开展对话。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学生都在自读自悟中进行 。 随文识字,多种方法的读,调动、激发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了朗读的质量。看拼音、读生字;合作学习互相帮助识字;挑战赛,巩固识字;玩游戏,检查识字,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而本节课课件的设计与运用成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重要手段。
1 . 运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进行随文识字
教学中设计了四个课件环节。首先是初读课文时,课件将全文出示,并且将本课需要会认会写的生字有层次标红,孩子在听老师范读和自读时,都通过醒目的红色生字进行了随文识字,随后出示文章中生词生字进行认读,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低年级教学中,识字任务重,可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运用多媒体来激趣识字,使教学内容变得有形、有声、有色,创设了最佳情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 . 运用多媒体手段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由于低年级阅历浅,知识面窄,有时对于语言文字很难理解,这就促使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形象直观的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品读课文,体会意境时,我将“天天星星落下来,为它盖上珍珠被。”配上了插图,美妙的画面,美妙的意境跃然图画中,而下一个问题:真的是星星掉下来为小鱼盖的珍珠被吗?珍珠被指的是什么?通过看图朗读,不需要老师解释就迎刃而解,同学们的回答也格外精彩。
3. 运用多媒体手段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述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形象感受基础之上的,同时还要借助于丰富的语感训练来实现。多媒体课件中通过录音仿读、音乐伴读,结合视频画面来获得形象感受,训练形象表述能力。孩子们通过观察插图,指导朗读的时候先看看月儿露出的温柔笑脸,星星眨着调皮的眼睛,小鱼儿在池塘妈妈怀里安然入睡的画面,再美美地读一读,让学生深入角色,在情境中反复朗读,增强语感。
4. 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复述和背诵课文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先指导学生看书的方法,然后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画面,指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做到图文结合。学生理解课文后再次把图画展示出来,让学生看图复述或试背课文。《小鱼的梦》朗朗上口,最后,在柔和的睡眠轻音乐中,学生不但体会大自然的美,而且加强了语感训练,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和朗读能力。
我们的常规教学手段,往往只能处理一些静止的图形画面,给学生的观察、想象带来一定的困难,给老师的讲解也带来一些困难。而应用多媒体资源进行课堂演示,通过精心设计的动画、插图和音乐等,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形象、直观的展现,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过程中接受知识,受到思想教育,从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云、公、车”3个生字。认识“”和3个偏旁“矢、八、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朗读问句。
3、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进行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练习朗读和识字。
教学难点:读好问句。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探究法等综合运用。
课前准备:
1、“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的图片。
2、生字卡片。
3、黑板上大森林场景的布置。
4、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收集有关动物的文字、图片资料,留心有关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疑激趣,谈话揭题
(师指着黑板上大森林的场景)今天一大早,森林里就闹哄哄的,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去看看吧!
1、出示拼音课题,让学生拼一拼,猜一猜。(指导读好“巴”的轻声)
2、师在拼音下书写生字。(再指名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读通课文。(师巡视,注意读书习惯的培养)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
指名读--评议(随机引导学生读准“松、最、鼠”等平翘舌音)
3、同桌互读检查。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路
1、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本次参加比尾巴的队员,用“--”划出。
2、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句式表述。(生边说,师边贴各种动物图片)
句式参考:(鼓励不同的说法)
a、参加比尾巴的有()、有()、有()、有()、有()、还有()。
b、参加比尾巴的有()、()、()、()、()和()。
c、()、()、()、()、()和()参加了这次比尾巴。
四、趣味识字
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游戏,名称是“生字宝宝找主人”。要想找对主人,就必须先认识生字宝宝,对吗?
1、老师贴出生字卡片,请小老师自由选择自己会读的“字宝宝”教给大家。
2、游戏开始,把生字卡片发给学生,请学生把生字卡片贴到相关动物图片旁,并说明理由,教大家读两遍。
3、通过比较异同,学习“巴”和“把”、“公”和“松”。
4、学习新偏旁“矢”、“八”、“鸟”
五、书写指导
1、自由描红各一个,想想写好这三个字要注意什么?
2、引导发现写好这三个字的关键。(“云”第二笔要写长,落在横中线上。“公”上面的“八”开口度要适中。“车”最后一笔要压在竖中线上。)
3、各写三个。
六、你还能给这些生字找朋友吗?(扩词)
七、在《找朋友》的歌声中结束本堂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过程与方法:熟练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句子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人深邃的读书精神,培养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讨论法教具课文音频资料
教学重点
掌握文中难解词句,疏通全文,熟读背诵。辨析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理解文中每则大意。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导入
2、作者简介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孟子(公元前372——约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他是儒家学派中思(子思)孟(孟轲)学派的主要代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是孟子的弟子们整理的孟子言论,其间杂有弟子的话语。《孟子》现仅存“内书”七篇。《孟子》一书,除了阐述儒家的“仁”的主张外,还提出了“义”的观念,提出了“性本善”、“养浩然之气”等一系列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命题。
3、整体感悟
(一)生字:论语lún不亦说乎yu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wǎngdài不悱不发fěi举一隅yú奕之为数yì辟若掘井(pì)流杵也chǔ
(二)翻译课文。《孔孟论学习》参考译文:
第一则:学过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
第二则:温习旧的知识,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就可以做老师了。或“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第三则:学习却不思考就不能解决疑难问题。只思考却不学习也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第四则: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聪明。
第五则:聪敏而又热爱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
第六则:对于一件事,了解它不如热爱它,热爱它不如发自内心地喜欢研究它。
第七则:不到他苦苦思索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又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他一个方面,他不能推知其它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
第八则:接受教育,注重请教,怎么会不顺利成功?
第九则:诵读《诗经》《尚书》,就好像与古人生活在一起;诵读《诗经》《尚书》,就好像与古人一起商讨,交谈。
第十则:君子遵循正确的方法以获得很深的学问,并想自己找到正确的方法。自己找到了正确方法,所学的东西就能掌握牢固;知识掌握得牢固了,那么学问积累就多;学问积累得多,就用之不尽,取之不竭。所以,君子都想自己找到正确的'方法。
第十一则: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一会儿晒它,一会儿冰冻它,没有能够生存下去的。……现在,围棋作为一种技能,是小的技能;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学不会。一位名叫秋的围棋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让他教导两个人学习围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从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听从秋的教导,但心里却总是想着天鹅将要飞来,想着拿弓箭来射它,虽然和另一个人一起学习,但不如另一个人学得好。是因为这个人的智力不如另一个人吗?答案是:不是这样的。
第十二则:做学问就像挖井,井挖得很深了,还没有泉水,还是一口废井。
第十三则:完全相信《尚书》上所说的道理,还不如没有读过《尚书》这本书。我读《武成》,只是选择读其中的二三页罢了。仁道之君挥无敌于天下,以周武王这样极为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这样极为不仁的人,怎么会使血流得把舂米的木槌都漂起来了呢?
〖质询疑点〗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要遵循什么原则?
“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初读课文,了解各段大意,理清段意。
3、讲读课文(13)学习太阳的远、大、热三大特点。
教学重、难点:体会列数字、比较等写作手法的好处。
课前准备:幻灯、字卡、有关文字投影。学生收集太阳系行星、和睦后、恒星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板书课题。
二、交流预习成果:
1、字词方面:
兽(shou)繁殖(zhi)蔬菜(shu)估计(gu)
杀菌(jun)煤炭(tan)水蒸气(shui)治疗(liao)
2、
词义:
传说:人们口头流传的关于某个人或事的叙述。
估计:对事物所作的大概推断。
繁殖:繁育,生殖后代。
寸草不生:连一寸小草也不生长,形容荒凉。
三、自渎课文,说说各段的大意。
(一)
1、太阳远。
2、太阳大。
3、太阳热。
4、太阳与我们的关系密切。
5、太阳与风雪的关系。
6、太阳与风。
7、太阳与杀菌。
8、太阳与地球。
(二)
文章共分两大部分:
第一段(13):介绍太阳远、大、热的三大特点。
第二段(48):介绍了太阳与人类、地球的密切关系。
四、
读第一自然段。
a)出示幻灯;后羿射日。故事导入,这个故事是真的吗?为什么?文中那些地方(词句)可以看出。
b)生自由读,找出答案汇报。
(1)传说、其实(师出示相关段落,圈出字词。)
(2)太阳与地球相距:150000000公里。(板书)
步行,日夜不停地走:3500年。
坐飞机:20几年。
(3)箭哪能射得到呢?(反问句)
箭根本射不到。
c)师结:为了说明太阳与我们遥远,这一段利用许多数字来说明,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后羿射日只是个传说,这种说明方法叫列数字。指导朗读。出示一段没有数字的文字作比较,体会列数字的好处。
五、讲读二、三自然段。
师导:明方法除了列数字,还有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等方法,文章在介绍太阳的大、热这两大特点时,是怎么写的,分组讨论学习后交流。
a)太阳的热。用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板书)
(找出相应的句子,练习朗读,读中体会。)
b)太阳的大。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方法。
(找出句子,读中体会。)
六、分组朗读太阳的几大特点,深入体会说明方法的好处。
七、用上本课的说明方法,向大家介绍你课外了解到的有关太阳系中的行星、恒星的特点。分小组交流、练说,各组选代表交流。
八、作业:
课后运用本课学到的说明方法,介绍一样事物。
板书:
10、太阳
说明方法:列数字
打比方
举例子
作比较
远:150000000公里
大:1300000个地球
地球
表面:6000度
钢铁
热:
中心:18000000度
火球
●教学目标
1、学习辩证分析丰富的人生体验的思维方法。
2、理解文章中心,启示学生对错过要习惯它、品味它,把握住作者充满哲理的体验与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含笑对待生活。
3、结合自己的体验品味语言的哲理性。
4、了解随笔(杂文)的文体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时时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机会,可以游玩赏景,可以埋首苦读,可以享受亲情,可以勤奋工作……有的机会抓住了,有的机会就错过了。同学们,你们有过错过吗?有什么体会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刘心武的《错过》,看看作家是如何看待错过的。(板书课题)
作者介绍:刘心武(1942——)当代作家,笔名刘浏,赵壮汉,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获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错过》写于1995年春。
二、朗读课文,感受“错过”
1、自由读文,正音,解词
贻(yí)误 斑斓(lán) 颟顸(mān hān) 渊薮 (su) 惆怅(chóu chàng)
驾驭(yù) 咀嚼(jǔ jué) 侥(jio)幸 滞(zhì)涩 情愫(sù)、
颟顸:糊涂而又马虎。
渊薮:比喻人或事物集中的地方。(颟顸的渊薮→糊涂和马虎集中的地方→糊涂虫)
错过:失去时机或对象。
过错:过失、错误。(意识到错过却不加以补救,这样的错过就是错误)
2、用一句话说说你自己的“错过”
可用文中的词句来个点评。
三、梳理课文,认识“错过”
1、默读,圈画,用文中的话说说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和对待“错过”
第4-6小节、第7-13小节,第14-15小节各一句
明确:错过是人生的常态-对“错过”的认识;习惯、品味-对待;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警示。
师小结课文脉络,完成板书:课文开头的第1-3小节是引出“错过”这个话题。
2、做一件有意思的事:写课文浓缩文。
对课文的重要信息进行筛选和概括,将较长的课文压缩成短文,这就是浓缩文。浓缩文是一种很好的把握文意的办法。
可自己另写,也可采用选词选句进行重组。
3、出示教师做的浓缩文,练读。
人生之路,充满了错过。
错过,一般来说,属于人生的常态,只要我们回顾来路,有所得,就应感到欣慰。
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
人生如奔驰的列车,可以错过观赏窗外的美景、奇景,绝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练读:劝慰你错失良机的同学(即-就是;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也可以转化为得);祖父语重心长地与你谈心……
四、品析课文,把握“错过”
1、“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
默读课文第7-13小节,画一画,议一议:品味“错过”,作者有哪些“得”?
交流,明确:正反对比说理
①能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什么,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富的情愫,则意味着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
②因为对错过有了痛切的感受,当机遇再次呈现时,你便会有高度的应变力与把握力。
③善于细细咀嚼这错过的苦果,竟能从惆怅中升华出憬悟,乃至于酿出诗意与哲理……你的生命,或许反更有厚度;你的心灵,或许反更有虹彩。
教师小结:作者将意识到错过与没意识错过、意识到错过积极驾驭与意识到错过行动迟滞相对比,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了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错过”。“因为”、“与其……不如……”等关联词语的运用,使句子结构更紧密,突出了正确对待“错过”的意义。
过渡:诗意与哲理的结合
2、品味一个生动、含蓄的哲理句
出示: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赏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读一读,抓住加点的词,说说自己的理解(抓“预定的到站”,联系“错过观赏窗外的美景、奇景”。这一句中还有哪些比喻?)。
明确:比喻说理
把人生比喻为“奔驰的列车”,把“错过观赏窗外的美景、奇景”比作小的错过,把“预定的到站”比作人生的阶段性追求。这段话的意思是: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最关键最美好的。
教师小结:“预定的到站”是人生的阶段性目标,指的是那些对人生起着关键作用的目标,我们一定不能错过。因为……齐读最后一段。
五、运用积累,表达“错过”
1、默读课文第8-11小节,在适当的地方补充一个事实材料,使得这个层次的内容更有说服力。
这个事实材料,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可以是他人的错过的经历。
老师补充事实材料:
一念之差,失之交臂了吗?有时我们虽然错过,只要我们立刻意识到了,并立刻追上前去,力挽狂澜于既倒,我们多半也还可以使错过转化为掌握。亚历山大·弗莱明错过了实验本身的目标,注意到培养皿中长出了青绿色霉菌,立刻进行分析,从而发现了青霉素这种惠利万世的抗菌素。
小结:摆事实,讲道理,是阐述观点的最有效方法。
过渡:长文浓缩为短文,咀嚼短文可以酿出诗意和哲理,下面让我们用一句话来提炼对“错过”的认识。
2、 说一说、写一写有关“错过”的名言佳句:
如果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会错过月亮和星星。 ——泰戈尔
人生如列车,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了不得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刘心武
聪明的人因错过而收获智慧,愚蠢的人因错过而收获懊恼。 ——梁昌辉
六、作业
1、摘录文中的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哲理句。
2、摘录其他作家作品中关于“错过”这个话题的经典语句。
板书:引出
认识 对比说理
对待 比喻说理
警示 事实说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刻道理。
2、体会文章详略得当、叙事简练、说理深刻的特点。
3、积累文言词汇、准确翻译课文。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用现代汉语改写课文的能力。
三、情意目标:
学习勇于改过自新的精神。
教学建议
一、思想主题
本文通过接受批评、勇于改过自新,终于成为国家有用之材的故事,说明犯了错误的人,只要能勇于改正,弃恶从善,同样可以成为有用的人。
二、思路结构
文章以时间为序,记叙了“为害乡里”“斩虎击蛟”“改过自新”三个情节,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年少时……而处尤剧。” 略写年少为乡里所患的原因。第二层,“或说处杀虎斩蚊……有自改意。” 详写为乡里力除两害,却不得乡里称颂,猛醒。第三层,“乃入吴寻二陆……处遂改励。” 详写在陆云的教诲和鼓励下立志改过自新。
三、写作特点
1、刻画人物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
“凶强侠气”,从正面描写凶猛强悍和好斗的性格,“为乡里所患”则从侧面写他对乡里的危害。把列入“三横”,用山中之虎、水中之蛟侧面烘托暴犯百姓之凶强。
2、文章裁剪得体、详略得当。
本文裁剪得体、详略得当,使全文重点突出,疏密有致,结构紧凑。开头略写为害乡里的情况,为下文作铺垫。写同陆云的谈话,说明改过自新的思想基础,属详写。结局部分写改过自新的经过,由于此处主题已经点明,加之前面的内容已从思想上提供了基础,故写作时一笔带过,给人留下了思考的余地。
从局部看,杀虎斩蛟的过程写得也是一略一详,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张弛自然。
3。叙事语言简练。
全文在语言叙述上十分简练,“具以情告”四字把对陆云所叙述的义兴人如何恨他的情况,全部概括进去;“欲自修改”,表达了的悔改之意;最后两句写悔改的结果,语言极为简练。
四、组织课堂教学建议
教学《》可按照设悬念——通文意——学写法——谈感悟四大步进行。
设悬念:即引导学生思考文章开头交代“为乡里所患”、“义兴人谓之三横,而处尤剧”是怎么回事?带着这样的问题读课文,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文意: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掌握有关文言词语,熟悉文章记叙的人物或事件,准确翻译课文。
学写法:本文在写法上叙事与议论相结合。如:文章在叙事的同时,借陆云的话发表议论:“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焉?”另外还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写法。
谈感悟:本文写“为乡里所患……终为忠臣孝子”的发展过程,其中蕴含的道理对学生有一定的启迪教育作用,启发学生谈学习感悟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认识生活的真谛。
一、目标导引:
1、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学习小说围绕看戏这件事,记叙详略有致,疏密相间的写法。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优美,心理描写细腻,语言流畅自然的特点。
3、了解本文词语使用的准确性,掌握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
4、认识农家小友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体会文中所表现的对劳动人民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
二、自主预习:
1、童年对许多人来说,都是美好快乐的。在成人后回忆往事,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是一段永生难忘的体验。
2、作者介绍及题解:
三、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一)、范读课文(或听磁带录音):
l、画记自己难以读准、难以理解的字词。
2、用圈点勾画法标出自己最欣赏的词、句、段。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生自由诵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教师可适当提示: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划分课文部分。)本文的线索是到赵庄看戏。
看戏前(1—4段)——看戏中(5—30段)——看戏后(3l一40段)
四、合作探究,平桥“乐”事:
1、“我”是在什么时令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的?
讨论明确:清明扫墓完毕之后的天数,可能多,也可能少,“我”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当在春末夏初的时令,所以能够看到“春赛”、社戏,吃到罗汉豆。
2、平桥村是怎样一个村庄?“我”在平桥村得到了什么样的优待?表明了村民的什么特点?
讨论明确:平桥村近海临河,“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是一个劳动人民住居的环境优美的小村庄。“在小村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村民们因为“我”的到来,特地“许可”自己的孩子“减少工作”,“伴我来游戏”,热情好客,十分优待“我”这个小客人。而且他们不拘礼教,“我们”偶尔吵闹起来,打了辈份很高、应该称之为“太公”的小朋友,也没有人想到这是“犯上”,民风淳朴。
3、“我”在平桥村有哪些乐事?
讨论明确:“我们”每天大都掘蚯蚓,穿钓钩,“伏在河沿上去钓虾”,“不半天便可以钓到一大碗。这虾照例是归我吃的”。“照例”,表明钓得的虾总归“我”吃,已成定例,小朋友们也都热情好客,十分优待“我”这个小客人。“我们”还常一同去放牛。黄牛水牛都“敢于欺侮我,因此我也总不敢走近身,只好远远地跟着,站着”;小朋友们便不再原谅“我”会读诗经,“全都嘲笑起来了”。这嘲笑是善意的,实际是鼓励“我”大胆些,勇敢些。“我”怕牛,还因此而被嘲笑,却还跟着去放牛,哪怕去了也只是“远远地跟着,站着”,是多么愿意和这些小朋友在一起,在这放牛被嘲当中,更表现出彼此的亲密。“我”跟着小朋友放牛,也自有一种很浓的乐趣。
4、本篇题为“社戏”,重在叙写去看戏,写这些在平桥村的一般乐事又有什么样的作用?
讨论明确:写这些小住平桥村的一般乐事,既多方面地表现出那段生活的乐趣,使作品内容丰富,具有生活实感;更由于这里写了钓虾、放牛这两件乐事,第二部分开头的“至于我在那里的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就与之构成递进兼有转折的关系。钓虾、放牛已是乐趣甚浓,“第一盼望”的“看戏”自更乐趣无穷。这样,就为写最大乐事——看戏作了铺垫,吸引读者读下去。
(这一部分写“我”随母亲归省在平桥村的生活,意在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同时简写一些“趣事”,为下文详写“看戏”中的趣事作铺垫。)
五、导拨提炼:
总结存储:这样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却是“我”的“乐土”。那是因为:
(1)“我”可以免读“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一类难懂的书,可以自由欢乐地生活。
(2)这里有许多年龄相仿的小朋友陪着“我”玩,彼此平等,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
(3)每天可以钓虾,放牛,生活丰富多彩,并充满了友爱和情趣。
六、检测反馈:
(1)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在体味中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2)预习第二部分,初步体会夏夜航船去看戏途中的景物描写和表现作用。
课题:《学会看病》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理解打蔫儿、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艰涩、忐忑不安等词语。
2.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重、难点
理解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感受母亲浓浓的爱子深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最近学过的几篇课文里所包含着的浓浓的父母之爱深深地打动着我们。我想用一首小诗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会背的同学可以轻轻跟老师一起背:《妈妈的爱》。
(背完后)是啊,妈妈的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妈妈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是怎么想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文章。(板书:学会看病,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
2.勾画词语。查阅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交流对词语的理解,师重点指导理解以下词语:
喋喋不休:说话没完没了。
按图索骥:照图上画的样子去寻找好马。本文是说照样子去做。
忐忑不安:心神不定,心中不安。
3.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4.理解内容,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同桌合作读课文,并勾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
后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师点拨,并指导朗读。
1)既然我是母亲,就应该及早教会他看病、生怕自己回改变了主意、立刻心软了、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这些语言和心理的描写,反映出母亲内心的矛盾;爱和真情包含其间。儿子到医院后母亲很担心,后悔与自责。
2)从他出门的那一分钟起,我就后悔,我想、时间是艰涩的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心疼痛地收缩成一团
体会母亲看似冷漠的言行,是为了尽到做母亲的责任,对孩子的未来负责,通过让儿子学习找医生看病,锻炼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三、说一说
文中的母亲棉队生病的孩子并没有及时给孩子看病或送进医院,此时你对这位母亲一定有看法,请你说说吧。(全班交流)
四、写一写
请把文中的母亲与自己的父母比较一下,在自己生病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话想对你的父母说呢?请写下来吧,回家拿给父母看看,看后请父母也写上几句。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9个生字和9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王二小是为了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光荣牺牲的小英雄。教育学生热爱小英雄,学习小英雄。
教学重点
重点是通过课文学习,知道小英雄王二小是如何机智、勇敢地和敌人作斗争的。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识记本课生字。
难点是有些词语学生不容易理解。
课前准备
1.挂图或投影片
2.生字词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第8课《小八路》讲的是一个勇敢的、爱学习的小八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讲儿童团小英雄王二小机智勇敢地和敌人作斗争的课文。(板书课题)
你们知道什么是儿童团吗老师告诉你们: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建立的少年儿童的组织,叫儿童团。参加儿童团的孩子叫儿童团员。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儿童团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要看清拼音,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己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读、听,纠正读音。读过以后,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先读生词,再读生字。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读音,提醒学生注意“王”的韵母是后鼻音。“常”的声母是翘舌音,韵母是后鼻音。“军”、“前”、“面”三个字的韵母都是前鼻音。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音和指导长句子的停顿。
四、教师范读(或放朗读课文的录音)
讨论: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只要意思大体上说正确就行。)
五、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
2.出示投影片(或挂图)。提问:王二小正在干什么(板书:放牛、放哨),理解“放哨”。
3.“放牛”和“放哨”两件事同时做,书上用了什么词把它们连起来(用“一边……一边……”连起来。王二小又放牛又放哨,两件事同时做。这么做不耽误放牛,更重要的是借放牛做掩护,帮助八路军放哨,监视敌情。)
4.指导朗读。
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要读出赞扬的语气。
5.轻声自由读第2自然段。
讨论:敌人为什么叫王二小带路(敌人走到山口迷了路,敌人以为王二小是个放牛娃,而不知道他是给八路军放哨。结合学生看过的影视片,理解“扫荡”。
6.指名朗读第1、2自然段。
7.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第3、4自然段。着重提示理解如下几个问题。
(1)哪个词语最能体现王二小机智勇敢的精神(“顺从”是听从的意思。“装着顺从”是假装听从。这是为了让敌人想念他。这样就能把敌人带进八路军埋伏圈,然后消灭掉。)
(2)“埋伏圈”是指周围有八路边埋伏的地方。“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说明周围都是八路军,敌人被包围了。
(3)为什么称王二小是小英雄(他为了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而光荣牺牲了,所以称他是小英雄。)
8.指导朗读。
“王二小装着顺从的样子/走在前面,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加点的词要重读。要表现出王二小暗中喜悦的心情。
“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杀害了……”要读得低沉,表达出沉痛、惋惜的心情。
9.齐读第5自然段,要读出八路军取得战斗胜利喜悦的心情。
六、朗读全文(齐读、指名读)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生字的读音。
2.指名朗读课文。
3.指名说一说王二小是怎样帮助八路军消灭敌人的。
二、识记字形,指导写字
1.启发学生用偏旁和熟字自己分析“样”、“响”的字形。重点指导识记以下几个字。
员:下半部不是“见”,最后一笔是点。
路:左面是足字旁,右面上边是折文儿,不是反文儿。
军:上面是秃宝盖儿,不是宝盖儿。
2.课后练习第2题。
先读生字,用笔描写后,临写1个,对照范字再写1个。重点指导以下几个字。
王:三横要平行,长短不同,第三横最长。
前:笔画较多,要写紧凑些。左下的“月”第一笔是竖。
响:左窄右宽,左边的“口”处于中间偏上部位。
三、朗读课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四、课堂练习
1.课后练习第3题。
先指名读一读词,“长长”与“常常”,都读chángcháng,但是它们的意思不同。“长长”是很长的意思。“常常”是经常的意思。
学生自由读句子后口头填空。第1、2句填“常常”,第3句填“长长”。
启发学生用这两个词说句子,如“妈妈的头发长长的。”“我们排着长长的队伍走进烈士陵园。”“教师常常表扬我。”“夏天常常下大雨”等。
五、听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然后齐唱
板书设计
王二小
敌人
↓
↓
一边放牛,一边放哨
让王二小带路
↓
↓
把敌人带进埋伏圈
被八路军包围
↓
↓
光荣牺牲
被全部消灭
教材分析:
教材顺应三年级儿童喜欢编故事讲故事的心理,安排了一次想象性习作练习。为了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教材在教学要求下面还为学生编排了一些小动物的插图。
教学设计思想:
1.使学生进入一种童话故事情境,促使学生进入角色投入情感,展开丰富的想象;
2.让孩子们在合作中学习,互相启示,体会到合作在生活和学习活动中的意义;
3.让孩子们从三年级开始就能够感受到写作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了以学习写作,投入热情去学习写作,进行习作实践。
4.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将绘画、手工、游戏性实践活动、口语交际与写作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教学活动流程设计:
第一步:想一想:“我们”来干什么了?
美术课上,为学生出示一幅众多小动物在森林间的草地上活动的图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这是在哪里?上面有哪些小动物?(对,是在一块草地上。有小花猫、长鼻子狗、流着口水的小狐狸、小鸭、小鸡、小鸟,呵呵,还有一只大老虎。)再想象一下,可能还有什么动物在这里?
让学生同学自愿组成一个小组,小组内每一个人选一个喜欢的角色,为自己设计、制作一个头饰。教师指导学生在班板纸上面用彩笔小动物描画小动物图像,然后剪、粘贴、扎制,制作成一个漂亮的头饰。
头饰做好以后,让学生把头饰戴在头上,启发学生想象:小组同学围坐在一起,想一想,你们这几个可爱的小动物到这里干什么来了?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你们做了些什么?
第二步:到草地上玩一回“童话游戏”
时间活动课上,把学生带到一片草地上面,让学生在草地上面分角色来玩童话表演游戏。每个学生都按照自己头饰代表的一个小动物角色,戴上自己做好的'头饰,按照想象好的情节,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演一演小组内商量好的故事。教师提示学生:随着故事的发展,事先想象好的情况可能会有变化,大家商量一下角色的变化是否合理,如果合理,游戏中允许跟预先设计的有变化,大家细致观察一下:看哪个角色的变化更有趣味。
第三步:把小组的“童话游戏”讲给大家听。
口语交际课上,班上召开一次“我们小组的童话游戏”信息发布会。各小组选一个代表向大家介绍自己小组的游戏是怎么玩的,其他同学作补充。交流完了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童话游戏最有趣、最吸引人?
然后,请同学思考一下:假设你们小组的游戏再修改一下,故事情节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每个角色在游戏中说的、做的会有怎样的改变?
第四步:写一个童话游戏“剧本”。
习作课上,布置学生按照交流讨论的情况和自己的游戏修改设想,写一个“童话游戏剧本”。教师提示学生:所谓剧本,只要写一个故事就行。然后,以一个小组的想象为例给学生作示范:
──让学生想象后表述:你就是其中的一个小动物,你们到了哪里?发生了怎样的事情?结果呢?
告诉学生:把每一个小动物怎么说、怎么做的,包括你自己怎么想的,都写进去,写的通顺、明白就可以了。
写完了,让学生自己先读一读,看看自己写的是不是很有趣,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修改?再给小组的同学读一读,看看大家是不是喜欢,让大家提点建议,修改一下。
教师批阅学生习作,对学生的“剧本”提出好的建议。教师批阅的重点是学生的“剧本”中的故事情节是否完整、故事情节是否明白具体,角色对话标点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等。教师批阅后请学生再按照老师的意见改一下。
第五步:“谁喜欢我的剧本?”
学生写完以后,把自己写的童话“剧本”贴在教室指定的位置。组织学生阅读,遇到自己喜欢的剧本就在“剧本”上面做一个表示喜欢的记号。如果哪一个同学的剧本喜欢的人少,教师引导同学去就去问问同学们,为什么不喜欢?让同学给他提出意见和建议,然后指导这个或这些学生按照同学的意见再进行修改。
为了拓展交流渠道,可以引导学生将“剧本”发到网上去,写信寄给手拉手小朋友,寄给杂志社的叔叔阿姨。
知识和技能
1.理解、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文言文的能力,感知文章大意,感受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入体会古人家庭生活的雅趣,感受人物的聪颖机智。
教材分析
《世说新语两则》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文章都是以家庭、亲情为主题。而《世说新语.咏雪》一文虽是文言,但浅显易懂,词意隽永。勾画了古人家庭的生活画面,两代人在妇幼文化气息的交流中透出一种生活的雅趣和生活的乐趣。学习时,联系自身情景及文化背景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能做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已经充分感受到家庭生活的美好,能深刻体会到家庭中亲人之间那种人情美。但因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在其认识作品时会停留在表面,会被故事所吸引,却很难关注语言背后的深意,所以,应通过教师情境的创设和适时的引导把学生领进语言的殿堂,深刻体味文章的情感和意蕴,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感知文章大意,感受人物形象。
难点
深入体会古人家庭生活的雅趣,感受人物的聪颖机智。
教学媒体
朗诵配乐:
音乐放送:《塞北的雪》
教学方法
情境设置法:运用谈话和多媒体创设情境,营造气氛,感受雪之美。
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生在朗读中感受理解亲情美,欣赏语言美。
语文活动式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激发想象
播放生歌曲《塞北的雪》
提问:歌曲中如何描写塞北的雪?用了那些修辞?
朗读课文——理解读
1.请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做出朗读评价。(准确、流利、注意停顿、节奏及情感的把握)
2.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学之间互听互评。
3.齐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疏通文意——积累读
1.自读课文,找出文中重点字词,并理解。
2.找出文中描写雪的句子,说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3.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何时、何地、何人发生何事。)
圈点评注——品味读
语文活动设计:我为他们来颁奖。
题目:如果让你为这次家庭聚会中的人物颁奖,你将会为谁颁发什么奖,为什么?
(运用圈点评注法,抓住文章关键词句。)
想象联想——创造读
我们来咏雪:
再读课文,说说你能联想到那些描写雪的诗句,也可发挥自己的想象,自己来咏雪。
课堂小结,升华情感
结合音乐,谈一谈。
听读,朗读,点评。
自由朗读。
学生齐读。
借助工具书翻译课文,把不理解的地方标出,小组合作交流。
学生进行小组间合作,感受文中洋溢着家的庭温馨,人物的聪颖机制
拓展思维,诗意表达
情境的创设,唤起学生对白雪的想象,激趣将学生引入课堂。
教师朗读,学生诵读,三位一体,将文中情感融入课题。
通过学生的交流、思考,初步感知文章内涵。
深入理解课文,把握文章脉络,品味文章大意,感受人物形象。
深化文章理解,提升学生阅读与创新能力。
板书设计
外在之形(形似)温馨和睦
内在之神(神似)聪颖机智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在理念上有学生意识,涉及的问题都是在学生精神需要的基础上引导、发现。有语文意识,有语文味道,深入发现语言美感。找到了学习语文的大规律:从整体感知到局部深入、从内容到语言的方式,体现了教学的层次性和层进性。为了更好地在课堂上,体现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模式的实效性;我把全班分成了九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中六名同学。这样,在进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每一组内组长发挥带动作用。
本课的设计还有很多的不足:本堂课课堂的容量不小,课堂时间不足。学生没有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课堂效果大打折扣。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的时候应该有明确的指导,学生该做什么,怎么做,让学生心里有数;课堂环节环环相扣,教师对课堂的掌握过于细致,交流品读语言的方式有些单一,这样显的太过于理智,感性不足,要弱化对课堂的掌控;解析课文和指导朗读时经历牵掣过多,时间分配欠佳,导致后面的诗文拓展无时间解决,也就没有了效用,这个地方的处理也欠妥当,没有时间处理,也完全可让学生记诵岑参《白雪歌》中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上这些都是在今后教学中值得注意和探究的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写“厅、厨厢、漠”等7个生字,学习象声词,理解词语意思。
(2)学习歇后语,理解歇后语的含义,学习左右结构的生字中左右相等的字的写法。
(3)积累学习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理解其含义。
(4)阅读寓言故事《狐狸和葡萄》,理解故事包含道理,明白“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心理危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养成诵读积累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培养同学朗读、说话、写话的能力。
3.情感目标:从生活学习知识。养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
教学重点、难点:
1.认字,写字,积累歇后语和成语。
2.学会阅读文章。学会独立思考,理解寓言寓意,培养健康心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自然是非常神奇的,有着千千万万中不同种类的动物,万物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才能繁荣昌盛,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各种不同的动物吧。
2.(出示课件)一起读一读。
第一组:浪猩猩海龟白鹤鸽子
第二组:羚羊蚯蚓螃蟹蝴蝶蚕
3.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学习生字:狼猩鹤鸽羚蚯蚓螃蟹蚕
4.教师示范书写,注意书写笔顺。
5.学生在田字格本中练习,注意写字时字的间架结构,教师巡视指导。
二、字词句运用
学习拟声词
1.出示课件,读一读。猜读生字。
提示:(它们都是形声字,字体的一部分表示读音。)
第一组:啪唰吱呀
第二组:嘟嘟嘟呱呱呱咚咚咚
第三组:哗啦哗啦叽叽喳喳嘻嘻哈哈
2.读一读,教师领读。指名读。
3.教师讲解词语意义。
4.思考,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这些词语都是表示声音的词语。有单音节词,有双音节词,有三个音节,也有四个音节,有ABAB式,也有AABB式。
5.选择合适的词语放在句子里。
(1)大家都睡着了,突然想起__________的敲门声。(咚咚咚啪啪啪)
(2)____________,雨不停地下着。(哗啦哗啦唰唰唰)
(3)鸟儿在树上__________地叫着。(叽叽喳喳)
6.想一想,说一说,为什么填写这个词语。
7.表扬鼓励积极发表意见的同学。
8.同学们,还能再举出类似的词语吗?
呜呜呼呼哗啦啦呲啦砰砰砰哒哒哒乒乒乓乓叮叮咚咚嗡嗡嗡嗡
9.用我们找到的象声词造一句话。
第二课时
二、书写提示
1.导语
同学们,今天又到了写字时间。我们今天继续学习左右结构的字的写法。回忆一下上次语文园地五中,我们学写的左右结构的字。书写左右结构不等的字时要注意“窄让宽”的原则。
2.(出示课件)提问:同学们,认真观察,今天我们学写的左右结构的字,它们有什么特点,怎样写更好看。
3.指导书写,复习儿歌。
左右结构的字书写儿歌:左右等宽中间靠,左右不等窄让宽。
4.读一读,观察今天我们学写的字。
师:“领、败、船、野”都是左右相等的字,要向中间靠,还有注意穿插避让。如“领”字“令”稍写小点,避让“页”字。
5.生写一写,老师加强指导。
三、日积月累
1.同学们,第一节课,今天我们学习几组成语,有意思的是,全和动物有关。
2.出示课件“日积月累”。
第一组:狼吞虎咽龙飞凤舞鸡鸣狗吠
第二组:惊弓之鸟漏网之鱼害群之马
第三组:胆小如鼠如虎添翼如鱼得水
3.教师范读。
4.谁来和老师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5.学生试读。
6..利用多种手段,借助彩色插图、课件演示激发学生兴趣,更好理解成语。
7.教师讲解,学生运用所学成语试着造句。
第三课时
我爱阅读
一、了解童话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喜欢看童话故事吗?看过哪些童话故事?
(你们看过的这些童话故事有的是中国的,有的是外国的,本文是张秋生写的童话故事。)
2.同学们都很喜欢看童话故事,那你们知道童话故事有什么特点吗?
(童话,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抒情说理的文学作品,童话具有寓教于乐,突出形象性,注重趣味性,讲究可读性的特点。)
3.今天我们学习“我爱阅读”中的《称赞》,自己读读这篇文章,说说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读完后交流)
二、引入课题,初读童话。
1.接下来我们开始学习《称赞》。
2.检查预习情况:
(1)读生字词。
(2)说说那些字比较容易写错。
(3)指名读课文。
三、联系故事,学习道理。
1.默读课文,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小刺猬称赞小獾让小獾获得了自信,小獾送小刺猬椅子做为回报,小刺猬也回送了苹果。
2.小獾为什么要给小刺猬送椅子?你怎么知道的?
3.小獾具有怎样的品质?书上又是怎么写的?
4.小结:当我们大方的称赞他人的优点,不仅会给他人带来自信和快乐,同时也能收获友谊和尊重。
四、联系实际,领会寓意。
1.谁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自信”的看法么?(交流)
小结:大多数人在面对困难时会有退缩的心理,但却能因为别人的称赞而获得自信去克服困难。
2.说说身边,或者看过的书籍报刊中有关自信或者称赞的故事
教学反思:
【学习内容】
教材:综合性学习
【学习目标】
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展示读书成果。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读书,尤其是那些名著,就是和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先贤智者相交!这些先贤智者著书或是为了寻求别人理解,或是为了探寻人生的途径与处世的真理。不论他们的箴言沟通于你的人生经验,他们聪慧的感受触发你的悟性,还是他们天才的思想把你蒙昧混沌的头颅透彻照亮——你的脑袋仿佛忽然变成一只通电发亮的灯——他们不是你最宝贵的精神朋友吗?”原来读书可以让我们享受和吸取人类文化的成果,让我们的心灵世界变得广阔,变得丰富多彩,同学们,少年正是读书时,让我们共同享受读书的乐趣!
活动一:填写读书问卷
你的阅读状况怎样呢?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准确作答,填写课本“少年正是读书时”资料二(个人阅读状况调查问卷)。
活动二:名家读书轶事
1.请阅读图书“人生之点”之“书伴我行”板块,找出其中一例讲述作者的读书经历。
答案示例:图书:
叶文玲《我的“长生果”》:读书读得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
胡玥《读书的经历》:偷着看书的美妙。
冯骥才《无书的日子》:把读书认定是充实和提升自己的真正伙伴。
李丹崖《一窗明月半床书》:没有功利性,心无杂念的读书。
尤今《寻找书籍的味道》:书籍是精神“永远的伊甸园”,既是小孩的棉花糖,也是成人的花生糖;花生糖硬而适口,都能给生命的味蕾带来怡人的香味。
2.除图书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名家勤于读书,乐于读书的故事吗?
答案示例:
白居易:口舌生疮,手肘成胝。
王安石:囚首丧面而谈读书。
3.古人曾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图书“书伴我行”,许多作者为我们讲述了他们自己读书与写作的联系,并从中悟得一点道理,你能找出来吗?
答案示例:
叶文玲《我的“长生果”》:作文,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要写的真情实感;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冯骥才《无书的日子》:读书是欣赏别人,写书是挖掘自己;读书是接受别人的沐浴,写作是一种自我净化。
活动三:践行读书计划
1.了解名家读书轶事,让我们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启示。你有没有想要改变自己之前的读书方法,请设计一张读书卡片,制定自己今后的读书计划。
活动四:积累读书名言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
——高尔基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颜真卿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陆九渊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韩愈
结尾:非常感谢大家阅读《语文教案(汇编16篇)》,更多精彩内容等着大家,欢迎持续关注华南创作网「hnchuangzuo.com」,一起成长!
编辑特别推荐: 语文教案, 欢迎阅读,共同成长!